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陀教育-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556集) 
 
  ·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如何学佛
· 认识佛教
· 净业三福
· 三皈五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了凡四训
· 沙弥律仪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 金刚经
  一门深入
· 一门深入重要性
· 师承的重要性
· 专修专弘

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556集) 

来源: 净土释疑网站 录入时间:2015-04-16 10:09:16
关键字:净土大经科注
【 点击数:1295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
 

 2013/12/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编号:02-040-055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九百三十一页倒数第三行,科题,庚三,“勿生边地”。请看经文:

  【宜各精进。求心所愿。无得疑悔。自为过咎。生彼边地。七宝城中。于五百岁受诸厄也。】

  这段经文告诉我们,极乐世界还有个边地,很少听说的。请看念老的注解,“世尊垂慈”,释迦牟尼佛对后人爱护备至,慈悲到极处,“既劝大众,欣求极乐,复谕众生,应舍疑惑,免生边地”,边地怎么生的?带着疑惑,就生到边地了。“是为如来开示之第四点”。“经云宜各精进,求心所愿”,这是劝导大家修行要诚敬、要专修。印光大师常常教人,“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所以一定要“一心净业”,就会有成就。“无得疑悔”,不可以怀疑,不可以后悔。如果怀疑、后悔,那你就错了,你自己造成的过失,自己造成的恶业。这一点我们一定要记住,对佛决定不能有怀疑。

  在古时候持戒的人多,特别是三皈、五戒、十善,一般学佛的人都能够落实,都能够做到。像现在的斯里兰卡一样,那是佛文化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所以对人都不怀疑,各个人都是说实话,没有妄语的,没有恶口的,两舌的更没有。所以,对佛有信心,对老师有信心,对佛有信心。现在这个社会,这个问题非常严重。科学在这个地球上有四百年的历史了,科学学习第一个条件就是教你怀疑。物理学可以,没有问题,但是佛法不是物理,佛法是属于心理学,心理学是决定不能怀疑,怀疑你永远不能成就。它跟物理确实是相反的,用心理这个态度学物理没有问题,用物理的态度学心理是绝对做不到的。这四百年当中,我相信无论哪个人都会受科学的影响,也就是头一个影响就是怀疑。你说你是好人,要拿证据来,没有证据就没有人相信你。所以要警察局出证明,你从来没有犯过法,没有坐过牢,这是好人。

  在中国,大概七、八十年之前,人都相信人,没有怀疑的。我们从小就知道,大人说话都是真的,哪会有假话?没有怀疑,没有防人之心。那个时候还是伦常的社会。从中日战争爆发之后,八年战争结束,社会变了,人与人之间不能互相信任,愈来愈严重。到今天,完全不尊重,所以对学佛就造成很大的影响。极乐世界在哪里?是不是真有?是不是释迦牟尼佛说极乐世界,是为了安慰下根性的人?我们学佛,当时都有这个怀疑,认为自己是知识分子,净宗是老太婆教,应该是佛对这些没有知识的人、年老的人,用这个方法去安慰他们,给他们种一点善根。这就是我们初入佛门的心态,你说可悲不可悲!必须等我们在大乘经上扎下根基,对净宗的经教深入,态度才改变过来。知道佛的话句句真实,佛没有理由欺骗人,安慰老人有安慰老人的方法,不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安慰,我们这个信心才生根。要没有信根,在佛法里头丝毫真实利益你都得不到,只可以说阿赖耶识里头种一个佛法种子,不知道哪一生哪一世才起作用。所以这两句话,我们看的意思就很深,“无得疑悔,自为过咎”。

  “悔者,《大乘义章》曰:追返名悔。”悔是后悔,事情做了,我不应该做,后悔。就是“追悔返退”这个意思,后悔学这个法门,退转了,改学别的,不学这个了。为什么会退转?因为有疑惑,所以他退转了。“过”,过是过失,就是罪。“咎者,恶也,灾也”。这两句话是劝大众,不应该疑虑、不应该迷惑,“自生灾患”,这个灾患,一个是不能往生,一个是生到边地。生到边地那还算不错,只耽误五百年。如果是生到边地,边地里头还有“或名疑城、懈慢国”。“懈慢国”有解释,参考资料里头在第八页,我们把这个文念一念。是“界名”,界是世界,这是一个世界,“在阎浮提西方十二亿那由陀”,印度人叫那由他,我们中国人叫亿,换句话说,它距离我们是十二亿亿,“至极乐国之中途”。“生于此国者,染着其国土之快乐,而起懈怠憍慢之心”,他认为这个地方不错,这个地方就是极乐世界,产生误会,他生到这里去了,没有办法再到极乐世界,“故谓为懈慢国”。因是“疑佛智不思议,杂修自力之善根,而愿生于极乐者生之”。愿生于极乐,这个人是杂修,这个人对佛的智慧有疑惑,他生到懈慢国去了。

