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陀教育-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59集) 
 
  ·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如何学佛
· 认识佛教
· 净业三福
· 三皈五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了凡四训
· 沙弥律仪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 金刚经
  一门深入
· 一门深入重要性
· 师承的重要性
· 专修专弘

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59集) 

来源: 净土释疑网站 录入时间:2015-03-27 09:45:06
关键字:净土大经科注
【 点击数:1347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
 

 2013/10/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编号:02-040-045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七百六十四页第三行,从当中看起:

  “中辈之人,临终得见化佛,亦决往生”。决是决定,决定往生。“因佛诸身不一不异”,这句话非常重要,说佛身也就是说我们自己的身,因为佛跟众生是一不是二,这个学佛同学一定要搞清楚。《华严经》上,《华严》是释迦牟尼佛成道第一次宣讲的大经。内容是什么?佛在毕钵罗树下入定,真正彻底放下,放下什么?放下一切的烦恼、习气、障碍,这些东西障碍我们的真如本性,换句话说,障碍我们自己的真心。人人都有个真心,真心从来没有失掉,这个真心就叫本性,也就是真佛,真心真佛。佛是什么意思?佛是智慧、是觉悟,印度人把觉悟跟智慧称之为佛陀。这个智慧、觉悟是本有的,不是从外学来的,外面没有,叫自性觉,自性本觉。我们中国老祖宗懂,不是不懂,中国老祖宗说本性本善。这个觉就是善的意思,智也是善的意思,统能讲得通,自己本来有的。本来有的,现在为什么没有?现在迷了。为什么会迷?因为烦恼、习气,这个东西把我们的真心迷了。迷了之后,从真心变现出一个妄心来。妄心跟真心是一个心,作用不一样。作用,真心在觉,它是无所不知,无量智能,无所不能,这么大的作用。迷了之后,一无所知,虽有,它不起作用,所以佛叫它做无明。无明是什么?它不明了,本来是明了,现在不明了,叫无明。无明是所有烦恼的根源,烦恼都是从这生的,所以一旦觉悟,烦恼全没有了。

  烦恼是假的不是真的,像个阴影,光明一照它就不见了,黑暗就没有了。明暗两面,明是觉,暗是不觉。我们今天在不觉,不觉的时间太久,不觉就是迷得太深,真正回不了头来。这时候亏得释迦牟尼佛明白了,怎么明白的?从禅定当中明白的。所以戒定慧叫三学,不只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诲,他告诉我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教人破迷开悟、回归自性,都用这个方法,没有例外的,就是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佛学的终极目标是要开智能,定是手段不是目的,心定他智慧就现前。所以佛法里面用水表法,水在宁静的时候不起波浪,没有染污,把它比作真心、比作本性,这个本性本善。水像一面镜子一样,外面山河大地统统照在里头,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就是它的作用。真心能照全宇宙,不但照全宇宙,还照过去未来,没有照不见的。不但能见、能闻、能嗅、能知,见闻觉知四个字全起作用,本能。所以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佛是你的本来面目,你现在把这些作用丧失掉,叫你做凡夫。凡夫跟佛没有两样,凡夫觉悟叫做佛陀,自性迷了叫做凡夫,就这么一回事情。

  净土宗一生成就的原理,理论的根据就是佛在《观经》上所说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是理论根据。净宗修行的方法,佛在《观无量寿经》说了十六种方法,十六种每一种里面又有很多方法,说不尽。念佛法门就是信愿持名,是十六种里头最后的一种,就是第十六观,叫持名念佛。佛说法,恒顺众生。古时候在中国,印度好像也不例外,把最好的、最精彩的摆在最后面,像文艺表演最后的那场叫压轴戏,那是整个表演里头的精华,摆在最后,让看戏的人必须从头看到尾,你要没有看到最后的,最精彩的没有看到,那叫可惜掉了。佛说法亦如是,把最精彩的、最得受用的放在最后。《楞严经》上二十五圆通章,把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摆到最后。如果按顺序摆,耳根应该摆在第二,二十五个顺序它是第二个,第一个是眼根,第二个是耳根。它的顺序是六根、六识、六尘,它这个次序的,后面是七大。十六观,你就晓得,十六种念佛的方法,信愿持名摆在最后。为什么?最简单、最容易,又最稳当、最快速,成功最高,无比的殊胜。

