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陀教育-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333集
 
  ·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如何学佛
· 认识佛教
· 净业三福
· 三皈五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了凡四训
· 沙弥律仪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 金刚经
  一门深入
· 一门深入重要性
· 师承的重要性
· 专修专弘

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333集

来源: 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6-06-06 19:06:17
关键字:盗戒,布施,口业,消灾免难,报恩谈,五念门,修行,教学,念佛治病,道场,贫穷
【 点击数:1126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

 

 

净空法师  2016年5月15日 讲于 香港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接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一定要晓得财色、名闻利养是恶行

 

  请看《大经科注》第七百九十二页我们从第一行看起。

  【经】复次阿难。若有众生。欲生彼国。虽不能大精进禅定。尽持经戒。要当作善。所谓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欲。四不妄言。五不绮语。六不恶口。七不两舌。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 

  念老给我们注解的:

  【解】右第二类正因,其中共三句:㈠修行十善。㈡昼夜念佛。㈢志心归依,顶礼供养。

  这是第二类的“正因”。我们希望这一生能够真正往生到极乐世界,这经文重要。很多种方法,任何一种都能帮助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前面学习的是第一类;今天开始这是第二类。我们看念老的注解。

  【解】㈠修行十善。据《法界次第》,十善即是“止恶”。

  主要的意义是“止恶”,要把一切恶念、恶言、恶的行为都能把它止住,永远不能再做了,这样的人能往生。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诸位都知道,皆是上善“俱会一处”,换句话说,上品十善人所住的地方。我们具足上品十善,跟他们就是同类,所以必定得生。

  根据《法界次第》所说的:

  【解】止前之恶。

  没有接触到佛法以前,这十种恶都造,杀生,大的畜生没杀,蚊虫、蚂蚁杀了没有?杀了多少?它跟牛羊没有两样,无论是大是小,它是一条命。“不杀生”,没有说这小动物可以杀,没有说,全都包括在其中。

  【解】止前之恶,则不恼于他,

  不让众生因我思想言行而生烦恼,这是十善的根本意趣,

  【解】行今之善,以利乐一切。

  我们开始要行善,从今之后努力认真的去行善,就依照佛教导我们的这十条,认真去做,利益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下面这十条:

  【解】⑴不杀生,止前杀生之恶行,当行放生之善。

  这里提出来了,遇到众生有生命危险的时候,想办法帮助他脱离,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们遇到了、看到了、听到了,都要发心帮助他,帮助他们离苦得乐,帮助他们保全生命,这是大慈大悲。

  【解】⑵不偷盗,止前盗他财物之恶行,当行布施之善。

  偷盗”列在重戒的第二条,这个罪不轻凡是喜欢偷盗的人,常常行偷盗的这桩事,不好!果报生生世世贫穷,愿不愿意?现在得一点好处,生生世世贫困,我们要不要?我们不要,那就守住不偷盗

  “不偷盗”的范围很广,首先在此地举一个例子,“止前盗他财物之恶行”,偷盗别人的财物,这是恶行。“当行布施之善”,这里面的“施”是指财布施不但不能偷盗,看到别人有急需的时候,需要财物,我们有,应当帮助他。

  我学佛的时候,六十五年前,章嘉大师教我,弘法利生也离不开财物,财从哪里来?我们这个命中没有财,老师告诉我,修“财布施”,这是“因”,得财富是果报,修因一定有果报那个时候我们生活非常艰难,我跟老师说,我没有多余的财物可以布施。老师问我,一毛钱有没有?我说一毛钱可以;一块钱有没有?一块钱也可以。你要在心上,从一毛一块去修布施,要养成一个欢喜布施的心,不要把布施忘掉了。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老师把这个讲给我听,勉励我要修三种布施。

  这三种布施,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生表演给我们看,出家人没有财物,财产三衣一钵,可是遇到有畜生的,我们那个时候“日中一食”,中午饭吃完之后,看到还有野兽、小鸟、这些爬虫之类,佛告诉比丘,你吃剩下来的、多下来的,或者是没有剩,看到他们,就要把自己所吃的分一点给它们,布施,这财布施。最重要是有这个念头,有这个心,遇到这个事是缘,就要去做,恭恭敬敬去修,果报真的是无比的殊胜,愈施愈多,愈多愈施,不能不布施这个道理我们要懂,修三种布施之善。

