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 【解惑001】这样的消灾方法,你信吗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录入时间:2016-06-02 08:49:17
【 点击数:9516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1991年讲于 北京 中国佛学院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就说咱们地球上的人就是二万都亲见。所以这可以“证信”。这是总的,这个“众”,“众”包含什么。

  底下我们来解释“大比丘”。先解释“比丘”,“与大比丘”,就是跟大比丘是共同的,当时都在一起,佛与大比丘同在一会之中。

  “比丘是梵语。”它含三个意思,意思多,所以就不翻,你翻了哪个意思,翻了一个,丢了两个。

  所以现在有人要翻咒,非常的不通,还很时髦。头一个,他念咒,他会想这咒是什么意思,这已经是多事。翻译的事就不合乎原则,义多不翻,咒的字有无量的意思,那就更不能翻。所以现在有人也很忙,做了好多事情,有许多是不应当做的事,不必做的事,画蛇添足画蛇添足,你去添它干什么?咒也要翻,意思多了都不翻,你咒还能翻吗?!

  “三义者。”一个是“乞士”,“乞”是求也,“士”是士夫。出家以后他就是乞食,他不经营商业,也不种田,也不进行工业,他都不搞这些。

  “不事经营,无所贮积。”没有存储。现在在东南亚还有许多国家是这样,他们还是托钵,他们出去要饭。他批评中国,他说你们现在中国自己置产业,自己这么弄饭吃,不符合佛制。不但现在中国它是行不通,中国现在你要去乞食你可能饿死,可能一点点谁也不给你,你连着三天就完了。所以,“万缘俱放,一意清修,故曰乞食养身”,要些吃的养身,这是乞士的一个意思。

  还有一个是“乞法”,求法。

  “参师访道,露宿风餐。”露天里睡觉,风里头吃饭。

  “询求妙法。”所以是乞法(求法)来养心。这是第一个,“比丘”的含义,乞士

  二是“破恶”。破除邪恶的东西,用正慧来观察一切,就是用“正慧”来看待一切,就是破这个烦恼之恶。我们生气是烦恼、忧愁是烦恼。很多人不知道你欢喜也是烦恼,这一切都是恶。要破这些恶,要破见思惑,把见思惑要破尽,超出三界,所以叫做“破恶”,把这个恶破除。

  第三是“怖魔”,让魔恐怖。《涅槃经》说“魔性垢弊”,“垢”字的意思是“恶”,“恶”的意思。这个字好多含义,这里的意思是“恶”,他就是妒忌障碍,最不喜欢别人超过自己,看见有人超过自己他就害怕。所以这是他第一个怕,有人出家他怕;他怕你要教化,你教化大家都跟着你走了,跟着你走魔的群众就少了,他也害怕,他们的队伍就衰弱了。所以“比丘”是怖魔,使魔恐怖。所以当受戒的时候,地行夜叉他就唱,什么什么人受戒了,空行夜叉就听到,他接着在空中唱,一直声传到天界,大家都知道谁谁谁出家了,魔听到就恐怖。这就是比丘的含义。

  怎么称为“大比丘”?这个“大”字的含义有三个,“谓大、多、胜”。

  “大”者是“旷备高德”,“旷”是空旷、广旷之义。“旷备”很有意思,有多德、很广,然而不以此自居,还很虚,所以这个“旷”字用得很好,“旷备高德”。“过余近学。”比近学的人(学得很浅的人)都超过了,超一切近学,所以叫做“大”。

  第二个意思是“多”。“多”是什么?“内典外籍,无不博通”。“内典”是佛教的,“外籍”有点像咱们中国孔子。许许多多的学说他都能通,不是知道得很窄,这就是“多”。

  “胜者,胜过余学,超于九十六种外道之上。”这个就是“大、多、胜”,这是“大、多、胜”的意思,就是形容这个“大”,“大”字包含三个意思。

  《佛地论》又有三个意思,所谓这个“大”者,第一它是“最极利根”。就是根性最利,就是“波罗蜜多种性”。这个是要“到彼岸”的。

  现在许多的修法不能到彼岸。“涅槃”是“彼岸”,“生死”是“此岸”,“烦恼”是“中流”。所以你生了天,耶稣教、回教、道教,它最高是生天,生了天还是在“此岸”、在生死岸中、在轮回之中。非想非非想天,最高的天,寿八万劫,八万劫过后,最后他心里又动了,慢慢起来,他还是要回到轮回中来,所以他这个就不是“波罗蜜”。

