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陀教育-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120集)
 
  ·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如何学佛
· 认识佛教
· 净业三福
· 三皈五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了凡四训
· 沙弥律仪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 金刚经
  一门深入
· 一门深入重要性
· 师承的重要性
· 专修专弘

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120集)

来源: 净土释疑网站   录入时间:2016-01-04 13:50:20
关键字:净土大经科注
【 点击数:1617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

 

2013/1/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编号档名:02-040-012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四十七面,第二行,从第二句看起:

  “恶趣者,畜生、鬼、地狱三恶趣也。恶趣极苦,欲令出离,教人离恶,则闭塞通往恶趣之道”,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恶趣确实太可怕了,一般人对于三恶道知道得不多、知道得不透彻,所以也没有把它放在心上。如果堕到恶趣,后悔莫及。这三个地方很容易去,很不容易脱离,非常恐怖、非常可怕。佛确实以无尽的慈悲,把这个事实真相为我们说出来了,目的是希望我们觉悟。恶果必定有恶因,这个恶因就是贪瞋痴。贪瞋痴这三个字,意思深、广无有边际,细说,说一百年都说不完。六道里众生哪个人不犯?多多少少都干了,只是影响深远不一样,结罪的轻重也各个不相同。同是一个地狱,受果报的人对于苦的程度也不一样,实在讲,与我们在人世间遭遇很相似。

  人道非常非常不容易得到,经上讲的“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不是随便说的。佛说出这句话,是要我们明了、珍惜得人身不容易。得人身最大的利益是什么?是能够超越六道轮回,六道里头只有这一道容易,其他的五道都非常之难。天人享乐,乐多苦少,所以觉得眼前环境不错,没有出离的念头。三恶道太苦,想出离,没有机会闻法、没有机会修行。唯独人道有这个因缘,诸佛菩萨出世都在人道,这就是人道比较容易觉悟,苦多乐少。现在人是真正苦,说老实话,没有乐,为什么?所造的都是苦因。苦中作乐,那个乐就像我们所看到的吸毒、打吗啡。这些人你要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得乐,他不吸毒他就痛苦。解决他的痛苦,这个方法有效,有暂时的效,长远,中毒愈中愈深,他的病愈来愈严重,到最后把一条命赔上了。死了之后,来生一定是三途,没有说吸毒的人、打吗啡的人会生天堂,会来生再得人身享福报,没有的。理跟事都要参透。

  佛教给我们的五戒十善,必须要遵守,这个叫根本大戒。五戒是根本大戒,五戒不能够持住,十善不能够落实,基础完全失掉了,佛法从何建立?不但大乘法你没有,天天学也没有,小乘也没有。为什么?小乘人三皈五戒做到了、十善业道做到了。我们在斯里兰卡看到的,那个地方很值得人尊敬,农村里面都落实了小乘法。小乘法千万不能够忽视,没有小乘决定没有大乘。所以,深深希望同学们遵守佛陀的教诲,先学小乘,后学大乘。如果不学小乘,一定要落实《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这才具足学习大乘的条件。否则的话,大乘法即使佛菩萨来教你,你也得不到利益,什么原因?你没有根,这个根就是佛法讲的善根。你没有善根、你没有福德,因缘具足也得不到利益。

  真正学佛人要认真反省,要反省到起心动念之处,做好事是为自己的名闻利养,还是为大众的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正法久住?都在这一念。一念为自己就是私,私就是罪、就是业;一念为公,那就是福、那就是德,都在一念之中。有这一念,最重要这个念头要念念相续,如果觉得自己念头错了,赶快要改,为什么?不改,你的前途是三途。你改过来,这才是极乐世界,不改过来,念佛,极乐世界也没有分。极乐世界不会容纳一个有恶念的人、有自私的人,这是不能不知道的。为什么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六十年前李老师常说,他说自己的莲社,不说别人。莲社里面的莲友们听他教诲,每个星期都有一次在莲社共修,是轮流的,每天都有二、三个班。我知道他们那个时候念佛班是四十八个班,就是分成四十八愿,一班,多的三、四百人,少的也有一、二百人。每天都有二、三个班,利用莲社的场所在一起念佛。老师说这些人,一万个人当中,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三、五个。六十年后的今天,我说,一万个念佛的人,真正能往生只有一、二个,不是三、五个,一、二个。为什么?心术不正。念佛求生净土里头还掺杂着贪瞋痴慢,还有这个念头,还有自私自利的念头,那怎么能成就?

