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陀教育-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166集)  
 
  ·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如何学佛
· 认识佛教
· 净业三福
· 三皈五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了凡四训
· 沙弥律仪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 金刚经
  一门深入
· 一门深入重要性
· 师承的重要性
· 专修专弘

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166集)  

来源: 净土释疑网站   录入时间:2016-01-06 10:52:30
关键字:净土大经科注
【 点击数:1710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

 

2013/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编号:02-040-016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看《大经科注》四百二十六页,倒数第四行:

  “修习功德,满足五劫”。念老注解里头说,《魏译》云,康僧铠的本子,“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唐译》的本子,“于彼二十一亿诸佛土中所有严净之事,悉皆摄受。既摄受已,满足五劫,思惟修习。《宋译》云:往一静处,独坐思惟,修习功德,庄严佛剎。发大誓愿,经于五劫”。这三种本子所说的不一样。“古德于此,颇有异解”,古大德对于这桩事情有不同的解释。

  下面举出例子来,“净影、憬兴诸师,并以五劫为发愿后之修行时”,发愿之后的修行。“《净影疏》云:依愿起行”,又,还是《净影疏》说的,“故彼法藏于一身中,在彼佛所,五劫修行。又《略笺》云:斯乃修行之时也。盖五劫之间,思惟励修”。这个励是勉励。“修成满所愿之行。其既发愿,不可无行”,发愿之后一定修行。“上皆明五劫为发愿后修行时”,经历五劫的修行。

  第二个都是日本法师他们的说法,“明此为发愿时”,这个五劫是发愿时。“《合赞》云:五劫者,发愿思惟之时节也。望西亦以为发愿时。《会疏》云:盖夫菩萨建立净土,犹如良匠建大城。先沉思图画之”,这先设计。“五劫思惟,如图画之”,这个五劫思惟,是在设计的时候,想怎么建造。“此以五劫思惟,喻如施工之前,先打图样。故同于《合赞》”,《会疏》的说法跟《合赞》的意思相同。“谓为发愿时,而非愿后修行时。《甄解》亦同此说。盖诸家均据《魏译》”,所根据的是康僧铠的本子。“上说正与《魏译》相符”。《魏译》本子,我们在前面看过,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根据这个本子讲的。

  第三,“嘉祥师云”,我们中国古德注《无量寿》的就是这两位法师,净影师跟嘉祥师。嘉祥师说,这五劫当中是修行发愿。“此则双举修行与发愿,两者并举,但以发愿为趣,此正与《宋译》相契。《宋译》中先曰:思惟修习。后曰:发大誓愿,经于五劫。故知五劫之中,以清净行,修习摄取佛土之大愿,经历五劫,大愿方成。此亦正与今之会本相契。本经中于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习功德,满足五劫之后,方曰所摄佛国,超过于彼”,跟嘉祥师的说法相同。“故此五劫乃修行发愿时”,修行发愿的时候。

  在这个地方,我们知道诸佛,包括法藏菩萨在内,都是表法给我们看的。目的是让我们对极乐世界的建立生起信心,目的在此地。这个说法,用现在人的话来说,它很合乎逻辑。极乐世界不是凭空想象的,不是凭空画图设计出来的,而是佛五劫修行。这个修行就是他遵照世间自在王的指示,参访二百一十亿诸佛剎土。这二百一十亿是表法,它不是数字,代表大圆满。也就是说遍法界虚空界所有诸佛剎土,他都去考察过、都去参访过。这个佛国土里头有哪些特别殊胜之处,他就记取;有一些艰难不容易修学的地方,他就舍弃。所以用这么长的时间,五劫是个很长的时间,才把一切诸佛剎土里面真善美慧完全摄取,就是他都接受了。根据这个来建立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建成之后,就超过一切诸佛剎土。为什么?一切诸佛剎土里面,好的它统统有;一切诸佛剎土里头有缺陷的,它没有,这就超越了。换句话说,极乐世界是集诸佛剎土美好之大成。今天讲会集本,极乐世界也是阿弥陀佛会集诸佛剎土美好之大成,也是会集的。这很有趣,极乐世界是会集的,这个经本是夏莲居会集的,这个注解是黄念祖老居士会集的,与会集很有缘分。会集是无美不收,它全部都收了,都是最精彩的、最好的。所以,五劫修行结得大愿,四十八愿是这么来的。

