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陀教育-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414集
 
  ·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如何学佛
· 认识佛教
· 净业三福
· 三皈五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了凡四训
· 沙弥律仪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 金刚经
  一门深入
· 一门深入重要性
· 师承的重要性
· 专修专弘

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414集

来源: 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7-02-04 12:36:23
关键字:布施,供养,贿赂,贿赂佛菩萨,贪官,发财,李嘉诚,财布施,印光大师,财富,老人院,老人乐园,养老
【 点击数:1149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
 

 

净空法师  2017年1月12日 讲于 香港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财色名利”不但毁坏出世间法,同样也损害世间法

 

  请看《大经科注》第九百四十五页第一行。

  【科】癸三、欲贪亡身。

  请看经文:

  【经】嗔恚愚痴。欲自厚己。欲贪多有。利害胜负。结忿成仇。破家亡身。不顾前后。

  这一共有七句经文,我们要认真学习。

  经文开头这两句,我们看念老的注解:

  【解】“嗔恚愚痴,欲自厚己”者,以“嗔、痴”二毒助长贪心。

  这就是根本烦恼上所说的“贪嗔痴”。因为“嗔恚”、因为“愚痴”这两个助长了贪心,“贪嗔痴”三毒具足。

  【解】《会疏》曰,三恶相资,炽发邪欲。

  欲望现前了,这个欲望不是正的欲望,是邪欲。邪欲现前了,起什么作用?

 

以谈条件、贿赂贪官的心理供养佛菩萨,这造的罪业重

 

  【解】吸引他财,欲积自己,故云“欲自厚己”也。

  希望怎样用什么方法把别人的财变成自己的,这桩事情在现前的社会非常普遍。财是这么得来的吗?不是这么得来的,可是许许多多人以为财是这样得来的。财色名利”这四桩事情不但毁坏正法,让你修学不能成就,同样的也损害世间法。你想得财富、想发财,佛可以满你的愿,真的不是假的,所谓“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求财富得财富,求儿女得儿女,求富贵得富贵,有求必应。

  在人求的人多,佛有没有给他?佛没有给他。为什么?他的希求不如理、不如法。对佛菩萨供养一点财富,贿赂佛菩萨,这个造的罪业重。把佛菩萨当作贪官,跟佛菩萨谈条件,你帮助我发财,我发一万块钱财,我会拿一千块钱来供养你,谈这个条件,以为佛菩萨都是贪财的,错了!

  佛告诉我们,财从哪里来的?世间法里头没有财不能办事,出世间法也一样,没财也办不了事。可见得这是人的需要,但是不能过分,适可而止。真正的原因,得财富是你命中有财;命中没有,用什么方法你也得不到,除非佛教给你,佛教给你的是正法

 

香港的首富李嘉诚命中有财做什么生意都赚钱

 

  世间人发财的人命里有,香港的首富李嘉诚命中有财,到香港来是他的缘分,我们一般讲机会,发财的机会又遇到了。这桩事情是他的顾问,以前有一位老先生看风水看得很好、看相算命也高明——陈朗先生,早年我在香港讲经他常常来听经,前些年过世了,他是李嘉诚的顾问。他告诉我,李嘉诚到香港来,早年间初到香港大概三十岁的样子来做生意,他们两个碰到了,陈朗先生会看相,看他的相,很赞叹他;问他的八字,给他算命,然后就问他:在香港做生意希望拥有多少财产你就满意了?他说:我有三千万就满意了陈朗先生告诉他:不止,你的命里面的财富是漫出来的财富,无论你做什么生意都赚钱,人家跟你一样做,那个蚀本,你赚钱为什么?命中有。命中财富从哪里来?他还告诉他,你将来是香港首富所以李嘉诚先生就请他做顾问,大大小小都向他请教,一直到老先生过世,真的成为香港首富了,他算得那么准。

  记住:你命里没有,你想什么样的方法你都得不到如果用像经上所讲的“嗔恚愚痴,欲自厚己”,用这种方法来求财,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李嘉诚命里财富是漫出来的。

 

修“财布施”可以把命里没有的财富补起来

 

  我过去也有人给我算命,我的财库空空,没有。换句话说,不管做什么生意只是有赔本,没有赚钱。什么原因?财库里空的。我的老师知道(章嘉大师),我年轻时候跟他,他告诉我:你要修法,命里头没有财富不要紧,你只要肯修,你命里财富可以把它补起来。怎么修法?“财布施”。告诉我这个秘诀。“财布施”得财富,你现在没有财富,但是要有布施的心,时时刻刻能想到我们要用财富去帮人,帮助人果报得财富。“法布施”帮助人。

