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陀教育-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565集)                                
 
  ·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如何学佛
· 认识佛教
· 净业三福
· 三皈五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了凡四训
· 沙弥律仪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 金刚经
  一门深入
· 一门深入重要性
· 师承的重要性
· 专修专弘

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565集)                                

来源: 净土释疑网站  录入时间:2015-04-16 10:34:43
关键字:净土大经科注
【 点击数:1305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
 

2014/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编号:02-040-056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九百五十五页,我们从第五行看起:

  此上“憎嫉善人”,至此科“尊贵自大,谓己有道”,这个八句古有两种解释。“一者,《嘉祥疏》云:憎嫉善人明恶口,败坏贤明明妄语。不孝二亲(《魏译》作二亲)明作恶人造逆”,作恶的人,这是五逆罪,不孝父母。“朋友无信”,这是说这个人不忠,“成上妄语”,上面所说的妄语。“尊贵自大,成其恶口。谓己有道,成其两舌”。口的四种过全都具足了,《嘉祥疏》里头说的。另外一种,据望西师的说法,“憎嫉善人,败坏贤明乃两舌过也。不孝二亲,轻慢师长乃恶口过也。朋友无信,难得诚实乃妄语过也。尊贵自大,谓己有道乃绮语过也”。“两说稍异”,有一点不同。“盖言之不实”,说话不诚实,“一口业中常具诸过,故未易详分”。一个口业里头你细心去观察,四种恶业几乎统统都有,一桩一桩分不好分。“又谓己有道,若是未得圣道,言我得圣道,是为破大妄语戒,所受罪报远过于其它口业”。大妄语的果报决定是在无间地狱,这个罪非常之重。

  我们再看下面的注解,“横行威势,侵易于人”,这是中国人常说的“横行霸道,仗势欺人”。他的意思,目的何在?不外乎下面说的“欲人畏敬”,希望别人畏惧他、怕他,还希望别人尊敬他,“欲令大众,俯首听命,唯我是从”,目的不外如是。有权有势,仗势欺人,“贡高我慢,不知惭愧,不自戒慎恐惧”。凡是有这种恶业行为,最后必定归于失败。我们看成就大业的人,自古以来,愈是地位高愈是小心谨慎,愈是权重,自己起心动念愈恐惧,怕做错事情,小心谨慎,没有贡高我慢。不知惭愧的人,他的事业能有始有终,古今中外几乎都看不到,说明业因果报丝毫不爽。

  下面一段,“福尽恶归”,恶报就来了。请看经文:

  【难可降化。常怀骄慢。赖其前世。福德营护。】

  他能作威作福全靠这两句,前世修善积德,他才有这个地位,才有这种权势。可是,

  【今世为恶。福德尽灭。】

  被他享尽了。

  【寿命终尽。诸恶绕归。】

  这福报真不小,能够保持他到命终,真有其人,真有其事。我们看念老的注解,“难于教化降伏”,好的老师、慈悲的长辈没法子教他,傲慢;只要有傲慢、有嫉妒,老师就没法子教。古人所谓的“满招损,谦受益”,能接受教育的是谦虚、恭敬,这才能够接受;有傲慢、有自大,再好的老师都没办法教他。甚至于夫子看人,《论语》里头有,“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则不足观已”,没法子教了。这种人在这个社会上,特别是现代,很多。“故云不自惭惧”,自己没有惭愧心,自己不相信因果,这个惧是有所畏惧,他没有,这样的人很难降伏、很难教化。他“常怀骄慢”,傲慢,“慢之罪恶,比于三毒”。贪瞋痴底下就是慢,慢下面就是怀疑,贪瞋痴慢疑都是属于思惑。凡夫迷惑有分两大类,一类是见解,叫见惑,你对问题看错了;第二种,思想有错误,你想错了。看错了、想错了,才造出许许多多的恶业。

