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陀教育-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121集)
 
  ·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如何学佛
· 认识佛教
· 净业三福
· 三皈五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了凡四训
· 沙弥律仪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 金刚经
  一门深入
· 一门深入重要性
· 师承的重要性
· 专修专弘

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121集)

来源: 净土释疑网站   录入时间:2016-01-04 13:51:38
关键字:净土大经科注
【 点击数:1474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

 

2013/1/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编号:02-040-012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四十七页倒数第二行,最后两个字看起:

  “度者,到也。彼岸者,涅盘也”。《大论》,《大论》是《大智度论》,第十二卷说:“若能直进不退,成办佛道,名到彼岸。表大士普度,悉令一切众生证入无余涅盘而后已也”。《大智度论》上这个话说,如果能够在菩提道上只有进,没有退,成办佛道就是成佛,到达究竟圆满的层次,这叫到彼岸。“拯济负荷,皆度彼岸”,这一句经文表示参加法会这些大菩萨们都是等觉菩萨,他们都有这个能力帮助一切众生证得究竟无余涅盘。菩萨本愿如是,众生缘有没有成熟,关键在此地,佛菩萨那一边没有问题,问题全在众生自己缘有没有成熟。佛在《弥陀经》上给我们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个少是贯下去的,不可以少善根,不可以少福德,不可以少因缘;换句话说,善根福德因缘统统具足,这个人在这一生当中,必定证得无余涅盘。

  第一个是善根,善根是智慧。智慧从哪里来的?智慧就是看破,章嘉大师告诉我,看破是从放下来的,放下是从看破来的,这两个相辅相成。到底哪个在先,哪个在后?这最初入手之处,那看这个众生的烦恼习气。如果烦恼重,烦恼障重,就是情执很深,从放下下手;如果是所知障重,这对知识分子来说,烦恼障轻,那就从看破下手。入门,不外乎这两种。烦恼障、所知障都重的人,那就得同时下手,这是入门。入门之后就真干,这个真干,看破肯定帮助你理解,也就是帮助你生智慧,智慧看破之后帮助你再放下。章嘉大师说,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是这个方法。老师说得通俗,看破放下,我们容易懂。老师进一步的告诉我,这里头有个标准,标准是什么?如果你没放下,证明你没看破,看破没有放不下的,这是标准。那你没看破,说明你没放下,老师教我用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己,怕自己起增上慢。增上慢是什么?没有看破以为看破了,没有放下以为放下了,这是最大的障碍。这是许许多多修行人一生不能成就的原因之所在。我们不知道,从来也没人给我讲过。

  章嘉大师,亲近他之后发现,真正有智慧,真正有慈悲。佛氏门中,不舍一人,像我们这么平凡的人,他常常怀念,不舍弃。我们确实一无所长,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只有一点点真诚心,肯学、听话、真干。就凭这么一点点,老人就不舍弃,对我们是善巧方便。他知道我们学佛的因缘是从学哲学里面进来的,这就是从看破入门的,放下了,以前对佛教错误的观念,认为它是宗教,认为它是迷信,不肯接近。方老师告诉我们,佛教不是宗教,是哲学,是高等哲学。我们从这个地方进来,这个是帮助我们放下妄想执着,走进门来了。走进门来,我们的心很急,向章嘉大师请教,佛教里头有没有什么方法让我们很快契入境界?老师没有拒绝,没有说这个太深了,你不懂。这是真不懂,不是假不懂,如果用这些言语,我们下次就不来了,太深了。所以他把深的东西浅说,这个深的东西就是佛家讲的止观,现在我们完全明白,观就是看破,止就是放下。如果讲止观,那个时候真听不懂,我们初学的时候肯定都退心了。你看他换个名词来讲,用看破放下,我们听了似懂非懂。我向他请教,从哪里下手。他告诉我从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从这里下手,求福德、求智慧。智慧就是善根,要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因缘是善知识,都是可遇不可求。我们恰恰碰上,这是佛经上说的,古人所说的,累世的因缘,不是偶然的。能够珍惜这个因缘、掌握这个因缘,就会有成就。

