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新闻
·新闻 
·讲经菁华 
·本网视角 
·走出学佛的误区 
·学佛必持戒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第二十六集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6-01-16 18:50:59
关键字:高才勇者,黄念祖,读古注,心出家,名闻利养,大开圆解,参禅,袈裟下边失人身,沙门,佛的十号,如来
【 点击数:1505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1991年讲于 北京 中国佛学院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所以在“世自在王”这几个字就把“涅槃三德”包括了,“王”代表“法身”,“自在”是“解脱”,“世间了达”这是“智慧”,“三德圆摄”。所以这个就是“三一相即”,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涅槃三德”如“∴字三点”。这是“名世自在王”,就解释这个佛的名号。

  “如来、应供……佛世尊”,这是佛的十号佛的“十号”常见有三种不同的提法《成实论》、《净影疏》都是这样,依着《成实论》把“无上士”跟“调御丈夫”合成一号,“佛”和“世尊”是两号,这样成“十号”。《涅槃经》、《璎珞经》、《大智度论》就不是这样,它是把“无上士”和“调御丈夫”分成两号,把“佛”和“世尊”单独成为一号,这是第二种。这都是小事。我们现在根据《涅槃经》的,“无上士”、“调御丈夫”还是两号,“佛”跟“世尊”合起来。“如”就是“真如”。这是“十号”,这个“十号”是通号,一切佛都有“十号”。实际是无量的号、无量的德号,但是简之为“十号”。

  日本的《合赞》说,根据《涅槃》,它说“云何名如来?”为什么称为“如来”?“如过去诸佛所说不变。云何不变?过去诸佛为度众生,说十二部经,如来亦然,故名“如来”。”就是说如来者,如过去诸佛一样而来,这是根据《涅槃》。《会疏》说,如来义有三个,如来实际是“法身、报身、应身”。《金刚经》说的,“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本来无来去的,这是说的法身如来。所以《金刚经》很多境界是法身境界,他无所来,亦无所去。《转法轮论》,“第一义谛名如,正觉名来”。

  什么是“如”?“第一义谛”是“如”,“空、有”本来圆融不二,这“如”,从“第一义谛”这样叫做“如”,而证到正觉名“如来”。这就是从自然契合“第一义谛”,“成等正”觉这么而来,这就是“报身如来”。《成实论》,《成实论》本来是小乘的书,“乘如来道,来成正觉”,“乘”是乘坐的意思,也就是说行于如来的这个道来成“无上正觉”,“故名如来”。

  这是所现的应身如来,像释迦牟尼现身为太子,而后在树下睹明星成道,这是应身如来。“《天台寿量品疏》(《法华寿量品疏》)云:如者,法如如镜”,它是以“如如”为法,也“如镜”。“如如”,两个“如字”,“如如”,“如”那个如。

  “非因非果。”离开因和果,也离开“有佛无佛”,但是不管是因是果、有佛无佛,这个如“性相常然”。“如”,都如它就没有变异,变了就不如,性相常然。遍一切处也没有两样,空间、时间都突破了,“不动而至为来”,这个就是说的法身如来。如来有法身、报身、化身,对于如来的解释也有三种不同,刚才已经说过了。

  “应供。”《大论》说,佛的一切结使都没有了,“得一切智慧,故应受一切天地众生供养”,应受供养,称为“应供”。其余的,《净影疏》、《会疏》没有什么新的意思,差不多,大家自己看看。

 等正觉,梵语三藐三菩提,具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旧的翻译就是“无上正遍知”。“阿耨多罗,秦言无上。三藐三菩提,秦言‘正遍知’”,肇公注解这么说。“道莫之大,无上也”,“道”没有更过于此者,称为“无上”。这个道是真的、正的,他没有不知道的,所以就称为正遍知。这是第三个号。

  第四,“明行足。”“明”,有解释为神通的,《会疏》、《净影疏》都是这么解释。但是《净影疏》它另外又一个解释,“明是证行”,是证所行,“证法显了”。“明”,用这个明来证所行,证这个法很明显,叫做“明”,“明”就是智慧。《涅槃经》说,“明者,名得无量善果”。