  【解】⑶不淫欲(不邪淫),止前于非妻妾淫欲之恶行,当行恭敬之善。

  都是对治没有学佛之前所造的这些罪业,要把它改过来。佛的人不但不能邪淫,对异性都要有恭敬心,都要有礼貌,要守礼。

  【解】⑷不妄言,止前虚言诳他之恶行,当行实语之善。

  不说实话,这“口业”。前面“杀、偷、淫”是“身业”,是身的恶行。口的恶行有四,头一个是“不妄言”,不可以妄语。

  “止前虚言诳他之恶行,当行实语之善”,说实话,修行要着重德行、道德,要有智慧。

  言语,在大庭广众之下,什么样的言论可以说,什么样的言论不能说,不可以不知道,不能把话说错了,错了也是“口业”,要懂得通权达变,在应用上千变万化,自己处理得非常恰当,这就对了。

  【解】⑸不绮语,止前绮侧乖理之恶语行,当行有义语饶益之善。

  “绮语”是花言巧语,不怀好意、欺骗别人,叫别人上当、叫别人吃亏。这个事情不能做,这很不道德。说的话合情合理合法,这叫“义”,面面都能顾到,对人有利益。“饶益”是丰饶的利益,我们讲真实的利益,大利益,要学这个善言。

  【解】⑹不恶口,止前恶言加人之恶行,行软语之善。

  说的话粗鲁,说的话难听,语气态度都不善,这叫“恶口”。许多人有“恶口”的习气,也就是平时养成习惯,对于言语不知道检点,这个要改过来,言语要柔和。

  【解】⑺不两舌,止前构鬪(dòu)两边之恶行,当行和合之善。

  让“两边不和”,这个罪过很重!如果挑拨是非是用在佛法里头,出家人跟出家人、在家人跟在家人、出家人跟在家人,有人挑拨是非,破坏信仰,这个罪重!断人法身慧命。特别是念佛,叫人改信别的修学方法,这个罪重!为什么?念佛这个法门易行道,他一生能成就,你引导他改学别的法门,他那个法门在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你把他这一次了生死出三界的缘打断了,这是大妄语,大的两舌,果报在无间地狱。不能不知道。

  这桩事情在现在社会常常遇到,两个道场有门户之见,彼此对立,为什么?为拉信徒,甲批评乙,乙批评甲,让初学佛的人听了生烦恼,你们都不是好东西,算了,这佛不能学,让他对学佛信心断掉了,这个罪怎么补?补不过来,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谨慎

  “止前构鬪(dòu)两边之恶行。”这就是让两边不和睦,互相猜疑,这个罪很重。

  “当行和合之善。”真正佛弟子遇到这些事情,应当要帮他调解,家和万事兴,这两个人和睦相处,这两个人都能向上,将来都能成就,这就对了。

  “口业”这四种。

  末后这三种是“意业”,是起心动念。

  【解】⑻不贪,止前引取无厌之恶行,当行不净观,观诸六尘,皆欺诳不净之观行善。

  “引”是牵引、是诱惑。“取”是想占有,贪而无厌,这是恶行对财、对色、对名,名闻利养,这在现在这个社会都是很普遍的现象,看到了、遇到了,一定要晓得这是恶行这个恶行堕三途,贪心是饿鬼,嗔恚是地狱,愚痴是畜生,我们不想堕三恶道,就要把贪、嗔、痴拔掉。

  【解】⑼不嗔,止前忿怒之恶行,当行慈忍之善。

  这桩事情,咱不说一般的,我们自己常常犯这个毛病,忿怒发脾气,给人脸色看,好不好?不好,造极重的罪业。要怎样处事待人接物?佛门弟子,要给社会大众做好榜样,希望一生没有冤亲债主。那就学什么?学忍辱波罗密,对待任何人要知道谦虚恭敬、要恒顺众生、要随喜功德,这就对了。所以当行慈悲忍辱之善。

  【解】⑽不痴(不邪见),止前拨正因果,僻信邪心之恶行。

  最重要的“愚痴”就是不相信因果报应。因果报应真有,不是假的。偏见、邪见都是错误的,怎么修正?

