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陀教育-金刚经 第10集
 
  ·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如何学佛
· 认识佛教
· 净业三福
· 三皈五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了凡四训
· 沙弥律仪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 金刚经
  一门深入
· 一门深入重要性
· 师承的重要性
· 专修专弘

金刚经 第10集

来源: 净土释疑网 录入时间:2017-05-18 14:28:29
关键字:金刚经,江味农,般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无住生心,变易生死,场,涅槃
【 点击数:2159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
 

净空法师1995年 讲于 新加坡 第十集(共124集)

  请掀开经本,第十三面,倒数第五行,从第十四段看起:

  【度尽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如此大慈大悲,则贪嗔二毒除矣。又虽度生,实无所度,不着有也。虽无所度,度之不息,不着空也。具此妙慧,痴毒亦除矣。】

  凡夫之所以无量劫来都作凡夫,根本的原因就是“贪嗔痴”三毒在作祟,我们现代的话说,病毒,这是一切病毒的根源,这个根太深太深了。佛法的教学,不论是世尊,即使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教化十方众生,依旧是除三毒病根而。在大乘经,特别是般若法门教给我们的方法,极尽善巧。前面曾经说过,我们要把这个心扩大,大而化之,很具体的教给我们怎样把心拓开来,像诸佛如来一样。

  “度尽无量无数无边众生。”这个句子诸位一看就晓得,它的境界是尽虚空遍法界,不是拘束于一个地区。我们这个地区众生不多,地球上的人只有四十几亿,数量很有限的。“无量无数无边”说之不尽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要发这样的大心,这是大慈大悲,这样的心一发,我们内心里面“贪嗔”二毒就没有了,随着心量融化了你看看,不除自自然然就没有了。怎么没有的呢?转变了,转成大慈大悲,把贪心、嗔心变成大慈悲心。

  “贪嗔痴”,“贪嗔”是转变了,还有愚痴怎么办?下面这句话就重要了。

  “虽度生,实无所度。”这是真智慧,“不着有”。度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不着有。

  “虽无所度,度之不息。”一切诸佛菩萨,就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世尊当年在世示现天天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没休息,这就是“度之不息”,天天在做,认真努力的在做。不但口说,他还要身行,身体力行做出榜样给大家看,言教、身教相辅相成,这是“不落空”。这种行持就是教给我们“空有”两边不住,这就是“应无所住”,两边不住就是这个样子这是真实的智慧,智慧现前,愚痴就没有了把愚痴转变成智慧,这个法子不但巧妙,而且高明。我们要从这些地方去体会,从这个地方去学习。

  【凡夫我见重,三毒深,病根实由心量狭隘。须以广大心治其病根。从根本上解决,诸病自然易除。】

  我们想想这几句话,他所讲的的确是事实凡夫病根确确实实心量太小了,起心动念就想到自己,从来未曾真正的为别人着想,都是想自己,这是我们一般常说的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当然“贪嗔痴”三毒就严重了。所以佛教给我们,把心量扩大,来对治这个病根所以真正要发心修行、真正要发心在这一生当中了脱生死、超越轮回,若不依这个方法来修,实在说非常非常困难

  这个方法就是佛教导我们,起心动念想一切众生。换句话说,就是把如来在果地上的境界做为我们今天的因地的修行,一起心、一动念,一举一动都跟如来果地境界相应,这个叫修大行前面讲“修大行”、“证大果”,什么叫“大”,这叫做“大”。与如来果地上的境界相应,这就“大”;换句话说,与性德相应。前面讲的“大慈”、“大悲”、“大智”、“妙慧”都是本性里头本具的智慧德能,与这个相应就叫做“大心”。由此可知,“大心”是第一先决的条件,先要发大心。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根本解决了,其它的那些毛病都是枝枝叶叶,很容易就解决,一丝毫都不困难;根本要是没有解决,枝叶上解决问题非常非常困难。像一棵树一样,我们不知道把它从根拔除,只晓得在枝叶上去修剪,修得干干净净,到明年春天又发芽又长了。一般修行就犯这个毛病。所以枝叶修行不干不净,它又往外面长。《金刚般若》是教我们连根铲除,这个才是真正的究竟

  【大心行人。】

  发大心的修行人。

  【既不能无所缘境而着空,着空则无从起修。又不能取着于境而着有,着有则堕六道。要在不着两边,合乎中道。如此历事锻心,正大修行入手处。】

  江居士的批注好!注得很精要、很透彻、很明白,我们的确得到不少的受用。发大心就修大行,修大行要“空有”两边都不着。世尊为我们开示的只是一个原理、原则,如何把这个原理、原则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应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之处,那才是功夫得力。否则的话,这些道理、这些方法,在我们日用寻常当中都用不上,这就是所谓功夫不得力。佛讲的,如果没有古大德细心为我们解释,我们很难懂。

  这个地方解得好!“既不能无所缘境而着空”,着空没得修,还修什么?所以修,一定要有缘、要有境。“缘境”两个字要认识清楚,“缘”是人事环境,“境”是物质环境。也就是说我们要修行,要修大行,不能离开人,不能离开社会,不能离开人群,不能离开五欲六尘的境界。这是物质环境,离开了就落空;离开了,你到哪里去修?!譬如,本经里面讲的“忍辱波罗蜜”,要是没有那些人天天看你不顺眼、天天骂你、天天找你麻烦,你“忍辱波罗蜜”到哪里去修?没得修了。你说我到一个人迹不到的地方,到深山找个山洞打坐修行,“忍辱波罗蜜”停止在那里,没得修了。可见得不能离开人群。

