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陀教育-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十九集
 
  ·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如何学佛
· 认识佛教
· 净业三福
· 三皈五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了凡四训
· 沙弥律仪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 金刚经
  一门深入
· 一门深入重要性
· 师承的重要性
· 专修专弘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十九集

来源: 净土释疑网 录入时间:2017-12-26 13:57:57
关键字:黄念祖 无量寿经
【 点击数:1919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

 

1991年讲于 北京 中国佛学院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说一般的,就是学文化,学写字、学画画、学音乐,你先得继承。现在有很多好东西你都不去继承,从你这就要开始搞一个新东西,古人那些个劳动、那些个宝贝,你全都利用不上,你要说创新,那你就从头你去开荒、你去拔草,这个又有什么意义?所以很多果实,现成的果实,你先要继承,要如法修行。

  “拔诸勤苦生死根本。”我要拔除种种的“勤苦”,“勤”它就是老来,这个事情它老来的、老有的,它来得很勤,这个“苦”来得很勤,而且是很苦。来得最勤、最苦的是什么?生死的根本。你没有拔除生死根本,所以就永远是勤是苦,永远在苦之中要拔除这种勤苦的生死根本。

  大家要知道,佛是不妄语,地狱之苦这种种,那确实确实不是虚妄,佛骗我们干什么?!佛也并不是说要有这么一个队伍都是佛教徒,这么佛就高兴,他有什么可高兴的?!他是要众生真正得到觉悟,就是这样子。所以他都是真实的话。

  要拔除这个根本,这个根本不容易拔。真正要拔除根本,在所谓的“三惑”你不但不起现行,你还要拔掉这个种子。在你八识心田之中,你过去种种的杀盗淫,种种那些留在你八识心田里头的,成了种。因为现在你做的事,就在八识心田就印下了,将来它就是种子,这个都是反覆反覆。最多的都是贪嗔痴,这个种子它极其牢固。

  不但我不再贪痴嗔,而且我连八识心田的种子都拔除了,这才是真正解决问题,才断那生死根本。所以你不是往生,在这个不退的地方继续修,完全靠自己的力量,确实是很难。法藏比丘就说,我要拔这种种根本,要很快来成无上正等正觉。为什么?他要让大伙,“悉令”大家都如佛。

  刚才说,你不自度怎么度他?要不我现在这样一个心愿,我成佛的时候,在我达到成佛这个境界的时候,我的国土,佛就必有佛的国土,我这个佛,我所住的这个国土,这个国土它的教授名字,所谓“教化”,可以教给别人的这是教授,我这个国土我有一些什么可以来教授。而且种种的教授,有的国以“香”为佛事,你闻见香自然心里就清净、就觉悟。

  我这个国土,我这个教授种种,包括各地方;极乐世界同样,它的香普薰一切世界,光明也是如此,所以极乐世界它超越。我的教授,种种教授众生这些方法,我的名字,我这个名号。你们大家想想,这也很特殊。

  你看咱们中国人,你说谁不知道阿弥陀佛?一般“阿弥陀佛”,他张口而来;你再问别的佛,无量的佛,很少人念药师佛、释迦牟尼佛,谁念释迦牟尼佛?所以一张口就“阿弥陀佛”,大人、小孩,这个就是“名字普闻”。我愿意我成佛的时候,我教授众生这一切的教化,我这个佛的名号都能够闻于十方,没有一个地方不知道的,十方世界都能知道。为什么?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清楚。现在也有很多人也想他的名字能够闻名于世界,这个跟法藏好像是一样,实际是无有共同之处。

  所以我们出家人最忌讳,居士也应该是一样,你不是为了名闻利养。我这个修持、我这个功夫、我这个理解、我的学问,我只是为了我能够闻名、我能得利益,这是“邪见”。这是“邪”,这是很坏的事情。

  你只是为了名闻利养,所以我就示现我很能持戒,但是你持戒的动机就是让大家知道我的名,恭敬我。这个细微之间,这些地方很要注意

  所以印光法师说,你们想做法师、想说法,甚至说法是度众生,但是这里头要提防这种心,为了“名闻”,再接受“供养”,还有为了“利养”,你这就麻烦了,这个因果就很不真,“因地不真,果招纡曲”。

