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陀教育-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144集) 
 
  ·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如何学佛
· 认识佛教
· 净业三福
· 三皈五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了凡四训
· 沙弥律仪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 金刚经
  一门深入
· 一门深入重要性
· 师承的重要性
· 专修专弘

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144集) 

来源: 净土释疑网站   录入时间:2016-01-04 14:17:57
关键字:净土大经科注
【 点击数:1582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

 

2013/1/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编号:02-040-014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九十页第七行:

  “《智度论》曰:五根增长,不为烦恼所坏,故名为力”。五根、五力是佛门里面的基本法,一定要明了,真正用功从这里开始。前面还有三科,是基础,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这是像盖房子一样,它是地基。基础成立之后,五根像第一层,五力是第二层,一层一层往上盖下去。所以根跟力是第一、第二,是楼房的基础,由此可知它很重要。前面三科,第一个四念处,我们在学习分享当中,用章嘉大师的教诲,看破来解释,看破,四念处是看破。观身不净,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观受是苦,这四种是看破,真正明了一切法的真相。四正勤是断恶修善,四如意足是放下。看破、放下是基础,然后功夫才有根、才有力。

  “五根”,我们参考数据里面有,在第十五页,这出自于《法界次第》。“谓修行之人修四念处观,虽善萌微发”,萌是萌芽,修四念处观,这个善的萌芽生起来了,但是根还没生,才发芽,根没生,“善萌易坏”,很容易被摧毁,很容易动摇。禁不起外面的诱惑,非常容易动摇,为什么?它没有根,根没生故,就善萌易坏。“今修五法,使善根生,故以根为名也”。这个地方四念处它有注,“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前面两句,你能够放下身,就是破身见,后面两句比前面的深一点,不但我执,我不执着了,于一切法也不执着。心是念头,念头无常,剎那剎那在变,千变万化。法是一切诸法,我是主宰,自在,一切法没有主宰,缘生缘灭。所以,不但身不能执着,法也不能执着,于是根就能生了。

  根,第一个是信,大乘教里常说,“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这信多重要,信是无上菩提本。“谓信于正道及助道法,则能出生一切无漏禅定解脱,是名信根。”正道,四念处是正道;助道,五停心观是助道,五停心是数息观、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念佛观。无漏,因修禅定不落生死。禅定有世间禅定、出世间禅定,有浅深不一样,很浅的,四禅八定,虽没有出生死他寿命长。定的境界里面没有苦,只有乐受,所以它虽然不是真的,真实的果报,它有相似的离苦得乐。所以,正道跟助道能帮助你得禅定、解脱。在净宗,信愿持名是正道,三皈、五戒、十善是助道,正助双修。《三藏法数》里面所说的,这是一般大乘教,通途一些原理原则。我们今天选择净土法门,只有一个目标,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对极乐世界要有信根,决定不动摇。要信真有西方极乐世界,真有阿弥陀佛,发愿求生,一心念佛,决定得生。

  在我们有生这个几年,我们曾经亲自看到过往生,念佛往生的人,证明这桩事情不是假的。念佛往生,确实有贤愚不肖、有男女老少,有上根人、有下愚之人,都能往生。这个法门广大!容易修,但是很难相信,念佛不能往生的,第一个原因就是信心不坚固。临命终时,有时候会有些痛苦、磨难,那是什么?业障现前,这是绝大多数的人不能避免的。这是紧要关头,这时候信心稍稍动摇,极乐世界的缘就断了,那叫真可惜;能够咬紧牙根,不予理会,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这个关就突破了,决定得生。当然,这个根在平时就有了,而且很明显,就是很显著,这个好!这个人念佛跟佛相应,经上常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品位一定很高。助道法帮助我们断恶修善,帮助我们自行化他,这是大乘,成就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行愿,这大家好懂。从哪里修起?决定要从《弟子规》入门,《弟子规》是根本的根本,《感应篇》、《十善业》。如果没有这三样东西,这三样东西没做好,五根不能建立,这就知道五根是多么重要。