  “法布施”是讲经教学,你说我们印送经书、善书这都是属于“法布施”,我们印出经本来布施,“法布施”里头有“财布施”,“财布施”里头有“法布施”,换句话说两种布施都有

  们就想到印光大师一生,十方的供养他就做一桩事情,统统印经、印这些善书劝人为善,他做这个,他不做别的用途。遇到灾难了,水灾、旱灾这些天然灾害,老法师会从印经的款项里面拔出一部分去救灾,救灾是属于无畏布施,老和尚这个做法你看看,“财施、法施、无畏施”三种具足。

  老和尚愈做感应愈多,他建了一个印刷厂,弘化社是印祖他经营的,专门印佛经。甚至道教的,你看看《感应篇》,老法师印了多少;《文昌帝君阴鸷文》都是道教的,因果教育。老和尚为我们做榜样,提醒我们,你想真做好事,这是第一桩大好事,印书劝很多人,不是劝一个人。只要是好人,不一定是佛教的,儒家的书他印,道教的书他也印,他只看这个书本的内容是讲伦理的、是讲道德的、是讲因果的、是圣贤的教诲,这都是他所要广泛流通的

  我们年轻学佛看到弘化社许许多多的资料,对我们的帮助很大!老和尚印的书好,可以称为“善本”。“善本”是什么意思?他印的书字很大,看起来不吃力,排版整齐,没有错字,校对非常精确,这称之为“善本”。

  们学佛,老和尚已经不在了、往生了,你看他对后世的贡献一直到今天往后弘化社还存在,我去参观过,感触很深。

 

印一万本书有一人成就,这个功德就不得了

 

  我们开一个印刷厂没有这个资本,我们看到有些书店,印书的书店,我们也印经流通,时间久了都变成朋友了,替我们印,我们也希望能够追上弘化社这个水平。印刷厂知道我们做的这些好事,对我们很认真、很负责。所以这些年我们印了不少书,《大藏经》差不多将近一万套,这是最大的,其他的这些善书,我们追随印光大师,他给我们做的榜样太好了。这些年来你看愈印愈多,利益多少众生!

  书多了才能留传到后世,才不至于在这个世间失传,愈是好的东西数量要多,到处都能看得到。这个是书,是“法布施”,经书、善书,“法布施”。我们拿钱去印,印的时候这是“财布施”。所以这个里头有财、有法,两种都在一起。果这些书读的人真起了作用,他能依教奉行,这里头还加上个“无畏布施”,一举三得。

  学佛的人如果读到这一部《无量寿经》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真正对极乐世界没有怀疑了,把理论搞通了,事相上真正认识、坚定信心,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相信阿弥陀佛、相信四十八愿度众生,真信,从“信”发了大愿,希望求生净土,“信愿持名”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时候到了“阿弥陀佛”接引他往生,这是一本书帮助一个有缘人顺利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功德多大!你印一万本书里头,有一个人成就这个功德就不得了、说不尽!何况不止一个人得度,还有一个接着一个的,这是真正命中没有财富就走这条路。

  别人印经在募款的时候,多少都不计较,功德都一样的,有钱多出一点,没有钱少出一点,一块、两块都收,看佛书后面有一个功德名单,你一看就明白了,这个名单放在经典的后面有作用的,让我们命中没有财富的看到了这是个好方法。我一生能记住时时刻刻希望我有能力帮助别人,这个能力会随着你的年龄年年增长,你命中的财富就这样子得来了千万不能投机取巧,希望夺取别人的财富,别人有财富你夺不了,你夺去了他那边又生出来了。而我们自己的财富是因为心行不善而漏掉,命里本来财富不多会漏光了,到晚年日子怎么过,不能不知道。所以用心要正,不能欺骗别人,不能伤害别人,一切能顺着理去做,决定有好处。

  我们再看下面的注解:

  【解】“欲贪”,即“贪欲、贪恶”也。

  “贪嗔痴”里面的贪心。“欲”是欲望,这个在现前社会非常普遍,哪一个人不贪?!连学佛的人也起贪心,为什么?因为他看到大家都贪,他就被染污了。几个人不贪?!不贪的人家说他傻子,说他头脑有问题、说他不正常这个大环境教你贪、教你嗔、教你痴。