  我们再看第二段,《菩萨处胎经》第二卷里头有这么一段,“西方去此阎浮提十二亿那由陀”,这个距离是一样的,“有懈慢界,国土快乐,作倡伎乐,衣被服饰,香花庄严,七宝转围床,举目东视宝床随转”。你向哪看,它这个床是活动的,想看什么地方,看东方它就转到东方,想看南方转到南方,床是活动的。“前后发意众生,欲生阿弥陀佛国者,皆深染着懈慢国土”,看到这个,以为就是极乐世界了,“不能前进生阿弥陀佛国”。有多少人?“亿千万众,时有一人,能生阿弥陀佛国”,亿千万人里面可能会有一个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为什么?“皆由懈慢、执心不牢固”。这就是堕到这个地方,确实也是他的福报,我们称他的福报,把极乐世界可耽误掉了,错认了。

  我们再往下看,“《略论》曰:五百岁中,常不见闻三宝安乐国土,谓之边地,亦曰胎生”。这个还算不错,他是生到极乐世界,生到极乐世界因为他有怀疑,他在莲花里头花不开,见不到阿弥陀佛,也见不到往生极乐世界这些大众、这些诸菩萨。花在七宝池里头,这个地方说的,这都是经上讲的,五百岁花不开,不开,当然他不能到十方供养诸佛、听经闻法。此地的五百岁,我们知道极乐世界没有时间概念,我们这边是地球自转一周,对着太阳这方面叫白天,背着太阳叫夜晚,这是一昼夜,也是一天。极乐世界没有日月,极乐世界本身是光明的,人身放光,佛身也放光,树木花草、山河大地统统放光,光明世界,没有昼夜,所以极乐世界没有年月日时。这个地方讲五百岁,是指我们人间五百岁,不是极乐世界有时间概念。

  这就是说明,有怀疑的人,虽然到极乐世界,不能立刻就花开见佛,他要在花里面住我们这个世界的时间五百年。他见不到佛,闻不到法,也没有能力像其他菩萨一样能够分身、化身无量无数,到十方世界去供佛闻法,他没有这个能力,那个必须是花开见佛之后才行。经上告诉我们,五百岁是最长的时间,五百岁之后,他明白了,知道自己错了,花就开了。所以有的到那里去很快就花开,我们这个人间几年、几十年花开都有,最长不超过五百岁。所以,生边地也就不错了,他也不退转,他一定花会开,就是迟一点而已,但是在花里面过的生活环境,就像天宫一样。

  下面,“《会疏》曰:始终不退名精进,求心所愿是愿求往生”。愿求往生可不能怀疑,“疑惑者,不了佛智”。后面会说到如来五种智慧,我们听了不敢相信。说佛是一切智,我遇到不少朋友,国内一些领导,他们完全不能接受。他说这不可能的,怎么可能是宇宙所有现象你都能知道?哪有这种道理?这只是宗教徒迷信,对于上帝的赞美,是赞美的话,不是真的,上帝也做不到。

  “悔是恶作”,这是不善的作为。“初信后疑”,信了以后有疑心,“悔前信解”,过去相信了后悔,我做错了,我现在要改变方向,要改变目标,“半途而废”。“自为过咎”,这是你自己自作的过失、灾难。“彼国不逆违”,是我们自己错误的概念生到边地。“诸厄”是指“不见三宝,不闻经法”。极乐世界没有别的过失,过失就是这个。由此可知,见佛、闻法是多么重要的大事情,极乐世界好、成就快,就是天天可以跟着佛在一起。佛有大德大能,让每个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都自己感觉到佛在我身边,佛单独教我一个人。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佛有无量无边身,所以在极乐世界,不会说极乐世界人太多了,阿弥陀佛一个人怎么照顾得过来?我要什么时候才能跟阿弥陀佛见一面?都会有这个怀疑。没有想到,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在你身边,你从来没有离开他,佛的化身。这样的殊胜,所以他成就快。

