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陀教育-太上感应篇 第38集
 
  ·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如何学佛
· 认识佛教
· 净业三福
· 三皈五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了凡四训
· 沙弥律仪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 金刚经
  一门深入
· 一门深入重要性
· 师承的重要性
· 专修专弘

太上感应篇 第38集

来源: 净土释疑网站 录入时间:2016-06-29 10:52:38
关键字:太上感应篇
【 点击数:1948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

 

1999/6/25  新加坡净宗学会  编号:19-012-0038

诸位同学:大家好!

  “随缘济众”说了十个项目,前面八条介绍过了,这后面还有两条,第九是“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佛教人要随缘而不攀缘,佛菩萨自己圆圆满满的做到,做出一个样子给我们看。“敬重尊长”,尤其是现代人所疏忽的,为什么要敬重?尊长是让我们学习敬重的一个对象,而实在佛的意思是要我们一切尊敬,为什么?因为尊敬是性德。我们学佛目的是要作佛,怎样才能作佛?必须把性德圆圆满满的恢复过来,那就自然成佛了。佛不是勉强成就的,是自然成就的。佛在大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本来我们都是佛,现在不是,什么原因不是的?我们的思想、见解、行为违背了性德,所以就不是佛。要是顺应性德,那就是佛,跟一切诸佛如来无二无别。由此可知,佛教化众生,无非是教化人随顺性德而已。随顺性德是自然的,违背性德就是破坏自然。在佛法里面有时候不用自然这个名词,怕大家对这个名词有执着、有误会,用法尔。法尔是什么意思?跟自然意思是一样的。法是一切诸法,尔,就是这个样子,本来就是这样的!

  实在说现代我们对这些意思,体会应当是有相当的深度,为什么?大家常讲自然环境被破坏了,自然环境就是我们生活环境,自然环境被破坏就是我们生活环境被破坏。我们现在生活已经感到相当痛苦,不但饮食里面含着有许多的病菌,叫人吃饭都提心吊胆,水里面也含着有毒素,甚至于空气里面含着有毒素。我们这个时代,饮的水、呼吸的空气,不如古时候时代。古时候时代确实饮的是清泉,呼吸的是新鲜空气,这是我们生活环境远远比不上古人。被谁破坏?我们自己破坏的,真的是自作自受。可是并不是我们人类统统都在做,少数人做,多数人受连累。少数人发明,多数人贪图一点小便宜,贪图一点小利,不知道后面有大灾难在后头,这是愚痴,这是真正的无知。佛教人没有别的,恢复性德而已,性德是你本有的。你现在迷了,无量的智慧德能不能现前,佛苦口婆心劝导我们。智慧德能何以不能现前?迷惑、愚痴,从痴迷里面生起妄想分别执着、是非人我、贪瞋痴慢,这个东西造业,这就是破坏自然环境。使我们自性本具的德能产生了障碍,不能现前,在这个时候,佛称这些人叫凡夫。只要把这些障碍除掉,智慧德能又恢复了,这个人就叫佛菩萨,佛菩萨跟众生差别就在此地。

  我们只要相信佛的话,理解佛的话,依照佛的话去做,就能够恢复性德。《华严经》,普贤菩萨给我们提了十个修学纲领,第一条“礼敬诸佛”,也就是说真正修行要从礼敬诸佛开端。了凡先生在此地教我们敬重尊长,就是礼敬诸佛的落实,这是初步落实,培养敬重之心,敬爱、尊重,培养这个心,这是性德。然后以这种敬爱,真诚的敬爱、真诚的尊重,对待一切众生,再也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就是性德的流露,这就是普贤菩萨礼敬诸佛真正落实。只要这一条能够落实,其余的九条就好办,就不难!你的生活,你的工作,你处事待人接物,你的思想、言行,都是普贤行,也就是普贤菩萨修行的办法你得到了。在大乘佛法里面,普贤行是最殊胜的修行方法,这个方法能成佛;换句话说,这个方法能明心见性,所谓成佛就是明心见性。