  这一段经文讲三辈往生,我们现在看的是中辈,这几句话是黄念老居士的按语,前面是引经引论,经论当中说的,他在这里做一个总结。中辈之人,临终见到的化佛,阿弥陀佛来接引,全是化佛,化佛跟真佛没有两样。法身、报身、应身、化身,说有四种身,四种身是在作用上不一样,体上是一个,都是从真身变现出来。化佛是什么样子?从理上讲,跟真佛一样;从事上讲,跟那个众生心里想的是一样。《楞严经》上说得非常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所以化佛的样子是随你心里想的,你心里常常想那尊佛那个样子,临终就是这个样子的佛来了。你会感觉得很熟悉,你天天拜他、天天念他,终于把他念来,欢欢喜喜跟他去。另外一个人也是念佛人,家里供的佛像跟你的像不一样,他临命终时见他那个相。

  所以,凡事都要专,不要搞太乱。你说供这个阿弥陀佛像,你心不专,看到什么样的像都喜欢,搞了很多尊阿弥陀佛像供在一起,那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来迎接你,你跟哪个相走?所以我在多少年来就劝人,像就供一尊。为什么?专一。尤其现在方便,现在照相方便,家里供一尊像,泥塑木雕的不好带,出门的时候带照片。我照成照片,我随时带在身上,走到哪里都带到哪里,每天早晚都看到它,熟了,决定是这个相来接引,一点不会错。临终不是这个相,那就不是真的阿弥陀佛,那就是魔来现身来欺骗你。魔不敢变本尊,变本尊有护法神干扰他,不准他这么做法,他现不是你的本尊,他可以,护法神原则上不干扰,那我们就上当了。所以这个专一比什么都重要!世出世间一切法,一定要知道专,专一就有不可思议的能量,帮助你成就。无论佛现的什么身,都是从真身显现的,自然显现的。佛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他不会起心动念,现什么样的相是众生心,众生的念力、众生的愿力,是随这个,随心应量。这个理跟事不能不知道。

  “故随化佛往生安乐,住不退转”。这几句是讲你往生极乐世界,你随着化佛,你跟他去了。往生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就住不退转,这个住就是决定,你住定了,住在三种不退里头,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位,是圣人,决定不会退转到凡夫。小乘阿罗汉只有位不退,所以他是圣人。第二种行不退,行不退是菩萨,他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决定不会退到阿罗汉。第三种是念不退,法身菩萨,念念趣向无上菩提。这三种不退转全部证得叫圆证三不退,圆满证得三不退,在华严圆教初住以上,四十一个阶位,法身菩萨。华严是圆教,净土是圆教,净土跟华严无二无别,华严讲得究竟圆满,落实在极乐世界。所以念老的集注里头引显密大经,证明华藏、极乐、密严是一不是二,名称有三个,实际上就是一处。八万四千法门,无论修哪个法门,最后所证的、所生的处所,证果所生的处所是华藏世界;藏密,所成就的最后是密严世界;净土最后归宿是极乐世界。三个名称不同,是一个地方。所以一个到了,全到了,只是你用的方法不一样。好像我们走的道路不相同,使用交通工具不相同,最后目的地是一样的。你要不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互相在毁谤批评,毫无意义;最后走到,你也在此地,到达目的地是一样。

  “但功德智慧,次于上辈者”。你的功德跟次第比上辈要差一点。这个我们知道得很清楚。为什么?同是华藏世界,同是极乐世界,同是实报庄严土,里头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个阶级,全都是在一处,在一处有四十一个阶级,这就是功德智慧有差别。有多大差别?不大,这个不大是在极乐世界。华藏跟密严,我们了解得不够透彻,但是根据理论上来推想,应该跟极乐世界不一样。为什么?极乐世界虽然有四十一个阶级,实际上是平等的;华藏上讲四十一个阶级,没有讲平等。极乐为什么讲平等?因为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华藏没有,密严也没有,大日如来也没有这个说法。四十八愿的加持,所以极乐世界有这四十一个阶位的名称,事实上它是平等的,皆作阿惟越致菩萨。不但上辈里头平等,中辈、下辈也平等;跟上辈平等,这就真正不可思议,中辈是方便有余土,下辈凡圣同居土。愿文里头说,往生到极乐世界,作阿惟越致菩萨,没有说下辈在外,没有说中辈不摄,没说这个话,没说这个话全都是,这个不可思议!这些地方我们特别留意,为什么?我们为什么选择这个法门,这就看清楚了。极乐世界虽然是相同,它胜过前面两种,而且这个法门容易修,真正我们有把握往生,真能成就。

  尤其在现前我们所居住的环境,境缘顺境少、逆境多,这个环境对修行人,会的,有大利益;不会的,可能有障碍。会修的人,就是禁得起考验的人,顺境善缘不生贪恋,没有一丝毫贪恋,这个人进步就很快,提升得快;逆境恶缘不生瞋恚,人在这个境界里头很容易迷在贪瞋痴里头,你能够觉悟,不迷、不贪、不瞋,这个成就就大幅度向上提升。所以蕅益大师说得好,他说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于心,在自己的用心,自己用清净平等心,境缘没有好丑,为什么?平等看待。喜不喜欢?喜欢。对于外面一般宗教讲、世间人讲,爱不爱他?爱他。虽喜欢,虽然爱他,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是什么?这是真爱,这是真心起作用。凡夫的爱,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是什么?真是永恒不变。他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那个爱是永恒不变的。会变,今天喜欢你,明天不喜欢,这是假的,不是真的,妄心。妄心剎那剎那在变,心在变,身也在变。

