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陀教育-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124集)
 
  ·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如何学佛
· 认识佛教
· 净业三福
· 三皈五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了凡四训
· 沙弥律仪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 金刚经
  一门深入
· 一门深入重要性
· 师承的重要性
· 专修专弘

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124集)

来源: 净土释疑网站   录入时间:2016-01-04 13:56:09
关键字:净土大经科注
【 点击数:1533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

 

2013/1/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编号:02-040-012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五十九页第七行:

  “《会疏》曰:佛所住,不二乘菩萨所能及,唯佛与佛住之。又佛说三乘随他教时,各住三乘法,今住佛随自所住,故云住佛所住”。念老说,“后说甚好”,讲得很好,“今佛所说,是佛果觉,乃佛境界,故住于诸佛自之所住,而流出此殊胜妙法”。

  这个地方有说到,佛说三乘随他教,我们这里也有一些参考资料,随他、随自,在第三页。随他,“《三藏法数》随他意语条,谓佛一向随顺他机之意,说于方便之法,导引众生,故名随他意语”。佛教化众生,是与众生感应而兴起的,佛是住在自性里面,净宗法门讲住在常寂光里,没有色相,也没有意念。所以今天我们所说的三种现象,自性里头没有,这三种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就是念头、念力),自然现象。这三种现象都没有,一片光明,圆满的自性,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它是真正的无为法,叫真如无为。虽然什么都没有,它能与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遍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诸佛剎土,从诸佛如来到地狱众生只要有感,佛就有应。

  那诸佛之感,是诸佛应化在世间,示现八相成道,弘法利生,这是佛的应化身有感。诸佛有应,应的时候示现为菩萨,示现为声闻,示现为比丘,示现为护法,做种种示现,帮助佛这一次教化的圆满,这是随顺诸佛。同时他也能随顺菩萨,也能随顺天人,乃至于修罗、三恶道。示现三乘以下,佛一定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像世尊最初十二年说《阿含经》,几乎全是随顺众生教的,那就是随他语,他们需要什么,帮助他们得到什么。这些人轮回在六道,不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六道里头的人道需要衣食住行。在自己来说,中国人讲需要功名、需要利禄、需要家庭、需要事业,这诸多方面佛菩萨都能指导他,帮助他得到。经上常讲的三种布施,就是满足众生的愿望,众生需要财富,物质生活过得舒适一点,佛教他财布施得财富;他需要精神生活,佛教他修法布施得智慧。财施得财,法施得智慧,无畏布施得长寿,得健康长寿,真正所谓“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些都是随他教。从随他教里面,佛慢慢的把他们提升,提升到一定的程度,有智慧、有辨别的能力,佛就给他讲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相。

  讲真相是随自,不是随他,佛自己亲证的境界叫随自,“随自意语条:如来三语之一。佛随顺自意自说所证之一实等法”,这是随自意说的。“涅盘经三十五曰:如我所说十二部经”,十二部经就是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分为十二类。“或随自意说,或随他意说,或随自他意说”,这就是如来的三语。《天台教学辞典》里头,有“随自意随他意”这个术语,“随自意与随他意之并称,略云随自随他,又云随智随情”。随情是随众生,众生是有情;随智是随自,自己已经转识成智了。转识成智就是佛,最低的阶级圆教初住、别教初地,转八识成四智,这叫随智,随智是随自。

  “佛说法时,依其自内证而说者,称为随自意、随智;其所说者,称为随自意语、随智说”。反过来,“顺应对方之想法而说,称为随他意、随情;其所说者,称为随他意语、随情说”,这是第二种。“复次:不违佛之自内证而顺应对方想法,与其同一说法,称为随自他意、随情智;其所说者,称随自他意语、随情智说”。“此中,随自意、随他意、随自他意之说,均见于《南本涅盘经》卷三二迦叶菩萨品。智者大师复就真俗二谛说,分别称之为随智、随情、随情智”,说这三种。