  如果我们染上“贪嗔痴”三途,你的“十恶业”就圆满了。因为贪必定杀生、伤害众生,偷盗、淫欲肯定都来了。身做“杀盗淫”;口:“妄语”,欺骗人;“两舌”,挑拨是非;“绮语”,花言巧语、骗人;“恶口”,说话难听。十恶全了,果报在哪里?无间地狱学佛的人头脑要清醒、要冷静,你看这个世间,回过头来再想想自己,自己如果统统染上这个麻烦就大了。染上什么?你就晓得,染上前途是三恶道,寿命终了必堕三途;稍稍严重一点的,就是“十恶”都全了。

  佛经上说的“十恶”全做的人是无间地狱。地狱里头受苦最严重的地方是无间地狱,无间是受苦没有间断、没有休息。从你堕地狱到出来大概要多久?要论劫数算的,不是年月日的,多少劫?不是千劫、万劫,而是无量劫。大家一定要记住:佛说真实话,佛不骗人,佛不吓唬人,佛给你说的都是真的、都是事实,我们这个事情能不能做?不能做,做了以后是真麻烦。

 

投胎人道之因是欲望,贪欲最严重的就是“色”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解】《维摩经》曰,“身孰为本?欲贪为本”。

  这个“身”说世间人。身之本,就是我们能够到这个世间来,到人道来投胎、来得到人身,它的“本”是什么?欲贪为本。是不是?是。人要没有贪欲,不会到人间来,他到哪里去了?至少他也到天上去了。天人他们的贪欲比我们轻,我们比他重。如果不贪恋淫欲就不会到世间来,因为贪这个“欲”,贪欲最严重的就是“色”他的灵魂投胎了,那在刹那之间,我们一般人讲怀孕了,你要没有贪欲的念头不可能,你不会迷惑颠倒、不会去投胎。

  天有二十八层,愈往上面去这个“贪欲”愈淡薄,到四空天,四禅、四空没有“贪欲”,没有“贪欲”他可以选择,往上再提升就超越六道轮回,那就证果。小乘证阿罗汉、证辟支佛,大乘权教菩萨,这个好,永远离开六道轮回,佛教我们。

  可是“贪嗔痴慢疑”,我们的麻烦除“贪嗔”之外,还有傲慢,还有怀疑,特别是对圣教怀疑。对圣教怀疑的人都是愚痴,他没有聪明智慧;有聪明智慧听到圣教他相信、他乐意接受、他认真学习,这一生当中就有可能走出六道轮回。

 

“不竞争将来就不能够存活”这个观念是错误观念

 

  【解】又《会疏》曰,欲海深广,不知厌足,无尊无卑,无富无贫,唯求收积,嘈杂奔波,故云“欲贪”等。欲多占有,故曰“欲贪多有”。因利害相争,损人肥己,故云“利害胜负”,于是结忿成仇。

  竞争。人本来就有竞争的烦恼,现在竞争完全表面化,小,个人;大的,团体。今天的社会无论中国、外国哪一个行业不竞争、不是想到“损人利己”?!个人从小孩就教他竞争,好像不竞争将来就不能够存活,完全错了!这个观念是错误观念古圣先贤,中国、外国都没有说过这个话福报不是竞争来的,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而成就的,这种福报得到之后不会失去,没有冤家来破坏为什么?你是积德成就的,你不是暴发户。暴发户是竞争得来的,是用手段、不择手段得来的正常的富贵人家积德,还有不是一世积德,生生世世二代积德、三代积德、五代积德,真有,个人如是,团体如是。

 

不怕吃亏的人会代代兴旺;爱占便宜的人是败家的现象

 

  在古代,大家庭。大家庭,家庭是一个团体,五代同堂,往上数五代,往下数也有五代,九世,从我们自己起,上有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下面有儿、儿有孙、有重孙、有玄孙,上下所以讲“九代”。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庄园、一个村庄。庄园,庄园里住多少人?总在三百人以上,起心动念,要照顾这么大的一个家庭,有没有相争?有,读圣贤书知道,争有分寸,不能太过分。尤其古圣先贤告诉我们,“吃亏是福”,自己愿意吃一点亏,让别人占一点小便宜,这个积德,这样的人家会代代兴旺。处处想占别人便宜,有这种念头、有这种行为,这是败家的现象,他的家庭一定是一代不如一代,到最后家破人亡。从哪里来的?从缺德来的。他不积德,他积恶积怨、想占别人便宜。我们不能不懂。一定把路走正,不能走偏了,不能走邪了。

  人走到利害胜负,损人利己,结忿成仇。

  【解】“仇”是冤仇,所以一切不顾,家破人亡,这个在历史上我们真看到了,故云‘破家亡身,不顾前后’。

  “前”是现前,“后”是来生因果报应,多么可怕!为什么要干这个事情?别人干,看到别人干,自己要不干好像落伍了,别人最后破家亡身。那个不顾前后的“后”,“后”是来世的果报。来世不但是堕恶道,恶道出来如果再得人身,冤家遇到,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你说这多可怕!这桩事情,只有佛讲得清楚、讲得明白。我们要是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再穷再苦我也不敢欺骗别人,也不敢夺取别人,为什么?那是罪上加罪,这一世现世的报轻,来生三恶道的报重。不能做!

