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陀教育-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154集)   
 
  ·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如何学佛
· 认识佛教
· 净业三福
· 三皈五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了凡四训
· 沙弥律仪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 金刚经
  一门深入
· 一门深入重要性
· 师承的重要性
· 专修专弘

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154集)   

来源: 净土释疑网站   录入时间:2016-01-06 10:39:48
关键字:净土大经科注
【 点击数:1860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

 

2013/1/3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编号:02-040-015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看《大经科注》第四百零六页,第三行:

  【至心精进第五】

  请看念老的注解,“本品续前。法藏菩萨发大愿曰:我已发无上正觉之心。我成佛时,国土佛号,悉闻十方,一切有情乃至下等虫类,生我国者,悉作菩萨,无有余乘”。念老告诉我们,这一品经,继续前面一品。法藏比丘发了大愿,他说,“我已发无上正觉之心”,这个心发了,我成佛的时候,这就是愿,希望自己将来成佛,国土佛号悉闻十方,十方世界一切诸佛都帮他介绍、帮他宣扬。为什么?这是一些业障深重的众生,修行的缘不具足,都在三途苦难当中,他发愿来度。这些有情众生,乃至下等虫类,经上常讲的蜎飞蠕动,小飞虫、小爬虫,蚊虫蚂蚁这一类的,还有比牠更小的。这些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作菩萨。

  西方极乐世界只有一乘法,没有余乘,余乘就是声闻、缘觉。声闻缘觉尚且没有,更没有人天。经上明明说,极乐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有同居土,同居土里头只有人天,六道,它只有两道,其他的四道没有;方便有余土就是四圣法界,别教的三乘,声闻、缘觉、菩萨;实报土是一佛乘。现在为什么说无有余乘,只有实报土,其他的都没有?这个是四十八愿第二十愿,法藏比丘说,只要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三辈九品,“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是一佛乘。这个问题到第六品的时候,愿文里面我们来细细的介绍,完全是弥陀本愿跟他无量劫修行功德的加持,让这些业障深重的众生都能提升到阿惟越致。阿惟越致,中国大乘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提升到这个层次,见性成佛。虽然不是圆满佛,天台大师说他们是分证佛,他是真佛,不是假佛,这就是无有余乘。

  “并愿所发之一乘愿海,超踰无数佛国”,超过,超过一切诸佛的剎土。“世间自在王如来应其所请”,他来请法,佛应他所请,完全接受,“为现二百一十亿佛剎”,为他展现二百一十亿佛剎。这个二百一十亿不是数字,是表法的。密宗里头以二十一为圆满,二百一十亿就代表的是大圆满,一个没有漏。世间自在王如来有这样大的神通道力,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剎土展现给他看,让他统统看见。就像《观经》里面所说的,韦提希夫人遭到家庭的政变,儿子要杀父亲,要害母亲,夺取王位,遭这么大的难,韦提希夫人求佛帮助她,苦不堪言。佛应其所求,韦提希夫人一动念,佛就知道了,佛带着阿难尊者从空中降下来。她叙说她自己的痛苦,向佛请教,有没有世界,没有这些恶劣事情发生的安乐世界?释迦牟尼佛用他的神力把十方诸佛剎土展现在她面前,让她看。她选择了极乐世界,她说这个世界好,向佛请求,她怎么样才能往生?世尊教给她往生的方法,这就是《十六观经》,十六种方法。

  十六种方法,任何一种都能够往生净土。念佛这个法门是第十六种,最后一种。这里头有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有持名念佛。观想不容易,为什么?人,不是法门有问题,人有问题,人粗心大意,每个观都非常微细,心要不清净观不出来。观像,离开佛像,你的功夫就间断了,不能继续。所以,最后这一门持名念佛,行住坐卧,一切时、一切处功夫都可以不断。这个法门好!《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就专门提倡这个法门,在十六观是最后一观。这个地方,法藏向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如来请教,佛为他展现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剎土,二百一十亿就这个意思。他都看到了。

