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陀教育-金刚经 第18集
 
  ·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如何学佛
· 认识佛教
· 净业三福
· 三皈五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了凡四训
· 沙弥律仪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 金刚经
  一门深入
· 一门深入重要性
· 师承的重要性
· 专修专弘

金刚经 第18集

来源: 净土释疑网 录入时间:2017-05-18 15:14:52
关键字:金刚经,江味农,般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无住生心,变易生死,场,涅槃
【 点击数:2900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
 

净空法师1995年 讲于 新加坡 第十八集 (共124集)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请掀开经本,第二卷,第三十三面,从第一行看起:

  【龙树大士云:一切法不生而般若生。可见若非真实用功,净信不能得生。】

  这个“信”,着重一个“净”字。龙树菩萨这一句话的意思,我们要清楚、要明了。

  一切法不生”就是一个妄念都不生。心中一个妄念都没有,这个心是清净心,所以叫做“净信”。

  用功,真实的用功,没有别的,就是去妄念而已,这叫“真实用功”如果心有妄念,即使断一切恶、修一切善,那个妄念还存在,我们平常讲的妄想、分别、执着犹在,这样的断恶修善,如果说是从粗显方面来说,他的果报依旧在六道,人天福报而已,不能出三界;如果说是很微细的念头没断,断恶修善,那也在声闻、缘觉、权教菩萨之流,不能见性。因为他不能见性,所以就不能叫真实。诸位要晓得,“真”就不是假的、不是妄的;实则不虚,真实不虚。唯独心性这才是真实不虚,也就是说只有清净心是真实不虚的。所以里面有一个妄念,”般若“就不生了。

  我们在佛法当中常常看到,世尊常常批评小乘人;小乘人对于“三德密藏”,就是“法身、般若、解脱”,他只证得半个“解脱”,“法身”他没有,“般若”也没有

  什么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没有“般若”?就是他还有“一法”,他心里面还有妄想、执着所谓两种妄想:“人、我”的妄想,“法、我”的妄想。小乘圣者、权教菩萨,“我执”没有了、断掉了,“法”执犹存,他还有“法执”,所以说他还有微细的妄想没断,所以他没有智慧。必须“法执”也破了,就是常说的“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般若”智慧就透一分,破两分无明那就透两分,“般若生”就是现前的意思,“般若”现前了。

  此地提醒我们我们用功,什么叫真实功夫?离一切相,是真实功夫;本经里面所说的“应无所住”,是真实功夫,“应生无所住心。像这些教训,这些句子很多很多,这都是真实功夫。我们要在这个地方留意,其它枝枝节节的小问题,自自然然就解决了。所以,“金刚般若”名实相副,从根本修,在根本上下手。

  【一念相应,即净念相继之根。净念相继,即从一念相应而来。相应,有性相相应、有事理相应、有因果相应,种种深解不同。】

  上面举的这三种,每一种都有浅、都有深,任何一法都可以从这三种相应来观察。前面讲到我们念佛用“十念法”,这个“十念”跟古时候慈云大师的十念不一样。慈云大师的“十念”,他是以一口气为一念。这一口气当中,佛号不拘多少,有的人气长,有的人气短,尽一口气叫“一念”。他是教导一些工作繁忙的人实实在在找不到时间做早晚课。但是早晚课在我们学佛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平常课诵有没有没关系,早晚课诵最重要,就在这个时候培养一种习惯,到这个时候自自然然就会念佛、就会念经、就会念佛,养成习惯。这个习惯养成了会起很大的作用,在念佛人来讲,决定是有助于往生;临终功夫得力、不得力,与这个关系很大。

  所以早晚课是一定要做。如果实在找不到时间,没有功夫做,用慈云大师的十念法,那是尽一口气叫“一念”实在连这个时间都没有,我教给诸位同修的“十念”是十句佛号。十句佛号,实在讲一口气就念掉了,这个时间短时间短容易相应,无论是性相、事理、因果,统统都相应。相应,那个功德就不可思议,不要看时间这么短,念得这么少;短跟少都不怕,就怕不相应。“不相应”就是里头还有杂念存在;如果没有杂念这就相应了。所以这十声佛号里头,我们保持着一个杂念都没有,这是很容易做到的。这就是将来你的功夫成就了,成就就是“净念相继”。这个“十念”就是“净念相继”的根本,“净念相继”的功夫就是从这里培养出来的。

  特别是在我们现代这个社会,每个人工作都很紧张、都很繁忙,这个方法不但对你的生活起居、工作毫无妨碍,而且有很大的利益。时间很短,它确确实实叫你把妄念统统放下,让你心地得片刻的清净。这片刻的清净,对你的精神、体力就有很大的帮助。你的精神体力好、头脑清醒,当然你的办事工作效率也就提高,所以有许许多多的好处。这是讲“一念净信”。

  下面这是说明“释显其故”。“释”是解释,说明缘故。

  经【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佛讲的这个没错!我们乍看起来好难,好难做到。但是你想想看,我们在用“十念法”念佛的时候,这十句佛号一句接一句,就是“净念相继”。这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在这短时间之中,你看看与这一句相应不相应?这十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接着,确确实实这其中事相没有了,事相离了,“法相”跟“非法相”也离了,跟经上讲的就相应。相应才是真实功夫!