  阿弥陀佛之所以要名闻十方,因为十方闻名就念佛,这是一个最殊胜、最巧妙的度众生的方法。“惠以众生真实之利”,使众生能够得度,这个“愿”是实现了。所以十方诸佛都在那赞叹阿弥陀佛,劝众生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这一愿是满了。

  但必须要如此,你知道了这个名,你才能念这个名,知道这个国土殊胜,你才愿意生这个国土,从这样一个开始。?益大师说得好,从“事持”达“理持”,你先“事”上这么念去,当你念得很诚恳、念得很清净,你对一切(娑婆世界)无所留恋,名闻利养你都放下,你只是清清净净的一句阿弥陀佛的时候,你不知不觉就达到了“理持”,你从“持名念佛”不知不觉你也就“实相念佛”。众生所做不到的事,地前三贤做不到的事,“无住生心”。你暗合道妙,不知不觉,你也就“无住生心”。所以它是一个暗合道妙,巧入“无生”的方法,最殊胜的方便在于此。希望他名字闻于十方为什么?还是希望大家都选他一票吗?选阿弥陀佛当什么?全法界主席,没这个组织。

  可是我们要知道:“利心”大家还容易认识,“名心”是和“利心”同等的卑污可耻,要深自警戒,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姑息。学阿弥陀这样,这个名字闻十方,那就不是这个范畴,全全是两回事。

  我要都闻十方,为什么?因为诸天十方听了我的名字,阿弥陀佛第十九愿就是“名闻十方”,“名闻十方”乃至于大家闻了之后“至心信乐”,你去念,你十念都能往生。这样的话,“诸天人民及??类”,天、人,?是小飞虫,?是小爬虫,小飞虫、小爬虫这样的众生,很下等,这代表一切众生,这样的众生之类“来生我国”。到了我国,“悉作菩萨”。所以极乐世界是大乘法、是一乘。

  天亲菩萨这个“论”,“二乘种不生”,你只是想自觉、自了,你不能生极乐世界。你就是最初没有发大乘心,在你临终你能发起大乘心来,这样才能够往生;你始终固定是个小乘的心,不能往生。所以来的都是菩萨。那个下品下生的,多少年不能花开,花一开之后他就是菩萨。他修菩萨道,他大乘,都是菩萨。所以大家有人很轻视净土,愚夫愚妇,不知道他只要一生就是菩萨、就是阿?跋致,必定成佛,都作菩萨。

  我立了这么一个愿,我想要胜过“无数诸佛国者,宁可得否?”这个地方我们又要详细说,我希望我这个国要胜过一切无数诸佛国者,宁可得否?办得到办不到?可得不可得?这个地方千万不要看做法藏他是出奇斗胜、我要盖过余人、我要超过一切,那这个心就不叫阿弥陀佛。

  头一个字也是“阿”,是阿修罗王,这种逞胜的心就是阿修罗的特点,阿修罗就是要逞能好胜,不希望别人强过他,要是别人强过他,他就要破坏。

  阿修罗有两种:一种是护法的;一种是毁法的。毁法的将来他的势力尽了他入地狱。他是要胜过别人,而胜过别人。佛法不是如此,佛法是随喜,你比我好,我高兴,我也喜欢。

  实际,我常常说,我们等于是一个联军,我们的敌人是“共业”,有一个人修行得好,他就可以多消一点“共业”,就替我们多消一点敌人,只有好。不管你学哪宗、哪派,你是真正的修持,都应当赞叹随喜,不是某一个独好、独修,这样的一个形势。

  所以阿弥陀佛他不是这种心??我要超过其余人,而是我要想使众生得到别的佛国所得不到的那种殊胜的方便利益。是想给,不是想要,要一个地位一个什么什么超过别人。我是想给别人,一切的众生,他们所得到的好处,是这个好处要大于别的佛国,所以这才称为“大愿之王”。

  但是他也没有把握,这个事能做到做不到,所以他请世间自在王如来开示。

  “世间自在王佛,即为法藏而说经言。”开示了。他说:“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一个大海拿个斗去量它,一斗一斗舀海水,经过多少劫,也可以让海露底。

  “人有至心求道。”人如果以至心来求道,不是来挖大海,他来精进不已,老精进,这样子“会当克果”,他也一定得到。“会”就是“都”的意思,也就是“必然”的意思。“克者,必也,遂也,得也”,也可以当“杀”字讲。在这就是必然得到的意思,当然得到他的果位,圆满他的愿望,还有什么愿是不可得?