  几个人认真反省,我天天所做的事情,哪些事情是善的,哪些事情是不善的?善的要继续,不善的要改正过来。没有人认真反省,为什么?自己迷了。自己做错了的事情是以为是善的,以为是正常的,这就没有法子,这怎么能补救得过来!唯有真正从反省当中觉悟了,真找到了,改过自新,这才能往生。不把往生放在第一桩大事,他不会往生;真正往生的人,决定是把这个做为我这一生头等大事,其他都是小事,绝不重视。

  《弟子规》要认真学习,做个好人。人在世间应当做好人,来生才能得人身。真正奉行《弟子规》,不好意思做坏事,良心责备,但是效果不如《感应篇》。受持《感应篇》,这是明清两代读书人,他们并不是佛教徒,明清两代,功过格很流行,连出家人都修,成了一个风气。功过格是一条一条列出来,断恶修善。《感应篇》里面,一共为我们说出具体的业因果报,善因善果,恶因恶报,总共举了一百九十多条。熟记在心头,时时刻刻拿这个来反省。恶,我有没有?有,赶快断。善,有没有?没有的要加紧努力。这个熟透在心中,不敢作恶,《弟子规》是不好意思作恶,这不敢。再加上佛法的《十善业道》,佛法十善业道条目很简单,只有十条,可是它的义理含摄是无有穷尽。小乘圣人把它扩大了,扩大成三千威仪,大乘菩萨更殊胜,把它扩大到八万四千细行。所以,十善业道圆满就成佛了。菩萨八万四千细行,归纳到最后就这十条,十条展开八万四千。佛门讲开合,开是演绎,合是归纳。不能小看这十条,愈细愈能入微,微细到起心动念。甚至于起心动念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不知道?自己心浮气躁,微细的念头完全不知道。菩萨知道、佛知道。

  恶决定不能做。所以畜生、饿鬼、地狱是自己变现的,不是外面真有。佛家讲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识是分别,自作自受,跟任何人都没有关系。你要是怪罪别人,你罪加一等,为什么?冤枉别人。明明是他害我,我没有冤枉他。他害你,你愿意接受,那你能怪他吗?他来诱惑你,你不接受不就没事吗?所以,阎罗王跟你谈话,谈到最后才知道全是自己错,于别人真的没有干涉。别人只不过做你造作罪业受苦报的一个缘而已,取舍决断还是在自己,所以不能怪人。这个怪人的念头,你出不了三途。真正能悔过,我自己错了,别人没错,你有出六道轮回的希望,为什么?这叫真正觉悟了。什么都是别人错,你迷到底了。为什么菩萨在顺境、逆境他都能成就?我在顺境逆境全被迷惑,全被污染,是非颠倒,这才造作种种不善。

  佛菩萨慈悲,将十法界第一个业因说出来了。业因很复杂,最重要的一个,佛说给我们听了。成佛,成佛的业因,第一个业因是什么?平等,平等是佛心。佛怎么平等?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平等了。起心动念就不平等,不起心不动念是平等的,真平等,本来平等。我们所有一切的过失,就是在起心动念里头造的,大乘教上常讲“开口便错,动念即乖”,动念就有分别,开口就有执着,错了。不起心不动念就全对了,为什么?跟自性圆满的相应。我们要学佛,得从这个地方学,眼见色不起心不动念,耳闻声不起心不动念,鼻嗅香不起心不动念,舌尝味不起心不动念,那是佛。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是菩萨。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有执着,是阿罗汉。如果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全有,你就要承认,我是六道凡夫。