  “又台宗在教相分判上,以佛自显之真实秘意为随自意,随顺众生之机情,而施各种方便,为随他意,而判法华为随自意之教”。《法华》、《华严》、《般若》这些大经都是随自意,如来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自证的境界,不但凡夫不知道,三乘他们也不知道,声闻、缘觉、权教菩萨,这是随自意说。“其他诸经则随他意之说”,随他意之说在《阿含经》里面就很多很多。“此外,诸宗间亦广用随自随他语,以判经之权实深浅”,随他是权,随自是实,随自随他教义浅深都不一样。“如《大日经疏》卷七及《金刚顶大教王经疏》卷一,均谓真言密教,为随自意说,显教为随他意方便说”,这是密宗所判的。

  日本法师,“源空大师,《选择本愿念佛集》以念佛为佛之随自意,定散诸行之法为随他意”。源空大师是日本净宗的祖师,他有《选择本愿念佛集》,特别提倡第十八愿。根据十八愿十念必生建立念佛宗,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早年没错,但是现在好像变了样子,我遇到日本这个宗派,他们是专依十八愿,其他的都不依,这就有问题了,十八愿只是十念必生。本经“三辈往生”,都说“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发菩提心是在第十九愿,专依一愿不发菩提心是不能往生的。实际上四十八愿每一愿都含摄一切愿,就是其他的四十七愿,愿愿如是。多愿即是一愿,一愿即是多愿,这个说法才圆满,不能够分割。

  所以我们净宗学会成立,就将四十八愿这品经文,本经第六品定作早课必诵,我们的心、愿跟阿弥陀佛相同。晚课三十二到三十七品,这一大段的经文主要讲的就是持戒念佛。念佛如果疏忽戒律,在修学过程当中会遭到很多障难,这些破坏他念佛的功德,障碍他不能往生。所以特别选这段,也符合世尊入涅盘时候的教诲,在入涅盘之前最后的遗言,教导后世的弟子,“以戒为师,以苦为师”。所以我们特别选这段经文做晚课,对我们的修学有直接的帮助。由此可见,世尊说法非常活泼,无论随自意、随他意,佛确实没有起心动念,这点必须要知道。如果佛起心动念,佛是凡夫,佛随他意也不起心不动念。

  就像江本博士的水实验,水是矿物,在五蕴里面,我们只看到它显示的身放在瓶里面,你看到这瓶子装着水,水的样子看到了,色身。受想行识看不出来,它没有眼睛,眼耳鼻舌看不出来,意看不出来,顶多看到个身!但是它能看、它能听,我们相信它能嗅、它能尝、它能触,它懂得人的意思那是意根,在实验里面全都看出来。而且比我们厉害,我们没有学过外国语文不懂,它什么国家的语言都懂,什么文字它都懂,它都没有障碍。显示出的结晶,跟它所看到、所听到,我们用意念给它,它能体会到,反应非常正确。我们给它的信息是正面的,反应很美,是负面的就很丑陋,它真懂。美国的修.蓝博士参观我的摄影棚,就这个摄影棚,他告诉我们,他说我们桌子会看、会听,懂得我们意思。地板也会,墙壁也会,天花板也会,统统都能看能听。既然能看能听,我们就晓得,它能闻,它懂得味道,酸甜苦辣咸它都知道,我们起心动念它全知道。

  我们中国古人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三尺太远了,神明在哪里?跟我们融成一体,什么都知道。我们见过,中国、外国都有所谓附体,冤亲债主附体。竟然有一个人被附体的有多少灵?有一百多个附在一个人身上。有的灵附在眼睛里,附在耳朵里,附在身体里,我们肉眼看不见,但是它附体的时候,真能叫这个人有许许多多真叫莫名其妙的痛苦,我们称它为冤亲债主。这个现象很普遍,国内、国外都有,看到了令人麻木。冷静的人看到这个现象,会有高度的警觉,决定不能跟众生结怨。你跟他没有怨恨,他不会附你身,附你身总是跟你有过节。人生在世处事待人接物要谨慎,不跟人结冤仇,也不跟人结欢喜缘,为什么?都惹祸上身。谁能警觉到?看到这个现象的人很多很多,看到这个现象就有警觉性的人可不多。