  昨天有个同学送一份参考资料给我,因为我讲经提到人体的细胞,我说错了,我说大概是十五兆,他把资料拿给我看,六十兆,不是十五,六十兆的细胞。每天我们的细胞里头生灭,我们讲新陈代谢,有多少个?有七十亿,每一天。每一天我们细胞有七十亿换位,老的坏掉,新的又生,你说哪个身体是自己?昨天是那个,今天不一样。一天七十亿的细胞在那个地方交换生灭,分分秒秒它都有旧的淘汰、新的生起来,所以哪是我自己的身?佛家讲生灭两种,一个变易生灭,一个分段生灭,这叫分段生灭。有些细胞它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有的有几天,最长的是脑神经细胞,脑神经细胞它的寿命是一百五十年。所以我们身体细胞寿命长短不一样,脑神经最长,像皮肤上面这个都很短,三、五天已经不是它,换新的了。佛家讲无常,这两个字的意思很深。知道无常,叫我们不要留恋,为什么?留恋不住,留不住,不是我们想留就留,留不住,念头也留不住。念头是受想行识,身体是色法,色受想行识叫五蕴,五蕴是无常的,每一个都是无常的。

  无常,哪里有真的我在其中?所以要看破,看破你就不留恋。要把这个无常,短暂无常之身,来办大事。大事是什么?大事就是佛事。我们要学佛,学佛就是回归自性。真要回归自性,那真这个字很重要,因为整个宇宙是虚幻的。《金刚经》上讲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是真的,我们要求真,从今天起、从现在起我要用真心。真心在哪里不会用,佛有接近真心的方法。什么是接近真心?十善业就接近真心。不杀生,永远不能有一个念头害别人,伤害别人属于杀业、属于盗业,对人的身命有伤害是杀业,对人的财物有损害的是盗业。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不瞋、不痴,这些都是与真心接近、相应,从这个地方认真去做,对一切人事物用真心,不用妄心。

  真心就是爱心,真诚的爱心,这个爱心里头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没有支配的念头,什么念头也没有,纯洁的爱。谁有?每个人都有。什么时候这个东西现前?你生下来那个时候。我讲经前面说过,“人生百日”,你出生的一百天,“体露真常”,你的真诚爱心表现出来了。你看,无论在什么时候,笑咪咪的,那小孩,不管什么人来,你去接触他,他对你都笑,他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还不认识谁是他的父母。等到他认识他的父母,他的心被染污了,他有分别,他有执着,不是天真了,天真就丧失掉。大概天真可以保持一百天,那一百天是什么?那一百天是真佛,不是假佛。一百天以后慢慢迷了,愈迷愈深,就变成凡夫。由是可知,我们能够体会到得,我们的老祖宗厉害,千万年前就看出这个事实真相,就想到人如何一生保持这个天真,那就成佛。

  但是在经验上告诉我们,保持不住。为什么?他会变。习性会变,本性不变,习性就是他的环境,环境会影响他,他跟圣人在一起他变成圣人,他跟凡夫在一起他就变成凡夫,“性相近,习相远”。你看古人,看出人的本性,看出人的习性。从本性上,佛讲的是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从习性上讲,六道凡夫,不能称他作佛,他迷惑颠倒。于是教育这个念头就生起来,“茍不教,性乃迁”。从这个地方我们不难体会到,古人讲教育目的是什么?目的是保持你的本性。圆满的保持着,圣人;能保持个七、八成,贤人;能保持一半以上,君子。中国古来的教育圣贤教育,与升官发财不相干,与保持性德有密切关系,教育目标在此地。一个人升官发财,那是另一码事情,什么事情?福报。你是个好人,一生断恶修善、积功累德,那就是富贵命,富贵的因决定得富贵的果。今天这个世界,无论中国、外国,我们清楚,做大官的、发大财的,什么原因?过去生生世世行善积德累积的。他要不是累积的,他哪有这么大的福报?就是偷来的、抢来的、非法手段得来的,还是有福报,他能享受。我们命里没有这个福报,你去偷、去抢,还没偷到手,警察就抓去坐牢了,没这个福报!

