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新闻
·新闻 
·讲经菁华 
·本网视角 
·走出学佛的误区 
·学佛必持戒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第三十三集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6-02-03 09:11:54
关键字:无住生心,平常心,回向,开经偈,大千世界,诽谤,黄念祖,如来所以兴出事,道教,错觉,大,小,善导
【 点击数:1964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1991年讲于 北京 中国佛学院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这前面所说过的,这个地方我们再回顾一下。这个上面是第十三、第十四,是关于“光”的。 底下就是“寿”,这正是善导大师“五个真实愿”中的第三个。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这一句就是“寿命无量愿”。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就是佛的寿命无量。

  而且不但佛的寿命无量,国中的这一切众生,声闻、天人,一切人(就是凡夫去了他都还是凡夫,只能称他为“人”)都包括在内,这一切所有(只要生到极乐世界)寿命都是无量的。所以佛说“佛要无量光、无量寿”,就是愿意众生也都得到“无量光、无量寿”。

  所以每个众生,只要往生的,都得到无量寿。所以这一上来就是佛跟佛土的一切人都是无量寿。我们是十五愿就是一个愿,《魏译》把它分成两个愿,“可见今此会本之四十八愿,所摄弥陀愿德,广于任一古译”。

  “第十五‘寿命无量愿’中,首为彼土教主寿命无量。如《法华》说山海慧如来:寿命无有量,以愍众生故”。佛的寿命无量,为什么?那是哀愍众生的缘故,所以这个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我们道教修长生不老,希望自己长生不死,“羽化”,一次一次的“羽化”。我一个朋友,他们家里头就认识已经“羽化”过三次的人。“羽化”一次就换一个新的人。又“羽化”了一次,你看明朝的人,在清朝的时候还在世间,他已经“羽化”了三次他是为自己能够存在,我们这个是以愍众生故。因为教主住世的时间很短,众生不容易遇;教主长住,老存在在世间,众生就有依靠,而且度化的缘就无穷,利生也就无尽。所以日本澄宪他就称赞说,“佛寿无量,化道至德”,佛老在住世,“化道至德”。

  大家倒过来说,释迦牟尼佛是不是不行?不是,这是因缘。咱们这是五浊恶世,不能跟那个净佛土比,这是秽土。咱们这个地方叫做刚强难化,我们这的众生是刚强难化,教化,大家要很大的耐心、要忍辱。

  释迦牟尼佛忍辱,他成了佛之后化缘,遇见多少障碍,人家把大便埋在他的钵里头给它盖点东西给释迦牟尼佛,不能吃,还搁毒药、还诬蔑,刚强难化诺那祖师在母亲肚子里就哭,人家后来问他说:活佛,你为什么在母亲肚子里哭?他说:我哭众生难度,刚强难化所以这个不可一概而论。

  这称赞长寿是“德无量”,释迦牟尼佛短寿你就说是,不能这么比较,此土众生刚强难化。所以十方佛都赞叹,释迦牟尼佛能在这个地方说这个法,不可思议,称赞释迦牟尼。这是特殊的情况,我们这个地方是五浊恶世,这个众生心之险恶,我都快八十岁了,我还没吃透。

  这个无量是无量的“无量”,不是相对的“无量”。有人是相对的,因为这个数太高、太大就说“无量”。道教所谓的“长生不老”,他能贯彻到八万劫,八万劫还存在,他就说永远不会死了,它这个是有量的“无量”,因为八万劫之后他不知道,可是八万劫之后还是不行,还是要堕落我们这个是真正的无量、绝对的无量。

  底下说,人民也寿命无量。所以,日本的澄宪他又称赞,“人民寿命无量,净土第一德”,净土的功德这是第一的功德,让人民寿命无量。他底下打个比方,说极乐世界这样殊胜,如果人到那之后不久就死了,这像什么?像是一个玉的杯子没有底。一个杯子没有底那有什么用?!再好的杯子也没有用。生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再好,但还是要死,这样的情形就像一个玉的杯子没有底。所以这个去了之后就寿命无量,这是净土第一的功德。

  望西,也是日本人,他就说:“诸乐根本,只在此愿。”极乐世界无有诸苦,但受诸乐,这个“乐”的根本就在这个“愿”,就是“寿命无量”。

  底下是同样的意思,我们就不再多引,书上写的有。

  到了极乐世界,寿命无量的好处在什么?见着佛闻法,一切时、一切处都是增上的因缘,都是使你增上。你在那洗澡,水也在说法,树也在说法,到处闻着香,香也增益你的善根;你吃饭,饭也是增长你的善根,一切一切,处处使你增上。而且你想听什么法就听什么法,而且一听你就懂,你再寿命无量,焉得不成佛?!

