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陀教育-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551集) 
 
  ·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如何学佛
· 认识佛教
· 净业三福
· 三皈五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了凡四训
· 沙弥律仪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 金刚经
  一门深入
· 一门深入重要性
· 师承的重要性
· 专修专弘

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551集) 

来源: 净土释疑网站  录入时间:2015-04-16 09:55:14
关键字:净土大经科注
【 点击数:1370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
 

2013/12/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编号:02-040-055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九百二十四页第一行,请看经文:

  【佛告弥勒。敬于佛者。是为大善。】

  这一段,释迦牟尼佛再次的教诲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是我们的代表。这一段经文分四个小段,这是第一段,这四个小段是讲“自利利他”。自利利他又分为六段,六小段,这是第一段,“敬佛大善”。学佛的同学都希望能修大善,什么是最大的善?今天同修们特别有福报、有缘分遇到这段经文。世出世间什么样的善是第一等的大善?佛在这里说出来,“敬于佛者”。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是孝道,佛跟我们的关系是师道,佛是老师,我们是佛的弟子,师道主敬,尊师重道。佛是世出世间老师的代表,孔子是中国老师的代表,释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老师的代表,阿弥陀佛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的代表。一层比一层的范围大,一层比一层的意义深,深到极处就是阿弥陀佛,这到究竟点了。我们以真诚心、恭敬心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修无量无边、无有边际的大善。没有人知道,所以把光阴都空过了。我讲过很多次,念佛这桩事情得分秒必争,我有一秒钟的时间,我也念一句佛号,大善!我这一秒钟没有念佛号,这一秒钟就白过了,真可惜。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善事,没有比这个更善了。

  我们看下面念老的注解,“佛重诲弥勒,首当自度”。重是再次。教诲弥勒菩萨就是教诲我们大家。大乘教里头最可贵的是直下承当,怎么叫直下承当?弥勒菩萨在法会是代表我的,这就是直下承当。世尊对弥勒菩萨的开示就是对我说的,不是对别人,这才能得圆满的利益。道场的同学听经听了几十年没有进步,为什么原因?有人问他,师父讲经是为那些人讲的,不是为我;佛讲经也是为他那些徒众,与我不相干。所以听一辈子,一句也没听进去,你说多可惜。这是什么?不肯承当,有这个机缘,不肯。谁肯承当谁得利益,不肯承当的人得不到利益。学佛,经上说得很清楚,首先要度自己。自己没有得度,怎么能度人?佛在经上说过,自己没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没有这个道理。佛说得很清楚、很明白。

  我们看经文,“敬于佛者,是为大善”:

  【实当念佛,截断狐疑。】

  这是第二段。第一段专门我们讲自度。而念老认为,这个四句实实在在是一大藏教的纲宗。纲是纲领,宗是宗旨,最重要的两句话。敬是恭敬,“敬佛者”,《净影疏》里头说:“敬荷佛恩,名为敬佛。”荷是承担的意思,领会,接受,有这些意思。“如来万劫熏修,入佛知见”。然后“以佛之知见,开示我等,普令悟入”。

  这里讲到佛知见,参考资料里头有,在第二页,从《佛学大辞典》里面节录出来的。“了”,明了,“知”是觉知,“照见”,首先是明了觉知,这是照见的体,有这个自然起作用,照见。照见“诸法实相理”,也就是我们说,真正通达明了一切诸法的真相。这个人是谁?是诸佛菩萨,而且是法身菩萨,明心见性了。没有明心见性,他见不到诸法真相。“是为二智中一切种智之用”,一切种智起作用。二智是一切智、是一切种智,这两种智。一切智,阿罗汉证得的;一切种智,法身菩萨证得的。一切智知法总相。一切法的总相是什么?佛在《金刚经》上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总相是知道一切法空,阿罗汉的智慧,所以阿罗汉能够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切种智是法身菩萨,一切是一切法,遍法界虚空界世出世间一切法,种是种种,无量无边。这种种法怎么生的、怎么出现的?为什么会有这一切法?这一切法起什么作用?这些理事现象全都通达明了,叫一切种智。阿罗汉没有,阿罗汉只知道一切法是生灭法,了不可得,你要问他这个法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他不知道,这是属于一切种智。佛知道,明心见性的菩萨都知道。明心见性的菩萨叫法身菩萨,他们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所以他们知道,佛知道。换句话说,二乘,阿罗汉、辟支佛;别教三乘,十住、十行、十回向,都不知道宇宙万法怎么来的。

