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陀教育-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122集)
 
  ·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如何学佛
· 认识佛教
· 净业三福
· 三皈五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了凡四训
· 沙弥律仪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 金刚经
  一门深入
· 一门深入重要性
· 师承的重要性
· 专修专弘

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122集)

来源: 净土释疑网站   录入时间:2016-01-04 13:52:41
关键字:净土大经科注
【 点击数:1594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

 

2013/1/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编号:02-040-012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五十二页,我们从第一行第二句看起:

  “《汉译》曰:于时佛坐,思念正道,面有九色光,数千百变,光甚大明。贤者阿难即从座起,更正衣服,稽首佛足,前白佛言:今佛面目光色,何以时时更变明乃尔乎?今佛面目光精数百千色,上下明彻好乃如是。我侍佛以来,未曾见佛身体光曜巍巍重明乃尔,我未曾见至真等正觉光明威神有如今日”。这段经文是《汉译》的,《汉译》确实说得很详细。念老把五种原译本的经文都节录在此地让我们看,每一个本子对照起来看,有的写得很详细,有的写得很简单。说明经确实有会集的必要,要了解所说的圆满意思,必须要把五种原译本都看到。然后我们细细再看会集本,才知道夏莲老用心之苦,也能看出他真实智慧。

  因为古德有些人说,佛说这个经没有放光,圆顿大法佛放光。这个地方,像《汉译》的这个说得就很清楚。“《吴译》同之”,跟这个相同,“唯文字稍简”。其他的翻译,“语而未详”,有说,但是没有这么详细。“《魏译》中,两度云光颜巍巍,又云威神光光”,这个也很简单,没有前面说得详细。“《唐译》云: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凝照光辉”,也没有《汉译》的详细。“《宋译》云:面色圆满,宝剎庄严”,这里头出来一个宝剎庄严,这是其他译本里头没有。这个意思就是说,佛面门放光,光中现出宝剎,这个宝剎是十方诸佛剎土。你看这个译本里有,前头没有。“五译合参,便知汉吴两译最详”,《汉译》的、《吴译》的详细,“余译乃其简略”。“唯《宋译》中宝剎庄严,显光中现剎”,可补前面四种之不足,前面四种没有说宝剎庄严。“由是亦可见会集诸译之必要”。“又古注经家多谓本师说此经时未曾放光”,这个就是他没有看到汉译本,没有看到吴译本,汉吴两种本子放光说得很详细。这是佛放光现瑞,用这种善巧方便让阿难尊者看到,感到很惊讶,出来发问,这是这个经的缘起。

  “世尊”,“指释迦牟尼佛。《净影疏》曰:佛具众德,为世尊重,故号世尊。佛是世间极尊,故称世尊。”这是一般大乘经教里称释迦牟尼佛为世尊,世出世间最值得尊敬的人,这称为世尊。“威者,有威可畏谓之威”,他有威德,让别人看到害怕,这叫威,有威可畏。“此指威神。《胜鬘宝窟》曰:外使物畏”,外面能够叫众生看到畏惧,这是威;“内难测度”,佛的智慧、神通、道力很高明,一般人无法想象,“称之为神”,叫威神。“光者,光明。自莹谓之光,照物谓之明。”光跟明两个意思,有时候两个意思相同,有时候也可以分开。光,光这是自己照,自己照自己这是光;照外面,这叫明。“放光照耀之义”,就是光明,合起来称光跟明。“光明有二用:一者破闇,二者表法。因佛之光明,正是智慧之相”。“赫”也是明的意思,“奕”是盛,赫奕是光明很大,我们今天讲光很强、光很大。“故知威光赫奕表佛所放之光,雄猛有威,明耀盛大”,光很大。

  “此下以熔金喻之”,光好到什么程度?佛用了个比喻,譬如熔金,“如熔金聚”。黄金颜色很美,黄金在炉子里面烧到熔化的时候,把它烧成液体,那个光更美。我们看黄金制造,参观他们的工厂,那个金在炉子里熔化(我们看的是镀金),的确非常好看。以这个来形容,佛面上放的光就像熔金聚这样的美,“金色光耀,熔金弥甚”,实在讲是超过熔金。“喻佛光明,如熔金聚集,故曰如融金聚”,这都是形容佛放光的美好、殊胜。

