·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新闻
·新闻 
·讲经菁华 
·本网视角 
·走出学佛的误区 
·学佛必持戒 

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19集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9-01-09 09:57:28
关键字:2014净土大经科注,净土大经科注,细讲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细讲,无量寿经,净空法师讲无量寿经,第四回
【 点击数:2581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点击右侧红字??《净土宗学佛课程大汇总》



净空法师 2014年10月17日 讲于 澳大利亚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四十七页,倒数第七行,从当中看起:

  【如《涅?经》偈曰:一切众生受异苦,悉是如来一人苦。】

  这是解释经文“于诸众生,视若自己”,念老在这里引《涅?经》的偈子。

  什么人知道众生跟自己是一体?应该说宇宙之间一切诸法总是一体。惠能大师明白的告诉我们,“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自性”就是自己,能生万法;“万法”是从自性生出来的、变现出来的。什么人知道?明心见性的菩萨统统知道,他们看到了。在这个境界里头,具足如来的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真正见到宇宙万有的真相。在这个境界里头不再分了,像《华严》说的,《华严》讲最高的境界,“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就是自性、就是本性。

  中国古时候老子说过,“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这才是事实真相,叫“诸法实相”。《涅?经》上这句话,我们就能够理解,众生受苦是如来在受苦,如来是我们的自性,自性是佛,本来是佛,本来是如来。“如来”,从性上说的,本来是,所以众生受苦,确确实实是如来在受。如来要离苦得乐,那就得帮助一切众生都要离苦得乐,这是如来的本愿、本怀。

  【故普愿拯济负荷,皆度彼岸。】

  这是教化众生终极的目标,一定要把众生度尽,统统都能够离苦得乐,离究竟苦,得究竟乐。

  “离究竟苦”是什么?真正脱离六道轮回。

  六道轮回是究竟苦,苦不堪言,这里头乱成一团,难得出现一个短暂的太平盛世,那是在这个阶段众生知道断恶修善、积累功德,所以才感得佛菩萨出世讲经教学,帮助我们觉悟。真正觉悟了,自然就放下;换句话说,我们只是说觉悟,我明白了,我知道了,但是怎么样?没放下。

  章嘉大师早年给我一个标准,没有真正放下的,就没有真正觉悟,哪有觉悟了他不肯放下?没有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觉悟了。自己真正放下,彻底放下,这才叫觉悟;没有放下,说得天花乱坠,也没有离究竟苦,没有离开六道轮回。

  佛用什么方法帮助这些苦难众生?佛用的是教学。

  你看看释迦牟尼佛一生,他老人家三十岁开悟(这为我们示现的),开悟之后就一直教学,没有一天休息,我们在经典上没有见到释迦牟尼佛放一天假,教学一辈子,七十九岁圆寂。

  他教学是有次第的。在鹿野苑讲阿含十二年,佛教的小学,普世教育,这个教育可以帮助世间人化解冲突,帮助世间人社会安定,国家富足,天下太平我们常讲太平盛世,是从教学得来的,教育多么重要

  这教育里头,用中国文字来说,什么教育?宗教教育。什么是宗教教育?“宗教”两个字。诸位分开来看,什么叫“宗”,什么叫“教”,然后连起来,什么叫“宗教”。宗教是人生主要的教育,为什么?它教人回归自性。回归自性的教育是主要的,是重要的教学,是尊崇的教化。

  如果不是回归自性的教育,那是不究竟的,不究竟就是没有出离六道轮回。教学的对象是六道众生。教学的结果是行善得三善道,得这个果报,福报,人天福报;心行不善,那就是三恶道,感得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六道里头的因果,是真的,不是假的。佛是彻底觉悟,真正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他教我们要脱离六道轮回,还要脱离十法界,帮助我们证得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如来的实报庄严土,这是得究竟乐。离究竟苦、得究竟乐,法身菩萨所证得的。所以佛陀的教育超过世出世间一般教育;一般教育没有出六道,没有出十法界。在佛法里面,小乘没有出十法界,只出六道轮回,大乘出十法界,证得究竟圆满。

  我们看下面文:

  【故普愿拯济负荷,皆度彼岸。】

  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每一个法身菩萨一定发这个大愿,为什么?原来“自、他”是一体,度众生是真正度自己,我们不知道