  所以学佛的目的一定要知道,要开悟,以开悟为目的。怎么才开悟?放下。章嘉大师早年教我。我初入佛门,方东美先生带领我的,所以遇到章嘉大师,我就很想知道契入佛境界有没有简单快速的方法,我想知道。我提出这个问题,那一年我二十六岁,大师听了之后看着我,我也看着他。我们两个看了半个多小时,一句话没说。我等他回答我。他看我什么?看我年轻,心浮气躁,不说。半个多小时,心浮气躁定下来了,他说了,说了一个字“有”。这有,听说有,我们耳朵就竖起来,要用心听了。他又不说了。换句话说,我们一动,他就不讲了,要心不动才行。停了六、七分钟,他说了两句话,“看得破,放得下”。他说得很慢,一个字一个字,还拖长声音,好像舞台里面讲台词一样。我是十几年之后才恍然大悟那一幕的情景,那是老人的教学方法。绝不是你一问,马上就答复你,那是右耳进去,左耳就出去了,不管用。一定要等到你把心浮气躁降伏下去,你的清净心、真诚心、恭敬心起来了,才能跟你说。为什么?你才真听进去,你才有领悟的能力。这个教学方法,我一生只遇到这么一个人。李老师的教学,跟我们一般谈话一样,很正常。章嘉大师,你心(情绪)要定不下来,他不会跟你说的。所以一定是入佛知见,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以这个为目标。

  所以就智体上来说叫知。这个知是自性本有的,不是外面来的。自性本有的知是真智,就是真实智慧,无所不知,真实的德能,真实的相好,一切众生自性里面圆满具足。我们现在没有了,这个没有是什么原因?不是性德有生灭,性德不生不灭;换句话说,我们的智慧、德能、相好是不生不灭的。虽然它没有生灭,它有隐现。隐是什么?不见了,现是露出来。我们有烦恼、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它就不现了。这什么?这个东西障碍了它。如果我们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它就现前了。不是说完全放下,它就完全现前,一分放下,它就一分现前;两分放下,它就两分现前。这个世间有聪明智慧的人,他对于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肯定比一般人轻。他有没有?他有,他比一般人轻。怎么知道?他能透出一点智慧出来。如果这个心里头,这些东西充满了,他一点智慧都没有,全迷了,无论他有多大财富、有多高的地位,昏迷。他被名利冲昏了自性,自性里头的智慧、光明、德相完全透不出来。

  所以佛陀的教学,对于知识不重视,这个东西有没有没关系。我们学佛,要特别留意佛陀的表法,八相成道。八相成道里头出家,十九岁离开家庭,舍弃王位。释迦牟尼佛要不出家,他是国王,舍弃王位,舍弃了宫廷里面富裕的生活,他去做苦行僧,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过这个日子过了一辈子。七十九岁圆寂,不是在房子里头,是在树林底下。做样子给我们看,看什么?放下,他真放下了。我们现在放下了,还要建道场。建道场算不算放下?不算,没放下。释迦牟尼佛一生不建道场,什么意思?彻底放下。建道场成不了佛,为什么?放不下,这个东西是累赘,你看你要管人、要管事、要管钱,什么都得管。释迦牟尼佛在世,什么都不管,没事。他的工作就是教学,生活是示范,是身教,讲经是言教。身行言教,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我们要把它看懂,把它看会。