  布施波罗蜜”更是如此,离开一切大众,布施的对象没有了,你施舍什么!?“财、法、无畏布施”都要对象,不能“着空”,但是又不能“着有”,“着有”就要堕六道轮回,必须“空有”两边都不着。那就是说,在境缘当中度之不息,而心地清净,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地一尘不染,这就“不着有”,这样就是“空有”两边不着。

  佛菩萨给我们做了个好榜样、好样子,我们仔细去观察、认真去学习,这就合乎中道。

  所谓“中道”,就是两边都不着。可是诸位要晓得,两边都不着了,如果你心里面还有个中道,我现在走的是中道,好了,你又着了“中道”,中道又是一边!两边是一边,中道是一边,你又着了一边。“中道”也没有,那才是真的“中道”。如果你执着有个“中道”,就已经不是“中道”了,还是“着有”。有个“中道”在,还是“着有”。所以这个念头都不能起。

  这底下讲“历事炼心。”“历”是经历,从早到晚、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从初发心到成佛,你所经历的这些事在这里头去炼心。“历事炼心”,事要是没有了,到哪里去炼?!事没有了,没有地方炼,要“历事炼心”。

  佛门里还有一句话,想必不少同修曾经听说过“借假修真”。什么是“假”?事是假的,心是真的。“借假修真”跟此“地历事炼心”是一个意思,完全相同。我们要在人事环境当中、物质环境当中去炼心。炼什么心?炼清净心、炼平等心,不着“有”;练慈悲心,不着“空”;“空有”两边都不着。慈悲心就是要帮助一切大众,全心全力去做,清净心、平等心,决定不污染、决定不分别,不分别就平等了,不执着就清净了。境缘怎么能离得开?!

  果说是离开“境缘”来修行,这讲不通。离开这个“境缘”,找一个好环境去修行,那是修小乘,不是发大心的,不是大心菩萨;大心菩萨不可以离开“境缘”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不可以离开。

  “正大修行入手处。”大修行人下手,是在这里下手,一切境界里面下手,在这里头锻炼。

  【识,原是自性所变现。用以分别执我,便成为识,名之曰妄。若用以降伏分别我执,即是引归正道,名曰正智。】

  我们先看这一段,这一段诸位要是懂了,就是大乘法里面常说的“真妄不二”、“真妄一如”。就看你怎么个用法。

  “识”是妄心,不是真心。妄心从哪里来的?是真心变现出来的。离开了真,哪来的妄?!

  “原是自性所变。”它为什么会变?它里面夹杂着无明。真性里面夹杂着无明,就变成了妄心这个讲法还有语病,真性里头怎么会夹杂无明?不可能的事情。如果真的会夹杂无明,那怎么可以叫“真性”?可是不这样说,那就没有法子把这桩事实显示出来。我们再用个比喻来说,譬如今天阴天,看不到太阳,乌云遮住了太阳。这话你们想想看,对不对?似是而非!太阳多大,这乌云怎么能遮得到它,太阳比我们地球不知道要大多少万倍,这一点云彩怎么能遮得住它?!我们大家都习惯了,云遮了太阳,都习惯了。

  其实这样的似是而非的观念很多很多,在日用平常当中自己已经不能觉察了。

  譬如我们举一个例子,你们大家穿这个衣服,衣服脏了要洗,洗衣服这个话说得有理没有理,没道理!衣服为什么要洗,衣服上肮脏的东西洗掉,哪里是洗衣服!你们想想看,你一想的时候,好多话都没道理,太多太多了。你一想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许多话里头都有问题,一定要用智慧去辨别。但是大家都习惯了,说的时候都已经能晓得这个意思,那就算了,就不必辨别了。

  是我们学佛要开智慧,一定要明了,心性里头确实没有无明。无明到底从哪里来的?佛在经上讲“无始无明”。无始”就是:根本就没有开始。无明是虚妄,妄是假的,都不是真的。真的才有,假的哪有?!换句话说,根本就不承认无明的存在。可是我们迷了,真有。不能说没有,也不能说真有,这才是事实的真相,真相如是!

  前面世尊在《楞严经》上讲的几句话非常有道理,“知见立知,是无明本”。坏在那个“立”,“立”就是分别、执着。用它来分别执“我”,第一个分别、第一个执着就是“我见”,这样就叫它做“识”。“识”就是分别的意思,你会分别

  由此可知,诸佛菩萨所谓大彻大悟,他悟的什么?一切法里头不分别了,没有执着。佛在经上说,也说“我”、也说“你”,佛不是明明也分别、也执着吗?这个意思要懂得,佛没有分别,佛没有执着,佛是因你的分别而分别,因你执着而执着,这才好给你说话;如果不因我们的分别执着而分别执着,那我们问佛,佛就跟石头一样,一句话也不说,像前面造的佛像一样,没话好说。这叫善巧方便。我们是嘴里头有分别、执着,心里头真有分别、执着;佛菩萨是口里头有分别、执着,心里头确实没有分别、执着,所以他有“体”、有“用”,“体”是空寂的,“用”是无量无边。我们今天有“用”、无“体”,有“用”、无“体”那个作用很小很小,不能像诸佛菩萨起大用。这个叫做“妄”。