  “赖其前世,福德营护”,“营”有保护的意思,保卫的意思。上面所说的恶人能横行一时,哪里来的福报?是“前世的福德作为护卫”,他自己不知道。“今世为恶,福德尽灭”,为恶,没有为善,今世在享福,过去生中修福,没有享到福,这一生果报现前享福。这就是世间为什么无恶不作的人,他还做大官、还发大财,原因在此地,不是没有因果报应。这一生所造的恶是这一生的事情,他享的是前世所造的福报,前世的余福没享完,他还继续享。这是事实。我们细心观察,大富大贵人家,虽然富贵,他作恶,真的是贡高我慢、嫉妒障碍,前面所讲的横行霸道、仗势欺人,一点也没错,为什么没报应?如果他这一生要积德,他们家里福报至少要享好几代,三代、五代甚至于十代。由于他不学佛,他一生就享尽了,把他家里十代的福报在他半生当中享光了。明白的人看得清清楚楚,替他惋惜。

  积大福德要有因、要有缘,因缘都殊胜,我们一般所讲的机会。机会不容易遇到,机会一失掉,再找找不来了,找不到了。修积最大的功德,中国有一个好样子,孔夫子,孔夫子一生真的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没享福,他的家人能传到今天,七十多代不衰。现代衰了,孔上公的爵位撤销大概是在李登辉的时代,还是陈水扁的时代,撤销了。奉祀官行政院里面设的,地位跟正部级相同,奉祀官府。这是世袭的,他们家的官是一代一代世袭的,到孔德成为止,孔德成以后不再有了。好像是七十七代,孔德成。二千五百年的福报,孔子一生积的什么大德,我们得好好想想。给诸位说就是教学,周游列国回来之后,全心全意办学,培养后一代,让儒家的人才世世代代不断绝,这个德可不得了!这个机会多难得,夫子做了,其他的大圣大贤没做,只有他做了。汉武帝、董仲舒是缘,孔子自己干的是因,有因又遇到这个缘,果报就现前。果报这是孔子后世的事情,在世的时候没有,封为公爵、王爵,这么高的地位,最高的是文宣王。

  那我们就知道了,今天讲传统文化、圣贤教育,孔子干的就这个事业。我们今天也遇到了,因种下去了,许许多多人我们想法、看法相同的,齐心协力把人类最殊胜、最真实传统继承下来,发扬光大,传给后世,这叫圣贤事业。我们再以佛经来做证明,佛经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一千年传到中国,不是当时传来的,佛灭之后一千年,像法传过来的。佛的正法在印度,一千年,传到中国是像法。像法时期,禅定成就,中国佛教的禅风非常盛,真正是一千年。现在是佛的末法,末法一万年,中国历史的记载,末法一万年,第一个一千年过去了,现在是第二个一千年的开头。

  佛陀更是明白的为我们示现,无比殊胜的正因就是教育。所以佛陀舍弃王位,舍弃世间人所羡慕的荣华富贵,他全舍光了,一生过苦行僧的生活。一生从事于教学,义务教学,不收学费的,这个功德多大。佛是最有智慧的人、最有德行的人,他选择用这种方式来奉献给社会,怎么可能有错误?不可能有错误。当年在世,经典上有记载,十六大国王都是拜他做为老师。这些国王对世尊的恭敬,跟着世尊学习,那种认真、奉献我们在经典上都看到过,世尊一丝一毫都不取。请世尊来讲经,在皇宫、在花园(祇树给孤独园)、在精舍讲堂,佛答应。去讲一部、二部经,讲完了就离开,又回到树林里头去了。随缘妙用,一丝毫不沾染,得大自在,这些都是我们要学习的。

  佛的福报我们从《华严经》里面看到了,他住在哪里?住在华藏世界,佛的报身住在极乐世界,住在密严净土,那个福报,人间天上不能为比。在十法界现身,现的是应身、化身,应身的时间长,跟我们世间人一样,示现来投胎,到最后入般涅槃。释迦牟尼佛住世八十年,我们中国人算虚岁,八十岁走的,这是应身。化身更多了,化身突然来的,走了之后也找不到。中国历史里头记载就不少,《高僧传》里头有《神僧传》,就是这些人示现过神通的,这决定不是假的。中国人从小,这是讲过去中国人,受过传统文化教育,没有妄语,没有把不实在的东西传下去;小说那是例外,正史决定是有事实,我们《二十五史》里头有记载。佛门头一个就是讲信,“如是我闻”,信成就。念佛法门里头的《往生传》是真的,不是假的,确有其人、确有其事,帮助我们起信,让我们看到之后也能发愿,向他看齐。其他宗派确实有佛菩萨在其间,以化身成就度化众生的事业。身份如果让别人知道了他就走了,不留在世间惹事生非,迷惑众生,不干这个事情。这些文字记载,我们有理由相信它。把这些理事、因果参透了,这一生当中就知道什么是我们应该做的,什么是我们不能做的,就搞清楚了。