  所以这一切种智,就智的体,这是知,无所不知。“又为五眼中佛眼”,佛眼是眼里头的圆满。肉眼我们有,天眼我们就没有。法眼、慧眼、佛眼,五眼里面的佛眼就是一切种智。“故就眼而云见”,叫佛知见。佛知见,有“开示悟入”四个次第,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菩萨的位次,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愈往上去愈圆满,到妙觉真正圆满了。开佛知见,十信位没有。诸位要知道,十信从初信到七信是阿罗汉,八信是辟支佛,九信是权教菩萨,十信是十法界的佛。他有没有开佛知见?没有,他没有大彻大悟,是用阿赖耶识修到最高的、最圆满的地位。天台大师称他为相似即佛,他很像佛,佛在经教里所说的,他都做到了。为什么不是真佛?他没有转识成智,他还是用阿赖耶。用阿赖耶为什么说是佛?就是佛在经教上说的,他全做到了,但是心是生灭心。如果他在这个时候转八识成四智,他就开佛知见,就开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所以开佛知见是十住菩萨,示佛知见是十行菩萨,悟佛知见是十回向菩萨,入佛知见是地上菩萨,十地菩萨。

  开示悟入不容易,我们能做到吗?这四个字一个比一个难。《华严经》上四十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到什么时候才能修成?你看这个底下讲得很清楚,“初于十住位断一分之无明,得少分之知见,谓之开佛知见,乃至于十地终断尽无明,知见圆明,谓之入佛知见。释迦佛出世之一大事因缘,为开示悟入此佛知见也”。《法华经》上说的,释迦牟尼佛到这个世间干什么?就为这桩事情。开示悟入佛知见,是你自己本有的佛知见,不是释迦牟尼佛给你的,不是哪里来,是自性本有的。迷得太深,迷得太久,出不来了,起心动念全是烦恼,全是习气,这个烦恼习气就是叫轮回业。我们的心,轮回心造轮回业,怎么能出得去?这是讲的通途法门,就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统统走这条路,走开示悟入。

  “《法华经?方便品》曰: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这就是八相成道。八相成道是表演,示就是示范,做榜样给大家看。“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这是对十回向菩萨说的,帮助他悟入,佛示现开悟。“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这就是帮助众生证得真正佛果,帮助众生成佛,跟他一样,无二无别。这个人就毕业了,毕业是真正成佛了。人人有分,人人平等。佛为什么出现在世间?这一段经文讲得非常清楚,是为了帮助我们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就为这个来的。

  《法华文句》第四卷说,《法华文句》是智者大师作的,就是《法华经》的注解,这里面说,“佛以一切种智知,佛以佛眼见,开此智眼乃名佛知见”。佛知见就是佛的智慧。《法华玄义》第九卷里面说,“灵智寂照”,这四个字是佛知见。灵,我们今天讲感应,灵敏,极其灵敏。众生的心微微的动一下,自己不知道,佛菩萨全知道了,自己不知道。佛菩萨没障碍,我们有障碍。障碍要除掉,心上要放下,事上也要放下。事上的放下,事是智慧来办事,正在办的时候,办圆满的时候,都不放在心上,正在办也不放在心上,办完了也不放在心上,这叫真放下了。千万不要误会,放下,什么事都不干了,释迦牟尼佛就不来了。他来示现,你看八相成道,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他干这么多事情,如果要放下了,众生就得不到福了。你看看佛多么活泼、多么自在,干这么多事情,没干一桩事。为什么?心里从来没有,正在干的时候没有,干完之后也没有。这叫入佛知见,他真正入了。我们学佛要学这个。佛是为佛知见而来的,由此可知佛知见的重要性。

  念老的注解这里说得好,“乃以佛之知见,开示我等,普令悟入。以佛果觉”,果觉就是佛知见,“作我因心,不历三祇”,三大阿僧祇劫,不用这么长的时间,就是不必经历三大阿僧祇劫,“顿入佛智。此正佛之深恩”。这个恩德无法形容,无法想象,太大了!尤其是佛给我们介绍阿弥陀佛,为我们介绍极乐世界。为什么?如果没有阿弥陀佛,没有极乐世界,佛这么多开示,算我们听明白、听懂了,做不到,只能在阿赖耶识里头种一个善根而已。生生世世无量劫的修行,才能达到这个境界,多难!但是净宗确实难信易行,真难相信。多少人相信净土,念阿弥陀佛都是半信半疑,在这一生当中没把握,一万个念佛人难得一个往生。三时系念佛事是超度不少众生,大多数是灵界的,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是不是超度到极乐世界?未必。超度,他又到人道来了,他到天道去了,多,占决定大多数。哪些人能够生极乐世界?过去生中曾经修净土,阿赖耶识里头阿弥陀佛的种子很多,这是他能生的因,遇到这个法会,大家在一起共修是缘,因缘具足,他一念发心求生净土,佛来接他。不是每一个众生都往生。