  菩萨在此地证得究竟圆满,从自性里面流出大慈大悲,“大悲”是同体大悲,“大慈”是无缘大慈。

  “无缘”:无条件的帮助众生得乐,要帮助他得究竟乐得究竟乐怎么帮助?要帮助他往生有佛出世的世界,这对他真正的帮助,他能够见佛,他能够闻法,就能够度众生。

  下面解释拯济:

  【拯者,救助也。济者,渡也,成也,益也。】

  对他有真实的利益。

  【故拯济即是救度之义。负者,担荷也。】

  这个担子你挑起来了,这是你的使命。

  下面引《大法炬陀罗尼经》:

  【佛言:菩萨担者,誓愿荷负一切众生出离世间。】

  这是菩萨。菩萨的使命、菩萨的本分,菩萨干什么?就干这桩事情,帮助一切众生出离世间,这个世间是六道轮回。

  下面:

  【譬如长者家内丰饶,多诸珍宝,唯有一子,以爱念故,财宝乐具悉给与之,无有疲倦。】

  佛在此地用个比喻说,“譬如长者”,大乘经里面我们常常看到“长者”,“长者”是在社会上有地位、有财富、有聪明智慧,也要有年岁,这个年纪是长寿,一般总得四十、五十以上。所以他们家是富贵人家,“多诸珍宝”,家里多财、富有收藏珍宝很多;他有一个儿子,独生子,对这个儿子爱护,“以爱念故”,家里这些财宝乐具,所有让他在物质享受、精神享受,这些资源全部都给他,给他这个儿子,“无有疲倦”,欢喜。

  【菩萨亦复如是。】

  菩萨明白,一切众生跟他是同体,“同体大悲心”就是“爱心”,生出来了。生出来起什么作用?爱护一切众生。特别是苦难众生,菩萨有使命有责任,一定要帮助这些人离苦得乐,这叫“行菩萨道”。先帮助他离苦,然后再帮他得乐,得乐终极的目标。

  【乃至令入无余涅?。】

  “涅?”是梵语,翻作灭,灭烦恼、灭生死,这就是“涅?”;也翻作“圆寂”,“圆”是圆满,智慧圆满,德能圆满,相好圆满。

  特别是“涅?”上加个“无余”,“无余”是究竟圆满的涅?。阿罗汉、辟支佛所证得的“涅?”是有余;等觉菩萨所证得的“涅?”是无余。

  这叫:

  【荷负重担。】

  这个担子很重,要帮助一切众生成佛,“无余涅?”是圆成佛道。上面引的经文“深显拯济负荷之义”。

  下面末后这一句:

  【皆度彼岸,度者,到也。彼岸者,涅?也。】

  究竟圆满的涅?。

  《大论》,《大智度论》第十二卷里面说:

  【若能直进不退,成办佛道,名到彼岸。】

  精进不退非常重要!我们今天学佛,每天有没有进步?有。但是他有退转,懈怠懒散,功夫提不起来,佛号常常间断,这就是退转的现象

  “成办佛道”就是成就佛道。成就佛道要只进不退,只有向前进步,没有退转的,这才能够到彼岸。

  念老在后面为我们总结:

  【表大士普度。】

  这个“大士”就本经表法来说,是前面“十六位正士”,在家等觉菩萨;广义的来说,实报庄严土中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广说的,没有一个不是帮助一切众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离究竟苦、得究竟乐,这是他们的使命,他们度众生的心从来没有间断,度众生这桩事业也是从来没有间断。

  我们看末后这一段:

  【己四、德慧齐佛。】

  这是菩萨自行化他成就的无量功德。

  【悉获诸佛无量功德。智慧圣明。不可思议。】

  这段经文只有十六个字,他们证得的是圆满的,我们如果认真努力效法,我们会得到少分、多分,跟诸佛度化众生一样的无量功德。

  【以上二句,表诸大士具足福智二严,位齐果位。】

  具足福德、智慧两种庄严,自自然然就跟法身菩萨平等,位齐果位。

  【乃从果向因之大菩萨,咸得如来之福德庄严。】

  “从果向因之大菩萨”是谁?十六正士为我们表法,我们跟他一样,依“信愿持名,一向专念,求生净土”,这是“从果向因的大菩萨”。

  我们也把这个法门介绍给别人,我们的智福就不可思议,智慧福报无量无边。要找一尊佛来做比喻,那就是阿弥陀佛,这个福报、智慧差不多跟阿弥陀佛相等,现前就能得到,这是不能不知道的,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

  可是我们确实在六道里面时间太久,无量劫来在这里轮回不息,智慧虽然有(智慧是自性里头本具的,怎么会没有),但是迷失了本性,把智慧变成烦恼,把福德变成罪报,我们享受的什么?六道轮回。六道轮回哪来的福?!