  现在很多人闻法他不懂,“佛法难闻”不是说你没有机会听见,而这个“难闻”的意思是你听见了你不懂,这是又进一层“难闻”的意思。所以“愿解如来真实义”,“解如来真实义”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武则天多大的智慧、多大的才学,她这句话写得,所以现在还用她的偈子。这个人,以其德而论早就不应该选用,但是她这几句话还是很好,所以不以人废言,“开经偈”还是念她的“愿解如来真实义”。

  极乐世界就是这样,一听他就懂,焉得不成佛?!又没有退缘,寿命再无量。所以不管你根器如何,你五逆十恶,临终念佛能往生,都是阿鞞跋致、都决定成佛。极乐世界之殊胜就在此。所以不管什么品,只要能往生就不可思议。

  底下是第十六愿,“声闻无数”。

  弥陀是三个“无量”:光明无量,寿命无量,眷属无量。所以我们不要担心,在极乐世界人都去了,人口密度多大,得盖多少层的楼才住得下。爱因斯坦跟大家说了,“物质是咱们的错觉”,咱们不要把这个“错觉”把它绝对化。

  极乐世界的国土没有边际。不但极乐世界,连地狱都如此,多人亦满,一人亦满,哪里是像咱们这样的形式逻辑看问题的?!地狱中受苦,一个人地狱也是满的,到处都是人;很多人,地狱也是这样,同样。

  地狱也是化生的,生地狱也不需要有父母给你生出来,你直接就进去了。地狱就是化生,这有什么奇怪?!哪里说地狱中还要投胎,还要一个地狱中的父亲、母亲,还要报户口?!你只要一命终,那就下油锅了。

  “或疑”就是怀疑。《悲华经》说:“彼佛国土,无有声闻、辟支佛乘。所有大众,纯是菩萨,无量无边。”《悲华经》这么说,而现在咱们的第十六愿说“声闻无数”,岂非矛盾?这个进一步我们就可以理解,所谓的“声闻、缘觉”是就他断惑的情况来说的因为凡夫都可以往生,但什么“惑”都没有断。断了“见思惑”就是声闻、缘觉;断了“尘沙惑”、“无明惑”就是菩萨;无明要断尽就是佛。所以可以参考《宋译》。

  《宋译》的原文是这样,法藏比丘说的“我得菩提成正觉已”,我成了佛以后。“所有众生,令生我剎”,这个“令生我剎”就是有摄取之义,叫他来生,有佛力在那加持之义、摄受之义。

  “虽住声闻缘觉之位。”虽然他断惑所证的位是声闻、缘觉,可是他能够到“百千俱胝那由他宝剎之内,遍作佛事,悉皆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声闻、缘觉”是什么程度?他能到这么多这么多的宝剎之内都去作佛事。作什么佛事?让那样的众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他能作这样的佛事,那这个人还是声闻、缘觉吗?当然不是,当然是大菩萨。所以说他这个断惑他还没有达到破尘沙惑、破无明惑,但是他已经能到无量国土去作佛事、去救度有情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真正的声闻、缘觉不闻他方佛名,也不是想度生,也不是想将来众生要成佛。所以就是说西方极乐世界所谓的声闻、缘觉是他断惑刚到这个水平,实在他已经是“回小向大”,已经是大菩萨了。

  底下他就接着说,他说寿命无量、声闻也无量。声闻有多少?三千大千世界众生都成了缘觉。

  “于百千劫,悉共计校。”在一块都来计算,就好像大家的计算机都来开动都来算,这么多,你要能算得出这个数量我不成佛。它因为无限大,你怎么算?!