  所以,只要不执着,这就是小圣。学佛的人怎么?这叫入门,于一切法不执着,不执着就能够随缘。不能随缘的人是因为他自己有执着,别人赞美几句很高兴、很得意;别人要骂你几句、毁谤你几句,你就怨恨好几天,气消不掉。这不行,叫六道凡夫,这是迷惑。你要真要修行,别人赞美你,那是菩萨,为什么?你能够不生欢喜心,平常心看待。你在这边锻炼,欢喜是烦恼,能够不生贪爱。逆境,别人毁谤你、侮辱你、伤害你,这是菩萨,我在这里修逆境没有怨恨,心地清净光明。如果不在这上磨炼,你到哪里去修?

  真正修行人,善财做榜样,他现身说法为我们表法。从早到晚你所接触的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统统是佛菩萨,都在那里表演。那表演是什么?是折磨我的习气。你看到的有顺境、有逆境,有善缘、有恶缘,什么现象都有,叫你在这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成佛了,五十三参圆满了。你以为修行到哪里修?深山里挖个洞把自己埋起来,那叫修行吗?错了,全错了。真正大修行人,没有世间跟出世间,他有本事让万物随心转,他就得自在了。他的心是什么心?不起心、不动念,一切万物、现象在他面前统统是平等法,清净平等觉是这么修成的。离开这些环境,到哪里修?真空不离妙有,妙有不离真空,真空就是妙有,妙有就是真空。决定不能起心动念,起心动念迷了,不起心不动念是觉。心是清净平等心,清净平等心起作用是觉,绝对不造业、绝对不迷惑、绝对不落三恶道。

  佛的理最深、佛的理最圆满,为什么?他是圆满证得自性的人,我们得相信这一点。我们依照这个方法,也能证得圆满的自性。先在境缘当中锻炼,锻炼什么?不受干扰。这是我们得定、开悟前方便,就是预备的功夫。这些考试都不能通过,就说明你的心不可能定下来,换句话说,开智慧没希望。要禁得起考验,在考验之中,你能够见到众生相,这就是长你的见识。《华严经》上五十三类,五十三参是五十三类各个不同的境缘,物质的境界,人事环境,你在里头去炼。炼到像佛菩萨一样,即相离相,相都在面前,心不染,没有起心动念就是离一切相。离一切相不是一切相都不要了,我这么离开了,错了。一切相是假相,根本就不存在,你要离开干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用不着离。有即有离你就着相了,不即不离是真不着相,那个管用。

  首先要知道恶趣极苦,我们看到有这个现象,真苦。佛教我们出离,怎么教?教我们离恶,十恶决定不能做。今天这个社会,有几个人不做十恶的?十恶前面三个,身业杀、盗、淫,当中四个口业,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最后是意业,起心动念有三恶,就是贪、瞋、痴,我们后面再加两个慢、疑,贪瞋痴慢疑,这十恶。哪个不做?换句话说,大多数的人都造作地狱业,地狱有分。这是果报里头最苦的果报,佛教我们如何出离?你能把十恶放下,反过来修十善,你就出离了,你决定不会堕恶道。十善跟中国五常、八德非常相似,每个宗教里面都说到,不能不做。所以我们常常讲,爱、慈悲是自性的核心,真如本性的核心。众生迷了,第一个就是不自爱,这迷了,与十恶相应。心是十恶的心,缘是怨恨恼怒烦,造的业是杀盗淫妄,这个人的结果不问自知,他会是什么样的果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人在这个世间真的是无常,年轻人没有意识到,中年人就意识到了,老年人就更清楚,为什么?来日无多。眼看着同辈分的朋友们一个一个都走了,下面轮到我了。人想到死,才知道什么都是空的。最可贵之处,就是知道是空的,赶紧放下,这才可贵。如果还是患失患得,那就迷到底了,叫至死不悟,这种人很多,这种人的前途不光明,多半是恶道去了。佛菩萨慈悲教导我们,教我们把恶趣的门封闭、堵塞,只留一条往生极乐世界的大道,其他的全堵塞。佛这样教我们,真正去实行要靠自己,这佛菩萨没有权,要靠自己觉悟、要靠自己真干。净宗学人,只要把我们修行五个纲目抓到就行了,净业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我们就五个科目,很好记。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常常想到,相不相应?三福其中第一福,就是儒释道的三个根,真修行要从这个根下手,没有这三个根,这五个是佛门的口号,不起作用。有这三个根,它就起作用。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末后一句修十善业,《十善业道经》,都是分量很小的。不真干不行,不真干就要想到三恶趣,不真干肯定在三恶趣,真干才能出离。