  妄识,我们修行在开端还是用它,不用它还不行;换句话说,要把它用在正路上,它也不坏,用它来降伏分别“我执”,这就是引归正道,这叫“正智”。

  佛法里面讲智慧跟我们世间人讲的智慧定义不相同。佛法里面必须要“引归正道”,那才叫“智慧”。“正道”是心性,引导你明心见性,这是智慧如其不然,纵然像现在的科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们有相当高的智慧,观察到物质的现象、观察到无际的太空,因为他没有引归自性,所以在佛法里面不承认那个叫智慧,佛法里有一个术语叫“世智辩聪”。“世智辩聪”,佛说是“八难之一”。由此可知,“世智辩聪”不是一个好事情。

  何以是“八难之一”?因为它是属于“所知障”,这不是个好事情。所以“正智”跟“世间聪明智慧”有差别。“正智”就是“般若智慧”、就是“般若”。

  【若用以念佛求生净土,即是无上正等正觉。】

  如果用这个来念佛、来求生净土,那真的是高明!不但往生,上上品往生,这就是降伏分别我执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降伏?净宗法门的人就用一句佛号。那个分别念头才起,阿弥陀佛把它压住,就没有了,换念头。古人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不怕,要觉悟。一句佛号就是觉悟,一句佛号就把那个妄念换过来,那一念换成阿弥陀佛,这叫会用功,这叫真实功夫。

  平常妄念起,那是当然之事。我们凡夫无量劫来,烦恼习气根深蒂固,不要说外头有因缘,有缘勾引着它,没有缘它自己也会起来。起来不怕,怕的是转得太慢,怕这个。要转得快,一起来立刻就转,这叫功夫,这叫得力!这样念佛决定往生,这样念佛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虽然“无上正等正觉”你并没有证得,并没有现前,但是确实是向着“无上正等正觉”这条路上去走,没错;虽然没到,方向正确、目标正确,这也可以说它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

  【净土法门,下手便是转识成智,便是降伏,便是观照般若正智,便是即念离念,二边不着。】

  这是说明净土的殊胜。净土之殊胜,知道的人实在讲太少太少了。念佛的人很多,真正认识净土法门、真正明白念佛的人不多,实实在在不多这些年来我们常常研究净宗的经典,探讨净宗的经典,不断跟同修们互相研究,这才对净宗稍稍有一些认识,这个法门实在不可思议。

  佛讲“般若”二十二年,说了二十二年真正懂得有几个人?你就知道这个事情之难。但是真正发心念佛求生净土的人,他虽然对“般若”的道理还没听说过、“般若”的经典他也没念过,但是他所行的就是“般若正智”,这真正不可思议。古人说“暗合道妙”,那个“道”就是“般若正智”,它妙极了,他所做的就跟这个路子合了,这是净宗无比的殊胜。所以念佛人一下手就是“转识成智”,什么是“智”?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智”。

  我们在讲《无量寿经》的时候给诸位报告过,但是我这一次在此地讲经,看看来听的同修们,有一些没听《无量寿经》的,顺便在这里给诸位做个小报告。隋唐时代的古大德,我们知道中国佛教黄金时代是隋唐,佛教兴旺达到了顶点。在中国,小乘有两个宗派,大乘有八个宗派,都是在那个时候成立的,影响将近一千五百年,一直到今天,这个影响这么深、这样远!那个时候的高僧大德辈出,很多很多,真的是有修有证,还有不少佛菩萨再来的、化身来的,我们在《高僧传》里面这都见到。当时古大德,实在讲也是为我们来探讨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仔细比较比较,哪一个经第一?几乎大家都公认《华严》第一。所以称《华严经》叫“根本法轮”。把佛法比作一棵树,《华严经》是树根、是树本,所有一切经都是枝叶,《华严》是根本,这是第一

  然后再把《无量寿经》跟《华严经》做一个比较,又说《无量寿经》第一。为什么?《华严》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才圆满。也就说如果没有普贤菩萨导归极乐世界,《华严》就不圆满,《华严经》止于等觉菩萨,不能成佛。所以成佛,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成佛。你看华严三圣,毘卢遮那佛旁边的两位大菩萨文殊、普贤,文殊、普贤在《华严经》上都发愿求生净土,这还有什么话说?!

  《华严经》上又说,“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登了地,智慧接近圆满,对于所有行门真的都彻底了解、过去小看净土法门,现在明白了,统统都念佛求生净土了。“始”是初地,“终”是等觉,地上菩萨十一个位次,自始至终没有一个不是念佛求生净土的。你要问念什么佛,求哪一个净土?你问文殊、普贤就晓得了。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净土,这是《华严经》上说的。所以这些祖师大德们说,《无量寿经》第一,《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归宿。古德说,《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跟《华严经》无二无别。

  中本,当然还有小本。小本是什么?《佛说阿弥陀经》,小本《华严你不要看那个经文很少,里面的道理方法境界跟《大方广佛华严经》完全相同。可以这样说,《阿弥陀经》是简单的介绍,是《华严》的精华,而《华严经》就是《阿弥陀经》的详细讲解而已,一而二,二而一。古大德不少人,不是一个、两个,为我们找出来的,得这么一个结论。我们从这个结论里面才晓得,《无量寿经》是第一经,这才搞清楚。

  《无量寿经》有四十八品,我们现在读的这个本子四十八品。这四十八品当中哪一品是第一?再找、再比较,当然是第六品。第六品是四十八愿,这是净宗的大根大本。你看世尊为我们介绍净土,这一部《无量寿经》自始至终字字句句都离不开四十八愿;换句话讲,就是四十八愿的解释,详细说明而已。可见得四十八愿是中心!

