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陀教育-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47集) 
 
  ·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如何学佛
· 认识佛教
· 净业三福
· 三皈五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了凡四训
· 沙弥律仪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 金刚经
  一门深入
· 一门深入重要性
· 师承的重要性
· 专修专弘

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47集) 

来源: 净土释疑网站 录入时间:2015-03-26 10:53:00
关键字:净土大经科注
【 点击数:1319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
 

  2013/9/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编号:02-040-044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七百五十一页,倒数第四行最后一句:

  “其实亦即奉行六度也”。六度,参考资料里面第十八页,昨天学到忍辱。世尊在《金刚经》里面说六度说得很多,特别强调布施跟忍辱,布施是善因,一切善法的因行;忍辱能保住善行,能成就善行的功德,让善行不至于漏失,所以忍辱的力能量非常之大。顺逆境界都要修忍辱,顺境里面要不生贪恋,特别是对于财色名闻利养这六个字,一定要能放下;逆境恶缘里面一定要忍辱,不生怨恨,不结冤仇,这个比什么都重要。永远保持像释迦、像孔子,对待一切人事物真诚、恭敬、谦虚,能够真正守得住,能忍受得了,功德才可以圆满,成就是不思议的境界。中国古人有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特别是平常小节,对人、对事、对物,尤其是对人,古人有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冤仇就结下来了,自己不知道。所以修行人,无论在家出家,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世出世间圣人都说,这就不是假的,要我们忍耐、包容,要宽恕一切人。一定要懂得,佛陀的戒律、圣贤的教诲是对我一个人说的,与别人不相干,我就能成圣成贤、成佛成菩萨。如果拿着这个东西当作尺码子去量人,那就大错特错。那是什么?那是佛陀害的;佛没有害人,你是拿着佛法害你自己,处处跟人结怨,处处跟别人过不去,自己怎么会有好日子过?我们想想佛陀在世,一生待人接物,是怎样的谦虚、怎样的恭敬,孔孟亦如是。这是什么?这是真正有智慧的人。表现在外面就是智慧,智慧就是戒律,智慧就是善行。

  中国人做人的表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十二个字。这十二个字是中国古圣先贤、老祖宗世世代代承传的总纲领、总原则,哪一个时代疏忽了,这个时代人就很痛苦,所谓的乱世;哪一个时代对这十二个字重视、讲究,帝王领导臣民依教奉行,这个时代是大治,这个时代是盛世,所谓礼义之邦,太平盛世。所以盛衰、治乱不是自然的,是人为的,关键全在教育。从事教育的人,彻底放下名闻利养,我们常说的财色名利,彻底放下,当时在世默默无闻,后人对他尊敬,后人念念不忘,许许多多人依然在效法他。这就是人生的价值,这就是人生真正的意义,这桩事每个人都能做得到。不是人间的富贵,富贵要有命,没有命得不到。圣贤跟富贵不相干,只要你肯做,人人都可以得到,佛菩萨亦如是。佛菩萨、圣贤要是想要富贵,他能要到,为什么?他懂得这个道理,富贵怎么来的。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佛修不修?佛天天修。天天修他怎么没有得富贵?他不要富贵,富贵是福报,他不要这个,他要功德。断恶修善,不执着断恶修善的相,就变成功德。功德得的是什么?得的是清净平等,最后得到的是大觉,大觉是成佛。

  究竟圆满觉,无量智慧,无量福德。福德在哪里?在寿命,长寿。长到什么程度?没有限度,不生不灭,他能证得。你要问为什么能得到?因为你本来就是长寿,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都是你自己的本能。佛法终极的目标是恢复本能,不向外求,外求生烦恼,内求生智慧。对外面的境界要忍,不受诱惑,接触,能接触,接触要不受干扰,接触不放在心上,这就对了,这是真正的忍辱波罗蜜。忍辱的人无论在什么境界,像前面我们举的《金刚经》上的例子,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没有丝毫怨恨,没有一念的瞋恚心,这叫忍辱波罗蜜圆满,我们要学。在人事物,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是不是依然保持着清净平等?那就是忍辱。为外面境界所动就错了,忍辱就没有了,没有就造业,这个不能不知道。