  “又如明镜,影畅表里”,又像明镜一样。“影者,光影。畅者,通达。”海东憬兴师,海东是现在的韩国,憬兴法师,这也是唐朝时候在中国留学,大概都是善导大师的学生,他说:“镜光外照,名为影表。即同佛身,光明外舒。外照之光显影,畅在镜内,亦同所放光还曜巍颜,故云表里”。这个光照外面,外面的光又照回来,我们讲反光,所以显得佛放光格外的庄严。“《净影疏》曰:镜光外照,名为影表;外照之光,明显镜内”,这就是被镜子又照进去,“名为影里。佛身如是,光明外照所放之表,显曜佛身,名影表里”。“按上两说,佛身内外映彻,喻如明净之镜,由镜放光外照,谓之影表。所放光明,还照镜内”,镜子又照进去,“谓之影里”。“汉吴两译中,佛光数百千色,数千百变,光甚大明,上下明彻,巍巍重明”,这些句子统统都显示“影畅表里”的意思。《宋译》本里面是,“面色圆满,宝剎庄严,则更显佛光明中,影现十方宝剎,如大圆宝镜,映现十方。如《甄解》所释:则光颜巍巍中,影现宝剎庄严相。其犹珠宝镜中,能现森罗万相乎!上说正显《华严》境界。”重重无尽是《华严经》所说的,佛在这一会上放光,也有这个现相,说明这个经无异于《华严》,《华严》光中现剎,重重无尽,这个经上也有这个现相。念老用这么多的文字,把这个译文会集交代得很清楚。

  下面再解释,“现大光明,数千百变”。“指佛于会上放大光明,瞬息万变,光色参回,自然最胜。如《法华经序品》曰:眉间白毫,大光普照。故知现大光明即彼之大光普照”,跟《法华经》所说的这个意思相同。“故知《魏译》中之威神光光亦应同此”。这是说明放光现瑞之中,显示佛所说的《大乘无量寿经》义趣、境界跟《华严》跟《法华》相同,《华严》、《法华》是一乘圆教,这个经真的也是一乘圆教。《华严》末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法华》龙女八岁成佛,也是念佛成佛。“咸表佛之威光明曜广大,无能比者。至于数千百变,则同于本经《寿乐无极品》中之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同表佛光自然交参回转,光色变化愈变愈胜,无有穷极。”说明佛放光的形相,用现在话说,是无量的精彩绝伦,没有东西能够跟他相比。这里面的表法,经还没说,说明这一会等同《华严》、《法华》一乘圆教,所以含义很深。

  下面是“阿难启请”,分为两小科,第一“见瑞希有”。请看经文:

  【尊者阿难。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诸根。悦豫清净。光颜巍巍。宝剎庄严。从昔以来所未曾见。喜得瞻仰。生希有心。】

  阿难见相生稀有心,跟在佛身边多年,从来没有看到这么庄严的相,这么稀有的事情。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尊者阿难,即自思惟”。“阿难乃本经之当机”,这个法会,他是当机者。“若论其本,实亦从果向因之法身大士”。由此可知,阿难也是久远劫已经成就,到这个地方来现身、来赞助释迦牟尼佛这次的法会。他显的身分是初果,初果跟法身差太远了,来扮演这个角色,做释迦牟尼佛的侍者。这里头意思真的是很深,让我们在此地看到,佛跟佛、佛跟这些法身菩萨,这些法身菩萨至少都是八地以上的,这么样的融洽。“一佛出世,千佛拥护”,没有争名、争地位的,没有,释迦牟尼佛示现唱主角,这些诸佛唱配角。确实有很多菩萨资格超过释迦牟尼佛,在释迦牟尼佛之前久远劫就已经成佛。欢喜!一看到你在那个地方示现作佛,马上就过去,看看哪个地方,你还缺哪里,他就补那个缺。这叫什么?这叫和合僧团,这叫僧赞僧,不是言语上的赞,是来给他当配角,是来给他做影响众。