  【解】“前后者,前因后果。又《会疏》曰:前不顾是非”。

  什么都敢干,不知道因果。

  【解】“后不顾讥嫌”

  也就是舆论对你的批评,他不在乎,他没有把这个放在心上,他只是把“利”摆在心上,怎么样夺取、用什么手段。

 

小乘初果、大乘初信是佛的入门弟子;我们今天没入门,在门外

 

  这个下面也是《会疏》讲的。

  【解】“亦前不顾明哲昭察,后不顾鬼神冥记”

  这两句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想想真有天地鬼神,在哪里?一切时一切处,我们肉眼看不到,他能看到我们,我们看不到他我们起心动念他知道,鬼神都有他心通;我们也有,迷失了。能不能恢复?能,修“定”就能恢复。

  你看佛经上告诉我们,小乘初果,大乘初信,这是佛的入门弟子。我们今天没入门,在门外如果你入门了,入门就是“戒定慧”,持戒、修定、开慧。戒持什么?我们学净土,净土经典这一段全是戒律,讲因果报应。

 

没有做到“净业三福”,那个“戒”是假的,不是真的

 

  《观无量寿佛经》,“净业三福”是总纲领,要常常记住、时时刻刻提醒我们。佛教导我们:

  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一条就是“戒”。这是什么“戒”?人天戒法。你能把这四句做到,你来生不失人身,你不会堕三恶道。你在什么地方生存活动?你在人、天两道。我们现在得到的人、天两道,把人、天两道保持住,“净业三福”第一条你做到了,就能保持住,真的不是假的。

  第二条是小乘、是学佛。第一层是人天法,人天是学佛的基础。人天没有学好怎么能学佛?!所以“孝亲尊师”是根本。“慈心不杀”是修大慈悲心菩提心的根本,接受佛陀“十善”的教诲:身,不杀、不盗、不淫;口,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意,起心动念不贪、不嗔、不痴。这是最低的限度,这个能做到,往生没问题,“信愿持名”决定往生如果这条没做到,不孝父母、不敬师长,还杀生,不修十善,造十恶业,念佛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

  但是佛家有特别法,这是净土宗的,你干的这些错事,“五逆十恶”干这些错事,临命终时遇到善友劝导你、教你忏悔业障、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你要是真干也能往生。这是净宗最大的恩惠,准许你忏悔,准许你回头,真忏悔,真忏悔是往后永远不造了。过去造是过去无知,“贪嗔痴”迷惑了,从今之后不造恶业了,真回头了,行!阿弥陀佛照顾你。

  但是你发这样的心,忏悔心,得天天忏悔,为什么?多多少少有轻有重,还是在造,自己一定要反省,一定要思维、要观察,不看别人看自己。看别人作恶,那是一面镜子,照镜子,立刻回头想想我有没有造恶,这叫“真修行”。看到别人行善,想想自己有没有行善。断恶修善,才能保住人、天这两道。

  这两种,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如果与十恶相应,三途;与十善相应,人、天;再加上“信愿持名”,你往生了,问题真解决了。这个人叫“自爱”,真正爱自己。真正给自己铺上无比殊胜的大道,再不会把路走错了。学经、学教、读经,是把这桩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不怀疑,相信了,真干就是要奉行。

  奉行就是要从“净业三福”开始,这是根本。没有“净业三福”,持戒,那个“戒”是假的,不是真的他不孝父母、他不敬老师,这人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就是一个“孝”、一个“敬”,“孝”以父母为代表,“敬”以老师为代表,师生如父子。

 

我们得人身、生在中国不容易!