  花开见佛,当然进入阿弥陀佛的讲堂,我们知道在七宝池里面莲花有自己的名字,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阿弥陀佛大讲堂,一定那个座位上也有名字,不会错的,你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什么时候离开座位、离开讲堂?经上没说这些,我体会到这一层,是你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你就离开讲堂,成佛了;没有成佛你决定不会离开。每个人成佛的时间不一样,根利的快,几天就成就了,根钝的慢。下下品往生,这是根性最慢的,多长时间?《观经》上讲十二大劫,用我们这个地方时间算,在极乐世界根本没有时间概念。那我们就晓得,有很快离开讲堂,他入常寂光了,有在那里时间比较长一点的,离开讲堂也入常寂光了。入常寂光就是跟法性融成一体,跟一切诸佛融成一体,法身,《华严》上说的,“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一法身就是常寂光。就像我们这里灯一样,几十盏灯,几百盏灯,光跟光融在一起,这是证得究竟圆满。这是事实真相,决定不是假的,我们学佛终极的目标就是这个。

  这个现象里头,没有物质,没有念头,也没有自然现象,完全是一体。这个光,我的光中有你,你的光中有我,光跟光完全合在一起,没有你我他,你我他找不到了,佛、菩萨、众生统统都没有了,就是大光明藏。这光在哪里?这光我们肉眼看不见,遍一切处,遍一切时。我们礼佛三拜,我第一拜,本师释迦牟尼佛;第二拜,本师阿弥陀佛;第三拜,本师毘卢遮那佛。毘卢遮那是法身佛,法身佛就是常寂光。毘卢遮那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遍一切处、遍一切时,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叫法身。所以《华严经》上佛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就是说的这个。

  报身佛里面就有相了,实报庄严土是报身,佛的报身。佛的报身非常高大,《观经》上讲得很清楚。用我们的话来形容,就是他似乎跟天一样大,站在我们面前,就遮住半边天。身有八万四千相,每一个相有八万四千随形好,每一个好放八万四千光。你看,光明多大!每一个光明里面都有诸佛菩萨在那里讲经教学,佛在讲台上讲,菩萨们在下面听,从来没有中断过。这就是此地讲的“见三宝,闻经法”。这叫佛事,佛只有讲经法会,没有听到打佛七,没有听到打禅七,没有听到做一堂佛事,没有,经上找不到,佛事就是讲经教学。

  这段里面,《会疏》所说的比较详细。下面我们再看,“至于三辈当中是否包括边地问题”。有人会想到,上辈往生、中辈往生、下辈往生,是三辈之外有个边地,还是每一辈都有边地?“《无量寿经钞》论之甚详。钞曰:经说不同。谓《觉经》”,《觉经》就是五种原译本里面汉译的,叫《清净平等觉经》,“及《大阿弥陀经》”,就是吴译的,康僧铠是魏译的,吴译的称为《大阿弥陀经》,“中下辈摄,指中辈下辈皆有边地”,上辈没有。吴译指中下辈,底下括号里头说中辈、下辈都有边地。“今经”,指《魏译》,康僧铠的本子,“不尔”,不是这个讲法,“别说之”。

  “故诸师亦异”,古来这些祖师看法不相同。“所谓昙鸾、元晓、法住、如湛等师,存不摄义”,他们的看法,三辈往生里面没有边地,应该三辈往生之外。“义寂、憬兴、龙兴、仁岳”,这几位法师,“存摄义也”。“各据一义,并不相违。但以此经,翻译正本。昙鸾大师,我宗高祖,今须依之”。昙鸾大师确确实实对净宗贡献非常大,但是十三祖里头没有他,他在善导之前,没选他。《略论》里头是他作的,他说,“又有一种往生安乐,不入三辈”,这话讲得很清楚,这就是边地。他真的往生到极乐世界了,他没有入三辈,不在三辈九品里面。“夫三辈,则信心往生,亦所劝也。边地即是疑心往生,亦所诫也。信疑劝诫,天地水火,何得相摄”,这个话讲得很有道理。