  三十七道品前面三条是佛法的根,根之根,我们能学最好,为什么?它超过《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它超过了。我们做不到,那就学《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这个容易学,有这个根也行。有四念处这个根,品位高,为什么?那个修成了,你证果了,小乘初果,目标在此地。儒释道的三个根不能帮助你证得初果,它能帮助你,你是世间的一个善人,你有资格成为佛弟子。如果连《弟子规》这个基础都没有,四念处你根本不懂,不要说是你不能学,你读这些书、听这些讲不懂,你决定做不到。观身不净能做到吗?观受是苦也做不到,你能讲,你能讲得天花乱坠,你自己做不到,这个比《弟子规》难太多了。我们自己知道自己业障重,不向高处攀,我们向下面扎根,高处攀不上去,没基础。

  那你要问,从前学佛的人,他以什么为基础?从前学佛的人个个都受过儒释道三个根的教育。两百年前这是中国普世的教育,家家都教,人人都学,所以好办。婴儿从初出生,父母就教他,就把《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做出来给小孩看。刚刚出生,不会说话,他睁开眼睛会看,竖起耳朵会听,他已经在学习、在模仿,到三岁,一千天,根扎下去了。这个根,是学佛的人,他儒释道三个根都扎下去。他的父母是真正的善人,纵然不信佛,儒、道两个根扎下去了。再不相信有因果,儒家的根扎下去了,最少他也有《弟子规》的根。如果《弟子规》的根要没有,这个人必定是家破人亡。

  古时候家庭是大家庭,兄弟不分家的,看中国农村的村庄,一个庄就是一家人。一家人人口少的也有二百多人,普通家庭三百人左右,兴旺的家庭五、六百人,七、八百人。所以团体生活,它一定有规矩。《弟子规》是家规里面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是所有家庭共同的家规,是这一部分。还有不共的家规,自己家里定的,都记在家谱里面,打开家谱就看到了。中国人常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家要没有规,这个家会灭亡;国要没有法,这个国会灭亡。我们读过“法,国之本也”,治国之本,那家规,治家之本。中国古人讲的修身、齐家,齐家就是治家,治家要没有法,用什么治?用道德、仁义太高了,一般人做不到。必须一条一条写得很清楚,从小就教他,全家人遵守,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不遵守家规的。犯了家规,惩罚很严厉,有体罚。审判、接受刑罚在哪里?在祠堂的祭坛,在祖宗面前。因为家规最初建立,祖宗建立的,世世代代要遵守。

  中国现在家没有了,一家夫妻带几个小孩,他不要规矩了,用不着。但是,虽然是用不着,几个人在一块相处要没有规矩,父不父,子不子,问题很严重。儿女不知道孝顺父母,不懂得尊敬尊长,跟自己家族生疏,没有亲情。过去家庭这个亲情非常浓厚,现在纵然有亲情,很薄,为什么?他没有那个环境熏陶。古人,这一家人,堂兄弟是隔一代,伯伯、叔叔的儿子,他们的父亲跟我父亲是兄弟,亲兄弟,这叫堂兄弟。再隔一层,我们共同一个曾祖父,共同一个高祖父,这叫从兄弟。虽然隔二、三代,情义很深,现在没有了。母亲那方面的兄弟姐妹,他们的小孩,表兄弟。中国人人际关系分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九族一家人,确实父子有亲,那种亲在整个家族里面你能看得出来,这个家可爱,那叫有根。现在讲根很难,因为没看到过根,不知道根是什么。

