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陀教育-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331集
 
  ·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如何学佛
· 认识佛教
· 净业三福
· 三皈五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了凡四训
· 沙弥律仪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 金刚经
  一门深入
· 一门深入重要性
· 师承的重要性
· 专修专弘

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331集

来源: 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6-06-03 17:37:30
关键字:放下,莹珂法师,性罪,圣贤教育,理一心,一心三辈,礼物,真心,心外无法,住大乘者,
【 点击数:1144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

 

 

净空法师  2016年5月12日 讲于 香港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佛没有来去,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请看《大经科注》第七百八十三页倒数第四行。

  【科】辛二、往生胜妙果德

  这一大段,我们看到这个科题就知道,前面从七百七十一页末后这一段,“一心三辈”,“一心三辈”分两大段,第一大段,“大乘往生正因”,我们前面学完了,很长的时间。现在是辛二,第二大段,“往生胜妙果德”。前面说的修因,这个地方说的证果。

  我们看经文:

  【经】此人临命终时。如在梦中。见阿弥陀佛。定生彼国。得不退转。无上菩提。 

  我们今天在这一品经里头末后的这一段,无比殊胜利益。

  请看经文,我们看念老的注解:

  【解】“此人临命终时,如在梦中”。因一念往生者,既亦曰三辈,故品类不一。临终景象,亦应随之而异。

  这里面我们特别要注意的,前面一段末后给我们说的“一念净心”、发一念心”,这就是一念往生的。一念往生的人,也应该有三辈。所以慈舟大师判这段经文,叫“一心三辈”,它有上、中、下三辈,都是临终。临命终时,“一念净心”,或者是“发一念心”。“一念净心”,这样往生的,这个“一念”太殊胜了,“一念”跟性德相应

  所以念老在此地引用《那先经》里面说,“最为第一”;又引莲池大师在《疏钞》里面跟我们说,这“一念”全体是佛。日本人幸西氏所主张的“一念”,这“一念”与佛智相应,即得往生。所以这“一念”,没有妄想,没有杂念,万缘放下了。这“一念”全体是佛,用全体是佛的这个念头来念阿弥陀佛,所以“一念”就相应,“一念”就决定得生,得不退转无上菩提。这是今天我们接着这段经文。

  【解】于上辈者,生死情尽,凡圣体空,明识佛无来去,而见佛来。了达生死本空,而现往生。

  相,有没有?有。理,有没有?没有,这是法身菩萨,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境界。所以他的往生,虽然是一念、十念往生,他生到哪里?三辈上辈,九品,上上品,生实报庄严土。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效果、这样殊胜的功德?前面细说,说得很详细,就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与什么相应?与自性相应,与真心相应

  我常常劝勉大家,用真心,不要用妄心,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养成一个习惯。妄心是生灭心,妄心是假的,我们用真心。真心就是“一心”、“一念”。一句阿弥陀佛佛号里头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什么都没有,就这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不夹杂妄想、杂念,它就相应,跟诸佛如来相应。

  怎么相应?诸佛如来住“一心”,我们这个时间虽然短,这一刹那的时间,我们也是“一心”,“一心”跟“一心”没差别,所以说“全体是佛”。“全体”是什么?整个宇宙都是佛,重要!要养成习惯,睁开眼睛所看的一切万物是佛,所听的一切音声是佛,所接触的一切境界无一不是佛,为什么?惠能大师讲得好,“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是全宇宙,全宇宙叫万法。

  全宇宙从哪里来的?从一念真心生的,这一念心,一心一念,里面没有妄想、没有杂念,就是“一心”,“一心”能生整个宇宙。宇宙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那是唯识所变,现在只讲“唯心所生”、“唯心所现”。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唯识所变”,“识”没有离开真心,“识”只是心里面夹杂着妄想、杂念而已,那就叫“阿赖耶识”、就叫“妄心”。真、妄是一不是二。

  所以从真的来看,那就是全宇宙都是阿弥陀佛。不但一切有情众生是阿弥陀佛,花草树木是阿弥陀佛,山河大地是阿弥陀佛,一切万物无一不是阿弥陀佛,我们就入阿弥陀佛“一心”里头了,阿弥陀佛“一心”里头有我,我“一心”里头有阿弥陀佛,心心相应,不可思议。

  所以这一句的末后说得好佛哪有来去?!佛的法身没来去。法身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什么样子?我们六根都缘不到,它是无量光,《华严经》上称它作“大光明藏”,净宗称它作“常寂光”。“常”,永恒不断。“光”,遍照法界。一切诸佛十法界依正庄严,都在光中,光照得清清楚楚,没有得“一心”的人见不到,证得“一心”的人见到了,所以叫“明心见性”。我们没有见到的人,我们的心是迷,是迷心,所见到的是阿赖耶的相分,而且见的范围很有限,局限在一个角落上,一点点。什么时候我们回归自性,见到大光明藏了、入常寂光净土,就是契入大光明藏,这才叫究竟圆满,证得圆满的法身。法身菩萨也证得了,不圆满,要到妙觉果位,才证得究竟圆满,就这么回事情。