  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大家知道,我这就不重复了。我们可以假定这么说,我们围着太阳,我们一个太阳系假定它是“一个小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有多少个世界?有十亿个这么多的世界。假定单位是“太阳系”,这么多个太阳系。

  现在很巧,咱们太阳系是银河系里的一员,太阳也旋转,围着银河的中心在旋转,这个中心咱们现在也假定是黑洞。“黑洞”这个天体大家听见过没有?这是一个力量极大、极强的这么一个空间,是空的,称为一个天体的中心,可能是个黑洞。

  太阳围着银河的中心转一圈,所谓“公转”,太阳围着银河的中心公转一圈得二万万年咱们围太阳转一圈是一年,太阳围它的中心转一圈二万万年。而这个银河里有多少个恒星?有一千个恒星,三千大千世界是十亿个世界。

  但是现在我们是这么说,地球是太阳系的一员,太阳是银河的一员、星云的一员,宇宙里有许多星云,而银河也在运动,我们围着银河中,银河也在运动,再大一层的宇宙是什么?“大”到哪算为止?现在科学已经告诉大家,其“大”是不可穷尽的,大到哪一层是最高了,没法再大了,没有这个事,是不可穷尽的。

  这个“小”也是不可穷尽的,小到原子,原子里头有原子核,原子核里头有中子、有质子、有电子,这些东西都可以打破。不是什么电子是最小的,现在有比电子小多少亿亿倍的东西叫中微子,中微子是不是最小的现在也不敢说,往小里说也是不可穷尽。

  总之宇宙是大极了,而且现在可以观察到。这个你们要看可以翻后头,我这本书后头有个再记,稍微谈了一点科学、谈了点天体什么的,很多现象、很多星,有的星都老了,要衰了,有的正在出生。

  而且这个宇宙将来就是一个大爆炸,像这类学说大家比较公认,大爆炸就是佛说将来一个最大的劫,什么世界都毁了,天都毁了。大家对于佛法要生信心,不要怀疑。

  “大”,主要是一种大智慧。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学家都在向佛教里头去钻研,得点启发:一个是为了他的科学研究找出一点方向,一个就他所研究出的果实能找到一点解释所以将来就是说,越来越证实释迦牟尼佛所谈的这一切是真正的真理。

  我们这么来看,无量大千世界的众生都来,多少劫(劫的时间长极了)一块算算不出,说明声闻也是无量。

  第十五愿、第十六愿就都说过了。底下我们就到第十七愿:“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剎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很殊胜、很重要,法藏比丘说我成佛的时候,十方世界无量佛剎之中无数的佛,假若他不共同都在那称扬赞叹,赞叹我的名号、赞叹我的国土、我的功德,要不是这样的话我不成佛。换句话说,我要成佛的时候,十方的佛都在那赞叹称扬我的名号、我的功德、我的国土之殊胜。

  实际也是如此,十方佛都称赞,都劝各个国土的众生都去生极乐世界。现在有些人都是立个山头,首先学法就是跟我学最好,跟别人去学就不好。这些佛就不这样,都劝他那里的人你们去生极乐世界,去找阿弥陀佛。

  在《汉译》里头是这么说:“我作佛时,令我名闻八方上下无数佛国。诸佛各于弟子众中,叹我功德国土之善。诸天人民蝡动之类。”

  你看这里,十方佛都称赞,说我国土功德的好,在弟子中。诸天人民,蝡动之类(蝡动就是小爬虫,它才蝡动,小爬虫之类的)听见我名字都踊跃来生我剎。所以佛之普度,不光是恶人,连蝡动的小爬虫都在内。《汉译》是如此,《吴译》也跟这相类。

  所以望西师说:“六八愿中,此愿至要。”六八四十八,四十八愿中这个“愿”最重要。

  他底下又说:“若无此愿,何闻十方?”如果没有这个“愿”,阿弥陀佛的名号怎么能够十方都知道?