 

  国的精神,历史的记载至少有四千年,我们得人身、生在中国不容易!与中国五千年文化要没有缘分,你怎么会生到中国?生到中国的人有大福报。尤其在现前这个时代,大家普遍的把传统文化疏忽了,你要真干、要真学,把“五伦”、“五常”、“四维”、“八德”真正落实,变成自己的生活。你每天干什么?我每天就做出“五伦”、“五常”、“四维”、“八德”的样子给自己看、给别人看,这就是自利利他,这就是行菩萨道

 

小孩上幼儿园,就不可以教他竞争

 

  我们看《会疏》最后这两句话,讲“不顾前后”。

  【解】或亦前不顾过业,后不顾来报。

  没有想来生三恶道的果报。“不顾过业,不顾来报”,这八个字我们要紧紧抓住、要时时刻刻想到,太可怕了!你要真的相信、真的明白了,你还敢造恶业吗?决定不敢一定要断恶修善、要积功累德。

 

制造武器是保护自己,我们不想控制别人,别人也别控制我们

 

  后头念老这结尾的几句:

  【解】但求争胜,不惜两败俱伤。只图快意,不畏当来罪报。一切不顾,广行诸恶。

  今天这个世界,小从个人,大看国家,国家要发动战争,为什么战争?为争,欲望。用什么去争?用战争。今天的战争没有绝对胜利,真的是两败俱伤。两败俱伤是不错了,可能你打败了怎么办?没有绝对的胜算,仗不能打,这是愚痴。逼着什么?逼着你在军备上竞争,迷惑到所以然处。应该是什么?真正是聪明,能想到前后

  特别是“后”,“后”是“来生后世”,你真想到这个,应该怎么样?废除战争,废除竞争。小朋友从小孩上幼儿园,就不可以教他竞争不能有这种概念,这个概念是绝大错误。所有许许多多灾难的根源、三恶道的根源,就是争,争强好胜。制造武器不是对别人的,是保护自己的,这就对了。绝不是欺负别人、要打败别人、要占领别人,不是我们不想控制别人,别人也别控制我们,把这些不善的统统废弃,统统放下。起心动念,我教人是,我们是地球人,地球人是一家人。我们不分族群、我们不分国界,我们是地球人,一家人。我们不分宗教,宗教多,那是时代形成的。

  现在我们明白,“众神一体,宗教一家,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多好!世界要想真正走向安定和谐,永远没有战争,中国传统文化《群书治要》能帮助我们达到这个目标,圆满这个梦想。所以有一天,全世界人都读《群书治要》,好!这个愿望可以实现,世界大同

  决定不可以,末后念老在此地的结论:

  【解】只图快意,不畏当来罪报。一切不顾,广行诸恶。   

  如果这个现象出来,我们就晓得了,地球会毁灭的。这是地球上的人愚痴到极处,把地球毁灭了,同归于尽。如果是聪明人,应当重视传统优越的文化共同来学习。“世界大同”是文化大同,不是武力,不是政治,不是经济贸易,也不是科学技术。是伦理道德,是圣贤教育,才能够真正实现大同世界。

 

你今生得财富不是自己有本事,是你过去生中财施的果报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科】癸四、祸福随身

  【经】富有悭惜。不肯施与。爱保贪重。心劳身苦。如是至竟。无一随者。善恶祸福。追命所生。或在乐处。或入苦毒。

  这是我们今天重要的一堂功课作业。

  我们看念老注解:

  【解】“富有悭惜”下表悭吝过。或人富有,但悭惜成性,“不肯施与”。

  他真的富有,悭吝成性。

  【解】“施与”即布施,不肯以财物给与他人。

  社会上多!他富有,他拿出来的钱,他总想到他要赚回去,如果他赚不回去,他就不肯干这个事情。根本不了解真正的贫富的因果,他不懂得他以为他很有本事,他比别人聪明,他行好运,他赚得来的,不知道财富是过去生中累积的财施果报,他不懂

 

每天要想到布施恩德给别人,你晚年就能够欢乐,大福报!

 

  没有财富的人懂得这个道理,这一生肯布施,晚年日子就好过,有人照顾、有人伺候。我们没有想到来生,至少我们想到晚年,我老了不能工作了、退休了,我怎么办?老年有福报才是真正有福报,为什么?体力衰了,不能劳动了,样样都需要有人照顾,真有那些人来热心照顾你。你要不修因,哪里来的果?!你对人都不善,谁有善意来对你?!所以这一生当中每一天从早到晚要想到,我要怎么样布施恩德给别人,将来这些人报恩报德,他来照顾我,晚年能够欢乐,大福报!

 

老人院变成老人乐园是社会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

 

  现在人晚年没有了,中国的养老院我没有看到,外国的养老院我看得很多。我的习惯,每到一个新的地区,最先我要看的就是这个地方的老人公寓,国家照顾得不错,生活不成问题,问题出在哪里?精神生活没有。老人在养老院天天晒太阳,见到人不会打招呼、不会说话,痴痴呆呆的,像木头人一样,多可伶!他在那里,中国人一句俗话说“坐吃等死”,老时候到了,过这种日子,悲哀!