  根是个根本法,佛给我们说出五种,叫五根。现在学佛,为什么学得不一样,学得不伦不类,什么原因?信没有根,你不能说他不信,他没有根,非常轻易变更。对于所学的法门没有根,对于指导的老师没有根,对于修行环境没有根,所以他是飘浮的。古人修行跟我们不一样,所以我们深深感受到古人福报大,我们没有福报。古人能亲近一个善知识多少年,至少十年以上,真扎下根了。住在一个地方十几年、几十年不动,不是到处流浪,成就容易。今天成就难!我们看看《高僧传》,哪一个成就的大德,不是在一个山、一个寺几十年不下山,不出大门。过去寺院范围很大,里面像公园一样,可以不要出大门的,他心是定的。接触的人不多,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闲杂人不会进来,来的都是来求学的、来问道的,没有事的人不会到这个地方来,它清净。现在这种环境找不到了,大陆上那些深山古剎,现在都变成著名的游乐区,游人必到的观光点。每天人来人往,怎么能修行?心怎么能定得下来?修行环境没有了,真正有道德、有修行的人没有了,榜样没有了,典范没有了,这就难了。

  书本里面可以学到东西,但是没有榜样,坚固的信心生不出来。涉猎的东西愈多,我们头脑里头就问号愈多,这个对于修学的人很不利。哪一个学成就的人,你去观察他,他心里头没有问号,而且他学习的是专攻,他不杂、不乱,一部经、一部论,一生盯着一部。因为古时候经典都是手写的,很不容易得到,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大藏经》是不可能的,到哪里才能找到一部?所以多半就是一部经、一部论,一辈子专搞这一样,十年、二十年之后他变成专家。如果在这一部里头得定了,开智慧了,那就成为一代宗师。开悟之后好,没有学的,听听就懂了,看了就明白,所谓一经通一切经通。这完全是信根成就的,没有根不行。

  所以,我们的正道,信愿持名,我们的助道,净业三福里面所说的,我们把它落实在儒释道的三个根。如果不在这三个根上下死功夫,用一、二年的时间扎稳,那就别想。你学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你都是摇摇晃晃的,立不住,风吹两面倒,你能成就的是知识。所以在现代,大学里头修这个课程,有佛经的课程,可以用佛经写博士论文,拿到博士学位,也可以做个有名的教授,甚至于世间称为汉学家。全是常识、知识,不是智能,智慧能通一切法,知识不通。我只知道这一门,另外一门我没有学过,我那一行不懂,这是知识。智慧呢?这一行懂了,行行都懂,世出世间法都能够明了。我们走哪个路子?走佛路,那这个根本东西不修是不能成就的。如果真要修根本,修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我把这三样东西落实在《弟子规》、在《感应篇》、在《十善业道》,我用这个东西来学四念处、学四正勤、学四如意足,再扎上五根,那就对了。

  第二“精进根,谓既信四念处正观及诸助道善法,倍策精进,勤求不息,是名精进根”。精进根实在是菩提心的增上缘,是什么?好善好德。对于善德勇猛精进,菩提心才能发出来,不是真正好善好德,菩提心发不出来。谓既信四念处正观及诸助道善法,倍策精进,勤求不息,这一段最主要就这八个字,“倍策精进,勤求不息”,这叫精进,经典、古大德常说的勇猛精进,要有勇猛心。精进两个字,精是纯而不杂,这叫精;进是有进无退,这叫进。所以,精进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中国古大德提倡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读的书是一部书,不是叫你读很多,一门深入;千遍是比喻,也是提出来最少的遍数要读一千遍,一千遍差不多是三年。

  世间人读书,譬如说读四书,四书分量不大,一天读一遍不难,一年三百六十天,三年真的念一千遍。如果是上上根人,上上根是什么?心地清净,妄想少、杂念少这就是上根人。上上根人,妄想、杂念很少很少,他这个一千遍念下去就得定了。心里头没有妄想、杂念就是禅定,佛法里叫三昧,我用四书达到这个境界,这就是四书三昧;我用《无量寿经》达到这个境界,这叫念佛三昧;用《华严经》达到的,叫华严三昧;用《法华经》达到的,叫法华三昧。方法不一样,得三昧是一样。得到三昧之后,再继续用功下去,就会大彻大悟,那就通了。到大彻大悟,这个世间所有一切法全通了,没有一样你不知道,别人跟你一讲全知道。像惠能大师,大彻大悟,他不认识字,什么也没学过,你不懂的东西,这些经教念给他听,他会讲给你听。他讲得一点都没错,把你讲开悟了,他有这个本事,叫做一经通一切经通。

