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陀教育-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537集) 
 
  ·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如何学佛
· 认识佛教
· 净业三福
· 三皈五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了凡四训
· 沙弥律仪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 金刚经
  一门深入
· 一门深入重要性
· 师承的重要性
· 专修专弘

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537集) 

来源: 净土释疑网站  录入时间:2015-04-14 14:43:16
关键字:净土大经科注
【 点击数:1310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
 

 2013/12/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编号:02-040-053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九十二页,第六行最后一句看起:

  “根本者,本体。一切诸法之根本自体。《大日经》曰:一身与二身,乃至无量身,同入本体。此正明根本之义”。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是包括一切万法,宇宙之间没有一法不在其中,全都包括了,等于我们现在说全宇宙,一个都不漏掉,这是自然的意思。自然之有根本,自然指一切法,一切法从哪里来的?能生一切法的,能现一切法的,这叫根本,这就是自性。所以根本者,本体,一切法的根本自体。《大日经》上说,“一身与二身,乃至无量身,同入本体”,全是自性现的,统统都入本体,离开本体就没有一切法。但是这个本体我们看不见、摸不到,六根都缘不到它,它在,在哪里?就在当下。为什么说在当下?我们见闻觉知所接触的,不就在当下吗?这是它所现所生的,阿赖耶所变的,我们六根能缘得到的,它有体,它要没有体,它就不能存在。这个体,因为它不是物质现象,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它也没有念头,我们第六识、第七识缘不到,第六识的分别、第七识的执着都缘不到,它不是自然现象,阿赖耶的见分也缘不到;但是,包括阿赖耶,也是它现的,没有它,阿赖耶从哪来?

  《楞严经》上佛讲得很清楚,它在哪里?在眼叫见,能见的见性是真性,能见的见性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起心、没有动念,能听的闻性,能嗅的香性,舌头能尝的味性,它都有个性,性就是体。我们意识分别,分别也有体,执着也有体,体是真性。体确确实实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它能起一切作用,起作用是性德。虽起作用,对外面境界清清楚楚、明明了瞭,它如如不动,从来没有动荡过。所以科学什么样的仪器都探测不到,科学能探测到的,它要动才行,它不动探测不到。唯证乃知,用什么证?清净心,就是定功,定功到一定的程度,你完全明白了。所以它是固有的性德,它本来就有,现有,不现它还是有。

  “又有根本之有字,至关切要”。为什么?这有是本有,不是修来的,本有。所以我们自己一定要知道,无量的智慧是自己本有。六祖惠能大师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具足智慧、具足德、具足能、具足相,统统是本有,不是从外面来的。本有的现在还是有,只是变质了,不能说没有;如果说没有,那虚空法界都没有,变态了。为什么会变,这就讲到阿赖耶的能变,自性能生能现,它不变。所以我们在经上看到,极乐世界的人长寿,无量寿,没有生老病死,没有变化。我们这边有变化,剎那剎那在变,我们自己不觉得,我们只知道一年比一年老了,其实不是一年一年,是一念比一念老。前念灭了后念接着生,前念跟后念不是一个念头,差别很大。这桩事情我们现在有很清楚的概念,确确实实是不相同的。但是它大同小异,大同小异是对我们凡夫讲的,真讲的呢?大同大异,不是小异,每个念头不一样。我们看的范围很小,我们只看到一个地球,只看到一个太阳系,只看到一个银河系,我们以为前念跟后念差不多,如果看到整个宇宙,不一样了。所以我们只看到一角,这一角好像变化不大,全体的范围变化就大了。这就知道念念不相同,绝对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念头。

  江本博士做水实验,我跟他见面的时候,他十年,他告诉我,十年当中几十万次的实验,没有一次两个图案是完全相同的,他问我为什么?我就告诉他,因为我们念头,前念跟后念不一样,同样是一个念头,里面程度,譬如说我们欢喜,同样是个欢喜心,欢喜心的程度不相同。好像它有度数的,你有十分欢喜,有一百分欢喜,有一百零一分的欢喜,它刻的有度数,不会两个完全相同,所以图案自然就不会有相同的。在本经我们读的这个经文,这就是自然中自然相。

