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陀教育-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564集) 
 
  ·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如何学佛
· 认识佛教
· 净业三福
· 三皈五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了凡四训
· 沙弥律仪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 金刚经
  一门深入
· 一门深入重要性
· 师承的重要性
· 专修专弘

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564集) 

来源: 净土释疑网站 录入时间:2015-04-16 10:32:23
关键字:净土大经科注
【 点击数:1314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
 

2014/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编号:02-040-056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九百五十一页,第二行,这还是淫欲的罪业,请看科注:

  “烦满胸中”,“《会疏》曰:淫火内燃,胸热心狂”。“邪态外逸”,“淫邪荡妷之态,流露于外也”。“费损家财”,“费”是消耗,“损”是减损,对你家不利。“事为非法”,“所为之事,不合法度甚至干犯法律”,要受世间法律的刑罚。这些都不难懂。后面两句是劝导,“所当求者,而不肯为”,杀盗淫妄是不应当求的,偏偏去做,“不求自立,不务正业,不求出离,不知求福、求慧、求生净土。”这个后面三求,早年圆瑛法师他的精舍就叫三求堂,求福、求慧、求生净土,一生就求这三桩事情。求这三桩事情,必须要遵守三皈、五戒、十善,认真把这些德目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在起心动念之处,你就有福,你就有智慧,就能往生净土。一定要知道,世俗间的一切法不能常保,为什么?它是生灭法,连身体都保不住,何况身外之物?求自身的健康长寿,求身外的名闻利养,全是假的,全是不应当求的。你有智慧,你有福报,自然健康长寿,不求就得到。健康长寿之因就是多福多慧,古人比我们聪明、比我们有见识,人家在因上求,果报自然得到。我们前面学过八个自然,不用求的,自然得到,求生净土,你所得到的是究竟圆满。佛经上讲的离究竟苦,得究竟乐,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念佛往生的人就得到了,他们就可以给我们做证明,决定是真实的。因为淫而引起的杀生、偷盗,种种不善,这个罪报就大了,大到你无法想象,这个业就是无间地狱。要超越无间地狱可不是一个容易事情,你造的这些业要怎么去消?我们先看经文:

  【又或交结聚会。兴兵相伐。攻劫杀戮。强夺迫胁。归给妻子。极身作乐。众共憎厌。患而苦之。】

  古今中外,这些事情甚至于就在我们眼前,我们每天都能看到。这一节文,我们看念老的集注,第一句,“又或交结聚会”,“《净影疏》曰:交结聚下,明造恶过”,就是造恶业。为什么造的?“为淫造作杀盗等事,是其过也。此下正明由于淫恶而引起杀盗等罪”。“交结”,我们一般讲勾结。“聚会,聚集邪众”。这个交结聚会干什么?准备打仗。“攻劫杀戮”,这是战争,非常可怕。底下解释戮,什么叫戮?“凡以尖锐之物相刺”,从前战争,武器是刀、是矛、是戟,是这一类的,那个时候还没有发明枪,远距离的则是弓箭,都是指的兵器。现在的兵器跟过去完全不一样,杀伤力大,一颗核子弹就能消灭一个城市,百万以上居民的大都市一颗炸弹就完了,就全都杀掉了。这个地方是“指以枪矛等武器杀人”,这是战争。所以,交结聚会是发动战争的会议。“强夺”,“公然劫取”,这是以武力。战争结束之后,就公然劫取,打胜的这一方劫取打败的这一方,盗的行为,战争是杀,杀了之后是盗,这强盗。“迫胁”,“以威力相恐惧,即豪夺”。他所要的你不敢不给他,你要不给他,你的灾祸就来了。贿赂人人都知道不好,不应该做的,为什么还要做?威力恐吓,不敢不贿赂。巧取豪夺,这就是盗恶。“如是广行杀盗之恶”,只为一桩事情,“归给妻子”,祸根从淫来的,“取悦于一妇人,以图极身作乐而已”。历史上这个例子很多,中国、外国都有,遇到一个无道的昏君,他爱他的妻子,妻子希望的东西他想夺来,这个东西自己国家没有,别的国家有,就发动战争。小的威胁,叫他赶紧送来,他要不肯,这就战争爆发。“极身”,“望西云:极谓疲也。故极身者,疲劳其身。”从淫业引发的杀盗,造这么重的罪业,后面有三途苦报。