  我们净宗同学肯定过去生中阿赖耶识里头有很多念佛种子,没有很多念佛种子,你怎么会到净宗学会来?你怎么会进念佛堂?你怎么会参加三时系念?都不可能。念佛堂、系念法事参加的莲友们,我们看见人不少,但是道场外面的人更多,他为什么不来?你就晓得,道场这些人跟整个香港地区人口比,万分之一都不到。我们才晓得难信之法,才知道佛对我们的深恩,这恩德多大。佛氏门中,不舍一人。

  念佛人一定要知道,地狱决定不能去,不但地狱不能去,畜生都不能去。畜生牠的环境,生活环境,比地狱、比饿鬼道好太多了,也就是鬼道比畜生苦,地狱比鬼更苦,堕到这个里头时间长。譬如死了堕畜生道变成鸡,鸡的寿命不长,大概半年、十个月,就被人杀吃了。吃了怎么样?吃了再变鸡。要论次数,你从无量劫以来,你吃了多少鸡,得还债,吃牠半斤还牠八两,你要还多少次的债。绝对不是几百次,这一生吃的,前生吃的,再前生吃的,生生世世,麻烦可大了。你听到这个,做鸡要做一万次,你麻不麻烦?听起来真恐怖!变猪的要变多少次猪,变牛的要变多少次牛,论次数的。

  真正了解事实真相,不敢了。真正了解事实真相,他真念佛。为什么?一心一意想超越轮回,不再搞这个把戏了。能超越吗?往生极乐世界就超越了。往生极乐世界就是开示悟入的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统统在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极乐世界有同居土、有方便土,同居土、方便土等于我们此地的十法界,但是他们的十法界,六道里头只有人天,其他四种没有,没有修罗,没有畜生、地狱、饿鬼,没有。同居土是人天,方便土是四圣,就是小乘初果到四果,大乘十信位的菩萨。可是它很特别,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菩萨,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花开见佛,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统统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就是此地讲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换句话说,用《法华经》的话来说,统统是开示悟入的菩萨,也就是说,全都是明心见性的菩萨。经上常说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开里头十位,十住菩萨;示里头也有十位,十行菩萨;悟里面十位,十回向的菩萨;入里头有十位,十地菩萨,阿惟越致菩萨。名上面有,有四土三辈九品,实际上生到极乐世界,它是平等的。跟谁平等?跟阿弥陀佛平等,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每个人智能神通道力看起来跟阿弥陀佛差不多。