  文殊、普贤、观音、势至,久远劫都成佛了,他们在十方世界,只要看到有人示现成佛的,立刻,示现成佛就是感,这些如来他就有应,立刻就去现身,缺少什么他就来补什么,补这个位子。这里头的身分,菩萨身分、缘觉身分、声闻身分、比丘身分,居士,在家的,优婆塞的身分、优婆夷的身分,乃至国王大臣、贩夫走卒,他统统能示现,来成就圆满释迦牟尼佛这个法会。这一台表演得非常精彩,功德皆是圆满的。众生迷了,要去争取这个位子,佛菩萨没有相争的,这都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佛菩萨为什么不争?佛菩萨无我。阿罗汉就证得无我,两种执着,第一种证得了,人无我,他还认为有法;菩萨破法执,人法二空,一切示现无非是为利益众生。利益众生是诸佛菩萨共同的愿望,那真的叫同志,共同的愿望,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做得圆满,众生真正生起信心、生起愿心,念佛往生得度,功德圆满了。当然以佛身出现,必定这个地方有不少众生根熟了,真正能接受。见相,所谓是上上根机的人,见到佛放光现瑞,他一看他就开悟了,这是上上根人。中下根人必须要听讲解才能开悟。开悟有早晚不同,上根人可能几个月、半年开悟,一年开悟;中等根大概三、五年开悟;下根可能就十年、二十年开悟。这是根性不相同,开悟时间有早晚。开悟之后境界完全相同,没有两样,所以佛法永远是平等的。

  佛法最怕的是怀疑、是骄慢,不但佛法怕,世间圣教也怕,学儒学道,如果有疑、有傲,决定不能成就。《易经》谦卦,六爻皆吉只有这一卦,谦虚,六十四卦里头,其他六十三卦都没有这一卦殊胜。这就是什么?谦谦君子,谦德光明殊胜。了凡先生,你们看《了凡四训》,他所记载的,每一次参加考试,他都跟一些赶考的人在一起,都算是同学。他预测哪个人会考中,哪个人这一科考不中,发榜之后,他所说的果然都中。他是不是会看相算命?不会,他没有学这个。他怎么知道?那个学生很谦虚,对人很恭敬,就是谦跟敬,他说这个人必定得中。为什么?这是有德行的人,冥冥当中有鬼神保佑他。他自己参加考举人,好像是二、三次考中的,考进士也是的,不是一参加就考中的。他很有耐心,知道要功名必须要德行,他在家里头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最后真的如愿以偿,考中进士。这是孔先生给他算命,命里头没有的,他命里头只到秀才,没有举人、没有进士,做官做个小官,四川一个很小县分的知县。他考中进士之后,你看他做的那个官也是个知县,但是是大县,宝坻。宝坻这个县是归皇上管的,等于像现在直辖市,这个县是归中央直接管的,像现在首都附近的几个县,那个身分就不一样了。《了凡四训》也是我们非常好的一个榜样。所以看到经文上这些意思含义很深,我们要细心去体会。这些都是从果向因的法身大士,我们一定要懂得怎么学习,懂得成就别人,成就别人实在讲就是成就自己。不要去争名,自己到后来决定是实至名归,这是一个人的性德。

  “《法华经》中,佛告菩萨曰:我与阿难等,于空王佛所,同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难常乐多闻,我常勤精进。是故我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阿难护持我法,亦护将来诸佛法藏,教化成就菩萨众。”这是佛在《法华经》里头透了一点信息,阿难跟世尊的关系,久远劫就在一起,同时发心、同时学佛,阿难喜欢多闻,广学多闻;释迦牟尼佛常精进,就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两个人成就不一样,多闻的还在菩萨众里头,一门深入的他成佛了。所以确实,我们在实验当中细心去观察,一个喜欢多闻的,一个一门深入,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在我们现前,我们看到谛闲法师那个锅漏匠的徒弟,他不认识字,所以他没有法子念经,老和尚就教他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他就一门精进,一句佛号念到底,把一切烦恼习气统统念掉,他成佛了。往生就是成佛,三年就成就了。别的同学多,谛闲法师的徒众很多,在当时佛门地位算最高的,徒众很多,这一招比不上锅漏匠。我们走哪一条路,这个由自己决定,也要考虑到缘分。锅漏匠他想广学多闻,他没有这个能力,他要有这个能力,谛闲法师一定教他,劝他学教,学讲经。没有能力,年岁太大,四十以上就不行了。李老师当年在台中教学,学生,他说四十以内的;超过四十,他就劝他不要学这个,学这个时间很久,也很辛苦。能够成就弘法利生的他劝你;不能成就的,他劝你老实念佛。老师有智慧,帮我们选择,我们自己也要有智慧才能接受。