  什么叫做“明”?就是得了无量的善果。“善果者,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这个明字就不是指神通,不是三明六通那个明,后头说是证行,这个已经进了一步,这就是得果了,所以就以无上正等正觉这个觉作为明。

  我们现在解释名号也是根据《涅槃》,用它第三种的说法。“行足者”,《涅槃经》说,“行名脚足”,“行”就叫做“脚”,就是我们的脚。“脚足”是什么?“名为戒慧”,我们持戒跟智慧,乘着戒慧的足,就是修戒修慧,“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名为明行足。”依止戒慧、修行戒慧,功德圆满,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称为“明行足”。实际“明行”就是“戒慧”。

  《会疏》也就没有多少,大家自己看一看,稍微有点不同。再把《净影疏》说一说,《净影疏》也是这个说法,就是龙树的话,“戒空慧等,名之为行。此二”,“二”是什么?就是“戒”和“空慧”这两个,都圆具,圆满具足,“故名为足”。所以“明行足”就是“戒”和“空慧”都圆满具足的意。许多的解释我们可以合参。

  “善逝。”“善”就是好,“逝”是去。《大论》说,什么叫“好去”?就在种种甚深的三摩提(就是三昧),无量的大智慧当中去。就说怎么叫“好去”?到种种的三摩提、无量的大智慧去。像偈子说,“佛一切智为大车”,佛以一切的智慧做为一个大车,以“八正道行入涅槃”,这个叫做“好去”。入无量智慧三昧中去,一切智做为大车,由八正道证入涅槃,叫做“好去”。底下简单一点,这个文字大家可以自己看一看。

  世间解。“世间”就是五蕴,诸佛了达五蕴,“照见五蕴皆空”,叫做“世间解”。这是《甄解》的话。《净影疏》说,“世间解者,是化他智”,能够教化他,这个相当于差别智。“善解世间,名世间解”,这是《净影疏》的解释。《会疏》的解释,“谓世间出世间因果诸法,无不解了”,不管是世间、出世间,一切种种因、种种果,如什么因,得什么果都解了,“故名世间解”。所以我们把它综合起来说,“世间解”就是化他的圣智,如来如实知道世间、出世间种种因果诸法。

  “无上士。”“佛”是最尊,所以称为“无上士”。这个很好。“有所断者,名有上士”,有所修有所断,名为上士。“无所断者,名无上士”。所以,有学位,就低;无学位,就高,也是一样的意思有所断,是“上士”,无所断,名“无上士”。《智度论》说,佛涅槃是自己证得的,不是从他那得到的,也将导引一切众生入涅槃。在一切法中,“涅槃无上,众生中佛亦无上。佛以“持戒、禅定、智慧教化众生”,也没有一切能够跟这个相等的,所以称为“无上士”。

  “调御丈夫”“调”是调伏,“御”是驾御。《净影疏》说:“能善调伏众生,名调御丈夫。”《合赞》说,自己是丈夫,又能调伏其他丈夫,“故号佛为调御丈夫。若具四法,则名丈夫”,要这“四法”你都有,你才能称为“丈夫”。么是“四法”?

  一个是“近善知识”。要亲近善知识,善知识者即是“如来”。在这个时候你能够遇到善知识,你应当像对“如来”一样的去尊重他。善知识也不远,你们可以互相为善知识,这位同学做得有点不对,旁人提醒他一下,就是“善知识”。他这个地方没有明白,你能给他解释一下;他某个地方思想上有个扣,帮他解一解。这都是善知识做的事,“近善知识”。

  二、“能听法”这个话大家听了很奇怪:怎么“能听法”做为一个条件?要知道,听法,有人跟不听是一样,那就不叫“能听法”。还有佛说《华严》,连大智慧、大神通的人都如聋如盲。所以“能听法”不是小事。以做为丈夫,第一个条件是“亲近善知识”,第二个是“能听法”。很虚心,无有厌足,愿意听,就表示听你能听得进去。