  “今经弥陀大愿曰:来生我剎,不复更堕恶趣。是真实之杜恶趣也”。我们纵然干,纵然认真修行,不造恶了,恶的习气在,习气断不了。要认真忏悔、要每天磕大头,不是说断就断掉的,不知不觉的它又冒出来了。每天至少拜三百拜,就为这桩事情,忏悔业障。起心动念之处,还有自私自利、还有是非人我、还有贪瞋痴慢,怎么办?把心放在阿弥陀佛上,实际是断断续续,断的时间长,续的时间短,功夫不得力,往生没把握。印祖教给我们,他用这个方法得力,把这个方法传给我们,每天看那个“死”字。他把这个字贴在佛像的背后,墙壁上,每天看到佛像就看到这个字,警惕自己,想到我今天就要死了,我今天起心动念什么最重要?当然是念佛最重要,其他的不再过问,这就对了。印祖一生功夫得力处,就用这个方法。其他真是假的,唯有往生极乐世界是真的。生到极乐世界,身是法性身,居住的环境是法性土,跟这个地方完全不一样。我们这个地方是色身,阿赖耶的相分,居住的环境也是阿赖耶的相分,起心动念是阿赖耶的见分。把阿赖耶的见分以为是自己的心,阿赖耶的相分以为是自己的身,全搞错了。《楞严经》七处征心,身心都不可得。

  《楞严经》也是指归净土,你看它最重要的一段经文,二十五圆通。佛叫这二十五个菩萨,你们自己说,你们成佛是用什么方法成就的?二十五位菩萨各人说各人自己修因证果。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文殊菩萨在大会里头就选中这两个人,这就是《楞严》回归净土。“大势至圆通章”文字最短,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般若心经》二百六十个字,它比《心经》还少,那是净土宗的心经。印光大师把它节录出来,放在净土四经的后面,号称净土五经。净宗依靠的典籍,到这个地方圆满了,叫五经一论,天亲菩萨的《往生论》。净土殊胜,真的能够帮助我们不再堕恶道;换句话说,一定要求往生,这真实的“杜恶趣”。

  下面,“又开善门者,《会疏》曰:大慈德也”,真正是大慈大悲,“善门则菩提涅盘之门”,这叫善门。“本经寿乐无极品曰:必得超绝去,往生无量清净阿弥陀佛国。是为真实之开善门”。这个善门的的确确指出的是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善门。阿弥陀佛开了,世尊为我们介绍出来,介绍讲得很透彻、很详细,希望我们真信、真愿,依教修行。这个教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看,教多简单,八个字,我们真正奉行就是佛为我们开善门。我们得到这个好处了,再帮助一切有缘众生开善门。哪些是有缘的?喜欢听的,能相信的、能理解的、能真正念佛的,他的善门是开的。这个门通入极乐世界,别的门可不能开,十恶的门不可以开。