  “我等今值往生教者。”是望西说“我等”,现在咱们也可以用“我等”,我们今天能碰见往生的佛的教化者,能够也得到“偏此愿恩”,这是日本人的文法,咱们中国人不大这么用,就是偏属于这个“愿”的恩德,因为弥陀有这个第十七大愿,所以我们才能够在今生遇见这样一个殊胜方便的教化。

  “善思念之。”大家好好的想一想。

  法藏当时求愿求的名闻十方,为了什么?就是要普摄十方的一切众生都往生极乐,往生极乐之后究竟成佛。如果没有这个愿,十念必生的愿也同于虚设;十念就成佛,大家根本没听到这个名号,大家不知道。

  所以《会疏》,这也是日本人著的(《无量寿经》日本人研究很多,功德做得很多),他说:“称我名者,此有三义。”

  “诸方称赞。”

  “一、诸佛称扬彼佛德号”一个是一切佛来称扬阿弥陀佛的功德,这是“诸佛称叹”的第一个意思。

  第二个是“诸佛称叹”称名之人咱们现在,就是咱们在座中有人你要念阿弥陀佛的,现在十方的佛就在称赞你,“稀有稀有,他在持名”,也是在被称叹之内。

  第三就是诸佛也称叹自己。为什么?三世诸佛都依了念佛三昧,念弥陀三昧成等正觉故,他自己也正是称名之人。这就是说这个称叹里头包括三义。

  “称叹”为什么?为大家持名,为了第十八愿。第十八愿是诸愿的根本。过去正果法师,人家请他讲净土宗,他就讲这两个内容,一个是讲第十八愿,一个讲“出世三福”,《观经》的“出世三福(净业三福)”。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就是最有名的,所谓“第十八愿”,称为“十念必生”

  临终如果有十句名号相继,决定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所以称为“十念必生”。

  日本净土宗古德,日本净土宗的著作很多很多,日本现在净土宗是五、六千万人,占它的国民人数的一半,差不多。他的古德做了很多工作,所以我这里头有好多都是日本书。日本人说,“余经中《华严》独真实”,这是真实之教,佛一成佛就说了。

  佛是悲愍众生,既然把自己所得所证和盘托出告诉大家,大家不懂,连阿罗汉都如聋如盲,跟瞎子一样、跟聋子一样,佛就没办法,我没用我就涅槃。所以《华严》是“独真实之教”。佛的大慈大悲没有保留,大家不能接受,所以只好再委曲,开先修班、预备班,讲小乘、讲始教,法相什么什么这些,然后讲终教,一步一步地讲下来。

  《华严》是“独真实”,“若与此经相较”,拿《华严》跟《无量寿经》相比,“则此经为真”这是日本人说的话,在中国人说恐怕还要吵架,就在这个客厅里头曾经几乎要辩论,我还没说得这么多

  如果本经就真实于《华严》。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的说法是这样,我是遵蕅益的说法,这个比较,日本人说的咱们很多人不能接受,他要毁谤。蕅益说是《华严》的奥藏、《法华》的秘髓都在《无量寿经》、《阿弥陀经》里头。这个不至于遭人反对。日本这个说法就有人接受不了。

  本经要跟全部的“愿”来相比较,那“愿”就是真实的,余的经文就不如这个真实;“愿”里头各个“愿”来比较,那就第十八愿是“独真实”。所以第十八愿是整个释迦牟尼一代时教中真实里头的“真实”,这是日本净土宗的评论,和咱们中国蕅益大师这个提法也是吻合的。《华严》、《法华》的一切精髓,都在净土法门里头。

  “十念必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至心”有很深的解释。《金光明经文句》就是注解。“至心者,彻到心源”,彻底达到你本心的源流处。“尽心实际”,心的实际全部都在内,所以叫做“至心”。这就很深。

  底下咱们再浅一点说,至心信乐”是什么情况?就是你以一种真实诚满的心,很真、很实、很诚、很圆满的心,一种很愿意、很爱悦的心,很欢喜、庆幸的心,我能闻到这样的法非常庆幸,这样来信,这样来感觉高兴,就是“至心信乐”。

  “至心”,回到这个“至心”,底下我再把它解释,咱们现在引了两种,一个很深,一个就是契近于一般的情况。所以修净土也各种根器都有,那个“至心”那就是上品,这个就是说你以这一种至诚,诚诚实实的

  “至心”,所有的善根,所修的善根,我们解释过了,这不再说了。

  “心心回向”,一心一心的、纯一的心。“心心”两个字是纯一,也表示相续

  “回者回转,向者趣向。”就是把自己所修的功德,把它趣向于你的目的就叫“回向”。《华严大疏钞》就说,“回者转也,向者趣也”。转自己的万行趣向三处,趣向到哪?趣向三个地方,一个是众生,一个是菩提,一个是实际。把你所有功德趣向于什么、回到哪里去?回归到众生,我把一切功德回向,愿一切众生都离苦得乐;还有回向于菩提,求无上正觉;还要求实际,我要明心达本,这叫“回向”。