  有,我们肯定有,就是有自性、有佛性、有法性,凭法性证无上菩提。我们既然有,我们当然可以证得,只要我们用真诚心,我们尽量避免不要用阿赖耶。阿赖耶是什么?妄想、分别、执着就叫阿赖耶。妄想是阿赖耶,分别是第六意识,执着是第七末那识,六道轮回的众生统统受它主宰。我们的自然中自然相,虽是有自然的,但是它不做主,阿赖耶做主。如果自然之有根本做得了主,那是什么人?法身菩萨,都称你为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你不是凡夫,你在六道里头是应化,是来度众生的,不是来受果报的。凡夫在这个六道里头,受果报来的。他来干什么?他造的有业因,他受报。法身菩萨他没有造业,他的业都转了,转烦恼为菩提,那个烦恼就是业,统统转过来了,他没有业了,菩提是智慧,全变成智慧。他来干什么?来度众生的,来为众生做样子的。贤首《还源观》上所说的四德,第一个“随缘妙用”,随缘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功德是妙用,恒顺众生。随缘是什么?随缘是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这是随缘。妙用,不起心、不分别、不执着,妙!完全契入自然的境界。谁能看得清楚?大乘菩萨,看得清清楚楚。凡夫不知道,凡夫以为跟他一样,跟他差不多,不知道完全不相同。

  下面解释这个有字,“有者,如狂人之有本头,决定是有,不从外得。”我们在此也相信,如来果地上的智慧,德,我们今天讲道德、德行,能力,多才多艺,相好,绝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经上给我们说了真话,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本有,我们要承认我们本有。现在呢?现在还是本有,没有丢掉,不起作用是我们迷失了,没用它,它就在面前。我们今天用的是心意识,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所以智慧德能相好都不能现前,被妄想分别执着障碍住,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它就统统现前。明白这个道理,大乘教里头、中国古圣先贤教我们,如何把自己的本性本有找回来,用什么方法?用戒定慧就能找到,用戒定慧帮助我们明心见性,帮助我们转凡成圣。戒就是规矩,这个规矩总的来说,总原则、总纲领,就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手段就是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个自字重要!需不需要人教?不需要。为什么不需要教?因为是你本有的。你智慧是本有的,不是从外面学来的,外面学来的是知识,这是智能,得相信才行。所以决定是有,不从外得,智慧、才艺、德能、相好都是不从外得。

  “傅大士《心王铭》”当中有几句话,这几句话很有味道。他先从比喻上说,“水中盐味”,水里头有盐,舌头舔一舔,咸的。盐在哪里?看不到,但是不能说它没有,它有,水中盐味。“色里胶清”,这个色是什么?画画用的彩笔、用的颜料,颜料里头有胶清,如果没有胶清,这个颜料画不上去,里头有胶清,画上去不褪色。真正好的颜料,几千年都不会褪色。胶清在哪里你看不见,它跟颜料融成一体,我们只看到颜料,看不到胶清。“决定是有,不见其形”,融在一体,你看不到它。“心王亦尔,身内居停”。这个心王就是自性,就是真心。真心在哪里?在身体里头。“面门出入,应物随情。自在无碍,所作皆成。”它在哪里?它跟八识五十一心所融在一起,八识五十一心所就好比水、好比色,心王就好比盐、好比胶清,真的决定是有,不见其形。应物随情,这是讲它起作用,自在无碍。我们就是迷了,没有觉悟,不知道有这个东西。真心在哪里?在妄心里头,真心跟妄心和合在一起,妄心起作用,真心不起作用。诸佛菩萨真心、妄心在一起,他真心起作用,妄心不起作用,就这点差别。真心叫见闻觉知,真的。妄心叫什么?叫受想行识。受想行识从哪里来的?从见闻觉知来的,见闻觉知是它的根本,受想行识是妄心,变质了,变成受想行识。受想行识加个色,叫五蕴。《心经》大家常常念,“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什么不空?见闻觉知不空。原来受想行识就是见闻觉知,见闻觉知是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受想行识里头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我们要把它搞清楚。“自在无碍,所作皆成”,没有不成就的。