  “法藏皆悉睹见”,等于说让他去考察,让他去学习。“乃于五劫精勤修习,结得胜愿”。佛的展现,一切诸佛剎土,你看到了,诸佛剎土里面好的,你可以采取,不好的你可以不要。所以西方极乐世界这四十八愿怎么来的?四十八愿是考察二百一十亿佛剎得来的总结。他用多少时间?他用了五劫的时间。这是很长的一个时间,五劫精勤修习,不是短时间,可见得他看得很细,真正是取其精华。这个方法非常合乎逻辑。四十八愿不是世间自在王说的,也不是法藏比丘凭空想象的,真正叫有凭有据,它这么得来的。换句话说,极乐世界的成就就是集二百一十亿佛剎之大成,这些佛剎真善美好的大成。这结得胜愿,胜愿是总结。

  “所摄佛国超过彼二百一十亿佛剎”,所摄佛国就是极乐世界,他所建立的佛国超过一切诸佛剎土。为什么?它是集一切诸佛剎土美好的大成,集大成,不是凭空想象的。中国人所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万卷书是闻,别人记载的你看看,你听说的。行万里路,我亲自到那里去看,一方面体验你说的是不是真实,第二我到那里去看,也有好的地方你还没写到,你没提到;有哪些缺点你也没提到,不够圆满。不如亲自去考察,亲自去观察,这样自己总结,带回去为自己建立佛剎的章本、依据。

  “是故本品名为至心精进”,这品题。“至心者,如经文中所示至诚无上之种种心行”。这是学佛、学圣贤之道必须具备的心态,没有这个心态,佛给我们讲,我们也没办法契入。你能够明白多少,你能够体会多少,与这个心态有密切关系。讲的老师不行,但是他没有讲错;听的人那种真诚恭敬超过老师,他领悟就超越了。这是中国古人所说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跟老师学的,超过老师太多太多了!好不好?好!一代比一代超越,这个就是有进步的现象,前途一片光明。如果学生不如老师,一代不如一代,这是黑暗,这个道统传不下去,决定会消失掉。为什么?没有传人。所以真正的老师他最欢喜的、最值得安慰的,他有学生超过他,这真欢喜、真安慰,向前看,无量光明;学生不如自己,完了。可是学生的心态不是教出来的,是学生发的大心、发的无上心。

  师资之道是缘分,丝毫不能勉强,有缘,自然来了,自然来了要认识、要能抓住,有善巧方便勉励学生。自己做不到的,希望学生能做到,弥补自己的缺点,在这个道路上向上提升,不要往下下坠。老师要带着学生向下,怕学生超过自己,这个老师的果报在地狱。李老师以前讲经,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可能是个寓言,但是它很有道理。他说有个医生,我们叫蒙古大夫,庸医,治病治死了不少人,阎王把他打到第十八层地狱,他喊冤枉,他说我不是有意害人,我是错用了药,不是有心,无意,我冤枉。喊冤枉,在跳脚,不服。可是听到下面还有人叫,他说:老兄、老兄,你不要乱蹦乱跳,你这灰落到我一身。他说怎么下面还有人?是。他说你在哪一层?他说我在十九层地狱,你十八层,我十九层。你是干什么的?我是教书的。这就是说庸教教人,误人子弟,比庸医杀人的罪还重。虽然是个寓言,寓意很深。

  所以从前老师不好当。人家家长请老师,那是费了很多的心,观察、考察这个老师是不是真正有德行、有学问,而且还会教学生。这三个条件不具足,人家不请你。古时候请老师的都是家塾,我们讲私塾,私塾是家族的子弟学校。古时候的家是大家庭,上上下下一家人总有二、三百人口,小孩大概就有五、六十个,一定要请老师来教。这个事情是家庭里面第一桩大事。长辈,父亲还不行,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他们年岁大,有经验、有阅历,心很细,为这一家的子孙,对老师精挑细选。选上之后,再去接洽,他愿不愿意来。愿意来了,接待老师的礼节非常隆重,家里面这些长辈对老师都要行大礼。在什么地方?在祠堂。祠堂是祖宗作证,这不是开玩笑的。这个家族都集合在祠堂里面拜师,家里面的长辈,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妇女不出来的,高祖父、曾祖父、祖父一定在场,向老师行最敬礼,三跪九叩首,跟见皇上的礼一样的,大礼。一家人列在祠堂大殿的两面,统统看到。哪个人敢对老师不恭敬?那就是不尊敬父母、不尊敬祖父母、不尊敬曾祖父母,于是不敢不尊敬。老师教学生要不是真诚恳切、认真教学,老师怎么能对得起这家人?对你这么恭敬,人家这一家人的后代能不能出人才,这个使命都付托给你了。老师教学认真。