  总而言之一句话,他不为自己,这比什么都重要。人考虑到自己名闻利养,这都是属于私心,私心不能出离;没有私心,那已经出离了。所以蕅益大师说得非常好,真信真愿就是无上菩提心,一心念佛就是真实功德,必定生净土。跟本经所说的完全相应,“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聪明人两者兼得,虽然学教,弘法利生,护持正法,不能让正法消灭掉,自己对于净宗坚定信心,一丝毫不怀疑,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念佛要靠功夫,不是念的遍数多;你有深心,一天念十句都不算少,他就能往生,品位高。完全是功夫的浅深。什么叫深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这是深心,清净、平等、慈悲里头都没有我。菩提心是从真心里头发出来的,不是妄心,这点要知道。

  护持正法,正法久住,你说你帮助了多少众生,这功德多大?无量无边!用什么来护持?必定要用自己的德行、智慧,善巧方便。今天我们看到整个世界的局面,佛法是真的衰了,经上讲的话没错,法弱魔强,魔的力量太强大了。修行人很辛苦,走正法的路子,处处都有障碍,没有人护持你,只有人障碍你,你必须有智慧,关关障碍都能通过。要用什么心态?就是“谦敬”这两个字。对于毁谤我的人,我恭敬他、我赞叹他,我不批评他、我不毁谤他,我感他的恩。他来考我,看我生不生烦恼、会不会起怨恨,我没有起怨恨,我起感恩,通过了。陷害我的人,决定没有报复的念头,也是感恩心对待。以身作则,做出样子来。佛教我们怎么做的?修忍辱波罗蜜。我把忍辱波罗蜜做出来,把布施波罗蜜做出来,把持戒做出来,六波罗蜜、普贤十愿在我身上就能看到。这样发心,这样修持,魔不能障,魔来都帮助你、提升你,给你做增上缘。这个增上缘在佛法讲,逆增上缘。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统统都是增上缘,你就一帆风顺,三宝、龙天善神帮得上忙,他能护持你。

  如果自己没有定力、没有智慧,小小的挫折就心里不高兴,瞋恚也起来了;小小的利益欢喜,贪恋就生出来了,这是佛菩萨都无能为力,就是帮不上忙。真正帮得上的,他天天反省,天天改过自新,这是帮忙的人最喜欢的。功夫在哪里?功夫就在生活当中,我看到不顺意的我生不生气?要真不生气才行。无论是看到听到,无动于衷,完全用智慧、用善巧方便来处置,那是报恩。这是个冤亲债主,他根本就不听我的,我怎么劝他?他看见我掉头就走。我们在讲经里头可以劝,教学里头可以劝,他有意无意就会听到,那就是他的缘分。听到怎么样?我们了解,他怨恨心减低了,不再那么执着。会不会认错?不见得。为什么?面子问题,心里没事,面子问题。这个面子害不少人,特别是读书人,带着有傲慢习气的人,知道错了,他也在改,表面上他不承认。有没有好处?有好处。我们总是一生不断的来学习,不断的来劝导,没有人听,可以对着小的录音机讲。我以前学佛,没有这些工具,那个时候已经有录音机,我就对录音机讲,讲完了自己听。这个带子就可以传送给别人,产生效果,我们在一起学习的人愈来愈多。坚定信心,百折不回,才能走向成功的道路。愈是大成就,挫折就愈多、就愈大,你得关关通过,禁得起折磨,禁得起考验。

  这是世尊跟阿难两个性格就不一样,一个是喜欢多闻,一个是喜欢精进,同样的成就。所以世尊得无上正等正觉,示现成佛,阿难示现护法,护持我法;不但护持释迦,他发愿护持将来诸佛法藏。护持诸佛法藏,就是跟这个法会情形一样,佛讲经之后,他来结集法藏,他来整理。等于说是把佛所说的一切法整理成经典,流通后世,他来做这个事情。这个事情是大事,如果没有阿难的结集,佛法就灭了;靠口传不行,传几代就没有了。我们就知道阿难的发愿,发这个大愿,结集法藏,流传后世。教化成就菩萨众,能教化成就菩萨众,这是如来。阿难跟释迦根本上没有两样,都是从佛果地上应化身到这个世间来的。