  下面是“精进”,有忍辱才能精进。精是纯而不杂,进是进而不退,叫精进。精进是菩萨第一善根。世间人善根有三个,不贪、不瞋、不痴,叫三善根。菩萨的善根就一个,精进。因为不贪、不瞋、不痴,菩萨都做到了,三善根上加上精进,菩萨善根。精进也有三个说法,第一个叫“披甲”,这是比喻。在战争的时候,古人战争,披上铠甲,戴上头盔,冲锋陷阵,这个盔甲有防御刀枪的功能。现在战争跟古时候不一样,古时候战争是面对面,使用弓箭也不过一百步,距离很近。现在战争距离很远,普通的炮弹射程都超过十公里,大炮的射程差不多是三十公里,所以不是近距离。铠甲有没有?有。冲锋的时候,战车在前面,战车就是披甲的意思。坦克、战车,这是装甲的,它们在最前面,步兵在后面,所以依旧有这个意思。

  修行人的铠甲是什么?是戒律,是佛菩萨、圣贤的教诲。一般在家学佛,三皈、五戒、十善,再加上六和、四摄、六度,这个人是在家菩萨,人中的榜样、模范。在家学佛尚且如是,何况出家。我们前面学过,出家要修六念,六念里面有念戒、有念施,一开头念三宝,佛、法、僧。念三宝就是三皈依,念念不忘。佛代表觉悟,我们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要依觉悟,觉悟是智慧,这叫皈依佛。法是正知正见,正确的思想行为,这叫法。远离邪知邪见,也就是我们从邪知邪见、错误的知见回过头来,依靠佛陀正知正见。正知正见是经典,代表佛的知见,我们读经是皈依佛。僧宝,特别重视的,他给我们示范的是六和,所以僧团在所有团体当中是典范,是模范、是典型。为什么?他们修六和敬。不是修六和敬的不叫僧团。

  僧这个意思,它的本义是团体,不是个人,最少四个人,四个人以上在一起共同修行,遵守佛陀的六和敬,这叫僧团。所以说是天上人间,一切团体里面僧团最为尊重,就是它六和。六和是,见和同解,也就是今天所说的,他们有共同的认知,大家想法、看法是一致的,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这个基础就是圣贤教诲。第二个,戒和同修,守规矩。规矩并不复杂,基本的五戒十善,这是基础,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是从这展开,比丘二百五十条戒律也是从这里展开。戒律里面实在讲,真正属于戒律的条不多,比丘戒只有十三条,后面威仪,就是必须遵守的规矩。放在戒律里面,这些规矩一定要遵守,才能够保持和谐,保持这个团体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为什么威仪那么重要?威仪能够维系这几种要求,互助合作。这样的团体值得人学习,值得人效法。这都是属于披甲。还有“摄善”,虽然戒律里头没有,佛没有说到,你知道它是善法,对自己有好处的,能够帮助自己提升的,戒律上没有,佛没说到,要不要遵守?要遵守。最后一种,利乐有情,对自己没什么好处,但是对社会有好处,对国家有好处,对众生有好处,牺牲自己也要去做,乃至于牺牲自己的身命也在所不惜。

  精进波罗蜜,它的功德,第一个是“增善”,就是增长,增长你的善心,增长你的善行;第二个是“不退”,永远不会退转。“去障”,这是讲圆满,什么时候圆满?“懈怠”这个烦恼永远断掉了,精进波罗蜜圆满。于是我们就知道,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陀,对于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桩事情念念不忘,永远在做,没有休息,这是性德。性德里头哪一种类?精进波罗蜜,乐此不疲。我们要知道,我们跟佛菩萨无缘无故,他为什么会这么样关照我?我们常要问,他的用心何在?他是什么意思?明白这些道理就知道,他没有意思,他没有用心,他所作所为是性德自然的流露,就是六波罗蜜,《华严经》上讲的十波罗蜜。