  所以传统教育学了之后,人心是定的。他没有,他安分守己。他清楚,我这一生这个东西欠缺,我多做一点好事,来生我就提升,就有福了。这一点都不假。如果拼命修福,真正相信,一点不怀疑,像《了凡四训》里头所说的,那个福报来得快,现前就得到。那是什么?少年很苦,中年也苦,老年享福。为什么?他在青少年时候他就晓得修福,本来一生都受苦的,到晚年福报太多,现前了,这一生晚年得福。凡事都有业因,这个世间没有恶人,这个世间没有坏事,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佛说的。你真学了佛,学了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上都是好人、都是好事。为什么?理事都搞清楚、都搞明白,对于做官、发财的不羡慕,羡慕是个错误的观念,要学习好好修因,有因有果,业因果报丝毫不爽,他明白这个道理。

  我有时候也遇到佛友们,从政的佛友们,我在台湾遇到。教育部有个秘书,我们是老朋友,有一天他来问我,他们上一级有一个缺位,他想提升、争取,来问我。他是虔诚的佛教徒,想争取这个职位。我就告诉他,我说你要争取到,说明是你命中有的;你争取不到,命中没有。但是如果你能够发大心,我争取这个位子不是为我,是为国家、为人民造福,我的权力更大,我多做一些好事,我说如果真正发这个心,你命里没有也会争取到。他说为什么?我说上天看人,你是好人,你是为人民服务的,这个不一样。有时候有这些人,我提出给他们做参考,这里头没有迷信。为自己升官发财,得来的,命里所有的。这是说明社会贫富、智愚有差别。学佛,没有成佛之前,在等觉菩萨都有差别。成佛证得常寂光,这是究竟圆满,完全没有差别。实报土里头有差别。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又《观经》中品三种往生者,皆未言发菩提心”,没有讲到发菩提心。“生极乐后,所证亦皆声闻乘果。如中品上生,花开即得阿罗汉果。中品中生,七日花开”,这就不一样,“得须陀洹,经半劫后,成阿罗汉。中品下生亦是七日后得须陀洹,但须过一小劫,方成阿罗汉。皆是小乘圣果。”《观经》上讲的。善导大师他注解《观经》,就是《四帖疏》,他老人家的解释也节录在此地,“谓中品上生是小乘根性上善凡夫人,中品中生是小乘下善凡夫人,中品下生是世善上福凡夫人”。上面一个是《观经》上说的,一个是善导大师所说的就称为论,论是解释经的,“似与本经相违。本经中辈皆是发菩提心之大乘行人”,本经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上中下三辈统统讲发菩提心,没有不发菩提心的,四十八愿里面第十九愿是发菩提心。十八愿十念必生,十九愿发菩提心,二十愿作阿惟越致菩萨,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净宗一定不能违背本愿,本愿是我们真正的根据,本愿上有说。本经中辈皆是发菩提心的大乘行人,“到已”,到达极乐世界,“皆不退转于无上菩提”,这就是阿惟越致菩萨。

  “又《往生论》曰:二乘种不生。盖谓二乘种性之人不能往生,此则契于本经而违于上之经论”,跟《观经》、善导大师所说的不一样。“如上相违之处”,这互相违背的地方,“《净影疏》解之,甚为详善”。净影,隋朝时候慧远法师,不是初祖,净宗初祖是东晋慧远大师,名字完全相同,不同朝代,这是隋朝的,唐朝前面隋朝的,佛门叫他做小慧远,他有《无量寿经》的注解,这就是《净影疏》。称净影,净影是寺庙,净影寺,他在这个寺院里面住,后人尊敬他,不称名,也不称字,称净影大师。这是对人最尊敬的称呼,这个地方有一位大德,对他的尊称。中国古代这样称呼的很多,满清末年李鸿章,清末的大臣,他是合肥人,安徽合肥,人家不称他名,也不称他字,称他为李合肥,这是最尊敬的。

  《净影疏》里头说,“天亲作往生偈,二乘种皆不得生”。天亲菩萨造的,这个作就是著作,著作的《往生论》,这里头有这一句偈,二乘种不生。“《观经》宣说小乘众生亦得往生,其义云何”?这什么意思?“释言”,这就是慧远疏里头说的,“言二乘种不得生者,就此国中往去时说,小乘众生先虽习小,临欲去时,要发大心方得往生”。这就是他,就此国中,是我们这里,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的居民,他先学小乘,一生学小乘,但是临终他发菩提心求往生。临终发心,能去!信愿持名,他真相信有极乐世界、相信有阿弥陀佛,相信发愿往生佛来接引,他当然能去。不是因为他小乘往生的,不是这个意思,小乘不发信愿持名的心他去不了。他发这个心,这样去的,要发大心。“若用小心求生彼国,无得去理”。这是没法子,于理讲不通。这个解释得好。“为是天亲言,二乘种不得往生”。这就是天亲菩萨所说二乘种不得往生,临终回小向大,他决定得生。不但是小乘,那我们要问问,一个学基督教的,他临命终时听到这个法门,他相信,他发愿,他念阿弥陀佛,能不能往生?决定得生,关键是在他临终的时候他有没有这个转变。