  “《钞》论甚善”,很好,一个是信,没有疑惑往生的,三辈九品;一个是带着疑惑,带着疑惑怎么能往生?他试试看。听说了,不管是真是假,我就拼命念佛,我就求往生。他真的往生了,但往生在边地,没有入品,就是三辈九品没入。这种人也很可爱,真干,虽然有疑问他真干,所以他也真能往生。“具信心者入三辈,存疑心者堕边地,两心不同,生处必异。是以今此《会本》,于三辈外,别明边地疑城,于后第四十品中详述”,到那里再详细做说明。这是边地这个问题。

  这品最后一段,“弥勒承诲”,世尊的开示,弥勒菩萨完全接受,依教奉行。我们看末后这个经文:

  【弥勒白言。受佛明诲。专精修学。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这个话是等觉菩萨、后补佛弥勒菩萨说的,弥勒菩萨对释迦牟尼佛这种虔诚恭敬的表态,就让我们断疑生信了,他是释迦牟尼佛的后补佛。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弥勒领受佛旨”,我们常讲领教了,领受佛的教诲。“乃向佛言,受佛明诲”。“明”这个字的解释,有“智”的意思,有“备”的意思,有“显”的意思,有“发”的意思。“明诲”合在一起,就是“显发大智,明白完备之教诲”。佛教诲里面的义趣、义理深广无尽,弥勒菩萨完全通达明了,这叫“受佛明诲”。专是专一,精是精进。专就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精是纯,精纯;进是向前,进步。就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净宗修到最后就是一句名号,这句名号展开,就是《大乘无量寿经》,《大乘无量寿经》浓缩,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所以,这句佛号也就是一部圆满的经典,妙极了!真正的“专精修学”就是一句佛号,所以祖师大德为我们提出来“信愿持名”,下面一句,“求生净土”,八个字,这就是净宗。

  真正念佛人,我们常讲的分秒必争,没有一秒钟是空过。一秒钟可以念一声佛号,这是修大善,前面我们学过的,世出世间一切善法都不如一句名号。讲一部《无量寿经》是大善,念一声阿弥陀佛,这个大善超过讲一部《无量寿经》。这一句佛号能帮助你得念佛三昧,能帮助你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一句佛号。所以,念佛是大善,没人知道。知道的人,佛念不好,那是什么?两个原因,一个是对于经教有疑惑,没有完全理解;第二个,是理解了、明白了,业障太重,常常把佛号忘掉,杂念、琐碎的事情太多,他放不下。真正放下的人,二六时中就一句佛号。

  这一句佛号,莹珂法师念了三天三夜,他是个破戒的比丘,都能够把阿弥陀佛念来。三天三夜就一句佛号,不夹杂,没有妄想,没有杂念,就一声佛号。阿弥陀佛现身来了,安慰他:你的阳寿还有十年,十年之后你命终,我来接引你。阿弥陀佛跟他这么说,等于给他授记,十年之后来接你往生。他聪明,他不要了:我十年寿命不要了,我现在跟你走。为什么?他自己知道,他的烦恼习气重,禁不起外面诱惑,财色名利现前他就动心,他就起不善的念头。所以他说我不要了,我十年寿命不要了,现在就跟你去。佛慈悲,答应他了,三天之后来接引你。果然三天以后他往生了,没有生病。道场大众个个看到,那能不生信心吗?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不是假的是真的。他这个举动、这种表法就是利他,三天念佛的功夫是自利,为大家表演念佛往生,这化他,时间虽然不长,功德无量无边。宋朝时代,距离我们现在七、八百年,我们今天读到他的传记,我们都非常感动,都受他影响。

  在我们一生当中,我们所遇到的,像莹珂法师一样还有寿命不要了,我们相信谛闲老和尚那个锅漏匠的徒弟,念佛三年往生。我不相信三年他寿命到了,我认为他是见到阿弥陀佛,像莹珂一样的。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给他授记,他还有寿命不要了,我现在要往生,佛带他走了,这个可能性应该是很大的。去年,刘素云的姐姐为我们表演往生,她也说了,她还有十年寿命,不要了。要求阿弥陀佛来接引她,发愿做一个活生生往生的样子给大家看,没有丝毫痛苦,时间到了说走就走。给念佛人做证明,念佛往生是真的,不是假的。