  往生论注》的“回向”就适合于咱们净土宗,“回己功德,普施众生”,我愿意我这个修法、看经、说法、种种的布施,一切一切的功德,持戒等等,普施给众生,让大家“共见阿弥陀如来,生安乐国”,就是这样“回向”这个就是说我们这的“回向”跟《往生论注》就很恰当,跟这个经就很配合,因为它是净土经的,昙鸾大师的。

  “愿生我国。”就是咱们的目的地了。

  “愿我共一切众生。”都生到极乐世界。十念,“乃至十念”,“乃至十念”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你念得不多,乃至你只念了十念(念多就更好),“乃至”是这个意思。

  “十念”,《观经》说,就是“称南无阿弥陀佛”。第十六观,众生在临终的时候看见地狱,叫他观想,观想不成,他说你改念“南无阿弥陀佛”,他念了十句,地狱就消灭了,他就往生了。

  我一个老朋友,他的弟弟就是这样,地狱相现前,叫他赶紧念佛,大家助念,他自己也念。这个时候我跟你说,还真诚恳!你地狱都看见了,你还信不信?转眼油锅里头就是你了、刀山上的就是你了,这时你想不想躲开?这个“念”就真诚了。他弟弟念之后,大家助念一段时间之后,说地狱没有了,佛来接了。这就是二、三十年之内的事情,这个人姓王,他告诉我这个事情。他是名医,中医学院请来当辅导,是江苏省人民代表,他弟弟的事情。所以“十念”称阿弥陀佛就可以

  这个“十念”怎么解释?引证《观经》的话,就是念阿弥陀佛。《无量寿经笺注》,这是丁福保的,他说“十念”就是“十遍称名”,也是这个解释。望西的解释说,“经十念顷,专称佛名,为十念”,也是称佛的名字。

  底下有人也可以这么问,说经中只说“十念”,没有说“持名”,为什么要解释为“持名”?念佛还有四种念佛,持名念佛、观想念佛、观相念佛、实相念佛,这“十”念焉见得就是持名?我这引了一点证据。

  《宋译》说得很清楚,《宋译》是《无量寿经》的原文,因为翻译有的时候有局限性,“所有众生,求生我剎,念吾名号,发志诚心,坚固不退。彼命终时,我令无数比丘现前围绕,来迎彼人。经须臾间,得生我剎。”《宋译》这里头说“念吾名号”只能解释为“念南无阿弥陀佛”,不能做任何其它解释,所以这是有根有据的。

  还有《般舟经》也说,阿弥陀佛对着菩萨说,“欲来生我国者,常念我名,莫有休息,如是得来生我国土”。《观经》我们刚才说过了,也是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就可以证明,这所谓的“十念”,我们可以确信无疑就是指的念阿弥陀佛名号

  但是古来有些注经家,对于这个“十念”也有不同的解释。净土宗,我们的善导大师是一个大德,有大的功劳,他改正了一些在他以前古人的一些错解。古人有人认为“三辈往生”那个“上辈”是菩萨的事情,不是凡夫的事情;所以有人也就认为这说的“十念”指的是上品的事,上品他“十念”可以。因为他已经,刚才说“至心”是穷尽心源,后头《无量寿经》也有,以“一念心”也可以往生,专指这一种,他们认为不是指下品,他不承认下品十念可以往生。他认为这“十念”是什么?就是《弥勒发问经》里头,弥勒所问十念。

  弥勒将来还是弘扬净土的,大家不要以为弥勒就是法相,将来他来娑婆的时候就是说法相,不是如此。法相当然他要说,咱们《无量寿经》最后就托付给弥勒,而且弥勒所问的还是净土法门在《弥勒发问经》里头佛答复弥勒的话,这个“十念”讲得很深,我们也简单的说一说。

  “具足如是念,即得往生安养国土。凡有十念。何等为十?