  这个事情多半用佛法来调解,多数他都能接受。能接受的人很好办,他提出要求,他想听经,他想念佛,请你把你修学诵经念佛的功德回向给他,他就能离开。甚至于有一些他真正发愿念佛求生净土,他也能往生。这是冤亲债主里头有智慧的,生前没修好,功夫差一截,这个时候他能够补足,达到往生的标准,就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必须用我们现在现有的这些时间努力念佛,我们自己把自己的缺失统统补齐,往生的时候不需要靠别人助念,自自在在就走了,这个好。所以要有高度的警觉,我们居住的这个时代,是个动乱的时代,但是对于修行人来说是个很好的时代,为什么?带给我们高度的警觉,对世间一切所有不敢贪恋,这个好。不敢贪恋,换句话说,帮助我们看破放下,帮助我们念佛证得三昧。证得三昧往生极乐世界,功德就具足了;换句话说,你决定得生。

  往生之后的品位高下,完全在现前念佛功夫的浅深。浅深现在我们明白,浅深是指什么说的?指你放下多少说的。你放下得愈多功夫就愈深,不是指念佛号多少,与这个不相关。可是古今大德有不少给我们做表法,给我们做示范,像黄念老《大经解》完成之后,他来到这个世间因缘尽了,他就为这桩事情来的。这个事情做圆满,他没事了,念佛往生,一天念十四万声佛号。这表什么意思?表万缘放下,他没有妄念。他这半年时间里面,心里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口里一句阿弥陀佛,除一句佛号之外一切都放下,表这个意思,我们要能看出来,对这个世间没有丝毫留恋。他工作没完成的时候他要做,他花了六年时间,六年时间没有时间念佛,写这一部注解,日夜不懈怠,没有人帮助他,自己一个人干。

  参考了一百九十三种的资料,他那些资料,我去看他的时候还堆在房间里,我都看到了。在那个时候能搜集这么多资料,真不简单,三宝加持,不是人力所能为。佛菩萨知道他要做这个工作,天龙护法知道他做这个工作,自自然然就有很多收藏这些典籍的人,都送给他,给他做参考。这里头还有一些外国的典籍,日本的,日本、韩国古人写的这些注解论文,全是用中文写的,所以在文字上没有障碍。老人做出榜样给我们看,我们不能只看他一天十四万声佛号,要懂得十四万声佛号所表的是什么法,这个重要。所表的是万缘放下,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表这个意思。你就要懂得最重要是放下,彻底放下,丝毫罣碍没有了,你就丝毫障碍没有了,往生才圆满。

  后面这一句说,“又佛说三乘随他教时,各住三乘法,今住佛随自所住,故云住佛所住”。这后头,“后说甚好,今佛所说,是佛果觉,乃佛境界,故住于诸佛自之所住”。佛住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诸佛自之所住,菩提心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怎么住法?从早到晚起心动念、待人接物都不离这十个字,统统与它相应。用真诚心,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不要用虚伪,用真诚。别人用虚伪心对我,我用真诚心对他,为什么?他要搞六道轮回,我不想搞六道轮回,我要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佛的世界,佛用真心,用妄心不相应,佛的心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菩提心,真诚心是体,其他的四句是起用,清净平等觉是自受用,慈悲是他受用;待人接物一片慈悲,对待自己是清净心一尘不染,不染污就是清净,没有高下、没有傲慢、没有嫉妒就是平等。能够自己谦虚尊重别人,从真诚心里面起的谦虚,礼敬别人,礼敬诸佛,忏悔业障是谦虚,礼敬诸佛是懂得尊重别人。“而流出此殊胜妙法”,这个妙法就是念佛成佛,奇特妙法。“以为众生之因心”,往生极乐世界的条件。