  “其中决定是有四字,道破诸佛密藏”。诸佛的密藏决定是有,有智慧、有德、有能、有相好,而且是平等的,没有胜劣,没有说哪个好一点、哪个差一点,没有,完全平等。“盖谓人之心王,决定是有,如水中之盐味,其味确有”,舌识知道,舌头一舔它就晓得,“但此味之形状,则不可得。”眼识看不到,舌识知道它存在。

  “又曹山(曹洞宗祖师)”,他说,“祇要知有便是”,这里头重要就是知有两个字,只要你知道有就是。“无论当烦恼无明之时”,即使你现在烦恼无明之时,你不知道有,你要知道有,问题就解决了。就是学佛的同学一定要知道我有佛性,跟阿弥陀佛无二无别,我有弥陀的智慧德相,你要真正肯定。你有了方向,你有了目标,你一天到晚向这个方向、向这个目标,你决定成就。决定不能错想了,佛才有,我凡夫,罪业深重,我怎么会有?这样永远没希望,你在六道里头不知道要过多少劫。什么时候自己肯定我有,承认我有,深深相信,一点怀疑都没有,我真有,你就得度了,你往生极乐世界成佛的缘就成熟了。大乘经里头常讲,根熟的众生,什么叫根熟?他知道有。曹山祖师说的,只要你知道有,你现在受什么样的烦恼,受什么样的灾难,受什么样的痛苦,不相干,只要知道有就行。“故此有字,万不可放过”,这个太重要了。

  “自然之有根本”,这里含两个意思,“一者,万象森罗”,这就是全宇宙,整个宇宙非常复杂,不管复杂到什么程度,“体性无二”,它的本体,它的自性,一个。我们跟阿弥陀佛同一个自性,我们跟释迦如来同一个自性,我们跟毘卢遮那同一个自性,上面跟一切诸佛同一个自性,下面跟蜎飞蠕动乃至于细菌同一个自性,跟树木花草同一个自性,跟山河大地同一个自性,跟虚空、微尘同一个自性,无二无别。这个要承认。承认什么?遍法界虚空界跟我是一体。自然是森罗万象,根本就是自性,根本是一。整个宇宙怎么来的?自性变现出来的,而且是一念。一个念头变一个境界,第二个念头接着又变一个境界,这个境界真的大同大异,不是大同小异。所以万象森罗,体性无二,“千波皆水”,波是波浪,你看大海,波浪不止一千,那么多波浪,波浪不一样,全是水,水是波浪的本体,没有水就没有波浪。“众器唯金”,这再一个比喻,金器,黄金所做的这些器皿,也是花样多。早年我在美国,我们同学当中有一个做首饰的,我去看过他们的展览馆。他做出来的成品,展览馆里头没有两个是相同的。有多少?大概将近一万多。都是喜欢戴着的,手上戴着、身上挂的。便宜,他做的假首饰,镀金的,不是真金,所以价廉物美,丢了不心痛。比真金还漂亮,真好看。他也是卖到全世界的,一个月,我问他,你这个工厂里头每个月需要用多少黄金(那是真的黄金)?他说五公斤,每个月要用五公斤黄金做镀金。我们去玩的时候,十几个同学,我就告诉大家,你看经上讲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现在你们看到了,在展览室看到了,每一样都是金。众器唯金,这么多的品种,一万多种,用一个字就说尽了,金,它全是金的。“自然之中,自有本体,此之本体,即是根本”。我们这个本体就是变现出宇宙,变现出万物,变现出我们自己,这个本体非物质、非精神,我们讲精神是讲念头,它不是念头,非自然。所以我们对它,虽然是从来没有离开我们,一切时、一切处它都存在,它如如不动,我们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也想不到,它真的是本体,真的是根本。这第一个意思。