  从这经上看,什么人有福?“信愿持名,一向专念”的人有智慧、有福报,他的智慧福报都不可思议;他没开悟,他跟我们一样也是凡夫,为什么他有福我没福,他有智慧我没智慧?他对于净宗、对于“信愿持名”没有疑惑,这就是智慧;他真正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我只要发愿求生,阿弥陀佛决定不舍弃我,这就是福报这样坚定的信心、愿心就具足无上菩提心,无上菩提心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第一个条件,这第一个条件他具足了一向专念,没有怀疑,没有夹杂,没有退转,精进不懈,他心心念念跟极乐世界相应、跟阿弥陀佛相应,他决定得生,一生圆满。不是一般的圆满,是究竟圆满,永远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他到哪里去了?他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报土。

  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虽然也有四土三辈九品,而实际上它是平等法界,这个不可思议。为什么?愿文里面宣说了,凡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

  “阿惟越致”是什么?简单的说??明心见性;圆证“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法身菩萨。换句话说,极乐世界的方便土跟法身没有两样,极乐世界的同居土(凡圣同居土)也跟实报土相同,没有差别,名字上有,实际上全是如来自性的报土。所以这一往生,就是离究竟苦,得究竟乐。

  这个法门,诸位要知道,它是真实难信之法。虽然难信,易行,只要你肯真干,你这一生就有成就。

  谛闲老和尚常说,他那个锅漏匠的徒弟,三年成就,不难!锅漏匠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出家之后,在寺庙里头一天也没住过。为什么?寺庙一些规矩他不懂,他也学不会。谛闲老和尚为他开方便法门,只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教他一直念下去,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念,不分昼夜。这是什么?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说的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锅漏匠老实、听话、真干,三年就成就了,预知时至,站着往生;还站了三天等老和尚替他办后事。难信易行,只要你相信,没有一个不成就、没有一个不往生。他能够一向专念、一门深入,这是智慧,坚持到底,这是定功,我们讲戒定慧,遵守老师的教诲,那就是持戒

  “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是”戒,但是“长时薰修”也能得“定”,帮助你得“定”,“因戒得定”;得“定”之后,再坚持下去就会开智慧,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开悟了。

  见性,见性的人什么样子?跟平常人没有两样。不一样的是什么?你有疑难的问题请教他,他都能帮助你讲清楚、讲明白。无论世出世间一切法,他统统明了,你不问,他什么都不知道;你问他,他什么都知道。这样的人就是开悟的人,他回答你的,是从自性里面的真实智慧所流露,跟一般人不一样。

  一般人比如你去问问题,他想一想,我怎么的答复你,那是用阿赖耶里面的种子。阿赖耶的种子有局限性,有后遗症,换句话说,他并不是真正可靠;开悟的人那是真正可靠,他的智慧没有局限性,没有后遗症,决定没有错误知识会有错误,智慧没有错误

  佛法,世尊、诸菩萨们教给我们、成就我们,是智慧,不是知识,这个一定要懂。智慧是自己自性流露出来的,知识是从外面学来的;智慧包括知识,知识不能包括智慧。换句话说,有智慧的人他也有知识,他一看、一听全懂,有知识的人他没有智慧。

  【智慧圣明不可思议。】

  这是赞叹修净土往生极乐世界的成就。成就什么?德能、智慧跟佛平等了,“齐”是平等。

  我们这个科题上说:

  【德慧齐佛。】

  跟佛平等。

  【位齐果位。】

  这个“果”就是佛位,跟佛平等。“乃从果向因之大菩萨,咸得如来之福德庄严”。“智慧圣明不可思议”。

  末后这一句:

  【明大士咸得如来之智慧庄严。】

  《净影疏》跟《甄解》、《合赞》,这些大师对这句说法、解释都相同。

  【圣者,正也。又肇公曰。】

  僧肇大师,“智慧”是“体”,“圣明”是“用”。“圣”是“正”,正知正见,跟佛的见解思想完全相同。

  【无事不照谓之圣。菩萨权实灵照,不可以言思拟议其形容,故云不可思议。】

  我们用无法想像这四个字来形容它,“不可思议”就是无法想像,它太神奇、太微妙,不是我们六道凡夫所能体会得到的。我们为什么体会不到?我们有障碍。什么障碍?佛不起心不动念,我们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心就不清净,起心动念心就不平等,心性有光明灵照之德,这个德失掉了。要怎样能恢复?要修定,要让清净心现前

  清净心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着,甚至于没有起心动念,真清净,真平等,它就起照的作用。“照见五蕴皆空”,这句话《心经》上说的。什么意思?“五蕴皆空”等于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一切法不可得。

  上面这是僧肇大师说的:

  【肇公之意。】

  他的意思是什么?

  【智慧是本体,圣明是妙用。】

  这个“明”是明了,不是一般的明了,是正确的明了,丝毫都没有差错。我们世间人讲“明了”,我明白了,不能叫“圣”,为什么?“明了”里面还有不明了的东西夹杂在里头,跟菩萨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菩萨的智慧,菩萨的明了,是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真心、本性。

  我们的“明了”是从思考记忆,阿赖耶落谢的种子,从这个里面起现行,这个“明了”不是真实的,这个“明了”是假的、是虚妄的。我们这个“明了”里面,有很多错误在其中,自己不知道,落实到生活,落实到工作,问题出现了,这就说明我们是知识不是智慧。知识里面找到差别,智慧里头找不到,“智慧”跟“知识”是两桩事情

  所以学佛,无论大乘小乘都要讲求开悟,要开悟就不能不讲求“戒定慧”。“戒”是得“定”的方法,持戒能得“定”。

  “定”是什么?就是《无量寿经》经题上所说的“清净、平等”。“清净心”是二乘的“定”,阿罗汉跟辟支佛;“平等”是大乘菩萨的定,比二乘高得多。小乘得的清净不平等,还有小波小浪障碍你明心见性。诸法实相就在面前,因为你有障碍,所以你见不到。证得圆教初住的果位,他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见到一分真相,所以他不迷,他能起妙用。妙用对自己是断烦恼,对别人能帮助众生成就戒定慧,所以是妙用。

  【一切事皆能照了通达,名之为圣。】

  你看用“照”,不是用“思惟”,不是用“想像”。六道凡夫遇到事,“等我想一想”,这“想一想”就是用第六识,用阿赖耶,得想一想。菩萨要不要“想”?菩萨不要想,菩萨“照见”了。“照”这个字里面没有阿赖耶、没有“八识”、没有“五十一个心所”,它跟这个完全脱离了,我们现在人叫做“直觉”,“直觉”就是“照了”的意思。“照了”就通达,事实真相完全明白,这是圣人,大乘圣人,不是小乘。

  下面说:

  【菩萨之权智与实智(实智是“体”,权智是“用”),所生之灵明照用,众生凡情绝不能解,故曰不可思。】

  众生为什么不能解?是众生有凡情。

  “凡情”是什么?是阿赖耶、末那、意识,凡夫把这个当作是自己的“真心”,看错了。看错了还不能回头,还自以为是,这个问题就严重。所以佛法的修学,难!

  在末法,我们想成就,真的只有一门净土法门,信愿持名,求生净土,真正往生到极乐世界,这问题都解决了。不经过这个路子,用其他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佛在经教里告诉我们,从理上讲没问题,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但是从事上讲问题可就大了。为什么?事上讲众生的根机不相同,禀性不相同。这些东西从哪来的?无量劫薰习成就的。中国人讲“本性”、“习性”,这是“习性”。

  “习性”是从习惯当中养成的,“本性”里头没有。“习性”你积得再多,跟“本性”不相干,“习性”带着有染污,“本性”没有,“本性”如如不动。“习性”是生灭法,前念灭后念生,所以它很麻烦,一定要真正智慧现前。