  底下就回答得很妙:“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庄严?”你自己想想,你修什么方便,你才能够成就佛?庄严?照这个愿望去修行。

  “汝当自知。”怎么去修行,你应当自己知道。

  “清净佛国。”这样一个清净佛国,你应当自己去摄。

  这个地方只是说可以,但是具体的就没有回答。就是这个事是可以的,但是怎么去修、修什么方便,头一个你一定要自己想,怎么修行你应当自己知道,这个国土你应当自己去摄。一口气下了三个“自”字,没有回答。下了三个“自”字,这个很可以让我们深思。

  这就跟《法华》里头,《法华》最后“开权显实”,说多少年都给大家说的是“权法”,现在应当给大家说“实法”。以前都是“权巧方便”,跟大家说一些,没有和盘托出真实的东西,所以《法华》是说的“实法”。大众请求三次,世尊都是“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止”,两个“止”字,“止止”,停止停止,不需要说,我法妙难思。所以三次都是用“止止”、“妙难思”,也就说明这是不可说。

  不可说,但是不可说而说,也不是就完全停在无说之中,所以三请而后说。这个地方,这三个“自”字就是相当于当初《法华》的“止止不须说”。而且这三个“自”字,我们说是世尊“老婆心切”。老婆心切是禅宗常用的话,就是这个婆心,“婆心”就是悲心,悲心太切。在禅宗来说,有人问法,六祖就说“密在汝边”。所以这三个“自”我们可以用禅宗来体会。禅宗是说密,密在你那一边,所以说“汝自”,你自己。

  还有古时候禅宗人问问题,他回答说“汝自会取好”,你自己去会取,“我不如汝”。这都是最好的开示,比回答了一大套还好得多。

  所以这个经,世间自在王如来在法藏问他之后,他说“汝自思惟”、“汝自当知”、“汝应自摄”,这不就跟禅宗是一致吗?!你自会取好,我不如你。所以直指他的“自”,这“自”是什么?自性。所以连下三个“自”字在这,确实是有深意。

  在净土宗来说,日本大德,他说当年佛回答他说了三个“自”字,他说这含了三个意思。刚才我们说禅宗的意思,这里咱们说净土宗的意思。净土宗说教,他就要解释一些道理,“谓法藏菩萨宿殖深厚”,这个“殖”跟种“植”的“植”是一个字,多生以来就种了很深的善根,“宿植”就是宿世所种的善根,他所培养的东西很深很厚。

  “高才勇哲,与世超异。”前头都有这个文章,世间自在王如来出世,这个世饶王,当时就有这些字样,他还用了这两句话,“高才勇哲,与世超异”,称赞法藏比丘的话。

  “净佛国土之事。”他早就通达了,刚才我们不是说他是地上吗?!虽然是佛的智慧也不超过他。所以就说这个是“如你所知”,你自己可以去做。

  这第一个回答用三个“自”字的含义,就是说你水平很高,这件事情你自己知道。

  第二,“谓摄取佛国,各随乐欲。”想怎么“摄”就怎么“摄”。有的像释迦牟尼佛是秽土,有的像药师佛那是净土,浊、净各个菩萨成佛各有愿力。

  或者是三乘都有,或者只是一乘。像极乐世界是“一乘法”,去了都要成佛,不是以成阿罗汉就可以究竟的,不是,这一乘法。所以这个佛国就任菩萨的意乐自己摄取,不用如来指示,是你自己的事。这是第二个解释。

  第三个解释,就是说净土里头有说三土,有报土、化土,报身佛居的实报庄严土,化佛居的凡圣同居土,还有法身佛所居的常寂光土,法身的这种土,这个高妙不是菩萨的分际。这个事情就“唯应自分,宜摄取之”,唯有以你自己的本分才能通达,才能摄取。