  第二个意思,自然之有根本是“不由造作”,凡是造作的就不自然,没有造作。“一念顿悟,故云自然”。决定是一念就顿悟,我们今天一念做不到。这一句话,我们净宗同学常常听经,你有概念。为什么?我们没有一念,我们有很多念头,很多念头组成一个很粗的念头,我们能感觉到,真正一念我们感觉不到,但是要一念才能顿悟。我们今天起心动念迷,迷得太深。要记得弥勒菩萨一句话,一弹指有多少念?三十二亿百千念。一念就顿悟,三十二亿百千念,还悟什么?迷惑颠倒,一念就悟。三十二亿百千念,一百个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这一弹指,三百二十兆个念头,妄念。一念就悟了,二念就迷了,三百二十兆个念头,迷到所以然处。菩萨有本事,他把妄念全部统统放下,一念现前,他就悟了,这叫自然。一念肯定悟,多少念头混在一起他就不悟。

  下面念老解释得很好,“了知”,要明了,要知道,“万法”,就是一切法,“尽在自心”,离开自心没有一法可得。正如同我们作梦一样,梦醒的时候想一想梦中的境界,你梦到有人,梦到有事,梦到有山河大地,醒过来之后梦没有了,想一想梦中境界全是自心变现的,没有人到你梦中去,梦中所有的人,不同的人,你喜欢的人、你不喜欢的人,都是你心变现的。把这个境界来比我们眼前的境界,我们眼前所见所闻,看到这个地球,看到这个宇宙,你能不能了知,尽在自心。“顿见真如自性”,顿是一念,完全明白了,这是我自性变现,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自心自性即是根本”,从根本修就是从自心自性修。怎么修法?用真心,用自性、用自心,用自心生活、穿衣吃饭,用自心工作,用自心应酬。用自心就是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起心动念,就是用自心自性。诸佛如来用自心自性,法身菩萨用自心自性。“故云自然之有根本”,他全落实了,全用上了。

  “《净名经》曰”,《维摩诘经》,“实时豁然,还得本心”。豁然是什么?“即一旦开达明彻”,豁然就是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是还得本心。他悟个什么?悟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心变现出来的,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就这一句。前面四句是描写本心自性,真如本心什么样子?清净、不生不灭、本自具足、本不动摇,这自性的样子。它起作用就是能生万法,现出无有边际的境界,一切依正庄严。所有一切诸佛剎土不离自性,无量无边诸佛世界诸佛剎土,经上都说。

  “又《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特别加上个我字,“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什么叫成佛?你什么时候认识自心,见到本性,就成佛。所以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千真万确的事情,一点都不假。“足证曹山祇要知有便是”,曹山这句话说得好,“正是佛佛相传之心印。”湛愚老人说,“曹山自比六祖,祇是得此欛柄。”他能跟六祖相比,凭什么?所凭的就是知道有,知有便是。有什么?自然之有根本,这个根本他体会到了,他悟得了,他不迷了。念老在此地这一大段的注解,引用这么多的经论、祖师大德的注疏,会集在此地让我们参考,其味无穷。一遍看不懂没有关系,再看,十遍、百遍、千遍,决定能入境界。