  那么再回忆中国老人养老,我这个年龄记忆很清楚,我们小时候上小学,年龄大概七八岁的时候,看到乡下的老人,他们每天上茶馆去消遣,泡一杯茶,老年人老黏在一起聊天,有说有笑,而且茶馆里面都有说唱艺术,有表演、有唱歌的、有讲大鼓书的,很快乐,有说有笑,中国古时候养老是这种方式。老人有活动中心,那个时候这些中心多半在祠堂,祠堂因为它除了春秋祭祀之外,平常都没有人在那边办活动,所以老人的俱乐部、老人的茶馆就放在祠堂里面。还有小朋友念书的地方私塾,私塾也在祠堂里面。所以小朋友常常跟老人在一起,听老人讲故事,听老人教诲,快乐!小朋友增长知识。这种情形在外国看不到

  国民间的艺术唱戏,这个戏剧每个地方不一样,多彩多姿,再有表演的,怎么样把这些民间艺术再找回来?有没有办法办个学校?要培养继起的人才不能让这些老人过世就没有了,要让他们教,教一批年轻人,他们能从事这个行业。这个行业专门来帮助老年人的娱乐,老年人喜欢什么,给他表演,将来的果报,他到老了就有很多小朋友跟他天天玩耍,“如是因,如是果”,你要远离小朋友的时候,小朋友就远离你了老人跟小孩在一起,就变成老小人,很重要!决定这是社会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老人院变成老人乐园儿童有乐园,老人也要有乐园,这个社会祥和,人生活着他有意义。不至于像现在许多国外的老人公寓,我们看到很难过,但是也无能为力,没法子帮助。

  中国自古以来他所追求的,小孩十五岁以前,小孩是要把一生记忆的东西统统念熟。小孩的记忆力好,教他读书,读古书、古圣先贤的典籍,他不需要了解,他只需要念,念遍数,一天念十遍。或者是我们今天讲一天念十个小时,念熟,慢慢他统统背熟了。到十五岁,一般他所学习的东西全都背会了,《四书五经》。十五岁以后老师开讲,讲给他听,他能理解了,而且所讲的这些书都是他已经背熟了老师怎么讲法?先听学生的,学生学习《论语》,《论语》已经背了三千遍了,老师先叫学生:你这三千遍念过来之后“其义自见”,你有很多地方已经懂了,你讲给大家听听。讲给老师听、讲给同学听,互相交流,这就是互相的学习。讲完之后,老师讲评语,老师给你认证,跟你说:你讲得不错。如果有错误老师给你纠正,不是老师讲给学生听,老师让学生把所学的东西讲出来给大家听,这种教学法是教他开悟

  你看看佛门讲究这些,唐朝那个时代惠能大师开悟了,五祖召见他,半夜三更没人知道,在他方丈室里头,让他把开悟的样子说给他听听:明心见性了,“性”是什么?他说了五句,“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本自具足”(第三句);“本无动摇”是第四句;最后一句“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说到这个地方,五祖就点头:行,不要再讲了。衣钵就给他了,他就是第六代祖,忍和尚是第五代,就传给第六代了。

  他们两个人见面,一生只见过三次面。第一次到黄梅去拜师父,见面;第二次是五祖要传法,巡寮的时候见了一次面;第三次面是半夜召见,见一次面。时间都很短,这叫师徒!五祖老和尚说法他没有听过一句,你看他三次见面的机会没听过、说过。到黄梅参学八个月,老和尚只安置他到碓坊舂米、破柴,干你的本行,道场里头、禅堂他没去过,讲堂他也没去过,他在那里舂了八个月的米、破了八个月的柴。

  最后是神秀法师的一首偈子传到他耳朵里头去,他知道那个偈子没开悟,他找人带路,领他到墙壁上贴偈子的地方去拜了一拜,拜了之后,他把它改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这一首偈子出来之后,把大家都吓到了。五祖赶紧出来,告诉大家:没见性。把这个偈子擦掉了,大家安定下来。