  现在人对古人的方法怀疑,认为这个是说说,哪有这回事情,他没见过,他没听说过。古人相信,古人真干,古人真正做出效果来。现在人不相信,不肯干,自以为很聪明,广学多闻,我样样都学,样样都懂,现代人的思惟。现在人教小孩,我看到幼儿园的小朋友,小学课程还要学英语,要学什么钢琴、要学画画、要学跳舞,什么都学。问问小孩,十几样功课,把小孩折腾到苦不堪言,做父母的人觉得光荣,我的儿子样样都行。其实把这个小孩原本的天赋统统埋没掉了,教错了!多少小孩从小的时候能把他教成开悟,教成圣贤,教成佛菩萨,就是不会教,孩子的天赋被埋没掉,多可惜。长大之后如果是明白这些道理了,后悔莫及,为什么?来不及了,根要从小扎。

  真干的人、死心塌地的人信,那是有大福德、大智慧,什么人?像谛闲法师那个徒弟锅漏匠,一等人。不认识字,四十多岁,自己苦不堪言,走投无路了,找到谛闲法师。跟谛闲法师从小一个村庄长大的,小时候的玩伴,跟谛老这个关系。谛老不能不照顾,这叫亲情,小时候在一起玩的,跟亲兄弟没有两样,看他沦落到这个地步。他看到出家不错,想出家,但是什么都学不会。谛老教他走这一条路,这条路要真正相信,成功失败关键在此地,真相信,他行。他具备了三个条件,老实、听话、真干,三年他就成就了,时间不长。他的正道、助道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正道是这个法门,助道也是这个法门。这是莲池大师说的,他做到了,死心塌地,因为他什么都不会,人又笨,不认识字,他没有妄念,也没有杂念,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老和尚这个方法好,念累了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念,不分昼夜,就是一句弥陀念到底。人上人,没人能跟他相比,三年成就之后大家知道了。预知时至,没有生病,往生,站着往生的,死了以后还站了三天,等老和尚替他办后事。站着往生的人我们听说过,死了以后站三天没有,只有他一个,他给我们表法,他给我们做证明,一句佛号管用。

  真念这一句佛号,身心健康,什么样的补品都不需要。他在那个破庙里头念佛,附近农村的这些佛教信徒也就送一点蔬菜,送一点粮食给他,没有什么好东西。居住的地点在宁波,浙江宁波乡下一个破庙,废弃的破庙,没有人住,年久失修,一个人住在里头,不出门。这是末法时代修学的好榜样,为我们做证明,这一句阿弥陀佛真管用,不要再加添东西。老和尚这个方法一点压力都没有,不分昼夜,累了就休息,休息好接着再念,这样殊胜的效果。我们看到他这篇记载,无上法门,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影尘回忆录》里头最有价值的就这一篇,第二篇就是修无法师往生的记载。这两个人谛闲老和尚亲自看到的,一点都不假。他们的成就,真正的基础就是五根、五力,他圆满了。精进,勇猛精进。

  第三“念根,但念正道及诸助道”,锅漏匠,正念是南无阿弥陀佛,助道也是阿弥陀佛,“一心观想”,所以他没有邪念,他没有妄念,没有杂念,这个念有根。

  第四个“定根,谓摄心正道及诸助道,一心寂定,相应不散”,要把心定在这个道门上。信愿持名,心定了,不再有妄想,不再有杂念。日常生活当中一点都不碍事,事缘现前一样应付,应付得非常之好,为什么?他心清净,清净心来应事。事情完了之后,佛号就提起来,心里头不落痕迹。你问我什么我都知道,问的时候它就现前,不问的时候没有了,心里头什么都没有,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所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叫什么?这真用功,功夫真得力,得力在事事无碍。