  我们举一个例子,诸位就知道了,现身,我们一般讲分身,变化。阿弥陀佛能分无量无边无数身,他的分身没有停止的。分身干什么?接引十方诸佛世界念佛往生到极乐世界这些人,佛都要接引他。佛不去接引他,他找不到,所以佛一定要亲自去接引他。佛是用分身,人数太多了,无量无边无数,所以佛要分那么多身,一个都不会漏掉,这有感应。到达极乐世界的人,跟阿弥陀佛见了面,得到阿弥陀佛加持,就有能力像阿弥陀佛一样,分无量无边无数身。这些人分身干什么?分身修福修慧。到哪里去修?到十方世界,亲近诸佛如来。十方诸佛世界,每一尊佛的面前都有自己的分身,礼佛、供佛、敬佛,修福;听经闻法,修慧,福慧双修。极乐世界修一天,我们这个世界修无量劫都修不过他,你说这个地方多好!咱能不去吗?你要真正搞清楚、真正搞明白,你就会把所有经论法门全放下了,我就念阿弥陀佛,我到极乐世界就证得大圆满。无量法门有无量诸佛菩萨,一个诸佛菩萨教一门,无量法门同时学会,真正不可思议。阿弥陀佛用这个方法把修行分作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到极乐世界;第二个阶段,圆满成佛。八万四千法门不走极乐世界,那是自己修,完全靠自力。靠自力要无量劫,靠佛力一生成就。真正搞清楚搞明白,当然放下,信、愿、持名,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这个法门是以佛果觉,阿弥陀佛是果觉,作我因心,我今天修行,这个因地心是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的功德不可思议,所以不历三祇,不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顿入佛智,入佛知见,剎那之间就成就了。你看,“乃以佛之知见,开示我等,普令悟入。以佛果觉,作我因心,不历三祇,顿入佛智。此正佛之深恩”。这是阿弥陀佛的深恩,是释迦牟尼佛的深恩。释迦牟尼佛不介绍,我们不知道,没人晓得。释迦佛的介绍,阿弥陀佛的成就。“我等遵依佛示”,这句话重要,一定要遵守、一定要依靠阿弥陀佛的指示。“从文字般若而起观照,入于实相,是名敬荷佛恩”。我们恭恭敬敬把佛的恩德接受过来,荷是有接受的意思。这个地方有一个术语,“从文字般若而起观照,入于实相”。这句话很重要,参考资料里头有。

  “三种般若”,《法门名义集》里头,第一个,“实相般若”,第二个,“观照般若”,第三个,“文字般若”。“实相般若,以理为体”。理就是自性,就是真心,就是法性,中国古人所说的本性。本性本善,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这个善是赞美的词,就是太好了,无法想象。为什么?本性具足一切法。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从哪里来的?本性本来具足。六祖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的五句话,第三句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具足实相般若,具足无量德能、无量相好,具足遍法界虚空界。自性本自具足,不从外来。由此可知什么最重要?见性最重要。见性,问题全解决了;不见性,你所学得的全是知识。知识有局限性,知识不圆满,知识有后遗症,所以佛求智慧,中国老祖宗也是求智慧。所以佛教到中国来,马上就被中国人接受了,它跟中国人走的是同个方向,同一个目标。

  这里解释实相般若,以理为体,真如自性为体。“体绝虚假”,体是真的,它不是虚妄的,它不是假的。“目之为实”,所以用实这个字去形容它。“印体表彰,名之为相”。彰是彰显,就是说体起作用,体没有相,起作用现相,所以相从体生的。什么相?宇宙万法。惠能大师开悟末后一句话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一句印体表彰,名之为相,就是能生万法。“亦可以其无相为相”。体是无相为相,但是它起作用,能生万法就是相。

  “观照般若,以智慧为体”。观照是实相起作用,文字也是实相起的作用。有体有用,所以实相是体,实相之体那就是真如自性。观照是以实相般若为体,“体是般若”,就是前面讲的实相般若。“观照是用,体用合说,故名观照般若”,这个就是你有实相,你就有观照。观照是对于宇宙间所有现象你都通达明了,你知道这些现象的体,这些现象的作用。

  第三种叫“文字般若”,文字般若是传法的,是教学的。“以音声言教诠提为体。文字非般若,何以名般若”。文字是人造出来的,它是以音声、语言为体,所以文字是言教的工具。文字跟语言是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文字是语言的符号,面对面谈天是语言,不面对面的时候用文字沟通,会产生跟语言同样的效果。言语是智能,所以这个文字是智能。也就是说,有智能人的文字,那个文字里头有智能;有烦恼的那些文字,文字也带给你烦恼。你看小说,小说的文字是烦恼,带给你什么?喜怒哀乐,喜怒哀乐全是烦恼。经典,这是智慧,是诸佛菩萨的智能,用文字写出来流传给后世。特别是中国的文字,所以中国文字决定不能丢掉,丢掉是罪过。为什么?老祖宗苦口婆心用这个方式把他们的智慧、理念、方法、成果、经验传递给后人,就用这个方法。所以中国文字跟全世界所有文字不是一类的,中国文字能传法,它们不能,他们的文字有局限性,大概使用时间二百年。为什么?二百年,语言变了,音变了,他那些文字你看不懂了,它不能载道。中国文字永恒不变,超越时间,万古常新;超越空间,无论在哪个地区,哪一个族群,只要你学会汉字,文言文,你统统能够接受得到。这个太难得了!所以这个地方,这两句话很有意思,为什么称为文字般若?第一个,“能生般若”,第二个,“能诠般若”。有这两种功能,文字。