  “又《甄解》曰:住佛所住者,住普等三昧。普等三昧及大寂定,并是念佛三昧异名也。三世诸佛皆住此念佛,故云佛所住”。这也说得很好,住佛所住,这心住在哪里?心在普等,普是普遍,等是平等。这个心是真心,真心普遍,心包太虚;等是平等,量周法界,对遍法界虚空界平等的看法,跟谁平等?跟佛平等。所以礼敬诸佛,称赞如来,不是跟别人平等,看一切众生都是佛,都是阿弥陀佛。念佛人要作如是观,是真的不是假的。你看所有众生都是真的阿弥陀佛化身,自己也是阿弥陀佛化身,阿弥陀佛是真如本性。一切法都是从自性生的,自性是阿弥陀佛,所以一切万法无一不是阿弥陀佛。一片树叶,阿弥陀佛;一朵小花,阿弥陀佛;一粒微尘,阿弥陀佛。你能不成佛吗?没这个道理。这叫普等三昧,这叫大寂定,也就是大圆满,全归到阿弥陀佛去了,全归自性。这些统统是念佛三昧的异名。三世诸佛皆住此念佛,故云佛所住。三世诸佛没有一个不是念佛成佛的,这个理一定要懂。

  “今佛”,今佛是现在释迦牟尼佛要为我们,“说念佛法门,住念佛三昧”。“《甄解》之说,更切经旨”,《甄解》这个说法,完全是依据善导大师所说的,我们净土宗第二代祖师,唐朝初年人。这些日本的祖师,在那个时候到中国来留学,亲近善导、亲近智者大师。今天日本佛教这些形式还保留着,而且很浓,我们从外表上来看。内里面他们把经教疏忽了,不去研究经教,所以只有形式没有实质,这是很遗憾的。我到日本讲经,日本有几位法师给我说,他们看到我很欢喜。他说日本四百年前他们的寺院庵堂,天天都有人讲经,现在没有了。我在日本讲经虽然时间不长,他说这个活动都会写在日本佛教历史上。我听到很感动,也很惊讶。

  我们中国对于讲经教学疏忽了两百年,两百年当中,前一百年我们没有看见,我们知道疏忽了,纵然有讲经教学的,在信愿行上跟古时候比比不上,比我们现在强,我们不如他。最近这个一百年,我们看见了,看见是快速度的下跌,以十年十年来比较,现前十年比不上过去十年,过去的十年跟它再上面的十年又比不上。那往下看就很可悲,下面十年大概连我们现在这个程度比不上,这是佛教的危机,这是衰灭的现象。如果一代胜过一代,这是兴旺的气象,佛教从传到中国来,那个时候一代比一代有成就,兴旺气象,到唐代盛到极处。所以大家都说,隋唐是中国佛教的黄金时代,十个宗派都是那个时候兴起来的。唐朝中叶之后小乘不学了,所以到宋朝小乘这两宗就没有了。现在知道中国有成实、俱舍两宗的人不多,在历史上可以看到,实际上没有了,连痕迹都找不到,所以中国只有大乘八个宗派。到今天也跟日本一样,有形相没有实质,这是令人担忧的一桩事情。我们要抱着古人那样的心态,希望后学超过我们,我们给他做基础,踏着我们的肩膀更上一层楼。不能看眼前就觉得满足了,这是绝大的错误,要深入经藏。

  学习是两个法门,这两门要知道,但是两门都必须要深厚的基础,这最重要的。好像建大楼,两种建法,地基是一般的、是相同的,就是戒律非常重要。如果不在戒律上扎根,成就很有限,可能没成就,成就是学术,不是智慧。扎根必须要儒释道三个根,儒要扎根,道也要扎根,儒的根,这像《弟子规》、《感应篇》那是根之根。儒家最低限度要专攻一部经,儒家有十三经,十三经里头选一种,至少用五年的时间专攻做基础。道家选一种,《庄子》太长,选内篇,内篇只有七篇不算长。或者是取老子的《道德经》,学道家的《感应篇》,道家还有不少劝善的小品,里面的格言很丰富,以这个为基础。有了坚定的基础,大乘学一门专攻一部,十年则成为祖师大德,我相信他的成就会在我们之上,好,这兴旺了。如果跟我们一样,我们都会流眼泪,不是兴旺的气象;如果不如我们,我们就感觉失望,没指望了。如果我们障碍年轻人,阻止他们,我们所造的是阿鼻地狱的罪业,我们在做灭法。干灭法能往生吗?不可能。哪有干灭法的事情念佛会往生?这我们决定不会相信的。