  现在学校老师没这个使命感,没有人对你这样的要求,所以现在这一代不出圣贤,圣贤没有了,出一些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圣贤君子没有了,社会乱了,人心坏了,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就要受苦受难。我们到这个世间来,应劫而来的,过去生中没修得好,苦难时候到这个世间来了。来到这个世间两种人,一种就是来受报的,要无怨无悔、甘心情愿受这个报应,为什么?因是自己造的,你该受的。业因果报丝毫不爽。第二种人是来示现的,是来救苦救难的,那是佛菩萨,就是再来人。他跟大家一起受苦,虽受苦他觉悟众生、帮助众生。这两种人。不是这两种人,怎么会到这来!

  我们是属于哪种?前面一种,业报,我们乘业报而来的。幸运的是遇到佛法,遇到佛法能不能转业报身为应化身?就看这个能不能转得过来。能转得过来吗?能。你看袁了凡不就转过来命运!但是他转的是世间善恶,他没有做个大转。大转,做出世间的善恶,彻底觉悟世间是怎么回事情,我这一生势必要超越,出世间,遇到这个法门就有可能,遇不到这个法门,想转未必能转得了。遇到这个法门是真正可以转得了,问题就是我们有没有这个决心。真正转过来,往生极乐世界。

  我们看觉明妙行菩萨,他是在我们这个世间念佛往生的。往生到极乐世界之后,他常常往返,回到这个娑婆世界来。他慈悲心重,看到这个世间有很多过去生中有缘的,在一块修行的,没成功,还搞六道轮回。现在他们这些人又到人道来了,他又到人道来,有的是一、二百年,有的是六、七百年,他到人道来又跟他们碰头,来度他们。来来去去,从娑婆世界到极乐世界,往生去了;从极乐世界到娑婆世界,倒驾慈航来了,他不迷。这是给我们很好的一个榜样。你要是不生到极乐世界,你没这个本事,哪有来去这么自由!

  来去自由,只有你已经往生极乐世界了。你的本身、真身没来、没动,真身在阿弥陀佛讲堂里面听经闻法,你怎么来的?化身来的。化身真管用,化身能投胎,就是示现应身八相成道这个意思。不是以佛身,以读书人的身分、以农民的身分、以工商的身分,不定什么身分,它里头记载的,还有一次做国王的身分,有一世是王子,应以什么身来,他就示现什么身。《普门品》观世音三十二应,他做出来了。《西方确指》这个小册子,就是说觉明妙行菩萨的故事。这故事从哪里来?扶鸾来的。印光大师说,乩坛扶鸾只有这一种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因为觉明妙行菩萨降坛,传的这个信息跟净宗经典完全相应,没有一句是离谱的。彭际清居士给它作后序,对这个书非常赞叹。所以我们学习,至心两个字是关键,至心才能信,至心才能解,至心发的愿是真的,至诚恭敬心。下面说,至诚无上之种种心行,信心、愿心、度众生的心。

  “又有进者,法藏于亲睹无边佛剎后”,这更进一步,他亲眼见到一切诸佛剎土,他在这里面挑选。“便一其心,选择所欲”,在一切剎土里头选择他自己想要的。便一其心,“文中一心正显至心也”。便一其心就是至心,一心一意,没有二念。文中一心正显至心。“精进者,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习功德,满足五劫”,这么长的时间,不是短时间。极乐世界成就到今天才十劫,换句话说,这是十五劫之前的事情。精勤求索,五劫长的时间干这桩事情。选择所欲之后,就恭慎保持,恭恭敬敬,慎是谨慎,保持不要失掉;不能保持就失掉了。保持是念念不忘,极乐世界的出现,他心里所愿望的统统实现了。