  “因中说过果,故立般若也”。过是超过。现在的因能够说明将来的果,有智慧的人看到了,没有智慧的人看不到,所以它是智慧。我们《群书治要360》,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迪长老他看到了,捧在手上第一句话就赞叹,这是人类智慧的宝典,没想到几千年前的古人所说的话今天还管用,这就是般若智慧。拿到这个本子,相见恨晚,意思说,如果早看到,他在做首相的时候,会给马来西亚带来更圆满的幸福。

  《三藏法数》里头有讲“五种般若”,是《金刚经纂要疏刊定记》里头说的,在这里我们也可以把它念一遍。第一个,“实相般若”,实相就是般若,是般若体,实相是真相,就是自性。“谓明了一切诸法皆空,离一切虚妄之相”,这叫实相般若。真正明白觉了一切诸法,无论是体、是相、是作用,确确实实不可得。体没有现象,非物质、非精神,也不是自然现象,但是它遇缘能生万法,它能生物质现象,能生精神现象,就是念头,能生自然现象,所以这个空不能说无。虽然生一切现象,一切现象不是真的,是虚妄之相。我们现在所接触到的,眼见耳听,六根接触到的现象,全是虚妄之相。这些现象怎么来的?现在科学家找出来了,整个宇宙所有一切现象都是从波动产生的。这个波动的频率很高,弥勒菩萨在经上告诉我们,让我们有个概念。波动的频率,他说,一弹指有多少次的波动?这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这念头。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这一弹指。我们起心动念,前念灭后念生,有多少次?三百二十兆次。我们怎么会知道?现代科学计算时间单位用秒,一秒钟能弹多少次?我们相信可以弹五次,那就乘五,一千六百兆,一秒钟。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的生灭,你能够觉察到吗?完全不能觉察。从波动当中产生的,就像我们现在看电视,电视的画面是从波动产生。整个宇宙一切现象产生,就这么个道理。

  我们把电视屏幕比喻作真心、法性,它什么都没有,但是它能现相,它什么相都能现。虽现相,与它自己自性毫不相干,它没有被染污,它没有受到干扰,没有受到影响,它还是干干净净一片,不管相在那里头怎么变。为什么?相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就会染污它了,不是真的,整个宇宙的万象全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说佛菩萨除外,没有,佛菩萨也是幻相。极乐世界是不是幻相?是幻相。华藏世界,诸佛剎土,统统是幻相,千万别当真。所以即使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住在实报庄严土,有没有留恋?没有。有没有分别执着?没有,那就对了。如果有留恋、有分别执着,实报庄严土马上就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轮回。变得太快!什么理由变的?因为你被染污,你的心被染污。执着是见思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佛说你被这三种烦恼迷了,就变质了,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把十法界变成六道轮回。我们是把六道轮回变成人道,我们现在居住的这个环境,随着我们念头起变化。我们如果贪心很重,就变成饿鬼道;瞋恚心很重,就变地狱道;愚痴很重,就变畜生道;念念不忘仁义道德,这人道。现在我们得人身,是过去生中我们守住了仁义礼智信,就佛家讲的三皈五戒,我们守住了,所以得人身。但现在得人身,不干人事,要干贪瞋痴慢疑,来生就是地狱道、畜生道、饿鬼道,统统是心变的,与什么人都不相干,自作自受。

  佛给我们讲真话,告诉我们事实真相。如果怨天尤人,罪加一等。为什么?你冤枉人,与人不相干,全是自作自受。我们在人间不错,有财富、有地位、有享受,自作自受;我们在人间受苦受难,也是自作自受的,这个不能不知道。修福决定得福报,造恶一定得罪报,就这么个道理。因果报应丝毫不爽,这不能不知道。所以实相般若是般若之体,后面讲的观照、文字、境界、眷属,它们的体都是实相。有智慧,你就能够认识什么是真、什么是妄。法性是真的,法相是虚妄的。真的,我们要想方法证得,妄的别放在心上,这叫真修行,这叫真功夫。

