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陀教育-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141集)  
 
  ·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如何学佛
· 认识佛教
· 净业三福
· 三皈五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了凡四训
· 沙弥律仪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 金刚经
  一门深入
· 一门深入重要性
· 师承的重要性
· 专修专弘

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141集)  

来源: 净土释疑网站   录入时间:2016-01-04 14:11:48
关键字:净土大经科注
【 点击数:1657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

 

2013/1/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编号:02-040-014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八十三页,倒数第四行,从第二句看起:

  “又《合赞》曰:诸佛虽为一切众生无上大师,诸众生中,唯天与人能发无上大菩提心,是故号佛为天人师”。《合赞》这个解释也非常得体。佛虽然是为一切众生无上大师,在一切众生当中,只有人与天能发无上大菩提心;换句话说,在十法界,四圣法界发无上菩提心都没有。声闻没发菩提心,阿罗汉、辟支佛也没有发菩提心,所以称他作小乘。再往上面去,权教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依旧是用阿赖耶识,用得很正。用阿赖耶识就没有发菩提心,菩提心是真心,不是妄心。所以,菩提心一发就是圆教初住菩萨,叫发心住。往下面看,天道以下的,人道,人道下面,畜生、饿鬼、地狱,阿修罗不会发菩提心,发菩提心他就不是阿修罗了。十法界里头,其他的八界都没有发菩提心的,所以只有人道跟天道,遇到佛法、遇到这个缘能发起大菩提心,菩提心一发就是法身菩萨。

  我们有没有发菩提心?不能说没有,也不能说有。为什么?发是发了,力度不够,遇到境界就退心了。退的多,进的少,向上提升的不多,往下退转的很多,尤其在现前的社会。一般人都没有接受过像古时候的扎根教育,古人比我们好,好在哪里?在运气好,生在那个时代,重视教育。中国人讲教育,跟现在这个教育理念不一样,中国人的教育是圣贤教育、佛菩萨的教育,不是现在的科学技术的教育,跟这个完全不相同。所以,圣贤教育一定要从根本上下手。小孩三岁以后就算迟了,到六、七岁就没法子了,所以一定是三岁之前,这个根扎得厚。再加上他自己宿世的善根,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积的善根,这一生接触到佛法他生欢喜心,这个有。到现在,有一些小孩听到念佛生欢喜心,见到佛像生欢喜心,没人教他,这是宿世的善根,晓得他善根非常深厚。这一世又到人道来,这个善根还能出现。如果遇到这样的小孩,一、二岁的时候他跟佛就很有缘,就应该好好的教他学传统文化,就要给他做扎根。学《弟子规》、学《感应篇》、学《十善业》,这桩事情要父母真干,做他的榜样,这个根才扎得稳,根深蒂固。如果父母没有做好样子给他看,他这个善根很容易就消失掉了。小朋友跟小朋友玩在一起,这种善根逐渐逐渐就淡薄了,到五、六岁可能就没有了。这是做父母的人要特别留意。

  所以称佛为天人师,而不称其他的八界。最后,第十“佛世尊”。“《成实论》等开为两号,以佛为第九号,世尊为第十号。今依《涅盘经》”,念老这个集注是依《涅盘经》上说的,“合佛世尊为第十号”。“佛者觉也,自觉、觉他与觉满,三觉圆满,故称为佛”。这是大乘经里面很多都是这个说法。佛是梵语,它的意思是觉的意思,觉悟的人。觉悟有三种,第一个自觉,第二个觉他,觉他就是教化众生,第三个是觉满,自行化他都圆满了,这才称之为佛。自行没问题,化他就有疑问了。化他圆满,我还没有成佛,他怎么可以成佛?我没有成佛不就化他没圆满吗?这怎么解释?