  这个“最极利根”,他是“波罗蜜”多种性,这个种性是可以“到彼岸”的,是这样的根器,所以称为“大”。当然还没有到,但是他有这个根器,他是这个根器,也就是是这个材料。

  第二,“得无学果位”。他已经得到“无学”的果位,阿罗汉才是“无学”果位。

  他得这个小果之后,他就“回小向大”,趋向于“大菩提

  这样三个含义称之为“大比丘”

  嘉祥师说,“大”又有三个含义,“一生大解,二破大恶,三证大果”。

  所以把上面的综合起来,“大比丘”是什么?“乃德高望重、回小向大之比丘”。

  德高望重、回小向大,趋向于大乘,这样的比丘,“乃比丘众中之尊宿”。

  这样的“万二千人”,日本的《会疏》解释这“万二千人”,别的经都是“千二百五十人”,《金刚经》“千二百”,都是一千二百多人。今天这个《无量寿经》跟《法华经》说是“一万二千人”,这是因为佛出世的本心、本怀,而出现了这样一代的盛会,所以十方的大德都来了,人就多了。会众这么盛,也正表世尊说法的殊胜。所以这是很稀有的。一万二千人光是比丘,还有比丘尼,这些四众一共加上是两万人。

  “一切大圣,神通已达。”一切都是大圣,不但是圣,而且是“大圣”。“达”就是证,已经证了神通。这两句就赞叹大比丘的德。“一切”就是普遍,该罗一切,都在内了,赞叹为“大圣”。因为这些大比丘,《嘉祥疏》说,“游心空理”,心之所在都是在空理之上。

  “隐显难测。”圣人之心凡夫没有法子测。所以常常问什么是祖师西来意,凡夫没法子测,所以称为“圣人”。

  《会疏》是日本著作。初果以上都叫做“圣者”,因为究竟到“大阿罗汉”,所以叫“大圣”。“一切大圣”,这都是究竟果位的阿罗汉。再有,就是有好些外面所显现的是声闻,而实际是佛的示现、菩萨的示现很多大阿罗汉,佛的左右,都是已经证佛位的人,助释迦牟尼佛来弘化。所以很多外面所显现的是一个阿罗汉,而实际都是大菩萨,甚至有佛。像须菩提等等,都是佛,佛的显现。

  《净影疏》说“大”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位高”;一个是“德胜”,在众中是位也高、德也胜。把这些综合起来就是说,“从德而言”,他是“契于空理”,大阿罗汉都证到了“我空”,“会合正道”,得到初步的涅槃。

  底下,“神通已达”,《净影疏》,就是慧远大师,隋朝的,他作的《净影疏》。他说是“叹其德胜”,“德”很胜;“所为神异”,所以称名为“神”,因为它神异,凡情所不能达的。

  什么叫“通”?没有壅碍叫做“通”。“壅”,阻塞、堵住就不通。“通”,“所谓身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及与漏尽”等等的,这称为“通”。

  “故知神为不测之义。”非思惟所能测。

  “通为无碍之义。”没有这些障碍。我们眼睛本来是通达的,耳朵本来也是通达的,但是我们自己把它障碍住了,所以看也不过就看几十里远,所看也不过就是一段段的光谱,太长、太短都看不见,种种都是如此,都有障碍。

  “达者。”《嘉祥疏》说,就是嘉祥大师,他说就是证。

  “证六通三明等。”“神通”已达就是证了神通。

  阿难当时没有得漏尽,他只是初果,要到了四果才证漏尽,但是他是当机,这个法会阿难是当机,因为他问出来的,而且很多都是嘱咐阿难。所以这部经前半部是阿难当机,后半部是阿难和弥勒共同当机。这个事情《净影疏》它解释,阿难怎么也跟这一切大阿罗汉一样,都称为“神通已达”?它说阿难是“增上利根”,他的根器是特别的利,而且是增上的利。虽然还是在“学地”,还是“有学”,要去学,有所需要、有所学(到了阿罗汉就是“无学地”),可是他成就了无上的胜妙功德。阿难他有特殊的善根,虽然是初果,他成就无上胜妙功德,所以他也称为“大圣”。