  四十八愿有四十八条,哪一条是第一?这个倒不用我们操心,古大德已经找到了,第十八愿。第十八愿是什么?十念必生,就是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诸位,你要是真正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你才晓得,原来一切经,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归纳是《华严经》,《华严经》再归纳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再归纳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再归纳是第十八愿

  第十八愿里面讲的是阿弥陀佛,一句佛号!这个顶端找出来了,不简单!所以你能够念一句佛号,不可思议。你念这一句佛号,等于念四十八愿、等于念《无量寿经》、等于念《华严经》,等于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的经统统念完了,你说妙不妙?!所以这是真实智慧,这叫当下便是“转识成智”,一点不错。

  我们晓得菩萨里面智慧最大的是文殊师利,文殊师利选择这个法门,那还能错得了吗?!第一等智慧的选择!哪有那么简单,净宗法门难信。

  我过去学佛,学了二、三十年都不相信,我的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导我,我都半信半疑,不敢反对就是了,心里头不服。老师真的是苦心,甚至于跟我说,自古以来那么多的祖师大德、有学问的人都念佛,如果说都错了,我们也就错一次,也没有关系说这样的话来劝我所以我对老师,想想过去不能不感谢。

  我怎么会相信净土?讲《华严经》才明了的。到后来看到文殊、普贤、善财童子,统统都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仔细再一观察,净宗法门真的不可思议,这才相信!我相信这个念佛,是得力于《华严》、得力于《楞严》,相当不容易!真的一下手就是“转识成智”、就是“降伏”,高明到了极处。

  “便是观照般若正智,便是即念离念,二边不着。”这个功夫就是我刚才所讲的,我们这个念头一起,念头起来了,立刻换成阿弥陀佛,一换成阿弥陀佛,妄念没有了,离有!一句阿弥陀佛提起来,又不落“空”!“空有”两边不着。何况这一句阿弥陀佛,真的是究竟圆满的智慧!这个名号是性德之称,不是普通名号,普通所有名号都是假的。马鸣菩萨教给我们“不要执着名字相”,那是一般的名字相马鸣菩萨也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的,他告诉我们要“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他老人家是念阿弥陀佛往生的。由此可知,这个是真的。叫我们离,离虚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名称都是假名,唯独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是真的,诸位要晓得,这不是假名。唯独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不是十法界。纯真无妄!这就真正两边不着,回归到自性。阿弥陀佛就是自性,自性名字,西方极乐世界是自性的净土。

  【念佛人要发大心。】

  发大心念佛生“实报庄严土”,上上品往生;纵然去不了,还有个中品往生。所以发心不能小,小了怕去不了,一定要发大心。我们古人所说,“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也不错,发大心我们得中品,算是不错了。你“取法乎下”,那个问题就严重了,怕的是去不了。所以,心一定要大!像我们每天念的回向偈一样,“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那个三途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剎土里面的三途,不单指我们娑婆世界,所以你心量要从这个地方扩大。单指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这个心量很小,不够大。念念起心动念都是尽虚空遍法界,就像普贤行愿一样。

  【普愿法界众生,同生极乐。】

  时时刻刻有这个念头,决定不忘这个念头,不能够忘掉,你的心量就大了。永远保持着大心,大心无论修什么行都叫“大行”。这个“行”随着心量扩展,都是“大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证大果,这个诸位要知道。文殊、普贤都求往生,文殊、普贤是华藏世界的等觉菩萨,这是我们应当要想到的。华藏世界的等觉菩萨,为什么不在华藏世界成佛,还要求生西方净土?如果你要说,那恐怕是示现给我们看的,这是你的意思在猜测。实际上他不是示现给我们看的,他是真正发愿求生净土。你要问为什么?我们在净宗经论里面得到了结论,在西方世界成就快速。西方世界以外修行,成功时间非常之长,在大乘经上佛常讲“三大阿僧祇劫”

  “三大阿僧祇劫”有种种讲法。说真实话,第一个阿僧祇劫,修满三贤位,圆教。三贤是十住、十行、十回向,那么前面十信位,不晓得要用多长的时间来修成。我们从无量劫到今天,初信都没得到,你才晓得这个艰难! 《华严经》上讲众生修行成佛要经无量劫,不是三大阿僧祇劫,比那个长得多,这是真的。第二个阿僧祇劫,修满七地。第三个阿僧祇劫,修满十地。这个时间多长。

  但是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从凡夫位,就像我们这种身份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在西方极乐世界证到等觉菩萨的果位,需要多少时间呢?诸位展开经本细细去算算,大概是二劫、三劫,就得到了。无量劫的时间缩短成二、三劫,文殊师利、普贤怎么能不去?当然要去,太快了!这是许多大菩萨极力争取西方极乐世界的道理就在此地。

  经上讲,西方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阿惟越致菩萨,无量无边阿僧祇说,数不尽的。这些人都是十劫当中成就的,因为阿弥陀佛建立西方极乐世界,到现在才十劫,这一点诸位要晓得。十劫的时间不长,十劫当中凡夫去往生的证到等觉果位的,已经占了大多数。我们算算那个帐,大概二、三劫就成功了。所以这个事情搞清楚了,事实真相搞清楚了,那就是非去不可!不能不去,非去不可!