  【解】当行正信,归心正道,生智慧之善心。上之十善,均是世善。

  对古圣先贤的教诲有信心。特别是开悟的人,开悟人从哪里看?从大乘经里面看,依大乘经为标准,他说的话能够跟大乘经相应,不违背,这觉悟了。

  中国古人常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千遍”,自见,小悟,那是智慧,没有人讲,他就懂了,开悟人留下来的著作有这个好处,没有人讲,读,遍数念多了,自然就明白了,一千遍,小悟;两千遍,大悟;三千遍以上,非常可能证得大彻大悟,就见性了。

  这个例子很多,在古代中国、外国都有,许许多多宗教创始人,不是大彻大悟,也是大悟。他不是凡夫,因为他所说的跟佛菩萨讲的一样、跟中国古圣先贤讲的一样,他们的智慧、他们的德行是在一条线上,没有高下。所以我们要尊重、要相信,不能怀疑,要依教奉行,准有好处。

 

修善人多、造恶人少之地,社会安定,人民和睦,众生有福

 

  【解】当行正信,归心正道,生智慧之善心。

  离开邪恶就是正,我们要正信,“归心正道”。特别是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正道”是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

  人真正肯放下万缘,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大善,善中之善,没有任何善心、善行能够相比的。我们看最近的海贤老和尚一生,信愿持名九十二年,给我们做出最佳的榜样,往生的时候自在往生。

  我们接着往下看:

  【解】上之十善,均是世善。

  世间善,换句话说,出不了六道轮回,只是三善道,翻过去是恶、十恶。十恶的果报是三恶道,十善的果报是三善道,没有超越六道轮回,所以叫“世善”。这种人世间有,可是我们细心去观察现在这个社会,我们从早到晚所接触的,有没有细心深入去观察,是善多还是恶多?从我们家庭周边的人来看,邻里乡党,一层一层往外放大,我这一个地区,我这一个城市,我居住在这个城市范围内外,这样细心观察,你就知道这个地方清不清净、这个地方有没有福报、这个地方有没有灾难,就看出来了。如果是修善的人多、造恶的人少,这地方好,这个地方社会安定,这个地方和睦,众生有福,福地。为什么是福地?善人多。纵然有灾难,很轻,不严重,都能度过。如果这个地方恶人多、善人少,这就不是福地,这个地方会有重灾难。不能不知道。我们要从这些地方观察,这是因果感应,善因感善果,恶因感恶报,丝毫不爽。

  下面念老引《报恩论》的话来说:

  【解】《报恩论》曰,凡是善行,皆可往生。但必常常念佛回向,即转世善为净因。故佛说诸经总兼世善,而此十善业且特说专经(《十善戒经》),以净身三、口四、意三诸业为修持根本也。

  我们在前面一段学到“净业正因”。“净业正因”里头“净业三福”,第一福里面“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最后一句“修十善业”。有《十善业道经》,这是人、天道的根本,不堕三恶道。所以世尊特别说《十善业道经》。

 

没时间做早晚课、学这部大经,就学《净修捷要》和《报恩谈》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科】癸二、昼夜忆念。

  【经】如是昼夜思维,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

  这怎么个忆念法?我们看念老注解:

  【解】二、昼夜念佛。经云:昼夜思维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

  这是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我们要接受,我们要依教奉行,我们不能把它忘记。

  【解】天亲菩萨《往生论》立“五念门”。

  天亲菩萨,《往生论》是他造的。在《往生论》里边,他老人家主张“五念门”教我们求往生的人怎么个修法。

  【解】一、礼拜门;二、赞叹门;三、作愿门;四、观察门;五、回向门《论》云:云何赞叹?口业赞叹,称彼如来名。

  这个“赞叹”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就是赞叹,“南无”是恭敬的意思、是礼敬的意思。礼敬阿弥陀佛、恭敬阿弥陀佛、赞叹阿弥陀佛,口业赞叹。

  “称彼如来名”,“彼如来”就是阿弥陀佛。

  【解】又彼观察有三种,何等三种?