  “若论其迹,则为集结经藏、传佛心印”,他是来示现这个角色的。夏莲居老居士来示现的,是将《无量寿经》会集本重新整理。会集是必要的,像我们在前面看到光中现剎,五种原译本里头只有一个本子有,其他四个本子没有,这不能漏掉。世尊放光这是大事,阿难是从这个地方,从看到佛放光,才动念头向佛请教,佛才说出这部经,所以放光很重要。五种本子详略不同,这就是有会集的必要。但是会集的人不一样,他的看法、选择的句子不相同,没有能做到尽善尽美,所以这些会集本不容易传世,没有办法取得人的信心。所以要重新再会集,夏莲老是为这个事情来的。他有两句话,两句话是个对联。浊世,现在是五浊恶世,“浊世无如念佛好”,提醒我们,我们生在五浊恶世,只有靠念佛才能够不染浊恶,念佛能保住你,这个浊恶你不会染上。无如念佛好,念佛能求生净土。换句话说,浊恶对我们来讲是最好的增上缘,如果是太平盛世,我们会留恋这个地方,不想走,对我们来讲是好的增上缘。下一联说,“此生端为大经来”,我这一生专门就是为了会集大经来到这个世间的,这是他老人家自己的写真。

  黄念祖老居士来,是来注解这部经的,也是为这个,没有别的事情。他们学禅、学密、学教,样样都学,这是给我们表法,广学多闻,最后归净土,妙得很!你细心观察,夏莲老在世也是如此,学禅、学密、学教,统统都学,最后归净土。做样子给我们看,提醒我们,这个时代只有这个法门得度,只有这个法门决定有成就,别的法门靠不住,一点都不假。看清楚、看明白了,他的示现,种种示现是无尽的慈悲,帮助末法众生成就,永远脱离六道轮回。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等于成佛,这还得了!所以佛不能离心,心里头念念都想着阿弥陀佛,这就对了,这就是夏莲公、黄念老他们弘愿里面的众生。从这个经、注真正认识净土法门,万缘放下,一定要知道,这个世界是假的、是空的,这个世界一切法了不可得,我们才真正能放得下,不再有丝毫留恋。眼前一切都不要去关心,有很好,没有也很好。

  我们再往下面看,阿难传佛心印。阿难是禅宗第二代祖师,佛是将禅传给迦叶,迦叶传给阿难,这是二祖。“传授密乘、承传大教之关键人物”,教是阿难传的,禅也不离阿难。“《莲华生大士应化因缘经》曰:密教初祖莲华生大士,从阿难受释尊预嘱传付之密法”,密是阿难传的。“又《胎藏界鬘陀罗钞三》曰:阿难密号集法金刚。此又显阿难之本。”密宗的金刚就是佛,阿难成佛了,不是这一生,早就成佛了。“故知阿难护持佛法是其本愿,现则示现为佛侍者,续佛慧命,继往开来。故于本经当机,乃能善自思惟,发此妙问。”问的话是在底下一段。

  “色身诸根,悦豫清净”。“诸根指色相身之眼耳鼻舌身等五根”。“悦豫”是喜乐,欢欢喜喜,为什么?得法喜了。法喜充满,这是学佛真正有受用;没有得到法喜,不得受用。没有得法喜的人,心是乱的,他属于不定聚,心智都动摇。如果真正功夫得力,法喜充满,他心是定的、心是静的。净宗法门,他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不会被任何干扰,世出世间法他都不干扰,所以他有法喜。不但有法喜,他还有清净。下面说,“清净者,《嘉祥疏》曰:光显也。又《宝积经》曰:如来身者,自性清澈。何以故?如来久已远离一切烦恼诸垢秽故”。得清净心,阿罗汉就得到了;平等心,三贤菩萨就得到,这讲因地。阿难既然在密宗里头是集法金刚,那就是久远劫成佛了。佛自性清澈,清净平等觉,所以已经离一切烦恼。垢秽是染污,染污我们的六根,眼是色、耳是声、鼻是香、舌是味、身是触、意是法,我们所说的精神生活,染污你的意根。六根对六尘境界解脱了,你看不受染污,这就解脱,才真正得自在、真正生法喜,所以有受用。不得受用,当然还受染污,这不得受用。为什么不得受用?不外乎解跟行,解得不透彻,没有真正了解,所以放不下。放不下就被染污,被染污,你的心生烦恼,你怎么会生智慧?你怎么可能有清净、法喜充满?

