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 净宗初祖??慧远大师
· 净宗二祖??善导大师
· 净宗三祖??承远大师
· 净宗四祖??法照大师
· 净宗五祖??少康大师
· 净宗六祖??延寿大师
· 净宗七祖??省常大师
· 净宗八祖??莲池大师
· 净宗九祖??藕益大师
· 净宗十祖??截流大师
· 净宗十一祖??省庵大师
· 净宗十二祖??彻悟大师
· 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
· 印光大师文钞
· 黄念祖老居士

净宗八祖??莲池大师

大师生平

人物生平

 

  幼年经历

  ?宏,杭州仁和人氏,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生于望族世家。父名德监,号明斋先生,母周氏。初习儒业,十七岁补诸生,以学识与孝行著称于乡里。
夫妇出家

  ?宏二十七岁丧父,三十二岁母亦永诀,遂决志出家修行,与妻子汤氏决别,作七笔勾词弃家,投西山性天和尚落发,其妻随后也削发为尼。
修学参访

  ?宏受具足戒后,策仗游方,遍参知识。参学遍融禅师,老禅师教喻:“勿贪名利,唯一心办道,老实持戒念佛。”大师拳拳服膺。后参笑岩宝祖,辞别向东昌的归途上,闻樵楼之鼓声忽然大悟。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入杭州云栖山,见山水幽绝,遂结茅卜居修念佛三昧。教化远近,衲子云集,云栖寺遂成一大丛林。


  著书弘化

  万历十二年(1584),?宏编《往生集》,记传古今往生者之事迹。二十年,开法于杭州净慈寺,又兴戒坛之制,行自誓受戒之法。于山中及城内外造放生池,作《戒杀放生文》,诫害物命。弘扬净土,著《阿弥陀经疏钞》等,融会事理,统摄三根,至于渊奥。?宏坐道场40余年,“其及门、授戒、得度者,不下数千计,而在家无与焉。缙绅士君子及门者,亦以千计,而私淑者无与焉。”最出名的有释广应、广心、大真、仲广、广涌等,以及朝野名士宗应昌、陆光祖、张元、冯梦祯、陶望龄等。


  安然辞世

  四十三年六月杪,莲池大师忽入城别诸弟子及故旧,

  曰:“吾将他往。”还山,设茶别众,众莫测。至七月朔晚,入堂曰:“明日吾行矣。”次夕,入丈室,示微疾,睽目坐,城中诸弟子毕至,复开目云:“大众老实念佛,毋捏怪,毋坏我规矩。”众留之,师作《三可惜》、《十可叹》以警众,面西念佛端然而逝。

 

主要思想

 

  禅净教律一体大成

  莲池大师是从永明延寿以来,融禅净教律为一体之大成者,主唱禅净不二,

  念佛含摄万法之旨。大师痛念末法众生,掠影宗门,拨无净土,有若狂象;教下讲师,依文解义,说食不饱。如法思惟,唯念佛一门,横截生死,普摄三根,于是单提净土,著《弥陀疏钞》十余万言,总持圆顿诸经,融会事理,指归一心。莲池大师诠释"一心不乱"云:一心者,专注正境也;不乱者,不生妄念也,一心不乱,有事有理。如前忆念,念念相续,无有二念,信力成就,名事一心,属定门摄。如前体究,了知能念所念,更非二物;非有非无,离于四句,观力成就,获自本心,名理一心,属慧门摄,诸妄消亡,故兼得定。此一心即实相,即同乎法界,即定中之定,即菩萨念佛三昧,即达摩直指之禅,即是转识成智。故知念佛总摄一切佛法。


  有人诘难大师:智人宜直悟禅宗,而今只管赞说净土,将无执著事相,不明理性?大师回答: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晓得此意,禅宗净土,殊途同归。……若一味说无相话以为高,则资性稍利者,看得两本经论,记得几则公案,即便能之,何足为难?且汝既了彻自心随处净土,吾试问汝,还肯即厕溷作住止否?还肯就犬冢牛马同槽而饮啖否?还肯洗摩饲哺伽摩罗疾,脓血屎尿诸恶疾人,积年累月否?于此数者,欢喜安稳,略不介意,许汝说高山平地总西方。其或外为忍勉,内起疑嫌,则是净秽之境仍分,憎爱之情尚在,而乃开口高谈大圣人过量境界,拨无佛国,蔑视往生,可谓欺天诳人,甘心自昧,苦哉苦哉!……净土法门,似浅而深,似近而远。似难而易,似易而难……今人多好说参悟,好说了生死,不知在此土了悟甚难,谓之竖超三界。斯陀含犹一往一来,况凡夫乎?此土众生,多是先生西方,然后了悟。生西方一门,谓之横超三界,万无一失。(《净土疑辩》)