  【此是正面释生信得福之故(清净信心生起来)。何以能生净信,何以能得福。须是除却分别心方可。】

  我们今天唯独在“十念”当中体会到、在“十念”当中觉察到,真的它相应了,这是“净信”。清净心生起来之后,“十念法”就永远不会中断,一天九次,一次都不会中断。你看看早晚课诵,一天只提醒两次,早晨一次,晚上一次。这个“十念法”一天九次,时间隔得很短,时间不长,过一段时间又提醒一次。所以实际上这个效果,比早晚两堂功课的效果要大、比修其它法门真的要大,又不妨碍工作。这个方法好,就好在此地。

  心清净,就得福。一般人不懂得什么叫“福德”,以为发了财、做了大官,这个就有福了,这个观念都搞错了这是佛法里头常讲的颠倒错乱,看错了,是非看错了,利害看错了,不是福的看成是福,真正福报还不以为那是福

  净心是福佛菩萨在经典里面虽然为我们说出来,而实际上我们很不容易体会,一下子也不敢承认。真正的幸福快乐,决定不是物质的享受。物质的享受,从物质享受当中得到的快乐,就像什么?外面境界的刺激,离开外境,乐就没有了;必须有外面境界来刺激,你就会得到快乐,这个情形就像吸毒。所以诸位要晓得,享受五欲六尘那个快乐就是吸毒。你才知道付出的代价是把性命付出去,得一点短暂的快乐。诸位很冷静的去想想,你看像不像!

  佛跟我们讲,真正快乐是不需要外面境界,那个快乐从内心里面生出来,像泉水一样,它自自然然往外推涌,叫法喜充满那个快乐怎么得来?清净心。清净心会有什么快乐?生智慧、生般若,他怎么不快乐!

  我们凡夫的心不快乐,因为生烦恼。诸佛菩萨、修行有功夫的人,他心地清净,他生般若、生智慧,这是真乐,那才叫真正有福。有福的人心里头生智慧,真快乐,那个是有福报!这是说明,圣人的标准跟我们凡夫不一样,就是苦乐的标准都不相同。我们凡夫哪有乐?!天天等于说是在服毒,天天在打毒品,那有什么快乐?!

  所以,真的快乐要离分别心。诸位想想,分别心没有了,执着当然没有了。先有分别,而后才有执着,执着是烦恼,分别是妄想,妄想没有了,哪来的执着?!当然烦恼就断掉了,这是一定的道理。

  【分别妄想既除,无复我、人、众、寿四相。】

  这个“四相”当然也就没有了。“四相”是从分别来的,离开分别,这四种相都没有了。

  【诸众生,是指各各修功不同之大众。】

  经文上“是诸众生”,这个“诸”就是众多。“离四相”,从粗显、明显方面来讲,小乘初果就离了,离得浅;大乘实教菩萨离得干净。也就是小乘的“四果四向”,辟支佛、权教菩萨,他们也离了,离得怎么样?拖泥带水不干不净,这种情形。因此等级就分很多,所以叫“诸众生”。他没有离得干净,这是功夫不相同,要一样一样来修。这个说法,唯恐诸位同修不能够具体体会到这个意思,我们再举比喻说,大家就好懂。譬如我们一个人,我们自己,自己的习气,贪嗔习气很重,贪财、贪名、贪色,现在我修行觉悟了,财不贪了,这是众生之一,这个断掉了,但是名、色还贪,这就叫不干不净。你所贪的东西很多,几十样、几百样,才离开几样,还有很多没有舍掉,就是这样的情形。因为这个就分很多等级了。“诸众生”,“诸”的意思就在此地。

  【四相空,即我执空。】

  “我执”破了。“我执”破了,就证阿罗汉果,就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

  【非法,即是无,即是空。】

  这是“非法相”。

  【亦无非法相,是空亦空。】

  有舍掉了,不执着了;空也不执着了,空空也不执着了。

  【古人称为穷空到底,故名胜义空,又名第一义空。】

  佛经里面也称这个境界叫“真空”。“真空”跟“妙有”是一不是二,“空有不二”。这是教给我们真实用功的下手处、真实用功的受用处、真实用功的境界。我们明白了,自自然然在修行过程当中就能够生欢喜心、真的得法喜。知道自己功夫天天有进展,妄想、烦恼天天减少,清净智慧天天增长,这是真实的福德,也是《金刚经》上讲的真正的福报,得福!