  她发心不到一个月,是刘素云跟她姐姐在一起聊天谈到了,就说很遗憾,找不到有个人发心做个往生的样子给大家看。她姐姐一口承当,我来干。就开始念佛,不到一个月。往生之前的八天,刘素云听到一个数目字,听到的,她就把它记下来,这个数目字是20121121,后面是12。她就把它记下来给她姐姐,她姐姐看了一看,笑一笑就收起来了。这个时间是二0一二十一月二十一号上午十二点钟。这个时候有,她告诉我大概有二、三十个佛友在一块聊天。时间一到,她姐姐告诉大家,我要走了,虽然你们看不见我坐上莲花,但是我的动作你能够体会得到。她看到是这样,扳着莲花上了莲花座,走了。有说有笑,欢欢喜喜、快快乐乐的走了。真的是表法,这不是假的,不是骗人的,真走了。

  在我们这一生当中,看到预知时至往生的不止一个。新加坡居士林老林长陈光别,往生前一天请我去给他做皈依,第二天走的。他预知时至,三个月前。他在一张纸上,也是写了个日期,连续写了十几个,家里人不敢问他,就是那天走的。三个月之前,他清清楚楚知道。这些事情我们看到很多。最近看到的就是一个小女孩十岁往生,念佛三年,她七岁就开始念佛。我们不相信她的寿命只有十岁,一定有寿命她不要了。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一心不乱,就往生自在,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十岁走的这天告诉她爸爸,我要到极乐世界去了,跟父母跟家人告别,她真走了。这都是为我们来做证明的,我们“受佛明诲”,受这么多同修为我们表演,为我们来做证明,真有极乐世界,真有阿弥陀佛,念佛真能往生,希望我们不能把这次的机会错过,这个机会错过叫真错了。

  明诲是完全明白了。专精,专一、精进,修行、学道。《法华经》上说,“渐渐修学,悉当成佛”。《法华经》上所说的是大乘法,大乘里面无论哪个法门都是渐渐修学,生生世世不舍。要敬佛,用真诚心敬佛,生生世世能得人身,跟佛有缘,能闻佛法,能够接着修行。如果遇到净宗,那就一生成就了,不必等来生,一生就圆满了。“如教奉行,表弥勒领解佛训”,对佛的教训完全明了通达,没有疑惑,“决定遵行”。“不敢有疑”,这句话非常重要,“表领受舍疑之劝”。前面的经文,应舍疑惑,免生边地,他听懂了。“疑者乃万惑之所由生”。贪瞋痴三毒,三毒有根,情执是贪之根,傲慢是瞋恚的根,怀疑是愚痴的根,这贪瞋痴。要断贪瞋痴,要从根上下手,放下情执,贪就断了;放下傲慢,瞋就断了;放下怀疑,就不愚痴了。“故应断也”,应该要把它断掉。这一品我们就学到此地。再看底下: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科题上我用了一个字“诫”,是佛对我们的警告。经文很长,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三品经。这是第一段,“浊世恶苦第三十五”,第三十五品。念老前面有个题解,品题的介绍,这品经“广明浊世恶苦”。佛真是特别慈悲,极乐世界介绍过了,再回过头说明我们现在住的这个世界,你要认识。你认识之后你会放弃,你会选择极乐世界。这个世界,浊世,五浊恶世。念老说,“恶者五恶,苦者五痛、五烧。劝令舍恶行善,离苦得乐”。佛苦口婆心的劝我们,我们要听明白,要听懂,然后以行动来取舍,那就是离苦得乐。

  “《净影疏》曰:五戒所防,杀、盗、邪淫、妄语、饮酒。是其五恶。”五恶是因,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佛为了防范人不造五恶,所以把这个制定作戒律,五戒,根本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前面四种是性罪,不是佛弟子,不受五戒,犯了也是有罪;接受佛的五戒,要犯了之后,性罪之外还要加上破戒,再加上这个罪。但是饮酒是遮罪,饮酒本身没有罪,它不是性罪,没有罪;如果受了五戒饮酒,这是破戒罪。它叫遮,遮是什么?预防,怕酒后乱性,造杀盗淫妄,它是预防的,本身没有罪。这个一定要知道。