  我们再把它降一等来看,菩萨。菩萨自行化他,化他帮助自行,帮助到自行圆满,也就是化他圆满,这个我们能理解。中国古人常说教学相长,教是化他,学是自己成就,教学能够帮助自己学问成就。自己真正成就,一定要通过化他,不通过化他,智慧不能圆满。这圆满是圆满后得智,自行的圆满是根本智,像善财童子,他在文殊菩萨会下证得根本智,自行圆满。通过五十三参,第五十三参遇到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他自行化他都圆满了,叫三觉圆满。所以,菩萨不教化众生,他的后得智不能圆满,根本智圆满了,后得智不圆满,不能称为究竟佛果,究竟佛果要三觉圆满。这是佛的意思。由此可知,教化众生是必要的一个手段,圆满自己的三觉。不这样做的话,这三觉不圆满,在实报庄严土,不能回归到常寂光,要圆满才能够回归常寂光。

  “又《合赞》曰:佛者名觉,既自觉悟,复能觉他。譬如有人觉知有贼,贼无能为”。这个比喻也比喻得很好。贼跟人群混进来了,他当然要下手窃盗别人的财物,可是他的身分被人识破了,他是个贼,他敢不敢下手?不敢。为什么?这个里面有人财物丢掉了,肯定是他,这就叫觉他。能觉他了,他不但不是贼,他还会给你当警察,他特别留意有没有别人下手。为什么?别人下手,他就告发,证明不是他做的。觉重要,佛这个意思最重要的是个觉的意思,所以它不迷信。

  “又佛名知者”,知跟觉的意思很相似。“如《智度论》曰:佛陀,秦言知者”,你看,曾经有这么个翻译法,知过去、知未来、知现在,知众生数、非众生数,这个众生是指有情众生。有情众生有多少他知道,无情众生有多少他也知道。这个知就是觉的意思。“有常、无常等一切诸法”,这个他都知道,有常、无常一切诸法。“菩提树下,了了觉知,故名为佛陀”。这个有常、无常,我们参考数据里面有这两段,在第十二页。有常,“常者,无尽期故”,常就是长久。“清净法界,无生无灭,性无变易,故说为常”。这个一看我们就晓得了,常是讲法性,无常是讲法相。宇宙之间,性相、理事、因果他统统知道,这就是圆满的智慧。他有没有学过?学不到的,遍法界虚空界你都晓得,你到哪里去学?到哪里去找这个老师?所以这个智慧叫自然智、无师智,完全是自性本具的智慧。

  佛陀教育教人开发自性本具智慧,不是从佛那里学来的,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我们如果从佛那里去学,你学到的很有限,甚至于还产生错误,曲解了佛的意思,误会了佛的意思,很多很多这个现象。一定要求真智,真智头一个,你得用真心,这是先决条件。我们养成一个习惯,用真心,不用妄心,真心是真诚。真心离念,没有念头,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连妄想都没有。妄想很难断,因为我们不知道,一秒钟一千六百兆的生灭,是在我们面前,我们茫然无知,从哪里去断?所以佛教菩萨,先断见思,再断尘沙,最后再破无明,这有阶段性的。尘沙跟见思烦恼是一定要断的,从哪里断起?从无我。决定知道这个身心是假的,身跟心都不是我,自性是我。我们要学着不用这个妄心,用真心,真心怎么个用法?佛讲得非常具体,就是十善业,十善业就是真心。

  不杀生,决定没有伤害一切众生的念头,伤害众生等于杀生,念头都没有。众生里头头一个包括自己,这意思就深了,为什么?我这个身众缘和合而生,我的心也是众缘和合而生。身是四大,地水火风,心是受想行识,这就是众缘和合,从这个地方下手。破身见、边见、见取、戒取、邪见,这就证得须陀洹果,须陀洹果就恢复两种能力,天眼、天耳就出现了。所以,有这个神通,有神通的人心一定很清净。大陆称为特异功能,早年我在美国见到过,我见到三个人,从中国大陆到美国去访问的,他们是特异功能。年岁只有二十几岁,确确实实他有能力看人的五脏六腑。我们同修当中有位太太让他看,他看了之后指出她肺部,他说妳得过肺病,但是没问题了,现在完全钙化了。她非常惊讶,因为这个事情没人知道,她结婚多年,先生不晓得。她告诉他,确实她得过肺病,部位指得很清楚。因为是钙化了,所以检查的时候人家又不说它,没事情,肺部长个东西,没事情,已经钙化了。他把它说穿了。

  我就问他们,我说你们这个能力从哪里来的?他生下来就有。我问他,是不是永远都有?他说不是的,随着年龄长大他这个能力退化,大概到三十岁之后就没有了。什么原因?知道事情太多了,心里头妄念太多、杂念太多了,这个能力就会失掉。这跟佛经上所讲的道理完全相同。你在没有染污的时候,把染污放下、离开,你的能力就能恢复。这个小孩生下来就有这个能力,说明他没有被染污。没有被染污,我们相信他过去生中修的定功相当深,没修成,你看又到人间来投胎。投胎不知道,隔阴之迷。如果要知道,继续修,他的能力就会提升,他不会失掉。他不知道再升,往上提升。