  这下面讲观察,观察三种,第一种:

  【解】一者,观察彼佛国土功德庄严。

  依什么观察?依经上所说的,依“净土三经”,本经说得详细,把西方极乐世界详细介绍给我们,《观无量寿佛经》里面也有补充的,这里没有说到的那边有说到,小本《阿弥陀经》则是略说,为什么?小本便利做朝暮课诵,读小本的人多,简略。如果你要想详细了解,你去读莲池大师的《疏钞》,幽溪大师的《圆中钞》,蕅益大师的《弥陀经要解》,说的详细。

  经,要多读、要多听,为什么?对极乐世界熟悉,对极乐世界产生感情、产生愿望,愿生。

  “庄严”是相、是形相。“庄严”从哪里来的?功德。

  功德是谁修的?阿弥陀佛所修的。我们《无量寿经》上讲得清楚,阿弥陀佛发大愿,修行五劫,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佛,将十方诸佛国土用神通展现出来让他看,教给他取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优点、好的东西,帮助他建成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建成之后是一切诸佛刹土里面功德庄严,它统统具足了,圆满了,所以超过十方一切诸佛刹土。

  建立这个庄严的佛土,为什么?为了接引我们,所谓“佛不度无缘人”,真正相信,真正发愿,真正肯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有缘人。接引这些有缘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可思议。

  所以天亲菩萨给我们立了一个简单的课程,现在夏莲居老居士就把天亲菩萨的“五念法”,写成一个简单的课诵本,叫《净修捷要》,也叫《五念法门》,写得非常好对修行人来讲太方便了,大概只要半个小时你的课就做完了,而且这个课程虽然很短,功德无比殊胜。

  黄念祖老居士有《报恩谈》,就是《五念》的注解,《净修捷要》的注解,讲得太好了!真正多念几遍,你对于西方净土不能不相信,甚至于不能不想去,决定想往生极乐世界,是接引大众同生极乐、无比殊胜的这个小册子。希望同修们这个本子不能不看,同学们费了好几年的时间把念老的讲述写成文字。

  我看过,也编成有声书,非常便利,这个有声书我听了七十多遍,愈听愈欢喜,希望同学们抽出一点时间多看一看、多听听,我相信你会得法喜。

  【解】二、观察阿弥陀佛功德庄严;三者,观察彼诸菩萨功德庄严。

  分为三种,前面第一种有十七种。观察阿弥陀佛的依报国土,国土功德庄严讲了十七种;观察阿弥陀佛的功德庄严有八种;观察往生到极乐世界这些诸菩萨功德庄严有四种,真正不可思议。

  【解】今经所云正是第四观察门,或兼口念,则兼第二赞叹门。

  第三作愿,就是决定发愿求生净土,第三是大愿。

  【解】如是观察或赞叹,昼夜相续,故云昼夜思维等等也。

  所以念老的《净修捷要报恩谈》,真正没时间做早晚课、工作太繁忙、没有时间来学习这个大经,就学习那一本很好。《报恩谈》真正你看进去了,生欢喜心了,功德跟念《无量寿经》没有两样,你一定会发心求生净土,放下娑婆世界,这就对了。

  【科】癸三、志心归依。

  这就是发愿,志心归依。《注解》上说:

  【解】三、志心归依,顶礼供养,是第一礼拜门。《论》云:云何礼拜?身业礼拜阿弥陀如来,应正遍知,为生彼国意故。

  为的什么?想往生极乐世界,我拜阿弥陀佛就是求生净土。“为生彼国意”,“意”是心里想着要往生。

  【解】又归依即归命。《往生论注》曰,故知归命,即是礼拜,然礼拜但是恭敬不必归命,归命必是礼拜,若以此推,归命为重。今经云,归依顶礼,复是志心,更兼供养,弥显精诚。

  这真诚心,这经上说的这几句好!礼拜,《往生论》上讲的五种意思,都在这一拜当中就圆满了,所以说弥显精诚至感。

  【科】壬二、妙果。

  【解】《往生论》云,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成就者,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妙因感果,是故临命终时蒙佛本愿加威,慈悲加佑,令心不乱。