  中国老祖宗所说的话,反常的念头不可以有。反常,常是什么?五常仁义礼智信。永远放在心上,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跟常相应。常是道,常是门,是明心见性的门、是众善所归之门,不能没有。反常就是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这就反常。反常,社会就大乱,反常,妖魔鬼怪全出来了。妖魔鬼怪是谁?不是别人,是自己。哪些是妖魔鬼怪?不仁是妖魔鬼怪,不义是妖魔鬼怪,无礼是的,无智是的,无信是的,这五大魔王出来了。在佛法里面讲十恶道,十恶是妖魔鬼怪,杀生是妖魔鬼怪,偷盗是妖魔鬼怪,邪淫是妖魔鬼怪,妄语、两舌、贪瞋痴慢疑统统叫妖魔鬼怪,全都出来了。社会动乱,人不像人了,为什么?人具足五常、人具足五戒。五常就是五戒,不杀生就是仁,不偷盗就是义,不邪淫就是礼,不饮酒是智,不妄语是信,完全相同。左丘明说“人弃常则妖兴”,一点都没错。“开善门”,佛为我们开了,我们认真修学,通过修学,证实这是真的善门,真正通达极乐世界、通达菩提涅盘。我们要广为宣传,以身作则,让别人能信、能愿。

  “于诸众生,视若自己,表同体之悲”。注解里头说,“人所宝爱,莫过自身”,六道有情众生,没有一个不把身看作宝,没有一个不爱自己的身。把这种宝爱推广,“今视众生,如同自己,故能救度群生,心不暂舍”,这个心才能发得起来。一切众生跟我同一体,我爱自己就能够爱别人。所以今天,人不能爱别人,什么原因?他不爱自己,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为什么?他自身之宝是性德,五常、八德是性德,他自己守不住,他就是不爱自己。佛法里面讲十善业是性德,不是哪个发明的、不是哪一尊佛说的,自性本来就具足圆满的十善。他现在完全违背了,不爱自己。不爱自己怎么可以爱别人?

  现在佛告诉我们,遍法界虚空界跟我是一体,我们现在也承认了,接受这个教诲。如果我们不爱自己,怎么能帮助别人?说度化众生,没有能力,自己觉悟之后才能够帮助别人。所以,佛教导我们四弘誓愿,四弘誓愿有次第的,这个次序不能颠倒。第一个发菩提心,“众生无边誓愿度”,为什么?发这个心才能勇猛精进、才能真干。我发菩提心,成佛不是为自己,是为一切众生。原来一切众生就是自己,自他不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大乘经上讲的,度一切众生,真的就是度自己。我现在自身不度,我怎么能度别人!

  怎么个度法?首先要断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怎么个断法?持戒就能断,不持戒不能断。这桩事情,古德说得很好,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这就是你非要干不可,你不按照这个规矩、方法去做,你的烦恼习气决定断不掉。从哪里做起?从孝亲尊师做起,这叫根之根、本之本。从这里干起才真正叫扎根,长大之后真正不动摇、不变节。你看看自古至今,忠臣义士都是这个根扎得深,宁可牺牲生命,也不违背孝悌忠信,这是真正自爱的人。真自爱,为什么?他不堕三途。他要是违背了性德,苟且偷生,多活几年,死了堕三途,堕地狱,那不是全错了!这个从哪儿来?从教育来的。

  人,特别是童年,中国这些古圣先贤没有一个不提倡的,严加管教,教子要严。严加管教谁负责任?父亲,叫严父。母亲执行,父亲立法,法要严厉,执行的要慈悲,要网开一面,所以叫慈母。恩威并重,孩子才能教得出来,一昧慈悲教不出来,一昧严肃也教不出来。你看,父母两个配合得很好。国家立法也是这个精神,法律要严,法官就是慈母,执行的时候要通情达理、要网开一面,让他有感恩的心。法要立不严不行,要非常严格,可执行的时候要懂得网开一面。国家法律跟家庭家法是一样的,完全一个道理,这才把人教好。特别是在童年,童年教好了,古人所谓说“少成若天性”,这个时候养成的,就跟天性一样,不会变。