  我们早年在美国,亲眼看到的周广大先生,中国人,在马里兰州开个面包店,临终得的是癌症。癌症末期,医院里通知他家人接回去,不能再治疗了,告诉他存活的时间只有二、三个星期,这么严重。回去之后,一家人没有宗教信仰,这个时候临时抱佛脚,到处求神拜佛,希望有奇迹出现,找到我们的佛教会,华府佛教会。华府佛教会一九八三年成立的,我在那里,请我做会长,这个事情我亲身经历的。我们派了四个同修去看周先生,看他的状况,劝他念佛。看了之后,他们打电话告诉我,确实不行,癌细胞扩散了,没有办法。跟他介绍极乐世界、介绍阿弥陀佛,这个周先生有善根,一听就欢喜,马上就接受,告诉他家人,别去找什么医生、找药了,别找,统统念佛帮助我往生。所以我们四个同修带着他的家人念三天三夜,他往生了,真往生了,瑞相非常好,火化时候还有舍利。这一家人就信佛了。关键在最后!所以这个法门,一口气还没有断,都来得及,太殊胜了。关键就是临终头脑要清楚,如果痴呆症,一点办法都没有,这最怕的。所以要修福积德,为什么?临终的时候头脑清楚,这头一个条件,没有这个条件谁都帮不上忙。第二个条件善根,就是这个时候真信,平时半信半疑,这个时候不可以半信半疑,要真信,要真愿,一句佛号、十句佛号都能往生。这个法门的殊胜,在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剎土里面都是第一,它不是第二,诸佛如来这才称赞阿弥陀佛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弥陀这个方法、这个做法,做法就是他建立极乐世界来接引这些众生,不是圆满的成就,到这个地方决定圆满成就。

  下面还有一个问答,这假设的,“问云:若言去用大心,何故至彼证入小果”。这有了怀疑。“释”,底下有解释,“由其本习小乘多故,本在此处多学观察苦无常等”。小乘讲的苦、空、无常,“至彼闻说苦无常等,即便悟解,故证小果”。他到极乐世界,凡夫,没有证到果位,听到极乐世界讲苦空无常,他马上就开悟,他就证阿罗汉果。答得好!“以本乘终发大乘心求生彼故,在彼国中,得罗汉已,即便求大(回小向大)。昙鸾道绰诸祖胜解,已引录于前”,都有详细说明。无论在哪一种状况,都会把理事给你讲清楚、讲明白,你不会有怀疑,这是这个注解的好处,真正帮助我们解决疑难杂症。

  我们再看下面经文,下面是下辈的,科题,“下辈因行”。分三段,第一段,“发心专念”。请看经文:

  【其下辈者。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上中下三辈,发心专念,完全相同,不相同的地方就是作诸功德不一样,上辈的人修积大功德,中辈的人修积的功德次于上辈,下辈的是没有做功德,不是不想做,是没有这个缘分做。现在我们知道,不是没有缘分做,是不知道怎么做,怎么想也没想到持执名号的功德超过所有的大功德,没想到。如果你看看,这个集注要真正读通、读明白了,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取上辈往生。念老临终之前,往生之前的半年,一天十四万声佛号,为什么?教我们把大功德补足,不就这个意思吗?一生疏忽,或者没有能力做大功德的,专心念佛就积大功德,老居士为我们做示现。还有一种人,农村里头的阿公阿婆,一天到晚手上拿个念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问他什么都不知道,你亲近他,满面笑容,一片天真,不管你跟他讲什么话,他回答你的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个人他往生什么品位?我跟他说的,上辈往生,上上品往生。他那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在积累功德,积累无量无边的大功德。绝不能轻视,不可以瞧不起他们,瞧不起他们,我们折福。这种人,要是一个地方上有那么三个、二个,这个地区不遭灾难。为什么?那是真念佛人,他是用真心。信愿就是大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他做到了。