  这个胜妙功德就是这个经中,他问了这个问题,佛就称赞他说“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从现在以后,就佛说法以后,一切的含灵、一切的众生,都因为你问这个问题而能够得到度脱,就是概括了一切,所以就成就无上的殊胜功德。众生之所以得度,就因为阿难有这一问;阿难有这一问,佛就说这个经,而这个经将来,像这个会集本,将来就是最后什么经都灭了,而这个经还存在、还住世。

  “于神通中。”他虽然没有漏尽,但是他“解了毕竟”,他彻底了解,所以也可以叫做“已达”。中国过去的显教方面,对于阿难称为“一切大圣,神通已达”这些解释,根据密法来说,在《胎藏界曼陀罗钞三》里头说,阿难的密号是“集法金刚”。“金刚”同于菩萨,一个是现净善相,一个是现威猛相,阿难他的密号是“集法金刚”。所以就是《净影》所说的是成就无上胜妙功德。他虽然显现是初果,但是他已经成就这样的功德,在密法上称为“集法金刚”,因此都是“一切大圣,神通已达”,阿难在里头完全是当之无愧。

  底下就列名了,第一个是“尊者憍陈如”。

  “尊者”可以翻译为“圣者”、“智者”等等的意思。受尊敬的,是“圣者”,是“智者”。

  “谓智德具尊者,乃阿罗汉之尊称。”“尊者”可以翻译为“圣者”,也可以翻译为“尊者”,就是“智德皆尊”的人,是阿罗汉的尊称。

  “有德可尊,故曰尊者。”这是《净影疏》的话。《会疏》就说,“尊谓尊贵,有德可贵,故曰尊者。”这是“尊者”的意思。“尊者憍陈如”,“尊者”是一个称号,是一个尊称;“憍陈如”是“阿若憍陈如。阿若是名,憍陈如是姓”。要翻译成我们的话,就是“了本际”或者“知本际”,或者说“已知、无知”,“无知”不是没有知,是他知道“无”这个含义。《净影》解释说,“阿”这个字就是“无”,“若”这个字就是“智,”他是从“无”证入,得了智慧,所以叫做“无智”。

  “无智”不是说没有智,他是从“无”证入,成就了智慧,所以叫“无智”“无”就是一切法的本体,本来无一物,实际理体,不受一尘,一尘都没有,“无”。所以名为本际,他不是叫了“本际”吗?对于这个“本际”知见明了,所以叫做了“本际”。这都是《净影疏》里头的话,解释“阿若”这个意思,对于他的“本际”知见明了,这就叫做了“本际”。

  憍陈如就是佛最初度的五比丘之一,他首先悟道。《法华文句》就说,“是释迦法中第一弟子”,第一个悟道的。《阿含经》说,“佛称之为我声闻中第一比丘”,也是第一。现在我们这个经里头,头一个就把憍陈如摆在前头,正表示咱们所有能够听到经,能够信受这个经法的人,都是释迦牟尼佛的第一弟子,也包括在座的诸位。在本经“非是小乘品”说:“得闻阿弥陀佛名号(这是经文),能生一念喜爱之心,归依瞻礼,如说修行……当知此人,非是小乘,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所以能信受这个法门的,都是在释迦牟尼佛法中的第一弟子。因此在这些圣众之中,第一个便是“阿若憍陈如”,他是第一弟子。

  第二,“尊者舍利弗”。“舍利”的意思是一种鸟,鹙鹭,就是他的母亲长得非常端正,眼睛像那个鹙鹭一样。“弗”是“子”的意思。以鹙鹭来形容他母亲,是她的儿子,所以称他为“舍利弗”,就是“鹙鹭子”;有人叫做“珠子”,“珠”也是来形容他的母亲,母亲的眼睛像珠子一样;又叫做“身子”,因为他母亲身子很端正,他是他母亲的儿子,所以叫这个名字。