  一者,于一切众生,常生慈心。于一切众生,不毁其行。若毁其行,终不得生。

  二者,于一切众生,深起悲心,除残害意。

  三者,发护法心,不惜身命。于一切法,不生诽谤。

  四者,于忍辱中生决定心。

  五者,深心清净,不染利养。

  六者,发一切种智心,日日常念,无有废忘。

  七者,于一切众生,起尊重心,除我慢意,谦下言说。

  八者,于世谈话,不生味着心。

  九者,近于觉意,深起种种善根因缘,远离愦闹散乱之心。

  十者,正念观佛,除去诸根。”

  所以这里头它很深,你要除去诸根,正念观佛。所以《宗要》就说:“如是十念,既非凡夫所能。当知初地以上菩萨,乃能具足十念。”菩萨也往生极乐世界,无量无边菩萨都在往生,这是指的那些说的,这样的“十念”。如果说是阿弥陀发了这第十八愿,是要这样程度的人,“十念”才能往生,凡夫怎么办?所以这些说法不合于净土宗普度的本义。

  日本的义寂就说,他就是拿《观经》下品的这个“十念”,就是念阿弥陀佛,来注解第十八愿这个“十念”,这很对的。

  望西他也是反对上面这种说法的,这个“十念”要这么深,望西说,“宗家”,“宗家”他们称善导,他们对于善导非常尊崇,就称为“宗家”,是他们本宗,我们本家、宗家。

  “今之十念,但是口称。”这是善导大师的意见,善导大师是改正了一些前人的错误。所以日本最尊敬善导,他们有的日本人就说阿弥陀佛是第一代,善导是第二代,他们日本就接着第三代;他们还要一个中国人,这个中国人就是善导。他们都尊称善导,是中国和日本都共同的,说善导是弥陀化身,莲池也说(莲池大师,云栖),善导纵然不是弥陀化身,也是观音、势至、文殊、普贤之流。

  善导说这个“十念”就是指的口称,没有包括那么多内容,那么多内容要菩萨才能做得到,你就是嘴里念南无阿弥陀佛,心里也想着南无阿弥陀佛

  “上者。”你根器好,你一生都在念,最低的你就是只念一声也可以往生,是临终,临终有一念。

  所以经中还有说的“一念净心”,你达到穷尽心源,极清净的心,发这样的净心,这样念一句,这个功德也可以往生。

  这就把过去有两种不同的说法,这个“十念”到底指深指浅,我们还是归到净土宗弥陀、释迦牟尼的本意,就是指的口称就是了。

  这说的“至心信乐”,《观经》说的,那个人见了地狱之后告诉他念,“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咱们这个愿文说的是“至心”,《观经》也说的“至心”,“令声不绝”。

  大家又怀疑,这个“至心”到底指的是什么心,到底怎么算“十念”?这个里头我们就可以在这个地方引鸠摩罗什大师的话,这个最恰当,我们就可以明白我这是不是“至心”,我怎么叫“十念”。

  他打个比方,譬如有人在旷野中,旷野荒郊,没有人救你,碰见强盗了,他拿着枪、拿着刀要来杀你。这个人赶紧跑,“勤走”,就是赶紧跑,看见有条河,要过河,这可麻烦了,后头有追兵,前头有河,如果不过这个河那就命难保,这个时候就想要活命就得渡河。

  渡河的时候,我到了江边,你得体会这个,你这时是什么心情,怎么体会这个心情?后面有人来追,前面是条河,你这时候想什么?心里全想着怎么过这个河。我穿着这个和尚衣裳渡,不好过,脱也来不及,他追上了,怎么办?所想的就是这个事,怎么过河,没有别的。他不再想我还有两万块钱的帐你还没还我,怎么找他要帐,不想,什么事也不想了,这个时候就是想渡河,就这样的一个念头,没有其他的念头。

  你修行念佛就是跟这个一样,这就是对了,就是“至心”。这个很具体。不是一会又想到东、一会又想到西,一会又是这、一会又是那,就是这个,唯独就是这么一个想法,就是这么着没有间断的念,以至达到有十句就叫做“十念”。上头都是鸠摩罗什的话。

  底下就是我说的:“盖谓此时心中所思。”就是怎么样过河,没有别的念头,这样的念头叫做 “一念”,这样念头累积到十个就是“十念”,这样念佛念到第十句就是“十念”。

  底下再引申一下,前头不是说两种吗?!把它圆融一下。《宗要》它又说,它说现在这个经的愿文里头说的“十念”具有“隐密”。不大明显叫“隐密”,“显了”,明显,这两个意思。显了的“十念”,说得很明白,大家都能够懂,就是刚才我说的罗什大师所说的“十念”,隐密就是上头弥勒十问那样的“十念”。