  【如是之恶。着于人鬼。】

  “着”是非常明显,“昭著”,人知道,鬼神也知道。

  【神明记识。自入三途。无量苦恼。辗转其中。累劫难出。痛不可言。】

  所以贪恋邪淫引发造罪,受三途果报,这是绝对错误的,稍稍有理性的人不敢做。义寂法师说:“显中作恶”,明显的,“着于人”,你发动的战争不义;“隐中”,暗中做的,鬼神知道,“着于鬼”。“又《会疏》曰:人谓人间,官吏刑罚”,这些恶业,官府里面知道了要判刑的;“鬼谓鬼神,冥官照见”,人间你能够瞒住,没有人知道,鬼神知道。“神明幽记”,你看不见的,鬼神看见,“诸天亦记”,鬼神有记录,天神也有记录,“造恶之人岂能幸免”。实实在在说,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真有鬼神,真有记录。而且这个记录的档案,不随我们身体死亡它就没有了,不是的,生生世世它藏在阿赖耶。阿赖耶就是档案室。阿赖耶是梵语,翻成中文叫藏,就是收藏,叫藏识,就是一切善恶无记种子的仓库,统统藏在这个地方。真有,它不是物质现象,所以我们的六根缘不到,它确实存在。迷的时候它起作用,觉悟的时候它还是起作用,所以阿赖耶识的种子是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根源,它能现、它能造一切法。惠能大师见性的时候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自性为什么能生万法?自性变成阿赖耶就能生万法。迷的时候它叫八识,悟的时候它叫四智,八识跟四智是一体两个名称。觉悟的时候它现实报庄严土,迷了的时候它现十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它造的。迷悟不同,悟的时候那些众生称为佛菩萨、称为圣贤,迷的时候称他作凡夫。

  六道是凡夫,四圣法界的也叫凡夫。佛法里面凡夫分为两种,一个叫内凡,一个叫外凡。内外以什么分?以六道分,六道生死轮回之内的,这是内凡;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上面的,这叫外凡。六道之外的,他还是凡夫。佛跟凡他的差别就是在迷悟,迷了的时候这个真心叫阿赖耶,悟了的时候那个真心是法性。所以十法界里面的四圣:佛、菩萨、声闻、缘觉,他们还是用阿赖耶,没有能够转阿赖耶为四智,所以他是凡夫,叫外凡。转识成智就是阿赖耶觉悟了,觉悟,十法界不见了,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说十法界例外,没有说,十法界也不例外,它也是虚妄的。不但十法界是虚妄的,即使自性所现的无漏法,十法界是有漏,无漏法就是清净庄严诸佛法身所住的实报庄严土,大乘经教里头也没有说这个是例外。这个要不例外,我们就晓得,实报庄严土还是虚妄的,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报土里面的人是报身,那个土叫报土,报身佛所居住的,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实报土真实,为什么?它不变,阿赖耶已经转变成大圆镜智,不再是生灭法。生灭法就是假的,就不是真的。

  世出世间一切法,这个认知非常重要,你真正知道、真正认识,自自然然就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自然放下。能放下的人就是圣人,就不是凡夫。于一切法不执着,你的心多清净;执着是染污,心不清净。什么都不计较、不执着,清净心出现,清净心是真心。再提升一级是菩萨境界,菩萨不但没有分别执着,起心动念都没有,真正做到六根对六尘境界,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六根对着境界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成佛,平等心现前。起心动念就不平等,像水一样它起了波浪;不起心不动念,它水平,它是平等的,所以平等心是法身菩萨证得的。《华严经》说实报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这个境界,他们真正是大乘经上佛教导我们的叫“用心如镜”。这佛常说,大小乘经里都说,用心像镜子一样,照外面照得清清楚楚,没有染污,没有分别,没有动摇,像镜子一样。决定不能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染污了。我们照相,照相机照染污了,镜子不染污。每天我们早晚都照照镜子,镜子是菩萨,很多人不知道。照镜子的时候就要提醒自己,我今天一天用心就是用我这面镜子,我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里头不染着、不分别,那是什么?生智慧。只要有染着,它就生烦恼,生什么?生贪瞋痴慢,生名闻利养,它生这个东西,那就叫造业。这个业是轮回业,我们想超越轮回,但是天天不断造轮回业,他怎么能够超越?往生是超越,换句话说,它决定障碍我们往生。