  我们再看末后这一段。

  【于彼二十一俱胝佛土。功德庄严之事。明了通达。如一佛剎。】

  这个里面的“俱胝”是印度数量的名称,合中国是“千万”,一个俱胝就是一千万。二十一俱胝就是前面所说的二百一十亿,意思同样的。会集跟前面用的名词不相同,都是五种原译本的原文。从这个地方来看,世尊说这个经确确实实包容了一切佛法,我们常讲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这一部经里头全都有,分量虽然不多,它是属于大经,它的内容包含圆满。“法藏比丘,于五劫中,对于二百一十亿佛国,种种奇妙功德、殊胜庄严,与各各善恶粗妙之差别”,善恶讲的是因,粗妙说的是果。“悉皆明了通达,如一佛剎”,换句话说,对于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剎土,悉皆明了通达,就像一佛剎一样。这些话都很重要,都是说明极乐世界怎么来的。

  下面这两句经文也是一小科,“摄土超胜”,经文:

  【所摄佛国。超过于彼。】

  念老的解释,“经此长时思惟、选择、修习、摄取,于是结得大愿”,四十八愿这么来的。而“所摄佛国,超过于彼”,这个彼是指二百一十亿佛国土。“今法藏菩萨大愿摄取之佛国”,就是极乐世界。实实在在超越殊胜于二百一十亿佛国,跟二百一十亿佛国去相比,真的超越了,真正是殊胜无比,“亦即超踰十方佛土”。这是集十方一切佛土胜妙之大成,“极表极乐净土之超胜独妙”。

  我们读了之后,对于极乐世界为什么会超过诸佛剎土,大乘经上常说佛佛道同,只要成佛、只要见性,你的智慧、德能、神通、道力统统相等,平等的。既然是平等的,为什么阿弥陀佛会特别殊胜?道理就在此地。阿弥陀佛,并不是因为他所证得明心见性,证得成就的报土,那这个报土跟一般佛应该没什么大的差别。他不是的,他自己在没成佛之前,他就参访诸佛剎土,集诸佛剎土里面一切殊胜庄严,集妙而成,成就极乐世界,是这么一个原因。这个原因的缘起,也就是他在因地慈悲心特别重。大乘教里佛常说,没有慈悲心不能成佛。成佛没有一个不是大慈大悲。弥陀慈悲特重,发的愿也不可思议,要普度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剎土里面六道众生。六道众生最可怜、最苦,我们在六道亲自尝到这个苦头,一定要觉悟。

  我们怎样能够离开六道轮回?一切经典上都是讲“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一句话说得很容易,做起来很难。虽然说的是看破放下,看破不容易,放下更困难。这是多亏法藏菩萨想出这个方法,信愿持名。这个方法在十方世界没有,这个方法非常美妙、非常圆满,确实能令一切众生速成正觉。法藏的愿就圆满了。法藏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这么一个愿望,希望我们赶快成佛。

  现在这个社会不能接受的人很多。所以我们要有接引的方便,接引方便又不能离开真实,离开真实,那就错了。那这个方便从哪来?经上有,不要离开经文。我们念三皈依,我在斯里兰卡,那边的法师建议我,讲经之前先念三皈依。这个建议很好,我们在斯里兰卡用了。皈依佛,二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就用这个来解释,很好,现在大家都喜欢。佛是什么?佛是二足尊。什么是二足尊?第一个是智慧圆满,第二个是福报圆满。你要不要?大家都喜欢,谁不要智慧、谁不要福报。这样我们把佛介绍给大家,人家很容易接受,又非常欢喜。不必用自觉、觉他、觉满,这样讲大家听不懂,就用二足尊。