  看性是常,永恒不变。“四智心品所依常故”,常就有四智。四智后头有注解,“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四智所依常,常就是真如、就是本性。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当中用这个心,不用妄想、分别、执着?转,大乘经教里头教导我们,从六、七转,五、八别去管它。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转,只要六、七转了,前五跟第八自然转。这个真正用功夫就在此地。第六意识分别,第七识执着,训练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不执着,因为执着是染污,执着就生受想行识,执着就有感受。先从感受里面不执着,修成功了,感受是一味,酸甜苦辣咸你吃的是一味,把受转过来了。从这些地方下手。

  修平等性,你看,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这个就是要把我去掉,有我就不平等,我总比别人高一等。所以我是四大烦恼常相随,染污就从这儿来的,四大烦恼第一个是我见,就是坚固执着有我。这是我见,不是我身,我身很粗,我见很深。我身,身见初果就破了、就放下了。我见没那么容易,我见要一放下就是圆教初住菩萨,就是发菩提心的。《金刚经》前半部是破身见,从相上破的,后半部深,后半部是破见,“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这《金刚经》后半部讲的。那是什么?法身菩萨。前面说的,小乘初果到权教菩萨,都是破四相,这里头程度有浅深不同。破见也是如此,也有浅深不同。譬如实报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统统都是破四见,浅深不一样,十住程度浅,十地就深了,到等觉就圆满了。

  所以修行,决定不能够得少为足,那使你永远提不上去,要认真努力不断向上提升,这才是对的。人与天对这桩事情都很难,为什么?得到一点他就有享受了,贪图享受,不再向上提升。这种心态一出现他就堕落了,不但提不起来,他往下坠落。坠落也有速度缓急不一样,心情浮躁的,有这种习气的话,他堕落得很快;比较稳重一点,他堕落得慢,总是往下堕落。所以四智叫菩提,四智菩提依常、依真性。菩提心,第一个是真诚,真心待人、真心过日子、真心处世,这是应该的。这种人就是大乘根性,这是圣贤的基础。“无断尽故,亦说为常”。无断,断尽了就是没有再断尽的了,无断尽。这个就是自性,所以这是常。

  无常,“世间一切之法,生灭迁流,剎那不住,谓之无常”。这世间一切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是这个意思。凡所有相,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全都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在那个地方迁流。迁流就是生灭不断,前念灭后念生,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就像流水一样,这叫无常。这是相,法相就是这个样子。法性真常,它不变,法相无常,剎那剎那在变。这个剎那是形容,剎那时间已很长了。《仁王经》上,一弹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灭,我们知道这是世尊的方便说。弥勒菩萨的说法,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这是真实说法。所以,宇宙之间既然所有一切有为之法统统是无常的,既然是无常,那《般若经》上讲的话是绝对真实,这些现象什么?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个时候你万缘放下了。万缘放得下,好,真心就现前。万缘是虚妄,虚妄统统放下,自性就现前,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佛的教学功德就圆满了。

  底下说“无常有二”,第一个“剎那无常”,谓剎那剎那有生住异灭的变化。这什么意思?这意思说得深了。一个生灭,它存在的时间只有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里头还分四段,生住异灭,真的有这四段。这个四段的变化太神奇、太微细了,科学家今天看到生灭,生住异灭他没看到,佛看到了。大乘经上告诉我们,八地以上他看到了。所有一切法没有一法是例外的,统统都是这个现象,极其微细的变化,我们怎么会知道?我们知道的是什么?是相续无常,这是很粗很粗的相。这个微细,剎那无常,这是高等科学,现在还没有搞清楚,现在是搞到剎那剎那生灭。剎那里头的生住异灭这四个没搞清楚,他没看出来,那速度太快了。