  “舍利弗”在佛弟子中是智慧第一。他这个智慧,他在母亲胎里的时候母亲就能够妙辩,怀这孩子的时候跟人家辩论就能超过余人,就能胜过他舅舅俱絺罗(也是佛的弟子,后来证阿罗汉)。俱絺罗已经学了很多,他的母亲在怀着舍利弗的时候,辩论就超过她这个兄弟。舍利弗八岁就登座,虽然是外道,他登座;十六岁就出国,各国去游说,他辩论,他说法弘扬,他辩论无双。他学佛之后,七日之内就遍达佛法,智慧第一本经所要说的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阿弥陀经》里头说的,“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只有大智慧的人,对于这个才能够深信不疑。所以在憍陈如之后就是舍利弗。

  底下,“大目犍连”,也就是“摩诃目犍连”。“摩诃”是“大”的意思;“目犍连”是他的姓,“译为赞诵、采菽、莱菔根等”。他们这一族里头出家的人很多,所以对于他分别,加一个“大”字,称为“大目犍连”。采菽是他们的姓,他叫做“拘律陀”,父亲是宰相,他是他父亲从拘律陀树神那求子得了儿子,就管儿子叫这个名字,在佛弟子中,“神通第一”。《智度论》说,舍利弗是智慧中第一,目犍连是神足第一。所以,舍利弗在佛的右面,目犍连就在佛的左面。他的神通很大,他能够一城的释迦牟尼佛的本家,他都把他们托到天上去。他降伏毒龙,种种的神通,神通第一。所以就是佛弟子中,这都是拔尖的人物。

  “迦叶(shè”也是姓,这个姓翻成为“龟”,或者翻为“饮光”,名字叫“毕波罗”,也是树的名字,也是父母在树神那祈祷生的,就把这个树的名字叫他的名字。他是大富长者之子,很有钱,但是他能够舍。他不但舍,他还修苦行,同时他是为佛菩萨所称赞,所以称他为“大迦叶(shè)”。

  “迦叶”可以翻译的意思是“龟”。他是先代学道有龟现这个瑞相,所以这一族就叫做“龟氏”。又叫做“饮光”,因为在毗婆尸佛的时候他是一个炼金的师傅,有一个贫女,贫女很贫,她就是一点金子给他,他就正好补足了,来庄严佛像。从这以来他们九十一劫,这两个人都是身如黄金,光色显耀,把别的颜色都能够不显,就好像月明星稀,月亮很亮,星星就不显了。他身体很光,别的光就不显了,所以称他为“饮光”,就是说他使别的光不显了。他这个“头陀行”,在佛弟子之中,他“头陀行”第一

  “头陀行”我在这个注解里头引了十二种内容,我这只举两种:一个就是过了中午不但不吃饭,而且不喝浆;而且他是不睡觉,“但坐不卧”,就是还有十件事。老了之后,释迦牟尼佛就说你已经老了,别这么苦修,但是他还坚持。所以佛很赞叹他,他就没有个人的这种想要求安逸的心

  “有头陀行,我法久存。”“头陀”的意思就是翻为“抖擞”,精神抖擞,“抖擞”有“去掉”的意思,抖擞这些尘劳烦恼,这一共十二种。

  再来更应当注意的是什么?大迦叶是传佛心印的人物,他是传佛心印的初祖。所以从很久远以来,台教就攻击禅宗,说拈花这个公案没有根据,是禅宗人编出来的。有根据,这是《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里头的,“梵王至灵山,以金色钵罗华献佛,舍身为座”,用自己身体做床座,请佛坐在他身体上说法。你看这是一个梵天的天子,对于法的恭敬。

  禅宗的二祖,雪都没过了小腿,站在那不动,达摩还认为他不诚恳,他把胳膊砍断,为了求法。这个梵天舍身为座,请佛坐在他身上,请佛为众生说法,佛就登座。他不是献了花吗?佛就拈起花给大家看,让大家看。大家不明白,今天让我们看这个花是什么意思?只有迦叶他噗哧笑了一声。佛就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这样的妙法,正法的眼藏(“正法眼”这个藏,所以就是要有法眼,而且是正法眼),涅槃的妙心(主要涅槃三德,就是最高的证到涅槃,涅槃的妙心),实相无相的微妙法门,付嘱给谁?付嘱给了大迦叶。