  “成就庄严佛土清净之行也”,成就无比殊胜庄严的极乐世界清净之行,是个清净世界,没有丝毫染着,平等世界,生佛平等。首先从相貌平等,相貌从哪里来的?是从一切诸佛来的。佛的相好,集所有佛相之美好。佛身,金刚紫磨真金色身,金刚不坏身,法性变现出来的。这种身不会生病、不会变化,不是阿赖耶的相分。阿赖耶的相分是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的频率变化,念念不住,叫无常。极乐世界的天人,他是法性身,如如不动,跟惠能大师开悟所描绘的完全相同,清净、不生不灭、本自具足。不要学,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才艺、无量相好全是自性本自具足的。所以佛经教学重在开悟,不重记问。这是连中国古人都不重视记问,“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背得再多、记得再多,叫你背、叫你记,它的目的是定,用记问做手段,用背诵做为手段。这个有记问他不问,为什么?问开不了悟,它着重在心地清净,着重在一念不生。起心动念断不掉,为什么?太微细了。你根本就不知道,你怎么能断它?必须你看到了,你才能断它。换句话说,断起心动念,什么人?八地以上,八地见到了,开始断它,到等觉才断干净,真正不起心不动念。

  我们就知道,圆教十住、十行、十回向,不起心不动念是粗的,粗的念头不起不动了,八地以上是极其微细的细念。世尊所问的“心有所念”,这是粗念。别教三贤断粗念,不起心、不动念,他就能入实报土就能够离开十法界。从圆教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个阶级,《华严经》上告诉我们,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断干净。这个地方修行没有方法的,为什么?有方法就错了,就起心动念了。这个地方修行就是不起心不动念,无功用道,古人所说,“此处用不得力”。要加紧吧,努力吧,此处用不得力,一用力就着相,一用力就分别了。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用不得力。一切随它去吧!自己该做的,那我们念佛的人一定是阿弥陀佛不断去念,在一真法界里还是念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念头,这行。阿弥陀佛念头愈念愈微细,念到最后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就成功了,那就八地以上。法门真叫妙绝了,无量法门,没有一个法门能跟它相比,一生决定往生,往生,一生决定成佛。快速!没比这更快的,真正不可思议。我们这一生要是错过了,那真叫可惜,真可惜也真冤枉!

  我们现在看经文。“丁三、法藏请法”,它分三科,首先总明:

  【法藏比丘说此偈已。而白佛言。我今为菩萨道。已发无上正觉之心。取愿作佛。悉令如佛。】

  这个话跟惠能大师见五祖,五祖问他,你到这来想做什么?惠能大师说,我来想作佛。这就对了,祖师天天在等,等了几十年,终于等到了,有一个人想来作佛,他就能成佛。这句话重要!你来干什么?我来想度众生。好不好?好。自己没有成佛,你怎么度得了众生?唯有成佛是一切圆满。我想做一个大导师,这都不是真心,真心就是作佛,真心就是我来了生死出三界。真正了生死出三界,阿罗汉也做到了,小乘的圆满,也还不错。真正要来作佛,这是大圆满。

  我们看念老注解,右面这一段,承上启下,上一品当中,“以偈表愿”,法藏说偈、发愿,“今文中乃以长行白言”,“已发无上正觉之心”。长行是没有拘束的。从文体上来讲,佛经只有三种。一种是长行,我们现在叫散文,没有任何拘束,句子没有限定,长句、短句不限定。第二种是偈颂,偈颂是诗歌,形式有一定的,有四个字的,一句四个字,一句三个字,或者一句五个字、六个字、七个字、八个字、九个字都有,它整整齐齐,四句是一首。它也押韵,可以唱诵,有限制。散文没有限制,叙述理与事都非常方便。

  下面这都是念老的话,“盖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这是古德说的。入道重要的门径,叫门坎,你要想入门,首先要发心。今天许多人,我们在讨论办学,办学不难,难在哪里?难在发心。你发的是什么心,将来这个学能不能有什么成就,关键在此地。如果发心不正,你入不了门。今天发心,你看看法藏比丘,他发心成佛,他作佛去。在世间法说,我发心作圣人,我学孔子、我学孟子。