  要怎样才能够尽心尽力,帮助社会、帮助世人对古圣先贤、对传统能再生起信心,这是我们今天遇到的课题。要别人相信,首先自己要相信,自己要真信。自己如果还带着几分迷惑、怀疑,我们劝信这桩事情就做不好,必须是自己毫无怀疑。毫无怀疑不容易,那真得搞清楚、搞明白,特别是净宗。所以,我们感谢夏莲老、黄念老这两位大德,他们做了了不起的大事,这个大事跟孔子、跟释迦几乎没有两样。

  《无量寿经》在中国没办法传开,原因就是没有善本。五种原译本一起来学太杂、太多了,一般人容易厌烦,所以修净土自古以来都用《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古德只有两个人注解这部经,没有人搞这个。《无量寿经》在日本兴旺,日本确实有二十多种注解,中国只有两种。日本这么多的注解,这么多人学习,全都是用康僧铠的本子,五种原译本只选一种。这就有遗憾,其他四种本子里头还有很多重要的经文,康僧铠本子里头没有,这就遗漏掉了。中国古代这些大师为什么不学《无量寿经》原因在此地。所以才有宋朝王龙舒的会集本,他只看到四种本子,唐朝翻译的《大宝积经》的“无量寿会”这个本子他没看到。这个本子里头也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经文,其他四种本子里头没有的,所以王龙舒的会集本当然也就没有。王本受到历代祖师大德的赞叹,它有遗憾,它不是尽善尽美,所以才有魏默深的会集本。魏本的遗憾是取舍不当,还有改动了原译本的文字,这两大过失受后人的批评,所以他的本子没办法流通。这才出现夏莲老,在抗战期间,抗战之前就开始做会集,十年时间完成。初稿是三年完成,完成之后,一次一次大概有十次的校对,古人所说的弊病完全避免,完成这个本子。这个本子完成是在抗战期间,所以流通不多。

  黄念老,这都菩萨再来,晚年带着一身病,这是晚年我们见面,每年我到北京至少去二、三次,去看他。完成这个注解不容易!用的方法,集注,老师是会经,会集的,他做注解也是集注。参考了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注疏,引经据典,让后来的人没话说。读他这部注解,就等于读了八十三种经论的精华、一百一十种祖师的开示,稀有难逢,我们遇到了。我们如果这一生没有遇到,说老实话,我对净土怀疑断不了。有怀疑决定不能往生,这一生开悟是做不到的,得三昧也不能成就。换句话说,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来生到哪里去?一个是天道,一个就是再到人间来。到人间来有隔阴之迷,死了以后可能一世不如一世,麻烦就大了!如果是迷惑,造作五逆十恶,下三途去了,下三途很容易去,很不容易出来,你想想这个事情多可怕。所以,我们遇到净土宗,对黄念老、夏莲老无尽的感恩。《无量寿经》的善本我们第一个看到,念老伟大的集注我们也是第一手看到,读了这些才真正把一些疑问解开。一心归向,万缘放下,我们往生净土才有把握。这是无量劫来无有伦比的因缘,这机会我们遇到了。

  经确确实实就那么简单,信愿行三个条件具足就决定得生。真正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确实发四十八愿,接引遍法界虚空界一切念佛愿生净土的众生。因缘成熟他真来接引,他没有妄语。念佛不能往生,原因只有一个,必定有对这个世间还有放不下的事情,这桩事情障碍你往生;你如果全放下了,没有一个不往生。所以一定要知道,这个世界是假的,这个很重要。《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定要相信;“一切有为法”,有为就是有生灭的,有生有灭就叫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它不是真实的,决定不能留恋。真正放下,净土的缘就成熟了,阿弥陀佛就现前;只要有一桩事情放不下,就障碍阿弥陀佛现身来接引你。