  我们用什么方法,希望很快智慧能现前?很快智慧能现前靠什么?佛陀的教育最适用,它可以帮助我们。

  但是,学佛陀教育,老师很重要!在我们这一代老师没有了,我可能是这一代最后遇到老师的一个人,算是很幸运。

  老师,我们进入老师的大门,入门三个条件,我们想想我们有没有?如果你有,有这个条件,遇不到老师也能成就。怎么成就?依古人做老师,做古人的“私淑弟子”。

  在中国早年头,孟夫子给我们做了榜样,孟子是以孔子为老师。但是孔子已经过世,不在世了,那怎么依他做老师?孔子的著作还在世间,他都得到了,完全依照文字的教诲,对于孔子留下来这些文字有信心,没有怀疑,学习很认真,没有夹杂、没有妄念,也就是他心专;很好的天赋、天性,老实、听话、真干,这是天性;学习的态度好,真诚清净,清净心、恭敬他展卷就有益,就能得利益。

  我们今天禀性不好,禀性是什么?不老实、不听话,对老师的教诫阳奉阴违,不肯真干,也就是说对古圣先贤有怀疑。这个怀疑是正常的,也就是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大家都把古圣先贤的东西抛弃掉了。

  在这一百年当中,也有不少专家学者,他们自己学,不让别人学,我们依他为老师,他障碍我们不跟古人接触。学这些外国东西很时髦,我们看了也很欢喜也很羡慕,不知道那个东西似是而非。现在明白,亏吃大了想回头看看他们这些东西,国内外的讲座也有不少,参加去听听课,听了怎么样?半信半疑,疑惑。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那么多人对它疑惑,要把它放弃,它真的好吗?为什么没有人赞叹、没有人赞扬?这都是我们对它生起怀疑的因素。

  我对它有信心,我这信心从哪来的?从这一生苦难当中来的。苦难受多了,我就会反省,会想想,苦难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外国好,我也到外国去看看,看了不少国家,看了不少人事物,细心观察,认真去思惟,它虽然好,好的里头有问题;虽好,不是尽善。现在外国这个文化负面的现象显示出来了,证明我们对它的观察没有看错。我们中国这些垃圾堆里头,放的古圣先贤东西不要了,我们把它捡起来看看,觉得里面还有很多可取的;外国东西虽然好,它会产生负面作用。你要没有耐心,还得有这个缘分,你能看见,看得还相当深入,你才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

  真明白之后,我们就有选择,为个人(这是为自己),我们在两个世界??娑婆跟极乐,搞清楚、搞明白了我会选择极乐世界、选择阿弥陀佛,我自然会舍弃娑婆,求生净土。

  在这个世间,我相信汤恩比的看法,他很多看法跟我想像相同,我想到了,读他的书,他替我证明了。那是什么?古圣先贤能留下来的东西,不简单!这个方法是方老师跟李老师教给我的,他教我要多想一想:古人东西如果是糟粕,如果是现在不能适用的,它怎么能传五千年?!应该早就被人丢掉了。这五千年当中难道没有高明的人吗?圣贤君子世世代代都有,它能禁得起历史的考验,那就不是简单的东西。它的好处我们没看出来,是我们自己没智慧,没有德行,没有“清净、平等、觉”。古圣先贤真实的智慧、德行,他们的理念、经验,很值得我们做参考的,有非常高的价值,怎么可以轻视?!

  所以我们学习要认真,要重视传统。

  我们这东西能不能留一百年、二百年,靠不住。古圣先贤传的这些东西,特别是《四库》里头的,我们相信它能够传千年万世,这是真正的宝藏。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人人都有分,出自于性德,你要是见性,完全会认同;没有见性,不能随便批评,随便批评造口业,将来的果报很可怕。

  我们往下面看:

  “肇公之意为:智慧是本体,圣明是妙用。一切事皆能照了通达,这叫圣。菩萨之权智与实智,所生之灵明照用,众生凡情绝不能解。”这个字用得非常肯定,决定不能理解,“故曰不可思”。

  【一切语言不能表达,故曰不可议。】

  “议”是什么?“议”是议论,也就是讲清楚、讲明白。

  “真理”是什么?“真理”是没有法子讲的,一定要你自己悟入。

  怎样才能悟入?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让你的“清净、平等、觉”现前

  “清净、平等、觉”是“真心”,“真心”能“照见”,你就开悟,你就明白了。明白之后你也说不出来,你说出来的别人也听不懂,所以“非语言分别之所能知,故其形其容无法拟议”,形是形状,容是样子,说不出。

  【又不可思议有二种。】

  把它归纳两大类。

  【一者理空,非惑情所测。】

  “惑”是迷惑,就是阿赖耶,不是情识所能测度的。

  【二者神奇。】

  变幻莫测。

  【非浅识所量。】

  “量”是度量,也是“明了”的意思。智慧浅的人只看到神奇现象,不知道神奇的所以然。说得好!