  我早年在美国住在旧金山的时候,我们住乡下,大概有两个月,在那里买了房子,两个月的时候,邻居慢慢的熟了,邻居来访问我们,问我们,他说看到你们好像很快乐的样子。我说是。他说你们为什么这么快乐?你们是干什么的?我们告诉他,我们是学佛的。佛是什么?佛是快乐,极乐世界,佛是快乐。他说这个我要。我说佛是清净,这个也要;佛是长寿,这个我更要了,他统统都要。所以我当时就答应,我说你去找你们一些同伴、邻居,我每个星期六特别给你们开一个班,晚上给你们介绍佛法,教你怎样快乐、怎样清净、怎样长寿。我们也真的给他开了个班,他们都是基督徒、天主教徒,星期天进教堂,星期六来佛堂,星期六晚上在佛堂上两个钟点课,一点冲突都没有。我们跟他说清楚,佛不是宗教,外面说宗教是误会,佛不是宗教,佛是教育。你看我们称佛为老师,没有称他是主、没有称他是神、没有称他作父,我们称他为本师,我们自称弟子,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你们在教堂里,那是你们的天父,父子关系,主仆关系,你到佛这里来,一点冲突没有。他听得很欢喜。这个就是要用善巧方便,又不离佛法,是真的,不是假的。佛这个意思含义很广,这个意思不适合,用那个意思,善巧方便,人人都能接受。释迦牟尼佛是真的,三十岁开悟之后,一生教学。用现在人的标准来看他,他是什么地位、什么身分?他是一个道地道地的多元文化教育家。怎么说多元文化?他教学不分国家、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信仰,只要你肯学,他都教你。心量广大,一切包容,来者不拒,去者不留,他得大自在。这是我们要学习的。

  特别是我们住在这个时代,科学技术发达,信息发达,交通便捷,一个地球变成地球村了,人与人接触非常频繁,不像古时候老死不相往来。那个对外面不懂没关系,现在接触频繁就要知道,叫知此知彼。对自己知道,对别人也知道,相处就不会产生矛盾,不会产生冲突,能够平等对待,和睦相处。地球并不大,这个里头还有战争,那是很可悲的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冲突、发生战争?彼此双方缺乏了解,了解自己,不了解对方,会发生冲突;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对方,就随时发生冲突。所以要想化解冲突、化解战争,真的,一定要靠多元文化的教育。我们生在这个地球上,对于地球上各个族群要了解,每个国家要了解;读他们的地理、读他们的历史,了解他们的文化,这才能和睦相处。

  这桩事情应该是联合国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可惜它没有认真去做。和平会议不能解决问题,会议的时间短,只有一些专家学者在一起讨论,做出的报告虽然送给各国政府做参考,人家未必接受、未必能接纳。真正产生效果,联合国要变成一个大学,学术机构,集合全世界各个族群、各个国家的精英,这些教授、老师每一天在电台里面去广播、去讲解,介绍全世界不同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大家统统都知道了,问题就能解决。所以族群可以团结,宗教可以团结!我这些年在这些方面,都取得一些经验,只要我们真诚待人,他就真诚对我;他有困难,我去帮助他,我有困难,他自动来帮助我。这好事情,应该要做。人与人间要讲信用,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特别是族群跟族群往来。答应他,做不到,信心就丧失掉了;那个人不要跟他往来,说话不算数的。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所摄陈佛”。这就是法藏比丘考察圆满回来了,将他自己所考察的,回来向佛报告。陈佛就是报告。我们看经文:

  【既摄受已。复诣世自在王如来所。稽首礼足。绕佛三匝。合掌而住。】

  这是见佛的礼节,这是最敬礼。第一句,“既摄受已乃承先启后之文”。“既摄受已”,就是考察完毕回来了,回来就先见佛。“于是法藏菩萨复至世间自在王佛处。稽首,头至地也。礼足,以自头接佛足”,这是最敬礼。人最高的部分是头顶,这是最尊贵的;最卑下的是足。以我最尊贵的头顶去礼佛的足下,这表最敬礼。“随即绕佛”,绕佛也是致敬,要三匝,就是“绕佛三周”。绕佛,就如同小孩、孩童绕父母,表示依靠父母不敢远离。菩萨没有成佛之前,都要依止佛陀,到自己大彻大悟之后,你想依止也不行,老师会叫你去度有缘的众生。很多,老师知道你,你的缘在什么地方,你应该出去帮助这些苦难众生。你还没有毕业,老师不让你出去,既然毕业了就应该行菩萨道。