  不能不放下!经教上我们都念到,古德说的,“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那个将就是带,你要死了,一样都带不去。带不去的就应该放下,就不要放在心上。什么东西能带去?信愿持名可以带去,能带去的抓紧,决定不能放松。所以念佛,今天科学家所说的话,分秒必争。一秒钟可以念一句佛号,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真干。我这一秒钟没有念佛,这一秒钟空过了,真可惜。真搞清楚、搞明白了,真肯放下,成功了。什么时候去,佛知道,佛来接引,缘成熟了,马上就去。自己还有寿命、还有业缘,全放下,不要了,没有贪恋,这就对了。我们在这个世间,活一天替阿弥陀佛做一天事情,阿弥陀佛什么事情?叫我们表演,把念佛人的样子做出来,影响别人、劝告别人。这就是阿弥陀佛的事业,除这个,不是阿弥陀佛的事业。

  恶人能横行一时,前世福德保护了他,但是“今世为恶,福德尽灭”,福德尽灭的时候,他的灾难现前。望西法师说,“今依造恶,宿善灭时,善神舍去”,有护法神,善神离开了,走了,“故今世遭厄”,灾难来了,这个灾难带给他苦。《净影疏》说,“宿善灭尽,善神舍远,身无依倚,多遭厄难”,就是灾难,什么样的灾难他都遇到了,“是其痛也”。这个痛是花报,现世报,死了之后无间地狱,果报。

  我们要认真,要知道警惕,我们自己这一生、过去生、再过去生,造的业自己不知道。今天在经教里头,把这些事情原理原则搞清楚、搞明白了,不能不发心。佛在经教里教导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经上讲的。一向专念我们容易懂,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真心。我们最近,大概三十年,讲菩提心都是用《无量寿经》的经题,大家好懂。经论上都讲到菩提心,可以合起来看。《观经》上讲菩提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这是菩提心;论上,《大乘起信论》,它说直心、深心、大悲心。

  第一个是菩提心的体,《起信论》上讲的直心,什么叫直?看看经,经上讲的至诚心,我们就明白了。真诚到极处,真诚里头没有夹杂、没有染污,那个心就是菩提心的本体。下面讲菩提心的起用,它起作用,作用有两种,一个是自受用,一个是他受用。自受用深心,我用《无量寿经》的经题里头清净平等觉,这就是深心,这是自受用;他受用慈悲,大慈大悲,是对待别人的。大慈大悲是从真诚心里生的;自受用清净平等觉,也是从真诚心里头生出来。发这种心,用这个心一向专念,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我到极乐世界干什么?亲近阿弥陀佛,这是弥陀净土。自己要的是真诚清净平等觉,就要这个,除这个之外一切都不要,都把它舍掉。对别人,别人有苦难,悲心、怜悯心帮助他,慈心是帮助他得乐,帮助他离苦得乐。用悲心帮助他离开六道轮回,离开娑婆世界,用慈心帮助他求生极乐;离开六道轮回是离究竟苦,生极乐世界是得究竟乐、圆满的乐,这净宗。这个法门一生成就、一生圆满,找一生成就、一生圆满找不到第二门,只有这一门,千万不能空过。

  我们看下一段,苦极后悔就迟了,这是讲到果报。请看经文:

  【又其名籍。记在神明。殃咎牵引。无从舍离。但得前行。入于火镬。身心摧碎。神形苦极。当斯之时。悔复何及。】

  后悔来不及了。这是讲的果报,杀盗淫的果报。念老在注解里说,“又其名籍”,“名”是名字,“籍”就是现在人所讲的档案。造作恶业的这个人,他的档案在神明的手中,真有这个事情,一点都不假。我初学佛的时候,二十六岁,朱镜宙老居士他那年六十九岁,把我们看作小朋友。下班之后我们去找老先生讲故事,他一生经历的非常多,都是讲他过去他所遭遇到的,我们听了非常有受用。他是个学科学的,在外国读书,相信科学,不相信鬼神这个事情,偏偏他遇到了。他的夫人是章太炎的女儿,章太炎是民国初年国学大师,他的老岳丈。