  底下一段,解释“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参者入也”,参加、参与这个意思,“光光相入”,这是参的意思。我们在一起学习,常常用灯光做比喻,我们这个房间有十几盏灯光,每一盏灯光,光与光都融在一起,这就是参的意思。每一个灯光都照着这整个房间,我们在这个光的底下没有办法分别这个光是哪个灯照的。其实十几盏灯都照到,在这个墙角上照到,那个墙角上也照到。从这个地方我们就体会到,释迦牟尼佛的光凝聚成经典,留给后世,什么地方有人展开经卷,释迦在这里放光。我们有真诚心、恭敬心阅读这个经典,法喜充满,佛光照在我们身上。同时我们就想到,释迦佛这一个光照,而释迦佛光里头有无量无边一切诸佛之光交融在一起,释迦佛的光就是无量无边一切诸佛之光,光光相入。在什么地方?就在这部经本,这部经本展在我们面前,字字都放光,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不但现在佛光照,过去佛光、未来佛光,统统光光相入。

  “回者回转。周流不息,变化不拘。”周流跟变化我们都不能觉察,觉察不到。下面说,“实相之体非寂非照,而复常寂常照。寂而常照,故从法身流出报化佛身,从理体出生无量微妙相用”,相是现象,用是作用,就是全宇宙,整个宇宙。这一大段经文,用现在的话说,都是最高的科学、最高的哲学。“故此自然之根本,自然出生无量光明色相,相参相入,回转变化,超逾十方”。这些话是什么?形容极乐世界,极乐是一真法界,完全转识成智,转八识成四智,也就是说极乐世界依正庄严里面,找不到一个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完全没有。法身菩萨们所体会得的是光色参回,转变最胜。

  现在距离过年很近,我们已经看到圣诞节的气氛,香港的年节,张灯结彩。我们在此地看到光色参回是看什么?看烟火,夜晚看烟火,烟火显示出来,不太多的,小量的光色参回。你看同时放在空中,放十几个、几十个,就看到光色参回的样子。我们这个跟极乐世界不能比,极乐世界最胜,我们这个比它差远了。而且我们放的有烟雾,放完之后空气污染。极乐世界没有污染,它是清净的世界,没染污的。这么好的地方不能不去,不去就错了。你看,“从理体出生无量微妙相用”,相,十法界依正庄严,诸佛的四土,一切如来四种土。“故此自然之根本,自然出生无量光明色相,相参相入,回转变化,超逾十方,故云:最胜”。难怪六、七岁的小朋友听懂了,想去看热闹,想去玩玩,问爸爸怎样才能去。爸爸给她讲,念佛。她就真念,念了三年,阿弥陀佛来接引她,真看到了。

  “经中常以宝珠喻自心”,用宝珠比喻自心,就是本性,就是自然之有根本。“《观经》曰: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处处变化,各作异相”,这里举几个例子,“或为金刚台,或作真珠网,或作杂花云,于十方面随意变现,施作佛事。”这在极乐世界,这是世尊在《观无量寿佛经》里头讲的,极乐世界的宝珠真的是宝,我们这个世间珍宝有光有色,光色能变化,没有这么殊胜庄严,不可能有八万四千光,每一道光明里面有八万四千异种金色,这个我们见不到的,没有的。一一金色又遍其宝土,宝土是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各作异相。我们后面这张图,极乐世界妙果图,里面画的就是这个样子,画不出来,只能表达千分、万分之一大概都不到,让我们有一个粗浅的概念。这些光色里面有无量的金刚台,金刚台上有佛菩萨,或是真珠罗网庄严金刚台,杂花,空中庄严,珠网,地面上的庄严。十方随意变现,起心动念,出生无尽。

  所以我们自己应该要负全部的责任,我们为什么生活在现在环境当中,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烦恼,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如意的果报?没有别的,全是我们自己的念头。我们自己不善的念头,生起这个环境,有时候还干扰别人。只有真正见性的人,真正回归自然的人,他不受干扰。没有这样的功夫,这是什么?这是定功,哪有不受干扰的道理?一个严重的打击,能叫人头抬不起来,能叫人十天、半个月垂头丧气,生怨恨,怨恨必然感召将来的果报。所以轮回里头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愈往后愈严重,为什么?他没有觉悟。如果觉悟,那就愈来愈轻;没有觉悟,愈来愈严重,非常可怕。极乐世界好,随意变现的施作佛事,这个好。佛事是什么?佛菩萨在教化众生,在讲经、在教学,这是佛事。贤首国师在《还源观》里面给我们说四德,四德是佛事,随缘妙用是佛事,威仪有则是佛事,柔和质直是佛事,代众生苦是佛事,说得好!