  人人都能有成就,问题就是你能坚持到多久。有人二、三年就退心了,有人十几年退心的,还有二、三十年退心的,我们亲眼见到过。深深的体会到,要怎样才能不退心?只有一句,真干。真干的人不会退心,真干的人一定天天有进步。如果不是真干,特别是现前的社会,帮助你退心的这个缘太多了,叫退缘。自己内里面有烦恼、有习气,外面有许许多多的诱惑,怎么可能不退心!所以今天学佛退心的现象是非常正常。一般群众不仁不义,变节,俗话说跳槽,这种现象也不能怪他们,也都是正常现象。为什么?教失掉了,没人教了,什么是道,什么是德,什么是伦常,什么是因果,没人知道。知道一点皮毛不管用,那以章嘉大师的标准是不承认的。你没有能落实,虽然听了,没听懂。真正听懂了,哪有不落实的道理!为什么?他晓得古人说的这个是自己的性德,那怎么会不奉行?奉行性德,这个人叫自爱,真正爱自己。把自己的性德疏忽了,丢掉了,不自爱。那依中国的标准来说,五伦做到了,五常做到了,四维做到了,八德做到了,这个人叫真正自爱。真正自爱的人是什么?是圣贤。在佛法里面讲,真正自爱的人是法身菩萨。

  三贤菩萨是勉为所难,他是在学佛,把佛的教诲都照做了,他不是从自性流出来的,他没见性。必须见性了,这些性德是从自性自然流出来的,没有丝毫勉强,这是佛门里面的佛菩萨。必须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才当得起自爱!所以三贤菩萨,果位到了十法界里面最高的佛的位次,到这个最高的境界,天台大师六即佛里头称他是相似即佛,他很像,真像佛,佛所说的性德他统统做到了,但是他自己没有见性,真做到了。这是相似即佛,也是大乘里面常讲的信满成佛,十信,十信达到圆满,成佛,天台家讲相似即佛。

  大乘教里面往上去,有行满成佛,有回向圆满成佛,有十地圆满成佛,那是真佛,那个不是假佛,但是还叫分证即佛。分证是什么?没圆满。但是虽没有圆满,这些人真正自爱,一点不假,为什么?见性了。见性为什么就是真爱?因为爱是性德,见性,性德哪有不流出来的道理?而且是自然的,叫法尔如是,这个法不得已而起的一个名词。这个法是自性,自性无量功德,慈悲是无量功德里头的第一德。中国人讲父子有亲就是这个德,这个德是天赋的,不是学来的,所有一切的德目都是从这个衍生出来的,它是一切道德的根源。说道、说德,意思都相同。道,人生要圆满自己,这就是一条道路。学佛,想成佛,成佛的这条道路叫做道,我们行这条道路叫做德。真干,真在这一条路上走。一生当中能圆满证得,只有净宗法门,只有这一门当生成就,这是不可思议的法门。

  所以是悉令,悉令就没有一个漏掉的,一切众生,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贤愚不肖,全都包括在其中,没有一个漏掉的。能令一切众生证入无余涅盘而后已也,就圆满了。这个无余涅盘是妙觉果位上说的,连无始无明习气都没有了。我们知道,实报土里头的这些分证佛他们还有余,余什么?就是无始无明习气没断尽,他有这个东西存在。无明习气断尽了,他就融入常寂光,那叫证得究竟佛果,无上菩提,没有在他更上的,没有了,他到顶头了。用现在科学家的话,回归自性,现在科学叫零点能量点,回归零点能量点。但是零点能量点这个概念很模糊,没有佛讲的法性、实相、涅盘那样活泼生动,令人听到之后生欢喜心。