  他告诉我,袁世凯做皇帝那个时候,他只做了八十几天。章太炎不批评他,人家问他,你为什么不批评?他说他不值得我批评。人家把这个话告诉袁世凯,袁世凯非常生气,把他抓起来,坐了一个月的监牢。他没罪,坐一个月就放他出来了。在这段时期当中,他做了东岳大帝的判官,东岳在泰山,鬼王,好像管六个省,六个省里头人生死都归他管。判官的地位很高,相当于现在秘书长一样,我们今天说习惯了,东岳大帝是一把手,判官是二把手。他是代理,应该是判官有事,没有办法上班,把他老人家请去了,代理,期限大概是一个多月。他很苦,白天有事情,晚上躺下去一倒,东岳大帝那边就派人来,那是坐轿子,小鬼抬着轿子来,请他上轿。他上轿感觉到轿子不是在地面上走,是在空中飞,一会就到了。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把他送回来。日夜疲劳,不能休息。有一天突然想起来,请个假看看怎么样?写了个请假条,在门口,用黄纸写的,烧了,那天晚上小鬼没来接,东岳大帝准他假了。

  阴曹地府跟人间很类似,不同的地方就是地府里头是阴暗,日月星光永远看不到,灰蒙蒙的,像阴天下雨,就这种情形。所以称为阴曹地府,有道理。生活状况跟人间差不多,他做这份差事一个月当中见到不少古人。他跟韩愈见过面,跟古来有很多这些文豪,他读他的书,遇到了,他们都在鬼道。鬼的寿命长,鬼道一天是人间一个月,所以初一、十五祭鬼神很有道理,就等于说早晨供养他一顿,中午供养他一顿,这就是初一、十五,初一、十五。他们的一天是人间一个月,他们的寿命至少都活到一千岁,你说鬼道去容易,出来麻烦,时间太久。认识不少的人在鬼道里头后悔,为什么?他在受罪。他写的文章有讽话,对社会、世道人心有不良影响的都要判罪。当时在世的时候不知道,死了以后麻烦,严重的都要堕地狱。

  章太炎学佛,鬼道对佛非常尊重。他有慈悲心,他看到地狱里头有炮烙这个刑罚,让人抱着火柱这样烧烤,他说这个很惨酷,不仁道,能不能把这个刑罚废除?他给东岳大帝建议。东岳大帝看到他的建议,派两个小鬼带他去看看,你亲自到刑场去看。小鬼带他到刑场,告诉他到了,他什么都没看见,才恍然大悟。地狱不是阎罗王造的,不是这些鬼王造的,是你业力自然变现出来,就好像作梦一样,他才明白。于佛菩萨没关系,于鬼王、阎罗也没关系,完全是自作自受,自己业力变现的。所以《地藏经》上说得很好,地狱只有两种人能进去,一个造作罪业的人,见到地狱,第二个菩萨,到地狱里面去弘法度众生,不是这两种人见不到。地狱在哪里?到处都是,哪里没有地狱?哪个地方有造罪的地方,那地方就有地狱。只是它是另一个空间,跟我们空间维次不一样,真的存在。这是告诉我们说鬼王真有、地狱真有。

  另外就是人的生死善恶,鬼神有记载。他遇到一个事情,他有个朋友,常常在一起玩的,他说他那个时候在苏州,他是苏州银行的经理。他这个朋友走阴差,职位不高,传递公文。有一天接到上海城隍送一批生死簿过来。在我们人间,上海市长大,苏州市长的地位小。但是在阴间不一样,阴间上海是县,城隍是县长,鬼道里的县长,苏州叫都城隍,好比是省长,苏州城隍管上海的。上海那边有一批生死簿送到都城隍这里来,他随便翻了一下,翻了一下觉得很奇怪,名字他说五、六个字的,一本都是的,从来没有见过。中国人名字最多四个字,复姓,四个字,不多。第二天他把这个信息就告诉朱老这几个朋友,有这么个奇怪的事情,没有一个人能想到哪来的。三个月之后,日本人发动,在上海发动一个战争,八一三,发动这个战争,大家才恍然大悟。三个月前,在这个战争里面死亡的日本人,名册三个月前就送到都城隍那儿去了。说明什么?连战争里面死亡的都是该死的,不该死的,名册上没有名,子弹打在身上不会死。为什么要死?为什么要伤?都是自己造的业。