  莲池大师以正法眼藏与净业功行,破斥邪见,开导迷茫,发人深省,于净宗的弘扬,厥功甚伟。


  心净土净一心念佛

 

  大师以华严一即一切的圆融理念诠释念佛法门,认为念佛是大总持法门,含摄菩萨六度万行,囊括一大藏教理的精义。由是,大师不主张阅藏,应一心念佛。《示阅藏要语》云:"大藏经所诠者,不过戒定慧而已……此戒定慧即是念佛法门,何也?戒乃防非为义,若能一心念佛,诸恶不敢入,即戒也;定乃除散为义,若一心念佛,心不异缘,即定也;慧乃明照为义,若观佛声,字字分明,亦观能念所念,皆不可得,即慧也。如是念佛,即是戒定慧也,何必随文逐字,阅此藏经。"(《云栖法汇》)大师对机而施教,亦不可死执。


  大师道隆德盛,当时,李太后遣内侍赍紫袈裟白金问法要,大师书偈答曰:"……修福不修慧,终非解脱因,福慧二俱修,出世世第一。众生真慧性,皆以杂念昏;修慧之要门,但一心念佛。念极心清净,心净土亦净;莲台最上品,于中而受生。见佛悟无生,究竟成佛道;三界无伦匹,是名大尊贵。"
戒律净土普劝念佛

  大师深悲末法众生,业深垢重,教纲衰灭,戒律松弛,此时修行,应以戒律为根本。因而,大师整饬清规,在南北戒坛久禁不行的情况下,大师令求戒者具三衣,于佛前受之,大师为证明。已受戒者,半月诵《梵网经戒》及《比丘诸戒品》。其住持的道场,规条甚严,出《僧约十条》、《修身十事》等示众。各堂执事职责详明,夜必巡警,击板唱佛名,声传山谷。布萨羯磨,举功过,行赏罚,丝毫无错。大师策厉清规,严明梵行,以救末世疲弊之习。由此遂成大师净土思想一大特色。大师深感净宗念佛法门乃至简至易,普摄诸根,仰赖佛力,圆证菩提的无上大法,故殷殷普劝念佛往生净土。


  整饬清规真修实行

  莲池大师爱云栖之环境,此地既离杭州不远,又是个山幽境胜之地,大师结茅驻锡,终使云栖寺成为历数百年而不衰的专修净土道场。截至《寺志》成书之上世纪三十年代,净土宗风历三百六十余年而不变,首应归功于大师之德化风靡远近,故道俗之来受教与乞受戒者甚多。据《往生集》、《净土圣贤录》、《居士传》等所载,就有数十人之众;《云栖志?卷五禅德》所示者即有如荣、如清、广槐、大贤、广如、大冥、智瑛、圆信、广印、广彰、大抡、广承、本金、鹤林、大善、方宜、成法、成杰、等圆、与明、与楷、交熙、维章、中庸、天寿等二十五人,诸师皆秉莲池大师之教,虔信净土法门,以莲池大师手订之制度为规则,导住众皆笃修净业使然。


  其二,则由莲池大师手订云栖寺之规制,使后人有法可依。大师所制之规约周而备,计有:1.大堂规约;2.西堂规约;3.律堂规约;4.法堂规约;5.老堂规约;6.病堂规约;7. 各房规约;8.下院规约;9.直院事宜;10.定额人数;11.节省财费;12.出应期会;13.暂到客众;14.外住法眷;15.十方云水;16.众事杂式;17.僧约;18.修身十事;19.各执事约;20.僧值凡例;21.赴请三约;22.善罚例;23.免例;24.摈例;25.求住式;26.学经号次;27.受戒式;28.过犯忏悔式;29.津送式;30.上方善会约;31.流通藏本法宝约;32.藏经堂事宜;33.水陆道场规约;34.诵经礼忏不诚敬罚例。可谓堂堂有规约,事事有所依,执事明其职,修学各有式,误事罚银钱,赏罚甚分明。