  受佛五戒的人,对于五戒的理事、因果、开遮持犯都要搞清楚、搞明白。戒律活活泼泼,不是死的,要不搞清楚,死在戒律上,也不是佛愿意看到的。每一条戒都有开缘,在某种状况之下,开戒不是犯戒。佛经,佛在经上讲了个例子,阿罗汉到海外去弘法,坐船,跟一些生意人,佛经里叫商主,现在叫企业家,那个时候航海是海船,跟着这条船出国去。这个船上有五百商主,其中有一个人起了个恶念,想把同伴都杀掉,独吞所有的财物。阿罗汉有他心通,他起心动念阿罗汉知道,知道怎么办?他这个恶念非常强烈,没有办法劝导,你要劝导,他头一个杀你,你泄露他的秘密,要灭口。阿罗汉怎么办?只有开杀戒,把他杀掉。把他杀掉,全都救了,连这个被杀的商主也救了,因为他如果这个阴谋成功了,他将来的果报是无间地狱。他现在有这个预谋,但是还没有行动,他就被别人杀掉了,等于说阿罗汉是把他从无间地狱里头救出来,这救了他。同时救了另外的四百九十九个商主,保全他们的生命、财产。这是非开杀戒不可,不开杀戒就没办法,这个人在造业。这个叫开戒,不叫破戒,不叫犯戒,这叫开戒,这个开戒是有功德的,没有罪过。佛举这个例子。所以,世尊的教法非常活泼,完全是从利他着想,没有想到自利,真正叫救苦救难。事后,我们都明白了。

  菩萨日常生活当中所表现的,有时候我们无法理解。我初学佛的时候,常常到华严莲社去做义工,有时候晚餐陪老和尚一起吃饭。那个时候心里面就很奇怪,但是不敢说,老和尚七十多岁了,每一餐饭他饭碗旁边摆了一杯酒。早晨我们不知道,我跟他在一起吃过午饭、晚饭,都有一杯酒。酒,不饮酒的,怎么老和尚每餐饭都要喝一杯酒?好多年之后我到台中跟李老师学教,我把这桩事情向李老师报告,向他请教。老师就告诉我,那是开缘。《戒经》里头有,七十岁以上身体衰弱,他血液循环不好,这杯酒帮助他血液循环,当药用可以。所以他并不多,就是一小杯,那一杯大概一两,帮助血液循环对的,这不是破戒。

  酒开缘非常多,重要的应酬里面可以,可以开,让大家生欢喜心,不要叫人家感到佛教这么严肃,不敢学佛。要知道佛法的内容的时候,人人都喜欢学佛,它不是呆板的。药用就有开缘,因为中药里面有很多用酒做药引,还有药酒,治病的,这个统统都可以用,没有忌讳。一定要懂得开遮持犯,应当开你不开也是错误。遮就是不开,决定不可以。你年轻,身体很好,你也喝酒,这个不可以,这叫破戒。有病,医生告诉你一定要用,没有关系,这也可以开。白众,你需要用酒做药引配药,要告诉大家,大家都知道,对你不会生怀疑,每个人都知道。

  我自己在宴会当中遇到一次,哪一年我记不清楚了,在北京,我住在国际大饭店。我从楼上下来的时候走楼梯,没有坐电梯,在楼梯上碰到一个美国马里兰州的一个老同修,跟我同一个姓,徐先生,他在那边做生意的。楼梯口那儿碰到的时候,欢喜得很,他说法师你在这儿?我说是,我住在这个地方。他说,今天我的儿子娶媳妇,娶儿媳妇,做喜事。媳妇是日本人,儿子跟媳妇是北京大学的同学,都是北大的学生。结婚那天,中国有很多外交部的官员参加,日本的大使馆,日本大使、一些参事,还有日本一些商界的,他们的朋友,在中国做生意的,这是高阶层的一些人。请我去当证婚人,他的证婚人请了,程思远。程思远的女儿就是林黛,以前电影明星,很出名的,林黛,林黛的相貌长得跟她爸爸很像。程思远那时候是政协副主席,做证婚人,也请我临时去当证婚人,两个证婚人,一僧一俗。