  我们再细细思惟,这些经论我们读得很多,说起来我们都很熟悉并不陌生,可是始终不能够落实,原因在哪里?原因在行之不力,说实在的话根本没有想去实行,没想去实行,不只是行之不力,根本就没去做,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契入佛菩萨的境界。说个老实话,十大愿王的真实义我们了解得不透彻,并不是真正明白,真正明白哪有不照做的道理!古圣先贤们用这种方法来培养性德。人如果能够敬重父母,敬重师长,敬重长辈,从这个地方下手容易。可是在今天就难,今天的社会普遍的崇尚自尊,不会尊重别人,自大!所以傲慢的习气不断在增长,总是欺压别人。这样的心态是造极重的罪业,与性德完全相违背。不学佛已经就不堪,学佛还要这个做法,哪有不堕落的道理?所以我们要懂得这个意思,佛为什么要这样教我们,这种教学法不是他创造的,不是他设计的,完全是顺应自然,完全是随顺性德。我们如果明白、了解,自然能够欢欢喜喜依教奉行,认真去学习,在生活里面学习,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学习。

  末后一条“爱惜物命”,这一条实在上说劝导我们要惜福。自性里面有无量的福德,我们在大经上看到,《华严》里面讲的毘卢遮那佛的依正庄严,往生经里面讲的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依正庄严,那个福报不是修来的,称性的。也就是说完全是自然的,那个自然生态一丝毫没有破坏,无论是物质环境、人事环境,美好到极处,所以称之为极乐世界。在这个环境里面,佛菩萨为我们示现的还是爱惜物命。何况我们凡夫没有见性,自性的福报一丝毫都享受不到。我们今天享的福报是什么?从哪来的?是从修德来的。这好比你有福报,你有财富,你有亿万财产,但是都在银行里面,身上一分钱也没有,走在街上想吃东西,挨饿,没人给东西给你吃,怎么办?只好临时打工,赚一点钱去吃一餐饭。这临时打工赚一点钱吃饭,是修德;性德虽然有,这时拿不出来,凡夫就好比这种状况。

  我们修这么一点福德,你要不爱惜,这个福很快就享完。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好,“禄尽人亡”,禄是什么?福报。人寿命很长,你有八、九十岁的寿命,你那个八、九十岁的福报五、六十岁就享完了,不知道惜福,享完了,享完了虽有寿命也要死,福没有了。由此可知,惜福重要,懂得惜福的人,寿命虽然到了,福没享完,没享完他不会死,他的寿命自然延长,为什么?福没享完,他还有余福。所以我们常讲添福添寿,添福有两个方法,一个是自己会修福,一个是自己会惜福,又会修福、又会惜福,他的寿命当然就延长,这是一定的道理。儒、佛都教导我们要节俭。

  爱惜物命,这个物命特别是指动物,这一句里头就含着不杀生,更进一步不食众生肉,不吃众生肉是惜福。吃众生肉,不要以为这很平常,社会上大家都吃。佛经上讲得很清楚,你吃牠八两,将来要还牠半斤,不是说吃了就没事,吃了很麻烦!你这一生吃了多少动物的肉,你要多少生才能还得尽。所以“人身难得而易失”,失掉人身再得人身不容易。就讲个最简单的,这一生吃了多少众生肉,来生再变畜生,生生世世变畜生还债,统统还完了,这才能再得人身,你去想想,这个事情多麻烦!世间人不知道这个利害,佛菩萨知道,真正修行人知道,不跟众生结冤仇,不跟任何人有债务上的纠纷,别人欠我的不要了,这个好。要怎么样?你还要去讨债,你来生还要去跟他两个碰头;不要了,帐了了!欠别人的要赶快还,还得很痛快,我们菩提道上就没有障碍,往生就走得潇洒、走得自在,冤亲债主不会来刁难,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你不知道惜福那怎么行?惜福,点点滴滴都要爱惜,要养成习惯。

  我第一次到加拿大温哥华去讲经,那边的同修告诉我,说温哥华有一位大护法供养宣化法师一栋大楼,当时那个楼是值一百万,我去参观过,美金一百万。什么原因供养的?在一桌吃饭,看到宣化法师用一张卫生纸,就是擦的卫生纸,用了八次,用一次迭起来,用了八次。他受了感动,供养一百万,惜福的果报。宣化法师在美国许多大城市里都有道场,福报大,福报从哪里来的?惜福,他真的节俭,真的惜福。自己生活确实节俭,别人做不到,他们日中一食,不倒单,房间里头没有床铺,持戒很严,这些地方值得我们赞叹,值得我们学习。他讲的那些神通,这个我们不赞叹他,但是在持戒、惜福这一方面,我们应当要向他学习。这个十条我们简单就跟诸位同修介绍到此地,这个注解里面说得非常详细,大家自己可以参考。

下载 下载 下载
0
  [最新报道]  
· (新版汇总)2014净土大经科注(001-100集)
· 净空老法师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集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无量寿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报道]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