  【我法二执。】

  这两种执着。

  【由分别而起者粗。尚有俱生我法二执,从起心动念而来的细执。】

  这是再往深一层去观察,“妄想、执着”都有这两种状况。从“分别”而生的,就是我们六根对六尘境界起心动念;六根对六尘境界,从这个地方生的,这个粗,这个相粗。前面讲的“我、人、众生、寿者”、“法相、非法相”都粗,对我们初学人来说,我们很容易觉察到、很容易体会到。另外一种,不必对外面境界,自己会生这些烦恼,这个就微细了。这个微细的执着不是这一生的,是多生多劫的习气。像我们晚上睡觉作梦,梦中所现的这个境界,我们六根没有接触外面境界,现那么多境界出来,那都是过去生中的习气,所以那个境界就细。还有比这个更细的,梦中也现不出来。怎样它会现出来?有定功,甚深的禅定当中也会现境界,那就是极其微细的,这叫“俱生我法二执”。“俱生”就是无始劫以来的习气,不必要学、不必人教,自自然然就起现行。“贪嗔痴”就是这样的,不需要教的。

  你看小孩还不懂事,很小的六、七个月大的小孩,现在小孩跟从前不一样。现在小孩六、七个月,你仔细观察,他就有“贪嗔痴”,就看出来了;不像从前,从前的小孩,说实在的话,要到二、三岁以后他才有。他不懂得“贪嗔痴”,那个阶段叫“天真”从前人在童年的时候,天真的时间保持得很长,相当长的阶段;现在不行了,现在作人好可怜,你看几个月大就起“贪嗔痴慢”,就起“贪嗔痴”了。什么原因?他家里都有电视,你不要看他不懂事,他每天眼睛瞪着电视,在那里头把他俱生的烦恼统统都勾引起来了这就说明,现在已经没有天真,天真烂漫没有了

  所以想到这个地方,人不能作,下一次要是再作人,不好过,日子不好过。从前的人倒满像样子,可以作;现在的人不能作了,看看现在的小孩实在讲非常可怜,生下来还不到几个月,烦恼就起现行。两个小孩在一块儿的时候,给个糖吃,他就会抢、会争,抢不到就会哭,“贪嗔痴”完全表现出来了,这都没人教他的,这叫做“俱生烦恼”。我们从这个地方可以观察得出来,这是微细的。我们要断,先从粗的断,从粗断到细。“细执”一定要用定功来断,定功才能伏得住。极其微细要用智慧来观照,那才行;“照见五蕴皆空”,那个问题才叫真的解决了。定功伏住它,那个断叫“伏断”,不是灭断。实在讲,我们在大乘经里明白,所谓灭断就是转、转变。转变之后,烦恼、执着真的没有了,变成无上的智慧。转烦恼成菩提,“菩提”是真实的智慧。

  我们再看下面的批注:

  【是人分别我执已除。】

  是人就是前面讲的“是诸众生”。这些是诸众生都是认真修学般若法门的,“分别”、“我执”已除。

  【贪嗔痴虽未去尽。】

  分别我执的粗相离开了,粗相舍弃了,可是“贪嗔痴”还没有断得干净。

  【已经很薄。】

  这种境界,我们能够体会得到,自己能够察觉得到对于世间五欲六尘的享受,这个念头淡了,这是功夫真的进步了有一个很明显的观察,譬如过去看到新的东西、新产品,一看到就欢喜心,就赶快要买、赶快要得到;现在看到,好像很淡薄了,有没有无所谓购买、希望得到的念头轻了,减轻了,你要晓得,这就是你修行的功夫进步了;而不是说我每天念多少经、念多少咒、拜多少佛,不是的,那个看不到功夫。从你生活当中,你对于五欲六尘的享受淡薄了,对一切法的分别执着淡薄了,那叫真功夫。这是不能不知道的。如果错会了意思,以为我每天读多少经、读多少咒,那个才叫真正功夫,你已经在观念上搞错了。真正要测验你的功夫,也错了方向,得的结果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情。所以真实的功夫就在生活当中,看看贪心是不是减少了。再检点检点嗔恚心有没有减少?以前看这个事也不顺眼,看那个人也不顺眼,现在看看都可以过得去,不像从前那么讨厌了,这就是你嗔恚已经放下很多。从前对事理不清楚,迷迷糊糊,愚痴!现在对于一切事理很清楚、很明白,愚痴减少了修行功夫要从这个地方去检点、去观察,我们是不是有进步。这都是讲的真实功夫。先要淡薄,然后慢慢的完全能做到不动心,六根对外面六尘境界可以做到不起心不动念,那个时候就恭喜你,你就得“三昧”。

  这“三昧”也是分分得的,眼见色,在色尘里面不起心不动念,你眼根得“三昧”了;耳根未必,耳根也许还会喜欢听一点东西。每一根来算,一根一根的算,六根在六尘境界里面都不起心动念了,那就真的得到“三昧”,得“三昧”就有受用

  念佛人要是得“三昧”,这叫“念佛三昧”,决定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稳稳当当,真的得到保证。

  “还须再用功。”功夫不能止在这里,要努力、要精进。必须要知道,没有到成佛功夫都不是圆满的。所以等觉菩萨还要再用功,否则的话,他那“一品生相无明”就破不掉。有能力破“生相无明”而不破,那行,那个可以;怕的是你没有能力破,你破不了,那个不行。那真的是等觉菩萨有能力破而不破,那是如来乘愿再来,那个不一样。许许多多等觉菩萨都是乘愿再来的,这说明他有能力破,他不破。