  所以那个时候老居士告诉我们,人死亡没有一个是冤枉死的,全是自作自受。我们真的,佛经上讲的不是假的,日夜跟着我们的两个神,一个同名、一个同生。这两个神从哪来?唯识所变,自然的。除这个之外,学佛了有护法神,你修的有大福报,也有护法神;你造的有罪业,有些恶神他很照顾你,帮助你成就你造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鬼神也不例外,善跟善相应,恶跟恶相应。真正接受皈依,真的皈依,不是假的,我们现在搞皈依是有名无实。佛经上真正皈依三宝、依教奉行的人,有护法神日夜保护你,三十六个护法神。五戒是二十五个护戒神,你受一条戒有五位护法神,受持三皈是三十六位护法神。真皈依才行,皈依佛觉而不迷,皈依法正而不邪,皈依僧净而不染,那是真皈依,真有这些善神保佑你,你不会遇到灾难。真正受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有二十五位护戒神。这不是妄语,不是假设,这是事实。

  所以,我们在此地读这个经文,他的名字、他所干的事情都有记录,地府里头都有档案。殃咎是自己造的,这个东西来牵引你。“无从舍离”,你逃不掉,你无法避免,只有跟着它去,它在前面引导你,到哪里去?到地狱。这个地狱是火镬,镬是大锅,我们一般讲的油鼎,这是下油鼎。注解里面讲,“殃咎牵引”,《会疏》说的:“无能他人牵我者,唯缚自业,自入恶趣。”你见到的地狱里头这些小鬼,统统是自己业力变现的,除了自己的罪业之外一无所有。你见到的鬼王,见到的小鬼,见到的牛头马面,全是自己罪业变现的,自入恶趣。“入于火镬”,“自入于狱火”,狱是地狱,地狱是一片火海,这里头有油鼎。“摧碎”者,摧毁破碎。“神形”者,神是精神,形是肉体,你已经没有肉体,但是在地狱里你感觉到自己有肉体。《净影疏》说:“恶业所牵,鬼神摄录,将入恶道,受苦焦焚。”故云“苦极”。

  鬼道苦,地狱更苦,畜生受苦比他们少,但是畜生论次数,你要连续做多少次。佛经里头记载有一桩故事,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在祇树给孤独园讲经。这个庭院里面当时有工程,佛看到一窝蚂蚁,看到了笑起来。旁边这些弟子们看到佛笑,问佛,笑什么?佛就告诉他,你看到这蚂蚁没有?佛弟子当中有不少都是证得阿罗汉。你们看看这蚂蚁,牠做蚂蚁做多久了?阿罗汉能够观察五百世,不是蚂蚁有这么长的寿命,死了以后还在这个窝里头变蚂蚁,没有离开这个窝,死了以后又变蚂蚁。阿罗汉他看到说,不知道牠多久。佛跟大家讲,七尊佛过去了,牠们做蚂蚁,堕落做蚂蚁,是在七尊佛出世之前,经历七尊佛牠还是蚂蚁身。非常可怜,牠不觉悟,牠不换别的身体,愚痴到这种程度。我们说一尊佛算是三个阿僧祇劫,三七二十一个阿僧祇劫。这个意思告诉我们,畜生道不能去。那鬼、地狱更苦,更不能去。换句话说,三恶道的业决定不能造!三恶道的业是什么?是贪瞋痴,贪心饿鬼道,瞋恚地狱道,愚痴畜生道。愚痴是无知,真妄、邪正、善恶、是非,甚至于利害,自己没有能力辨别,这叫愚痴。眼前占一点便宜,往后要遭大难,这能做吗?但是这种愚人世间很多,说不定我们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自己不知道。