  昨天也有些朋友谈到这问题,儒释道师资的问题,师资什么条件?不是大学毕业,不是拿到很高的学位,不是,与这个不相干。最重要的真诚的爱心、真诚的恭敬心,印祖讲的诚敬;换句话说,真正孝顺父母、尊敬长辈。这个人到哪去找?真难!自己都不自爱,怎么会爱人?我们看人,这人能不能成就从这小地方去看。他对父母、对长辈、对大众,对大众宽厚,有智慧能观察人,有度量能包容人,有能力能照顾人,这他具备了基本的德行。孔子在中国是个标准,一般人学的基本德行以孔子为标准,温良恭俭让。看他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有没有这几个条件,温和、善良、恭敬、谨慎、廉洁、肯让别人,有这个基础,这是什么?这个人具足圣人的基础,你才能够培养得出来。遇到这个人我们得全心全力照顾他、帮助他、成就他,这是我们的责任、使命。

  不能说他跟我没有关系,他不是我的儿女,他不是我的亲戚,我为什么照顾他?我们为国家民族照顾他,为一切众生的幸福照顾他。因为他的成就,他能为众生造福,他不是个自私自利的人。现在这种人少,认识人的人也少,这是个可悲的现象。我们只有求祖宗加持,求三宝感应,让我们在有生之年能遇到几个,多不敢说,一、二个都是宝。帮助后继的人,知见最重要,德行跟知见,良好的德行,正知正见。马来西亚我们心里面想着,这个汉学院十年能培养几个人才?十个就不得了!不能想多,有十个人出来,还得了!就能救天下。这个人有一点点私心、有一点点欲望,就全都毁掉了。所以立志作圣贤,立志作佛,立志作菩萨,世间圣人都做不到,佛菩萨更没分,这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

  我们再看下面这段,“导师”,“导师者,指引导他人入于佛道者”,佛门当中称导师,是对佛的称呼、对法身大士的称呼。“《十住断结经》曰:号导师者,令众生类示其正道故”。类是分门别类,众生根性不同,老师有智慧、有善巧,声闻根性人,帮助他证阿罗汉果;菩萨种性人,帮助他证得菩萨;佛种性人,帮助他契入大般涅盘,所以示其正道。“《华首经》曰:能为人说无生死道,故名导师”,六道凡夫都知道有生死。可是事实真相?没有生死,能把事实真相说出来,说得叫人听懂,人听了觉悟,也能够如教修行,这个人称为导师。

  “《佛报恩经》曰:大导师者,以正路示涅盘径”。这径是道路,以正路,与自性相应的正路,与自性相违背的是邪道,旁门左道,那是不能成就的。“使得无为常乐故”,底下有个小括号,“无为指无为法,常乐指常乐我净”。这真有,真有常乐我净,常是什么?不生不灭;乐是决定没有苦,这是真乐;我是主宰、是自在,决定自己能做主,得大自在;净是清净,在任何环境里头不会被染污。为什么?因为他不着相,他没有执着、没有分别,所以他是永远清净。因为老师所说的是无为法,学生所学的也是无为法,无为法才真正有常乐我净。