  一定要懂得,古人的话是非常有道理,那真是千万年人人能遵守,必定有它的道理在,要不是真正好东西决定传不下来,早就被人修改了。凡是古人留下来的东西,有人说这里头有精华、有糟粕,我们不能有这个念头,说这个话太傲慢、太自大了,根本就没有瞧得起古人,古人的东西他决定得不到。为什么?古圣先贤,真诚恭敬心能得到。再好的老师教你,没有真诚恭敬,你什么都得不到,跟现在学校教育不一样。为什么?古人东西是活的,这个难懂,他的文字里头的义蕴很深、很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是好东西。随着你的程度、随着你的诚敬,你看这一篇文字不同的感触、不同的悟处。它要不是精品,决定不能传下来,为什么?古人传书太难了,没有印刷术,要靠手写,还不是写在纸上。最古的时候刻在甲骨上,甲骨,甲是什么?甲是乌龟壳,骨是兽的骨头,刻在这上面的。没有文字,发明文字的时候,象形文字。最后刻在竹简上、刻在木板上,很费工夫。所以文字愈少愈好,不要有啰嗦的,一个废字都没有,多辛苦把它传下来。以后发明了纸,汉朝时侯发明毛笔,这就方便多了。中国文字书写变成一种艺术品,字体的变化,从甲骨变成篆,大篆、小篆,变成隶书、变成楷书,变成草字体、行书,成为一种艺术品。

  篇篇都是精品,我们在精品里面取什么?取我们现在这个时代需要的。就好像生病,到药铺看,各种药统统都有,每种药都是救人的,没有一样不好。但是我现在需要的是哪几种,适合我这个病症的,药到病除,这管用。不能说我用不上的都是糟粕,那你将来得那个病怎么办?所以,《四库》是宝,全是精品。乾隆做事情非常认真负责,不是真正精品,你怎么能入《四库》?这个关是他亲自把的。《大藏经》的关也是他把的,《乾隆大藏经》,不是真正好东西,不能进去。当时高僧大德,现在讲专家学者,都参与这个工作,最后取舍的定案是乾隆。乾隆一生做了不少好事,这是一个饱读诗书之人。

  最难得的,也就是这句经文,“于诸众生,视若自己”。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怎么落实?就在这一句。这是佛眼视众生,为什么?自他是一体,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不自爱就是一切不善的根源、一切罪业的种子。人为什么会不自爱?不认识自己,迷失了自己,这就错了。在古人讲,这是不读书之过。佛法里头的教学,提倡教学的目的,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是把真正的自己找到,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你找到了。找到之后才知道,一切万法自性生的,惠能大师找到了,末后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跟我一体,证明了。我对不起别人就是对不起自己,我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对自己的伤害就太大太大了。大到什么程度,你自己简直不敢想象,可是你现在完全不知道。所以佛说得好,人没能自度,就不能度他,说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佛否定了,你不可能。为什么?自度才真正知道我跟他是什么关系。真正自度,明心见性的人知道,我跟他是一体,同一个自性变现出来的,自他不二。故能救度群生,心不暂舍。

  如《涅盘经》偈子说,“一切众生受异苦,悉是如来一人苦”,如来能不度众生吗?一切众生受种种不同的苦,特别是在三恶道。他得的身是业报身,随着恶业现身,身都很难看,都不好看。我们动的恶念,在水实验里头看到,现的相都很难看;我们动的善念,水实验里头现的相都非常好看。相由心生,相随心转,看到这个相就看到你的心,看相的道理就这么回事情。所以会看的,从相看到你的心、看到你的命,看到你的过去、看到你的未来。看到你过去所造作的,你现前所受的;看到你现在造作的,看到你未来要受的,丝毫不爽。

  此地,《涅盘经》上所说的“悉是如来”,这个如来就是明心见性的人,《华严经》上所说的圆教初住以上。这些人六根在六尘境界都不起心、不动念了,《华严》称他为法身菩萨,他们住实报土,他们得法身。“故普愿拯济负荷,皆度彼岸”。因为上面所说的这些原因,他们从真诚心中发的大愿,这个是法尔如是,自自然然的,同体慈悲流出来的大愿,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苦他就来了,众生有乐他也来了,怎么回事?乐中有苦,乐是苦因,凡夫不知道,菩萨知道,统统都有感。拯是救助,拯救。济是救济,是“渡也,成也,益也”,利益。“故拯济即是救度之义”。负,担荷,把这个责任担负起来。