  今天在这个世间无论什么法门,你叫我学,我不干了。我不走文殊菩萨的路、不走普贤的路,那个路太冤枉了,他们修了无量劫才修到华藏世界。我们今天抄近路,到了西方极乐,见到文殊、普贤,跟他拉拉手,佩服得五体投地。为什么?你想想看,文殊、普贤自己感到惭愧,不如你。他无量劫才修到这个地步,你怎么一下就来了,太快了,一下就来了。所以要发大心,常常有这个念头,普愿法界众生,同生极乐。这个愿是一切诸佛如来的大愿,不是一尊佛的愿,不是阿弥陀佛的愿、释迦牟尼佛的愿,是所有一切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的共同大愿。你看世尊讲《弥陀经》,经里面看到十方佛的赞叹。十方佛的赞叹,就是十方佛的肯定。十方诸佛如来,也像释迦牟尼佛一样的热心弘扬净土,劝大家往生极乐世界。

  有些人不相信、劝不动的,这才给他小法,一切法都是小法,来引诱引诱他,满足满足他。大法他受不了!净宗念佛是大法,这一生就成佛的大法。诸位要是劝人念佛,人家不相信,你不要难过,你知道这是很正常的。仔细看看他像不像作佛的样子,不像!很正常的事情。难信之法,你这一劝他就相信,那怎么叫难信之法,不容易相信,很不容易相信!

  【以此正念,冥熏法界,广度含灵。】

  我们现在虽然是事上做不到,事上是众生有业障,我们自己也有业障。自己的业障是智慧不能现前,没有善巧方便,这是自己的业障。所以自己有业障,众生也有业障,我们要普度,谈何容易!虽然事上做不到,不能没有心,不能没有愿。要没有这个心愿,那就错了我们的心愿跟佛一定是一样的,我们的智慧能力跟佛不一样。诸位果然心愿跟佛一样,诸佛那个本愿的威神冥冥当中加持,这种加持有些时候自己能够感觉到。佛力加持三宝加持,能感觉到。俗话讲,得佛菩萨保佑,这加持就是一般讲的保佑,这是真的,不是假的。那个保佑条件从哪里来?心跟佛的心一样、愿跟佛的愿一样,就是普愿法界众生,同生极乐。这个心愿不可思议。

  【若能融会得这点道理,还有不加紧念佛的么!还怕念佛不得力么!要紧、要紧!】

  所以这个你要是不认识清楚,信心很难生起。我对老师,说老实话非常尊敬,老师的话我都会依教奉行。而不肯不能照做呢?我自己心里有疑惑,老师没讲清楚、没讲明白,不能把我的疑团解除,这个是实实在在的。如果当年李老师讲净宗经典,像我今天讲得这么清楚明白,我老早就相信了;他讲得太含蓄,我们智慧浅,没办法,体会不到!又不敢问,问了怕老师骂人,又不敢问,所以很不容易体会。

  真的自己这一生非常幸运,在这些大经大论里面看出事实真相。我们晓得多少人,一生在经论当中,最后都没有看出来,你说这个多可惜!所以从经论里头得到消息看出来的人,也不是很多。

  经【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世尊到这个地方来,这才正式来解释了。这一段经文里面含义很深。前面最重要的,佛是教我们学他,以他做为一个好榜样。要我们发大心,发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一段解释出来了,因为菩萨如果有四相那就错了。

  我们看批注:

  【执我分别。】

  执着我,起分别心。

  【乃凡夫通病,岂是菩萨。】

  菩萨决定没有分别心,为什么?“分别”是第六意识,“执着”是第七识、末那识。凡夫才用心意识,佛菩萨“转识成智”,不用心意识。佛菩萨所用的是“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四智菩提,他用的是这个。我们用的是阿赖耶识、末那识、第六意识、前五识,搞这个。我们的那个智就是般若智慧,四种都是般若智慧,我们是将“智”变成了“识”。因为有无明、因为有妄想,把这个智慧变成了情识,现在要想返本还原,没有别的,就要把情识再转变成智慧,这个就对了。

  金刚经》上教给我们这些理论、教给我们这些方法就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无论你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无论你是什么样的工作事业,这些都不碍修行,都是菩萨修行的大好境缘,就在这个境缘当中历事炼心、转识成智,那就成功了。

  【我相因我见生。】

  “我相”粗,“我见”就细了。《金刚经》前半部讲“四相”,后半部讲“四见”,所以后半部的意思比前半部深但是要晓得,“四相”要是破了,“四见”当然也没有了,因为“相”是从“见”来的,“相”破了,“见”就没有了。如果“见”破了,“相”当然没有了,它是有表里的关系,一个是外表,一个是里,一破都破了。因此《金刚经》前半部,可以说意思已经说到圆满了。一表一里。

  【我见因我相显。一表一里,从来不离。破我相即是破我见。】

  这个“见”,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有分别、执着,那就叫“我见”。

  【四相即是一个我相】

  虽然说“四相”,“四相”的根就是“我相”,其他三相是从“我相”生出来的。所以“我相”那就是根本的根本,“四相”涵盖了整个宇宙的一切现象。

  【发心为一切众生,就是降伏我相。】

  为什么?凡夫念念都是有“我”。所以佛法说,佛法讲的善恶标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它的标准就是立在“我执”上。起心动念有个“我”,这就是恶。“为我”还不好吗?为什么一切“为我”就是恶?“我”要修行,“我”要行菩萨道,“我”要成佛,这不很好吗?不行。佛告诉我们:“我”这个念头就是六道轮回的根本,只要有这个念头,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就从我见、我相来的,这是根起心动念是个“我”,你就增长“我执”,“我执”还是牢牢的抓住,愈抓愈紧,你怎么出得了三界?!

