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陀教育-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429集
 
  ·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如何学佛
· 认识佛教
· 净业三福
· 三皈五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了凡四训
· 沙弥律仪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 金刚经
  一门深入
· 一门深入重要性
· 师承的重要性
· 专修专弘

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429集

来源: 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7-05-09 10:35:26
关键字:老实听话真干,学佛,成就,夹杂,背尘合觉,世出世间法,自相见,意识见,学佛,归零,回家,格物
【 点击数:1256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

 

 

净空法师  2017年4月21日 讲于 香港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佛法与世法差别:佛法能开智慧,世法只获得知识不开智慧

 

  请看《大经科注》第九百七十四页倒数第二行。

  【科】辛二、劝善。分三:壬一、依教奉行免苦;

  这一句话我们要常常放在心上,这个世间太苦了!佛陀的教诲,其目的是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是目的。用什么方法?方法是先帮助大家破迷开悟换句话说,迷于现实,苦不堪言,苦!如果对于眼前的环境认识得很清楚,“体、相、用”、“因、缘、果”了然于心,就能够免苦了。依教奉行就能够离苦得乐,这是真的。换句话说,迷了,就苦;觉悟了,就快乐。佛法的教学跟世法教学差别就在此地。世法里头没有办法帮助我们觉悟,知识做不到今天的知识很不容易,进入到量子时代,量子这个发现确确实实对学佛的人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人觉悟很难,不觉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觉悟就好办了。

  么觉悟?觉悟要靠得定,得定要靠持戒,这是佛法讲的“戒定慧三学”

  为什么要持戒?为了得定。

  为什么要得定?为了开智慧。

  智慧开了,离苦得乐,是真的不是假的。是不是有变化?变化有,不在外,在内。我们的心灵产生变化了,对于遍法界虚空界你有了认识,正确的认识这个“认识”是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既然是虚妄,你就不会放在心上,不放在心上你就没有烦恼、你就没有忧虑、你就没有牵挂,你就得到解脱了,就这么回事情这是佛法跟世法不一样的地方,学佛不能不知道。

 

学佛用功夫到底是先“放下”还是先“看破”?

 

  学佛还有一大堆的苦恼、起心动念,错了!佛法是教我们“看破”、“放下”,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

  “看破”才能“放下”。可是它两个是相辅相成的,“放下”要靠“看破”,“看破”要靠“放下”,它是同时的,它没有先后的。那我们在用功夫?用功夫到底是先“放下”还是先“看破”各人根性不一样。“烦恼障”重的人要从“放下”下手你没“看破”,佛教你“放下”,我们听话,佛不骗我,我就“放下”,你这一“放下”就“看破”了,就帮助你觉悟,烦恼障重的。“所知障”重的人,喜欢研究,喜欢追根究底(所知障),他没搞清楚他不肯“放下”,那就先帮助他搞清楚。用什么方法?经教,叫他去研究经教,经教研究通了,他自然会放下。佛如是,没想到中国的古圣先贤亦如是

  那个时候佛教没传到中国来,我们今天念的《四书》,《四书》上所说的跟大乘佛法没有两样。孔、孟、老、庄跟释迦牟尼佛没见过面,他们生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传统文化不一样,生活方式也不一样,但是他们对宇宙人生的看法却完全相同这是什么原因?开悟了。他用什么方法?跟佛用的没两样,佛教“戒定慧”;他教“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他教这个,然后起作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佛起的作用比儒可大了,佛讲到了生死、出三界,这段文上就有所以劝我们要依教奉行。为什么要依教奉行?脱离苦海。现在的人生、现在的社会确实苦海无边,我深深体会到,我们要脱离苦海就得要依教奉行。

  请看下面经文:

  【经】汝等得佛经语。熟思惟之。各自端守。终身不怠。尊圣敬善。仁慈博爱。当求度世。拔断生死众恶之本。当离三途忧怖苦痛之道。

  经文不长,就这么几句把整个佛法说尽了。人家要问什么是佛法?这几句就讲清楚、就讲明白了,一点都不啰嗦,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