  “如来身者,出过世间”,他超越世间,“不为世法之所染污”,知道世间一切法不可得。《般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色声香味触法都是假的。这些重要的经文要常常记住,什么时候起作用?境界现前它起作用。境界现前真能提得起,念几句心就清净了,就不会受诱惑。最怕的是什么?境界现前糊涂了,就迷上,这一迷就大幅度的退转,这是我们不能不提高警觉的。“乃至如来身者,如净镜中微妙之像,如净水中明满之月”。这个比喻都比喻得好,很清净的镜子当中照见微妙的像,池塘净水里面,晚上看到月亮的倒影,这心清净。

  “综上引证,经文释为:当时世尊,眼等五根同现喜容”。你看佛,我们讲满身的欢喜,眼耳鼻舌身样样都欢喜,满身的欢喜、满心的欢喜,同现喜容。“心中安乐,妙相清澈,如镜中影,如水中月,光明圆满,净若无形,和悦欢喜,清净庄严”,欢喜相,佛放的光是欢喜光,不可思议。为什么欢喜?众生净宗的缘成熟了,这是佛太高兴了!净宗缘成熟了,这是一切诸佛如来,真的,常常盼望的,心心想念的,一遇到这种缘,这个众生一生就能作佛,一生就能解脱,不要再到来世,他怎么不欢喜!根熟众生,这纯熟,真能相信有极乐世界,真能相信有阿弥陀佛,真正发愿求生净土,这个众生是圆满成熟。他这一生在佛门叫最后身,无量劫来在六道搞生死轮回,现在这个身是最后的身,这个身灭了之后不再搞轮回,轮回没有了。所以这一大堆的形容,说佛的心多欢喜。

  佛没有别的愿,就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就这一愿。众生没有离开六道就是苦。脱离六道,严重的苦没有了,还有轻微的苦,那是什么?四圣法界。什么时候再脱离四圣法界,佛度化众生的功德就圆满了。但是念佛的人,同时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极乐世界不在十法界里头,一次就办完,不要再等第二次。修其他的法门都是两次,第一个阶段教你出轮回,第二个阶段教你出十法界,是分作两次。净宗一次圆满,没有两次,圆极顿极、稳当快速,人人能修,男女老少、贤愚不肖、各行各业,没有一个不能学,没有一个不成就。下面假设了个问题,“又佛何故喜”,佛为什么欢喜?“《净影疏》曰:喜有二义”,有两个意思。第一个,“念弥陀佛所成行德可庆,故喜”,念阿弥陀佛造成极乐世界,功德圆满,以这个圆满来接引十方一切苦难众生,平等得度,这欢喜。第二个,“念众生得益时至”,众生的根性现前成熟,怎么不欢喜!

  再看下面,这还是见相。“光颜巍巍”。“光”是光明,“颜”是容颜、面色。“《无量寿经笺注》曰:佛之颜有光”,佛的面孔自然放光,叫光颜。“巍巍者,高大尊胜之貌”,貌是样子。“《嘉祥疏》曰:巍巍言德盛高显也。总表佛之德容”,佛的容貌是功德成就的。我们凡夫的容貌是业力成就的。善业善人,你一看相貌很慈祥,这人是好人的样子;恶人,脸上现的恶相,不一样。所以从面貌能看到人心。但是那真正是有德行、有学问的人,他经验丰富,看人看太多了,他知道,一般人瞒不过他。我们没有那种德行,没有那种智慧,如果把《感应篇》念熟了,今天我跟大家介绍了一本书,《格言联璧》,这个分量都不多,真正念得很熟,你就会看人,你就能看事。为什么?因果,六道十法界不出因果,你在因上能看到果,果上能看到因。我们现在这个身是果,果上看到我们造的是什么业,都在这个身上,都在眼耳鼻舌身里头,会看的人一看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佛的相是无量功德所成就的德容,所以“显曜光明,超于一切”,一切众生无法跟佛比,这是佛无量劫来积功累德之所成就。