  “又《甄解》曰:导师行者,即弥陀世尊平等引接无所遗故”。这专就净宗说,阿弥陀佛念念当中,都在接引无量无边诸佛剎土念佛往生的大众,他一个不漏。那我们就知道,弥陀有神通能现无量无边身,临命终时来接引的全是弥陀的化身。化身跟真身不同,化身是随众生心现的。那我们平常心中对佛的形像认知有关系,佛来接引一定是你最欢喜、最熟悉的像。我们每天拜佛、供佛,供这尊佛像,那临终来接引的就是这个像。所以非常欢喜,天天拜你,天天想你,终于见到了。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不一样,那是报身佛,那是佛的真身,是随佛自身所现的;来接引的是随我们众生心示现的,不相同。佛怎么现身?现应身、化身、报身都没有起心动念,这点必须知道。以为佛起心动念,那大错特错了,如果有起心动念他是凡夫,他不是佛。唯有不起心不动念才能现一切身,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到西方极乐世界花开见佛,莲花化生,莲花的因是阿弥陀佛的本愿,莲花的缘是自己发的心。我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七宝莲池就有一朵莲花,托阿弥陀佛的因生到佛国土。莲花开的时候,你坐在莲花胎里头,你自己清清楚楚上了莲花去,上去之后莲花就合起来。阿弥陀佛带着这个花到极乐世界,时间很快一剎那就到了,到了时候花就开,你就出来了。这一出来这个身就不一样,是什么样的身?跟阿弥陀佛的身一样;换句话说,在莲花里头有很大的转变。我们看过养蚕,蚕结个茧,吐丝结个茧把自己包在里面,等牠出来的时候,牠把茧咬破牠出来,出来是像小蝴蝶一样的蛾,变了,长翅膀会飞了。往生的人也一样,坐到莲花去的看到是自己的身相,在莲花里头不知不觉变了。莲花一开,看自己的身相怎么跟阿弥陀佛一模一样,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好有无量光,光中无量诸佛菩萨,那个境界不可思议。绝不是我们一般人的想象,所以境界真正不可思议。

  “又《甄解》曰:导师行者,即弥陀世尊平等引接无所遗”。一个都不漏,这个我们看了才放心,阿弥陀佛不会把我漏掉。可是你一定要如法,如果是为自私自利、为名闻利养,这个阿弥陀佛不会来接你,这一定要知道。“又大导师者,即弥陀世尊,以本愿引摄五乘”,这个五乘包含法界一切众生。

  “五乘”,这是个术语,我们参考资料里头有,我们念一遍。出《盂兰盆经疏》里头所说的,“乘即运载之义。谓人天等各以所修之法为乘,运载至其所至之处”,一共有五种叫五乘。古时候乘就是车,现在叫车,古时候叫乘,是运载的工具,运人、运货物。大车叫大乘,小车叫小乘,佛用它来做比喻,说为五种。

  第一种,“人乘,人者忍也”,要能忍,“于世间违顺情境,悉能安忍故也”。现在的人不能忍,安就没有了;能忍就安,安你才能得到乐。不安得的是苦,哪来的乐?所以对于境界,违境叫违情境,与你自己欢喜的完全相反。我们希望社会美好、社会安定、社会吉祥、人民安乐。不喜欢社会动乱,社会动乱,人活在这个世间没有安全感,都生活在恐怖之中,这生活很苦。现在是乱世、是违境。极乐世界是顺境,我们所喜欢的,在极乐世界处处都见到,我们不喜欢的极乐世界见不到,没有。所以环境有顺境,有违境、逆境。人事的环境比物质的环境更重要,人事讲缘,有善缘、有恶缘。恶缘,这些人处处找麻烦,他为着他个人的利益,障碍一些人做这些公益的善行,他不喜欢,他只知道自利,不知道利益别人。所以顺境要忍,逆境也要忍,善缘要忍,恶缘也要忍,统统要忍。

  忍是什么?用冷静、公平来接待,顺境不生贪恋,逆境不生怨恨。换句话说,在一切境界当中,保持清净心、平等心,觉而不迷,净而不染,这是做人基本的道理、基本的德行。菩萨修行对这个字非常重视。六波罗蜜里头最重要的,第一个是布施,修福;第二个是忍辱,成就福报,如果不能忍,所修的功德都漏掉了。能修忍,所修的功德就会有结果,它的结果就是定慧。在三学里面讲忍是持戒,结果是得定、得三昧,三昧之后就开智慧,戒定慧三学就圆满了。所以不能忍决定成就不了定慧,学佛定慧不能现前,白学!八万四千法门修什么?修戒定慧,无量法门还是修戒定慧。戒是根本,定是开慧,慧是结果,这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走的道路。我们要从这里扎根,什么境界都要能忍,能忍就能放下。