  《涅槃经》也一样,《涅槃经》说,将来对于经典你们都莫衷一是的时候,你们要问就问迦叶。所以经典的解释权在迦叶那儿。所以大家要知道这个事,只有能得佛心印的人才有解释权,说老实话。这个文字你可以这么讲、可以那么讲、可以体会得深、可以体会得浅,传佛心印!这只能打个比方,你在银行存了一百万块钱,你有印鉴,去取钱,你写个条去取钱,填个单子,他给不给你?支票也可以,他给不给你?他要看你的印鉴,印鉴对了就付钱,不管什么人拿去他就给,所以“印”的作用就是如此。

  “心印”,就是这个譬喻,你这是不是释迦牟尼佛的法,你能不能得利益,得符合这个心印。

  这就是禅宗第一条公案,“拈花微笑”的公案,传心给迦叶成为初祖,阿难成为二祖(你看,这初祖、二祖都在这个会上,阿难是当机);之后二十八传到达摩,到了中国,第六传传到六祖,禅宗在中国大盛。现在国际上承认禅宗是中国的,其实应该说都是印度的,不过在中国确实是大放光明。他们说禅宗是中国的,老子、禅宗这是中国的;梵,婆罗门(梵)和佛教是印度的。所以在魏译本里头有三十多位上首,现在这个地方就是精炼了,只挑出几位,这几位后头我们都讲,都有很深的含义。把禅宗的初祖摆在这,也就表示“禅净不二”

  底下就是“阿难”。“阿难”可以译作“阿难陀”,简称为“阿难”;也可以翻成“庆喜”、“欢喜”,又可以翻译成“无染”,是白饭王的儿子;佛是净饭王的儿子,所以他是佛的堂弟,在佛成道日他出生。净饭王听见自己的儿子成了佛,又听见宫中生子,所以非常高兴,说今天大吉,是个欢喜的日子,就跟大家说这个小孩就叫欢喜,就是“阿难”。“阿难”就是“欢喜”的意思,“庆喜”、“欢喜”,这么个因缘,是在佛的成道日他出生了。所以他很小,佛说法三十年他才当侍者。

  还有,他随佛到天宫、到龙宫,妇女都极美,他心中没有染着,所以称为“无染”。他平常是这么好的,他还蒙受摩登伽之难。他不是一个登徒子,好色,他平常是这样的水平。所以这个里头,将来大家读读《首楞严》,这就是不明白两种根本,不明白什么是生死根本、什么是涅槃根本,就是修行也是堕落为声闻、缘觉,甚至于堕为魔王、魔子魔孙,就是不明白这两种根本。阿难就是犯这个病,虽然他这么无染,因为他不明白这两种根本,他还是免不了摩登伽的难。底下以前说过,就不重复了。

  阿难就是佛所说的他都能够记得住,一个字不忘。所以《涅槃》里头称阿难是“多闻士”。迦叶也称赞。

  “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难心。”所以阿难是多闻第一憍陈如是第一弟子;舍利弗是智慧第一;大目犍连神通第一;迦叶是头陀行第一,又是传佛心印;阿难是多闻第一,是(禅宗)二祖。

  这个“等”就是表示还有多少人。因为《魏译》中一共列名三十一位,现在会本仅在三十一位中把上首五个人的名字列出,所以用一个“等”字来概括其余的人。

  “上首”就是首座,大众一座的上位,“称为上首”。各经上首的人数不一样,唐玄奘所翻译的《阿弥陀经》,称为《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他只列四个人为上首,就是舍利弗、目犍连、大迦叶、阿泥律陀。本经是列五个人,这是“一切大圣,神通已达”的这些大尊者之中的上首。

  底下再讨论一点,说“一切大圣,神通已达”,本来是赞菩萨的话。在《密迹金刚力士经》里头有这样的话,“与大比丘众四万二千俱,菩萨八万四千,一切大圣,神通已达”,那是赞菩萨的话,在我们经中拿来赞叹声闻,这就表示常随的这些圣众,他本来就是法身大士。都是大士,证了法身的大士,他是隐了他的本,他的本地他不显,他垂示一种迹象,恒寂,就显现出一种声闻的相;还有就是他方的圣众,来帮助佛的弘化。