  “相续无常”是说“一期相续之上有生住异灭之四相”。譬如人到这个世界上来,有出生,出生之后这个身体住在世间,住个五、六十年,就有异了、就变化了。这个变化是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它变化了,这就是异。生,住的时候它就有异,变化,最后死亡,叫灭了。这叫相续无常,我们看得很清楚,剎那无常我们根本就不知道。《涅盘经》第一卷说,“是身无常,念念不住,犹如电光暴水幻炎”。这就是个比喻,电光就是闪电,人生在世,身体像闪电一样。暴水就是瀑布,从高到下,水从上面落下来。我们看大瀑布,水流得非常壮观,那个水相续不断的在流。幻炎,炎是火焰,火焰如幻。你细细观察古时候点的油灯,现在你看点的蜡烛,你看蜡烛的火焰,一闪一闪的,不住,它无常。《大智度论》第二十三卷曰:“一切有为法无常者,新新生灭故,属因缘故。”就是“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个我是佛说的,释迦牟尼佛说的。一切有为法,就是生灭法,统统是因缘生法,因没有了,缘断了,这个相就不见了。相怎么存在?因缘不断,因缘相续,相是果,因、缘、果相续。这当中有一个断了,整个就没有了,这叫无常。

  我们看文,继续往下看。有常、无常等一切诸法,菩提树下,了了觉知,称他为佛陀。“又佛一切智慧成就故,过去、未来、现在,尽不尽、动不动,一切世间了了悉知,故名为佛陀”。这也是解释这个意思。尽、不尽,《瑜伽师地论》八十七卷,这记得很清楚,第二十五页有说,“谓彼诸行、于未来世,衰老法故,说名尽法”。法是无常的,尽是什么?尽就是它灭了,或者接近灭的时候,生住异灭,接近灭的时候,这是尽法。不尽法,无为法,无为法不尽,为什么?它常住。“无为法离生灭之相”,所以它无尽,“又有为法之缘起,一多相即,故为无尽。无为法之无尽,权教所谈,有为法之无尽,实教所谈,华严宗盛谈此义”。

  无为,没有生灭,没有相,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永恒不灭,这叫无尽,这无为法。有为法里面,它的缘起一多相即,故为无尽。一多相即很不好懂,可是我们用万花筒就很容易明了,为什么?万花筒就是一多相即的相。这万花筒,构造很简单,里面三片玻璃,这前面只有几片不同颜色的碎纸片,放在这边。你只转动,这是一多相即,一即多,多即是一。你只转动它,它现出的图案无量无边、无尽无数,还找不到两个相同的。可以做试验,稍微转动,它变了,我们用照相机把它照下来,你照个一万张,对照一下看,有没有找到相同的?找不到。无常、无尽,这叫有为法,有为法里头也有无尽的意思。无为法的无尽,权教常说,三贤位的菩萨常说。有为法的无尽,实教所谈,《华严》、《法华》,就是一乘教,它们常常说,说什么?性相不二、性相一如。权教是把性相分开了,实教,权实是一不是二,无论从性、从相都能看出它无尽,性无尽尽,相也无尽尽。

  “《维摩经.菩萨行品》曰:何谓无尽?谓无为法”,这是一乘教上常讲的。“注曰:肇曰”,僧肇大师说,“有为法有三相,故有尽。无为法无三相,故无尽”。“《大日经疏》十四曰:无尽者,即是无相别名”。有三相,无三相,这个三相就是我们现在科学里头所说的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佛教里面所说的阿赖耶的三细相,业相、转相、境界相。有为法是阿赖耶的三细相,所以有尽。无为法转阿赖耶成大圆镜智,这三相没有了,所以叫无尽。

  下面说动、不动。动不动,“欲界之法,无常迅速,故为动法,上二界之法长久,故名不动法”,上二界是色界、无色界。这动是什么?心动,念头在动。念头在动,表现在物质的现象,全部都在动。今天科学家告诉我们,相确确实实是从念头生的,证明佛经上讲的“相由心生”是决定正确的,科学做了证明,“一切法从心想生”是正确的。欲界念头太多,欲望没有止境,所以它是动的。色界、无色界他入了禅定,他们能够把意念集中,佛经上说的“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他们能够制心一处,所以不动。这个就是色界跟无色界,色界修四禅,无色界修四空定。