  所以这个地方说“汝自当知”。所以到了净土,它虽然前两个是说明这些道理,到了这又还是跟禅宗是一味。所以到了法身境界、常寂光的境界,“非菩萨之分”,不是一些有修持、有次第的分际所能了达,必须要超过这个分际,超过这一切,那只是“自分”。所以这个“自分”就超过这一切。

  当年唐朝时候皇帝问忠国师,忠国师说,“陛下应当在?卢顶上行履”,皇帝你应当在?卢遮那佛的脑袋顶上走路。这是禅宗的话。所以这不是“菩萨之分”,你只应“自分”。这个“自分”他这没把它解释,实际上就是这意思。陛下你要在?卢的顶上行履,一切佛都从?卢遮那流出来,日本称为“大日如来”,最高的佛。

  可是陛下(皇帝)你应当在?卢顶上行履,不是皇帝应当如此,另外换个人,小太监来问,他也可以说你应当在?卢顶上行履。所以宗门叫“破三关”。

  现在把这个“破三关”解释得很乱,我说个不客气的话,有些庸俗化,把这个解释得太浅了。

  “破初关”应当见法身;“破重关”是安住于法身;“破三关”是法身向上,不仅仅安住在法身。所以禅宗批评,你堕落在法身数中,没在法身量里,你沉没在法身这个量里头,还要超出,是法身向上的事。所以这些佛,报、化这一切一切,不是菩萨之分,你自摄就超出这个,这就是“法身向上”,比法身还要向上,说你自己摄,法身向上的事是你自己的事。这就是回答。

  回答之后,法藏继续请求:“斯义宏深,非我境界。”佛所说的话,这个意义、这个道理太广大了。“宏”是大,“深”是太深,“非我境界”,不是我的境界。宗门根本不许谈境界,谁有什么境界不许谈。自己着魔你还谈,不谈算了,你谈正表示你着魔,不许谈境界,什么光、神,什么见佛,什么到净土,如何如何。现在这些奇异功能微不足道,都不值一谈,就是值得谈也不准谈

  教下只许论功夫,也不是谈境界,就是我功夫怎么样,我心里很掉举,还是很不安,还是如何如何,这个功夫怎么样情形之下可以有所改善,在功夫上可以谈论、交流

  但是这个境界,刚才说不许谈,不许谈还是有境界。什么叫“境界”?这个“境”就是指“心之所游履攀缘者”。“境”,当然是环境,而且有实际地方。这个境界就不一定是脚所游履的地方,你心所能够达到的地方,心之所游、心之所缘都叫做“境”。

  如眼睛所看见的色,眼识看见眼色,这个眼色也是咱们眼识“所游履之处”,就称为“色境”,它是我眼识所看的地方。所以法也称为“法境”,也属于“境”。“界”,当然就是区域,一界一界的。《笺注》解释,它说是所得的果报的界域,所得的一种情况,就这些东西。

  简单说一点,这个地方我们就该解释这个经,这个地方说“非我境界”,不是我的水平,不是我心所能够游履,所能够去达到的。我的心,心之所达不到的,心想不到这个地方,理解不到这个地方,这不是我的境界。

  “唯愿如来应正遍知,广演诸佛无量妙?。”我只是盼望如来,我的请求(“应供”、“正遍知”,就用这两个佛号代表佛的十号),给我“广演诸佛无量妙?”,让我知道诸佛无量无边的?土是什么样子。所以他这问得很具体,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狂愿、虚愿,他想做这个事,他就去做、就在佛那请教,只有请佛垂慈加被,他不可能知道种种佛国的情况。别的佛国情况不知道,你怎么能知道我这个佛?能超过一切?!