  所以,“一切大圣”是指本地都是究竟菩提的人

  “神通已达”表示他从体起用,他是游戏神通,到咱们这地球上来,帮助佛来弘化。所以我们要知道,这些声闻众是大权示现的法身大士,帮助释迦牟尼佛来开显净土法门。

  再有,以上这五个人,所谓“了本际”,就是他了知他久远的本际,所以搁为首位。这样了了本际,就是《楞严经》那两个问题就解决了,刚才说的。所以这个搁在最要紧,搁在第一位。

  舍利弗是智慧第一,表示弥陀的智慧,是“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这样的智是深广没有边际的。所以舍利弗第一,来表达佛的智慧无边

  目犍连的神通第一,就是表示游戏神通的誓愿。所以大家都在游戏神通,显现各方往来各个国土,极乐国土可以遍游一切国土,这都是游戏神通。大饮光就表示弥陀的光明是殊胜,没有不照,“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所以用“饮光”表示,表示跟经中都相合。

  庆喜就表示闻了名就欢喜,所以闻名欢喜,至心信乐,乃至十念都可以生。所以这个“十念必生”,刚才那个问题,大家去看看经文,第十八愿,你闻名之后至心信乐,心心回向,乃至十念都生。它没有说绝食,所以那位加上绝食能往生,这不好,不合适,就是要念到最后。这都能度脱,所以欢喜。

  再有结合禅宗,迦叶是初祖,阿难是二祖;憍陈如表当人的“本际”;舍利弗表示每个人本有的智慧;目犍连就表示我们固有的神通;饮光就正好像百丈的话,“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你开悟之后你的灵光就独耀(独,无侣,没有侣伴,独耀),迥脱根尘(迥然超脱于六根六尘),这是“饮光”的含义;庆喜,这一开悟你庆快平生,痛快,我这一生参学势必欢喜无量,“心心相继”。所以一部大经,也就是付法传心。《大集经》说,“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即无上深妙禅”。这个道理很多参禅的人不大懂。所以参禅的人不信净土,古人就说“管保老兄欠悟债”,那就表明你这个老兄悟得还不够。所以这部大经,“正是付法传心”,就是传心;“一句名号,直显本来面目”。一声佛号一声心,佛号就是你的心,你一念心就显了,显你的本来面目。这是圆教的道理,不是顿教,仅仅是限于顿教还不能理解这个。

  所以说这一句佛号,“唯佛与佛乃能究竟”,只有佛跟佛才能彻底了解。所以说念佛是浅,这都是只能说他自己浅

  “于此荐得。”你在这个地方你能够透,你才能称得上是“带角之虎”。

  “但当蓦直念去。”你就是直念去。

  “便是无上深禅。”不管你是定中念、散中念,都功不唐捐。这就把列这些名,体现一下禅净不二的意思。

  再有,咱们这个经里头,先是声闻,后是菩萨,把声闻搁到菩萨前头。《佛地论》说过这个话,它说“先说声闻,后说菩萨”为什么?因为声闻众都是挨着佛旁边的,离佛最近。而且声闻他最庄严,都是现比丘相;而且是亲受化,也常随佛,形象都是三衣钵具,这都是跟佛的形象相像。所以先列声闻、后列菩萨。这是据《佛地论》的。

  底下就是菩萨,第一个是“普贤菩萨”。“菩萨”两个字应该是“摩诃菩提质帝萨埵”,“摩诃”翻译成我们的话是“大”,“菩提”翻译是“道”,“质帝”是“心”,“萨埵”是“众生”或者是“有情”,所以这个名号全翻过来就是“大道心众生,简称,把这个梵文简称为“菩提萨埵”,“菩提”就是“觉悟”、就是“道”、就是“觉有情”。跟佛证的一样就叫做“觉”,无明还没有尽就叫做“情”,要让有情觉悟能同于佛这就是“觉有情”,这是菩萨的任务。所以“觉有情”就是“菩萨”两个字的简称,含义就是“觉有情”。