  念老注解里面说,“下辈生者,有三因缘:一、发菩提心,二、一向专念,三、至诚愿生”,真诚心想生到极乐世界。“与中辈相较,只是不能作诸功德”。没有想到念佛是做功德,不知道念佛是做功德。念佛的功德,一切功德都不能相比,你能相信吗?我们把这本《无量寿经》会集本、把这个注解统统看上三十遍、五十遍,你就相信,遍数不够不行,遍数够了你一定相信,讲得太清楚、太明白了。这一句佛号是佛中之王,是一切诸佛如来的通号,是自性佛的德号。这名号什么意思?四个字全是梵文,音译过来的,翻成中国的意思,能翻,不是不能翻,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无量觉。世尊在《弥陀经》上把这个意思说出来,阿弥陀是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横遍十方,空间;无量寿是过去、现在、未来,时间。这句话里头代表着无量的时空,时空里头包括着一切,你一样没有缺,这功德多大!什么功德能跟它相比?什么好事能跟它相比?没法子比,而且是自性里面的无量光、无量寿,不是外面的。性德是真正的无量,自性以外阿赖耶的是有量的无量,它不是真的无量。所以阿弥陀佛是自性的德号,也就是真正的自己。

  真正自己只有一个,能生万法。万法是整个宇宙,能生万法。万法跟自己实实在在是一体,因为是一体,你怎么能去害他?你怎么能够轻视他?不可以,一体。所以尊重万物是尊重自性,尊重自己的性德。这个我们常说,中国人讲伦理,伦理讲到最圆满、最究竟的是佛法,就是阿弥陀佛。伦理是关系,什么关系?整个宇宙跟我是一体,诸佛如来跟我是一体,十法界依正庄严跟我是一体,一体哪有不爱的道理?伦理讲绝了。中国伦理讲人与人的关系,还有父子,还有夫妇,还有君臣,有长幼、有朋友,还有这些。这个没讲到一体,讲一家,中国的伦理讲到一家。佛法的伦理讲到一体,没有分。所以分别执着是错了,分别执着是造业,造六道轮回业;不分别、不执着,就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佛法终极的目标是回归一体,一体是什么?净土宗所说的常寂光,一片光明,大乘教讲的大光明藏,大光明藏是自己,那就是无量光、无量寿。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把心定在这个名号上,无量无边的功德。

  底下这一科“信乐不疑”,信是深信,乐是欢喜、爱好。

  【欢喜信乐。不生疑惑。】

  这一句经文,“即十念必生愿中之至心信乐。”至心是至诚心,没有丝毫怀疑,所以这个经没有三十遍以上,信心生不起来。将这个注解,念老的注解,要看三十遍以上,你自然不生疑惑。你能够把这个注解从头到尾听三百遍,我们做的有播经机,听三百遍,或者你把这本注解读三百遍,你决定往生。为什么?你有圆满的菩提心。

  下面第三个小科,“至诚愿生”。

  【以至诚心。愿生其国。】

  我真想去,我真想去拜阿弥陀佛做老师,我跟他学习。在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成佛,成就会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在极乐世界成佛,你的德号就是阿弥陀佛。在十方世界有缘的地方示现成佛,经上告诉我们,叫妙音如来。那个妙音是什么?劝人念阿弥陀佛,自己念阿弥陀佛,劝人念阿弥陀佛,妙音就是阿弥陀佛,真的不可思议。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以至诚心,愿生其国”。“即《观经》之至诚心与回向发愿心”。至诚心是菩提心的体,回向发愿心是菩提心的作用。回向,这个意思要搞清楚、要搞明白,我把我所修所学的一切功德,不求人天富贵,不求名闻利养,不求五欲六尘,统统不求,专求西方极乐世界往生,专求这桩事情,这叫回向。发愿就是发愿求生净土,绝不做别的,因为功德的果报三善道,你要不回向的话,他是三善道受果报。“且三辈往生咸云”,全都说,“当发无上菩提之心。是故《净影疏》曰:然此三辈,人位虽殊,至欲往生,齐须发心求大菩提,专念彼佛,回向发愿,方得往生。”远公大师讲得好,讲得非常清楚,这三辈的人智慧、福报、缘分全不相同,但是同样发了一个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是相同的。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念头就是无上菩提心,蕅益大师说的,在《要解》里头讲的。印光大师佩服得五体投地,为什么?过去祖师大德没人说过。他这一说破,你愈想愈真实,确确实实是阿弥陀佛的意思、是释迦牟尼佛的意思,为什么?无上菩提心就是成佛,真信切愿到极乐世界就成佛,阿惟越致菩萨,就兑现了。所以真信切愿是无上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专念,条件具足了。