  有定就开智慧,“谓四念处之慧,为定法所摄,内性自照,不从他知”,不需要跟别人学,什么都知道,慧根起作用。由此可知,学佛人最怕的是心乱了,心里头有妄想、有杂念,不但佛法修不成,连世间法也修不成。世间真正的学问还是从定慧当中求,没有定慧,你所学的全叫知识,知识应付不了现在社会,这真的。我们在这十几年当中,这桩事情看透了、看清楚了。联合国从上个世纪七0年代就开始召开,这教科文组织,属于联合国的,也很大的一个机构,召开全世界专家学者的会议,讨论化解冲突,将这个世界带回安定和谐。一年开很多次,开了四十多年,结果冲突频率年年上升,灾害是一次比一次严重。四十多年了,叫参加会议的这些专家学者、政府的这些高官,对世界和平丧失了信心,讲世界和平,每个人听到都摇头。我们有缘参加十几次的会议,看清楚了、看明白了,为什么解决不了?没有智能,他有知识,这就是知识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要智慧才能解决。如果这些人有五根五力,他能解决问题,他没有五根,没有五力。他们才真正学一些古人的东西,一代一代传下来,过去有用,现在用不上,跟中国不一样。

  中国古来的教学,不是光记古人的东西,现在人说古人东西是糟粕,这是我们对古人完全不懂得。古人有没有糟粕?没有糟粕。为什么没有糟粕?他没有东西。你说佛经,释迦牟尼佛说得很清楚,他四十九年没有说一句话,他有什么糟粕?他要有东西的话,他有糟粕,他没有东西。他的这些东西是什么?是引发你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把你那个东西引出来,启发你的智慧,是这么一套方法。他自己没有,他自己身心都忘掉了,都不执着,他还有什么东西?这就是佛经难懂的地方,要无心你才能懂,你有意你决定看不懂。为什么?佛没有意,佛没有心,从真心里头自然流出来的。你只要把真心找到了,你的真心智慧自然流出来,流出来之后跟佛所说一对照,一样,完全一样,他从自性流的,你也从自性流的。不是跟他学的,你要跟他学的时候,错了。他教我们持戒、修定、开智慧,我们开了智慧,跟他智慧一样,他把这个方法教给我们。

  我们没有那个根性,上上根一闻千悟,像惠能大师是上上根,我们做不到,下下根像锅漏匠那样,我们也做不到。李老师跟我讲了好多次,他真想学,学锅漏匠这种样子,真想学,他学不像。为什么学不像?缘不一样,锅漏匠他有他的缘,李老师没办法。他办了一个台中莲社,办了一个慈光图书馆,在政府还任职,学校还兼教授,这都是缘,他没有办法像锅漏匠。锅漏匠的缘好,不认识字,什么都不会,只会念一句阿弥陀佛。老和尚不让他住寺庙,为什么?他住寺庙里头,他会受到精神压力,人都瞧不起他。那么他有自卑感,他会很伤心,所以不让他住寺庙,叫他离开大众。一个人住一个破庙,没人去找他,这个他的缘殊胜,他能够把缘抓住,他成功了。一般人有缘他不会,他抓不住。抓住,上上,那就是往生不退成佛了;不得已而求其次的,抓住这个机会修福,来生人天大福报,要懂得这个;最差的,是机会有的时候他造罪业,来生果报在三途。同样是人,同样遇缘,结果不一样,谁负责任?自己负责任,于任何人都不相干。

  无论是居家、是建立道场,无论从事哪个行业,自行化他,行菩萨道,都没有障碍,《华严》所说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些经教里头统统有,我们没有看,没有去读它。世出世间人真发心自行化他,不能不读书。唐太宗是个皇帝,每天有多少事情,他还手不释卷,所以才有大唐盛世,不读书怎么行!唐太宗读的书,我们现在都知道,是《群书治要》。是在《四库》里头精选出来的六十五种,六十五种里头再摘要,重要的句子节录下来,专门给他看。这是《四库》最精华的会集本,浓缩成一本,唐太宗百读不厌,没有一天不读它,吸取古人的教训、古人的经验,给自己做治理国家的参考。所以不能不读书。