  义寂他说:“一一念中,自然具足慈等十念。”这话说得很好,他就说你按照鸠摩罗什所说这样的“十念”,你自然每一念里头就具足弥勒所问的十念的内容。这个意思也就是《华严》的意思,“一”和“多”,你真正能够专一,那个“多”就出来了,所以“寂就能照”。你真正一了,所谓“万法归一”。

  大家很喜欢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你现在管“一”归何处干什么?你先得归“一”再说,你万法现在没有“归一”,你“归一”。所以真正能到鸠摩罗什这样的“十念”,弥勒所说那“十念”,那些功德也都在里头,“一”就是一切。你一切垢染都没有,不念其他的事,“无所住”,而这个“念”还在,“生其心”,一念生心,这样念的功德那就不可思议,就无限大。所以就在显了之中,这样的“十念”自然隐含深密之意。所以说这句话就道破了净土宗玄妙、微妙的意思。

  世上人多喜欢谈玄说妙,不知道最玄最妙的是什么,最玄最妙的就在平常之中,所以宗门说“平常心是道”

  “但当平平常常、老老实实、绵密念去,自然暗合道妙。”你念念之中就离念,念而无念。

  “故云以凡夫心入诸法实相,唯持名与持咒为最易。”你要靠打坐、靠坐观,靠什么看经研究教,困难很多。只有这才暗合道妙,巧入无生。

  “念佛何以有如是功德,因念念暗合实相故。”暗合道妙,自然契合了“无住生心”。“无住生心”要到了别教的菩萨才能达到,凡夫怎么能做得到?!凡夫如果说我能“无住生心”,我就告诉你,你犯了“大妄语戒”,那是入地狱的保证。大妄语戒,未得谓得,没有证说是证,没有开悟说自己开悟,大妄语

  这个十念我们就清楚了,你真要这么念的话,修积功德不可思议。所以莲池大师他说,《观经》说的“五逆十恶”临终十念,他说念念是“理一心”,这很难懂,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念念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你要去想一想,八十亿劫是多么长的时间,这个罪是什么罪?生死重罪。八十亿劫这么长的时间所犯的无量无边的生死重罪,一句就消灭了。

  莲池大师也是称为弥陀化身,这是“理一心”,到了“理一心”,总之是不可思议。所以夏老师就说,有两句,“道在平常中,惜君未晓此”。大道就在平常之中,可惜你不知道,总喜欢玄妙,不知越玄妙就越远。

  这又一个问题:“十念就生”。可是唯独要除开“五逆”跟“诽谤正法”。《观经》是“五逆”他都往生,这说“五逆”为什么不行?这很好解释,因为多了一个“诽谤正法”。“五逆”还可以往生,“五逆”再加上“诽谤正法”,这是除外,这一条他不适合。

  “诽谤”,“诽”的意思跟“谤”一样,就是把人家的罪恶说得过其实就叫做“谤”。别人的坏话不是不可说,但是你不要说得过实,添枝添叶,添叶就成为“谤”你要是谤的是法、谤的是大德,你的罪就很大。五逆”可以往生,加上“谤正法”就不能往生。

  有人就设问:如果有人“谤正法、不五逆”,能不能往生?“五逆”“不谤正法”可以往生。他只“谤正法”,他没有“五逆”,可以不可以往生?一般人总想,这个没有那么严重,只是说说而已、写写文章而已,没有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等等的,他可以往生。恰恰你想错了,不行。这是昙鸾说的,二祖。

  他说为什么?他没讲理由,只讲个事实,因为“五逆十恶”入了阿鼻地狱,刚才我们说的,这个世界要毁灭的时候,一个大爆炸,都没了,地狱也空了,地狱的人也都解放了,但是谤法的人,碰见这个情况,他照样不解放,换一个地方,转移了,还有没爆炸的地方,还有地狱,到那去受罪去。