  三是“思惟义不但“能听”,而且善于“思惟”,要“消归自己”,不是一些文字上的东西、经论上的东西,那都是书;或者你再有学问,你是个活的佛学大词典;你要“善于思惟”、“消归自己”,消化、融入到自己殊胜的智慧里面去,也就是让它来薰发自己的本觉。所以这个有内薰、外薰,我们的本觉胜智在自己内部老在那薰这个无明,变就变这个无明,所以“无明薰真如”,“真如薰无明”。现在我又有所闻,我这外面又在这薰无明,这样的话,这个无明它转变就快了。而要知道,最彻底的话,本来“无”无明。

  第四“如说修行”。这就是“丈夫”。能知、能说而不能行,这就不是“丈夫”。它有四条,说得很简单,但是做到很不易。又有一个问题,说是这个还有女人,怎么单提“丈夫”?《智度论》说,这就包括了,提“丈夫”就包括女人、包括黄门(就是二根),其他种种都包括了。

  “天人师,《净影疏》曰:能以正法近训天人,名天人师。”他能用正法来教导人和天。这底下都有解释意思,这没有什么新的意思,不说了。

  “佛世尊。就是“三觉圆满”。“佛”,我们讲很多了,“世尊”就是”佛“的含义,这讲过了,就不重复。

    “世尊,梵名薄伽梵。圆备众德”。一切德都圆满具备,“为世钦重”,世间尊重,“故号世尊”。这个是”如来“所有的通号,”世间自在王“是别号。

  “世间自在王如来”,也就是“佛世尊”。

  “在世教授四十二劫。”教导四十二劫,时间很长。时间长短都不一定,释迦牟尼佛是很短很短只有八十岁,有的就很长,古佛还要长,这尊佛他住世时间就很长。

  “时为诸天及世人民说经讲道。”他给大家说法开示。

  这个时候,“有大国主名世饶王。”他是一国之主、一国国君,这个国君的号叫做“世饶王”。

  “闻佛说法。”正在同时,他听到世间自在王说法,他就欢喜。这个欢喜很重要,所以经中最后说“皆大欢喜”,就是乐这个法,欢喜、踊跃。

  我的老师(夏莲居老居士)听见净土法门,他回来之后一直在屋子里笑,笑了二、三天,跟个神经病一样就一直笑。他说:我笑什么?我笑我这回可能有出去的道路了咱们这个不是拿来做一种装饰品,或者做一种什么资本、做一种什么工具,我们是要真正,万劫千生,今天有个机会得了人身、闻了佛法,我们要“惠予众生真实之利”,我们自己也要了脱生死,这才是真正我们所应当做的事情。

  这事这么大,我们怎么去做?“演慈辩,授法眼。”用法眼替我们选好、给我们。我们自己哪里能选得到?!老实说,我们要不是佛的加被也不可能,这个就是说真正要知道庆幸。所以他才欢喜。开解,“顿然心开,了解实义”是开解。所以我们说“能听”就是这个意思,你听了之后你得有所开解,你要去掉点东西。

  我们要知道,“修行”跟搞“学问”,“为学则日增”。我们现在也不能不搞点学问,佛学院,我们在最初也需要有一定的学问。所以“为学日增”,你三年级就比二年级多知道一些,四年级又多知道一些,以后又多知道一些。求学问是一天比一天有所增长,但这不是“道”,与“道”无关。“为道是日损”,你去掉什么,一天能去掉点东西,这才绰绰入“道”,不是搞学问。所以“开解”,就是这个扣开开,去掉这个扣了,叫做“开解”法藏当年也是国王,一听见佛法就“欢喜开解,寻发无上真正道意”,跟着就发无上的真正道意,就是发了无上的大菩提心。