  下面陈说,陈辞。

  【白言世尊。】

  “白”是下对上,尊敬。告,我告诉你,这是上对下,也是爱护的意思,告诉你。

  【我已成就庄严佛土。清净之行。】

  绕佛之后,“合掌安住佛前,向佛禀白云:我已成就庄严佛土”,这是果。“清净之行”,这是因。先说果,后说因,这因成就了。这个佛欢喜,这个学生真难得。

  【佛言善哉。】

  “善哉”是称赞之词,用现在话说,太好了、太难得了。“佛言善哉,此表法藏比丘之行”,他这个行就是成就极乐世界,帮助一切众生。这真实的功德。“深可圣心”,这个圣是自在王如来。这个成就就是自在王内心对他的期望。“畅佛本怀”,佛的本愿就是度众生,就是希望众生速成佛道。法藏做到了,太欢喜了。“广应群机,故得叹许,而赞曰善哉”,这个话是佛深深喜悦之词。赞叹他,你做得太好了,超过一切诸佛如来;道场太殊胜了,超过一切诸佛道场。佛接着说:

  【今正是时。汝应具说。】

  现在正是时节因缘成熟,你应该详细说明。注解里头说,“今正是时。《法华经》因时机成熟,会三归一”。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学,有阶段性的。开悟之后,到鹿野苑度五比丘,讲阿含十二年,这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讲小乘,讲声闻、缘觉。第二个阶段讲方等八年,是将小乘向上提升,准备接受大乘。第三个阶段讲般若,完全是大乘法。大乘法讲什么?讲宇宙万法的真相,不是随顺众生讲的,是随顺佛所证得的境界讲的。前面阿含几乎完全是随顺众生,是众生知见,大家好懂很容易接受。方等提升了,一半随顺,一半已经有佛知佛见在其中。般若纯粹是佛知佛见。最后,这缘成熟了。学了多少年?阿含十二年,方等八年,二十年;般若二十二年,学了四十二年。四十二年,时机成熟了,会三归一。这个三就是前面讲的三乘,声闻、缘觉、菩萨。一是一乘,一乘是一佛乘。有前面这样的基础,四十二年基础,可以入佛境界。

  《法华》、《华严》全是如来亲证的境界,在中国,一乘经就这两部。还有一部《梵网经》,没传到中国来。古大德判教,世尊一乘经就这三部。《梵网经》传到中国只有一品,“菩萨戒品”,所谓《梵网菩萨戒》,全经没有传到中国来。这一部经也是一部大经。会三归一就是《法华》的缘成熟了,可以跟大家讲《法华经》了,“于三乘行者,咸颁大白牛车,皆入一如来乘”。这就是说明过去四十二年所讲的是如来的方便说,现在缘成熟了,可以给你讲真实法。这不是方便法,纯真无妄。“为诸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乃曰今正是时”。这机缘成熟了。

  佛知见,我们有参考数据,节录《佛学大辞典》的。“了知照见诸法实相理之佛智慧也,是为二智中一切种智之用”。佛法讲智有三种,第一个是一切智,知法总相。阿罗汉就证得,小乘有一切智。总相是什么?总相是体性、是空相,万法皆空,阿罗汉知道。但是万法怎么来的?他不知道,他只晓得一切法皆空。像我们现在看到科学报告,科学家讲万法皆空。为什么?一切法都是从高频率波动所产生的现象,都不是真的,全是幻相,知道这个。为什么会有这些幻相出现?阿罗汉不知道,现在科学家也不知道。知道它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个行,这个被证明了。但是这些东西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些万象?这种智叫道种智。道是道理,种是种种,种种法依据什么道理产生的,这个智慧菩萨证得。最后的是一切种智,那就是一切智跟道种智是一不是二。这菩萨都很难理解,这是最圆满的智慧,就是入不二法门。性相一如,理事不二,因该果海,果彻因源,这是佛知佛见,这叫一切种智。确确实实了知照见,了是明了。怎么明了的?照见的。怎么照见的?清净心照见的,清净心照见自性。清净心照是智,万法的本体是理,智照不二。

  这个是佛知见,是一切种智起用。“故就智体而云知。又为五眼中佛眼之用”。“得此佛知见,有开示悟入之次第,初于十住位断一分之无明,得少分之知见”,这叫开佛知见。什么时候证得?十住,从初住到十住,开佛知见。“乃至于十地”,第十法云地圆满。“终断尽无明,知见圆明,谓之入佛知见”。在《华严经》上,就是摆在这四十个位次上。十住,开佛知见;十行,示佛知见;十回向,悟佛知见;十地,入佛知见。开示悟入,这《华严经》上所说的。