  “宝剎庄严”。这一句,“集自《宋译》”。在原文,“上有面色圆满四字。表佛面容所放妙光明中,映现十方佛土之庄严宝剎”,这是不思议的境界,从佛光当中见到十方剎土。“剎者”,《法华文句记》第二卷说,剎是梵语,“此云田”,照这个字的意思翻,中国的田地,田。“即一佛所王土也”,一尊佛他所教化的地区、区域,我们叫它做佛土、佛国。“故知剎即佛土、佛国之义”,是一尊佛教化的地区。多大呢?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因为我们以前真的是搞错了。经上常说,一尊佛的教区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我们对三千大千世界的概念很模糊,以为一个单位世界是一个太阳系,一千个太阳系就是一个小千世界,我们是这样看法的。念老告诉我不是的,一个单位世界应该是个银河系,他讲得很有道理。经上说的,日月绕着须弥山的腰环绕;须弥山,须弥山不在地球上,也不是太阳,须弥山应该是银河的中心。现在科学说,银河的中心是个黑洞、是个天体,有很大的引力,应该世尊讲的须弥山就是这个。我们看到科学家画的这个图像,银河系的图像,银河在空中像一个碟子一样,当中高起来的,旁边很稀薄,当中顶就像个须弥山。真的,整个太阳系是绕着银河腰在转。所以一个单位世界是一个银河系,这就大了。一千个银河系是小千世界,再以小千为单位,一千个小千是中千,一千个中千叫大千,要乘三次,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叫三千大千世界,十亿个银河系,十亿个银河系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区,太大了!

  佛有没有灭度?没有。这里灭度了,他那个地方在那边,到处都有,根本就没有灭度。灭度是什么?缘没有了,相就不现了。众生有缘,佛就出现;缘尽了,佛就灭度。缘怎么尽的?缘熟的众生佛全部度了,剩下来的没熟,没成熟,就这个意思。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缘成熟的全得度了,剩下来的没熟。实在讲,没熟也不放弃,这佛的慈悲,你什么时候成熟,佛就什么时候来。真的,一点都不假,证明了“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谁能跟佛比?爱心、慈悲心没有人能比。佛对于一切众生照顾,如同独子,那样的爱心来照顾你。我们不听、不相信,这没有法子!什么时候我们真信、真愿往生,这个信息就通了。我们念头才动,佛就知道,释迦知道,弥陀也知道,乃至十方诸佛如来都知道,知道都欢喜,又有一个众生回头、回家了。

  下面,“《宋译》续云:如是功德,得未曾有。盖为昭示十方,佛将开演第一希有之法”,第一稀有之法就是《大乘无量寿经》,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佛放这个光、说这部经功德无量,没有能超过。因为听到这部经的人,他根熟了必定往生,一个都不漏。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诉十方,释迦牟尼佛将要开演,开示、演绎第一稀有之法。“故现是前所未见之瑞”,佛今天现的相、放的光,过去从来没有过像今天这样祥瑞妙好的光明。“故本经中续曰:从昔以来所未曾见,喜得瞻仰,生希有心”,这是阿难尊者从来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过。“此表阿难虽久侍佛侧,但如斯瑞像,前所未见”,阿难没见过。“今日幸能瞻视钦仰”,今天有幸见到,“心中欢喜,乃起希有难遭之想”,真的是稀有,从来没遇到过。

  下面这一段,“礼赞陈辞”,就是请法。

  【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

  这是礼敬。“于是阿难从座而起,袈裟被体,袒露右肩,此名偏袒右肩,乃比丘致敬之极”。礼佛,把右臂露出来,这是最敬礼。表什么?表佛有事情吩咐,可以很快立刻就起来替他服务。这是准备的姿势做出来,就是有事弟子服其劳,动作要敏捷。“长跪者,双膝着地。合掌者,合左右两掌之十指,故又名合十。印度以合掌表敬礼,表一心专注,恭敬之仪。”一心专注是主要的,这是真正恭敬,从内心里头恭敬。平常心是散乱的,就像指头,十个指头;把十个指头合掌,散乱的心集中,一心专注,这是最敬礼,合掌表这个意思。一心是真心,散乱是妄心,我以真诚心来恭敬礼佛,听佛说法。人如果真的是真诚恭敬,偶尔听法,他是真诚恭敬心,都能够契入。