  “弃国捐王。”国我不要,王位也不要。我看见过弃王位出家的,不丹的王子,皈依了活佛,跟着活佛来修法,很庄严,王子。释迦牟尼佛什么都扔弃了不要,所以这个最有说服力。因为他不是为一些目的,他也不要我们一文钱,释迦牟尼佛不要你一文大钢钱,不跟你要钱。和尚,庙里的那些俗僧要钱是另外一件事,不代表如来,如来不要你一分钱,也不拉你一张选票。他是“弃国捐王,行作沙门”。

  “沙门。”《四十二章经》说,“辞亲出家”,“亲”是难舍而能舍,“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为沙门。”所以做为“沙门”,要看看“沙门”的定义,什么叫“沙门”。你们头一班的一位,他就跟我说,他说我就希望我这一生老穿这衣服。我说你穿这衣服有什么了不起!他希望一生不脱这衣服。所以可怕的是在袈裟下失却人身,披着袈裟你把难得的人身丢掉了,再也没有人身了,这是最可怕的事情。所以要“识心达本”,识自本心,达自本性,要能够解“无为法”,不是搞“有为”

  我和通愿法师我们第一次见面,我就说:可惜,明明是“无为法”,但是到很多人手中变成“有为法”。她回我一句说:明明是“无漏法”,到大家手中变成“有漏法”。所以这就叫做“沙门”

  “号曰法藏。”,这个名号就是当年世饶王出家,法藏将来成就就是阿弥陀佛。而且是“高才勇哲,与世超异”,不同。“信解明记,悉皆第一。又有殊胜行愿”,愿力最大,“及念慧力”,念力、慧力,来“增上其心”,使他的心增上,念慧日有增进,“坚固不动”。“修行精进,无能踰者”,没有人能比。

  底下就到世自在王前发愿,这个留在下一学期了。修菩萨道以后,就是阿弥陀佛这个时候已经出家,法藏很突出,“弃国捐王,行作沙门”。

  咱们就是要讲阿弥陀佛,他从国王,他学佛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让我们学历史,出个题目考你,法藏比丘成佛的经过你都答对了,你一百分,不是这个事。是你要从这里去吸取阿弥陀佛是如何成功的,什么样的道路,我应该怎么样,我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感动,而向佛学习,将来咱们要成功,和阿弥陀佛同样的大愿、同样的大果,这才是“学佛”

  所以,我们是佛学院的一门课,但是大家不要忘了,在这个课程里头,我们所真正要学到的。所以我不考试,不是从卷子里头看出大家的成绩,而是看你们从读书里头,如何真正去学佛,这些成绩,这些受用,比分数有价值一万亿倍。

  “正宗分”是阿难看见佛放光,就问释迦牟尼佛什么缘故,佛就说你这一问太殊胜了,功德无量,将来众生都因为你这个问而得度。就开始讲,过去有一尊佛,名世间自在王如来,世间自在王如来那时候有一个大国主名叫“世饶王”。

  “世饶王”这个名号是见于《汉译》,《魏译》里头没有。所以我们要会集就这个意思,把各译本里头所有的精华之处会集到一起。这个“世饶王”就是阿弥陀佛的前身,因地

  “闻佛说法,欢喜开解。”听到世间自在王如来说法就欢喜,内心踊跃。所以说经典最后都是皆大欢喜,闻法之后欢喜,而不仅仅是一般的话,而且是开解。 

  所以我们研教的人、学教的人,要读藏,研究教、研究种种经典,这个突破叫做“大开圆解”你要“开圆解”,不但“开圆解”,而且“大开圆解”,这就不是在书本里头的学问的一个范畴了,这突破了所以许许多多经藏都是指,你也从这个指你看到月亮了,就开了圆解,都是圆融的知了佛的真实义,所谓“开解”就是这个意思,“大开圆解”。