  再看底下这一条:

  【但见诸相即着有,但见非相即着空。见诸相非相,即二边双融,即无相、无不相。得见实相,故云则见如来。见如来,故得如是无量福德。】

  这些话都是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怎样用功。这个用功就是前面所说的“观照”,怎样去“作观”,怎样“观照”。佛在这个经上教给我们,把从前俗情统统放下,以一个崭新的观念、崭新的方法重新来观察这个世间,跟世间万事万物相接触,佛教我们看相、看体,看它的作用以前我们不会,糊里糊涂的,现在学了大乘佛法懂得了,任何一法都要从“体、相、用”三个方面来观察,那就对了。这三方面观察是同时完成的,不是一面一面看的,是同时完成的。“相”是现象,有,“相”是“有”,“体”是“空”。所以说,这个看法跟诸佛的看法一样了。

  如果但见“相”,只看到“相”,“着有”了;“相”是有的,“着有”了。凡夫就“着有”,凡夫是单看“相”,不晓得相的体性,不知道相的体性,也就是说,不知道现象之所以然,他“着有”。

  “但见非相即着空。”这是小乘人,阿罗汉、辟支佛,他在一切相里他专门看体,他不住于“相”,专门看“体”,专门看“体”就“着空”了;“体”是“空”的,“万法皆空”。

  为什么说小乘人堕在“偏真涅槃”?“偏真涅槃”,佛有的时候也说,叫“无为坑”,“无为”就是“空”,什么作为都没有。“无为坑”,把它比喻作坑,掉到无为坑里面去了,这个意思,“着空”,“着空”的意思。他之所以”着空“,他的脑子里头想,他就想”空“,他就想一切万法之体是“空”的,这样他就“着空”,执着空了,这也是错误,都不能见性。

  “着空”、“着有”都偏在一边,都没有见到事实的真相。我们一般讲“偏见”,不是正见;佛与大菩萨才叫“正知正见”。这个“正”就是不偏,既不偏“空”,也不偏“有”,这叫“正知正见”

  “见诸相非相。”这就对了“见诸相”是“有”,不“着空”;“非相”是“空”,不“着有”。这种观察法、这样的观照功夫,“空有”两边不着,我们学会了,要马上会用才行。你真的学到手了,真会用了,真能够会用,你的生活就过的是诸佛菩萨的生活,那就不是凡人的生活了,你整个人生都转变了,你的妄想、执着统统没有了,你的心念念都生智慧。就像《坛经》里面,能大师所说的“弟子心中常生智慧”

  他为什么常生智慧?他就是“见诸相非相”,所以就常生智慧。这个境界“二边双融”;“双融”就是“无相”、“无不相”。“无相”是“体”,“无不相”是现象。有“体”、有“相”、有“用”,这才是见到真相。

  真相完全看到了,真相就是真性,所以说“则见如来”。

  《金刚经》上说“如来”都是从本性上说的。“则见如来”就是禅家所讲的“明心见性”,你就明心见性了见了性,那个福德就不可思量,你的福不是修来的。修来的福可以“思量”,“思”就是可以思惟,“量”是可以衡量。你那个福报有大小、有长短,是可以称量的;自性里面的福德不可思量。不但我们没有办法去想象、去度量,诸佛如来也不能。这是事实,一点都不假。所以,“性”要是显现出来了,那是真实的福德。

  【欲修般若,不可落空。】

  这是很重要的一句话。自古以来,不善学“般若”的人往往都“着空”,这也是古今大善知识教学“般若”最怕的一桩事情。学的人“执着空”,那个麻烦就很大,所以佛法里头有一句话说,宁可执有如须弥山”,须弥山大!你执着“有”,像须弥山那么大,那个不怕,那个人还有救;“不可执空如芥子”,这个“芥子”是芥菜子,芥菜子像芝麻那么大,差不多,很小!“空”不能执,如果说是一点点“执着空”就很麻烦,“执着空”不能救,佛菩萨都救不了。

  执着空”的人最容易犯的毛病,我们平常能够观察得到的,“拨无因果”,不相信因果报应。换句话说,他以为造作一切罪业都是空的,没有果报,什么样的坏事他都敢做,那还得了佛菩萨都救不了。“执着有”,不要紧,“执着有”他还会相信因果报应,那个人好救;“执着空”不好救。

  所以修“般若”的人最大的忌讳,就是怕“着空”所以般若一定要讲得透彻、要讲得明白,决定不可以错会意思。

  【先将非法一面堵住】

  所以《金刚经》选择的对象,《金刚》是高等的“般若”,不是初级、中级,是高级的,佛选择对象的条件是“持戒修福”,不落“空”,选择这个对象。而世尊在经本,经本是教科书,在这里面一再提示,是教给我们“而行布施”,“行布施”,不落“空”。