  为什么菩萨称为“大道心众生”?因为他有四种大。《清凉疏》,“清凉”是国师,是华严宗的祖师,也是弘扬净土宗的。他说为什么菩萨称为大?有四种,“一者愿大”,他的志愿很大,“求大菩提故”;“二者行大”,他要广利众生;“三者时大”,他可以经过无量数劫来度化众生而无疲厌;“四者德大,具足一乘诸功德故”,不是一般的功德,一乘的功德。“一乘”就是《法华》的,不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都是“一佛乘”,他有“一佛乘”的种种功德。因此有这四种大,所以称为“大道心”。《法华》有六大,“一、信大法,二、解大义,三、发大心,四、趋大果,五、修大行,六、证大道”,说明这“大道心”。所以这“大”不一样的。

  “普贤”的含义也可以翻译为“遍吉”。清凉国师在他的《华严经疏》里头,他说“普贤”有三种普贤:

  第一是“位前的普贤”。就是你只发了普贤的行愿、发了大的普贤心,就是我们说发了大菩提心。所以修佛法先要发菩提心。所以必须先要明白“菩提心”是什么。现在有的人问他什么是菩提心,他就不知道。净土宗往生的人,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只有一个念,没有发菩提心,只有一条腿,自行车只有一个轮子,鸟只有一个翅膀。要发菩提心,可以一点点来,很不容易。简单称为就是大智慧、大慈悲、大愿力相结合。大慈悲不是小慈悲,大智慧。

  二是“位中普贤”。指他是等觉菩萨,就是等觉的普贤。所以普贤菩萨可以示现为因地,只发了普贤的愿,可以示现为位中菩萨(等觉菩萨),只差一位就是佛位,等觉之上是妙觉,妙觉就是佛,只有一分的生相无明还没有破,就差这一点点,这一破就是佛,等觉菩萨。

  第三是“位后普贤”。已经成了佛之后的普贤,他因为得了果还不舍他因地之所行,所以称为“位后”。这个“位后”的意思,《清凉疏》说,“果无不穷曰普”,一切果位没有不穷尽的,佛位也穷尽了,这个叫做“普”,这就是“位后普贤”。“不舍因地曰贤”,他已经成了佛,他还不舍因地,还在修行,这很贤,哀悯众生。所以“普贤”的含义(就是位后的含义),就是说这是佛的化现。

  至于《会疏》里头所说,“体遍法界,故曰普”,他的体遍于法界,所以叫做“普”。“位邻极圣,故曰贤”,他的位置靠近了极圣,就是佛,所以叫做“贤”。《会疏》的解释是“位中的普贤”,正是等觉菩萨的妙位。位邻极圣,他的地位邻近于登峰造极的圣果,是等觉菩萨的地位,所以这是“位中的普贤”。“位前”就不用说了,那就是示现刚发这个心。

  底下还有引证了几种经论来解释“普贤”的,我们就不再说了,时间很紧,愿意看的自己看一看书。

  底下就是“普贤”、“文殊”是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士,就好像极乐世界观音、势至一样,是释迦牟尼佛会中的上首;在华严会中也是上首,毘卢遮那的上首。

  再有,普贤菩萨是一切佛的长子,在《四十华严经》里头说,“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一切如来有一个最大的儿子,他的名字叫做“普贤”。这是什么意思?古人都是以长子来继承的,现在日本还是这样,父亲的家业长子继承,二儿子、三儿子都没分,不像中国可以分家,他那是长子继承。所以国王都如此,长子是太子,其余就不能,都做皇帝不行的。如来有长子,就是继承一切如来的是普贤。所以我们就可以知道,普贤在我们会上是如来的法身所显现,化身为等觉大士,来演唱圣教。

  如果从密教来看,“普贤即是密教初祖金刚萨埵,金刚萨埵即是金刚手菩萨摩诃萨”。在密部经典中,这部《陀罗尼经》说,“此金刚手是法身大士,是故名普贤”,所以“金刚手”就是普贤,是法身大士。还有金刚智的,这是一位金刚上师,他的《五秘萨诀》里头说,“金刚萨埵者”,“金刚萨埵”是谁?“即是普贤大菩萨异名”,另一个名称。也叫做“一切如来长子”,也叫做“大阿阇黎”。

  现在这个“阿阇黎”大家就混叫了,什么人都想当阿阇黎,都是不如法,很多地方大家就不重法了。本经里头“德遵普贤第二”品中,也还有“为教菩萨,作阿阇黎”,有这样的经文。