  第五,“禅定”。六度是有顺序的,按照这个顺序步步上升。布施是基础,不肯布施的人不能持戒,能持戒的人一定有布施,有布施的人未必持戒。能忍辱的人一定有布施、有持戒,布施、持戒的人未必能忍辱。好像六层大楼一样,布施是第一层,持戒是第二层,忍辱是第三层,精进是第四层,四层下面的基础一定是底下三层。所以摄善、利乐有情,永远没有懈怠,这个再提升,禅定。禅定有三种,一个世间禅定。世间禅定是婆罗门教首先提出来的,婆罗门教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的历史它最久。我们团结宗教,宗教排列的顺序是按历史的年代,这样大家都没话说。印度教摆在第一,印度教是婆罗门教的后身,他们有一万三千年历史。排列在第二,犹太教,犹太教有四千年的历史。第三个是拜火教,中国古人也称祆教,它也是唐朝时候传到中国来的,现在还有,但是信徒不多,我听说全世界只有一百多万人,人数不多。但是他们很团结,他们的教徒真正是一家人,非常和睦。拜火教过年,有一年我在新加坡,他们请我跟他们一起过年,我看到他们教友们的热诚,看了很感动人。他们有三千年历史,比佛教早一点,佛教是二千五百年,所以佛教摆在第四位。最年轻的是巴哈依教,它的历史大概两百多年。这样的顺序摆长幼有序,中国人五伦里头长幼有序,大家都服,都没有话说。所以印度教一万三千年,他们教人修禅定,四禅八定是他们传的,释迦牟尼佛完全接受,做为佛门修禅定的基础。佛门禅定从哪里修?先修世间禅定,没有世间禅定的基础,不能修出世间禅定。

  禅定在翻译里头是梵华合译,梵文叫禅那,所以禅是梵文音译的,定是中国的意思,梵文的禅那跟中国人讲定意思很接近,所以把它翻作禅定。禅那的意思,从意上翻,静虑,静就是定的意思。中国《大学》里头讲,“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所以这个定不是死定,不是什么都没有,定里头有观,虑就是观,所以叫止观,大乘常用止观来解释禅定。禅定的意思里头有止,止就是定下来,心不动,如如不动。真正到不动的时候,心起的作用就是照,照叫观照。你看,它能照见,照见是智慧。所以止观是自性里面本有的德能,不是从外来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但是我们的心是乱的,妄想多、杂念多,定不下来,所以它不起智慧,它生烦恼。动乱生烦恼,止观生智慧。所以佛家修行,禅定是枢纽。佛法修行最高指导原则就是戒定慧三个字,叫三学。戒是规矩,戒律,不守规矩你不能成就,要守规矩。守规矩,你的心就定下来了。心真正得到定,它就起照的作用,照怎样?就是生智慧,决定生智慧,小定生小智慧,大定生大智慧。回归到自性本定,遍法界虚空界,用现在人的话来说,全宇宙,整个宇宙里面的事情,无论是过去、现在、未来,无论是大小,无论是浅深,你没有一样不知道。为什么会知道?照见。你是这一面镜子,一丝毫染污都没有,自然照在里头,就是这个道理,不是学来的。不问你的时候,你好像不知道,问你的时候,头头是道。

  佛、中国古圣先贤,教育教的什么?就这个,不是求知识。今天的教育全是知识,知识用心意识,禅定、智慧不用心意识。心意识是妄心、是生灭法,佛法修的是戒定慧。戒定慧里头,戒有心意识,定就没有了,定就要把心意识降伏住、控制住,即使有,不叫它起作用,真心就现前。妄念被控制住,真心起作用,真心就是照见。学大乘的人,对这个概念要不能接受、要产生怀疑,他永远不能入佛门。佛门里面决定不许可你用妄心,不但大乘你不能入门,小乘也不能入门。小乘脱离六道轮回,轮回怎么来的?心意识造成的。心是阿赖耶,意是末那,识是第六意识,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它们造的。六道轮回执着造的,放下执着才能出六道轮回,然后再放下分别、放下起心动念,这就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止观就现前,止观一现前,你就超越十法界。止,心不动了,不起心不动念,心就不动了。所以无量的智慧,无有穷尽的智慧,是自性本有的。佛法终极的目标是帮助我们回归自性,禅宗所说的明心见性跟回归自性是一个意思,这是教育圆满。

  佛陀教育跟世间教育不一样的地方是在高峰,最高峰,基础的教育跟世间教育差不多。基础教育是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宗教教育,在佛法里面讲圣贤教育,这个跟世间差不多是一样的。往上提升不一样了,往上提升不用心意识。世间教育向上提升,还是用心意识,所以它出不了六道轮回,它没有办法解决众生的痛苦。众生痛苦的根源就是轮回、就是十法界,必须超越十法界,才真正离苦得乐。这一点,只有大乘佛法,小乘佛法没脱离十法界,脱离六道了,没脱离十法界,大乘脱离十法界。所以禅定有世间、有出世间。后面还有出世间上上禅定,这是指谁?大乘经上佛常讲八地以上,算是上上禅定,净土宗九品往生,上上品。如果讲到究竟上上,那就一个位次,《华严经》上说的妙觉,净土宗里面讲的常寂光土。究竟上上比等觉还高,等觉还入不了常寂光,必须再更进一步,他生常寂光了,这些我们要知道、要明了。