  “而行布施”这句话里面含义是无限的深广,这个我们不可以不知道。我们在前面曾经说了很多,而行布施”真正的义趣,就是我们在事实上、事相上,为一切众生做一个好榜样,这就是“而行布施像释迦牟尼佛在本经一开端,着衣持钵做出样子给我们看,守规矩、守礼数,一丝一毫都不苟且,都不马虎,做一个好样子,不仅仅给修行人看,给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做样子。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体会、去观察,你才能真正学到“般若波罗蜜”,前面说得很多,无论我们现前是哪一种生活方式,无论我们从事某一种行业、某一种工作,都没有障碍。

  些人对于佛法的精义没有能够通达明白,以为学佛对他的工作会有妨碍、对他的生活会有妨碍,这是完全错会了意思凡是提出这些问题来问的人,我们都很清楚,他对于大乘佛法不了解;如果说他了解,他是错解了,他没有真正了解。真正了解,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对你都有极大的帮助,完全是正面的帮助,一丝毫的副作用都没有;换句话说,帮助你过得更快乐、更幸福、更美满,帮助你事业顺利成功,你能得大自在这才叫“般若波罗蜜”,这才是大乘佛法的精华,才值得诸佛赞叹,九界瞻仰。如果说佛法对我们生活工作有妨碍,这种佛法还值得赞叹吗?还值得我们修学吗?

  今日之下,学佛人当中,不学佛的我就不必说了,学佛的同修当中,有多少人错会了佛法?太多太多了开经偈上,“愿解如来真实义”,那些同修们是“错解如来真实义”、是“曲解如来真实义”。如来看到他那个学佛都摇头、都感叹,你搞错了,佛不是这个意思,全都错会了。

  这说回来,“金刚般若”好!“般若”的精华,“般若”的纲要,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就把最重要的部分我们学到了。可是学要学得彻底、要学得透彻才管用;不透彻、不彻底,不能管用,就不管用。真用上了,好处真多,会给你带来一生的幸福快乐,会跟以前的生活完全不一样。从前生活在苦恼之中、迷惑之中,现在生活在快乐当中、幸福当中,前途一片光明,那怎么会一样!

  “脚踏实地,躬行实践。”一定要认真做到,做到就是在生活上,在穿衣吃饭、在工作、在待人接物,点点滴滴都是“般若波罗蜜”,那你就真的会了。

  【法相、非法相皆不执着,是用功之要诀。】

  因为“法相”跟“非法相”都不执着,就是前面龙树菩萨所说的“一切法不生,般若就生”。“法相”、“非法相”都不执着,就是“一切法不生”。稍有执着,你心里头还没有完全放下,障碍“般若”现前,那个障碍就是我们平常讲的业障,你有业障。所以般若波罗蜜”消业障非常之快,只要两边不执着,业障就消除了多少人不知道这个道理、不晓得事实真相。

  业障怎么消?去拜忏,拜梁皇忏、拜水忏,种种忏悔法,结果有没有把业障忏掉?我看是愈拜愈多,业障没消掉,愈拜愈多!为什么会多?分别执着愈来愈多,那个业障就愈多

  样消业障?分别执着都放下,没有了,业障才消掉拜忏的确是能消业障,拜忏的时候要“空、有”两边都不着才能消业障。我们一般拜忏是“着有”,那怎么能消业障?!“空、有”两边“不着”,才行!

  所以《金刚经》上所讲的基本的原理、原则,这个重要。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都要用这个原理、原则去修,就能够得真正的利益,如果与这个原理原则相反,你决定得不到效果念佛也是如此。前面跟诸位说过,为什么很多人念佛不能往生?他执着,“着有”,他没有放下,妄想、烦恼都没有放下,所以那个佛号只能说种善根而已,不能在这一生当中成熟,这一生当中不能往生。所以两边“不着”,是用功的秘诀,这个“要”也很好,重要的秘诀。这一段从正面说,底下一段则从反面说。

  经【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

  这从反面说,说明你心里只要着相,“取相”就是着相,“着相”就是执着,只要你有分别执着,必定“四相”都起来了。诸位要晓得,“四相”是虚妄的,换句话说,你的生活都在虚妄之中。在虚妄境界里面生活苦恼无尽、祸害无边,这就是六道轮回。佛不为我们说出,不说得这么清清楚楚,我们迷在这里面,根本没有法子觉悟,没有法子看出事实真相。这就是佛的慈悲、佛对于众生的恩德。

  我们看批注:

  【无我人等相,我执空也。无法相,法执空也。】

  无“非法相”,“空”的观念也没有了。“我空”、“法空”、“空”的念头都没有了,那叫真干净了。

  【是名三空。】

  这个“三空”,大小乘经典上都说,在佛学名相术语里面称之为“大三空三昧”,就是说的这个,大小乘统统都有,但是它的内容、境界,当然大小乘不一样。

  【由见三空,从此精进,净念相继,便证清净法身。】

  由此可知,般若会上的菩萨确实跟一般菩萨不一样,那就是他的修证是以“大三空三昧”做基础。像我们盖大楼一样,我们今天修学以什么为基础?以地面为基础。他们已经盖了十层、二十层,从那个基础上再往上盖,这个味道,他这个水平高,那个“净念相继”跟我们现在讲的“净念相继”当然不一样。“净念相继”也有等次不相同。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大势至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圆通章》上说“我与五十二同伦”,这句话的意思也是明显给我们说出来,“净念相继”的等次有五十二,五十二个阶级,每一个阶级功夫、境界都不相同,但是都是“净念相继”。所以我们要明白,我们听到“净念相继”,并不是很单纯的、功夫都一样的,不一样!里面有浅深程度不相同。