  后面这一段,“往生果德”。

  【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

  “梦见彼佛”。我们看念老注解,“梦见彼佛”,彼佛是阿弥陀佛,下有两种解释,这个解释不一样,第一种望西,第二种《会疏》说的,两种都是日本净宗的祖师。这些人都是唐朝时候在中国留学,善导大师的学生。他们跟中国人不一样,中国净宗自古以来,是以《阿弥陀经》为主,《无量寿经》读的人很少。原因,梅光羲老居士说得很好,就是版本太多了,每个版本里头所说的不一样,你读这个本子,那个本子有的你没有念到,所以放弃了,专念《阿弥陀经》。注解也是《阿弥陀经》最多,《无量寿经》只有两种。日本不一样,日本这些人亲自接受善导大师的教诲,他们净土宗是以《无量寿经》为主,《无量寿经》的注解现在我们搜集的就有十几种,十五种还是十八种,这是日本的注解。最近有人发心重新排版,日本这个本子,虽然印出来了,照相印的,缩小了,字很小,不很清楚,看起来很吃力,所以确实有重新排版流通的必要,确确实实可以做为学习《无量寿经》的好的参考资料。

  “望西谓先是梦见,临终时是眼见佛”。换句话说,这就把梦见两个字分开,一个是梦见,一个是亲见。这个说法也很好,跟《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上有相同的意思,大势至菩萨在楞严会上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现前就是我们还活在这个世间,见到阿弥陀佛,当来是往生到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必定,关键是这两个字。必定在什么时候?临命终时,临命终时佛来接引你,你还没断气,你还活在这个世间,你会告诉你周边的人,我看见佛来了,佛拿着莲花来接引我了,你才走的。这个例子很多,在《往生传》里头、《净土圣贤录》里头有记载,这是临终见佛;生到极乐世界,那是当来,现前当来。

  “疏曰”,望西法师疏里头讲,“三辈俱有梦见眼见”,把梦、见分作两个,这是我们能信得过的。“《觉经》中说上辈”,这个《觉经》就是本经,《无量寿经》。不是指我们这个本子,我们参考资料里头有,“《觉经》,即《汉译》本。《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四卷”,这是五种原译本里头的一种。这里面讲,“上辈云:于其卧睡中,梦见无量清净佛”,无量清净佛就是阿弥陀佛,“及诸菩萨、阿罗汉。其人寿命欲终时,无量清净佛,则自与诸菩萨、阿罗汉共翻飞行迎之”。共翻飞行迎之,这就是他自己梦中见到,佛与菩萨、阿罗汉在空中飞行过来迎接他。“中辈亦同梦见彼佛,往生先兆”,这就是预兆,“临终来迎。本愿胜益”,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里头接引众生的愿,本愿的胜益,殊胜的利益,“故俱应有”,统统都有这个现象,有这个瑞相出来。“若无佛迎,本愿虚设”。与这个愿不相应,这一点我们要记住。如果你见到观音、势至,《观经》上是有,但是与四十八愿不相应。四十八愿下下品往生,佛也是来迎接,没有说不迎接的,没有说下下品是没有佛的,没有这个说法。佛要没有来迎接,我们就不去,一定等佛来迎,佛决定现身,那就稳稳当当,就没有错误,这一点我们要留意。

  第二,《观经》下品。“《观经》下品俱是恶人”,造作五逆十恶的,这些人在临终之时,遇到善友劝他念佛,他回心向善,所以这些人佛都来迎接。五逆十恶,毁谤大乘,我们前面读过,第十八愿里读过,佛都来迎,哪有下下品往生佛不来迎的道理?这讲不通。“今经下辈俱是善士,焉能不迎”。第三,“汉吴两译,上中二辈俱先梦佛,然后临终见佛,故今下辈亦应如是。是故本经谓梦见,言其前者。《观经》云见佛,指其后者”。一个是往生的时候,一个是没有往生之前梦到的,这种梦最通常见的是在往生前七天、前一个月。前一个月到前七天,这是很常见的,临走的时候一定来接引,这个决定不错。这是一说。

  “二、另一说如《会疏》”,这也是日本祖师的注解,“《会疏》谓确是佛迎,但彷佛似梦”。我们一般人讲似梦非梦,好像是作梦,又好像不是作梦,在这种状况之下。《疏》里头说,“梦见彼佛者,如《观经》下三品人。命促剎那,狱火来现。虽佛来迎,彷佛不明,犹如梦中故”。这个例子,确实好像《净土圣贤录》里面所说的张善和的例子。张善和造恶业,他是屠户,一生杀牛为业,卖牛肉的。一生当中杀牛太多,临命终时,这个人他头脑清楚,他没有迷惑,地狱相现前,他看到,别人看不到,他看到,房间里面全是牛头人,来问他索命。这是我们在典籍里头看到的,唐朝时候的事情。他大声喊救命,这也就是运气好,有一个出家人从他门口经过,听到里头在喊救命,这个出家人就进去看看到底是一回什么事情。他就说好多牛头人问他要命。出家人马上就知道,点了一把香,送到他手上叫他拿着: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他就大声念阿弥陀佛,念了几声之后,他告诉他说,牛头人不见了,阿弥陀佛来了。这是一个例子,是个非常好的例子,恶人往生。