  “《大法炬陀罗尼经》佛言:菩萨担者”,担当,菩萨挑的这个担子,这担子是什么?“誓愿荷负一切众生出离世间”,菩萨就这个心愿,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世间苦,极乐世界乐,如何出离世间,生到极乐世界,这就是菩萨事业、这就是诸佛的事业,诸佛与法身菩萨就干这桩事。我们今天知道了,也加入他们的团体,加入他们的俱乐部,我们跟他发同样的心、同样的愿,同德同行。这个俱乐部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决定得生。为什么?跟诸佛菩萨同心同愿、同德同行,哪有不往生的道理,这太难得了,这一生就得去。

  下面有个比喻,“譬如长者家内丰饶,多诸珍宝,唯有一子,以爱念故,财宝乐具悉给与之,无有疲倦”。这举个例子。这一位大长者,大富长者,家内丰饶,积藏无量珍宝。他只有一个儿子,爱这个儿子,把这些财富全部都给他儿子,而且没有疲倦。“菩萨亦复如是,一切乐具尽皆与之,乃至令入无余涅盘,是故名为荷负重担”。菩萨跟这个世间大富长者一样,把一切众生看作是自己唯一的儿子。佛经有这样的比喻,基督教也有。上帝把耶稣看成是他唯一的独生子,自己一切所有都能够给他,这是给我们做榜样。佛菩萨教我们,看一切众生要用这种心态去看、去关怀,去落实你真正的慈悲。真正的慈悲,对上,对佛菩萨来说,那就是依教奉行,真信真愿,依教奉行,对上。对下,对一切众生要真正爱护,像爱自己一样,能舍能与。我能舍,我能给他,一直帮助他到往生极乐世界,到见性成佛,始终不舍,这叫真正爱护。

  “乃至令入无余涅盘”。无余涅盘,我们参考资料里头有,在第十八页,我们把它念念。这是二种涅盘,一个是有余涅盘,第二是无余涅盘。“新译曰有余依,无余依”。“依者,有漏之依身”,就是身体,证得般涅盘了,身体还在,所以涅盘不能当作死说。很多人误会了,入涅盘就是死了,从前李老师说,那何必要修?哪一个最后不入涅盘?这是误会,很大的误会。所以涅盘的意思一定要懂得。涅盘是印度话,古时候翻作灭。灭什么?灭烦恼,是这个意思。三种烦恼断尽了,都叫做涅盘。小乘的涅盘是见思烦恼断尽了,大乘的涅盘是见思、尘沙、无明统统要断尽,那是大乘涅盘。所以,它是活着证得的,活着证得叫有余依,有漏的身。“对于惑业而曰余”,迷惑这个业还没有断尽。有余涅盘者,为生死之因这个惑业断了,但是还有余有漏依身的苦果。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但是他还有无明、尘沙没断,那叫有余,这个惑有余。他身体在的时候也叫有余,身体不要了,身体无余,但是业还是有余。“无余涅盘者,更灭依身之苦果无所余也”,连身体不要了,他能够用自己三昧火,自己把身体烧掉。证得阿罗汉都有这个能力。

  “此二种之涅盘,同为一体。三乘之行人,于初成道时,虽证得之,而无余涅盘之现,则在于命终之时”。命终这叫无余,身体在叫有余。这两种就大乘小乘分别,有三门。第一个“单就小乘分别。断生死之因”,这个生死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的因这是见思烦恼,五种见惑,五种思惑。五种见惑是身见、边见、见取、戒取、邪见,这五种。这五种断掉了不能叫涅盘,因为他思惑没断,思惑是贪瞋痴慢疑,他还有思惑,所以只证初果。二果以上断思惑,思惑断尽了证阿罗汉果。证阿罗汉果的,小乘涅盘,就是见思烦恼断了,他超越六道轮回;也就是说他不住在六道轮回,他住在四圣法界,十法界里头上面的四层,声闻、缘觉、菩萨、佛。他脱离六道轮回,他往生到声闻法界。在六道里面,认为他是无余涅盘,身体没有了。他证得般涅盘,还在人间教化众生,这是有余依涅盘。“灰身灭智”,身体不要了,这叫无余依涅盘。就是他“断生死之因”,他还“余生死之苦果”,这苦果是身,身为苦本,他还有身在,“谓之有余涅盘”。“断生死之因,同时使其当果毕竟不生”,当果是身体,身体不要了,永远不再到六道里面来,这叫“无余涅盘”。“现无余涅盘之相,在命终之时。盖无余涅盘者,灰身灭智”,身体不要了,这个心他也不动摇了,念头断了,“一切有情都灭也”,他的情执统统灭了,这是小乘。