  参禅的人需要悟,顿悟、证悟,三关齐破,一关一关的破

  你要是念佛也可以,一个是往生;一个是现生可以证,证“念佛三昧”、“事一心”、“理一心”。到“理一心”跟禅宗的开悟是一样的,都是破无明。

  所以修持都是自然有一个果实,能够开显你,开显最后开什么?还是开显你本来的智慧德相

  “寻发”就是随机就发。发什么?“无上真正道意”。“无上真正道意”就是发了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发菩提心”。所以“发心是关键”。现在我们说修行的人,第一个是出离心,这个出离心,不光是身出家,身出家当然这一步已经比我们这俗人强了,出离了;还要心出家,慈悲心普度,不然你是小乘。

  再进就是“菩提心”。菩提心言说就不大好简单的说了。“发无上真正道意”就是这些心都发了,发了菩提心,“行愿菩提心”、“胜义菩提心”都发起了。

  “弃国捐王。”国我不要了,王位也不要了。现在我们佛学院的学生就是因为想当方丈,念念不忘,本来学习很好,在班上也是前列,现在神经失常了,心没有出家弃国捐王”,国家、王位都不要了。所以印光大师他不当方丈,不是想做这些事情

  一定想当个什么法师,讲经说法升座,天下闻名,弟子满天下,这恐怕还都是世间的一些名利思想掺杂在里头。你有弘法之心、有度众生之心,但是还有世间的名誉地位这些思想掺杂在里头,那都不纯。所以我们要“归于纯”

  “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法藏比丘的纯,我们在下头可以看出来,他不但能舍弃国王之位,他不要了,就出家,叫“法藏”。这个法藏比丘他就怎么样?“修菩萨道。高才勇哲,与世超异;信解明记,悉皆第一。又有殊胜行愿及念慧力,增上其心,坚固不动;修行精进,无能踰者。”这就是这个国王出家以后他的心愿和行动

  修菩萨道是大乘法。阿罗汉,《法华》就说这是化城。佛只是一乘法,又在“方等”里头呵斥这些罗汉、声闻是焦芽败种,是腐败的种子、焦的稻谷出的芽,不能发起大乘心,不能够进佛国土,普度众生。所以法藏一出家就不是一步一步的,先从小乘这样一步一步上升,他一修就是菩萨道,就是大乘菩萨道,而且是真正的“一乘法”。

  为什么说“一乘法”是最高,法藏比丘就是如此?在《宋译》本里头说得很详细,说法藏所修的是大乘第一。“大乘”,菩萨乘就是“大乘”,而“大乘第一”,那就是“一乘法”。所以《法华》就是一切都要成佛,只是“一乘法”,“三乘之法”是“权说”。所以说《法华》的时候,五千弟子一直跟着释迦牟尼佛听法,到了这个法会上五千人退席。这些人他们听,“法相”、“唯识”早都听过了,“阿含”部早都听过了,“三论”,以至于“方等”、“般若”都听过了,最后说《法华》,还有五千人,都已经培养成熟,还一起退席

  所以佛法我们要知道,在无差别中还有差别所以释迦牟尼佛并没有挽留他们,说“退亦佳矣”,你们退了,退了也好,不能勉强,要知道。所以佛法不能勉强,能勉强一点早就没众生了,都勉强咱们不都成佛了吗?!它就是不能勉强因为你本来也是佛,这是最平等之法,人人跟佛平等,人人本来是佛,只能够让你自己觉悟,自己走自己的道路,自己来成佛。所以是“大乘”第一,因此法藏他就是直趋“一乘”。如迦陵频伽,虽然这个鸟还没有出这个蛋,这个鸟还在蛋里头,它叫的声音就超过一切鸟。所以法藏一出家他就是“直趋一乘”。

  “高才勇哲。”“才”,我们常常说才能、才智,就是“能”和“智”。“哲”是明。过去咱们这的教务负责人明哲法师,现在广济寺的首座,明哲。“明知”叫做“哲”。“高才勇哲”,《净影疏》,中国最主要的一部《无量寿经》注解,它说“才谓才巧”,也就是才能,“才德过人”,才和德连在一块。高才就是说什么?就是说才德过于常人,所以称为高才。