  “释迦佛出世之一大事因缘”,就是帮助众生“开示悟入此佛知见”。此佛是谁?就是你自己,不在外面。所以《华严经》上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现在迷了,迷了变成凡夫。佛怜悯我们,帮助我们,是不是佛给我们的知见?不是,是你本有的。佛帮助你,教你觉悟。你把迷放下,这个东西是你自己迷的,放下还是你自己,别人不能代替,别人帮不上忙。换句话说,佛能帮得上的,只是把他自己怎样从凡夫觉悟过来的这些经验、这些方法贡献给我们。我们依照他的经验、依照他的方法来学,就可以把自性的佛知见开发出来。这个要懂。

  帮助众生开示悟入,最善巧的方法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首先,真的把我们的障碍、苦难解除,让我们到极乐世界去,有一个很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最殊胜的就是寿命长,不怕学不会。在这里寿命短,还没有学会寿命到了,再经过一个生死,再投胎,前世学的忘得干干净净的。怎么办?你看看这个经上讲的,法藏比丘建立西方极乐世界,单单就是考察、观摩学习就用五劫的时间。我们这个世间不满五十岁走的人很多,他怎么能学成!五十年,边都没有摸到。这个问题非常严重,这是被法藏比丘看出来了。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到极乐世界无量寿。还有一个,我们这里修学中断,断断续续的。白天学习,晚上要休息,断了;白天这十二个小时,还有很多琐碎的事情,还有三餐饭,都耽误时间;还有一些应酬,统统叫你中断,很难成就。极乐世界给我们两个大的方便,就是这个问题解决了。第一个,无量寿。第二个,他不要吃饭,不需要饮食、不需要睡觉,这厉害,这个学习不中断。阿弥陀佛讲经教学不中断,所有菩萨也不中断。所以我说到西方极乐世界,妙就妙在,你进入阿弥陀佛的讲堂,你是带业去的凡夫,你出来了就成佛了。没有成佛,你不会出来,你还没学完,学完了自然就出来了。所以出讲堂就毕业了,你看看,进讲堂是学生,出来就毕业了,快速成就。十方世界,阿弥陀佛在那里办的是成佛的速成班。别的世界也能学,时间长。你在六道寿命有限,超越六道寿命就长了。可是,超越六道不容易,很难。这些事实真相不可以不知道。真正知道之后,你就知道该怎么样去选择,我决定要选择极乐世界。其他的方便不说,就单单这两样,一个吃饭、一个睡眠,这多麻烦!

  阿弥陀佛真能做到吗?我们有没有怀疑?你怀疑就错了;为什么?我们这个世界也有地方做到;什么地方?色界天,修禅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禅定里面不需要饮食、不需要睡眠。我们这个世界有,没出六道。跟极乐世界比怎么?差远了。我们这个四禅天都有寿命,虽然不睡觉,不睡眠,时间比我们长,但是他寿命并不是无量寿。没有修成定功就失掉了,寿命到了,比比皆是。而且往生到四禅天,不是那么容易,你的定功达不到,你去不成。我们晓得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都修禅定。没有达到初禅,所以他们的禅定叫未到定。有禅定,功夫不够,所以出不了欲界。得初禅,欲就被控制了,没有断,被控制了不起作用,所以他的心清净。在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去修,得阿弥陀佛加持,你在那里修禅定,欲是断掉了,不是伏。四禅天、四空天是伏,极乐世界是断,永远不会再起来了。什么时候得到这个功夫?到极乐世界,大概很快就得到了;那个地方进度很快,一去就是伏住了,永远不会发作。天天听佛讲经说法,弥陀讲经说法契机契理,你所听到的正是你自己程度,你自己喜欢修学的,到那边可以说听到的是闻所未闻,意想不到,心开意解,所以很快就成就。这是我们决定不能够疏忽的。