  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你得“知彼”,我知道一切佛?是什么样子,才有可能我这个佛?都超过他们一切。我根本都不知道,我关着门,说我这个“超过”,这个就是闭门造车,那是不行。所以他就请佛,也只有佛这个力量能够使他满愿

  “若我得闻。”如果佛满了我的愿,我能够得闻这样的法,我就能够思惟修习,我要努力去做,我一定要满我发的愿。这段话就是法藏比丘继续申请的话,这不是我的境界,各个佛?的情况我要超过他们,只有请佛慈悲,给我广演。

  “世间自在王佛知其高明。”知道他高明。“高”就是崇高、高尚、上也、远也。

  “明者,光也,照也,通也。”知道他的高明,就像我们常说这人很高明,就是说他的境界很高,明照通达,知道他很高明。

  “志愿深广。,他所发的志愿确确实实是很深、很广大。

  “即为宣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土功德严净,广大圆满之相。”这个地方我们要解释一下是什么?就是这个地方,这个“非我境界”,上头世间自在王如来用三个“自”字,叫他自己知道、自己去做,他这说不是我的境界。

  日本峻谛师他的解释,他也从三方面来解释,他说一个就是说法藏比丘是很高明,但是一般的净土之行,怎么来摄持净土我是知道,可是我现在要成就的是诸佛土之中最殊胜的佛土,这个意思太深了,不是我的境界。佛说你应当自己知。是,我是自己知,一般净土的情形我是知道,但是我现在要的是这么殊胜的一个,我不知了,这是第一个意思

  第二个意思,当然各个都随着他的所乐所欲来摄取的,可是我现在所想要让这“五乘”都能入报土。

  “五乘”有六种不同的解释,我们取一个最通途的,就是“人、天、声闻、缘觉、菩萨”,这是“五乘”。一般所说“三乘法”,就是“声闻、缘觉、菩萨”,加上“人乘”、“天乘”就成了“五乘法”。

  这是六种之中的一种,还有不同的,多少是差不多,有的包括“佛乘”,有的把“人”、“天”合成一块的,有的把“声闻”、“缘觉”合成一块,那就不同,我们就不列举了。

  我们用通途常说的这“五乘”来解释。我要想这“五乘”都入报土,“五乘”中只有菩萨才能入报土,可是现在我想让“声闻、缘觉、人、天”这种水平的人也都能进来。

  从断惑来说,你要断了“见思惑”才是“声闻、缘觉”,你要修“五戒”才是“人”,修“十善”才是“天”要让这样的人,不是说只发这个心,就你断惑的水平只是这个水平,这种水平的人也生到报佛的净土,一起入报佛净土,这是十方世界之所无。

  所以大家要知道,净土法门之特殊在此,这是十方世界之所无所以西方世界最特殊是在于它的“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的净土。

  我们这就是“凡圣同居土”,娑婆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凡圣同居土”。就在咱们这,咱们也有“圣”。文化大革命之前,福建的和尚到五台见了文殊菩萨。这有好多证明,亲见文殊菩萨,里头有千八多个修行人在里头,有的是喇嘛,有的是出家人,在作佛事。这不就是同居吗?!天台、雁荡有几百个阿罗汉都在那,也是“圣”。这也是凡圣同居土,但我们是秽土。他是入凡圣同居净土,它最殊胜,他去了就是阿?跋致。

  所以最不可思议,你说他是凡夫,他是阿?跋致;你说他是阿?跋致,他是凡夫。这十方世界之所无,十方世界再也没有这样的例子。所以你看诸佛都劝去极乐世界,你念《药师经》,修药师法,你成就了,药师佛派多少大菩萨护送你去极乐世界,它可以容纳你。所以这个净土法门,是鸠摩罗什翻译的,“一切世间难信之法”;玄奘还加了一个“极”字,“世间极难信法”。有的人肯念佛,可是对这些地方他还没有能信,他不了解,他信了之后念佛可以更勤、更进。这个不是我的境界,所以我要请佛给我开示。

  底下就说第三个,法身境界、报身境界是高、是妙,不是菩萨之分,但是我要经过无量劫,我都可以达到法、报的境界,这我可以证明。但目前还不是“其分”,因此这个意思很宏深、很大,还是要请佛,请世间自在王如来给我开示,就是这个意思。

  峻谛底下他讲得很有智慧,他说这个是什么意思?上面世间自在王如来指出他的“自”,说大家都要“内重己灵”,刚才我说要“内重己灵”,知道这个“自”。?益大师也是讲“六信”,要“信自”,这个“自”很重要