  “志强名勇。”什么叫做“勇”?他这个“志”很“强”。个“强”,一个是强大,很大志;一个是坚强,不为一切所动摇咱们中国所说,“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这一切都不能动摇你,你才是真正有志之士,这个“志”就“强”。以它说“勇”是名为什么?这个“志”很“强”,一个是很大,一个是很坚决,这个叫做“勇”;不是善于和人打架、斗殴,那个不是。

  “心明称哲。”心里头很明白称“哲”。这些注解的含义都很深,我们常常随着各个人的水平,就好像你拿一个瓢,大海的水大极了,你要取水,都随着你用来取水的这个工具来定,能取多少。只是这么大一个碗,我就只能舀这一碗水,多一点你也舀不来,你不能勉强,是你这个“器”所决定的我们学法也是如此,看经种种,是由于你这个器所决定

  “心明称哲”,这句话各个人的理解就可以不同。你一个小杯就是一小杯;拿大盆就是一大盆;你拿个几十吨运东西的船你要去吸它,等于多少吨多少吨都吸进来

  这个“哲”指的什么?现在说的是法藏比丘,“心明”。“心明”你也可以体会他心很明白,你也可以体会到他是明心,他是明知明见他的本心。这是《净影疏》的解释,“高才勇哲”。

  咱们中国就这两本注解,一个是《净影疏》,一个是《嘉祥疏》,嘉祥是三论宗的祖师,他的注解。所以我们把这些注解会在一块也都有好处。

  它说什么叫“高才”?“称逸群之能”,你这个能力,“才”是才能;“逸群”,超逸于群众。就好像你赛跑,你跑到最前头,你就超过其余的人,把大伙都超过去了,你第一,你可以得金牌,所以“逸群之能”称为“高才”。

  什么叫做“勇”?这个“勇”字解释得很好,“能自胜胜他”。“自胜”怎么讲?自胜是胜过自己,战胜自己、胜过自己,这个叫做“勇”。确实,这真是一个勇。所以这个自己是什么?所胜过的这个对象是什么?这个就是使我们轮回、使我们不能超脱、使我们迷的根本,就是这个“我”。人人都有这个敌人在自己脑袋里头,可是把这个敌人当作自己最心爱的独生子女,自己的儿子,爱护备至。所以释迦牟尼佛给它说了一个很形象的话,是“认贼作子”。

  我们每个人都在内,你最宠爱的当然就是你自己,我的见解是对的,谁要跟我不一致我就生气。这个娇宝宝谁也不能碰,有人批评一句马上就变色,恨他一辈子,就要报复。这个是贼,这称为“认贼作子”。由于“认贼作子”,所以修行就是煮沙做饭这《楞严经》的话,你把沙子煮了想成饭,那哪有那一天?说自胜者,就胜过这个贼。

  所以《四十二章经》说,“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最初翻译的经它就是选一些精华,《四十二章经》,这就是精华。你不能相信你的意思,你的意思不可信。

  所以一个怀抱成见的人,往往我看见很多在学问上很有成就的人,有的人根本不能学佛。举两个人,一个傅增湘,傅增湘十八岁中翰林,在翰林一次考试第一名,出来就是状元,十八岁就中翰林,那是在秀才、举人、进士之上,一生有学,当过国务总理,当然了,不明白佛法。

  还有一个人是张国淦(gàn),是我同学的父亲,他是袁世凯的秘书长,当过教育总长,代理过国务总理,很有学问,解放后还特别把他请到北京来。他也是不能信佛,到晚年了我再看看,还是不能信。这是一种,这些他不能信。还有一种,他就是信了之后,他用他研究学问,这条路走得很熟了,来研究佛法真要胜过你的意,你要以佛经上许许多多的教导来破除你自己的成见。

  所以有一位,我给他临别赠言,我说:如果你把你自己的思想做个核心,你老去看经,哪怕阅了全部《大藏》,你选择一些有意义的话来加在你这个核心之上,来装饰它、来美化它,我说你不知道你这个核心它是成癌细胞。所以我们首先要“自胜”胜人