  “《佛遗教经》曰:一切世间动不动法,皆是败坏不安之相”。一切世间,这是讲六道轮回。六道轮回里面,不动法是上二界,动法是下面欲界,欲界有六层天都是动的。波旬是第六天主,他要不动就好了,不动就不障碍学佛的人修行证果,他动。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他还要来扰乱,让佛表演降魔。大乘法里面,动、不动是一不是二,所以大乘法里头八相成道没有降魔。大乘法里头没有魔,小乘有魔,大乘没有。为什么?大乘万法皆空,无有一法可得,动与不动都不可得,哪来的魔?尽与不尽不可得,动与不动也不可得。所以《遗教经》上讲,一切世间动不动法,皆是败坏不安之相。

  “《维摩经》五”,鸠摩罗什大师说的,“欲界六天为动法。上二界寿命劫数长久,外道以为常,名不动法”。外道这个意思很广,心外求法叫外道。学佛的人,也在心外求法,叫门里外,佛门里面的外道。佛法是心法,心法要向内求,不能向外,向外求不到。换句话说,所有一切大乘经是心里头流出来的,从哪里求?从内心去求,一切法统统可以得到,向外求就错了。内是自性,佛从自性当中流出来,我们从自性当中也能流出来,流出来跟佛的完全相同,一字不差,你才晓得这是自性本具。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们对这些经教要深信不疑。我们求什么?求见性,果然见性了,什么问题全解决了。真正像《心经》上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一句话,离苦得乐,离苦得乐是佛法终极的目标圆满达成,不是妄语、不是戏论。这一句里头,尽不尽、动不动,一切世间了了悉知,没有一桩不知道的,故名为佛陀。佛陀就介绍到此地。

  下面介绍世尊,“世尊梵名薄伽梵”,意思是“圆备众德”,圆是圆满,备是具备,德行到这个时候圆满了,没有一样欠缺的。“为世钦重”,为世间人尊敬你、敬重你。这都是实至名归,这是我们要学的。需不需要宣传?不需要,自自然然的。需要宣传、需要别人赞叹,那是自己没有实德,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真正有实德,诸佛赞叹你,菩萨赞叹你,天人赞叹你,鬼神赞叹你,这个世间没有人不赞叹。为什么?赞叹你又一尊佛出现世间了,又有一个明心见性的人,把性德圆满彰显利益众生,用不着去邀名。名利是人之所好,要真的,不能搞假的,假名会惹来灾难,名实不相符,很苦;名实相符,你身心清净,一尘不染。

  所以求学,首要的把好名这个烦恼、这个念头把它打掉,财色名利统统给它断绝,你的道业进步就非常快速。现在虽然没有这个障碍,你心里头有这个东西,有这个种子、有这个习气,它就障碍你进步。一遇到这些缘你就乱掉了,你把握不住,一定退转,甚至于整个被破坏了,你走到邪道,你走向歧途,那就错了。初学的人,世尊教导我们最好的方法,不离开经教。不离开经教,真正能得到经教的教诲,真正能懂得如来真实义,那就要靠真诚。真诚心、恭敬心,这两个最重要的,还要两个帮助的,要大慈悲心、要真信心。能具足这四个,决定没有问题,你是真正如来弟子,你真正会有成就。“故号世尊”。

  下面,“《成实论.十号品》曰:如是九种功德”,指前面的九号,佛号全是自性功德的名号,前面九个具足了,“于三世十方世界中尊,故名世尊”。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讲时间,十方讲空间,用现在话说,在无尽时空当中,你是最值得一切众生尊敬的、尊重的,这叫世尊。“又《智度论》以佛为第十号,以世尊为具十号尊德之总号”。《智度论》里头说的也很有意思,前面这十德统统具足,为三世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的尊重,这个是总号,没有人不尊重的。“与此开合稍异,义无不同”,从意思上讲完全相同,只是开合不同而已。可见得这个十号,诸经所翻符合梵文的原意,没有丝毫错误。