  它的功德,“静虑”就是清净心,从初得到究竟,愈来愈静。虑是智慧,静是定,虑是慧,定慧是一体。定愈深,慧就愈深;定愈广,慧也愈大。古人用镜子做比喻,你一定要知道,古人镜子是什么样子,现在人不知道,到故宫博物院去看就看到了,铜镜。圆形的铜镜,古时候没有玻璃,铜要磨,磨得很亮,就照得很清楚。你不磨它,它上面就有灰尘,照就模糊。所以镜子天天要磨,愈磨愈亮,愈亮照得愈清楚。磨镜是定,照见是慧,定慧是一体。定以慧为体,慧以定为体,互为体用。慧是体,定是作用,清净是作用;定是体,慧是作用,它两个可以互为体用,也就是定慧一体。这是真心,这不是妄心,所以它的作用“见性”。妄心决定见不到性,只见相,不见性。而真心呢?见相同时见到性。对于这个现象,它的体、相、作用全都明了,这是智慧,这叫照见。“去障”,去“散乱”。散是不集中,乱是不能归一,这是凡夫的心,凡夫的心散乱,妄想、杂念把心搅和成散乱。去障就是除去,能帮助我们除散乱,除散乱心就回归到真心。

  真心起的作用,就是“般若”。般若也分三种,第一种叫“实相”般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它是真实的,它不是虚妄的,所以叫实相。实相是真实,不是假的。实相无相,只有般若能见实相,我们的六根缘不到实相。实相在哪里?在眼前,我们见不到,耳听不到,鼻嗅不到,舌尝不到,身体接触不到,心里也想不到,六根缘不到,但是它真有。为什么真有?一切法是从它生起来的,一切现象是依它起,这个它就是实相。一切现象决定不能离开它,离开它,什么都不能生,它是能生能现。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你要问六祖惠能,宇宙从哪里来的?万法从哪里来?惠能大师不会给你讲大爆炸,大爆炸生不出来,大爆炸只能毁灭,不能出生。惠能大师会告诉你,是你的真心,是你的自性,能生万法。整个宇宙万法是你的自心、是你的自性生出来的,万法是所生,自性是能生。但是自性我们六根缘不到,什么时候缘到?什么时候你自性现前,它就明白了。我们用真心就能见到真心,我们用妄心决定见不到真心。真心真有,真心是真正的自己;妄心不是自己,妄心是假的。妄心是生灭心,真心不生不灭。惠能大师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性是什么样子?他做最简单的报告。你要问自性什么样子?自性“本自清净”,自然的清净,从来没有染污过,什么东西都染污不上,这是自性第一个样子。第二个样子,“本不生灭”,一切法都有生灭,自性不生不灭。第三个样子,“本自具足”,它是圆满的,没有一样欠缺。所以人决定不能向外求,为什么?外面什么都没有,求不到。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才是真正的宝。第四句,“本无动摇”,它没有动过,这就是自性本定。为什么叫你修定?因为它本定,只要你定,清净见到了,本不生灭见到了,本自具足见到了,后头还有一个“能生万法”,也见到了,关键就在定。所以佛教给我们,只要定下来,你就见到了;你要定不下来,这五个都见不到,自性本定也见不到。五祖忍和尚一听,是真的,不是假的,他真的明心见性,这不是明心见性说不出来,衣钵马上就给他。《金刚经》不讲了,为什么不讲?全知道了。衣钵送给他,外面船只准备好了,让他坐船赶快走,为什么?修忍辱波罗蜜。惠能得了法,看他能不能忍?不能忍,什么成就都没有,会被人害死。跑到猎人队里面去躲藏十五年,十五年之后,大家把他忘掉,他出现了。没有十五年不行。这十五年当中,没有人认识他,没有人知道他,他的衣钵从来没打开过。