  所以佛告诉我们的是真话不是假话,不是骗我们的,不是吓唬我们的,是事实真相。我们起心动念,神明知道,诸天知道,档案都在阿赖耶识里面。这个档案,佛法的术语叫种子。所以“造恶之人岂能幸免”,这个幸免就是果报,没办法。善有善果,恶有恶报,丝毫的小恶都有报,何况大恶?你现在还在造作,果报没现前,你还怀疑,果报现前后悔莫及。那个时候才知道,佛菩萨真正慈悲,常常劝我,我没听,我没接受,后悔来不及,“于是自入三途”。人死了之后,神识自自然然跟自己的业习连成一体。业习,习是习气,你的善恶业的习气,它做主,带你到什么地方去往生。阿赖耶识里头恶种子多,决定是三途,叫自入三途,自自然然的堕三途,“具决定之义。”自有这个意思,深一层的意思它是决定,具足决定的意思,经、注都说得非常清楚。入三途之后,“无量苦恼,辗转其中,累劫难出,痛不可言”。邪淫这一段经文,我们学习到此地。

  下面再看第四段,妄语。也分四段,第一个是“欺诳损他”。请看经文:

  【世间人民。不念修善。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憎嫉善人。败坏贤明。不孝父母。轻慢师长。朋友无信。难得诚实。】

  念老注解里头,第四说明“妄语之恶”。这一条往往我们把它疏忽了,认为这是小事,不知道造下大罪。为什么佛把它列入四重戒?杀盗淫妄,这四条在戒律叫根本戒,出家比丘、比丘尼戒里头叫四重。《大智度论》里头说:“妄语者,不净心欲诳他。覆隐实,出异语,生口业,是名妄语”。《大智度论》里头给我们解释。心不清净,换句话说,有严重的染污,这个染污就是自私自利,我执能量特别大,执着身是我,为了自利不顾别人,这种人不明义理,不知道因果。人到这个世间来,佛跟我们说两种业。一种叫引业,引导你到人道来投胎。每一个人引业是相同的,我们都到世间来,都到人道来,都得了人身。引业是什么?三皈、五戒、十善,过去生中修过,修得还不错,分数及格,你才能得人身;人身难得,如果没有修过三皈、五戒、十善,得不到人身。三皈、五戒、十善有三等,有上等、有中等还有个下等,上中下三等,佛经常讲三品。上品十善生天,四王、忉利,凭善行就能往生。夜摩以上还有四层欲界天,当然要十善,要上品十善;上品十善还不够,因为上品十善全凭善最高的只能够生忉利天,再往上要加禅定,要有定功。这个定功叫未到定,有定功,不及格。如果定功说,我们现在学校里头分数六十分以上及格,他的定功大概只有五十分、四十分、三十分,三十分生夜摩天,四十分生兜率天,五十分生化乐天,六十分及格,生他化自在天。再往上去,再往上去是初禅、二禅、三禅,定功愈往上去愈深。初禅,欲断掉了,它不叫欲界,七情五欲断掉了,所以世间法也了不起。再往上去的是四空天,连身都不要了。中国的老子就有这么一句话:“吾有大患,为吾有身”。有身,这是我最大的忧患,没身多好。所以无色界天没有身,没有身,你看不需要吃饭、不需要穿衣、不需要睡眠,多好。无色界的定功也有四等,所以无色界天有四层,一层比一层高。但是我们要想到,没出六道轮回,寿命再长终有到的一天,到了怎么办?上面没有了,就往下坠落。所以佛给我们讲,天不究竟,他会退转。真正究竟是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个往生的人到那边都证得三种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极乐世界没退转的,只有步步高升,往上提升。速度快慢不相同,有真精进的他快,有不着急的他慢,但是决定没有退转,一直往上提升,最后个个都圆满成佛,都成佛道。《大智度论》里面给我们说得好,统统是心地染污,不清净,而且起心动念都是想骗人,欺骗别人,把真实隐覆起来。异语是假话,花言巧语欺骗别人,这叫口业,这叫妄语。“《大乘义章》曰:言不当实,故称为妄”,说话不诚实,说假话,这叫妄语,“妄有所谈,故名妄语”,《大乘义章》上的定义。“故知心存欺诳,口出不实之言,即名妄语”。