  “观照般若:观照即般若之智用也”,就是实相般若的智用。“谓因观照明了法无相,悉皆空寂,以显即体之用”,这叫观照般若。相有没有起用?可以,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贤首国师《还源观》上提出四德,人生在世间,这四样不能忘记。第一个,“随缘妙用”。我们在一起吃饭,天气冷了,一样穿衣,这都是事相。知道这些全是假相,恒顺众生。妙用是什么?妙用,不放在心上就妙了。心是什么心?清净心,平等心,觉而不迷。清净,二乘心,声闻缘觉,小乘人;平等心是菩萨心。记住菩萨是平等的,你还有高下,你还有亲疏,这个我喜欢、那个我讨厌,你是凡夫,你不是菩萨。为什么?你有分别。有分别就不平等,没有分别就平等。没有分别的,菩萨心。阿罗汉、辟支佛的心不染污,他没有执着。没有执着就没有染污,没有分别就没有高下,这是真心。修行修什么?就修这个东西。

  在一切万法里头,用清净心,用平等心。觉就是明心见性,就是大彻大悟。《无量寿经》的经题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修因你就证果。果是什么?也在经题上,经题上半段讲果,“大乘”,大乘是智慧,就是实相般若,包括这个地方所讲的观照般若、文字般若、境界般若、眷属般若,都在大乘里头,大乘是真实智慧。“无量寿”是第一德,无量寿是什么?不生不灭,自性。惠能大师开悟第二句,“何期自性,本不生灭”。自性不生不灭,是第一德。“庄严”是相好,无量无边无尽的相好在哪里?在极乐世界。所以往生到极乐世界,烦恼习气除掉了,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了,清净平等觉现前了。极乐世界所有一切的美好庄严,是自性性德自然流露,不是哪个造的,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所以到极乐世界就看到了,不但看到,自己受用到了。所以观照,显即体之用,在极乐世界非常明显。

  第三个,“文字般若:文字是能诠之文”,文就是文字。“般若是所诠之法”,你能看得懂文字,你就能体会到智慧,智慧就生了。“能所合成,以语言文字,性本空寂,故名文字般若”。所以读经不能着文字相,不要去想文字的意思,它没有意思,没有意思它就有无量义,有意思就一个意思,没有第二个意思。古人的典籍,佛法的经典,字字句句都是无量义,为什么?它跟般若是通的。

  第四种,“境界般若:境界即诸法之境界。谓境无自相,由智显发,以根本、后得二智,照了一切诸法境界,悉本空寂,从境得名”,叫境界般若。境界森罗万象,整个宇宙。这森罗万象虽然是有相,就像我们在电视屏幕上看到这画面,有相,我们看见了,这相能不能得到?得不到。为什么?剎那生灭。我们还没有起心动念,它已经不存在了。看到是什么?念念相似相续相,不是真的。所以现相不可得,不要被现相迷了。六道里头的众生,可惜就是他被相迷了,他认为相是真的,认为相是可以得到的,不知道相是假的,不知道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

  执着相有,生无量无边的烦恼,这个烦恼的果报就是轮回。换句话说,因为迷惑,因为无知,在假相里头起心动念,制造轮回。自性里头没有轮回,轮回是自己制造的。觉悟了,觉悟轮回就没有了。永嘉大师说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看电视,知道电视是假的,所以电视里头所有一切物像,并不想据为己有,不会生起这个念头。什么时候你能看到现实的环境,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跟电视完全相同,无二无别,在这上不起心动念了,决定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没有支配的念头,你就自在了,你就提升了,从凡夫提升为圣人。