  再看底下这一科,“住世度众”。

  【在世教授四十二劫。时为诸天及世人民说经讲道。】

  我们看到这一句,知道世间自在王佛出世,世饶王福报大。从哪里看?从寿命看,他教授四十二劫,释迦牟尼佛教授四十九年,人寿命愈长福报愈大。这不在我们这个地球上,阿弥陀佛的因地,久远劫之前,这一品经是讲阿弥陀佛的历史。这个历史从头讲起,他以前生生世世学佛这就不谈了,从发四十八大愿开始讲起,为什么?跟极乐世界有密切的关系,这个关系很近。阿弥陀佛久远劫的修行那个关系远,这个关系近。他发了个大心,这个大心是从真心里头发的,不是妄心。妄心,世间自在王不理他了,笑笑而已。发真心,发真心就一定要帮助他、要成就他,真妄不一样。发一个什么真心?看到六道众生苦,佛在因地,看到之后就发了个心,想帮助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佛剎里面的六道众生,特别是六道里头苦难众生,帮助他们离苦得乐,就发这个心。这个心是无上菩提心,这个心不得了,不是说假话,他要真干。

  六道众生迷得深,就是烦恼深、业障重,烦恼跟自性完全相违背。用中国人的话来说,六道众生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这样的心态连畜生都不如,你说多可怕!帮助他离苦得乐,苦从哪里来的?乐从哪里来的?这个佛知道,阿弥陀佛虽在因地也知道。苦从迷而来,对事实真相不了解,对事实真相看错了、想错了。看错、想错了就造业,业就有报,业有善恶,善,六道里头的三善道,果报,恶是三恶道。善恶业都叫染业,为什么?清净心里头没有善恶,有善有恶都是染。善比恶比较容易好受一点,苦中还有乐;恶业里头只有苦,没有乐,那叫真苦。解决的方法佛知道,要帮助他破迷开悟,迷破了,苦就离开;觉悟了,乐就得到了。用什么手段?用教学,这个法藏清清楚楚。但是苦难众生这么多,这怎么办?必须有很大的一个地区,把这些人接引过来,好好的教他。教学必须要离开那个环境,在那个环境里头教学非常困难,它是个染缸。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他从染缸里捞出来,放在一个清净环境里头教。这就是他理想这个极乐世界,这个世界怎么建法?

  佛就给他介绍十方一切诸佛剎土,并且示现给他看,让他一个佛剎、一个佛剎里面去参学,自己去看。别人有好的地方,你觉得好就采取,不好的把它改革掉,也就是说今天我们讲的观光、考察,取人之长,舍人之短,这样建立一个道场。他不是建立个国家,自己没有做国王、没有做天帝,没有。建立一个道场,极乐世界是个道场、是个学校,修学的环境。佛搞这个,给我们做榜样、给我们做示范,纯粹是修行场所,这里头没有士农工商,只有佛跟菩萨,佛是老师,菩萨是学生。学生里面,有高级的,实报土是高级的,高级班;方便土,中级班;同居土,初级班。它分的有初级、中级、高级,同时教学。确确实实所取的是每一个佛国土里头的真善美慧,极乐世界全有,诸佛剎土里面不善的,极乐世界完全没有。这个修学的环境太好了,十方诸佛世界里头没有,只有这一家。诸佛如来看到了欢喜,没有嫉妒的、没有障碍的、没有毁谤的。而且佛与佛都赞叹,把业障重的、烦恼深的、不好调教的,全都送到极乐世界,让阿弥陀佛来调教。这是我们看到诸佛如来真实慈悲、真实智慧、真正的度量,真是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真能包容,所以有这样伟大的成就。

  此地,我们看到世间自在王佛,当时“在世教授四十二劫”。当然,人的寿命跟佛差不多,释迦佛出世,那个时候人寿,平均人寿一百岁。世尊八十岁走了,缘尽了,魔王波旬请佛入般涅盘,佛答应了。佛还有二十年寿命,这二十年的福报,就留给后世学佛的弟子衣食住行之所需。出家人享受的佛的福报,佛照顾出家人,出家人不要操心,不要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寻找,苦!自己寻找,你心不在道,佛不管你,你自己有办法,你搞你的去。凡是自己搞的,都会堕落、都离不开六道轮回,这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一定要对佛有信心。既然出家了,把整个身心奉献给三宝,三宝加持你,佛菩萨照顾你,一生不要为这个操一点心。我听了这个话高兴,这太好了,太难得了。人生在世,衣食住行这是大事,可以不操心,这个好处到哪去找?我就相信,一生确确实实统统是佛菩萨安排的。逆境顺境、善缘恶缘统统遇到,在这里头去磨练自己。