  证婚人要有十分钟的致辞,我一心想这是个好机会,高阶层人没有接触到佛法,我用这十分钟做最简单的介绍,什么是佛法,介绍给大家。宴会当中当然没有准备素菜,我吃肉边菜,我陪他们喝一杯酒。坐在我右手旁边是廖仲恺的儿子廖承志,好像他是部长阶级,说佛教这么活泼,那我们也可以学。你看,就产生影响。不是那么呆呆板板,叫人听到害怕,一看到戒律,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好像自由都被剥取掉了。它不是这样的,他不了解,讲清楚、讲明白,皆大欢喜。等于短短时间上一堂课,这是机会教育,他们这一生当中难得闻到,听不到的,闻所未闻。他邀请我要不要去?要去,不去这个机会就没有了。所以,学佛要有善巧方便,善巧方便是权智,就是智慧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千变万化,目的是利益众生,自己表演出来给大家看。

  《净影疏》里头接着说,“造此五恶,于现世中王法治罪,身遭厄难,名为五痛”。你杀人、偷盗、邪淫,大概这三种都是犯罪行为,要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这叫五痛。“以此五恶,于未来世三途受报”,三途是畜生、饿鬼、地狱,这叫五烧。烧,本来是地狱罪,地狱是一片火海。佛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常说,希望世间人都能遵守,不造这五种恶,你就得安乐,现前得安乐,将来死后不会堕三途。五恶是恶因,五痛是华报,花报就是现世报。现世报为什么叫花报?用植物做比喻,植物先开花后结果,花一定是在结果之前,所以花报是这一世的果报,叫现世报。果报是来世,死了以后来世,这是果报。这五恶是因,五痛是花报,五烧是果报。

  又嘉祥疏大师解释五恶,他说“何故但明此五”?为什么佛不说别的,说这五桩事情?提出这个疑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由世人喜造”。这个世间人喜欢造这五种恶,他喜欢,他迷惑,他不知道有果报,如果他知道果报他就不会干了。我看到一个人,我说一遍,他的罪过就减轻一些。我在这个地方说,我们用网络直播,听的人很多,对他消的业就很大。也是我一个老朋友,出家人,广化法师,年龄跟我差不多。早年在军中服务,阶级虽然不高,他管财务,军需,管财务,管财务用钱就方便。他告诉我,他每天吃一只鸡,他这个官要做三年,他就吃一千只。在那段日子他觉得很不错,别人没有这个福报。

  以后离开军职,出家了,跟律航老和尚出家。人很聪明,出家专攻戒律,在台中办了个佛学院,还请我去教书,我记得我教了一年,他是院长。那个时候很好,过了几年之后我碰到了,他拄了个拐杖,就是你身体能架起来的拐杖。我说怎么搞的?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他告诉我,他有一天洗澡,在浴室里头,浴室地下铺的是瓷砖,他忽然看到浴室里头统统都是鸡,到处飞,来啄他。他就躲,躲的时候跌了一跤,腿摔断了,一生残废,腿断了。他跟我说,重罪轻报,我杀了那么多鸡,吃了那么多,最少保守的估计肯定超过一千只。他每天一只鸡,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干那个职务至少三年,造的这个罪业,重罪轻报。到晚年,走的时候神志不清,晚年我去看过他,很可怜,坐在轮椅上,眼睛有病,耳朵听不清楚,流口水,看他。因果报应太可怕了,不看到不相信。

  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十六岁,我十四岁失学,没有机会念书了,大概十五、十六、十七这三年,我父亲带着我打猎。那时候跟日本人打仗,我父亲是军官,管武器的,叫军械官。管武器,这些枪支就很容易,我家里头我那个时候长长短短枪支有八支。我爸爸每天早晨天没有亮起来了,洗了脸,服装整齐,带着枪,带着我,有时候带着我弟弟,一起去打猎。所以从小玩枪。枪是练出来的,天天打,平均每天十发子弹,打了三年。所以,我也是神枪手,不要瞄准,百发百中。我父亲死的时候疯狂,跟《地藏经》上讲的完全一样,看到山往山上跑,力气很大,几个人抓不住,看到水就往池里钻,疯癫。那个时候不懂佛法,以后学佛,一看《地藏经》,想到我父亲那个样子,《地藏经》上说的一模一样,那地狱相。