  【又《智度论》曰:小乘法中无不可思议事。】

  《阿含经》里头,佛所说的这些法可以研究、可以讨论。为什么?多偏重在事相上,很深的道理佛不说,说了没人懂。大乘法中就有了。

  【如六十小劫说《法华经》谓如食顷。】

  “食顷”是时间短,好像吃一顿饭的时间。我们感觉是一顿饭的时间,释迦牟尼佛把《法华经》说圆满了,实际多长的时间?六十个小劫。

  “一个小劫”的时间,佛在经上说的差别也很大,都是佛说的。为什么?这些东西说不清楚的,只要让大家有个概念就可以,这些都不是真法,都是假的,时间、空间都不是实在的。

  “一个小劫”,佛常说的“增减劫”。佛说人的寿命,最低的是十岁,就是一般平均寿命十岁,从十岁每一百年加一岁,加到八万四千岁,八万四千岁是人寿最长的;再从八万四千岁,每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这一增一减,叫“一个小劫”。六十个小劫,这多长!

  二十个“小劫”是一个“中劫”;四个“中劫”是一个“大劫”。

  六十小劫是超过中劫还不到大劫,一个大劫里头有八十个小劫。六十个小劫说《法华经》,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大乘里头有,小乘里头佛从来不说,说会让大家生起疑惑,佛讲是讲清楚了,众生怎么样?迷惑颠倒,没有听清楚。所以说法要契机、要契理,不容易!要认真学习。“认真”两个字有讲究。

  章嘉大师教给我“看破、放下”,这是学佛的秘诀。“看破”是明了,搞清楚、搞明白了;明白之后,最重要的??“放下”。明白“万法皆空”,小乘有说,可是有没有人把万法放下?没有。放下“见思烦恼”就证阿罗汉果,放下“见思习气”就证辟支佛果,“见思烦恼”没有了,他还有“尘沙烦恼”、还有“无明烦恼”。

  可是“见思烦恼”放下,六道轮回就不见了,超越轮回,在佛法称“圣人”。

  我们再看末后这一段:“总结”。

  【如是等诸大菩萨。无量无边。一时来集。】

  可以看到世尊讲《无量寿经》这一会无比殊胜庄严。像前面所说的这些大菩萨多少人?前面名字举出来只是个代表,出家菩萨说了三个,在家菩萨说了十六个,五种原译本里面都不一样。这一段经文也是夏莲公会集的,这总结像这样的菩萨无量无边,太多了,说不清,一时来集。

  我们看注解,这一句:

  【总结以上德遵普贤之诸大菩萨。】

  “德遵普贤”这四个字重要!说明不是普通菩萨,“德遵普贤”这些大菩萨,华严会上的

  【为听闻赞扬净宗妙法故。】

  他们到这来集会,来参与这个法会是为什么?为做影响众。这个法门太殊胜,你去看看一切经,你多翻翻,哪一个经上说像“德遵普贤”这些诸大菩萨来参加这个法会?我们查经,几部经上有?因为这都属于表法的,他们赞扬、赞同宣扬净宗妙法,所以佛讲这部经全来了,他们真是内行人,真正懂得。这个方法妙,妙在哪里?一切凡圣统统得度

  前清,慈云灌顶大师说,你所造的罪业,所有的经论、法门、忏仪统统都失效,你的罪业太重,没办法救你,最后还有一门??信愿持名,求生净土造极重罪业,“五逆十恶”,你遇到这个法门,统统能得度所以,这些大菩萨来给我们做证明,告诉我们这个法门的殊胜,真是无比殊胜。

  【为广宏普贤愿王故。】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才圆满《大方广佛华严》。如果没有净宗,《华严经》不圆满。华藏世界好,谁能去得了?只有从极乐世界再入华藏世界是轻而易举,是一条最近的道路,我们要知道

  你要想亲近?卢遮那如来,见到阿弥陀佛,就见到?卢遮那。为什么?“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卢遮那法身佛,所以你见到阿弥陀佛的法身,那就是?卢遮那。这是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