  这一句话非常难得,临命终时“一心不乱”比什么都重要;这个时候“一心不乱”不是自己修成的,而是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慈悲加佑,帮助你“一心不乱”。

  【解】故得不惊不怖,心不颠倒。

  心不颠倒就是“一心不乱”,这个功德太殊胜了,无比的殊胜。我们要知道“慈悲加佑,令心不乱”,这一句话也出现在玄奘大师所翻的小本《弥陀经》,鸠摩罗什大师的本子没有“令心不乱”这一句,玄奘大师的译本有。把这一句补出来了,这一句很重要,帮助我们念佛人、求生净土的人增长了信心。我功夫不到没有关系,在这一刹那当中阿弥陀佛大慈大悲保佑我们、帮助我们“一心不乱”,这太难得了!

  【解】不惊者,不惊慌失措;不怖者,不畏怖恐惧。

  这就讲什么?走的平安、走得好,自在往生。

  【解】不颠倒者,心不错乱,亿佛之正念,依然现前,故得往生。本品经文未言临终见佛,但既得往生,则佛必然来迎。

  这一句我们不能忘掉,所有往生的人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必定来接引,为什么?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尤其是第十八愿“十念必生”。临终“五逆十恶”真正忏悔回头,一心念佛,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阿弥陀佛的本愿,没有不来迎接的。不来迎接你找不到极乐世界在哪里,所以到时候佛一定来迎。

  【解】因佛本愿,临终接引,若无佛迎,则凡夫自力不能往生。

  你不知道极乐世界在哪里,所以决定佛来接引。不可以不知道。

  【解】今不言者,以此品专论因行,故不多涉往生之果境。

  往生果报现前的境界就省略掉了,这个道理要懂,这是“妙果”。

 

得空就念佛,遇缘就修,只要不需要思考的工作都能修

 

  【科】辛三、忙里偷闲正念得生 分二 壬一、胜因 分四 癸一、端心精进

   【经】若多事物。不能离家。不暇大修斋戒。一心清净。有空闲时。端正身心。绝欲去忧。慈心精进。  

  到这个地方是一段。

  念老注解:

  【解】右第三类,有二句:一修行世善。二忙里偷闲,正念得生。

  关键是后头这一句,要正念才能得生。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

  【解】此类指事物繁多之人。平素暇时甚少,未能大修斋戒。更难于一心清净。如是之人当努力行善。并应忙里偷闲,善择时机,遇缘即修,不使空过,亦定得往生。

  末后这一句结论好——“定得往生”,也能“定得往生”。什么时候修行?得空就念佛,遇缘就修,只要这个工作不需要用思考的都能修海贤老和尚给我们表法,他一生耕种,农夫,虽然出家了,每天还是下田耕种、耕作,耕作不需要用思考,所以不妨碍他念佛。拿着锄头、拿着工具,一锄头一声佛号,声声不缺,这就是缘,机会,所以他念佛不间断。

  无论工作不工作,佛号不间断,有人的时候默念,不出声音,不干扰别人、不妨碍别人;没有人的时候就出声念,有人的时候默念,不使空过,佛号一句接着一句,除了睡觉中断之外,醒过来接上了,没有空过。

  我们看末后,念老在这里给我们结的:

  【解】净宗之妙即在“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废世法而证佛法”也。(见《报恩论》)“有空闲时”。承上所言,事物繁多,未能身暇心净,大修斋戒。

  身心都不能得到闲暇,平常身在工作,心里还在想着事情,所以不能“大修斋戒”。

  【解】则当善用时机,遇闲即修。摒除世虑,勇猛专修。此句“有空闲时”总贯下文,直至“一日一夜,不断绝者”。

  “端正身心”,端身正意也。《浊世恶苦品》云:“汝等能于此世,端心正意,不为众恶,甚为大德。”

  这是佛在《无量寿经》里头劝勉我们,《浊世恶苦品》,五浊恶世,真不容易。我在年轻的时候,看到这样的经文,我总是以为佛说话太过分了一点,是有浊恶,还不像佛说的这么严重,但是今天我们所处的社会,念念这一句经文相不相应?一点都没错。好像是我们这个社会,释迦牟尼佛亲眼看见的,称之为“五浊恶世”。