  现在法藏比丘听了,这不是我的水平,来请佛开示,这是什么意思?他下的这八个字,“抛却己分,专归佛力”。他现在把自己这个“己分”,自己这个“本分”把它抛开,我专来求世间自在王如来,这是从佛的力量,你给我开示。这个是什么意思?这是法藏菩萨自己开显的“他力门”。

  所以我们读经,有的时候要看一些好的注解就是在这,不然就这个地方,一个问答,很容易就滑过去了。

  这是法藏比丘自己开的“他力门”,要靠“他力”。所以我们前头那跟禅宗是“共”的,这个跟禅宗就“不共”。

  太虚大师他就讲,他说净土宗和密宗是他力派、果教门,是靠他力,是果教。什么叫“果教”?是从果上起修的,是在果实上头起修的,这叫“果教派”。不同于“其余”,“其余”完全要靠自力,你打坐、参禅,一切一切的,完全是凭你自己的力量,你去读教、坐观,靠自己的力量。

  密宗和净土宗,净土宗是密教的显说,道理是一回事,有很多人他就是妄分彼此。显教,当然现在密宗有很多很多流弊,你不能把这个流弊就全都说成是密宗它本身的错误,流弊将来要取消它,它同时都是极殊胜。所以日本判教把密宗判得最高,判在《华严》之上。

  当年《华严》他们反对,跑到天皇面前去辩论,后来得胜,才承认下来。密宗是“十住心”,《华严》是“九住心”,禅宗是“第八心”。当然也不要这么去分,有的时候分不了,不是像咱们学校的学科能这么划分,有的你划分不清。只有说那个明显构成这些分别的地方,有时到通的地方划分,界限也不存在。

  不过总之说最高的就是这三个,最高谁划也得划这三个,有别的你再划,他那是自己的,不是公认的。公认的就是这三个:天台“藏,通,别,圆”。圆教、华严:“小始,终,顿,圆”。法相你总不能把它搁在圆顿里头,很明显。三论只是始教。这都是不可改变的。只是有的自己一定要做一个新的说法,大家没有认同,久而久之站不住。

  它这个就是“他力门”、“果教派”,这是净土宗最特殊之处。所以很多人念佛,他说我念了半天我没有“一心不乱”,他就灰心了。他没有明白,这个“一心不乱”是你自己的解释,我必须要念到“一心不乱”,人家不是这个解释。所以要参考,你要参考。

  为什么玄奘他又把《阿弥陀经》翻译了一遍?他翻译的话不是“一心不乱”,他是“系念不乱”。你念佛的时候一心在念佛,你不要再想其他的,你别今天又想念佛,明天又想参禅,又参念佛的是谁,又夹杂着修密,又要修教观,甚至于我还要想练练气功,这就都乱了。

  “系念不乱,一向专念”,我就是这一条路,我就死心塌地。所以有人说净土宗囫囵就供一尊佛、就念一部《阿弥陀经》、就念一个佛,这是为什么?不是说别的不好,就是你心太乱了,你这样才能够心里安定一些

  所谓“系念不乱”,不要一会东一勺子、西一锤子,这不成个东西,所以不需要达到一心不乱怎么不乱?玄奘大师翻译得非常好,他说人到临终的时候以佛的力量,“慈悲加?,令心不乱”,以佛的慈悲力来加护你、来保佑你,使得你的心不乱。

  所以弥陀大愿之王“惠以真实之利”就在此,你只要真正的“信愿持名”,这个你做到了,阿弥陀佛就要对你负责任,他的那个愿就在你身上落实,在你临终的时候佛就慈悲加被你,令心不乱。

  还有一部经,它说佛入种种三昧,也要让临终的人入什么什么三昧,很长的名字,好几个三昧。你都在三昧之中你还有什么问题?!所以就把这个令心不乱就得到补充。这个是什么?他力,仗的是他力。所以有念佛者,真正念佛的人,大势至菩萨就摄受这个人,阿弥陀佛就从极乐世界派二十五个大菩萨,随时随地护持你不受魔的侵扰。