  从这方方面面我们细心观察,才知道净宗法门不可思议,净宗法门就是自性的核心,法性的中心点,一切万法都从这里衍生,一切佛道也从这个地方生起,一切法不离这个核心。我们要求的,就是要求证得这个核心,契入就是证得。摆在我们面前,无量无边的道路,你走哪一条道路?一生究竟圆满成佛的道路,就是信愿持名。真正认识了,还有时间去说闲话吗?肯定是阿弥陀佛一句接着一句,分秒必争,成佛去。成佛去干什么?为度一切众生,这个心就叫大菩提心,不是为自己,是为众生。真正为众生,自己要先成佛,自己没有成就,哪有智慧、神通、能力去帮助别人。所以必定是先成就自己,再发心帮助别人。

  没有见性之前,帮助别人,实际上还是在帮助自己,古人所谓的“教学相长”。怎样提升自己的境界?在教学当中提升。为什么?教学会发现很多问题,有一部分问题是自己发现的,有一部分是别人发问、别人质疑的时候发现的,真的是教学相长。学生感激老师,老师也同样感激学生,没有学生就是没有缘,没有缘,有很多东西隐藏在那里,将发未发,发不出来。学生一问,一怀疑,一举一动,把我们这个疑情触发了,智慧生起来了。读经亦如是,读经是什么?听佛说法,听祖师大德的议论。这个集注里头有非常丰富的资料,我们常看,看到好像没有什么意见,看个五十遍、一百遍,这里发现这两个字有意思,遍数不够生不出来,遍数够了生智慧。我们用小注注在旁边,字虽然不多,意思深广无际。

  末后这一段,“德慧齐佛”,这是功德圆满。齐是等齐,跟佛相同,不是跟别人等齐,跟佛等齐。

  【悉获诸佛无量功德。智慧圣明。不可思议。】

  这是证信序的总结,经义真正不可思议。四个字是一句,这就是四句,从完整的意思,这是两句话。“以上二句,表诸大士具足福智二严,位齐果位”。大乘的果是佛,是妙觉如来,智慧圆满了,福德也圆满了,两种圆满。我们这部经的经题,“大乘”是表智慧圆满,“无量寿”是表福德圆满,“庄严”是表两种究竟圆满,这说的果。怎么圆满的?下面是因,“清净、平等、觉”,这三个是因。修因证果,这因第一个是清净心,我们要恢复清净心,要把清净心里头的染污统统放下。

  我今天早晨跟六和园几个工作人员谈话,时间不长。我体会到今天染污最严重的就是手机,所以我把手机丢掉了,不要了。我这二、三年来很少用手机。所以我告诉大家,我的手机充电一个月一次,前年,去年半年一次,今年不要了,没好处。人必须少说话,多读书,读圣贤书。不说话,没事。我不要手机,我不打电话给别人,不干扰别人;我也不收听别人的,人家有事情找我,他用别人的电话来找我,我自己没有电话,清净太多了。多接触古人是最有利益的,你说古人在世,一生说多少话,留下这个书本是他几分之几,是最精华的留下来了,废话都不留下来,最精彩的。我们展开书本,是古人的精华,这个要感恩,这要恭敬。感恩、恭敬心,他的话我们才听得懂;没有感恩的心,没有恭敬的心,听不懂。书念了一千遍,意思还是不见,什么原因?恭敬心不够,感恩的心不够。如果有万分真诚、恭敬、感恩,他一次就大彻大悟。