  自己生活所需的,早年所需的是经典,我什么都不求。老师教我的这些经,有些参考书,那个时候买不到。《藏经》只有寺庙里头有,自己需要去读经,要到寺庙去抄,担心门外头没有人卖,非常缺乏。我学经教,需要用的参考书,当时香港智开法师,跟我同年,他帮我很大的忙。我没有钱,书也买不起,他可以把书先送给我、寄给我,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我就寄给他。这个忙帮太大了,几乎我所想要的他都能帮我找到。我这些东西都是线装书,那非常宝贵,有一些在佛陀教育基金会,还有一些在澳洲,都是木刻版本线装书,现在愈来愈可贵。有一部分我把它做底版去影印,流通,像《华严经疏钞》,原版是线装的,四十册。八十卷,两卷一册,四十册,现在我们精装五册,《华严经疏钞》、《华严经合论》统统印出来了。印出来的好,我喜欢用印出来的,为什么?在上面可以做记号、可以写字。原书决定不可以,原书要留给后代,我们在书上写了,后代人不方便。这是自古以来,善本上面决定不能把它弄脏、不能损坏、不能在上写字。现在影印就不要紧,影印就可以了。

  所以从这里看,佛的福报多大,人的福报多大!人寿,讲经教学四十二劫,这是弘法,寿命就不止了。释迦牟尼佛讲经教学四十九年,寿命八十岁。“时为诸天及世间之人民,演说经文,讲论道法与道要。道者,觉悟之路也”。佛道是什么?觉悟之路,觉悟的门道,觉悟的途径。“《俱舍论》曰:道义云何”,道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谓涅盘路,乘此能往涅盘城故”。这里说个涅盘城,涅盘城是比喻,你遵循这个道路,你能证得大般涅盘。

  涅盘城,这是比喻,“涅盘为圣者之所居”,故把它比喻作宫城。像皇宫,紫禁城一样,这是人间最宝贵的,皇上所居住的地方。这个涅盘城是什么?在净土宗,常寂光净土,这涅盘城。一切大乘经里面称之为自性,圆满证得真如自性,叫涅盘。涅盘的本意是灭,苦集灭道那个灭就是涅盘。灭什么?灭烦恼、灭生死,取的是这个意思。三种烦恼,两种生死,三种烦恼是见思、尘沙、无明,两种生死是分段生死、变易生死,统统都灭掉了。变易生死灭掉了就回归常寂光,所以常寂光比喻作涅盘城。等觉菩萨到妙觉还有一次变易生死,这一次灭掉之后,再就没有了,实报土不见了。所以实报土也不是真的,佛的实报土有现象,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常寂光没有现象,三种现象都没有,不是物质、不是精神,也不是自然现象,所以得大自在。身心跟一切诸佛的常寂光融成一片,经上,大乘经上也称为大光明藏,大光明藏就是涅盘城、就是净土的常寂光净土。

  《长阿含经》第四卷里头说,“沸星得最上道,沸星入涅盘城”。沸星是人民,他得最上道,他入涅盘城,这是把涅盘比喻作城市。“《智度论》二十曰:诸法实相是涅盘城,城有三门”,怎么进去?有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无作也叫无愿。这三样我们前面学过,叫大三空三昧。这三个门,任何一个门都能进去。佛教导我们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法门走到最后就剩这三门,随便从哪个门进去。证得大涅盘了,在外面没进去是有三门,进去之后没有了,全得到了,究竟圆满证得。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下头又说,“又《华严大疏》”,《华严大疏》就是《华严经疏钞》,清凉大师注的,“曰:通至佛果,故名道”。佛所说的这些法,都能帮助我们达到成佛的境界,所以叫道。“道法者,至涅盘正道之法”。在本经,就是信、愿、持名,这是道要。“道要者,佛道之枢要也。如《赞阿弥陀佛偈》曰:究畅道要无障碍”。这首偈子里头提到这个名称,道要没有障碍。我们今天学净土,得到这一部经,这一部经就是道要,就是成佛证得大涅盘的道路,最快捷方式的道路、最稳当的道路、最可靠的道路、最快速的道路,实在是难得。