  我们看到历代帝王的好学,距离我们比较近的,真正是典型的,清朝开国,顺治好学,他的儿子康熙比他父亲更好学。康熙的儿子雍正,恐怕在中国历代皇帝里头,好学是第一。乾隆好学,比不上他父亲,他父亲不但读书,真干,儒释道都通。儒释道专家学者在他面前不能骗他,他把儒释道的经典念通了,他要不做皇帝,是个高僧大德。乾隆喜欢读书,在他手上编这一套《四库全书》,《四库荟要》是专门编给他看的,不对外的。《荟要》是精选的,而且完全保存原貌。《四库》里头,因为是公开的,给天下读书人学习的,这里头文字有不利于满清的统统删掉了,修改了,有这些遗憾。《荟要》没有,《荟要》是皇上自己看的,不对外的,不公开的,所以它的价值比《四库》还高。你就知道,乾隆天天在书房里看这个东西。

  读书要读古人书,为什么?古人书经过历史考验的,它要不是好东西传不下来,谁替它翻印。古时候翻印可难了,我们看到民国初年,你看这些书籍,后头的定价都吓人。商务印书馆的《辞源》,上下两册精装的,定价多少?大洋五元。五元值多少?四口之家一个月生活费用还有多的。在那个时代,一个人如果说是一个月能够赚两块大洋,四口之家就能够生活,清苦一点就能过得去,那钱真值钱。我们小时候,铜钱不用了,大概就是我出生那个时候。我出生大概四、五岁,铜钱就不用了,当中有个洞的,满清钱,那个钱没有了,用铜元,当中没有洞的。没有洞的那一个铜元,上面写“当十文”,从前铜钱那是一文,就是那一个铜元抵满清的钱十个钱,抵十个,当十文。三十个铜板是一毛钱,我们吃个早餐,简单的,一碗豆浆、一个烧饼加一个油条,多少钱?一个铜板。三十个人吃个早餐,一毛钱,这是抗战以前生活费用。

  人民生活虽然收入不多,安居乐业,心是定的。农村里真的日出而作,日没而息,没有什么胡思乱想的,也没有什么电视,也没有什么,什么东西都没有。天黑了,八点钟大概都睡觉了;鸡一叫,天还没有亮,都起来了。人身体健康,生活快乐,这种生活以后再也见不到了。现在的人,物质生活好像是丰裕了,科学技术发达,方便了,但是精神生活跟从前比相差太远了。以前有精神生活,现在人没有了,现在人身体是机器,那不是人。

  下面,我们看“五力”,《三藏法数》里头节录下来的。“止观辅行问云:名同于根,何须更立?”五根、五力的名称完全相同,前面叫信根,这叫信力,何必要再立?这里有解答。“善根虽生,恶犹未破”,善根是生了,五恶没有破,“更须修习,令根增长”,根成恶就破了,所以叫做力。信有力它就能破恶,恶是什么?不信。第一个“信力,谓信正道及助道法,则能遮诸烦恼,不为偏小诸疑所动”。重要就这一句,不会被偏、小诸疑,小是小乘,偏是外道,不会被他们所动摇。如果信心不足,很容易受外面环境影响,那是信没有力。正道,四念处,助道,五停心观,跟信根里头所说的完全相同,但是境界不一样,前面是初学,这边是功夫得力了。功夫不得力是属于信根,功夫得力,从根提升到力。

  根成就了,恶破了,这四个字很重要,所有一切修行不能成功的,根没成,恶还在造。恶里头最重要的,念头,什么念头?贪瞋痴慢疑。只要贪瞋痴慢疑在,就是根不得力,你顶多是在五根,你没有到五力。那怎么办?在根上加强。我们的根有,很弱,很容易被别人影响,很容易被别人障碍,让我们失去信心,让我们改信别的。今天科学技术这样好、那样好,譬如对身体健康,我们相信那个,不相信佛法,不相信自己。信根、信力不容易!真正相信,心定了,外面什么环境都不能够干扰我,都不能够动摇我,我的信心可以转变境界。我们还是被境界所转,不但没有力,连根都保不住,怎么能成就?