  下面说的,“谓人以三归五戒为乘,运出四趣”,这是讲五趣,五趣是人、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你能够超越这四道,不会堕在这个四趣里头,“生于人道,故名人乘”。我们过去三皈五戒修得不错,这一生当中得人身;如果三皈五戒修不好,人身得不到。凡是到人间来投生得人身,过去生中三皈五戒都不错,是这么来到世间的。来到世间说实在话都是好人,现在为什么变成这样子?没人教。从小就失教,疏忽了,父母没教他,扎根的教育是父母,不是别人。什么时候教?从怀孕就开始。一出生到满三岁这一千天扎根教育,他的老师就是母亲,母亲要是会教,这一千天把他的根扎好了。古谚语有一句话说“三岁看八十”,三岁扎下来的根,到八十岁都不会变,这个根多牢、多坚固。这个根怎么扎?父母做样子给他看,千万不能疏忽。他虽然刚刚生下来的婴孩,他睁开眼睛他会看、他会听,他已经在模仿,已经在学习。这一千天当中,父母要很小心谨慎照顾他,凡是不善的、负面的不能让他看见,不能让他听到,不能让他接触到,防范严密,这样三年他就学好了。父母在家庭里头,把孝养父母、敬事长辈、友爱兄弟做出来给小孩看,小孩天天看,这一千天全看会了,这根扎得好,这叫扎根的教育。

  聪明的小孩,三、四岁就开始教他识字,这教育,正式教育从这开始。认识这个字,字怎么读法,代表什么意思,简简单单讲给他听,由浅而深。一年学会几百个字,一天认二、三个不要多,一年就二、三百,两年就五、六百个字,到七岁上学老师很好教,教他读书,这时候字差不多都认识。老师教句读,古书上没有标点符号的,句读要老师圈出来,点一点逗点,一个完整的句子画一个圈。看小朋友的能力他一天能读多少字,善根好的,最好的一天能够背六、七百字,古时候教学是算字数的。古时候的书它也讲究科学,印刷的书一定是直行,没有横的,一行二十个字,一面十行就是二百个字,两面一张四百个字。聪明的学生,他能够念六、七百个字,这怎么算法?教他念十遍他就会背了,这就是标准。十遍背不下来,减少,减四百字;四百字背不下来,减三百字;三百字背不下来,减二百字;二百字还背不下来,一百字,一百字就是五行。标准是念十遍就会背,能背诵,十遍成诵,晓得这个孩子他能记多少,根性就差不多分别出来。纵然是同样念一部书,进度每个人不一样,因人而异,老师教也是因人施教。

  标准的能背之后,老师要督促他念一百遍、念二百遍就背得很熟,十遍会背,再背一百遍到二百遍。每天上课把前面书统统背过一遍,他一生都不会忘记。这是什么?这是附带的收获。教他背书主要不是这个意思,他能记那么多是附带的,主要是什么?主要是修定。不叫他背书,小孩也会胡思乱想,胡思乱想就很可怕,用什么方法让他不胡思乱想?他的思想定在一上就背书。所以背书不是目的,真正目的是让小孩少打妄念,让他的心能集中,这才是真正的意思。所以念久了,他心定了,心定就会开智慧,他就能悟入所读里头这些道理,会把这些道理用在生活上,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中国人教学目的是教学生开智慧,方法这就属于戒律,目的是叫他得定,终极的目的是从定开智慧。开智慧的时候经里头的意思,老师一说,他就开悟、他就明白。为什么?他心专一,他没有妄念,那就是妄念很少容易开悟。现在人为什么不能开悟?妄想太多,他怎么可能开悟?他心不定,妄想多、杂念多,这把功夫全都破坏了,麻烦在这些地方,这不能不知道。