  孔子一生发心学周公,周公的德学他学到了,周公的事业他没有,那是命里头没有。有周公之才之美,没有周公的地位。孔子周游列国,希望有一个诸侯国能用他做宰相,他能够施展他的抱负,可以把政治做得像周公一样,可是没有人用他。为什么没有人用他?那些诸侯国的国君不是圣贤。不是圣贤,不会用圣贤。周公何以能够成就?他父亲是文王,武王是他的兄弟,他父亲是文王,武王是他长兄,长兄过世了,侄子继位,武王的儿子成王。成王只有十岁不能问政,他做摄政王,代理国王。等到成王长大了,他王位归还给他。他有这个机会,孔子没有这个机会,周游列国的目的在此地。最后到六十八岁,年岁老了,没希望了,回家去教学。如果他能像释迦牟尼佛,三十而立,释迦牟尼佛三十岁示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开始教学。孔子如果三十岁就示现一心教学,教到七十三岁,那他在中国的成就可不得了,真会像佛一样。一心专注在教学上会开悟。

  孔子并没有把志摆在这里,真的想求个一官半职,就是想做宰相。这个东西要靠命,不靠命怎么办?革命把别人推翻,行不行?行,他真有这个本事,而且学生那么多,真有能人。这什么?这不义,圣贤人不开这个例子。开这个例子,以后这个世间就乱了,你不行,我取而代之。这社会动乱,人民很苦。这是真正有觉悟的人绝不干这种傻事情。这个可以把人家推翻,唐太宗把隋推翻了,取而代之,你看看他堕地狱了。只不过就做了二十三年皇帝,打仗打了十几、二十年,杀多少人!要不是《群书治要》,还是个好皇帝,他出不了地狱,没那么容易的。他觉悟得早,虽觉悟,但是冤亲债主太多,也不饶他。这一部《群书治要》出现了,流通到全世界,这个功德很大,能帮助这个世界恢复安定和平,这样的功德,他才有机会离开地狱。所以,发心太重要了。

  修行急务,立愿居先。修行最重要的,你要立愿,志愿。你的愿是什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四十八愿为什么?为度众生。用最简单的一句话,帮助一切苦难众生离苦得乐,这就是总愿。你用什么方法让这些众生离苦得乐?四十八个,帮助众生离究竟苦、得究竟乐,这四十八愿。“是故法藏菩萨于发无上菩提心后,祈结大愿”,发无上菩提心,接着就是四十八愿,“超胜无数佛国,故请求世尊为演经法”。演是表演,世尊把二百一十亿佛剎展示出来,这是演。让法藏自己去看,你自己去选择,这都是演。

  此段大意是“我今行菩萨道时,已发无上菩提之心,愿成佛,愿一切如佛”。“取愿作佛”是愿成佛,“悉令如佛”是希望样样都跟佛一样。又右段中之“为菩萨道”,这个为是行,行为,就是行菩萨道。为跟行是一个意思,它是动词。“无上正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的简称,“梵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可以翻,翻作中文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为什么不翻?叫尊重不翻。这是大乘佛法修学总目标。学佛希望得到什么?就得这个东西,不为别的。这个里头没有名闻利养、没有高官厚爵,跟名利财色完全不相干,跟地位也不相干。这个目标纯了,这是每个人决定可以得到的,为什么?是你自己心里头本有的,不从外来,从外来的不一定。孔子想求个官,是外头给他的,人家不给他,他就没办法。这是自己内心里头有的,所以只要你真正发愿,你决定可以证得。

  做老师的人、做父母的人希望你证得,为什么?谚语所谓,“一子成佛,九祖生天”,他得大福报。佛的父母、佛的祖父母,天上人间哪个不恭敬?老师,佛的老师,佛的老师虽然是凡人,也受天人恭敬供养。为什么?学生成佛了,没有一个不沾光。佛经上说得更好,你只要成佛了,跟你沾一点边缘,冤亲债主无量劫来个个沾光,这就是普度众生。为什么父母那么苦心教儿女?希望儿女成圣成贤,他付出这些代价值得,太值得了!所以做父母的人他真干,自己知道自己不行,指望儿女。可是现在的人这种观念没有了,不相信这些。这个问题严重,非常严重。如何我们能让这个世界一些人能够恢复信心?全体恢复不可能,多数恢复也不可能,只有少数。要劝请,要把这些道理讲清楚、讲明白,真清楚、真明白他觉悟了,他才肯放下,他才真放下。障碍放下了,成功就有把握。