  【解】右经文乃如来普劝闻经之人专精修善也 。

  念老这几句话讲得好!一般人读经没看出来,经文确实字字句句都不可思议,其深无底,其广无边。(注解里面)

  【解】佛经语通指舍恶修善、背尘合觉之一切法门。

  “佛”指的是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教学四十九年。“学佛首先要认识佛陀”,这是早年章嘉大师我们第一次见面他就教我;你要不认识佛陀,你会走错路、走偏差,甚至于走上邪道,那就错了怎么认识佛?读经。读什么经?他老人家教我,读《释迦谱》,读《释迦方志》。这个经很少流通,《大藏经》里头有。我是从这里入门的,以后这个经在台湾也流通了,现在可以买到这个本子。这两本小经书唐朝时代的大德从经典里面节录出释迦佛一生的行谊,有一点像《论语》一样。《论语》是弟子们记载夫子(孔子)平常的言行,这两本书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也是记录佛一生的行谊,像《传记》一样。很不容易,它有类似的,都是这些有心人做的,做得好!我们读了,对于释迦佛有个正确的认识,因为他它都是从经典节录的,有凭有据,不是随便想象的。

  佛出现在这个世间,经上记载的,也就是《释迦谱》、《释迦方志》所依据的,世尊十九岁舍弃王位,他是当年也是一个小国国王的儿子,他要不出家,他继承王位;十九岁对于人生“生老死病死苦”他看到了,他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怎么发生的?把它的因找来、缘找出来,果报就明白了“因、缘、果报”搞清楚之后,他教我们“舍恶修善,背尘合觉”

  这就是出家之后,前面一段期间的苦行。我们知道十二年,他三十岁开悟的,十九岁到三十岁,十二年,这十二年当中广学多闻,印度在古代宗教之国,宗教发达,宗派很多,哲学之国,有智慧的人非常多,他一个都不舍,每个宗教都学习,每个学派都去参学,十二年。

  十二年大概都看过了、都学过了,觉得怎样?不能解决他的问题,他的问题是什么?是生老病死,是六道轮回印度确确实实很多宗教对于六道里面的状况,他们很清楚,但是从来没有人提到,解决这个问题这释迦牟尼佛最初提出的,如何能够超越轮回?这是一般宗教里头找不到的,所以他放弃了。

  十九岁出家,放下了“烦恼障”;三十岁不再去参学了,放下了“所知障”。大乘佛法讲两种障碍让我们没有办法提升,向上提升没办法,两大障碍,所以佛法教我们“看破”、“放下”。“放下”是放下“烦恼障”,“看破”是放下“所知障”,从这入门;儒亦如是

  儒家从“格物、致知”,“格物”就是“看破”。“物”是什么?“物”是欲望,物欲,你要把所有的欲望放下,内心要放下“贪嗔痴慢疑”,外面要放下“财色名食睡”。这两样没有放下,内有“贪嗔痴慢疑”,外还有“财色名食睡”,读遍《大藏经》,你没学佛,佛教你的你没体会到,你没做到

  佛的教法,就是教我们“看破”“、放下”这是我二十六岁亲近章嘉大师,他老人家教给我的。以后看儒家的书,读《四书》,一开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一套原来跟佛法讲的一模一样,说法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不能不知道。

 

学来的,不是佛法;自己觉悟的,是佛法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解】“佛经语”通指舍恶修善、背尘合觉之一切法门。