  下面,“又曰”,这《观经》上说的,“无量寿佛”,这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这是阿弥陀佛的报身,从阿弥陀佛的报身我们就知道,他能现无量无边的化身,你看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摄取是接引,来接引我们的阿弥陀佛是化身佛。“其光相好及与化佛,不可具说”,相好光明说不尽。

  “上之经文深显光明色相微妙难思,随意变现。光中有色,色又现相。珠网等等妙相,只是一色所显。又如佛相具好”,具是具足,佛相具足八万四千好。“好中放光,光复现佛,皆极显参回之意”。这是什么?性德,阿弥陀佛有,要记住,你自己有,跟阿弥陀佛一样,没有差别。你要知道有就好了,真正相信有,一点都不怀疑,你这一生就具足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的条件。这个地方不能客气、不能谦虚,我怎么会有,这只有佛有、菩萨有,我们凡夫怎么会有,这就错了,大错了。一切众生、蚊虫蚂蚁都有,没有说蚊虫蚂蚁例外,树木花草没有,没有说这个,统统包括在里头。树木花草如果没有,它怎么会有见闻觉知、受想行识。我们以善心、以爱心对这个树,树知不知道?知道,它会回馈,回馈,它的叶子特别绿,花特别美,果特别甜,它回馈你。我们以恶心、讨厌的心对待它,它叶子枯黄了,花不鲜美,结的果酸涩不甜。所以树有树神,花有花神,连小草都有神;山川,河流里头有龙王,山有山神,土地有土地神。

  我们从大乘经里面知道,佛所讲的极微色,最小的物质单位,我们肉眼看不见,现在科学家讲的微中子,那么小的物质,小到不能再小,它具足五蕴,色受想行识。色,它是物质现象。受是什么?它有感受,我们对它发出信号,它很快就接收到。我们喜欢它,它接收到,我们讨厌它,它也接收到。它有想,它有行,它有识,它懂得人的意思。江本博士做的水实验,反应给你看,我们怎么对它,它怎么样回应我们,我们用善念、欢喜心对它,回应的非常之美。所以,一切法里头统统都有受想行识,都是活的,用现在的话说,有机体,一切万法全是有机的,都有灵性。

  我们看下面的文,“至于施作佛事与摄取十方念佛众生,正是最胜”。用这个来解释最胜,最胜的是什么?光色参回,施作佛事,它起了最殊胜的作用,接引十方世界念佛众生往生极乐。“又参照上引经文中,可见极乐种种依正庄严,皆是自然根本之所现”。此正是《往生论》上所说的,“极乐三种庄严,入一法句,一法句者清净句,即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此自然之根本”,就是《往生论》中所说的一法句,这一法句就是自然之根本,就是真如自性。

  末后这一段,“性德妙用”。

  【郁单成七宝。横揽成万物。光精明俱出。善好殊无比。着于无上下。洞达无边际。】

  “郁单成七宝”。看注解这一句,“郁单,具云郁单罗究留”,这是梵语,也翻作郁单越,或者翻作俱卢,北俱卢洲。“此其略称。乃四大洲中,北方大洲之名。义为高上作、上胜生、高胜”,有这些意思,这些意思都是对它赞美的意思。在《玄应音义》里头说,“此译言高上作,谓高上于余方也,亦言胜”,余方就是其他的三方。佛告诉我们,一个单位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须弥山的四方东南西北有四大洲,这都有人居住。我们这个地球是南赡部洲,南洲,郁单越是北面,北洲,也叫北俱卢洲,在这四大洲里头,它比其余的三洲要殊胜很多,所以称之为高上作、上胜生。“又云俱卢洲,此云上胜,亦云胜生”。北方是上方,南方是下方,北俱卢洲在北方,我们这是南赡部洲。