  又如我们讲“功夫成片”、“一心不乱”,“功夫成片”里面也是分很多层次,亦不相同。如果要是都一样,那往生哪里会有九品!“功夫成片”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里面有三辈九品,这意思就很明显。

  功夫成片”最低限度要分九个等次,这不是很清楚了吗?!“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亦复如是。

  “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里面也有九品,这就说明“事一心不乱”里面功夫层次不相同。

  “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里头还是有九品,这就说明,“实报庄严土”至少也有九个等级不相同

  这些我们都要知道、都要明了,自己用功才晓得把自己的功夫不断的向上提升。正如同我们走路一样,我们去旅行、去走路,走到什么地方我们晓得到了某一个目的地,一站、一站往前走,这个走得很自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能说每天走路到哪里不晓得,那就糊里糊涂的。糊涂就会生烦恼。方向清楚、目标清楚,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清清楚楚,这才能生欢喜心、生法喜。

  这个底下也说、也有讲到“一心不乱”,到证清净法身。“净念相继”要到证清净法身,这是高段的功夫。像我们刚才讲的念佛的功夫,“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还不行,还到不了这个功夫;要到“理一心不乱”,证得法身了。

  “理一心不乱”跟禅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同等的境界。“见性”就是“证法身”,这是“净念相继”高层的功夫、高等的功夫。

  “故曰,得无量福德。”这个“无量福德”是当然的,为什么?性德现前了。佛告诉我们,“真如自性”之中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佛在《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那个“相”就是福德。

  如来的智慧德相我们怎么知道?佛在《华严经》上说了,《无量寿经》、《观经》、《弥陀经》上也说了,不及《华严》讲得详细。《华严》是经文长、讲得详细,所以古人常说,“不读《华严》不知道佛家的富贵”。读《华严经》的人不多,因为经太长,现在人没有耐心,看到部头太长,不想念了,看都不想看了。可是我们在座的同修,“净土三经”,我相信多半都读过。净土经里面虽然不及《华严经》讲得那么详细,但是它所描绘的也足以让我们赞叹。

  我们看到西方世界依正庄严,“正报”,身是清净身,金刚不坏身,永远不会变、不会灭;身体是透明的,没有污秽、没有肮脏。身是清净的,大地也是清净的,真的是佛在大乘经上常讲的“心净则土净”。心清净了,身清净,身是透明的,像琉璃一样;身清净,土清净

  西方极乐世界的地,不是我们这边的泥土、沙石,不是的,它的地是琉璃的。佛经典上讲的“琉璃”,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翡翠,绿色的玉,在玉里面可能价值还很高的,我们称为“宝石”。我们这个世间的翡翠是最好的宝石,拿到西方极乐世界一比,一文都不值,那个质料差远了,差太多了。西方极乐世界的大地是琉璃,透明的,从地面可以看到地心,看到底下。你们在经上看到“黄金为地”,那个地是马路。琉璃地上,黄金铺的马路,不要人工去铺,自然现出来的。福德不可思量!不是人工设计的,不需要人工去铺设,自自然然变现的境界,自然变现的。

  如果你要是不以为然、不能相信,认为这是神话,我举一个例子:你们有时候作梦也做到美梦,梦中境界非常好,那个梦中境界呈现出来了,里面也有好多好境界,谁设计的?谁去造的?你没有看到人设计,也没有看到人在那里建设,为什么梦中境界现前马上就有了?你从这个地方去体会,就不难体会到,那是真的,佛讲的不假,是从你心性里面自自然然显现出来的,华藏世界、西方极乐世界都不是人工造的,都没有自己在那个地方去打妄想、去分别执着在设计,没有!所以一切法都是不生不灭。

  我们这个地方是用“生灭心”去建筑的,都市种种建设,天天在那里分别、在那里执着、在那里去想。设计建筑用“生灭心”,所以时间久它就坏掉了,年代久了就变成废墟,有生有灭,是因为你“生灭心”建筑的

  西方世界,佛心清净、大众的心清净,清净心里面显示出来的,清净心没有生灭、没有念头,所以显示出来依正庄严也是不生不灭。“依报”跟“正报”的关系,如此的密切。我们冷静观察、冷静的思惟,还是佛讲的有道理,我们可以相信。这是讲的“无量福德”。

  也许有人要问,释迦牟尼佛成佛了,在我们这个世间天天还去托钵,每天打着赤脚,鞋都没得穿,过出家人那么苦的生活,我们看到都不愿意过那个日子,他的“无量福德”在哪里?