  我常常赞叹六祖惠能大师,为什么他能够言下一句话里头明心见性?我说那种人,他的真诚、恭敬、感恩是万分,所以他接触到,能当下就痛痛快快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全放下,这一放下,就成佛了。没有别的,与认识字不认识字没关系,与读书不读书也没关系,完全靠的是真诚、恭敬、感恩,完全靠这个。我们仔细去看《坛经》,里面所记载的,能大师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厚道到极处,自己一生谦虚恭敬,不敢轻慢一个人。这就说明什么?他真诚恭敬做到了,就在他日常生活当中,在他工作之处,在他处事待人接物。你细心观察,大彻大悟原来是这么得来的,一切众生个个都有分。我们入不进去的原因是什么?是自己太傲慢了,自己不知道,成见太深了,自以为是。现在人确实没有把古圣先贤放在眼里,没有把祖宗放在眼里,没有放祖宗是大不孝,没有把圣贤放在心里是大不敬。我们这么多年探索自性的根源、圣道的根基,没有别的,就这两个字,一个是孝,一个是敬。有这两个字的人,决定是自爱,决定是爱人;没有这两个字,他不可能爱人,他对人好那是感情的冲动,不是真的,是虚情假意。不自爱,怎么能爱人?没有这个道理。

  一辈子都读圣贤书,都向圣贤学习,很不错,相似位中人。为什么?没有根。现在扎根难,不是不能,很难。扎根是母亲的责任,但是现在做母亲的人不懂,疏忽了。从哪里开始扎起?从怀孕开始,胎教。小孩出生,一千天就是三年,这是扎根的时候,这个时候没有扎根,就是没有根了。三岁以上不好教了,他已经学坏了。从哪里学的?从见闻觉知里头学的,他所看到的,他所听到的,他所接触到的,都是真实的教材。那他所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都是自私自利,都是名闻利养,都是财色名利,他干的是这些东西,所以统统被染污了。每天他在学习,那是电视、是网路,电视、网路教些什么他全会了,圣贤东西、祖宗东西一无所知,根本就没有听说过。所以他的人生观、他的价值观当然会有偏差,当然发生问题。

  这种偏差就造成社会动乱,地球的灾变,影响的严重我们现在已经深度的体会到了。大家现在慌了、着急了,怎么办?用什么方法能恢复正常?学佛的人是很幸运的人,真正把佛经看懂了,我们就得救了。为什么?我们放下了,不干了,万缘放下,一尘不染。今天我们唯一的希望,希望获得诸佛功德,希望获得像佛一样的智慧,我们走佛的这条路。佛路是清净心、平等心,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正而不邪是平等,净而不染是清净,我们真正走这条路。

  这个地方(这表法)表示这些菩萨们,在家出家,都是具足佛智,福慧圆满了。位齐果位,菩萨最高的果位,再向上一个位次,就是妙觉,究竟佛果。这些人,“乃从果向因之大菩萨”,也就是说,他们早已经成佛了。他们从常寂光里面感应而现的,示现在世尊法会当中,现菩萨身,现声闻身,现长者、居士身,果上来说,全都是法身佛变现的。所以,“咸得如来之福德庄严”,从他们应身、变化身,明显的你看到他们的福德。福德两个字,福是福报,德是智慧,福德、智慧圆满。

  “智慧圣明不可思议”,“明大士咸得如来之智慧庄严”。表明与会的这些大菩萨都得到如来智慧庄严,也就是都是证得圆满的法身。法身就是法性,法身就是全体,宇宙万有的本体。法身,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没有内外,这叫称性,这叫自性。阿赖耶有边际、有内外,法性没有。法性在哪里?就在当下。法性没有过去未来,没有此界他方,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是自己的清净法身、平等法身。换句话说,真正的清净平等就是法身。《净影》与《甄解》、《合赞》诸家,皆同此说。说法都相同。

  “圣者,正也”。圣是什么意思?圣是正的意思,在辞典里面它的意思很多,它是智慧,它是明了,它是通达,它是没有障碍。“又肇公曰”,这僧肇大师,“智慧,体;圣明,用。无事不照谓之圣”,这个说法也说得非常之好。下面应该还是僧肇大师所说的意思:智慧是体,圣明是用。“一切事皆能照了通达,名之为圣”,中国人称圣人。圣人就是个明白人,对于一切事理,他通达明了,所以称他为圣明。