  你修菩萨道、修“六度”万行,也出不了三界,念阿弥陀佛也不能往生,什么原因?“我执”执住了!这个东西就是三界六道,是坚固的枷锁,这是恶。所以佛叫你起心动念不要再想“我”。不想我怎么办?想众生。念头转变,观念转变一下,我不再想“我”,我想众生。我一吃饭,想到众生有没有饭吃;我一穿衣,想到众生有没有衣穿。时时刻刻、点点滴滴想众生,这个样子我执慢慢就淡了、就化掉了,这是善,这个是好事。发心为一切众生,就是“降伏我相”,就是把我扩大,大而化之,用这个方法。

  【皆度之成佛,即降伏人相。】

  我要帮助众生,帮助一切众生个个都成佛,“人相”就没有了。都变成佛,“人相”就没有了。

  【心中不起如何能度尽之念,即降伏寿者相。】

  寿者相”是什么?是时间的相续。“我度众生,我要到哪一年、哪一月才度得完?”你有这个念头,这就是“寿者相”,这个念头也没有

  所以佛要记住,我们只有今天、只有此时此刻,不想过去,也不想未来,你这个心才自在过去已经过去了,纵有好事已经过去了,想它也没用处了。纵然有恶事,也不要后悔,都过去了,都没有了。未来还没有来,你在想,那是打妄想,空想了!过去、未来都不想,认真做现在的,这就对了,这样子“寿者相”就没有了。

  【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即降伏众生相。】

  连众生也不执着。这个就教给你怎样去破四相。由此可知,四相的形成,第一个是“我”,有我;与我相对的是“人”;与人相对的是一切万法,“众生”是一切万法,众就是众缘和合而生。有情,我们今天讲动物,众缘和合而生,四大五蕴和合而生;植物、矿物也是众缘和合而生,所有一切现象都是众缘和合而生。所以众生相非常非常广大,包括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属于众生相。这些现象相续不断,这叫寿者相。可见得一切现象都从我生的,都从我相生的。我相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现象的根源。

  【发无上心者,要行菩萨行,普贤行。一切佛法,说到修持上,总不外观照。】

  这是提出“行门”的总纲领。禅宗是这样说法,教下也是这个说法。这个“观照”,可以说是大小乘十个宗派里面共同承认的修行的总纲领。但是那个心要是发不起来,“观照”确实是有名而无实。

  观照”的条件是要大心、要大行,一定要“发无上心”。“无上心”就是要度一切众生成佛。在净宗里面,要度一切众生同生净土,生净土就是成佛,要发这个大心,发大心那你就是菩萨行大心是菩萨行,你的行持就是菩萨行。

  在此地特别提醒你,要修普贤菩萨行,为什么?一般菩萨行固然是大行,比起普贤菩萨不够大。也就是说普贤菩萨的“行”,才叫究竟圆满的大行,很难做得到。菩萨行,还行!咱们勉强勉强还能做到像个样子,普贤行可能一点都做不到,什么原因?普贤行要清净心、要平等心;换句话说,清净心、平等心修菩萨行,那个就是普贤行。譬如我们举一条来讲,普贤的行门无量无边,归纳为十个项目,第一条里面“礼敬诸佛”,这一条我们就做不到。“诸佛”是什么?除我一个人以外,都是诸佛。我对所有一切众生都要像对佛那样的恭敬,你能做得到吗?这个人我一看就不顺眼,要我敬他?就没法子了。纵然你不错,对每一个人,冤家对头你也对他很礼敬、也很恭敬。那蚊虫、蚂蚁呢?蚊虫、蚂蚁也是众生,也是“诸佛”。蚊子来叮你一下,一巴掌打死,把佛打死了,你才晓得难!

  他那个平等到所有一切众生都是“诸佛”,不但有情众生都是“诸佛”,无情众生也是“诸佛”,无情是桌椅板凳,摆在你面前的,它也是“诸佛”,你对它也像对佛一样恭敬,决定不能有差等。对桌椅板凳怎么恭敬?摆得整齐、擦得干净,这是对它恭敬,不是叫你对桌椅板凳都顶礼三拜,那就大错特错。恭敬心,有一点点不干净、不如法,就不恭敬,你才晓得这个好难做到。发大心,这是要求我们要修普贤行。

  我们再看看,古大德何以把《无量寿经》称为第一经?《无量寿经》仔细念一遍,你就恍然大悟。因为《无量寿经》上所讲的就是普贤行。经本一展开,“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一句话就说尽了,西方极乐世界个个都是修普贤行的,换句话说,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你不往生则已,你只要往生,即使下下品往生,你就是普贤菩萨,西方极乐世界统统是普贤菩萨。依照我们这个地方,世尊在大乘经上所讲的,十信位菩萨是普贤菩萨,十住普贤菩萨、十行普贤菩萨、十回向普贤菩萨、十地普贤菩萨、等觉普贤菩萨统统是普贤菩萨;所以极乐世界不可思议,你要想证得普贤菩萨的果位,念佛往生净土,一到那里就证得。没去之前,要认真努力去做,做不到,勉强去做,做到一分、二分也好!不能说我做不到就算了,我就不做了,这个不可以。要认真努力勉励自己去做,往普贤道上去走。

  一切佛法包括大乘、小乘,包括各宗各派、包括无量法门讲到修持的总原则、总纲领,就是“观照”

  么叫“观照”?“观照”就是思惟。为什么不说“思惟”,要换一个名词叫“观照”?诸位要晓得,“思惟”,我们很容易错会意思,落到第六识里去了,那就用的是妄心,错用了心。“观照”的意思?不用心意识了。不用心意识,名字也叫“思惟修”。这大乘经上常常有这个名词,“思惟修”,但是那个“思惟修”不用第六识、不用第七识。不用情识怎么“思惟修”?不用情识的“思惟修”,才叫做“观照”