  佛知见,知是从智体,就智体而云知;从佛眼起作用,就叫做见,佛知佛见。得此佛知见,有开示悟入的次第,这刚才我们念了。我们看最后的一段,《法华文句》第四卷说:“佛以一切种智知,佛以佛眼见”,这个知见两个字写出来了,“开此智眼乃名佛知见”。这部经上所说的跟《法华经》上所讲的意思相同。“今经亦然,欲令十方九界众生,同入弥陀一乘大誓愿海,一切含灵皆得度脱。是故世间自在王如来告言:今正是时,汝应具说”。这一会的殊胜,超过了法华,超过了华严。为什么?欲令十方九界众生,十方一切诸佛剎土十法界里头的九界众生,就是十法界,除佛之外,菩萨以下九法界众生,同入弥陀一乘大誓愿海。这个一乘大誓愿海在哪里?就是极乐世界;整个极乐世界就是阿弥陀佛一乘大誓愿海。只要到极乐世界,皆得度脱。一切含灵,上面到等觉菩萨,下面到无间地狱,地狱众生。只要承认自己的罪过,真正忏悔,后不再造,信愿持名,佛还是摄受,他同样能往生。生到极乐世界,一生决定成佛,就圆满的得度。度是阿弥陀佛接引你到极乐世界;脱,永远脱离六道十法界。是故世间自在王如来告言,告诉法藏菩萨,今正是时,你应该详细说明。这个具说就是详细说明。为什么?利益大众。请看经文:

  【令众欢喜。】

  你说这个大家欢喜,不但佛欢喜,所有人都欢喜。

  【亦令大众。闻是法已。得大善利。能于佛剎修习摄受。满足无量大愿。】

  我们看注解,“此表如来劝令宣说,普利大众。大众二字,广摄”,摄可以用包括来说。包括“当时会上及未来世之一切凡夫、二乘与菩萨”,念老在括号说,今日我等凡夫也在其中。这是真的,我们读这部经,我们学习这部经,这些人统统包括在其中。换句话说,这个经字字句句我们都有分。我们跟佛确实是一体的,这一点要特别珍惜,这就是我们念佛为什么会往生的真因。“普令大众得闻,发愿往生,径出生死苦海,故令大众欢喜”。这个径是快速,快速出离六道轮回。生死苦海指六道轮回,我们能够快速的出离。学佛的大众,有菩萨,菩萨是高级班,佛陀教育高级班的学生;声闻、缘觉,中级班;人天大众是初级班。我们今天在初级班。这三班都是佛陀善巧方便建立的,所以叫权教。通过权教的修学,佛就帮助我们进入真实的一乘班,在这个班里面就成佛了。

  所以,“亦令大众闻法得利”。为什么?听到这个法门之后,接受这个法门就快速成就了,连等觉菩萨都要求往生。我对于净土宗的信仰是从这来的。初学佛的时候,是跟方老师学哲学。我们从来就没有宗教的观念,我们把佛经看成哲学。所以我们学习跟一般学校上课是一样的,没有这些宗教的仪式,合掌恭敬我都没有,普通上课一样。因为老师也是把它看成哲学,没有把它看成宗教,我们没有宗教仪式。忏云法师、李老师劝我修净土。我是什么心态?阳奉阴违,表面上接受,实际上不然。这是受方老师的影响。可是我每天不离开经典。我跟大家讲过几次,我接受净土是讲《华严经》。第一次讲《华严经》,大概讲了一半。那个时候我在台北,一个星期讲三堂课,两堂讲《八十华严》,一堂讲《四十华严》,《八十》、《四十》一起讲。不像现在这样细说,所以进度很快,可是也十几年,我记得好像是十七年,讲一半。十七年应该可以讲圆满的,因为常常出国,在国外的时间要占一半以上。常常出国,一年都得要去个二、三次,一次至少三个月,所以在台湾的时间并不长。《华严经》在台湾讲,回去就接着讲,讲了十几年。突然有一天想起来,文殊、普贤,这是我们最尊敬的大德,最仰慕的两位菩萨,他是修什么法门成就的?研究这个问题,看到《四十华严》第三十九卷,里面有文殊、普贤都是发愿求生净土。看到这个经文感到非常震撼,为什么这样的菩萨他还发愿求生净土?