  明代中后期的佛教寺院,多飞檐翘角宏伟壮丽,云栖寺虽是当时的佛教中心,住僧千余,但大师无意宽宏寺宇。僧舍欠缺,即于房外支阁以居,寺院却依制管理得整整有条。寺僧礼佛诵经或静坐修持设有专房;僧职分明,执事僧有办公处所,每间房舍都安锁钥,定时启闭;院内老堂、病堂、浴室、客房一应俱全;一日夜中由直板僧鸣板巡行,闻板随声念佛者举善,晚间有直夜僧巡视察单,并由直院总管此事;戒为三学之本,严格执行半月一次的“诵戒”和“羯磨”,按规定对寺僧赏功罚过,如有严重犯戒者,立即迁单。规制中尚有《直院诫言》、《库铭》、《堂铭》、《厨房铭》、《浴堂铭》、《斋堂条示》、《受食偈》、《定香铭并式》等,张贴当处以警示众僧。


  大师为寺院住众和谐清净,以精进于道业,更订《僧约》十条,如有违犯,立即出院。所订僧约计有:1.敦尚戒德约;2.安贫乐道约;3.省缘务本约;4.奉公守正约;5.柔和忍辱约;6.威仪整肃约;7.勤修行业约; 8.直心处众约; 9.安分小心约;10.随顺规制约。


  为保僧众个人的如法修持,大师订立了《修身十事》:1.不欺心;2.不贪财;3.不使奸;4.不用谋; 5.不惹祸;6.不侈费;7.不近女;8.不外骛;9.不避懒;10.不失时。
大师对出家之要求极严,凡愿于云栖寺出家者:1.必须由父母或极亲之人亲送至寺;2.经审核非是忤逆不孝、非犯罪脱逃、非势逼贫穷、非心图放逸、非曾为恶事、非身属大家、非负债不还、非家缘未了者方可;3.读诵经典方面应已粗知晨昏功课之经,如《心经》、《弥陀经》之类;4.颇通书字:书不必博学,但亦曾少分读习,字不必工好,但能随分书写。另据《云栖法汇》所载,有勿纳沈氏子孙出家,当是取古人“易子而教”之义。
进寺之道友,须于剃头前依号顺序学毕规定经典,否则不能剃头。学经之号次分:
法字号:晨昏课经全堂,《佛祖遗教三经》、《沙弥要略》、《四分戒本》、《梵网戒经》、《十六观经》、《大弥陀经》、《金刚经》、《圆觉经》、《维摩经》、《楞严经》、《法华经》、《华严经起信论》。


  报字号:晨昏课经,《沙弥要略》、《遗教经》、《四分戒本》、《梵网戒本》、《十六观经》、《大弥陀经》、《金刚经》、《圆觉经》、《普门品》、《行愿品》。
化字号:晨昏课经,《弥陀经》、《梵网经》、《观经上品上生章》、《四分戒本》。
以上三号,俱依经次学完一经,再进一经,跳越学者罚银一钱。课经不完不得剃头,《要略》不知不得进具戒,《具戒》不知不得受菩萨戒,年满六十量处,晨昏课经未熟剃头者,缺一事罚银一钱。


  云栖寺由于“严净毗尼,尊崇讲诵,明因果,识罪福,整饬清规,真修实行”,故能历数百年而不衰,大师所订之各项规制,今人当引以为鉴。


  倡导传播戒杀放生

  大师一生最重戒杀放生,曾购买万工池、上方池和长寿池作为放生池,并定期为水陆众生说法,竟至“木鱼一响、万鸟无声”。同时还撰写了《戒杀放生文》、《杀罪》、《医戒杀生》、《杀生人世大恶》等文,用许多栩栩如生的故事、事例和通俗的语言,论述了为什么要戒杀和放生,多次印行,传播极广,影响很大,声名远播。

 