  我在台湾遇到真人真事,这个人是我的老朋友,广化法师,在台湾办了一个佛学院,提倡戒律,持戒念佛。他是军人,退役之后出家了。在军队里面他管军需,管军需有钱。他告诉我,那个时候,他在职的时候,每天吃一只鸡,杀多少生!出家之后,虽然持戒忏悔,天天把功德回向给这些畜生,还是不饶他。有一天在浴室里头去洗澡,浴室铺的是瓷砖,他就看到整个浴室都是鸡在飞,他就到处躲躲闪闪的,摔了一跤,腿摔断了,一生拄着拐杖,坐轮椅。告诉我,重罪轻报,那些冤魂是来要他的命的,让他做个残废人。现在往生好几年了,已经走了。人是个好人,杀业太重,出家也没办法避免,杀得太多了,一天一只,一年三百六十只,他大概干了几年,应该要上千只。这是我们亲自遇到的。晚年很可怜,晚年的时候来看我,坐在轮椅,说话很模糊,流口水。让我们看到杀生的果报,他来示现给我们看。

  所以下三品,《观经》上讲是作恶的,五逆十恶,“命促剎那”,快要断气的时候,这个时候地狱相现前,虽然佛来迎,来接引他,他是模模糊糊,好像是梦中,但是他还是被接引走。“若不尔者,何至临终得安闲神游”?他只坐上莲花台,他就是极乐世界的人,这些业障自然就消失。下面的话,“盖谓《观经》所示下品之人,临终之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众苦交逼,佛虽现前,但以神识不清,不甚明了,依稀彷佛,若在梦中,故云梦见彼佛”,是这么个意思。“若非有佛来迎”,如果不是有佛来迎接他,“焉能安闲有此十念”,这是临终的最后的十念,然后随着阿弥陀佛到达极乐世界,“随佛神游极乐”。两种疏所说的不一样,“但谓下辈往生亦有佛来迎是一”,都说有佛来迎,“殊途同归。故并引征以证斯旨。”念老把两种不同的说法都节录在这个地方,提供给大家做参考。

  这下面说,“至于《观经》下品三人俱是恶人者。善导大师谓下品上生者是造十恶轻罪凡夫人”,造十恶比较轻,下品上生的,十恶轻的凡夫。“下品中生是破戒次罪凡夫人”,比前面的重,“下品下生,是具造五逆等重罪凡夫人也”。这个说得很清楚,善导大师讲的,我们要重视。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善导大师说的就是阿弥陀佛亲自所说的。下品下生具造五逆,具是统统都是造五逆。五逆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个五种罪是无间地狱。这五种罪,确实前面四种不容易,杀父、杀母、杀阿罗汉,阿罗汉没有,现在这个世间没有阿罗汉,但是跟阿罗汉相等的就是老师。阿罗汉,杀阿罗汉为什么罪大?阿罗汉常常教化众生,弘法利生;这个人等于阿罗汉,都不容易。出佛血,佛不在世,那有等同的罪,就是以恶的念头,恶心毁坏佛像,把佛像毁掉,是恶念恶行,是有意的。无意毁坏没有那么重的罪,是有意,动瞋恨心把它毁掉,这个是得同样的罪过。

  现在的社会,在这个地球上,杀父、杀母、杀老师很多,都有,破和合僧的也有。但是实际上来讲,和合僧团没有了。两个出家人住在一起都会吵架,都意见不和,所以哪来的和合僧?我早年,也出来讲经了,有一个老居士,资格比我老,印光大师的皈依弟子,跟我们李老师同辈分的,他们是师兄弟。我讲经每天他都来听,来护持,做影响众。有一天他请我吃饭,在火车站旁边的功德林。我一去看,只有我一个人,请我一个人吃饭。他就问我,他说:净空法师,今天我请你吃饭,你知道是为什么?我说:不知道,我没有神通。他说:我有一个问题向你请教。我说:什么事情?不敢当,请教不敢当。他说:五逆罪,前面四种不容易犯,破和合僧,到处看到一些在家批评寺庙、批评出家人,这都是无间地狱。我听了之后,我说我们吃饭,这小事。这怎么是小事?我说:老居士,我出家也有几年,我没有看到有和合僧的僧团,你在哪里看到?我这一问他,他回头一想,哈哈一笑。没有和合僧团,所以不会犯这个罪。真有和合僧团,你要是破坏它,那就是无间罪。现在没有,一个人住个小庙都无缘无故发脾气,你说有什么法子?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下载 下载 下载
0
  [最新报道]  
· (新版汇总)2014净土大经科注(001-100集)
· 净空老法师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集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无量寿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报道]  
· 央视《走进科学》栏目:揭开“僵尸男孩...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