  下面,别明,分四科,第一,“学法门”:

  【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奉持。如法修行。】

  这是法藏向老师请法。念老的注解,“故请求世尊为我广说经法,我当信奉,如法修行”。“经法”,“佛之金口所说,为万世之常法者,称为经法”。这个法,用现在人的话来讲就是真理,永恒不变,万世之常法。佛说什么?世间圣人跟佛说的是一样的,孝道!净业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万世之常法。中国古圣先贤所说的五伦、五常,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桩事情出了问题,天下就大乱了。

  上古,三皇以道治天下。什么是道?就这个是道。人人都能够明了,人人都讲求,人人都落实,社会自然安定,以道治天下。到五帝的时代,道衰微了,必须要提倡德。德是从道里头衍生出来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以这个治天下,能够把五伦稳住,用五德来支持它。人要爱人,仁从哪里来的?直接从父子有亲来的。父子的亲爱是性德,是自性本有的。人只是迷了性德不爱其亲,其亲不爱其子,迷了。觉悟,哪有不爱的?真爱。从这个地方生出了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你讲这些道理,劝你爱人。五帝用这个治天下。

  义,义是从君臣有义演变出来的,还是这个字,要特别讲求的合情合理合法,思想、言语、行为,从起心动念到一切造作一定要如理、合情、合法,大家都能够遵守。礼是礼节。人与人之间,日常生活待人接物,都有一定的规矩,像《弟子规》里头所说的,基本的规矩,人人都必须要学习的。《弟子规》从哪里来的?世世代代累积的经验,好东西。养老育幼、修身齐家根本的道理在里头,真是宝。统统都做到了,这是圣人;能够做到个七、八十分,贤人;有五、六十分就是君子;做不到的,叫小人。换句话说,五帝是用五常来治国,仁义礼智信。到三王,三代,夏、商、周三代,德也衰了。所以,三代的王以仁治天下,仁者爱人,以真诚的爱心来推动政治,也做得不错。到春秋战国,周朝衰了,但是春秋战国那些霸主还讲义气,这个很难得,不乱来。秦统一之后,因为不仁不义,秦始皇横行霸道,十五年亡国。汉取而代之,汉有四百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用儒治国。诸子百家的学说,用孔孟,孔孟是仁义忠恕。用儒家治国,是以礼治国,一直到满清没有改变,将近两千年。所以中国叫礼义之邦,大同之治,向往这个目标。

  民国成立之后,礼没有了。礼没有了,天下大乱。现在真的一点没错,左丘明在《左传》上说,“人弃常则妖兴”,常就是五常,仁义礼智信,我们把仁义礼智信全丢掉了。现在的社会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五个字全没有了。人活在这个世间非常可怜,心不安,平安两个字完全没有,生活在恐怖的世界,生活在忧患的环境。中国自古以来,修身、齐国、治国这些道理方法全都不要了,一昧学西方的。孙中山先生说过,修齐治平是中国人的特长,外国人没有。外国人比中国强的是机器,除机器之外,没有一样能跟中国比。

  中国今天最大的忧患是什么?对自己信心失掉了,不相信自己,完全相信外国。这个问题严重!不了解事实真相,这一生迷惑颠倒来,还是迷惑颠倒去,继续搞六道轮回。有缘接触到圣贤教育,稍稍明白一点,那就看他有没有使命感。使命感是什么?要把老祖宗东西好好传下去,不能让它断掉了。我一个人能传一个人,我就尽到我对历史的责任。传多不敢讲,这是可遇不可求,传一个、二个、三个不得了。一生一个都遇不到,那是命。怎么办?在今天科学技术发达,我们利用它得到一点方便,我们可以把自己所知道的详详细细讲出来,这个光盘传下去,听的人很多。光盘不管它寿命长短,在光盘上能够有一、二个觉悟了,也是传人。这个传人不认识,没见过面。有没有?肯定有。这都是方法,古人用书,著书立说,自己一生没有这个机缘,不遇就著书立说传给后世。