  “又《起世因本经》谓此洲于四天下”,就是四大洲,“比余三洲,最上最妙最胜彼”,这个彼字就是其余的三洲,三洲比不上它。胜在哪里?我们看五种原译本里头《吴译》,“《吴译》作:郁单之自然,自然成七宝”。下面引用《华严经疏钞》第十三卷,有简单的介绍,“郁单越,此云胜生。以定寿一千岁,衣食自然故”。这是其他三洲人比不上的,定寿一千岁,这寿命长,寿命一千岁,没有夭折的,也就是说没有短命的,他的寿命都是一千岁,而且衣食自然。“彼洲人民毋须耕织劳作”,不需要,我们这边衣食都要靠耕、靠织,耕田、织布,要有这个劳动我们才能得到衣食,北俱卢洲的人不需要,他们的衣食都是自然的,无需要劳动,这就很殊胜,我们比不上。“《吴译》”,其他的译本抄在这个地方,我们合起来看,“郁单之自然意即指此”,生活所需不劳而获。“本经依《汉译》作郁单成七宝”,这一句是《汉译》的文。实为《吴译》二句把它合成一句,“意谓如彼郁单洲自然丰足,出生衣食诸物,而自然出生胜上之七宝”。那个七宝也不需要人加工,我们这个地球上七宝都要经过冶炼、琢磨,才能成为珍宝,没有加工叫矿石,北俱卢洲不一样,不需要加工,矿产里面自自然然,比我们加工还要殊胜,没有一样不是自然的,所以自然出生殊胜上等七宝。

  “横揽成万物”,“横指空间,揽,撮持”。“如《首楞严经》:元是菩提妙净明体”。这个元字在参考资料里头,他们查了字典,元有三个意思,“根源,根本,原来”,有这三个意思,三个意思都通。《首楞严经》上讲,原本就是菩提妙净明体。这句话什么意思?下面解释了,“盖谓万物悉从大光明藏中自然流出”,大光明藏就是常寂光,自性能生万物。弥陀净土说四种,第一个就是常寂光。我们知道,实报庄严土从哪里来的?常寂光流出来的。方便有余土从哪来的?凡圣同居土从哪来的?方便土、同居土都是从实报土自然流出,而实报土是大光明藏当中自然流出,就是常寂光里头自然流出。所以这个意思,是自然于十方虚空中流现万物,就是能生万法,惠能大师所说的。“一切物也”,万物是一切物,“此万事万物皆生于自然之根本”,找它的根源,找它的根本,就是自性。所以《楞严经》上这句话做了总结,元是菩提妙净明体。