  我们对净土这才回心转意,认真的去学习。以前虽然学习,这是我常说的,我没有那个诚意,听老师讲也未必听懂,没有诚意。自己学习经教也没有看出来,你看我还讲《华严》,讲了一半都没有看出来。提出这个疑问,再去找答案,这才把问题找出来。用真诚心去看净土的经论,读印光大师的《文钞》不一样了,才能懂得他的意思。可见得印光大师讲一分诚敬一分利益,那是真理。我对净宗没有诚意的时候,《文钞》,忏云法师叫我看的,我看了,没看完。到台中跟李老师学习,老师也把这个东西送给我,我继续看下去,没有什么印象、没有什么心得,心地不诚。从《华严》,那时候讲过《华严》、讲过《法华经》大意、讲过几遍《楞严》,真正回头认识净土,再看,不一样了,连看《印光大师文钞》都不相同了。你看学习心态关系多大!再展开《文钞》,那就是拜印光大师为老师了,做他的私淑弟子。

  这是李老师教给我的,他非常客气,他说我只能教你五年,往后怎么办?我给你介绍个老师,介绍印光大师,印光大师是他的老师。老师在哪里?《文钞》就是的,你只要天天不离开《文钞》,依照《文钞》学习,就是真正印光大师的学生。我接受了。《华严经》讲了一半才得到这个启示。回过头来才发现自己真诚不足,看东西、听东西得益很少。真诚恭敬心生起来,再去看,完全不一样。《无量寿经》,没有真诚心,讲这个经速度很快。我最初讲这个经在加拿大、在美国,一个月就讲完了。那个时候一次是九十分钟,不是两个小时,三十次就讲完了,一个月。那个时候九十分钟是录音,从前录音是那个胶卷、胶盘的,那一盘九十分钟。现在跟大家一起细心分享这部经,从头到尾讲一遍一千多个小时,不能比。愈看意思愈多,愈讲愈丰富,真正体会到这个里头字字句句无量义,讲不完,这是真的。

  这个地方告诉我们,亦令大众闻法得利,“普发弥陀之愿,学法藏之所行,摄取佛剎,满足大愿”。这是大众闻法,仰慕弥陀,效法弥陀,向弥陀学习。“《净影疏》曰:法藏自说己愿,令诸菩萨学之同发”。这慧远大师说的,隋朝的慧远大师,不是我们初祖。名字完全相同,时代不一样。在佛门里面,称他作小慧远。“又《会疏》云:菩萨闻之,自发勇猛心。彼既丈夫,我亦尔”。菩萨要听到这桩事情会生起惭愧心、会发出勇猛心,向法藏菩萨学习。所以说彼既丈夫,我亦尔,我不能落在他后面。“彼发妙愿,我不尔乎”,他发的这个愿,我要跟进。“故能缘之满足大愿也”,满足无量大愿。

  末后这一句,指能满一切志愿。又《往生论注》,这昙鸾法师的,“满足往生净土一愿,即一切志愿悉满足。故云满足无量大愿”,这一句话非常重要。换句话说,极乐世界你不知道,那就不论、不谈了,你要是知道的话,你能不去吗!这个地方学习是能够满足无量大愿的,无论你有什么愿统统满足,这还得了!每个人都有愿望,在这个世界愿望很难圆满,障缘很多。特别是好事,所谓好事多磨,磨是折磨。现在这个社会让我们看到了,看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造恶容易,行善非常困难。那我们有愿,如何能令这些极恶的众生,能够回头是岸,这也是一愿。这一愿怎么圆满?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圆满了。到极乐世界你就能回来,随时能回来,有这个例子。首先帮助有缘人,肯相信你的、肯听你的,家亲眷属。只要是有缘,你就得度他,帮助他建立信心、帮助他发心求生净土。帮一个是一个,度一个是一个,功德无量。你把他度到极乐世界,他又度他的有缘人,辗转教化,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有言说得好,“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没有缘是什么?他不接受、他不相信,这叫没有缘。只要他能接受、只要他能相信,统统是有缘人。有缘人就要帮助他,不帮助他,我们对不起他,谓之失人。应该帮助的,为什么不帮助?昙鸾法师这一句话,满足往生净土一愿,即一切志愿悉满足,故云满足无量大愿。昙鸾大师作《论注》,“和盘托出诸佛心髓”。《往生论注》是昙鸾法师作的,这一句话把一切诸佛真正的心愿统统托出来了,给我们显示出来了。我们能不舍一人,这就是满足一切诸佛度众生的大愿。