  【为普度十方三世一切有情,往生净土究竟涅?故。】

  这第三个理由。我们发愿,真正是普度十方三世一切有情众生,只有依靠《无量寿经》,依靠信愿持名求生净土这个法门,能满足这个大愿这个大愿是“四弘誓愿”的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没有“信愿”往生,这一愿就落空,你凭什么度?遇到净宗,问题就解决,真正能得度。所以这些法身菩萨我们知道,一切诸佛如来示现在十法界,没有不讲净土三经一论,其他的经不一定讲,看众生的根性,完全是应机说法。但是净宗法门统摄一切根机,所以它是一切诸佛如来必定宣讲的一部经。

  《华严》是世尊在定中讲的,为我们示现入定,“定中”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性是什么样子?他把自性的体、相、德用,详详细细完全没有保留为我们说出来了

  说出来了,这一部经的分量多大?龙树菩萨在大龙菩萨龙宫里面见到了,大龙菩萨是等觉菩萨,龙树是初地菩萨,告诉我们,世尊所说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总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多长时间说的?二七,也有说三七,三七二十一天,定中说的。就好像前面我们所看到,佛说《法华经》六十个小劫,就像一顿饭的时间。释迦牟尼佛讲《华严》,“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二七日中讲完的,说得详细,全宇宙性相、理事、因果全都说明白了。传到我们人间是《华严经》的目录提要,全经,龙树菩萨说,阎浮提众生没有人能受持,它分量太大了。看中本也不行,最后看小本,小本是目录提要。好像我们今天看《四库全书》,大本是全书,一千五百册;中本是《荟要》,五百册;小本是目录提要,五册。所以传到我们世间来,《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世尊所说的目录提要,总共有十万偈,四十品。

  这个经从早年间传到中国来,就不是一个完整的本子,有欠缺。最初传来的,晋朝传来的,《六十华严》,翻成中文六十卷,三万五千颂。你看,十万偈只有三万五千偈,三分之一。

  唐朝武则天执政那个时代,武则天改国号为“周”,这个经第二次传来的,实叉难陀翻译的,八十卷,称《八十华严》,比晋经多九千颂,还是不到一半,四万五千颂。

  贞元年间,乌荼国王向中国进贡,这里头有一部完整的《普贤行愿品》,就是最后一品,翻成中文四十卷

  所以现在读《华严》,弘一大师教导我们,用八十卷《华严》,念到五十九卷,后头就不必读了,后面就接《四十华严》,总共九十九卷。这是中文保存最完整的《华严经》,三次翻译。

  《华严经》究竟讲什么?六祖惠能大师也开悟了,他把“开悟”的状况,明心见性,性是什么,他用五句话说出来了:

  第一句,“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第二句,“本不生灭”,不生不灭。

  第三句,“本自具足”。

  第四句,“本无动摇”。

  第五句,“能生万法”。

  我们就晓得,世尊开悟的时候也就说这五句,五句是略说,;《华严》是细说,这五句展开来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浓缩,就这五句,不增不减,不可思议。《华严》说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是什么?自性。多是什么?万法。自性能生万法,万法不离自性,所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不能不知道。

  这些大菩萨:

  【同德同心,一时来会。】

  《净影疏》说得好:

  【为法心同,故来一时。】

  这个时候大家都来了,感应道交,众生有感,诸佛菩萨都有应,全到道场来了。

  这一段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如何学佛?答案在这里??点击此处:正确的学佛方法

  净宗经教网"共修系统"(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手机版的APP: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苹果APP下载: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就能下载了。

  安卓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点击打开链接 (2)点击打开链接

       净宗经教网微信号名称【净宗经教网EDU】;微信号:【CNfotuojiaoyu 

 

本文分享到:
0
 
  [最新报道]  
· (新版汇总)2014净土大经科注(001-100集)
· 净空老法师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集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无量寿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报道]  
· 从“心”下手,改命治病(五)
· 《地藏经玄义》是学佛第一、第二阶段的...
· 世界的运会转,中国习主席的作为,中国...
· 《群书治要360》注音、注解连载(0...
· 妖魔鬼怪冒充佛菩萨的很多,相信鬼话的...
· 我们的见解含着“凡情”,对如来所证的...
· 赵朴老、茗山长老都是佛门难得的大德
· 环保从心理下手外面易见效;从外面下手...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