  现在有些气功他忽然间失灵,昨天在报上看见批评苏联这个,他说外天人这个事情,闹得很热闹,现在在辩论这个事,一个就很振振有词,一个说他危言耸听,并且指出苏联这个现在很乱。一个气功师说他要表演他的能力,他说他能阻止火车开,结果是让火车压死了。你说他是神经病吗?他不是神经病,他是可以,有时候他可以阻止火车,但不是他的力量,他也是他力,这些妖魔鬼怪的力量。妖魔鬼怪一天舍弃了你,你就压死了。现在有个很有名气的气功师在南方表演,不灵了。这就是说大家这些地方要正信。

  这是“他力门”,就是佛力。

  现在大家回过头来,这样“心外取法”不都是魔业吗?!你怎么又来个“他力”,舍弃自身求“他力”?这就是最圆融的地方,“自他不二”,“他力”正是“自力”,自、他不是两个,“自他不二”、“生佛不二”,“众生”跟“佛”不是两个,“自己”和“他”也不是两个。你依靠他力,你念佛持、咒,靠佛的加被,你能够有这个信心,正是你的“自力”。

  而这个“他”,现在我们再三都讲,你念的这个佛就是你自己。这一句名号,所以“一声佛号一声心,迷时不念悟时念”,你念的时候就是“悟”,一句佛号就是你的本心,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你的本心完全朗然现前。所以念佛的人,“此身已在含元殿,更从何处觅长安”。到了天安门,你在天安门城楼上,你再问北京搁(在)哪儿?所以你真能信“他力”、真能老实念,就是已经到了天安门城楼。所以这是“极难信法”。

  所以以众生心入“诸法实相”,最容易的莫过于持名(我后头加了一个小补充,还有持咒也可以),就是这么念去,你这样念去,你能入诸法实相,比用其他任何方法都容易。当然不排除其他的,都是好的,没有一个不是绝妙的、最殊胜的,但是从容易不容易说。

  因为现在是末法,科学发达,人所要掌握的东西、学问很多,一切都强调速度,所以用于修持的时间就很短。所幸现在人的平均寿命还长一点,这还是一个时期,这一段时期还是好,适宜用功的时期。

  所以就是说这“他力门”。“他力门”不是你“心外求法”,就是说这是一个殊胜的方便,你这么去念,老实去念,你入“诸法实相”就很容易密宗同一个道理,密宗说“声字皆实相”。所以一切都是实相,你哪里找一个不是实相的给我看看。

  既然都是如此,所以《首楞严》翻译的意思是“一切法究竟坚固”,没有一件事情不是究竟坚固的,这一句佛号就是《首楞严》。一切都是法身,就是法身、就是实相,焉得不是?什么是佛,录音机放出声音来就不是吗?录音机就是,放的声音也是。所以说“声字皆实相”,但是这个你很难体会。所以要从他,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谁都能念、谁都能信,你就这么念去。一切根都摄,但是将来品位不同,就是分别在此。

  现在把前头跟后头总起来,前头说三个“自”字是开显人的妙心,就是《观无量寿佛经》里说“是心是佛”,你的本心就是佛。法藏回答就是“我靠佛力,外慕诸圣”,这就是净土宗的圆融之处,称为“他力法门”。

  净土宗所以能够“三根普被”,所以能够一生成办,就在这一生就解决问题凡夫(就是咱们这个凡夫)、二乘(声闻、缘觉)都一律跟菩萨一样都可以登不退,完全靠弥陀的愿力,一乘的愿海,靠弥陀这个法门,六字洪名,这个摄受之力、加持之力,这就是仗“他力”仗弥陀愿海之力,仗六字洪名功德之力,我们就一生成办,都登不退,这就是净土宗最方便之处,而且是真实之利。

  以佛最上的“果觉”做为咱们因地最初开始的这个发心,做为我们的心,这个“因”就通于“果的海”,因为它是从“果海”之中才有这个名号。“果”也彻于“因源”,我们得之“果”就是从今天我念佛这开始,而且更殊胜是因果同时。