  佛的经教里头,初入门的时候教我们舍恶修善;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教我们向上提升,那就是“背尘合觉”。“尘”是迷惑,跟迷惑相背是“觉”。所以,“背尘”就是“合觉”,“合觉”就是“背尘”。“觉”是什么?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成佛了。小悟是阿罗汉,也不错了。释迦牟尼佛的目的可以达到了,他放弃十二年的修学,到毕钵罗树下去修定、去入定,终于在定中开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与过去修学的有没有关系?给诸位说,没有关系,知道过去所学的错了。过去所学的十二年,用我们现在话说,依然是“背觉合尘”。所以释迦牟尼佛放弃了,它跟自性不相应,它跟迷相应。迷是什么?迷的根源是阿赖耶,它没有办法“转识成智”。阿赖耶是迷惑颠倒的根源,它转不过来,所以佛放弃是很有道理的

  “修定”,“定”是什么?内放下“贪嗔痴慢疑”,于世出世间法都没有贪恋的心。我们今天有一点明了,世间法是假的,要放下。出世间法也不是真的,它从哪来的?它从因为有“世间法”,才有个“出世间法”。如果“世间法”没有了,“出世间法”也不存在。相对而建立的,这个道理要懂

  法我们要不要?没有开悟之前要,开悟之后不要。你要,障碍你开悟、障碍你悟门,必须放下

  所以佛般涅槃之前跟大家说一句话:他一生四十九年,没有说一个字,谁要说佛说法叫“谤佛”。这话什么意思?自性清净心里头一法不立那是真的。所以彻大悟的人他没有念头、他没有起心动念他来到什么法?他什么也没有,你去问他,你问什么他答复你什么,他一点障碍都没有,好像什么都通了。没错,是通了,起用的时候“无所不知”,不起用的时候“一法不立”。纵然起用,还是“一法不立”,难

  初学的人听到这个话愈听愈迷惑,这到底怎么回事情?我们再说个现象:佛是什么?菩萨是什么?阿罗汉是什么?人是什么?其实是一个。一个,它所附带的不一样。凡夫,包括六道的二十八层天都叫“凡夫”,叫“六道凡夫”。

  凡夫眼见色,我们举一个例子,睁开眼睛见到色有分别有执着,会起心动念。所以“见色”,他在境界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种人叫“凡夫”。

  那佛呢?佛眼见色,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叫什么?这叫“自性见”。起心动念了,“意识见”给你讲“八识五十一心所”、讲“第六意识”,“第六意识见”,第六意识是分别。

  菩萨就不一样,菩萨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菩萨。

  阿罗汉比菩萨又差一级,阿罗汉见东西,睁开眼睛见东西,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执着。所以是阿罗汉,他能超越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从哪来?六道从执着来的

  那最下面一个,有起心、有动念、有分别、有执着,执着什么?里面执着的是“贪嗔痴慢疑”,外面的执着是“财色名食睡”,不一样。

  耳听亦如是。佛听一切声音听得很清楚,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没有;没有起心动念。菩萨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

  阿罗汉有分别,没执着。没执着,小圣,他不是凡夫,他超越六道轮回,但超不了四圣法界,菩萨才超越十法界。阿罗汉在四圣法界,超不出;再向上提升,不分别就超越了,就超越十法界。达到最高峰,不起心、不动念,清不清楚?清楚。样样清楚,没有一样不清楚。怎么清楚的?本来清楚,不是学来的。学来的不是佛法,这个诸位要记住,自己觉悟的是佛法,佛法是学不来的

  怎么学?我们依照经典,“佛经语”。首先“舍恶修善”,这还没有离开六道轮回。“舍恶”不堕三恶道,“修善”生人、天两道六道里头人、天两道是善道;其他的,阿修罗,饿鬼,地狱,畜生,这四道是恶道。要知道,舍恶不造恶,跟恶道就不相应了,你决定不堕三恶道。

  恶道很可怕,唐太宗有个附体的光盘,我们这有,我们六道凡夫多看看好,把它当作一堂课来上。为什么?你知道恶道可怕,你不想堕恶道,那你就一切务必有断恶的念头、断恶的言语、断恶的行为。“不杀生,不邪淫,不偷盗,不妄语,不两舌”,这个重要。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不堕恶道。修善,“三皈”、“五戒”、“十善”要紧!佛在经上教给我们句句都是好话,要认真去做到。学了不能落实,假的,不是真的。真正落实得受用,这真的。