  中国古老的教学法,几千年以来的人都循着这个规矩,现在人不要了,学西方。西方人求学的目的是知识,中国人读书的目的是求智慧。智慧跟知识两桩事情,智慧真能解决问题,没有后遗症;知识解决问题有局限性,而且有后遗症。今天我们看得非常清楚,社会乱了怎么解决?联合国召集各国的精英专家学者,在一起讨论研究,搞了四十多年没法子,现在这些人对于和平已经丧失信心。我就遇到很多。与会的这些同仁,还一些国家领导人,遇到我的时候都问,这个社会还会有和平吗?从这个话里头,我们理解他对和平丧失了信心,这才是今天真正问题的关键。我们在联合国大会里头发现,以前不知道,怎么办?要让这些丧失和平信心的人,帮助他们恢复信心、建立信心,这个社会才有救。这些人已经丧失信心怎样帮助他建立?只有一个方法,做出实验来让他看到,他才会相信。我们给他做报告,说得很好听,他没见到,我们报告完了之后下台在一起聊天,在一起吃饭,就很多人来问我:法师,你讲得很好,那是理想不能实现。这就给我当头一棒,把我敲醒,我发现真正问题之所在,信心,信心危机。

  才想到大乘经上所说的,“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佛讲得真好!断烦恼,证菩提,成佛道,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信心,强烈的信心没有了。强烈的信心,加上真诚的爱心,没有一样事情做不成功。我们把这个关键找出来了,那就得想什么方法能让众生信心、爱心,都是他自性里面本具的德行,不是外来的,他本有的。从小没人教他,失掉了,这个失是迷失、是忘失,忘记了,醒过来就现前了,这要靠教育。这要什么教育?今天科学技术的教育不行,它不讲这个东西。要圣贤教育,古圣先贤的教育;要宗教教育,因为宗教里头都教信,宗教里头都教爱。宗教能够屹立于社会,到今天还能存在,就靠这两个字,“信、爱”。宗教要没有这两个字,这宗教就会消灭;有这两个字,这宗教会永存。

  今天社会上,普遍就是没有这两个字,麻烦来了,人是以这两个字为根本,现在人这两个字也没有!中国人讲得很完整讲五常,五常第一个就是爱,仁,仁就是爱。仁义礼智信,你看爱头一个,信是最后一个,都是最重要的德行。以信为基础,以信为根本,信没有了,上面四个全没有了,你说信多重要!像五层大楼,信是第一层,智是第二层,礼是第三层,义是第四层,仁爱是最高的一层。我们如何重建五伦道德?从哪里学起?从《弟子规》,从《感应篇》,从《十善业》,要认真学习这三样东西,这三样东西是大根大本。五常能恢复,五伦才能够出现,四维八德很容易的就恢复了。这是当前最迫急的大问题。现在社会迫切需要,我们想恢复汉学,找什么样的学生?就找有五常概念的学生。不能说他都做到,做到的一个也找不到,他有这个概念,对这五样东西能生欢喜心,很想学习,这就非常难得了。

  他们下一代再找学生,条件要比我们高,为什么?要找有胎教的。真正负责任、真正能尽义务把小孩教好,希望这个小孩不是做大官,不是发大财,希望小孩将来长大他是圣人、他是贤人,圣贤君子的教育,家长要有这种认知,这个教育才能恢复。在社会真正恢复安定和平,至少需要一百年之后,不是眼前就能看到的。一、二百年之后会恢复到安定和平就不错了,这就是莫大的功德。我们眼前能够培养三、四个圣贤君子,那就算很有成就,有十几个那就太多了。希望下一代,我们能有三、四个,下一代有三、四十个,再下一代能够达到一百个。二百年之后这个世界上有二、三百个圣贤君子,天下太平,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要慢慢来,现在干这桩事情非常辛苦,得不到社会的关怀,人家看到都嫉妒、障碍,所以会做得很辛苦。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下载 下载 下载
0
  [最新报道]  
· (新版汇总)2014净土大经科注(001-100集)
· 净空老法师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集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无量寿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报道]  
· 央视《走进科学》栏目:揭开“僵尸男孩...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