  怎样才算是根?我相信有极乐世界,我相信有阿弥陀佛,我相信我发愿能生,阿弥陀佛决定来接引我。只有这个心,其他的杂念全都没有了,这叫信根。真正相信我决定能往生,不能有丝毫怀疑,不能有丝毫动摇。我们从今而后,就是这部《无量寿经》,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死心塌地守住一门。自己是这么做,也劝人这样做,人家来找我,我就把这个传给他,自行化他永远不改。往生的时候做个好样子给大家看,证明这个会集本是真的,不是假的,没有过失,没做错。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是集解,会集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注疏,它是集大成,注解的集大成。他做得没错,不是他自己的意思。虽然不是他自己的意思,也是他自己的智慧,他给我们选择的。选择要有智慧,没有选错,选得都很正确,提供丰富的数据给我们做参考,让我们自己去开悟。都是跟佛一样的用心,把我们的悟门打开,帮助我们,引导我们,持戒、修定、开悟。要懂得前人的用心、前人的善意,我们感恩的心就会生出来。

  “精进力,谓行此正道及助道法时,精进根增长,则能除身心懈怠,成办出世之法”,这是精进力。这一条我们要特别重视,为什么?因为人生苦短,人命无常,我知道我还能活多久?印光大师告诉我们,每天想着我就要死了,我还能不干吗?我就要死了,还有什么可留恋的?怎么留恋也没用,一样都带不走,身心世界于我没有分。什么时候放下?现在就放下,彻底放下。我就抓住这一句阿弥陀佛,愿生西方,我就遵从这一部经典,给别人做个样子。我们一生学教,讲经教学,讲过的经论总在七十种以上。到晚年,我们精挑细选选择夏莲居老居士《无量寿经》会集本,选择了黄念祖老居士的集注,专修专弘。我们就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求生净土,不求长寿,不求名闻利养,世间所有一切于我都没关系。所以,我们有坚定的信心,我决定会生净土,决定能生净土。也希望电视机前面的同学,大家能像我一样的,跟印光大师学,这些方法印祖教导我们的,我们要相信。

  李老师早年,他非常谦虚、非常客气,他说我只能教你五年,五年之后,他说我给你介绍一个老师。我说哪个老师?印光大师,是他的老师,他把他的老师介绍给我。印光大师往生了,《文钞》在世间,每天读《文钞》,依教奉行。我书桌旁边摆的就有一套《文钞》,每天至少翻个一、二页,天天不离开老师。老师不必要见面,如果外地到香港来见我,劳民伤财;在家里面,现在非常方便,现场讲经都能收听得到,都能看到画面。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必要到香港来,我们天天在一起学习,很好!万缘放下,一心专念,没有一个不往生,没有一个不成佛,我们是真正的弥陀弟子,弥陀弟子一定是老实念佛,这就对了。

  精进应该是不能把光阴浪费掉,念念是阿弥陀佛,就是谛闲老和尚教的,念累了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再念。我们一般初学的人有个通病,失念,念念怎么样?忘掉了,想起来接着赶紧念,再念念又忘掉了。这个毛病不要害怕,为什么?每个初学的人都有,你必须要把这个关口通过。通过得保持什么?我一静下来,佛号就提起来。应酬没关系,跟你谈话,话说完了我的佛号提起来。这个有榜样,章嘉大师就是这种人,他持咒,金刚持,你看他嘴在动,没有声音。一切时、一切处你去看他,他都在动,他没有停止的时候。那我们就晓得,他的心是多定、多清净,他没有杂念。他教导我们,他没有什么思惟想象,我们提出问题,他观察你,你心清净,真诚恭敬,他就跟你说。如果有一点点心浮气躁的样子,他看着你,看你几分钟,等你真正沉淀下来,他跟你讲。他不是在那里想这个问题我应该怎么答复你,他没有想这个,他是直接的,没有拐弯的。真善知识,大善知识!通过考虑怎么样再跟你讲,那不是真智慧,不能帮助你悟入。在今天,像这样的善知识,我不敢说没有,真的是太少了,一生当中遇到一个都了不起。