  能在这个世间端心正意、不作恶业,难,很难!就是前面十句所说的“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绮语、恶口、贪、嗔、痴”,能不起心不动念吗?恶缘现前,你能够守得稳、不动心,能做得到吗?太难了!所以佛在这里赞叹,“端心正意,不为众恶,甚为大德”真不容易,这是大德。这几句话对谁说的?对于学佛的人说的,对念佛求生净土人说的,佛确实慈悲到极处。

  【解】又《重重诲勉品》曰:“若曹作善,云何第一?当自端心,当自端身,耳目口鼻,皆当自端。”

  “若曹”是“你们大家”。你们大家要想行善,什么是第一?

  “当自端心,当自端身,耳目口鼻,皆当自端。”这就是大善。“端心正念”,这就是第一作善。我们先端正心意,然后端正身,包括耳、目、口、鼻,六根。六根是先端正意根,然后再端正眼、耳、鼻、舌、身。

 

释迦佛、历代祖师大德用“持戒、讲经、教学”饶益有情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这个地方讲的:

  【解】是故遇空闲时,首应端正身心也。

  空闲的时候会胡思乱想、会受境界干扰,眼被色干扰了,耳为音声干扰了,鼻为香干扰了,舌被味干扰了,身、意没有一样不受干扰,干扰就不得其正,我们讲,偏了、邪了。

  【解】“绝欲”者,在此期间绝断男女间之爱欲。“去忧”,放下世间忧虑。

  这是念老在此地教导我们,“绝欲”,在被外面境界干扰的时候,要能够觉悟,要能够把这个干扰给放下, 用“绝欲去忧”。爱欲放下,忧虑放下,慈心精进。

  【解】“慈心”,与众生乐之心,今此修持是为饶益有情而修也。

  我们想想,释迦牟尼佛用什么方法?历代的祖师大德用什么方法?他们所用的“持戒、讲经、教学”释迦牟尼佛开悟之后就开始教学,现在叫办班教学,四十九年没中断。法布施、财布施,“财”是什么?“内财”比“外财”更重要。“内财”是什么?身体,用我这个身体来做榜样。持戒就是身教,佛所说的他全做到了,这就是持戒

  “三聚净戒”圆满落实,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做一个修行求出离六道轮回的榜样给人看,教你怎么修学,不容易。身行言教,他做到了,所以听的人相信,没有怀疑;佛没做到的决定不说,说了别人不相信、说了别人怀疑。

  去忧”就是放下世间忧虑,我们常说的“万缘放下”。为什么?这个世间法是假的不是真的,《金刚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甚至于对佛法也放下,经上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佛法。佛法为什么要放下?教你学一样就好,别学太多。

  “法法平等,无有高下”。既然一切法是平等的、没有高下,我们要把“高下”放下,取一门就行,无比殊胜的一门,就是“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为什么?人人做得到,人人都能成就,它就是最殊胜的法门,这个法门传给你了,你修很困难,你做不到,你这一生离不开轮回,不能成就,定慧都不能成就,那就是不契机,这个法门不适合你修。那我们能学的法门,八万四千法门都不够资格,就这一门,这一门就是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来度我的,来接引我到极乐世界,生到极乐世界,自然就圆满了、就成佛了。

  所以教我们“绝欲去忧”,这两句是“放下”。下面两句是“提起”,“提起”什么?慈心精进。“慈”,与乐,总是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先要自己离苦得乐。自己没有离苦,怎么能帮助别人?!自己没有得乐,怎么能帮助别人得乐?行吗?行,释迦牟尼佛做到了,释迦牟尼佛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这是什么?彻底放下,世间人所“忧”的就这些,他全放下了。

  “与乐”怎么做法?帮助人开悟,开悟就乐了。释迦牟尼佛说法说那么多,都是帮助众生开悟的,开悟就乐了。开悟什么?生死了了,知道自己一生决定出离六道轮回,多么喜乐,真乐,这不是假乐。念老这里注解得很好。