主要著作

 

  ?宏一生勤于笔耕,著述丰富,共30余种,由其弟子僧人大贤、居士李守一等人汇集成为《云栖法汇》,共3函,34册。据《云栖法汇目录》,分列如下:

  释经类共3种:
  《戒疏发隐》5卷(附《戒疏事义》、《戒疏问辨》),《弥陀疏钞》4卷(附《疏钞事义》、《疏钞间辨》、《四十八问答》、《净土疑辨》),《遗教节要》。


  辑古类共16种:
  《诸经日诵》、《具戒便蒙》、《沙弥要略》、《尼戒录要》、《禅关策进》、《僧训日记》、《淄门崇行录》、《华严感应略记》、《往生集》(附《劝修净土三章》)、《皇明名僧辑略》、《武林西湖高僧事略》、《自知录》、《水陆仪文》、《施食仪轨》、《诵戒式》、《放生仪》。


  手著类共11种:
  《楞严模象记》、《西方愿文略释》、《戒杀放生文》、《竹窗随笔》、《竹窗二笔》、《竹窗三笔》、《正讹集》、《直道集》、《山房杂录》、《遗稿》、《云栖共住规约集》。

 

人物评价

 

  惟莲池大师的才具,足以经邦济世;悟性,足以传承心印;教理,足以契合根机;戒律,足以护持正法;操守,足以警励世人;规约,足以疗救时弊;若不是法身大士来开朗末世重重昏暗,谁又能做到这些呢?”(憨山大师赞)


  此是云栖老汉,肚里最多思算,谛观末世法门,百怪千奇没干。绕他梵语华言,不出威言那畔。所以旋转万流,直指西方彼岸。只图脚底著实,何必门庭好看,八十余年暗室灯,闻风犹使顽夫惮。”(?益大师赞)


  明季莲池大师,参禅大悟之后,力修净业,重兴云栖。以契理契机,莫过净土。遂著《弥陀经疏钞》,发其甚深旨趣。净土宗风,为之丕振。而一生悲敬双修,事理不二。以故戒杀放生,济孤利冥之懿范,数百年来,中外景仰。(印光法师赞)

 

轶事典故

 

  生死事大

  ?宏年幼时,其邻居有一位老婆婆,每日坚持念佛号数千声,常年不怠。?宏问其故,老婆婆回答道:“先夫持佛名,临终无病,与人一拱而别,故知念佛功德不可思议。”?宏深受启发,从此便栖心净土。为了警策自己精进用功,?宏特于案头上书“生死事大”四字。一日,?宏阅读《慧灯录》,失手打破茶杯,若有所省。


  闻鼓大悟

  大师北游五台,感文殊放光,入京师参访笑岩德宝禅师,亦有所省悟,在向东昌的归途上,忽闻樵楼之鼓声而大悟,并作偈曰:“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如梦,魔佛空争是与非。”


  伏虎祈雨

  隆庆五年(公元1571),大师入杭州云栖山,见山水清幽,易于安居修行,逐往山中结茅舍居之,常去山脚村落乞食以资养命。山中时有虎患,村民深受其苦,大师慈悲为作施食佛事,不久虎患便绝。时岁又逢亢旱,村民恳请大师祈雨以解灾情,大师手击木鱼,率众绕田埂念佛,一时顷,所及之处,雨下如注。村中民众欢喜踊跃,对佛法生大诚信,并自发组织力量,为大师建造禅院。自此之后,师于道场中大弘教法,普度群萌。四方佛子闻风而至,海众云集,共修净业,逐渐成为一大丛林。


  鸠工筑基

  梵村旧有朱桥,常因钱塘江大水倒灌而冲塌,给人们的行走带来极大的不便,大师见此即提议重建,师要求当地居民,不论贫富贵贱,每人捐银八分。有人认为造桥工程量大,怕事难成,劝师多征银两,但大师拒绝加重人们的负担。为时不久,修桥必需的资金齐集。于是大师鸠工筑基,每下一椿师为持咒百遍,潮汐不至者数日,桥也就顺利地造成了。

 

大师著述
・暂时没有文章
本文分享到:    
 
 
  [最新报道]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 静修捷要报恩谈
  [相关报道]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