  “菩萨之权智与实智”,实智是体,实相般若;权智是用,是方便般若。权实灵照,实智照,权智灵,权巧无方,它没有一定,非常活泼,千变万化,成就一切功德。这是“众生凡情绝不能解,故曰不可思”。为什么不可思?理太深了,事太深秘了,凡夫想象不到,凡夫也看不到。在哪里?都在现前,统统摆在面前。摆在面前,你看不到,你能相信吗?摆在我面前,我怎么会看不到?我们从实际的例子来观察,你就明白了,这是讲的眼见色,举一个例子。我们眼睛所见的色相是假相,真相有没有见到?真相见不到。为什么见不到?我们以过去电影做比喻,你就明白了。

  过去电影,它根据的原理是动画,就是幻灯片,快速的让它转动,在银幕上就好像它会有动作,实际是动画。我们人画漫画也可以,画二十四张,张张都不一样。一秒钟,在放映机里面去放映,镜头打开一张,照到银幕上,立刻关起来放第二张,速度二十四分之一秒,就是一秒钟放二十四张。我们看到电影银幕上有人在动作,人在挥手,在动作,其实那是二十四张幻灯片连续放映产生的效果,这个大家懂得。如果一秒钟放一张,就是二十四分之一秒的一张,就放这一张,你会有什么感觉?有感觉,有一道光,一闪就过去了,光里头什么内容不知道。这不就当面错过吗?睁着眼睛你都没有看到。

  那弥勒菩萨告诉我们实际的真相,我们现前实际真相是什么样子?是一秒钟一千六百兆张,这种幻灯片,一秒钟一千六百兆。一千六百兆里头的一张,就在你面前放,你有没有看见?没看见。二十四分之一秒,看见一个光,一闪就过去,内容不知道。现在说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在你面前闪过,你根本就不知道。所以宇宙的奥秘在哪里?就在当下。光,你没有看见,音,很大的音声,没听见,也是他来不及听,就没有了。我们今天见闻觉知所能够体会到的,完全是相续相。多快的频率?一秒钟一千六百兆,这么快!我们没有能力跟上,它速度太快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所有相都是这个样子,都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这高频率产生的妄相,它立刻就消失了。会不会重复再见?不可能,不可能再重复。这个事实真相我们要知道,这是科学家他们研究的课题。

  我们听到,今天的科学家,科学仪器非常进步,有能力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的这个速度,他能捕捉到,距离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不远了,愈来愈近了,看看可不可能达到这个境界,宇宙的奥秘完全被揭穿了。对学佛的同学来说,是有很大的帮助,让我们对佛菩萨生起真正的恭敬心,他们有能力在三千年前就知道,讲得这么清楚。三千年后被科学家证明,佛经上讲的是真的,不是谎言,句句是真话。所以说,这个境界产生的一切现象,没有办法用语言表达,“一切语言,不能表达,故曰不可议”,议是议论、说明,做不到。前面说这桩事情,理太深了,所以无法想象,不可议论。“非语言分别之所能知,故其形其容无法拟议”,它的形状、它的容貌、它的内容,都是无法想象,无法言说,说不出来。

  下面又说,“又不可思议有二种”:一种是理空。它确实有这个理,没有理怎么会生事?理为什么说空?六根缘不到。它不是物质现象,我们眼耳鼻舌身缘不到;它不是精神现象,我们第六、第七识缘不到;它不是自然现象,连阿赖耶见分都缘不到。阿赖耶也有见相四分,所以说它作空。这个空不当作无讲,空是有,因为三种现象它都没有,所以叫空。“非惑情所测”,惑跟情,都是讲八识五十一个心所的见分、相分,缘不到。第二种叫神奇,“非浅识所量”。浅识的心量他想不出来。所以这桩事情,佛说过之后,等到三千年后的今天,近代的科学家用精密的仪器才发现,物质是什么,精神是什么,答案才出来。三千年,多少人在研究,没找到。