  必须要知道,释迦牟尼佛到我们这个世间来是应化身来的,不是他的报身、不是他的净土,释迦牟尼佛有净土,释迦牟尼佛有报身。《梵网经》上就透了一点消息,“毘卢遮那佛”是法身,“卢舍那佛”是报身,“千百亿释迦牟尼佛”是化身。这透了一点消息,释迦牟尼佛的本身是“卢舍那”。卢舍那”是谁?《华严经》上的“毘卢遮那佛”,那是释迦牟尼佛的真身由此可知,《华严经》上所讲的“依正庄严”是释迦牟尼佛的净土。

  佛到我们这里来,要度我们这些烦恼的众生,《普门品》上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示现什么身相。我们众生烦恼、习气、业障重重,释迦牟尼佛也要现出那个样子才能度我们释迦牟尼佛如果要度一群猪,他要现一个猪身,到猪里面去投胎,天天跟那些猪在一起,也跟它们讲经说法,度它们;现个人身就不能跟那些畜生讲话、讲经说法,就不行。应以什么身得度,示现什么身。

  所以,世尊有他的净土,这个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所以真的是福德不可思量,“无量福德”。他能够现无量无边的身,像《楞严经》上所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种能力我们现在人讲“神通”,也是他无量的福德,他能现,以无量无边的应化身帮助一切众生。佛帮助一切众生,最主要的是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才是最重要的,这才是真正帮助众生解决了问题。

  “此即是理一心不乱境界。”在我们净土宗这个境界是属于“理一心”,就是以“三空三昧”做基础,再精进,“净念相继”。“净念相继”这一句我们也要把它看活,不可以死板板的看作这是净土宗。你这么看,不能说你错,但是这个意思不圆满。任何一宗、任何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无论修什么法门,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它的总纲领就是修“觉正净”。法门再多,所修的无非是“觉正净”而已。“觉正净”是一而三,三而一,虽然讲三个字,实际上是一桩事情,因此任何一个法门,功夫的总持都是“净念相继”所以,这个名词的含义是包括整个佛法;不但是整个大乘包括在其中,小乘也不例外,都概括在其中。

  【此节经文,从反面显其必应三空之故。】

  这个词句非常肯定,“必”是必须,非这样做不可,一定要入“三空”。换句话说,决定不能有执着,“分别、执着”一定要把它舍掉。“分别、执着”可以说是我们无量劫来,修行没有能够成就的根本障碍

  前面说过,我们不是这一生才修行,每一位同修善根福德因缘都不可思议。善根、福德不必说,因缘,我们在这一生中遇到大乘正法、遇到《金刚般若》遇到净土三经五经,这个因缘不可思议。换句话说,“善根、福德、因缘”我们统统具足了,这一生能不能成就,就看这个根本的障碍你晓不晓得。知道这个根本障碍之后把这个障碍除掉,我们这一生当中就成功了,我们的功德在这一生当中就圆满了。如果不知道障碍在哪里,不晓得把障碍除掉,这一生虽然是三个条件具足,不能成就,这真可惜!因为这三个条件统统具足很不容易,太难太难了!我们今天三个条件具足,但是要知道它有障碍;你要认清障碍,除掉障碍,那就圆满了,功德就圆满了。

  【以明丝毫着相,便是分别心,便非清净自性,便是逐妄、迷却真性、起惑造业、苦报轮回的凡夫。】

  读这一段文确实惊心动魄、寒毛直竖。这对于真正希望在这一生成就的同修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开示,那就是丝毫的分别、执着都不能有,我们这一生念佛才保证往生。我们这一生所希求的就是这么一桩事情,在这一生当中一定得到究竟圆满。所以一丝毫的分别、执着都不能有;有了,就是障碍,障碍我们清净心,清净自性就是清净心,就是“逐妄”。换句话说,这是走了回头路,我们无量劫来就是“逐妄”、就是“迷真”。这一生当中好不容易“善根、福德、因缘”具足,有可能脱离三界轮回,有可能往生极乐世界,被这个障碍障住了,这个多可惜!又走了回头路。

  所以,世间五欲六尘留恋不得,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当我们面对六尘境界的时候,心里动了心,起了“贪嗔痴”的念头,能立刻想到佛在《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把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立刻把它伏住、把它打掉,这叫功夫、这个叫得力。不能再迷,迷了真性的人,不可能不起惑造业。“惑”就是迷惑,一有分别、执着就迷惑。“分别”就是起惑,“执着”就是造业。起惑造业,又搞六道轮回了,所以这叫“轮回心”、“轮回业”。我们用“轮回心”、“轮回业”修学佛法,佛法也是轮回,你出不了六道。