  孔子是个代表人物,周游列国十几年,没人用他,回家去删诗书,重新整订古圣先贤留下来这些宝贵的遗产。经过他整理写成文字,留传给后世。所以孔子是集大成者,述而不作,没有自己的创造,把古圣先贤东西留下来了。我们感他的恩,没有他这样做法,中国的文化就没有源头,他把源头清理得干干净净,让这个一直留下来,这个功德不得了。我们今天能看到哪一个家庭祖宗,世世代代像孔家这么清楚?在中国只有这一家。他们家的家谱,这个世系一直到今天七十多代,清清楚楚记载。中国历史第一家,哪个帝王都不行,比不上他。这是什么?他这个功德,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清理,让它很舒畅的流通下去。这个德不得了,任何朝代帝王将相不能跟他比。也是孔子遇到这个机会,有这个缘分,自己也有这个修养、有这个能力做这桩好事情。他能有这么好的影响,说实在的,他老人家在世,自己也没想到。两千年后看到了,源远流长,留传到今天。头是什么?头是孔子干的,孟子接着加一把劲,这是真正的好事。所以我们对于经法要尊重,经是经典,法是方法,经法代表中国古圣先贤的智慧、理念和方法。在此地,这是佛金口所说,为万世之常法者,这是佛的经法。

  “奉持”,“即常见之奉行”,奉受与行持这两个意思。“故经末常为信受奉行,表敬受遵行、拳拳服膺之义”。拳拳服膺,这个参考数据,第五品第一页,《汉语大词典》,“诚恳信奉,衷心信服”,这不容易。话说得很简单,不容易做到。为什么做不到?知道得不够清楚。真正了解清楚,这个态度自然就出现了,所以跟自己的学养有关系,学问、修养。他没有达到这个程度,他这种真诚恭敬心生不起来。想不想生?想,就是生不出来,功力达不到。古人比我们现在好,因为他从小有培植,父母尽到了责任,从小教导,根扎得稳,一生一世都不会出乱子。换句话说,一生一世不敢做对不起父母的事情。父母虽然不在了,这个影响力在,不能做犯法的事情。为什么?父母蒙羞,父母没有面子见人,这怎么能做!学佛,不敢做对不起释迦牟尼佛的事情;修净土,不可以做对不起阿弥陀佛的事情,都要底子扎得深、扎得厚,才真正起作用。诚恳信奉,衷心信服。

  “拳拳:奉持之貌。服膺:铭记在心;衷心信奉”。这个态度是学圣贤之道。以学圣贤的心态来学佛,也能够成就。这是佛法传到中国来,为什么两千多年不衰?为什么佛陀的教传在全世界全没有了?我们很惊讶,也很敬佩、也很感恩,我们看到斯里兰卡的佛教全民落实,虽然是小乘,稀有难逢。想不到在我们这一生当中,还真正看到佛法的教学普及在民间,这是我们学佛学了一辈子,无比的欣慰。我们上一代人没见过,上一代这些老和尚没有到斯里兰卡去访问过,访问印度,朝圣,没到过斯里兰卡。我们对这个地方陌生,什么都不知道,只听说很落后、很贫穷。到我们飞机落地,看到它时才感到惊讶,跟我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这是世尊给我们安排的,让我们见到了。虽然是小乘,小乘是大乘的基础。

  《佛藏经》上说,佛讲的话,“佛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佛法的教学按部就班,佛不希望人躐等,从小乘再进入大乘,再进入一佛乘,循序而进,这是正确的。小乘没有就学大乘,就跟读书一样,小学没念,中学没念,就念大学了。那国家办小学、办中学,不就白办了?不叫浪费吗?直接办大学就好了。现在我们的佛教就变成这个样子,没有中小学,只有大学。佛教变质了,变成世间一种学术,完全违背了佛陀的教学。佛法确实不重视知识,重视明心见性。李老师告诉我,八万四千法门,没有一门不是以明心见性为它的终极目标。然后告诉我,净土也不例外。净土的明心见性是放在极乐世界,就是不是我们这一生,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才能明心见性,还是这个。所以真正是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明心见性就平等了。没有明心见性之前,有高下,不平等,见性全平等了。