  “又《智度论》曰:小乘法中无不可思议事”,像这些性具功德、智慧、不思议的事情,佛在小乘没讲过,《阿含经》里头没有。为什么不说?程度不够。今天可以说是因为有科学的辅助,科学家发现了,有凭有据,可以令人相信。我们得到这个助缘,对佛法这些深奥、神秘的地方可以解释了。在以前解释往往引起争论,争论到最后,谁也不服谁,没有一个圆满的结果,这是现代科学家帮我们一个大忙。又《智度论》曰:小乘法中无不可思议事,“唯大乘法中有之”。释迦牟尼佛讲大乘,前面做了二十年的准备功夫,讲阿含十二年,讲方等八年,这才讲般若,这才给你讲空。

  “如六十小劫说”,这是《法华经》里面的,六十小劫“谓如食顷”,这么长的时间,在佛眼睛看,好像吃一顿饭的时间。吃一顿饭时间顶长也不过半个小时,在某一个状况之下,它已经过了六十个小劫了。劫是时间单位,有大中小三种,说法不一定。通常说人寿,最长八万四千岁,最短十岁,我们一般讲平均年龄。我们现在是在减劫,减劫是从八万四千岁,每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这叫减劫。然后再从十岁,每一百年加一岁,又加到八万四千岁,这个一增一减,叫一个小劫。六十个小劫,一个小劫,二十个小劫叫一个中劫,四个中劫叫一个大劫,这数字可以计算得出来,今天人形容叫天文数字。六十小劫的时间在菩萨感觉上,就像吃一顿饭的时间。

  《法华经》上说这桩事情,告诉我们时间不是真的。法身菩萨的境界,时间没有了,空间也没有了。空间没有了,就是距离没有了,极乐世界就在此地;时间没有了,阿弥陀佛建立极乐世界,距现在的十劫,这十劫是大劫,实际上,实际上就在现前。时空不可得,极乐世界在哪里?就在当下。你为什么见不到?是我们的频道跟它不一样。像这一个电视的画面一样,它跟我们不同的频道,实际上它就在面前,我们按下这个频道就现前了。时间、空间不是真的,是假的,什么时候我们明心见性了,这个事实真相就看到了。

  我们再看这一品最后,“总结”。

  【如是等诸大菩萨。无量无边。一时来集。】

  说一时好,一时是真的,就是这个时候。一时是什么时候?一时就是现在,统统来集会。“如是等诸大菩萨,无量无边,一时来集”。“总结以上德遵普贤之诸大菩萨”,普贤大士所召集的,这个法会跟普贤大士关系非常密切。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在极乐世界落实了,所以极乐世界就是普贤菩萨的世界,极乐世界每一个人都修普贤十大愿王,没有一个不修的。

  “为听闻赞扬净宗妙法故,为广宏普贤愿王故,为普度十方三世一切有情,往生净土究竟涅盘故,同德同心,一时来会”。释迦牟尼佛为地球上的人慈悲演说,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盛况,所以,与普贤菩萨有缘的众生不知道有多少,尽虚空遍法界,太多太多了。还有为了听闻、赞叹净宗妙法的。还有一类,为了广弘普贤愿王,不但是自己修学,而且弘扬,目的是为普度十方三世一切有情众生往生净土,究竟成佛,涅盘就是成佛。这些人同德同心,同德,普贤大士之德;同心,是教化十方三世一切众生的心,有这样的心愿,跟阿弥陀佛同德同心,跟普贤菩萨也是同愿同心。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这里成佛,在这里讲《无量寿经》,没有一个不欢喜,都来了。

  “《净影疏》曰:为法心同,故来一时。”法会里面这些菩萨,跟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跟普贤菩萨,都是同心同愿、同德同行。所以释迦在此时此处宣讲这个法门、这部经典,教人一生成佛之道,比什么都难得。这种机会,佛如果看到众生缘不成熟,不会说这个经的。难得地球上现前众生机缘成熟,佛应现到此地,把西方极乐世界做详细介绍、说明,劝导大家同生净土。所以这个缘稀有难逢!千万不要以为佛常常来,佛有感就应,感应里头夹杂一毫不清净,夹杂一毫妄念、杂想,都成了障碍。这些障碍统统拔除了,你才能够一帆风顺,圆满成就。