  讲到大乘法,《妙法莲华经》,为什么用“莲花经”、佛坐莲花?最殊胜的意思它就是,我们大家都知道,我要“出污泥而不染”,我不为烦恼、不为一切所染,它不但要出泥,而且还要出水,莲花。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最殊胜的意思,花、果同时,莲花一开那个小莲蓬在里头了。别的花是花落了那个果慢慢出来,莲花是花果同时,这是最殊胜的含义,还是花的时候,果已经在里头了,不需要经历前后。

  所以我们具缚的凡夫只要“信”,刚才说的两个有字,“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切愿往生,他有“信”、有“愿”还“持名”,就一定是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成为阿?跋致,这个是凡愚(凡夫、愚人)所共同都能做的事。

  “若独言究明自心。”我们先谈“自心”,这都能做得到,最后还是达到这个,因为先从这开始,你必须要明白自心。所以禅宗说得大死大活,你不大死哪有大活?!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

  你不能起疑情,这个“疑”不是这是怎么回事,瞎想,这不对。疑情,这个疑情那就不断,依归何处,他那个思想老在这个归何处,在这个地方专注,这个思想不为任何所干扰,就是这么一个疑的情,这么一个情之中,疑情,他应该会开悟。小疑就小悟,大疑就大悟,中疑就中悟,不疑就不悟。“悟”是有大、有小,很不同。

  宋朝大慧大悟十八次,小悟无数次。就说有一个人小悟一次,他就以为他悟了。我们不能不说他悟过一次,但他是小悟,你就认为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这个可惜得很。所以“究明自心”,像我说这个情况,参禅开悟的人,要以他参禅那一种就是如醉如痴,什么都忘了,什么都没有了,吃饭都忘记了,衣服都忘记穿得整齐,就是这样。

  所以江西他骂人说“傻瓜是神头”,这是音走了,就是“禅头”,参禅的头,“禅头”。你遇到“禅头”这种人就跟傻瓜一样,这成了流俗的话;那人是个“神头”,这骂人的话,你是傻瓜,心都不在焉,心都不在这个地方。到这个时候他不见得就悟,他忽然就死灰里头蹦出个热豆来,大死之后才能大活。

  所以“死后更生”、“绝处更生”,他得把这个妄想又绝,他这个又是一个方法,又是一个方便。这个只有“上智”,参禅是限于上智,所以就很难现在我们开显这个法门,上智也收、下愚也收,所以称为大愿之门。

  这一种他力门“正是弥陀悲愿至切处”,他的悲愿最真切的地方,也正是密宗、禅宗这两宗最方便里头究竟的地方、彻底的地方。

  “自他”本来是“不二”,你肯仗他力来信这个极难信的法,对这个极难信的法你能够生到净信,难信的你能信,这就是你的智慧,智慧就是你的自力。

  但能信入,你的自力就在那显,老实念去,念念自然就“能所两忘”。念来念去,是谁在念你也忘了,所念的是极乐世界的佛,这些都不存在,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能所两忘”,你自心明明朗朗,“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个心朗朗就全现。所以净宗之妙就在这个地方,从“事持”就达“理持”,“凡心”就成“佛心”。

  前头只讲明自,这里他又说“非我境界,请佛说”。“请佛说”,底下佛就给他宣说。宣说多少?宣说了二百一十亿。

  为什么“二百一十亿”?“二百一十亿”这有两个解释

  一个就是按《华严经?华藏世界品》,佛?是无量的,有二十重,每一重一共有二百一十微尘数的佛国是一重,有二十重围绕,所以莲花世界海正是这二百一十微尘数,这用二百十一亿正好跟它相合,就是以“二百一十亿”代表“二百一十微尘数”,又以“二百一十亿微尘数”来表明无量的佛国,这是一个含义。

  第二个方面来说,《大智度论》讲,“阿弥陀佛先世时”,过去世是法藏比丘,“佛将导遍至十方”,佛把他导引到十方;“示清净国”,种种的佛国;“令选择净妙之国,以自庄严其国”。这是《大智度论》里头的话。这个意思也是说什么?“二百一十亿”表示十方佛?,不是恰恰就是这么一个具体的二百一十亿

下载 下载 下载
0
  [最新报道]  
· (新版汇总)2014净土大经科注(001-100集)
· 净空老法师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集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无量寿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报道]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