  要真修,“修”是修正以前错误的,现在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行”是行为,起心动念,意的行为(就是心的行为),你心里想什么;言语,口的行为;动作,身的行为。“身、口、意”行为错了,把它修正过来。

  这里告诉我们的,“舍恶”就是舍不善的行为;“修善”,努力学善的行为

  “三皈”是善。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六祖惠能大师怕我们会错了意思,走偏了、走邪了,所以他老人家传授三皈,他不用“佛、法、僧”。他教人,你看《六祖坛经》,教人“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用“觉、正、净”,“觉”是佛,“正”是菩萨,“净”是阿罗汉他用这个来做,这个有道理。我们是不是依“觉正净”?依“觉正净”对了,你真的是皈依三宝。

  皈依之后要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你要能做到,变成日常生活行为。

  再提升一级就是“十善”。“十善”是把口业从“不妄语”又开三种:“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欺骗别人;“不恶口”,恶口是说话很难听,让人家听了不舒服,就是贡高我慢、目中无人,这个要戒。后面加上“不贪、不嗔、不痴”

  十善业”,阿罗汉所修的。我们要真正落实到日常生活,待人接物真有受用,什么受用?得大自在,没有烦恼烦恼放下了,乐在其中,这个乐你无法想象,你契入这个境界你就得到,你才会对佛陀感恩。不是佛陀,在这个时代你的快乐从哪来?苦不堪言,怎么会有乐?!是你没觉悟、你没放下。真正觉悟放下了,快乐自在,这不能不知道。

  所以“舍恶修善,背尘合觉”的一切法门,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干的就是这些。为什么干这些?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自己这样做法,出家修行都是做榜样给你看的,你看会了,你走他这条路,这条路是人生最幸福,方东美先生讲的“最高的享受”,最幸福、最快乐。这是通说“佛经语”,指一切法门,今天讲的《大藏经》。

 

今学佛人大都把这句佛号看轻了、看小了、看错了

 

  【解】别则专指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之净土三经。其中第一,即本经也。

  佛一生讲的经太多了,从哪里学起?直截了当介绍给你的就是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内容把它展开,就是一部《大藏经》,圆满的《大藏经》。不要说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说法到今天已经十劫了,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国土,无量诸佛无量劫来所说的法无量无边,都没有超过一句阿弥陀佛,妙!可惜的是什么?没人知道,都把这句佛号看轻了、看小了、看错了。

  像海贤老和尚这种人不多,我们看他老人家的生平,他活了一百一十二岁。二十岁出家,师父就传他这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真了不起,师父把佛经语全部给他了,他就全部接收了,从此之后就这一句佛号念到底,没有念过第二种佛菩萨名号,也没有听过一部经他不认识字,没有读过经,虽然出家,连经忏佛事都不会、连五堂功课都不会,没学过。做早晚课,大家念经、念咒,他念阿弥陀佛,他在旁边念阿弥陀佛,他的阿弥陀佛不中断,他的阿弥陀佛念得真灵,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这个秘诀,不是你没有机会听到,是你听到不相信,你没把它当作回事情。你要听到真相信了,抱住这句佛号,你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世出世间一切问题统解决了说佛法太多了,告诉你,把它简化到极处等于一个零,这个“零”是什么?“零”就是“南无阿弥陀佛”。从这个“零”展开,衍生出无量无边法门;收回来之后等于“零”。

  等于“零”,所以佛才说“我一生没有说过一句法”;从展开面来说,“我说法四十九年”,从“归零”的时候,“没说过一句法”,妙极了!这个要懂。“归零”是成就自己,教学是度化众生众生根性不一样,现在讲程度不一样,所以佛讲的经有浅有深,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应机说法,法无定法。你要真的觉悟,一切法都是佛法;你要是迷了,所有的佛经都不是佛法