  “胜他”,也不是说我要超过他,而是说自己能够克服自己内在的癌细胞,外面我要胜过一切干扰,这是外面来的,不是我自己的,这也是“胜他”所以贫贱、威武、富贵、美色、黄金,种种都属于“他”,还有许多邪说异端,我都能胜过,这是一种。

  第二种,我能帮助别人也同样的来破除这个我,走上菩提的道路,这个也是“胜他”,这个叫做“勇”。所以“高才勇哲”,这个“勇”字的解释就很深了。我们就知道法藏比丘,所以我们要学佛,这是法藏比丘他成佛的道路、他的过程,这是我们的样板,我们要善于学习样板。我们如果是把现在这个自(我)丝毫不动它、保护它,谁要碰了它一点我就跟他拚命,那你就是走相反的道路,你不想胜过你自己。

  “坏邪见之明,所以言哲。”他能破除邪见,他有智慧。这个“见”大家要知道,“舍身容易舍见难”。所以我们一定要很小心,不要叫它形成一个邪见。你把头目脑髓拿出去给人都容易,你要把你心中的邪见舍弃是非常之难。他自己能够把这些邪见都给破坏,不但不拿邪见当主人、当发号施令,而且把邪见都破除、消灭,称为“哲”所以“高才勇哲”这四个字,咱们中国这两种古的注解讲得很深入。

  “与世超异,高才勇哲。”不是一般的“勇哲”,在世间他是超出来,他是非常奇特。《会疏》,这是日本人的解释,日本人的著作,他说“不常人所及”,这就是日本人的文法,“不常人所及”,咱们就不习惯了,就是“非常人所及”,不是常人所能及的,加个“不是”,白话文就懂了,“不是常人所能及到的”,所以说他“与世超异”,这是日本《会疏》的解释。

  这个解释我们引了三个,两个日本人,一个中国人。《净影》,它这个解释说,为什么说“与世超异”?因为“此德孤出”,所以叫做“与世超异”。

  这些古德注经我们要知道,它是一个字一个字都甚深甚深。所以能够读古注的人尽量读古注,近人有好些人,水平确实远远不及古人,就是这样。

  “此德孤出”,孤是孤独、孤单。“此德孤出”,要理解这个“孤”字,我们用禅宗的话来理解,比较可以深入。

  现在“临济儿孙”遍天下,现在庙里的出家人都是称为“临济”的后代,都是“临济宗”。“临济”的话,他说了四个字,“历历孤明”,“孤”就是这个“孤”字。“明”是光明的“明”。“历历”就是下面一个“止”字那个历(歷),“历历”,两个“历”字搁在一块,“孤明历历”称为“明”。“孤明历历”说的什么?说的人的本心们修持,首先应该如何?就是要保持着使得自心是“孤明历历”。“孤”,什么都没有,只是“明”,所以称为“孤明”。它这个里头就是“无所住”,就什么都没有,“孤”;然而“生其心”,它还是“明”。“孤明”。

  “历历。”清清楚楚叫做“历历”,历历分明。所以禅宗开悟是“了了见无所见”、“无所见了了见”,历历分明(是历历分明的那个“歷”,不是日历的“历”),一个是这个解释,一个是相续。所以到禅宗起码是“破初关”、“破重关”的境界,“孤明历历。此德孤出”,他称赞,为什么说“与世超异”、为什么说“世间超异”。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近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手机版网站应用:安卓版。邮箱:foxdw_01@163.com。  

本文分享到:
0
 
  [最新报道]  
· (新版汇总)2014净土大经科注(001-100集)
· 净空老法师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集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无量寿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报道]  
· 分享:悲心施一人,功德如大地;为己施...
· 汤池成功的实验告诉联合国——人是可以...
· 武训是乞丐,乞丐也能办学,乞丐也能做...
· 学佛体会013:天地载和--别把发生...
· 国际素食日之际,你知道吃肉的害处、素...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回》第1集
· 一生全部是为众生服务就是“布施”,为...
· 金刚经(14)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