  对于善知识,毁誉不动心,要动心就完了。我这三个老师,毁谤他们的人都很多,我要受他们的影响,早就离开了。我为什么不受影响?我亲近跟他学,我对他了解,那些毁谤的人没有在老师面前,根本是道听涂说,那怎么可以相信!我们每个星期要见面的。人言可畏!六祖惠能在世,毁谤他的人多少!连五祖都被人毁谤,衣钵怎么可以传给他?神秀跟他那么多年,都不传给他,传给一个不认识字的人,大家都瞧不起的人,都骂他。真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知道,那些人会赞叹;一知半解、迷惑颠倒的他会毁谤,这些人决定是多数的。许许多多人因为毁谤,信心失掉了,不再亲近,谁的损失?自己的损失,别人没损失。但是毁谤那些人他要负因果责任,破坏那么多人对善知识的信心、对正法的缘分,他障碍了、破坏了,这个要负因果责任。经上说得很好,断人法身慧命,比断身命的罪更重。你杀掉他,断身命,那个罪重,但是破坏他得正法缘分的这个罪,比杀他的罪还重。我们都知道这个罪在地狱。

  下面,“念力,谓念正道及助道法”。我们今天净宗,我们的正道就是《无量寿经》会集本、黄念老的集注。经上教导我们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蕅益大师说得更简单,信、愿、持名。印光法师继承了,这个话蕅益大师说的,《印光大师文钞》里好多都有,这句话太多了,老人继承了这个法门。我们今天也继承了,信愿持名,这正道。助道?助道还是这个,这莲池大师说的,正助是一,不变,一点都不分心。“念根增长,则能破诸邪想”,邪想就是妄念,贪瞋痴慢疑这个念头断了,“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这是念力。决定往生极乐世界,超越十法界,这是念力。

 我们是念佛法门,念佛法门这个念要不得力,那是我们的过失。念佛法门最容易修的,你说这里头,正道法讲的是四念处,助道法是五停心观,难!比念阿弥陀佛难多了。一句阿弥陀佛,把四念处、五停心观统统包括在其中,把菩萨的六度万行也包含在其中。古来祖师大德告诉我们,世尊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再扩大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法门,一句阿弥陀佛全部包括。这个法门确确实实是无上法门,是让一切众生,男女老少、贤愚不肖,乃至于犯了五逆十恶、毁谤大乘之罪,只要忏悔都能往生。你再找这个法门找不到了,只有这一门,不能不知道。

  真难遇到,开经偈上说“百千万劫难遭遇”,彭际清居士说“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天”,我们这一天遇到了,那是多大福报、多大的善根。遇到没有把它掌握到,还是半信半疑,还放不下世间名闻利养,对这个世界还有留恋,你就错过了。要真放下,要真修福,把所有一些功德都回向求生极乐世界,这个世间我什么都不要,我才能平平安安、稳稳当当的往生。这个世间有丝毫贪恋,警觉性来了,我到不了西方极乐世界去,我这里头有罣碍。一定要舍得干干净净,随时可以走,阿弥陀佛现在来,我现在就走了;还有什么牵挂的,你就走不了了。多少念佛人不能往生,原因在此地,我们看得清楚、看得明白。你不走是你的事情,我决定要去,我决定不再留在此地。

  好,今天时间到了!

下载 下载 下载
0
  [最新报道]  
· (新版汇总)2014净土大经科注(001-100集)
· 净空老法师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集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无量寿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报道]  
· 央视《走进科学》栏目:揭开“僵尸男孩...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