  佛教导我们,我们没有放在心上,没有依教奉行。依教奉行,就要依净业三福,从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开始,再提升到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把人天脚跟扎稳,再向上提升入佛门。一入佛门,受三皈五戒,三皈是知,五戒是行。三皈,你看看佛,一进门就把学佛方向目标告诉你,你就向这个方向走,向这个目标去接近。三皈是觉正净,觉而不迷是皈依佛,正而不邪是皈依法,净而不染是皈依僧。学佛学什么?学觉正净。觉是觉悟,正是正知正见,净是清净不受染污。自私自利是染污,人我是非是染污,贪瞋痴慢是染污,财色名利是染污,五欲六尘是染污。要远离染污得清净心,远离分别得平等,远离迷惑颠倒成觉悟,目标方向指出来了。从哪里做起?从五戒做起,从十善做起。善跟戒,名称相同,意思不相同。善是世人必须遵守的,不是佛教的,人人应该遵守。戒是佛弟子必须遵守的。五戒就是十善里头重要的部分,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后面加了个不饮酒,前面四个是十善里头最重要的部分。十善你已经学了,因为在三福第一福学过了,有很好的基础,所以五戒这一加强,真正是断恶修善。如果出家,则有沙弥戒律,十条戒二十四门威仪必须要遵守,出家人。

  现在佛没有了。戒没有了,佛就没有了。在家,十善做不到;出家,《沙弥律仪》没做到,三皈五戒没做到。虽然没有杀生,我们吃长素,没有杀生,但是还有时候叫别人因我而生烦恼,这个是属于戒律里的,属于杀生的,恼害众生。我没有加害于他,但是我让他生烦恼。虽然没有偷盗,还有占便宜的念头。占便宜这个念头是盗心,就是这个心不清净,没断。淫心最难断,虽然没有这个行为,还有念头,五戒不清净。妄语很容易犯,不知不觉的,可能我们还在骗人,如果有意的,罪更重,无意的轻。比较起来,不饮酒比较容易受持。

  第二福后头是教导我们,佛制定的一切戒律都要遵守,三聚净戒。受持三聚净戒,不犯威仪,是个出家弟子的好榜样,为世间人做出最好榜样,这个人是如来弟子,没有不尊敬的。尊敬如来弟子就是尊敬佛陀。现在我们自己败坏,不遵守佛的教诫,所以,佛教在社会上没有地位,一般人瞧不起。听到你是学佛的,看到你是学佛的,都认为你不太正常,怎么会去搞这个东西?现在连联合国的人还有这个问题。斯里兰卡想办一个佛教大学,宗教大学,他们不赞成,他们说应该改作文化大学,文化里头可以包含这些,这些东西不可以露出来。汤恩比博士说,唯有佛教能够拯救这个社会。大家提到佛教特别反感,什么原因?我们这一代的佛弟子没有依教奉行,小小乘都没有做出来,让人家瞧不起。发心没用,没做出来,心发得很大,结果人家一看是假的,不是真的,意冷心灰。我们自己想想,怎么能对得起佛?

  下面郑玄的注子,是在《礼记》上的,“拳拳,奉持之貌”,就是奉持的样子。朱熹集注里头,“服,犹着也。膺,胸也。奉持而着之心胸之间”,就是我心里常常想着,真的把它放在心上,“言能守也”。我能把它守住,不会把它丢掉;我能把它做到,表现在我生活当中,这叫拳拳服膺。末后是指佛所说的一切经,一切经最后一句就是信受奉行,也是佛对所有听经人的期望。你们要相信、要接受,要认真把它做到,佛就没有白说。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下载 下载 下载
0
  [最新报道]  
· (新版汇总)2014净土大经科注(001-100集)
· 净空老法师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集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无量寿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报道]  
· 央视《走进科学》栏目:揭开“僵尸男孩...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