  所以这两句念老讲得好,六字洪名的净土三经,我们要深入、要恒修。有恒心,不要把这句佛号断掉,口不念心念,口念累了,心念,观想。净土法门有《十六观经》,就是十六中观想的方法,想佛,想佛的身相,想佛的教诲,是佛所说的这一切经,要悟入。

  什么叫悟入?这句佛号不中断就悟入了。断了,没入;不断,入了,入境界了,变成日常生活,起心动念就是阿弥陀佛,最后的终极决定得生极乐世界,比什么都重要。

  【解】别则专指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之净土三经。其中第一,即本经也。

  《无量寿经》,我们一生受持这一部经足够了。这一部经就是一切经,一切经浓缩就是这一部经,这一部经再浓缩到最后,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四个字。

  【解】熟思惟之,从闻而思也。

  这个“思”,你看“心”,中国的文字,“心”里面有什么?“心”里面有分别了,有东西了,就是有分别了,画个“田”字,有分别了。

  “想”,“想”是有“相”,“心里想”,想人有人相、想佛有佛相。“想”是你心里头有“相”,“思”是你心里头起分别

  从闻而思”,我听到这句佛号“思”什么?思阿弥陀佛,思极乐世界。不思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暂时的、暂住的,不是我的老家,我现在流浪到这个世界来了,我得回家怎么回家?你念老家就回老家,老家是极乐世界,老家是阿弥陀佛这个要紧。

 

老实、听话、真干一生决定成就,为何很多学佛人做不到?

 

  【解】端守不怠,从思起修也。端守者,正守,如教奉行也,

  贤老和尚上的成就没有别的,这个人可爱就是他具足三个条件——老实、听话、肯干,而且干了九十二年。二十岁闻法,闻法那天起就真干,听话、真干,像这样的人、这样的根性,我们估计,他什么时候得功夫成片?我们在《往生传》、在《圣贤录》里头看到,一般念佛人大概三年,很多,不少,三年念到“功夫成片”。念到“功夫成片”就能自在往生,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会送信息给您,你什么时候往生,而且就有很多人要求,寿命不要了,我现在跟你往生,有不少,阿弥陀佛真的点头就带他走了,那不是他寿命到了,是他缘成熟了。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

  实、听话、真干一生决定成就,他为什么不干这个事情?要干别的事情?这是对佛没有信心,还是对这个世间医生比较有信心,对极乐世界怀疑,还是把这个世间当真,造成严重的障碍,所以“端守不怠”,这一句他没有做到

  我们总希望我们的同学能多有几个能“端守不怠”。“怠”是懈怠,懒惰懈怠。又去胡思乱想,没有守住这句阿弥陀佛。你要问我: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往生极乐世界?我送你这个四个字——“端守不怠”,你肯定往生不要再问人,问人你还有怀疑。没有怀疑了,你问谁?佛也不必问,你只老老实实守住这一句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都可以,六个字行,四个字也行

  “从思起修。”“思”是思惟,正确的思惟,不是邪思,不是妄想。“起修”是真念、真干。这句佛号是宝,能帮助你在这一生了生死出三界;你身上这些病痛,你只要真干,自然就好了,问题是你不肯相信,那无可奈何,佛来了也没办法。所以佛不来,来了不起作用,念到清净心现前,佛就来了。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已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宗经教网(佛陀教育网)手机版的APP已经设计完成。这次设计的手机版APP有两个系统:安卓系统,苹果系统。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已经在共修系统注册的学员,也可以在手机APP上用手机号登陆。

     苹果系统APP下载地址: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后,就能下载了。

     安卓系统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http://sj.qq.com/myapp/search.htm?kw=%E5%87%80%E5%AE%97%E7%BB%8F%E6%95%99

     (2)http://zhushou.360.cn/detail/index/soft_id/3508489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净土释疑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

  邮箱:foxdw_01@163.com

0
  [最新报道]  
· (新版汇总)2014净土大经科注(001-100集)
· 净空老法师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集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无量寿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报道]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