  我们接着往下看,“法藏菩萨五劫精勤求索之大愿,祗为众生能真实发起往生净土之一愿”。法藏存什么心?现在人常说的,有什么企图?他为的是什么?他不为自己。再告诉你一句话,他是真为自己。不为自己,这是说一般人指这个身是自己,他不是为这个自己。他真为自己,什么叫真为自己?他知道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跟自己是一体,所以他是真为自己。自己是个大我,不是小我。我们必须知道,能帮助众生真真实实发起求生净土这一愿,就圆满了法藏比丘五劫精勤求索的大愿,这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愿愿为众生。

  “故我辈末世凡夫,但能满足此一愿,即与弥陀大愿相应,便入一乘愿海,便与弥陀大愿同体”。这几句话的意思,深广无有边际。最后结归到我们身上来了,我们是释迦牟尼佛末法凡夫,我们很幸运遇到这个法门。我非常感恩,虽然没有亲自听到老师讲这部经,他把他的讲稿给我。那个时候,我已经回心转意,对净土有了诚敬的心,看到这个经本、看到老师的眉注,我非常欢喜。《无量寿经》我听过一遍,李老师讲的,不是这个本子,康僧铠的本子。这个本子是老师早年讲的,大概我还没有学佛。老师讲那个经,大概六十左右,可能不到六十岁。我认识老师,老师七十岁,也就是十年前讲的。我能看得懂他的注解,虽然简单,我看得懂,所以非常欢喜。当时就发心想讲,正好遇到韩馆长五十岁生日,我就提议讲《无量寿经》来祝寿。她听了好欢喜。她发心将这个会集本印了三千本,准备我们讲经用。我们把新印的本子带到台中,向老师报告。老师一看,说不行。我说为什么不行?这个会集本目前有争议。他知道,我不知道。他说会有人批评,有人来责难,你还年轻,你资历不够,你不能跟他们对抗。劝我不要讲这个,等待机缘。所以我们就改讲《楞严经》,《楞严经》我很熟。一直到李老师往生,我就想到老师这个注解的本子没有人见到过,老师给我了。所以我就发心印一万册流通,把这个功德回向给老师,帮助他增高品位,这眉注本就印出来了。那个时候在美国,本子先在海外流通。一年之后,在台湾就流通了,没障碍了。所以在台湾也讲了几遍,我记得在这个之前讲过十遍。

  前年清明我把《华严》停下来,《华严》讲了四千多个小时,没讲完,讲了大概五分之一。所以,要依我这个讲法,一部《华严经》大概两万个小时才能把它讲完。这个地球上灾难一天比一天多,如果去化解灾难,那就是改变人心,劝人断恶修善,那《无量寿经》比《华严经》快。我们就发心专讲这部经,这部经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劝勉同学对净土宗真信,真正发愿求生,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放下万缘。度了自己,也度了你家人,也帮助社会化解灾难。这是这一次讲这一部大经、学这一部集注的缘起。跟《论注》昙鸾法师说的是一个意思。希望我们能满足这一愿,跟阿弥陀佛就相应,跟一乘愿海相应。不但相应,念老这里说得更好,“便与弥陀大愿同体,故云,即是满足无量大愿”。这一句话是真的,决定不要怀疑。我们在这个世间生活这么多年,对这个世间体验很深,除这个法门之外,任何法门到最后你会叹息,功夫用不上力,不能保证你了生死出轮回。只有这一门,功夫用得上力,可以保证你在这一生成就。所以,你离开这一门搞别的就错了。

  我学过经教,也讲过几十部经论,不是随便选择的,我是有大经大论基础上选择的,连老师劝我我都没接受。我在《华严》、《法华》、《楞严》,《楞严经》二十五圆通章,我发现特别法门是两个,不是一个。一般注解都说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我发现两个。大势至念佛圆通,特别法门。为什么特别法门?排列的顺序,没有按普通排列。他跟弥勒菩萨对换了,本来他在弥勒菩萨前面,大势至。现在我们看二十五圆通章的排列,大势至菩萨排在弥勒菩萨后面,最后一个是观世音菩萨。这两个人不按顺序排列,那就叫特别法门。所以这个法门真正是,“何等方便,何等直捷,从果起修,直趋究竟。不可思议,净土法门”。我们应当非常珍惜。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下载 下载 下载
0
  [最新报道]  
· (新版汇总)2014净土大经科注(001-100集)
· 净空老法师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集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无量寿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报道]  
· 央视《走进科学》栏目:揭开“僵尸男孩...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