  真正要想自己成为大法师,大法师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但是在现前末法时期,见性很难,等同见性能做得到。学海仁老法师,我跟这位老法师有一面之缘,一九七七年,他住在香港,我去参访这个老人。这个老人一生专攻《楞严》,那时候香港人都称他为首楞严王。我到这里刚好是讲《楞严经》,所以去见他老人家,向他请教《楞严》法要。他的学生只有六个人,做他学生的条件,要背《楞严经》,还要背注解,可不容易。他用的注解是蕅益大师的《楞严经文句》,当时我也找到这部书,线装本十本,蕅益大师作的,是线装书。连经带注都要能背,他才收你做学生,所以一生只有六个学生。其中大光法师跟我最要好,是他六个学生之一,告诉我,老师教他们非常严格。《楞严经》跟注他自己能背,你学到背给他听,你错字、漏了句子他马上就呵斥。所以他学生都不错,他学生大概现在一个都不在了,后面没人了。

  《楞严经》是好,开慧的《楞严》,成佛的《法华》。但是我们看现在人,学《楞严经》没有开悟的,不如这部经,这部经照这个修行真有往生的,往生的人很多。刘素青居士为我们示现自在往生,我听说她寿命还有十年。她的妹妹刘素云在她面前谈起,哪里去找个人来做个实验,证明专修《无量寿经》会集本,就是夏莲老这个本子,学习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证明它真正有效,做个证。她当时听了一口答应,我来做,就这么简单。往生大概十几天之前,十六天,刘素云有报告,报告很详细,她就听到一个声音,这个声音告诉她一个数字,二0一二一一二一一二,就这么几个数字。她把它记下来,给她姐姐,她姐姐看到之后点点头,也不说话,就放到口袋里去了。刘素云就想到,二0一二大概是年;一一是月,十一月;二十一是日子,二十一号;十二,应该是中午十二点钟。果然没错,她走的时候一分一秒不差,就是那个时间走的。走之前跟大家谈笑风生,若无其事,时间一到她就走了,满面笑容。她说她表演跟大家作证,这《无量寿经》会集本真的,不要怀疑,黄念老的注解是真的,我们在一起学习是真的,不是假的,她来作证。不容易!所以,道要就是这部经,到我们这一代才出现,至涅盘正道之法就是信愿持名,这就够了,其他的不需要了。

  下面一段,“闻法发心”,说法的是世间自在王如来,闻法的是世饶王。“世饶王见《汉译》”,《汉译》的经文说,“世饶王,闻经修道,欢喜开解,便弃王位,行作比丘”。义寂大师说,“准彼经文,世饶王者,亦为法藏在俗时名。盖《汉译》之文甚为明确,作国王时,名世饶王,出家后,即法藏比丘”。这个交代很清楚。这个国王一定是非常仁慈,有智慧、有德行,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好,人民安居乐业。这个名称是个尊号,世间,饶是丰饶、丰富,这个国家能够看得到。他闻经,听世间自在王讲经教学,他听经、修道,真听懂了,真正开悟了,所以“闻佛说法,欢喜开解”。便弃王位,出家了,把国王让给别人,自己出家修道。释迦牟尼佛十九岁把王位继承权放下了。

  汉朝时候,这个地方讲《汉译》,《汉译》好像有两种,一种安世高的,失传了,我们不知道是哪一种,两种的哪一种。安世高他也是王太子,安息国的太子,父亲死了之后,他继承王位。他做了半年,把王位让给他叔叔,他出家修行。后半生在中国,是中国早年译经法师里面最出名的。他翻的经翻得好,他是意译,跟鸠摩罗什大师一样,他不是直译,经文上的意思,完全用中国文的文法把它写出来。不像玄奘大师,玄奘大师是直译,直译不好懂,因为印度梵文文法跟中国不一样,读起来不顺畅。所以,安世高译的中国人特别喜欢,鸠摩罗什大师译的也非常受中国人欢迎。安世高在中国做的示现,舍弃王位,出家修道,他法缘在中国,到中国来参加译经、讲经、教学,稀有难得。

  义寂师说,世饶王也是法藏在俗时候的名字,做国王的时候,大家称他世饶王。所以,《汉译》这段文抄在此地,文字明确。出家之后,这就是法藏比丘。阿弥陀佛的历史从这儿写,从这里写起,因为这个地方与极乐世界有密切关系,缘怎么来的,我们就知道了。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下载 下载 下载
0
  [最新报道]  
· (新版汇总)2014净土大经科注(001-100集)
· 净空老法师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集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无量寿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报道]  
· 央视《走进科学》栏目:揭开“僵尸男孩...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