  我们举一个例子,我们眼睛,睁开眼睛看到外面,问问你,是不是看得很清楚?竖起耳朵听听外面声音,也听得很清楚,没有分别、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起分别心,还没有起执着的念头,你是不是看得清楚、是不是听得清楚,这叫“观照”。我听声音,一听,这是冷气,这就落在第六意识,这就错了,这就把真的变成妄的。音声是真的,你在上起分别、起执着,就是虚妄的,为什么?真的是不变的,妄的是会变的。你们想想看,你听的声音是真的,你说它是冷气机的声音,别人说是另外一个声音,各人所说的都不一样,那是假的、妄的。你看到我这个人,真的;你说这是净空法师,假的,为什么?我可以换个名字。弘一大师就有一百多个名字,哪个名字是他?名字是假的。你要是起分别、起执着,就是假的;不起分别、执着,你看到是真的,真的是不变的;假的是会变的,名会变,相会变,它会变。你从这里体会到什么叫“观照”。

  “观照”,实在讲就是叫你用第一念,不要用第二念。但是问题是照不住,第二念它就变了,它自自然然就起分别、起执着,没有法子,这才知道用功的难处,太难太难了。第二念妄念起来了,就变质了。

  诸位要晓得,第一念是佛知佛见,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但是第二念就掉到凡夫去了,就掉下来了,掉得好快,就是第一念保不住!保住了,那你就成佛、成菩萨,你这个分别执着永远断掉了,就没有了。保不住!

  保不住,所以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赞叹净土法门,我们第二念换成阿弥陀佛,这容易太多了。守住第一念太难太难了,换成阿弥陀佛,这个事情不难净宗法门妙就妙在此地、好就好在这里,成就也在这里。我们明白它的道理、晓得它的事实真相,你才会把所有一切法门舍弃掉,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

  有人问:净空法师晚年都在讲净土经典,为什么这次讲《金刚经》?你们懂得了吗?好多不相信净土法门,相信《金刚经》,今天到这里来了,我把净土告诉你了,要不然你怎么会听得到!这是讲真话,把你引诱诱到这里来,才给你讲真话。

  底下这一段讲得非常好,因为江味农老居士,他就是一个专修净土的人。

  【或云念佛不是观。】

  这是很多很多人错会了意思,以为念佛不是“观照”,所以排斥念佛法门、小看念佛法门,没有把念佛看在眼里。此语不然,这个说法错了实在讲,这是到后面会跟诸位讲,这个根本的原因:第一个、教理没有真正搞清楚,所以才有这个误会,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那怎么会有误会呢?!不可能有误会;第二个是你修行功夫没有抓到要领,也就是你功夫不得力。功夫得力的人,不会有分别执着,因为功夫得力了,破分别执着了,这是一定的,不论哪一个行门,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一样的。他心清净、心平等,这是功夫得力了。

  【须知即念即观。】

  我们念佛,这个“念”就是“观”,在净宗里面叫“念”、“净念”,你看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的“净念相继”。宗门里面叫“观”,教下也叫“观”,我们这个法门里叫“念”,意思完全相同。

  【若妄想纷歧,散心念佛,不得受用。】

  这就不是用“观”,这个真的念佛不是“观”,与“观”的定义相违背。那个“观”,给诸位讲过,保持第一念,那是“观”。

  【必须口念佛号,心想弥陀,如在目前。如此念佛,则妄想无从起,即是观。】

  这就对了。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妄念一起,一句佛号提起妄念没有了

  “观”,或者是“止观”,作用就是降伏妄念。《金刚经》上讲的“云何降伏其心”,要用“观”来“降伏其心”。我们念佛,妄念一起来,第二个念头转成阿弥陀佛,妄念没有了,这是“观”。一面念阿弥陀佛,一面依旧打妄想,那就不是“观”,那个念佛不是“观”,这是一定要辨别清楚。

  念佛的时候怕妄念习气太重,一面念佛一面还是会打妄想。所以初步入门,我都叫同修读经。妄念起来了就读经,读经比念佛有效念佛,一句阿弥陀佛念滑了嘴妄念照打,佛照念、妄念照起,一点都不得力。但是读经就不一样,读经一打妄念就念错,所以很容易发现妄念。专心一心去读经,我们读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没有妄念;念两个小时,两个小时没有妄念。哪一天妄念少了,真的没有了,不要念经了,念佛号,那个  佛号就很有作用,念头一起来,一个佛号马上就压下去。

  所以最初妄念伏不住,用读经的方法好

  读经的方法还有一个好处,读经帮助你开智慧,智慧现前,你的信心增长

  为什么有人念佛,念到后来退心?没有智慧。没有智慧,这句佛号念久了念得厌烦了,不想再念了,就退心了,没有智慧。念佛功夫真正得力的话,得定,不能开慧。但是读经能得定,专心读经,心里没有妄想就得定,而且又开智慧这个经的意思一遍一遍读,自自然然领悟,不需要去研究,不需要去想经里什么意思。许多同修都有这个经验,确确实实没有去想它什么意思,意思自然现前,那个就叫“悟处”。虽然现前,不要去理它,也不要欢喜,“我悟出来了”,这一悟就迷了、一动念他就迷了。不要去理会它!不要去理会它会不会忘掉?不要去理它,忘掉就忘掉,底下还会有悟处,愈悟愈深、愈悟愈广,这才是一个道理。总而言之,不能有分别、不能有执着,有丝毫分别、执着是迷,不是悟。要有耐心,要能够坚持,永远不要改变,一直下去,才会得真正的受用。