  但是佛法是善法,你所得的果报是高等的,你身心清净。善心、善行,像经上常讲的“慈悲喜舍”,修“十善业”,生三善道享福,你得这么个果报;如果你的心行不善,还是有福报,恶道里面享福。恶道里还有福报吗?有!我们在新加坡就看到,新加坡有很多神庙,信徒很多,初一、十五你看多少信徒去烧香拜拜、去祭祀鬼神。饿鬼道里面有福报的,他在鬼道里享福。畜生道里享福的更普遍,大家都能看到,多少人养的宠物,很享福!你看看,它什么心都不要操,主人侍候它,照顾它非常周到,它的福报很大,比人大,人享福要像它那么享福不容易。所以你仔细去观察宠物,我们学佛的人警觉性高,人不如畜生,养宠物的那个家庭,哪个最有福?宠物最有福。它的主人侍候它,主人是它的奴婢,它才是真正的主人,主仆颠倒了,真正的主人是那个宠物,仆人照顾主人、侍候主人,你想想看,颠倒了。这就是什么?它修的福报很大,但是它的心行不善,堕畜生道;修的福,它还是照享,畜生道里面享福。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佛在这一部《金刚般若》也明显为我们指出来,因果不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果是真的,我们不能不重视、不能不谨慎小心。所以要晓得,用轮回的心,就是分别、执着的心;轮回业就是分别、执着这些事相,这是“轮回业”,修佛法也不行,也得不到结果,念佛不能往生。不能往生,念佛也是福报,这一生所修的都变成福报,这是很可惜,依旧去做一个苦恼的六道众生。

  底下一段教我们正确的修行方法。我们要以佛心、要以菩萨心来修行,才能出得了三界六道,才能得究竟的果报究竟果报就是了生死,从此以后再不搞生死轮回了,这才算是究竟,这个果报才算是真实。

  【广修“六度”万行。】

  这一句话意思就是说,我们全心全力去做利益一切众生的好事、善事,对于众生有利益的,尽心尽力去做。

  【而心中若无其事,湛然凝寂,不为所动。】

  这就不是“轮回心”、就不是“轮回业”。心里面怎么样呢?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若无其事,每天认真努力在做。做了怎么样?没事!这样做,很快乐,不疲不倦,你不会感觉得很累。一般人做事,做一点事他都感觉到疲倦,感觉到累了。为什么累?他执着分别,我今天做了好多好多事,那怎么不累!当然就累了。菩萨一天做那么多事,没做、没事,没有事,他怎么会累!

  我们常常劝人,尤其年岁大的人,要多休息,实在讲休息都累。为什么休息会累?在打妄想,身休息了,念头没休息,所以他还是累,还是会疲倦;最要紧的是要念头休息心清净了,这个身一天到晚做,做再多都不累。这些事情,诸位同修你不妨试验试验,就能体会到了。这是真的,你会做得精神饱满,甚至于晚上不睡觉地做都不会累,愈做愈快乐。如果你不相信,我举个很浅显的例子,年轻人跳舞,跳上两天两夜,他欢喜,他不累;还有人打麻将,打个通宵,他也不累,那是什么?精神专注,他也没有别的妄想,他打牌要是打妄想的话,他要输钱,所以他也集中精力,也入了三昧,他也行。不过那个不究竟,那个心里还是有念,不过他的念集中了,他不是很多的妄念,他集中,只有一个妄念、几个妄念,他妄念少了,所以他能够不疲不厌。如果一个妄念都没有了,那个精神饱满,那个不会疲倦的。

  所以许多人觉得:我读《无量寿经》,一本念不下去,会很累。来跟我说。我说:那怎么办?好了,你就分几段念,一次念一小段吧!这没有法子,这证明妄想太多了。他一说这个话,我就晓得,妄想太多了。一部经,初学的人两个小时,两个小时的定力都没有,你才晓得他的妄念多少!这个病很严重,一定要克服。

  要学着心中若无其事,要真正放得下。“放下”从哪里放起?佛在经教里教导我们很多,从你执着最重的放起譬如我们对财看得很重,我们就从财先下手;我们名看得很重,你就从名先下手。每个人的状况都不相同,每个人的病情不一样,哪一个病最重,就从那个地方下手。一般讲起来,把财看得重的人是比较多一点,可是也不一定。譬如我们从前在台湾,道安老法师的确不贪财,财看得很轻,道安法师名看得很重。所以有人就骗他,组一个公司请他作董事长,他很高兴,董事长要出钱,他的钱马上就拿出来,被人骗去了。哪一个毛病重,从哪一个毛病下手,把它舍掉、把它断掉,心中若无其事。所以这个若无其事,这里头境界也有浅深、广狭不同,我们要知道。自己哪个毛病重,从哪个地方下手,舍!舍,他的心就清净了。

  “湛然凝寂。”这是功夫成就了。“湛然”是比喻像清水一样,水很清,没有污染,很清很干净,没有波浪。水在平的时候,在定的时候,这是“湛然凝寂”。

  “不为所动。”不会再被境界所动。从前我贪财,现在再多的金银财宝在面前不动心了,这就成功了。所以心要不动,事情要做。心不动,就是佛心、菩萨心;你所做的一切事业叫菩萨事业,就不是“轮回业”心一动,还有一点点分别执着、贪嗔痴慢,那是“轮回心”,所做的佛事都是“轮回业”,何况世间的什么善事、恶事,那不必说了,关键就在这一点,真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此即是不取法相的真实义。”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已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邮箱:foxdw_01@163.com

下载 下载 下载
0
  [最新报道]  
· (新版汇总)2014净土大经科注(001-100集)
· 净空老法师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集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无量寿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报道]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