  “又口之四过,亦即十恶中口业之四恶,名为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恶口”是说话很难听,“妄言”是假话,“绮语”是话说得很好听,是假的不是真的。“《净影疏》曰:口之四过,不应法故”,不应法是与法不相应。有口之四过的人,他要来学习佛法,可以说他没有缘,纵然是佛菩萨来讲经,他听不懂。为什么?佛学、圣学,学习第一个基本条件就是真诚,他没有。他没有这个心,所以他怎么听也听不进去,一面在听一面在打妄想,他的妄想多,他的杂念多,前念灭后念生,所以佛法佛经他看不明白,解说他听不进去。这种人真有,不是没有,而且很多。不是不听经,天天听经,听了十年、二十年,口业还是照造。甚至于听了一辈子,到老死口业还在犯,不诚实、骗人,挑拨是非。所以学佛、学传统文化、学圣贤之道,基本的是这个,就是印祖常说的“诚敬”两个字,一分诚敬你得到一分,十分诚敬你得到十分。

  我讲《坛经》的时候,很感叹的说,神秀大师跟五祖多年,算是五祖入室弟子,常常代五祖讲经教学,法为什么不传给他而传给惠能?我说神秀大师对佛法、对经教、对老师有一百分的诚敬,他有一百分的成就;惠能大师他有万分诚敬,他得的是万分成就。神秀比别人强,跟惠能大师比就不行了,诚敬心不一样。我们要想得圣贤法、得佛菩萨法,佛菩萨的法是从真心流出来的,你的心是正,跟他相应,一听就懂,一听就明白;心是邪心,天天有很高的欲望,那不行,怎么听也不相应,道理在此地。五祖没有私心、没有偏心,要有私心、有偏心,一定传给神秀,在身边那么多年,天天伺候着。真没开悟,从什么地方看没开悟?《坛经》上有记载,五祖宣布年老了,宣布传法。神秀大师心行不定,那是妄心不是真心。寺庙里大众不肯作偈,他心里明白只是因为他,大家认为五祖传法一定是传给他,还作什么偈?换句话说,他不能不作。作出来自己没有信心,不敢送给老和尚,犹豫了三天,最后把它贴在墙壁上,心里想着,老和尚来赞叹,自己承认是我作的,老和尚要是说不行,就算了,别提了。全是用的妄心。妄心所得到的,就是我们老祖宗所说的记问之学,你听得多、记得多,你也能讲。

  惠能大师老实,从哪里看?老和尚叫他碓房里面舂米破柴,他干了八个月。从什么地方看到他老实?从神秀大师偈子贴出来之后,他对寺庙不熟,可见平常没走动,只是自己生活这个小圈子,厨房、柴房,破柴舂米的地方,别的地方没去过,他都不知道,这就是老实。他的禅修怎么修法?就是在舂米破柴日常生活当中不着相,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他就修这个。这叫真修,回归自性。能大师在黄梅八个月,破柴是禅,舂米是禅,上上禅,没有人知道,只有五祖跟他自己晓得,其他的没人知道。禅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所以会的哪一法不是佛法?惠能大师会,舂米是佛法,破柴是佛法,待人接物是佛法,没有一法不是佛法。佛法就是用真心,用妄心就不是佛法。用妄心的人不会,用真心的人会,这一点我们要把它抓住。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想成就,一点都不难,只要你知道真妄、邪正、善恶、因果,你就行了,这就叫看得破。真正看破了,哪有不能放下的道理?放下就是。舂米破柴,不执着就是阿罗汉,不分别就是菩萨,不起心不动念就是佛陀。会的人,法法皆如,法法皆是,没有一法不如是。大乘佛法非常活泼,真正得大自在,圆融无碍,显示出来的全是智能。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是烦恼,叫烦恼彻底放下了,所以他与法相应。