  所以般若跟禅定,定慧是一体,定慧都是性德,都是自性本自具足的,你不懂得这个,你怎么学佛?学佛就是求自性本具的定慧现前而已。所以《楞严经》上佛说“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你不要以为你有所得,没所得。为什么?所得的全是自性本有的,不是外头的。阿弥陀佛是自性本有的,极乐世界也是自性本有的,成佛就好像什么?回家,家里什么都现成的,一样不缺。迷失了自性,搞轮回,搞十法界,都是在外头流浪,苦不堪言。回家而已!不知道家有这么好、这么殊胜,全是自己本有的。所以千万不要以为,极乐世界这是阿弥陀佛的,不知道极乐世界是自心现出来的,阿弥陀佛也是自心现出来的。阿弥陀佛是谁?是自己,自己真心里面的阿弥陀佛,不是外头的。中峰禅师在《系念法事》里头说的两句话说得真好,这两句话就是“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这是第一句;第二句,“此方即是净土,净土即是此方”,讲绝了。

  把这些理事统统搞清楚、搞明白了,我们的修学有乐趣,其乐无穷,天上人间不能比,我们现在就尝到,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这个不能不知道。尝到法味了,六念、六度就有概念,心里就这些东西真的出现了。修学有乐趣,一天不吃饭行,一天不睡觉行,一天不读经不行。读经、学习经典,比吃饭、睡觉重要,这里头有快乐,吃饭、睡觉里头没这个快乐。所以必须尝到法味,你才会欲罢不能,你对于遍法界虚空界里面一切现象,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明白,愈来愈自在,知道在随喜里面成就无量功德。“实相”是体,般若的体,“观照、方便”是般若的作用。观照是自受用,方便是他受用。观照是提升自己的境界一直到究竟圆满,法相宗里头说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大圆镜无处不照、无时不照,十方三世你统统照见。换句话说,十方三世你无所不知、你无所不能,你回归到究竟圆满。方便般若是度众生的,没有戒定慧你就不能度众生,戒里面有智慧。

  我们这个大楼前面,悬着有一面佛教的旗帜,这个佛教旗是全世界公用的,一共五种颜色,五条,代表什么?代表六度。把六度悬挂在旗杆上,代表佛教的标志,这六度多重要!蓝色的代表布施,黄色的代表持戒,红色的代表忍辱,白色的代表精进,金色的代表禅定,禅定那一条应该是金色的,金色的布应该是有。后面一条是五种颜色统统有,那是般若。换句话说,布施里头有般若,就叫菩萨,那个布施是功德;布施里头没有般若,是人天福报。持戒亦如是,持戒里面是有智慧在里头,有般若智慧,那是功德;没有智慧,是福报。忍辱亦如是,忍辱里面有智慧是功德,没有智慧在里面是福报。精进、禅定都是这样的,精进里头有智慧,禅定里面有智慧,是出世间禅定,是上上禅定;禅定里面没有般若智慧,是世间禅定。我们在斯里兰卡,看到全国到处悬挂的旗帜,不是国旗,是佛教旗,家家户户都挂,在街道两边统统看到佛教旗帜,一片旗海。这是六波罗蜜,在什么地方修?在日常生活当中修。生活就是六波罗蜜,六波罗蜜就是生活,这就叫菩萨。

  我们接着看念老的注解,下面是这一段,“愿生其国”。我们修这么多的功德,做这么多好事,干什么?没有别的目的,就是求生极乐世界。“亦即”,也就是说,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第十八愿里面有这么一句话,“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第十九愿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第二十一愿中至心回向,欲生极乐,无不遂者;第二十二愿发菩提心,厌患女身,愿生我国”。这几愿当中都有共同的一个意思,“皆以发愿回向,求生净土”。这是阿弥陀佛劝我们,这不是别人劝,弥陀自己发愿劝我们,希望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愿文里头多次讲到善根,六度,布施是无贪善根,忍辱是无瞋善根,般若是无痴善根,这是经上常常讲的三善根。这三善根通世出世间法,单单讲出世间,菩萨善根只有一条,精进,精进是菩萨唯一善根。你看,世出世间善根,六度具足。所以佛教把六度做为旗帜来表法,这个意思很深,看到这个旗帜就想到要修六度。佛教导我们,所有宗教里头的圣贤都是这样教导人,中国传统文化也不例外,它就是真理。