  在我们这个经中,把普贤大士列为上首,“正显密净不二”。刚才说了“禅净不二”,这个地方显了“密净不二”。“密净不二”,念佛号就是念咒,大家都轻视念佛号,而想去念咒。《金刚经》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你只要能信得及。所以禅宗说一茎草可以当丈六金身用,丈六金身当一茎草用。所以有许多都是所谓仁者妄生分别,自己在那生了分别。先师夏老居士说,净土宗就是密教显说,密教公开了就是净土宗。藏密最古的是红教,莲花生大士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所以红教尤其尊重阿弥陀佛,劝大家生极乐世界,和其他的教派不大一样。真正“密净不二”的这些,在这个注解不详细说了,这个地方说了一点。

  再底下是“文殊”。“文殊”翻“曼殊室利”,也翻“妙首”,也翻“妙吉祥”,也翻“妙德,是诸佛之师”。

  《放钵经》释迦牟尼佛自己说,“今我得佛”,今天我成了佛。

  “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释迦牟尼成佛是由于什么?都是文殊师利的恩惠

  “过去无央数诸佛。”过去说不清那么多的佛。

  “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至。”当来的一切佛也是文殊菩萨的威力所致。

  “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释迦牟尼佛说小孩都要有父母。

  “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极赞文殊。所以《心地观经》说,“三世觉母妙吉祥”,三世诸佛觉悟的母亲就是“妙吉祥”,就是“文殊”,“妙吉祥”是文殊的号。

  “文殊”还有一个号叫做“妙德”。“妙德”是什么意思?《法华嘉祥疏》说,“文殊,此云妙德”。为什么称为妙德?“以了了见佛性故”,他了了然的见了佛性。因为了了见佛性故,“德无不圆,果无不尽”。所以禅宗说,悟了就是佛,不悟就是众生,它中间没有这些个过程。正如国际上称禅宗是中国的,禅宗是很殊胜。“德无不圆,果无不尽”,称为“妙德”。

  《会疏》是日本人的著作,“具三德秘藏”。涅槃有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三德的秘藏,而神化不可思议,所以称为“妙德”。

  再解释“妙吉祥”,《圆中钞》说,《圆中钞》是幽溪大师作的,“微妙三德,同佛所证”,刚才说这个三德,他这三德同于佛之所证,所以叫做“妙吉祥”。底下不再引证了。

  文殊菩萨在菩萨中智慧第一。在咱们世界是文殊,在五台。当然不只是在五台,但是他常常示现在五台,遍一切处不单是五台,但是跟五台很有缘。他在他方世界,北方的常喜国成佛,叫做宝积如来;过去是龙种尊王如来,大家拜忏,龙种上尊王佛就是文殊;在北方的常喜国,将来成佛叫普见如来。所以文殊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都是成佛的人。现在示现在大会之中,以大智最尊,表这个法门是菩萨中的大智,唯有大智才能信入。所以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大家要知道,一切世间里头包括什么?它不仅仅包括六道,包括声闻、缘觉,包括菩萨,包括一切世间的这九种。还有妙德是什么?就是了了见佛性,他位邻普贤居第二位,也是表示禅跟净不二。了了见佛性,后头经中都有他方许多菩萨,到极乐世界听阿弥陀佛说法,阿弥陀佛说法都是这样的,都是一味的,都是这个精神,都是了达实相,了达诸法皆空。

  底下就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及贤劫中一切菩萨,皆来集会”。

  “弥勒,此云慈氏”,他名字叫“阿逸多”,“阿逸多”就翻成“无能胜,具足则为慈无能胜”,这是“阿逸多”的意思。《弥陀疏钞》里讲,因为弥勒菩萨在母亲胎中就有慈心,所以他们这一族,过去这一族都叫做“慈氏”,这是“慈氏”这个名字的来由,他们称这个名号。

  “又过去生中遇大慈如来。”他也发愿愿意跟他一样的这个名号,“即得慈心三昧”。再有,他在当婆罗门的时候,“号一切智,于八千岁”,八千年里头,“修习慈行”,修慈。又在弗沙佛的时候,跟释迦牟尼佛一块发菩提心,修习慈定。《思益经》说,慈氏是“众生见者,即得慈心三昧”。《悲华经》说,弥勒大愿,“于刀兵劫中拥护众生”。现在慈氏在兜率天弥勒内院。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