  口的四过与法不相应,佛上面给它加个不,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这就与法相应;不贪、不瞋、不痴,意相应;不杀、不盗、不淫,身相应,身语意三业相应,这就是佛。所以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只要与这十条相应就是佛,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一个相应一切都相应。“今经”,《无量寿经》,“明标五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把五恶标示出来。“故以妄语摄余三者,合名一恶”,妄语包括两舌、恶口、绮语,展开来是四恶,合起来这四个是一恶,妄语。“但经意隐诫十恶”,文字上是五恶,意思是包含了十恶,“故列举其余三恶。盖于合中复有开也”,开合不同。

  “两舌者,新译离间语”。这个新译,玄奘大师以后所翻的经叫新译,玄奘大师之前叫古译。古时候翻为两舌,玄奘大师这就简单而且很清楚,离间。“《四分律》云:彼此鬪乱,令他破也”。天台大师说,“遘扇彼此,乖和合也”。遘扇就是挑拨、煽动,让他不合,让他斗争。“又《大乘义章》云:言乖彼此,谓之为两”。对甲乙两个人说话不一样,这就是制造纠纷,对甲说乙怎样批评你、怎样毁谤你,对乙那边说甲对你毁谤,让这两边产生怀疑,发生斗争,他在当中取利,这叫两舌,拨弄是非。《大乘义章》里说得好:“言乖彼此,谓之为两。两朋之言依于舌,故曰两舌。是谓煽动离间,搬弄是非”。

  “恶口,新译为粗恶语”。“恶言加彼,令他受恼,名为恶口”。让听的人不喜欢,言语粗暴,容易得罪人,容易伤人,纵然是善言,都应该柔和。这些人他有习气,有人习气是前生带来的,前生大概有几世,三、五世大富长者,这一生虽然是个普通人,习气在,从言谈举止里面能看见习气。明白的人会原谅他,不明白的人记恨在心,你怎么用这种态度对我?这记恨在心。这个怨恨会有果报的,来世再遇到的时候他会用这种态度对你,你再不高兴的话,记恨,就冤冤相报,一世比一世严重,到最后会发生战争。这恶口。“言辞粗野,目之为恶。恶从口生,故名恶口”。“是谓以恼他之心,出粗恶之言”,特别是对下人,长官对他的部下,老板对他的伙计,家里面主人对仆人,常常有。他不知道尊重,他不知道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他不知道,轻视别人。

  中国古人说得好,“学问深时意气平”。为什么读书人人家尊重?读书明理,不会有这些过失。《弟子规》里头有,讲理,《感应篇》里头讲因果,你明白道理,你明了因果,自然人就柔和。中国人都认为孔子是做人的榜样,是做人的模范。夫子的胸中起心动念是什么?是仁,是义。仁是什么?爱人,没有人他不爱的。他是真心爱人,不是妄心,不是说我爱人我会占什么便宜,没有,他没这个念头,爱人是应该的。义是明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做到合情、合理、合法,不违背人情世故。这不容易。表现在外面的,待人接物温良恭俭让,这是学生对老师的总结。我们老师的德行,日常生活当中表演出来的,这五个字,温和,人喜欢亲近他,善良、恭敬、节俭、谦让。

  孔子的一生,他只活了七十三岁,没有白过,后人尊他为万世师表,他一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万世师表以后没有再看到一个万世师表,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过世之后没有第二个释迦佛,都是用圆满的真诚心,没有别的。后人学,用真诚心不到位,就学不像。为什么不到位?总是有顾虑到自己,没有把自己放下。孔子把自己放下,真正是像毛主席所说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找机会,没找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前面有一个周公,是孔子的榜样,孔子是真学他,没有人敢用。人为什么不敢用他?他有智慧,他有能力、有德行,又有那么多的部下,他的学生,学生都是很能干的,那些国君一见到,怕他夺他的位子,知道是个好人,怕他篡位。这是中国古人所谓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敢用他。逼到最后,六十八岁,年老了,把这个念头放弃,回到老家专心教学。回老家那一年好像他六十八岁,七十三岁走的,教了五年,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