  六度完全落实在生活,这个人就是菩萨,菩萨修六度行。六度展开叫万行,实际上就在生活当中,从早到晚,待人接物,没有离开这个范围,只是自己不知道。我们的布施每个人都做,布施是什么?现在人的名词叫付出,我为别人服务,我所付出的,这都是布施。有内财、有外财,彼此互补。香港这个地区居民雇用外籍的劳工很多,跟这个六度合不合?合。我们是用钱财雇用他们,我们是外财布施;他们为我们服务,是以内财布施,只是自己不知道。早晨起来他给你准备早餐,给你整理房间、洒扫庭除,这是内财布施,让我们居处的环境尽量达到舒适。我们每天反省,每天检讨,每天改过,是忍辱精进波罗蜜。我们循规蹈矩,遵守这些道德的原则、伦常的原则,就是持戒波罗蜜。用这六个做纲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每天早上提醒自己,晚上认真反省。让我们想到斯里兰卡,每一户人家门口插旗帜,房子里面也插旗帜,到处都是旗帜,这什么意思?时时刻刻提醒六波罗蜜别忘记。六波罗蜜是我们的生活,六波罗蜜是我们的文化,六波罗蜜是我们的学处,六波罗蜜提醒我们警觉,六波罗蜜的圆满就是成佛,用意很深。既然是全世界公用的佛教旗帜,来代表佛教的,我们也应该尊重,认真努力学习。

  要将所有善根心心回向,念念不忘阿弥陀佛,求愿往生。第二十一愿,“至心回向”,真心,没有别的希望,就是希望往生极乐世界,没有其他的指望;“无不遂者”,这句话重要,没有一个不满愿,人人满愿,个个往生。第二十二愿,这一愿显示阿弥陀佛满众生的愿望,你希望得什么身,就可以得什么身。“如是诸愿中,皆以发愿回向、求生净土为劝”。“《阿弥陀经》曰: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又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又云: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弥陀经》不长,劝我们发愿往生净土,我记得是四次,念老在这里举出三次。“可见愿生其国实为往生极乐之关键。”你是不是真的想去?真正想去,没有一个不往生。佛发的愿是真的,我们发的愿也是真的,真跟真感应,哪有不生的道理?问题我们要真正把这个世间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才相应,那个心才是真心;我还有一些放不下,这个心不是真心。这些话是六十二年前章嘉大师告诉我的,教我一个检验真假的标准,什么是真、什么是假,用这个来检验,就一点差错都没有。就是说你做到没有?你做到,真的;你没做到,假的。我们愿生净土,我这个愿是真的吗?这个世界统统放下,丝毫留恋都没有,这真的;你还有一丝毫留恋,假的。真的有感应,假的没有感应。

  我们在现前社会里头,确实有看到一些,我们叫他做通灵的人,他们能看到我们一般凡夫看不见的。现在这些人很多,他会扰乱我们,我们如何应对?最好是不接触,不接触之中提升自己高度的警觉。如果他们是真的,他用的心是真诚的,我没有他真诚,我不如他。所以我们对这些人不亲近,也不敌视他们,学孔老夫子的态度,敬而远之。这什么意思?我对你尊敬,我不接受你的教诲,这就是敬而远之真正的意思。我们这个心态绝对不是傲慢,释迦牟尼佛在《观无量寿经》里面教导我们的,《观经.上品上生章》,诸位好好去多念几遍,你就明白了。我们肯定净土三经是释迦牟尼佛说的,当年结集经藏是梵文写的,大乘是梵文写的,小乘是巴利文写的,释迦牟尼佛在世就用巴利文了,传到中国来,是真的,不是假的,在中国翻成汉文,翻成中国文字。我们读这个经、信这个经,接受这个经典的教诲,依教修行,绝不改变。如果是个很有名的老师,很有威望的,他来跟你说,来给我们介绍,批评这个经有问题,或者是说这经不是最高明的,还有比这最好的,我们动不动心?不动心。我选择了再不改变,真信,这不是假信。别人一说就动摇,这信是假的,不是真的。人间有德望的,来了一个天神,天人有神通的,人间这个德望比不上他,他来教导我们,叫我们改变法门,我们也不理。到最后阿罗汉、菩萨,最后呢?最后到阿弥陀佛自己来了,阿弥陀佛说,我还有个法门比这个更快、更稳当;感谢阿弥陀佛,我还是守这个老法门,我还是不改变,这叫真信。阿弥陀佛来了叫你改,你就改了,都不算真信。《观经.上品上生章》那一段好,太好了!现在末法时期,这个社会上,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上品上生章”的一段经文,或者加上注解,就可以把这个势头稳定下来。大家读了信心坚定,再不动摇,这叫真信,这才真正得利益。这一听就动摇,这人叫真正可怜,传播的人要负责任,动摇的人自己要负责任。你自己这一生本来可以往生,往生的机会被别人破坏了,什么原因?贪心,对正法缺少信心,怎么可以三心二意,常常改变?决定不可以。