  凡事起头难!起头不能坚持,那你就别想有成功。讲经是好事情,大家都晓得讲经很有功德,都想修,发心讲经的人很多,讲个一遍、两遍以后不再想讲了,都退了心。我的同学不少人都退心,什么原因?不肯坚持,那一关突不破,开头讲经很苦,怎么可能讲得好?讲得不好,听众都跑掉了,跑掉自己难为情,算了,不讲了。这一关要突破!听众统统跑光了,桌椅板凳不会跑,我还要讲,这才能成功,要坚持这一点所以我比别人皮厚,不在乎,你走没有关系。

  我还有一个聪明处,我讲经不宣传,决定不让人知道,我开头学讲经的时候就是这样,不像现在人到处撒广告、到处去拉人。你要晓得,你拉那么多人来,头一天来那么多人,你讲得不好,第二天人少一半,自己心里多难过,看到人一天一天少!所以这要有聪明,我一个人都不知道,头一天两个人听,第二天他又带两个人来听,增加一倍,我的信心就增长了。懂得这个,这是不给自己泄气。所以不要说听众愈多愈好,不是好事情,那对自己真是很大的打击,不是好事情。所以决定不要去登报纸、不要去撒广告,为什么?我讲得不好,你们来是你甘心情愿来的,我没找你来;我找你来,讲得不好,我对不起你。头一关你要能够突破,这非常重要;这一关要是不突破,以后成就就非常非常困难。

  凡事起头难!起头,我那个时候发心学讲经,讲台上一个小时不像现在两个小时,一个小时,我要花多少时间去准备?花四十个小时四十个小时准备一小时的东西,充分准备,这才能够应付得了,否则的话下不了台,那个很难过认真努力,我到十年才不要准备。你们今天看到我的本子跟你们的本子一样,完全相同,没有任何准备,十年以后才到这地步。我十年几乎一个星期至少要讲三次,没有少过三次,多的话一个星期十几次,上午讲、晚上讲、下午讲,讲十几次,三十八年没有中断过,所以这个我很有经验。同修们大家要发心,我常常鼓励大家发心,你有方法、有善巧,减少打击,你就不至于退心。

  这是想佛,念佛想佛,想哪一尊佛?诸位要知道,阿弥陀佛。我们画的阿弥陀佛像,塑的阿弥陀佛像,都不一样,哪一个像是阿弥陀佛?给诸位说,阿弥陀佛没有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你看到哪一尊佛像庄严,你就供养那一尊佛像。你天天拜他,天天看他,天天想他,将来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就现那个像给你看,一定不错。不要供好多像,供好多像那就不晓得哪个像是真的,那就比较麻烦;一尊,一心忆念,这个好,不要三心二意,选择一个佛像,一生供养他,不要再改变,这个样子最好,你的心是定的,你很容易观想,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像就在面,这样念佛,妄念就会少,他心专、心一了。这跟宗门、教下修“观”完全一样。这样念佛就是“观”。

  【修观是收摄意根。】

  “意根”就是执着,就是第七识。

  【净宗心想佛,口念佛,手持珠。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实为最上乘之妙法。】

  这个方法是大势至菩萨传给我们的。大势至,在一切菩萨当中,大概他老人家的缘分比观世音菩萨差一等;我们大家对观世音菩萨很熟悉,知名度第一,“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知道大势至菩萨的人不多。实际上大势至菩萨真的是第一智慧,他的智慧在文殊、普贤之上,为什么?因为他专修念佛法门、专弘念佛法门,这才是专家。

  我们看到夏莲居老居士编的《净修捷要》,他老人家写的净宗初祖大势至菩萨,这是夏莲居第一个写的,以前没人说过。我看到这一句佩服得五体投地。一点都不错,在尽虚空遍法界专修专弘,大势至菩萨第一。在我们娑婆世界专修专弘,普贤菩萨第一。释迦牟尼佛第一部讲《华严经》,《华严经》讲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他是第一个提倡净土的。所以普贤菩萨是我们娑婆世界净宗的初祖,大势至菩萨是法界初祖,中国初祖是慧远大师讲到初祖,三个初祖,我们一定要辨别清楚。

  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跟禅宗的“观照”、教下的“止观”无二无别。不但无二无别,实在讲比他们那个高明太多了。他们修行要具足很多条件,如果不是那个根性,根本无法起修;净宗这个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人人都能修,这就高!有的人可以修,有的人不能修,不算高;人人都能修的,这才叫高明。等觉菩萨,文殊、普贤他能修,再愚钝的众生他也能修。不但人人能修,我们看到有个小册子《物犹如此》,那个小册子里面记载的是畜生念佛往生的,畜生也能修。畜生往生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在台湾我们都见过,畜生念佛往生。

  所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是最上乘的妙法。哪有在一般观照之下!没有这个说法。凡是有这个说法,念佛不是“观照”,那都没搞清楚,对净宗理论方法境界都没有搞清楚才有这样的误会。

  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已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宗经教网(佛陀教育网)手机版的APP已经设计完成。这次设计的手机版APP有两个系统:安卓系统,苹果系统。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已经在共修系统注册的学员,也可以在手机APP上用手机号登陆。

  苹果系统APP下载地址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后,就能下载了。

  安卓系统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http://sj.qq.com/myapp/search.htm?kw=%E5%87%80%E5%AE%97%E7%BB%8F%E6%95%99

  (2)http://zhushou.360.cn/detail/index/soft_id/3508489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净土释疑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

  邮箱:foxdw_01@163.com

下载 下载 下载
0
  [最新报道]  
· (新版汇总)2014净土大经科注(001-100集)
· 净空老法师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集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无量寿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报道]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