  人,运不相同,后世要没有汉武帝、要没有董仲舒,孔子的社会地位跟诸子百家没两样。汉武帝做了皇帝,想到用什么方法来教老百姓,那个时候社会上言论自由,诸子百家各有各的说法,说得都是头头有道,哪个学说好?秦始皇用商鞅的,法家的,十五年亡国。法家能用武力统一天下,不能治天下,太苛刻了,没有人情。董仲舒推荐用孔子跟孟子,孔孟是师生,这称为儒家。汉武帝接纳了,推崇用孔孟之道教化天下。孔子的地位突出了,这才称为万世师表。董仲舒认识,汉武帝有智慧,这在佛法讲缘分,没有这个缘,他什么都不能成就;有这个缘,虽然当世没有人敢用他,后世历代的帝王都用他的。

  我们再往下看,在九百五十四页第一行,“又如《梵网》云:不见言见,见言不见。”这都是妄语,“违心不实之言”。“绮语者,新译为杂秽语。《俱舍论》云:一切染心所发诸语,名杂秽语。又《大乘义章》曰:邪言不正,其犹绮色。从喻立称,故名绮语。《无量寿经笺注》”,《笺注》是民国初年,这个本子我见过,他用的是彭际清的《无量寿经起信论》,这里头注解的,“一切含淫意不正之言词。后世骚人积习,多喜以美人香草寓言。凡涉于闺阁者,皆谓之绮语”。“又《十业道章》云:说染言词,名杂秽语。若不染心,绮饰文辞,歌赞实德,非不善也。”总而言之,绮语,听起来很好听,内容要是不善,属于这一类。如果内容是善的,那就不称为绮语,不能算是不善的口业。

  “望西云:凡此妄语,世人喜犯,不顾来报”。这句话说得好。所以《无量寿经》佛讲三业身口意,把口业放在第一,这个不多见。大小乘经论里头佛说三业,多半是讲身、口、意,这样的排列。但是在本经,佛是把口业摆在第一,“善护口业,不讥他过”,第二句“善护身业,不失律仪”,第三“善护意业,清净无染”,第八品里头讲的。佛为什么把口业放在第一?就这个意思,世人喜犯,很容易犯这个过失,摆在第一提醒大家,最容易犯的要真正做到不犯,把它摆在第一。这四种都叫妄语,一定要知道妄语的果报,不顾来报,将来果报现前后悔莫及。地狱里头有拔舌地狱,是妄语果报之轻者,重的在无间地狱。所以最容易犯。我没有妄语,妄语包括四种,两舌、绮语、恶口,有没有?恶口最普通的就是骂人,我们讲批评人、指责人。稍稍不如意,口业就现前,没有想想我们自己,我自己能叫别人都如意吗?古人说得非常好,“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自己一反省,换个地位来设处,如果今天我是他、他是我,他这样对我,我有什么感受?自然心平气和。妄语这条戒很难持。

  《南山律》,道宣律师的话,“此戒人多喜犯,良由妄业熏积,识种尤多,故随尘境,动便虚构”。南山大师是中国佛教律宗第一代祖师,唐朝,住在终南山。这条戒世间一般人很容易犯,什么原因?这就是妄语的这个业,业习种子的熏积,识种尤多,阿赖耶里面善恶种子最多的是妄语,所以它遇到缘就起现行。随尘境,动便虚构,虚构就是妄语。接着又说,“又行基菩萨云:口虎害人,舌剑断命。如口如鼻,死后无咎”。这个话的意思很深,但是是现实,事实真相。古人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说话随便说,真的是无心,那个听的人觉得你说这些挖苦我,记恨在心,等待机缘到了他就来报复,所以说口虎害人,舌剑断命。应该要怎样?如口如鼻,不说话,口不说话,鼻不说话,死后就没有过失。底下讲,“令人之口如鼻之无言”,口能像鼻一样,鼻不说话,口也不说话,妄语这个罪就不会造。所以人话多,我们遇到了要谨慎。多言一定有说错话的时候,一切时一切处,特别是大庭广众之下,说话要小心谨慎。决定要说诚实言,不诚实的不说,道听涂说的不说,有怀疑的不说,守住这几个原则。