  下午五祖巡寮,就是把整个寺庙拐拐角角都去看一看,为什么这样做?就是跟惠能见第二次面。不这样做法大家会惊讶,这样做法大家没有人知道。巡寮就跟他见,就问他:舂米,米熟了没有?他们说话,别人不懂,他说:熟了,早就熟了,还没筛,还没有筛出来。五祖听了,用拐杖在碓上敲了三下就走了。别人完全没有看出来,惠能知道,看到三下,叫他三更到他房里,方丈室见面。他就等到三更,真的,一入推门,门没拴,他就进去了,见面五祖就问他:你说给我听听,见性,“性”是什么样子的?说了五句话,衣钵传给他。

  所以他跟老师见面三次,三次时间都很短,我们用现在的话说,都不超过十分钟,三次时间加起来也不超过半个小时,你晓得传法是这么传的。

  国、古印度真正有“无师自通”,所以有意来制造“无师自通”的,古人用这个方法用得很成功,就是“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私塾里头教书,老师教学生就是叫他念,念遍数。早晨来上课,念个三十遍、念五十遍、念一百遍,教这个,天天是教这个,累积下来一千遍了,“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没讲,他懂了。老师讲:讲给我听听,讲给同学听听。分享,大家分享,讲完之后,老师讲评,讲得不错,老师点头肯定,这门功课就毕业了,小考,一千遍。

  以后怎么办?再念一千遍。第二个一千遍念完了,老师又来考一次:再讲一遍我听。讲得比前面深、讲得比前面广。一千遍小悟;两千遍大悟;好,再读一千遍,第三遍大彻大悟三千遍讲完老师点头,毕业了,这门功课毕业了。可以再学第二门,一门一门地学,没有同时学两门课的,只能学一门。一门毕业了通过了,自己能讲,都是自己,不是听老师讲的,老师没讲,老师听你讲,“无师自通”,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现在有同学用这个方法,读三千遍的、读六千遍的、读一万遍的、读两万遍的,他们把信息告诉我,跟我说真有“无师自通”,他们自己是做实验成功了。所以我就想把这些人找来讲给我听,我来听听他们达到什么境界。

  时候教学,真实智慧,“读书千遍”意思是“修定”,只准你念,不准你想,你想是打妄想,“定”得不到,“定”破坏了。读书就是读书,没有意思,书里头没有意思,你要以为有意思是你的妄想,不是真的。总得明白这个道理,真干就真有成就。

  中国历代这些圣贤君子,今天讲专家、学者,都是这样训练出来的。只要见性,智慧就现前。六祖说得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无量智慧”用现在话说,哲学;“无量德能”现在讲,科学。哲学、科学全知道,无量的相好、福报圆满具足。

  中国的经书是宝,真宝,不是假的,就是它能帮助我们开智慧、能帮助我们得定、能帮助我们一生成就圣贤君子。佛法,净宗能帮助我们往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能亲近弥陀得到的是大圆满,究竟圆满。

  这本《无量寿经》可贵,古来的祖师大德认为这是佛经里头的第一经!我们今天选择这个本子第一经里面最好的版本!黄念祖老居士《注解》,最好的《注解》!

 

“无畏布施”第一个就是素食,不吃众生肉、不杀生

 

  “不肯施与”是吝啬,不能修三种布施。修“财布施”得财富,修“法布施”得聪明智慧,修“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三样都是人想得到的,但是统统做错了,吝财、吝法、不肯修无畏,还要杀生、还要吃肉。无畏布施”第一个就是素食,不吃众生肉、不杀生,这得长寿,健康长寿。

  经文上讲得好。

  【经】富有悭惜。不肯施与。爱保贪重。心劳身苦。如是至竟。无一随者。善恶祸福。追命所生。或在乐处。或入苦毒。

  【解】“富有悭惜”下表悭吝过。或人富有,但悭惜成性,“不肯施与”。“施与”即布施,不肯以财物给与他人。爱欲牢固,故云“爱保”。贪心深重,故云“贪重”。“心劳身苦,如是至竟”即终生劳苦,直至寿命终尽。但所得者,只是独死独去“无一随者”。

  都是讲的事实真相。

  【解】《嘉祥疏》曰:“‘无一随者’,神识孤游戏,财留在自界。”盖万般将不去,惟有业随身也。

  这两句话要记住,真话,常常看、常常想着。

  人到最后决定是独死独去,“无一随者”,没有人随你的。

  嘉祥大师说得好,“财留在自界”。“自界”是自己现在这个地球,你的才、财务都留在地球上。

  “神识孤游戏。”我们今天见闻觉知是“神识”,眼能看、耳能听,六根起的作用。“孤”是孤单,没有人陪你。“神识孤游戏”,你一生所想求的、所贪的、所拥有的,一样都带不走,留在是个世间。