  为什么?毁谤正法罪极重,别讲理由了。你们还问为什么罪极重?佛法都是有据有理,没有武断的,不是说我的法你触犯了就怎么,不是这个意思。你不知道,昙鸾大师说得很好,“五逆罪”是为什么会犯“五逆”?就是因为他没有正法,如果人知道因果报应,知道为善得福、为恶要受报,要求解脱,解除这些贪瞋痴,他闻了这些正法,他就不会“五逆”了。所以“五逆”它的根源就在于没有正法,因此你“谤正法”,你的罪就比“五逆”还重这个地方,咱们把这个跟《观经》的分别解释了。

  底下还一个解释,又一个新的意思,善导大师的,他这个更慈悲了。他说这都是为了让众生,首先警戒他不要犯这样重的罪,所以说你“五逆”、“毁谤正法”,因为这两个罪太重了,就不得往生。

  不是说犯了这个罪的人佛就不再摄受你,如果你造了这个罪,你还是可以忏悔,你还可以得到摄受,但是你生了之后有三种障碍:你在莲花中不能开,你见不着佛跟圣众;第二听不到正法;第三你更不能出去供养诸佛,就没有别的不好。

  日本的《合赞》也说:“言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是什么原因?是就没有造的人来说的。没有造这个罪的人说,警戒你不要造这个罪,是一种止恶之意。但是已造者,已经造的你能够回心向善,“忏悔念佛”,还是摄取,没有遗漏,还是摄取。所以弥陀的大愿是“摄机无尽”。他又引了善导大师的话:“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是善导大师说的。释迦牟尼佛所以出到世间,就是要说阿弥陀本愿海的功德。所以善导大师对于净土宗的这个看法,释迦牟尼佛到这个世间的出现就是为了说这个来的,说《阿弥陀经》、说《无量寿经》、说《观无量寿佛经》。

  上面看来这“两说”矛盾,一个说不行,一个说也还行,那到底怎么样?这个我们可以这么看,《论注》之说就是一种抑止之意,令人千万不要谤法,不要“五逆十恶”。《论》里头说:“此生愚痴人既生诽谤,安有愿生佛土之理。”这样愚痴的人他在那毁谤,他还会发愿求生净土吗?没有这个道理,所以不得往生。这话当然成立,他既然都在谤法,他怎么能够明白?!他认为佛法都是不对的。而《观经疏》说的是什么?就显这个弥陀的愿力是无尽的,你五逆谤法果然临终还能念佛,你就是忏悔发心,你还可以往生。但是这种人,亿亿之中难得有一个、二个。你想想看,他的观点、他的思想都是不赞成,他到最后他会求往生吗?难得又难得。所以两说并存,可以并存。

  最后就是赞叹这第十八愿,善导大师的话写在里头。《甄解》这个话:“四十八愿虽广,悉归第十八愿。”遍摄一切。它又说:“谓由此愿故。”因为第十八愿,使众生能够生到无三恶趣的国土,没有恶趣,也不再转生到恶趣;而且都具相好、都有神通、都还得到灭度,圆一切德,消一切障,“入光寿海故”。为什么如此?因为他入了无量光、无量寿这样的大智慧海之故。所以此愿殊胜。因为此愿就是摄受众生都能得往生的“愿”。《笺注》也说,这一愿是大愿中的王。所以这个“愿”就显出弥陀的之究竟方便,一乘愿海,这个大愿之海是一乘,一切众生让他成佛。这个“愿”也就指出了六字洪名,让大家称名,净土宗就是“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不可思议功德”。

  这个名号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名号就是佛所证的“实德”,“声字也就是实相”,“声字皆实相故。”这是密教的话,“声音”和“字”,就是说在“楞严三昧”的境界里头,“首楞严”就是一切事究竟坚固,先就破妄,后来地水火风空都是性德,妄也就是真,所以“声字都是实相”。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近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手机版网站应用:安卓版。邮箱:foxdw_01@163.com。  

本文分享到:
0
 
  [最新报道]  
· (新版汇总)2014净土大经科注(001-100集)
· 净空老法师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集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无量寿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报道]  
· 净空法师:切忌儿童过度享福,否则是福...
· 学佛体会019:净空老法师往生一周年...
· 印光大师当时把说他是大势至菩萨的人臭...
· 我们居住的环境好、风调雨顺怎么来的?
· 念佛发愿求生极乐被淘汰乃“放下”功夫...
· [经典咏流传]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创作了...
· 太上感应篇(049、050)
· 分享:学《弟子规》后封闭的心魔顿然解...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