  我在没有遇到会集本之前,我是学《阿弥陀经》,《阿弥陀经》三种注解我都学过,最欢喜的蕅益大师的《要解》。早年间我在美国,有同学问过我,这个同学还在,好像现在住在北京。他说净空法师,如果说这部《大藏经》只让你选择一部经,你选择哪一部?我告诉他,我选择《阿弥陀经要解》,说这一切经里头,你只能学一部,我就选择这一部。李炳南老居士将夏莲居老居士的《无量寿经》会集本给我,我一遍看了之后,我就下定决心了,我一生依这一部。《弥陀要解》讲得精要,简单明了,这部经讲得透彻、讲得详细,能把我们所有的疑惑都化解了。这个东西好,我觉得将来传世,末法九千年的众生,真正得利益的,必定就是这两部经,念老的《集注》,蕅益大师的《要解》。难,蕅益大师的《要解》比较难,为什么?不容易相信。这个讲得透彻、讲得详细,容易相信。信心、愿心建立之后,那就不要找麻烦了,《要解》是最好的方法,帮助你,成就你。但是要用《要解》的人,善根、智慧都要有相当基础,你没有疑虑。如果定慧基础不足,那一定要用这部,这部给你细说,让你把所有的疑虑统统化解掉。真信,真愿、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经跟《要解》是一鼻孔出气,是一不是二。这是八个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要解》把它简略变成四个字,“信愿持名”。信愿就是发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专念。净宗这两样够了,保证你一帆风顺,往生极乐世界,圆满成佛,不再找麻烦了。

  《弥陀经》里头说得好,“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世尊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的劝导我们。若有人已经发愿,已经往生了;今发愿,现在发愿的,现在往生;当发愿是未来的。将来的人看到这两部经,《科注》跟《要解》,莲池大师的《疏钞》、幽溪大师的《圆中钞》,都是《弥陀经》权威的注解。所以当发愿,当往生,这些往生的人到达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就是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不退转。什么不退转?不退转于无上菩提。可见愿生其国实实在在是往生极乐世界关键。你有没有这个愿?你有愿,决定往生。

  发愿往生比什么都重要,尤其是我们生在现在这个社会,现在社会苦多乐少,甚至于可以说只有苦没有乐。现在人的乐都是刺激,像服毒、打吗啡,这种乐不是真乐。六十年前,这个社会还有几分真乐,苦多乐少,有亲情之乐,有朋友之乐,六十年前的社会。现在没有了,现在什么乐?利害,有共同利益的就乐,共同利益失掉就对立。人没有情、没有义,哪来的乐?连夫妻都没有乐,彼此怀疑,很容易就离婚。你看现在社会离婚率有多少?这是非常可怕的现象。五伦的社会,伦常,伦常里面第一个重要的就是夫妇,夫妇不和,这家庭就毁灭了。父子有亲,父子有亲是建立在夫妇有别的基础上。夫妇的结合建立一个家庭,五伦才建立,伦常关系从这开始。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基础就是夫妇,夫妇不和,全毁了。今天我们看到,男女结婚,儿戏,开玩笑,几天、几个月离婚了,全是假的,虚情假意,没有真的,你说多可怕。这些值得我们深深反省的。

  所以学佛,眼界拓开了,不只看一个地球,要看遍法界虚空界。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剎土,最好的还是极乐世界。这是我们为什么会选定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要专修净土、专弘净土,一心一意回归极乐世界,这就对了。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下载 下载 下载
0
  [最新报道]  
· (新版汇总)2014净土大经科注(001-100集)
· 净空老法师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集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无量寿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报道]  
· 央视《走进科学》栏目:揭开“僵尸男孩...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