  最后一个,“眷属般若:眷属者”,就是“暖、顶、忍、世第一”,这叫四加行。后面括号里头有解释,什么叫暖?如钻木取火,火还没出来,但是暖相出来了,你摸这根木头它很热,还没出火,叫暖。比喻“加行位人,未得智火”,他的智慧没开,但是有相,就是“烧烦恼薪,已见暖相”,没有大彻大悟,有智慧现前的迹象。这第一个。再提升,顶,“观行转明,如登山顶,皆悉明了”。智慧开了。这个顶,前面暖,智能还没开,智能的迹象有了;到顶,智慧开了,好像走到山顶,看到四周能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再往上提升那是功夫了,忍,就是“忍可之义”。忍可就是对于佛的教诲肯定了,不怀疑了,认可。“于苦集灭道之法,忍可而乐修”。对于佛的说法同意,能接受,愿意依教修行,这是忍。“世第一”,于理虽然没有能证,没有大彻大悟,没有明心见性,但是在世间是最殊胜,这世间第一。跟出世间,他的位次不高,但是在世间法里,他比别人高,所以叫世第一。这加行位。

  “及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谓此诸法,皆是观照慧性之属,故名眷属般若”。戒定慧是智慧的眷属,解脱、解脱知见也是。“解脱”是比喻,解是解除,也就是中国现在讲的解放,是这个意思。“解缚得脱”,好比你有绳索捆绑着你,你不自在,现在把这绳索解开,你得自在了,脱是脱离,脱离苦海。“解脱知见”,知是智慧,见是眼见,“智眼照了诸法皆空”,不再为诸法所迷,把一切诸法都放下,你就解脱了。

  这些诸法是制造轮回的,所以你把它放下,轮回的因没有,轮回的果就灭掉了,就是“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大千就是六道轮回。大千世界是假的,不是真的。真正契入这个境界,所有物质现象全是假的,所以假的,你很容易通过。这墙壁是假的,你能穿过,自由穿过;地球是假的,不是真的,你可以从这边穿到那一边,这佛菩萨的神通。佛菩萨神通,我们个个都有,不是他们的专利,所以佛说的是真话。佛所具备的,我们也具备;佛能示现,我们不能示现,是因为佛把障碍全放下了,我们现在障碍一大堆,不肯放下。所以佛说放下便是,只要肯放下,便是。

  从文字起观照,入实相,这叫敬荷佛恩。佛的教诲,你认真去做,你认真去修,你修成了,这叫报佛恩。下面念老说,“依此经中种种教诫,端正身心,止恶修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将来,“横生四土,圆登不退,才是真实敬佛”。我们要记住,真敬佛,依教奉行;不肯真干,不是真敬佛,口里头有敬,心行上没敬。行之所依是心,心里头对佛没有敬意,所以在行为上表现不出来;心里头真正敬佛,身口一定做到。“故曰敬于佛者,是为大善。大者,即大方广之大,绝诸对待,强名为大。此云大善,谓无上之善”。大方广所说的大,这个大不是大小的大,大小的大是相对的。绝诸对待,它不是对待的。强名为大,所以说不出,太大太大了,无量无边没有边际。这个大善,大善是无上之善,没有能比的。这善是什么?这善是敬佛。我们应当学。我们想求生极乐世界,对阿弥陀佛没有敬意,怎么能往生?我们天天念阿弥陀佛,心上没有阿弥陀佛,身上没有阿弥陀佛,只是口上有,有口无心,没有感应。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在此地。我们要想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这些道理、方法、因果统统要搞清楚搞明白。

  《会疏》里头说:“三业敬奉,是为敬。以己之身口意三业恭敬奉事于如来,身业清净、口业清净、意业清净”,这叫敬佛。“非同世俗,但以焚香礼拜为敬佛也”,不是这个意思。这是早年章嘉大师教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焚香礼拜是形式,三业清净是实质。前面第八品里面我们读到,“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这是真的礼敬三宝,这是真正敬佛。这个意思深,这个意思很重要。

  今天时间到了,下一堂课我们还从这个地方学起!

 

 

 

 

下载 下载 下载
0
  [最新报道]  
· (新版汇总)2014净土大经科注(001-100集)
· 净空老法师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集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无量寿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报道]  
· 央视《走进科学》栏目:揭开“僵尸男孩...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