  打猎比杀生还可怕,广化一天杀一只鸡,我们打猎的时候一天绝对不止杀一个畜生,杀很多!我们把普通的枪支改造成猎枪,猎枪打散弹,就是像铁砂,打散弹,枪管加长,把两支枪管接成一支,加长,射程就远。打什么?打鸟。一群鸟,一枪打过去的时候,至少有六、七只,牠飞不起来,翅膀打伤了,我们就把牠逮捕,干这个事情。抓鱼就更可怕,用什么?用炸药。船划到河当中,炸药放到下面,船移开,那炸药一爆炸,差不多几百条、几千条鱼上来,大家来捞。那很可怕!所以我一学佛,不到半年我就吃长素,我就放生,求忏悔。那完全无知,没有人讲。生活过得不错,天天有野味吃,可是付出的,死了以后堕三途,肯定堕三途。所以想起来就害怕,不敢!再也不敢了。

  我的果报转过来,完全靠讲经,断恶修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这么改过来的,亲身经历的。过去不知道,单单这一生抗战期间三年打猎,这个罪不得了,比广化法师严重,广化法师没转过来。我能转过来,这个要感谢章嘉大师、李炳南老居士,不是他们两个人教导,我想转不知道怎么转法。章嘉大师教我修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无畏布施就是救众生的命。所以在那个时候,我参加大众的活动,一个是印经,另外一个是放生。只要有这个活动,我一定参加,我赎罪,忏悔。到自己慢慢有一点小名气了,带头放生,第一次到香港来住四个月,差不多每个月我就放一次生。我们向鱼市场买来的鱼,把船划到外海,到外面去放,大家都欢喜。所以,我学佛不到半年就吃长素,不再吃众生肉,彻底回头,改过自新。世间人喜欢造的这些罪业是无知,没有人告诉他,如果读了《感应篇》、读过《安士全书》我相信他不敢。

  我们看下面一段,“赞无恶成德”。

  【佛告弥勒。汝等能于此世。端心正意。不为众恶。甚为大德。】

  这是佛在此地劝我们。“端心正意,指正心诚意,善护己念,远离三毒,不思邪恶”,这是念老劝我们的。中国古人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端心正意”是根本,中国古人讲根本是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有不少人错解其意,我遇到过,还是大学教授。格,他把它当作研究来讲,研究物理,认为这是格物。依佛法解释就讲通了,格是什么?格是格斗,是打仗。跟谁打仗?跟欲望打仗,物欲。一定要战胜物欲,不会被物欲所影响,不会被物欲动念头。这个讲法就对了,为什么?跟底下贯通了。人离开物欲心就定了,定生慧,生慧才能致知,致知是智慧。格物,用格物的手段达到定,用致知的手段达到慧,有定有慧,意才能诚。意诚之后,心就正了;心正,身就修了;身修,家齐、治国、平天下。如果单单只讲齐家、治国、平天下,拿什么齐家?要用修身齐家。身怎么修?要用正心。心怎么正?要用意诚。意怎么诚?要致知。知从哪里来?格物。跟佛法讲的没有两样。所以儒释道是一家,不能分。

  道家的《感应篇》、《阴骘文》完全讲因果,字字句句都是真实的,不是假的。我们学传统文化,不能不重视《太上感应篇》,道家的根。佛教的文化,十善业道是根本。《十善业道经》文比较长一点,我在早年学习的时候把它做了个节本,大概只有六百多个字,对初学人来讲非常方便。我这个节本印在《世界宗教是一家》里面,大家可以看到。实在讲也可以单独流通,做个小册子单独流通。当然最好是把《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经》的节本印在一起,这是我们提倡儒释道的三个根。复兴中国传统文化,要从这个地方落实,不从这里落实,很难收到真正的效果。真正效果一定要落实,把它变成我们的思想,变成我们日常生活,根就扎稳了,传统文化的效果就出来了。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下载 下载 下载
0
  [最新报道]  
· (新版汇总)2014净土大经科注(001-100集)
· 净空老法师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集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无量寿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报道]  
· 央视《走进科学》栏目:揭开“僵尸男孩...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