  遇到佛的经教,你要是看懂了欲罢不能,世间所有的典籍这是第一。愈看愈清楚愈明了,对我们日常生活,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我们就有分寸,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不能做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好书!其他书里头没有这个信息,只有佛经有。其他宗教典籍里头有,但是佛经讲得清楚,有理、有事、有因、有果。统统搞清楚、搞明白了就不愚痴,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决定不能占一点小便宜,惹了鬼神在记录,档案存在阿赖耶里头,你决定没有办法逃脱。到最后,你会完全相信阿弥陀佛西方净土,只有修这个法门能够在这一生脱离六道轮回、脱离十法界。除这个法门之外,理上讲,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事上讲,我们决定没有能力消自己的业障、断自己的烦恼,没有这个能力。现在遇到就这么一个法门,就这么一条路,阿弥陀佛能帮助我带业往生,不要消业,不必断烦恼就能去。这是弥陀慈悲到极处,真正帮助我们离苦得乐。我们这个时候遇到了,如果是疏忽,还是不认真,或者是半信半疑,错过这个机会,来生堕落在三恶道,那真叫后悔莫及了。

  我们再看底下第五,五恶最后一个是“酒”。经文分四段,第一段“负恩违义”,我们一般人讲忘恩负义。

  【其五者。世间人民。徙倚懈怠。不肯作善。治身修业。父母教诲。违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无子。负恩违义。无有报偿。】

  这个地方的经文,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五者”是第五种恶,五恶、五痛、五烧,这品经里主要讲这个问题,完全讲因果报应的事情。古有两种说法,“一者如前,明饮酒恶,乃净影、嘉祥诸师之说”。因为经文里头有“耽酒嗜美”,这个美是美味,好吃,“后复广举余恶,以明酒之过恶”。喝酒本身没有罪过,它会衍生许许多多的过失,酒醉乱性。李老师过去给我们讲经讲到这段,他举出古人的例子,中国历史上记载的,大概酒量最高的,郑玄,郑康成。三百杯这个典故是真的不是假的,就是他发生的。他跟他老师学习,他的老师也是汉朝的大儒,他跟他三年,专心学习。他的老师是马融,马融讲学还要听音乐,所以他的讲堂,马融那个时候的官相当现在的部长,也是一二品的官,做得很大,所以也是世家。他家里面养的有乐队,表演、唱歌的,在教学的时候,当然他不能够欣赏跳舞,他让他的乐队在后面奏乐,就是音乐伴奏。他有个帐幕拉起来,这一边对学生讲书,那一边背后这些女孩子在唱歌。学生,马融知道,学生,哪个学生不希望到幕后去望一望?唯独郑康成一个,郑玄,只有他一个人,三年,幕后的这些女孩子从来没有看一眼。所以他就知道,他的东西郑玄全学去了,而且他肯定将来他会高过他,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这个学生。

  他要回家了,学成了回家,马融就设个圈套,实在讲想害他。叫同学们明天到十里长亭给郑玄送行,设的有酒宴,每个同学敬他三杯,大概有一百个同学,三百杯。三百杯,人就醉倒了,迷惑颠倒。没有想到,他三百杯连很小的礼节都不失,这么好的酒量。所以李老师讲,如果我们学佛的人酒量都像郑康成,饮酒戒佛就不定了。这个记在历史上,就不是假的,是真的。大概在中国自古至今,能够三百杯不醉的就他一个,没找到第二个。三百杯的典故从这儿来的。郑玄的成就确实超过老师,老师也了不起,《汉书》上有他的传。

  所以,酒本身没有过失,因此这个戒开缘特别多。酒在中国,配中药是最常用的,配药不犯戒,治病的。还有,七十岁以上的体力衰弱,酒能帮助你血液循环。所以七十以上,吃饭的时候喝一杯酒,戒律里头白众,向大众说明,受医生的嘱咐,吃饭的时候要一杯酒,这大众都知道,老人,这个可以用的。特殊情况之下有开缘,不是为自己,经上好像讲有个国王的夫人,国王哪一个我记不得了,为了救厨子。厨师那天做的菜国王不中意,要把厨师杀掉,发脾气。这个皇后正好那天持八关斋戒,为了讨国王的欢喜,八关斋戒全破掉了。她什么意思?她救厨师。到第二天酒醒之后,国王想昨天错杀一个人,皇后说没有,他在。怎么在?破八关斋戒来救这个人,救一条命。见到佛,佛陀赞叹,没有说她破戒。所以说每一条戒都有开缘,而酒戒开缘最多。佛法确实它活活泼泼,不是死呆板的,不知道的人,看到佛的戒律不敢学佛,这一点自由都没有了。不是的,佛法是真正的自由。佛把酒定到重戒的意思,是怕你喝醉了犯前面的杀盗淫妄,所以它叫遮戒,本身没有罪。