  惠能大师,我们从《坛经》里面看到,他是偶然的机会,早晨砍柴到城里去卖,正好买他柴是个客栈,就是现在的旅馆。以前旅行也有客栈,规模都很小,客栈里面的房间,小的四、五个房间,大的十几个房间,有二、三十个房间规模就很大了。客栈里面有一个佛门弟子,在家居士,在房间里面诵《金刚经》,念出声音来的,他是偶然在窗外听到。从前窗户纸糊的,声音可以听到,纸糊的窗户。我们过去家乡还是这样的,冬天在窗户外面加一块布,破布,挡风。他听到念经,也是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若有所得。这是什么?前世的善根,听到这一句他就很欢喜。他念完了,他就推门进去向这个居士请教,你念的是什么?他说我念的是《金刚经》。他就把他听到所感想的那种欢喜跟这个居士讲,居士一听非常讶异。这都是缘分,觉得他虽然是个樵夫,不认识字,这人是个天才,悟性非常高,很难得,就劝他到五祖那里去参访。他每天靠卖柴过日子,一天不干活一天就没生活。这个居士很慷慨,拿了十两银子给他。十两银子可不得了,这是大数目,他一年也用不完,那银子真值钱。老母亲没人照顾,这人很发心,找几个佛教徒,我们替你照顾,你放心,你去一定有成就。这真难得,这么个因缘,他到黄梅,在黄梅真的住了八个月,五祖把衣钵传给他了。这个帮助的居士功德大,成就一尊佛。所以修福得要有福报,没有福报修不到福,真正认识那是福田,种福要种在福田上。这是一心专注才能听得懂、才能听出味道,所以这个与识字读书没有关系,就是一心专注。这句话难得,一门深入、读书千遍都是这个意思,只要做到一心专注,没有不成就的,世出世间法没有例外,真正做到一心专注。

  礼敬之后这就请法。请法分两小段,第一,“最胜奇特”,这是阿难自己的感触。

  【而白佛言。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诸佛所住导师之行。最胜之道。】

  这是阿难说出来的。“白”是表白,下对上。“白佛言”,“阿难长跪合掌,向佛陈说,敬发所问”,恭敬之至。“入大寂定”,“离一切散动,究竟寂静,谓之大寂。大寂定者,如来所入之禅定”,这一句是念老写的。离一切散动,凡夫的心是散的、是动的,这是妄心。经教里头常说,真心离念、真心常住、真心不动,动是妄心,真心是凝聚的,不散。真心没有妄想,真心没有念头,我们有想有念,想跟念都是妄心,这个一定要懂。我们今天的麻烦就是妄念太多、妄想太多,怎么个治法?我今天教六和园的几个同学,如果真正要把心定下来,头一个把手机放下。我自己有经验,我手机用得很少,过去几年,我每个月充一次电,你就知道用得少;这两年,三个月充一次电,半年充一次电。那电池可管用了,放在那里半年了,单击还是有,电还没有跑光。现在完全不要了,麻烦。别人打电话找我,他找有手机的人再转给我,我不要了。省多少事,心清净了。我们自己要有对治自己的方法,没方法不行。念佛要紧,不再打闲岔,什么事情,那些可以知道,也可以不必知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不要自己扰乱自己,这样就好。所以要离一切散动,我们虽然不能入定,但是一般讲清净多了,杂念妄想有,少了,大量的减少,这对自己有好处。真正修行人修什么?就修这个,章嘉大师说的放下,该放下的统统要放下。

  如来,真的,一切散动全没有,真离开了。究竟寂静,这个寂静是真心,真心本来就是寂静的。惠能大师明心见性,告诉我们“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动摇就是此地讲的散动,由此可知真心不动。我们如何回归到真心,从散动回归到不动?这就是真正功夫,这就是功夫得力,到究竟寂静就成佛,这大寂。“大寂定者,如来所入之禅定”,是自性本定,不是从外头来的。《涅盘经》里面第三十卷有这么一句话,“我于此间娑罗双树入大寂定”,这个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我在娑罗双树间入大寂定,“大寂定者,名大涅盘”。大般涅盘是活着证得的,不是死了叫入大般涅盘,这个我们一定要把它搞清楚,不能搞错。就是我们常讲的,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在什么时候?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眼见色,眼在色尘上入大寂定,耳在声尘上入大寂定,六根在六尘当中入大寂定,这是真功夫,这是真修行,这是真正的佛法。八万四千法门那是门道,境界就是大寂定,每个法门到最后都入大寂定,所以法门平等,无有高下。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学习到此地!

下载 下载 下载
0
  [最新报道]  
· (新版汇总)2014净土大经科注(001-100集)
· 净空老法师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集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无量寿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报道]  
· 央视《走进科学》栏目:揭开“僵尸男孩...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