  下面说,“至于极乐,亦复如是”。极乐世界从哪里来的?从自然之根本。自然之根本,它跟别的诸佛剎土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因为它有阿弥陀佛的大愿,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诸佛如来没发这个大愿。所以,四十八愿为自然之根本做了增上缘,使极乐世界跟其他世界相比殊胜多多,就好比北俱卢洲超过其他的三洲,极乐世界超过一切诸佛世界。“乃由于弥陀大愿之所成,众生净心之所具”。这句话可不能少,因为每一个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都得到清净心,心净则佛土净,众生要没有清净心,不能生净土。所以往生净土的因,都在经题上,你有清净心,生同居土、方便土,你有平等心,生实报土。所以我们至少要让自己的心清净下来,清净是不能有染污,这个很重要,不能有杂念,不能有妄想,这些东西染污了我们的清净心。我们用一个方法,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把妄想杂念念掉,用一句阿弥陀佛取代一切妄想杂念,让我们的清净心现前,决定得生净土。“故经中国中万物”,这是说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一切万物,“严净光丽”,严是庄严、整齐、清净、光明、华丽。“形色殊特”,这个殊特超过诸佛剎土。“穷微极妙”,穷是穷究到底了,微是微妙,微妙到极处叫极妙。“无能称量”,没有人能说得出,称是称赞,量是衡量,没有人能做得到,真正是无与伦比,十方世界一切剎土里去找,找不到。“正是自然转变最胜之所显”。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光精明俱出”。“光者光明,精者精妙,明者明净”,明亮、干净,“出者出现。自心本具万德。无明垢尽,则清净庄严,光明微妙,精美洁净,一切妙相,齐头并出,故云光精明俱出,善好殊无比”。经文里头有,“光色晃曜,尽极严丽。又云清净庄严,超逾十方一切世界”,这都是释迦牟尼佛在本经里面对极乐世界的赞叹。“故其善好,十方世界实无能比者也”,实实在在十方一切诸佛剎土没有能够跟它相比的。我们的世尊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娑婆世界教主,这个世界是一个很大的星系,一尊佛的教化区,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比这个星系更大的,这星系一环绕一环,一环绕一环,就是华藏世界,娑婆是华藏里头的一部分,极乐世界也在华藏里头,娑婆在华藏的东面,极乐世界在华藏的西面。华藏是一个大世界,《华严经》上给我们说的,“华藏世界品”介绍这个大世界,“世界成就品”给我们介绍说明世界怎么来的。这都是属于完全的科学,我们深深相信释迦牟尼佛的话,没有丝毫怀疑。

  这下面,“着于无上下,洞达无边际”,这两句经文,“《会疏》曰:所证理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故名无上下”。从理上讲,法是一切万法,理是自性,全都是心现识变的。《华严经》里面讲得最透彻,“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一个,统统是心现识变的,所以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故名无上下。“竖深横广,无有边际”。中国古人跟我们说过一句话,“其大无外,其小无内”。那时候佛法没到中国来,我们想想能说出这个话的人是什么人?如果不是明心见性说不出来,肯定是明心见性的人,他才能说得出来。只有自性深广无际,深没有底,广没有边,这叫无边际。“是则佛智所照”,用这个来形容,让我们去体会我们自性本具的智慧有多大,本有的,我们现在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佛决定没有妄语,决定不许编一些故事来欺骗我们,决定没有。我们相信佛的话,像《金刚经》上所说的,“如来是真语者”,真,不是假的,“实语者”,实,不是虚的,“如语者”,与事实真相完全相应,不增不减,叫如语,我们得相信。这是讲佛的智慧所照,也就是他的智慧之所以知道,能知。

  “着,明也。洞达,证入义也”。达是通达明了,洞是彻底明了,叫洞达,证入。根据《疏》的意思,“首句是所证之理体,即如如也。次句是能照之佛智,即如如智也”。如如跟如如智我们参考资料有,在第八页。《三藏法数》里面,“如如者,不变不异”,不变,它没有变化,它没有两样,这是什么?“真如之理”,就是自性。“谓由前正智,观察名、相,皆悉如幻,非有非无,名相本空,即真如理。理因智明,智因理发;以智如理,以理如智,是为如如。”《楞伽经》里面把一切法归纳为五种,名、相、妄想、正智、如如,归纳不外乎这五大类。能够见到真如之理,是由前面正智,正智观察。名相不是真的,假的,非有非无。名相本空,本空就是真如理。理是因智它才明了,智因理发,互为助缘。以智如理,理如智,这叫如如。底下一句是能照的佛智,能照佛智就是如如智。“如如智:谓真如妙智,本来清净,无明不能覆,烦恼不能染。照了诸法,平等不二,以其智如如境,故名如如智。”这是如来的智慧,彻底觉悟者的智慧,他能见到一切诸法的实相,实相就是真相。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下载 下载 下载
0
  [最新报道]  
· (新版汇总)2014净土大经科注(001-100集)
· 净空老法师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集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无量寿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报道]  
· 央视《走进科学》栏目:揭开“僵尸男孩...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