  出家学佛,饮酒是受人家讥嫌,别人看到说这法师破戒了,他不懂这个道理。免得别人造口业,所以完全禁止。在家学佛,保持绝不超过你的度量,你能喝一斤的,你喝四两不会醉;你有四两的酒量,你喝一两不会醉,要明白这个道理。在家人很多应酬场合里头,你不喝酒好像对不起别人;喝酒,说明我受过戒的,我决定不能喝醉,这请大家原谅,你们干杯,我喝一口,这个大家欢喜。讲清楚讲明白,佛法戒律人人可以学,人人可以修,它不是呆板的,每一条戒都要把开遮持犯讲清楚、讲明白。决定不能过量,决定不能喝醉,这个原则一定要遵守。

  第二,“二者以今之五恶,实摄十恶”。我们这部经上讲的五恶,五恶里头确确实实包括十恶,也就是五戒里面它包含十善,十善跟五戒是一体。如义寂法师说:身业三恶,这是前面三条,杀盗淫,口业有四恶,意业有三恶,合起来叫五。“其意谓身业之杀盗淫,以为今之第一第二及第三恶,口业之四恶为今之第四恶。此皆彼此相合”。单独第五,第五这个恶,“净影师等谓为饮酒恶”,可是义寂师认为这是“意业三恶”,意业是贪瞋痴。“清代彭际清氏亦同此意”。彭际清给《无量寿经》做过注解,这个注解的名称叫《起信论》,《无量寿经起信论》是彭际清造的。这个论里头说:“五恶之义,特准他经”,这个准就是标准,依其他经里面所说,“配以十恶”。这一节他统统录下来,“其一恶者,杀业所摄”,第二“盗贪所摄”,第三“淫业所摄”,第四恶业,“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所摄”,第五“瞋恚邪见所摄”。“反是即为五善,亦名十善”,反过来就是五善跟十善。“与义寂师之说,几出一辙”,完全相同。“邪见生于痴”。

  现在念老要解这段经文,跟我们讲解,“兼采两说”,把古德两种讲法合起来看。“首重五戒,故说第五是饮酒恶。复广劝十善,故兼采后说。上之两说乍睹似异”,实实在在也没有互相违背。为什么?“好酒贪杯即是贪恶;醉后易怒,是为瞋毒;酒令神昏,饮之过度,甚至不省人事,是为痴毒。可见饮酒一恶,常与三毒并行”。这个里头一不小心过度了,里面贪瞋痴统统有。《资持记》说明酒有十过。第一个“颜色恶”,酒醉了,满面通红,样子不好看。第二个“少力”,走路东倒西歪,处处要人扶着。第三“眼视不明”。第四个“现瞋恚相”,这个时候他的怨气、他心里不高兴的统统会发作出来。第五“坏业资生”,人家看到你,所以酒醉看你的品德,不愿意跟你往来。第六“增疾病”。第七,甚至于“斗讼”,这瞋毒。第八“无名称”,无名称就是大家不喜欢你,不会赞叹你,没有人赞扬你,是这个意思。第九“智慧少”,迷了,这痴毒。这里头有贪毒、有瞋毒、有痴毒。第十,“命终堕三恶道”。“其中第四第七即瞋,第九即痴”。又世间人所说的“酒能乱性,指酒能迷乱人之心意与良善之本性,故令人造恶”。今经所说的“耽酒嗜美,本身即是贪痴二毒,是故饮酒一恶,实兼意业三恶。故上之两说,唯开合之异”,意思没有相违背。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下载 下载 下载
0
  [最新报道]  
· (新版汇总)2014净土大经科注(001-100集)
· 净空老法师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集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无量寿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报道]  
· 央视《走进科学》栏目:揭开“僵尸男孩...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