  【解】“慈心”,与众生乐之心,今此修持是为饶益有情而修也。

  在大乘教里叫“表法”,做榜样给别人看。自己怎么样?自己随时可以往生,想走就走。为什么不走?做个样子给别人看,希望多影响几个人、多带几个人到极乐世界,这是阿弥陀佛最欢喜的礼物。我来了,你看我带一批人来了,阿弥陀佛就喜欢这个,这就是为什么历代这些祖师大德住世的时候天天讲经教学、领众修行,就这个意思。

  【解】“精进”者,勇猛于修善断恶也。

  断恶修善要勇猛,这是“真精进”

  【解】《辅行二》曰:“于法无染曰精,念念趣求为进。”

  于法无染,念念趣求,不但是于世间法无染,于出世间一切法也不染,这叫精,于法无染,于世出世间法都不求,这是进。

  下面说:

  【解】《华严大疏八》曰:“练心于法,名之为精。精心务达,目之为进。”盖谓:精者,乃精一其心于佛法也。

  就是古德教我们,“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就这个意思。我们要精一其心于佛法,佛法就是这一部经,就是这一法——“信、愿、持名”,蕅益大师讲四个字,决定得生净土

  【解】以此精心,唯以达本为务,是名为进。

  “达”是什么?“达”是到达。到达什么?我们第一个,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我们的精心希望到达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在西方极乐世界究竟圆满,妙觉果位,等觉上面,这是“达本”,这叫“进”。

  【解】本者本源也。明自本心,见自本性,是为达本。

  “达本”一定是在极乐世界。我们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慈悲到极处,我们真求,他真帮助,帮助我们成就、帮助我们“达本”。所以末后说得好,“明自本心,见自本性,是为达本”

  【解】《大疏》之义较胜。

  《华严经大疏》,这个意思说得好,讲得非常好,简单明了。

  【科】癸二、断恶修善

  这个是说马上要干的,这些经文要写在墙壁上,常常看见,不要忘记。

  【经】不当嗔怒。嫉妒。不得贪餮悭惜。不得中悔。不得狐疑。要当孝顺。至诚忠信。  

  这都是我们毛病,几个人没有?都有。这些东西不能放下,修行功夫怎么会得力?!所以修行难,就难在这里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

  【解】从“不当嗔怒”至“至诚忠信”,乃第一句,为人乘之世善。

  世间善法,人世间的,这个“乘”就是“三乘”再加上人、天,叫“五乘”。“三乘”是大乘,“缘觉”是中乘,“声闻”是小乘,通常讲的“三乘”。我们要知道。

  人乘”的善事善行,修这个来生会得人身,不会丧失人身,是这个意思。换句话说,这些毛病改不掉,来生人身都得不到,怎么能往生?!所以你要问修行从哪里修起?就从这里修起,不应当嗔怒。

  【解】“嫉妒”,妒忌他人之盛事。又害贤曰嫉。

  别人有超过自己的,多半是名闻利养;有超过自己的就受不了了,嫉妒心就生起来了,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所以这造业造得深,嫉妒障碍严重的都在地狱,“害贤”,为什么?都是怕他超过自己,这个心怎么能往生?!不但不能往生,得不到人身,到哪里去了?三恶道去了。

 

从一毛、一块布施,养成一个布施的心、布施的念头

 

  【解】“贪餮”。“餮”者,贪食也。“悭惜”,《大乘义章》曰:“吝惜财法称悭。”

  我们叫“小气”。对于财法如果是吝惜的话,财,不肯施财;法,不愿意为人说法,第一个是命中没财,第二个是命中没有智慧,所以“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

  有财不肯布施,有法也不肯布施,来世是什么样的人?没有智慧,又没有财富,这就错了!