  再看后面,“余四众”,分四小段,第一段,“比丘尼众”。

  【又有比丘尼五百人。】

  这是女众出家的,“尼”是印度梵语,就是女子。女子出家的,在这个法会有“五百人”。“清信士众”。

  【清信士七千人。】

  男众,在家男众有七千人。

  【清信女五百人。】

  在家女居士有五百人。所以现场我们能够见得到的,二万人。在家出家,四众弟子,这么大规模的法会,在释迦牟尼佛一生也是稀有。缘成熟了才出现,缘不成熟不会出现。末后还有,“诸天大众”。

  【欲界天。】

  “欲界”六层天,从下向上,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六层都叫欲界,欲没断,但是愈往上愈淡薄。夜摩天以上就很淡薄了,夜摩天的人,欲的表现是握手、拥抱;到兜率天,欲的表现只是看到欢喜,注目看一看,我们讲,注意看一看,多看几眼,就是这个;化乐天就更淡了;他化自在天,还有一点这个意思,色界天就没有了。财色名食睡,叫五欲。喜怒哀乐爱恶,加上五欲,合成一条,叫七情。七情五欲,七情里头包含着五欲。五欲是一种情执,烦恼的根源,这个东西断掉了,就生色界天,不生在欲界。这个东西断掉了,八苦就没有了。欲界,愈往上愈淡薄。

  我们要知道,六道轮回,生死的根本,大经上有所谓“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所以念佛太重要了。真正明白、真正搞清楚了,印祖过去常说,佛为什么念不好?对于娑婆跟极乐,这两桩事情认识不清楚,所以功夫不得力,他心不专。果然认识清楚了,果然搞明白了,他决定不会放松。像黄念祖老居士示现的那个样子,我认为他是示现的,他不是凡人,他是从极乐世界来的。来干什么?就是给这个经做注解,他来就为这个事情。夏莲居老居士来到这个世间,就是为了会集会集本,重新做一次整理,留给末法往后九千年做往生的因缘,他来干这个的。刘素青居士的往生,给我们做证明的,她是现身说法。她学佛时间不长,就依这一部会集本,就依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就依这一句佛号,自自在在、欢欢喜喜的往生了。我们听说她寿命还有十年,她放弃了,不要了。为证明这个经是可靠的,不是假的,她的十年寿命舍掉了,做样子给大家看,证明我们采取这个本子、采取这个注解,依教奉行,是正确的,不是错误的,作证转。通序我们就学到此地。

  这末后说,“《宋译》经末曰:并天龙八部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有这几句话。所以这几句话,就是莲老会集,在《汉译》本里头有这几句,全部收在此地。就是“欲界天,色界天,诸天梵众,悉共大会”。《宋译》后头还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这些都弥补《魏译》本之不足,《魏译》本没有这些话。

  我们看下面是“发起序”,叫别序、通序,是所有经典前面都有,六种成就。发起序,每部经不一样,每次法会都有它特别的因缘,这叫别序,别于诸经。“下一品为别序,亦为发起序。序中如来现瑞放光,阿难喜悦请问”。这部经的发起因缘是世尊示现的瑞相,稀有的瑞相,放光,阿难尊者看到了,看到非常欢喜,向佛请教,我们在经文里面就能看到。世尊为阿难尊者做详细解答,就说出这一部“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特别是第一稀有,《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这是这一部经的发起。我们看经文:

  【大教缘起第三】

  第一段“光瑞发起”。

  【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影畅表里。现大光明。数千百变。】

  请看注解:“释尊将欲演说无上殊胜净土法门,故现瑞放光,以兴起阿难之问端”。世尊一定是见到这个时候弟子们与净土的缘成熟了,能够接受这个法门。能信、能愿,肯念佛,这就是缘成熟,缘成熟,一定要把这个法门介绍给大家,让大家在一生当中能圆满成佛。说实在的,只有这部经能令众生一生圆满,佛度众生的大愿也就圆满了。缘不成熟,说出来没有人相信;必须要因缘成熟,这才现瑞放光让阿难看,阿难看了一定就问,这一问一答,用这个来做端由。“并令闻者生希有想”,听经的人,一定要有这几种想法,太稀有了。“生难遭想”,太难得了。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现在得人身,闻佛法,那一定会把这个机会抓紧,绝不放松。“依教奉行”,这一句最重要了,“求生净土”,学佛就算是圆满成就了。这个法门叫一生成佛的法门,不要等到第二生,就这一生就圆满了。

  “按圆顿诸经,具说本师释尊放光之相。今经亦然”。佛在讲经时候放光,讲什么经?讲圆顿,圆是圆满,顿是快速。不是讲这种经,佛通常不放光。这是属于圆顿大法,世尊才放光,才现瑞。今经亦然,换句话说,这部经就是圆顿大法,不是普通的法门,它是属于圆顿大法,而且是圆顿大教里头第一法门,稀有难逢。真正明白之后,决定是依教奉行,求生净土。

  “《汉译》”。这个本子好,几乎每一段经文念老都把它指出来了,在哪一种原译本里头,或者是几种原译本综合写成的句子,字字句句都是原译本的原文,这才能够取信于后人。每一个字、每一句都有来历,不是会集的人自己的意思写成的,人家才能相信。《汉译》曰:“于时佛坐”,这个时候世尊坐在那里,“思念正道。面有五色光,数千百变”,这个光在变化,而且变得很快速。“光甚大明”,光非常明亮。“贤者阿难”,《汉译》本里头,“即从座起”,阿难尊者,从他座位上起来,“更正衣服”。因为印度身上披的是袈裟,坐起来的时候衣服就凌乱了,站起来一定要把衣服整理好。我们现在这个袈裟只有印度人袈裟的二分之一,一半,所以他那个,他全身裹起来的。我们中国人穿衣服,所以就代表一个形式。日本人比我们更简单,把这个袈裟做成这么大的一块,挂在前面;还有更小的,放在西装口袋里头,拿出来套在脖子上,这么一点点,像一个小名片一样。这个都是表法,代表披上袈裟,取这个意思。“稽首佛足”,稽首是礼拜,我们现在的五体投地,行接足礼。

  “前白佛言”,白是下对上,学生对老师称白,老师对学生称告,告诉你,不能用错,这是互相尊重。现在人,小孩对父母,我告诉你,这在从前是决定不许可的。我告诉你,是长辈对晚辈的口气,现在没有人教了。没人教就不能怪他,有这个机会要讲给他听,让他学会言辞里头有敬辞。“今佛面目光色”,阿难称,今天佛的面貌,面目光色,我们今天讲光彩,“何以时时更变!明乃尔乎”。今天看佛的面貌跟平常不一样,有很大的光明,而且很多的变化,为什么?“今佛面目光精,数百千色”,这个神通变化,实在太难得、太稀有了。“上下明彻,好乃如是。我侍佛以来”,我是阿难自称,他是佛的侍者,自从伺候佛陀以来,从来没有见过“佛身体光曜,巍巍重明乃尔”,没见过;“我未曾见至真等正觉,光明威神,有如今日”。他一生跟佛在一起,照顾佛,从来没见过,感到很惊讶,感到很欢喜,提出他的疑问。

  这个意思还没有说完,《吴译》本、《宋译》本、《唐译》本,五种原译本,这一段的经文翻译的不一样,这个地方全部给我们介绍出来,让我们在这一段里头看到五种原译本是怎么写的。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下载 下载 下载
0
  [最新报道]  
· (新版汇总)2014净土大经科注(001-100集)
· 净空老法师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集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无量寿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报道]  
· 央视《走进科学》栏目:揭开“僵尸男孩...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