  “唯有业随身。”佛门里头有两句话,“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这两句知道的人很多,但是这两句话被我们这些业障深重的人虽然会念、虽然很清楚,但是没有警觉到,还是不断造恶业,还是追求贪欲,搞贪嗔痴这两句话真正搞明白了是什么样子?万缘放下,彻底放下了,对这个世间一切不再去追求、不想再拥有了,得大自在。为什么?这两句话是“看破”。这一段经文跟黄老居士的注解都是属于“看破”。真“看破”之后“放下”了,“放下”就得自在,“放下”就能随缘,“放下”就不再造业了,应该每天干什么?“信愿持名,求生净土”,这就对了,完全对了。

  【解】“生平所作善恶之业,及所感福祸之果,则不相舍离。

  你天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都是造业,不是善业就是恶业。一般人恶业多善业少,学传统文化、学佛的人,善业多恶业少,都在不断,所以“所感福祸之果不相舍离”,真的不是假的,每天就干这个,天天都有因,天天都有果。

  【解】故云“追命所生”。义寂云:“谓善恶因及祸福果,皆追命根所生处也。”“追”者追随、追逐也。于是后世,“或在乐处,或入苦毒”。“乐处”者,三善道;“苦毒”者,三恶道。

  畜生、饿鬼、地狱,无法避免。

  底下说明了:

  【解】“苦”者痛苦,“毒”者毒祸。痛苦之极,故云“苦毒”。

  经上讲的句句是实话,换句话说,我们把它做个总结:人的一生,把它缩短到一天,从早到晚,意思是从我们出生到我们死亡离开这个身体,全是业报这一生当中,造善业,心生欢喜;造恶业,心生烦恼。一定要知道,起心动念已经在造业了,叫“意业”。

  “业”分三大类,身体造作的叫“身业”,口里面的言语叫“口业”,起心动念叫“意业”,“身、语、意”,或者叫“身、口、意”三业,无始劫以来我们出不了六道轮回,生生世世不是在三恶道就是在三善道。

  那我们想一想,不想多,想一天,今天一天我们是善念多还是恶念多?是善语多还是恶语多?身体动作,善行多还是恶行多?我们今天一天的祸福延到明天,今天是现前,明天是后,到明天,从早到晚,这又一天多去了,一天复一天,一年复一年,人生在世就是玩这个把戏,不好玩,很苦。谁能救我们?佛菩萨能救我们,佛菩萨教导我们,苦,离苦得乐,离苦要离究竟苦。

  “究竟苦”是什么?轮回,六道十法界,究竟苦。“究竟乐”是什么?很简单,“究竟乐”就是极乐世界。为什么?极乐世界没苦。为什么没苦?它没有苦因,往生到极乐世界,得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加持,起心动念善、言语善、行为善,它是究竟善,我们讲“纯善”,所以它的果报是“极乐”。那个地方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不但没有苦的业,果没有,连苦的名称感觉都没有,叫“离究竟苦”,我们得干这个事情,这个救度众生叫彻底救度了。

  今天我们帮助全世界人离苦得乐是短暂的,所以没有帮助人往生极乐世界的功德大,那是帮助他“得究竟乐,离究竟苦”。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就为这个。但是我们每天不能不工作,不工作,活在这个世间干什么?是有工作的,这个工作一定要利益众生,决定不要想到利益自己。

  益自己是罪、是苦;利益众生是乐,不管做成做不成都乐做成了,快乐;做不成了,众生没福,遇到障碍,不是我们不做,是众生没福报。所以对自己来讲还是乐,不为自己就好,念念不要把众生忘掉,像诸佛菩萨一样。诸佛菩萨只有一个念头,帮助遍法界虚空界一切罪苦众生离苦得乐,他不是一个地球、不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它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众生。我们要发这个心,这个心量多大,心量越大越快乐,越小越痛苦。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已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宗经教网(佛陀教育网)手机版的APP已经设计完成。这次设计的手机版APP有两个系统:安卓系统,苹果系统。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已经在共修系统注册的学员,也可以在手机APP上用手机号登陆。

     苹果系统APP下载地址: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后,就能下载了。

     安卓系统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http://sj.qq.com/myapp/search.htm?kw=%E5%87%80%E5%AE%97%E7%BB%8F%E6%95%99

     (2)http://zhushou.360.cn/detail/index/soft_id/3508489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净土释疑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

  邮箱:foxdw_01@163.com

0
  [最新报道]  
· (新版汇总)2014净土大经科注(001-100集)
· 净空老法师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集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无量寿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报道]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