 

四十五岁病了,不医、不药念佛求往生,一个多月病好了

 

  我这一生是遇到章嘉大师,要不遇到章嘉大师,财、法都等于零,为什么?过去生中就是缺少财施,财施、法施、无畏施都缺乏,那果报是什么?是贫穷,没有智慧,没有寿命这真的,不是假的。这一生怎么样?遇到了佛法,跟章嘉大师见面,他老人家就教我要修三种布施。布施我没有钱,财施我知道,拿什么去布施?老人问我:一毛钱有没有?我说一毛可以。一块钱有没有?一块还行。你就从一毛一块布施,养成一个布施的心、布施的念头幸亏过去生中还修了一点法布施,所以还有一点小智慧,对于大师这些话能听懂、能接受,就真干。

  我的寿命只有四十五岁,今年九十岁了,这四十五年是佛菩萨加持的,不是我命中有的。我们同时出家还有两个好朋友,同年,命运都相同,都过不了四十五岁。四十五岁那一年,三月,法融法师走了;五月,明演法师走了;七月我生病了,我就知道该走了,一点都不错。所以我念佛求生净土,念一个月佛,病好了,我没有吃药、没有找医生。得多少人关心我,我说命到了,医生只能医病,不能医命,命到了就该走了,念佛求生净土就对了。还有几个学生陪我,跟我在一起念佛,助念。所以真的,不是假的。

  老师教给我的,三种布施我都干。法布施,喜欢为人说法,只要他喜欢听,一个人我也讲,我在台中学讲经就这么学会的跟谁讲?喜欢听的人我就给他讲,约时间,一个星期一次,到他家里,方便,他只给我泡一杯茶就行了,我给他讲两个小时,我用这个机会练习讲经

  所以我在出家之前,我学会十三部经,十五个月学会十三部经,十三部经我都会讲,讲得还不错。所以我一出家,白圣法师就叫我到三藏学院去教学。我学了十三部经,他一个学期才学一部,才教一部,三年毕业了,才教了六部,我还有七部没派上用场。所以我对于佛学院没兴趣。

  我在台中学经教,进度是一个月学一部,十五个月学了十三部,这十三部里头包括《金刚经》、包括《普贤行愿品》、包括《阿弥陀经》,这都比较分量大一点。

  《金刚经》我开课是在内典研究班。李老师办的内典研究班,八个学生,六个老师,我是其中之一。我主教的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所以学教,只要专心,“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一样一样的学,不能同时学两样,这是李老师最忌讳的;你同时学两样他不教你,他很干脆跟你说,你没有能力接受,一门一门学。一门没有学好,怎么叫“学好”?能讲叫“学好”。

  所以我要找地方去讲。台中的莲友很多,我就找他们,我们天天讲。星期一,每个星期一,在张三讲一种;每个星期二,在李四家讲,又讲另外一种。自己要会找机会、要练习。不上台、不练习,不行,不能成就。

  所以三种布施可不能疏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

  “无畏布施”我做得多的是放生,病苦,在医院里头我布施医药费一直到现在。我在澳洲图文巴,澳洲政府办的医院,我现在还是每个月捐一万块钱澳币,给贫穷的人做医药费。我在那里住了十四年没有中断,每一年十二万,布施医药——“无畏布施”。

 

释迦牟尼佛教学一生没建道场,建道场很多弊病——障道

 

  还有一个,基督教班的临终关怀中心,做得很好,它服务很周到。虽然是基督教,我们佛教徒要是临终,他关怀照佛教仪式做,我看到很欢喜。他也来找我,他们经费很困难,我也是每一年给十二万给他。这两个地方二十四万,一年二十四万,十四年不缺,这个属于“无畏布施”。财、法都布施,而是以“法布施”的功德最殊胜。

  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学,他给我们做榜样。老师要我学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教学没有道场,一生没建道场我现在才读懂他的意思:建道场很多弊病——障道。以前我不知道,我到这么大年岁时候才恍然大悟

  佛为什么不建道场?把人贪心断掉了。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正确的。那时候人身体好,我们今天体力不够,晚上在外面一个晚上,在那边打坐,大概第二天就要上加护病房了。不敢尝试,知道是对的,我们非常惭愧,赶不上佛陀,晚上还要有个地方可以遮蔽风雨,够了!心里真的做到这段经所说的断一切恶、修一切善。

  好,今天时间到,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已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手机版网站应用:安卓版。邮箱:foxdw_01@163.com。  

0
  [最新报道]  
· (新版汇总)2014净土大经科注(001-100集)
· 净空老法师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集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无量寿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报道]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