  《大智度论》里面引用佛所说的,“如佛说,妄语有十罪”,有十种过失。“一、口气臭”,这真的不是假的,你能闻得到,废话很多的人。“二、善神远之,非人得便”,非人是恶神,善神离开他,恶神跟随他。“三、虽有实语,人不信受”,纵然他说实话,别人不敢相信。“四、智人谋议,常不参预”,有智慧的人在一起议论,不喜欢他参加。“五、常被诽谤,丑恶之声周闻天下。六、人所不敬,虽有教敕,人不承用”,纵然有好的教言,别人不听、不相信。“七、常多忧愁。八、种诽谤业因缘”,给别人种下毁谤他的因、毁谤他的缘。“九、身坏命终当堕地狱”,这十种罪以这个最重,妄语罪业。“十、若出为人,常被诽谤”,从地狱出来,地狱罪受满了,又到人道来,由于过去造的这个业,现世还常常被别人毁谤。“可见妄语之恶业,广生过咎,死堕地狱,慎莫轻忽”。要我们谨慎,决定不能造。造作非常容易,而且很多人,确实很喜欢批评人,他有这个习惯,这个习惯是非常非常不好。批评别人,别人真的有过失吗?还是假的,被人冤枉?真有过失,也应该有怜悯心。如果他没有过失,被人毁谤是冤枉的,你也跟着去毁谤,这个罪可重了。批评人、议论人,一定要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事实真相没搞清楚、没搞明白,人云亦云,这个造口业非常严重。往往造得重,堕地狱,就是这样犯的。不分青红皂白,道听涂说,陷害别人,自己也没得好处。造这么重的罪业,不值得。

  “憎嫉善人”。这也是一般人常有的,别人行善积德,他看到了,憎恨嫉妒。“憎者憎恶,嫉者妒嫉。”如果有憎恨嫉妒,恶意毁谤,这就是地狱罪。为什么?它影响太大,陷害善人太深。原因都是为了憎嫉,还是为了自己造恶。善恶一对比,世间人赞叹善,对这个善人一赞叹,他就受不了,总要造谣生事,毁谤善人。这种事情自古以来,古今中外社会上常常看到的。现在这个时代尤其多,多怎么办?恶不能不断,善不能不修,我修自己的,不批评别人,也不障碍别人,还是要认真努力断恶修善、劝善,为整个社会着想,不要为自己。自己,前面讲得很清楚,社会上自然有一些明白人他知道,幽冥之中鬼神知道,将来死后去处不一样。所以行善有行善之得,不会吃亏,这一生当中受的委屈愈大,来生福报愈大。所以圣贤书不能不读,特别在这个时代,善人少,不善的人多,我们跟谁交朋友?跟古人、跟佛菩萨、跟古圣先贤,天天读他们的书,跟他们在一起,向他们学习。生活清苦一点好,贫穷一点好,为什么?没有人嫉妒你。你有很高的地位、有很大的财富,嫉妒你的人就多。我们自己不造这个恶业,也不希望别人造恶业,对人有一种怜悯的心、有感恩的心。

  下面这一段“夸大自欺”,这种情形现在也很普遍。

  【尊贵自大。谓己有道。横行威势。侵易于人。欲人畏敬。不自惭惧。】

  这也是现在的社会现象,无论在中国、在外国。最重要的,我们自己要反省,我们有没有这种意识?因为有时候自己不知道,不知不觉犯了这些过失。在这个时代就应该常常反省检点,反省检点的依据就是古圣先贤的典籍。这个注解是“憎嫉善人至尊贵自大、谓己有道”,这八句古有两种解释。这两种解释,第一个是嘉祥,第二个是日本法师望西,两种解释都说得很好。“憎嫉善人,明恶口。败坏贤明,明妄语。不孝二亲(《魏译》本里作二亲,就是父母),明作恶人造逆。朋友无信”,这是不忠,造成上面所说的妄语。“尊贵自大,成其恶口。谓己有道,成其两舌”。

  现在时间到了,这一段我们下一堂课再接着学习!

 

 

 

下载 下载 下载
0
  [最新报道]  
· (新版汇总)2014净土大经科注(001-100集)
· 净空老法师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集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无量寿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报道]  
· 央视《走进科学》栏目:揭开“僵尸男孩...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