  第二个“单就大乘分别。变易生死之因尽,为有余”。变易生死因尽了,这个因是尘沙、无明,尘沙、无明断尽了。他化身到这个世间来,像释迦牟尼佛到我们这个世间,他早就证得般涅盘,早就成佛了。《涅盘经》上告诉我们,他这一次在地球上成佛是第八千次。这是他又有个身,这个身叫有余,这是大乘,这不是小乘。我们在《虚云老和尚年谱》里面看到的,他老人家朝五台山,生病的时候,文殊菩萨现了个乞丐来照顾他,那个身是有余的,叫有余。“变易生死之果尽,为无余”。老和尚病好了,乞丐不见了,这就叫无余涅盘。他这个现身说法是感应,众生有感他就现身,这个现身叫有余。感尽了,身就灭了、不见了,叫无余。

  “三、大小相对而分别。小乘之涅盘为有余”,为什么?他还有变易生死,就是说他还有无明烦恼、尘沙烦恼没断,他只断见思。“大乘之涅盘为无余,以更无余之生死故也。此一义出于《胜鬘经》”。大乘的涅盘再没有余之生死,他没有生死,无论是应身、化身都没有生死,示现生死是凡人看见的,他的确没有生死,这是大乘菩萨。两种涅盘。

  在本经,本经属于大乘经,无余涅盘当然是属于大乘教的,换句话说,三种惑统统断干净了。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这两种烦恼不但断,连习气都断了、都没有了。无明烦恼断了,无明烦恼的习气没断,他是法身大士。法身大士就是佛,是真佛,不是假佛。天台大师告诉我们,这个位次上,叫分证即佛,为什么?他没有圆满,他还带着无明习气。无明习气断了,他就圆满了,圆满就不是等觉了,叫妙觉。妙觉是大乘最高的果位,叫无上菩提,他没有再上面了。等觉上头还有他,他上面没有了,所以叫无上正等正觉,只有一位,妙觉。

  法身大士有四十一个等级,华严圆教,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这四十一个位次住实报庄严土,简称为住报土。这些人全都是转八识成四智,所以他们的身、他们的境,这个境界,不是生灭的。阿赖耶是生灭法,他那个地方不生不灭,身没有生灭现象,环境也没有生灭现象,大乘称为真常。十法界统统是无常,它是生灭法,实报土是真常,不生不灭,不一样在此地。但是实报土也不是永远存在,无始无明习气没有了它就不存在了,它就不见了,所现出来的是常寂光。常寂光是真常,是诸佛如来的报身。

  虽然说真常,虽然说报身,它没有现象,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没有自然现象,它什么都没有。所以,我们六根接触不到它,八个识五十一心所缘不到,一定要明心见性,你才见到它。它就是自性、就是本性、就是法性,一切法依它而起,它能生能现,它不会变,变是阿赖耶,能变的是阿赖耶。所以我们现在这个环境真妄和合,有真有妄。如果我们不起心、不动念,真妄二边都看到,没有冲突,它没有障碍。真,是没有现象的,妄,虽有现象是假相,它没有实体。因缘生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是无余涅盘的意思。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下载 下载 下载
0
  [最新报道]  
· (新版汇总)2014净土大经科注(001-100集)
· 净空老法师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集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无量寿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报道]  
· 央视《走进科学》栏目:揭开“僵尸男孩...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