  所以阿弥陀佛无来无去,你见到佛来了。我们自己?自己生死本空,本来没有生死。现在有没有生死?没有生死,我们自己误会以为有生死,完全是我们看错了,没有生死。要往生极乐世界,好像做梦一样,“梦里明明有六趣”,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觉”了就没有了,咱们没“觉”。我们什么时候“觉”?到极乐世界就“觉”了。

  在此地真修,真正明了,常常放下,常常放下就是常常不要把这些东西放在心上,就叫放下,真放下了,心里头常有阿弥陀佛,极乐世界,除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统统放下,不放在心上,清净心自然现前,平等心自然现前,清净心现前决定往生,这经上讲的,决定往生,生实报土,平等心现前决定往生,品位比清净心高。

  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上辈往生的法身菩萨,我们一般称什么?十地菩萨,真的。往生五十一个阶级统有,但是极乐世界无比殊胜。殊胜在哪里?待遇平等,确确实实有四土、三辈、九品,可是往生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萨”。

  “阿惟越致”什么地位?法身菩萨,是实报土的菩萨。我们自己没有证到报土,我们还是凡圣同居净土,但是受用,智慧、神通、道力,这就受用了。这些受用,所谓是神通变化,都跟法身菩萨平等,这是难信之法。

  甚至于“五逆十恶”,临终十念往生也有这么高的品位。什么原因?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这些往生的人这一生糊涂了,过去生中修得好,刚刚到见性还没见性,他这个缘没掌握住,又掉下来了,是这么回事情。这一生又遇到了,虽然在临终时间很短,甚至于只有几个小时之内,他的善根忽然泛上来了,起作用了,他就真往生了,一念、十念真往生了。天下之大,无奇不有,都有可能,不多见,但是不能说不可能,有可能,不多见。说不定我们自己到时候就有可能。但是我们为了要安全起见,现在就用功,怎么用法?放下。

 

放下“五欲”财色名食睡;放下“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孔老夫子教人“放下”,《大学》头一个,“格物”,“格物”就是放下。“格”是格除,“欲”是欲望。佛经上讲“五欲”——财、色、名、食、睡,把这放下;“七情五欲”,“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为什么?这是假的,这是轮回因。“七情五欲”放不下,六道轮回出不去;“七情五欲”能放下,功夫得力就超越六道了。们的功夫就是念佛,念佛什么功夫?念佛不间断就是功夫,一句接着一句,不夹杂,不间断,念念相续,这一点重要

  【解】舍此生彼,皆如幻梦。故云如梦也。

  《金刚经》上教给我们,教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佛给我们说出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什么?“如梦幻泡影”,这“一切有为法”。“有为”就是有生、有灭的。哪一法不是生灭法?我们在六道里头人道,六根所接触全是有为法。六根也是生灭法;六尘也是生灭法;六识还是生灭法;这个三六十八,十八界,统统是生灭法,前念灭后念生,一个接着一个。佛说的,这些生灭法都是梦幻泡影,“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不能执着,要放下。

  它有没有?不能说它没有,也不能说有。你说它没有,错了;你说它有,也错了。为什么?说它没有,它现相。说相有,相刹那生灭,一秒钟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的生灭,我们无法想象,在我们面前没有丝毫概念,这速度太快了,这是事实真相。这个真相,被现代量子力学家证明了,这最近二十年前的事情,才发现,跟佛经上讲得一样。《金刚经》上四句话证明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诸佛如来是如是观,我们学佛,学菩萨,也要作如是观就对了,别受骗,不上当。

 

慈老判“一心三辈”,跟通常讲的“一心三辈”不一样

 

  下面说:

  【解】于中辈者,了达世间,皆如梦幻泡影,故于临终,无所留恋,视同梦中也。

  我们刚才讲过这个意思,“上辈”。“中辈”?“中辈”就已经警觉到了,我们学这个“中辈”。“了”是明了,“达”是通达,了达世间法的真相。真相是什么?是梦幻,是泡影,不是真的。不但临终没有留恋,现前就不留恋,就若无其事,视同梦中,现在就要这样看法

  【解】至于下辈,其人临终,彷佛似梦,得见彼佛,亦得往生。(但一心三辈中之下辈,并不皆等于正宗三辈中之下辈。上中二辈亦复如是。盖一心三辈,别具一格,不同常规也。)

  这什么人?过去世有大善根,他根本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在临终,大概外头什么缘,一下迷惑了,一念错了,又到人间来了,他有这种善根的底子在。

  所以慈老判的这个“一心三辈”,跟通常讲的“一心三辈”不一样这个都是过去生中证得了,已经得到了,就是临终一念错了,最后这一念是烦恼习气,他没去得成,这一生遇到了,这才讲得通。于情于理让我们不怀疑,我们知道有这个情形、了解这些状况,自己努力发愤,决心求生净土。能不能去?个个都能去,个个都有把握。关键在哪里?关键在放下你现前能放得下,你往生净土的机会就具足了;现前放不下那还是个问题,这不能不知道什么时候放下?现在就放下,现在就没事了,决定不为自己,为正法久住可以住世间。

 

中国传统文化是正法,能带给一个人一生的幸福美满

 

  中国传统文化是正法,它确确实实能带给一个人一生的幸福美满,所以它是正法;它不给你带来烦恼,不给你膨胀欲望,带给你一生幸福快乐,《论语》孔子第一句话就说这个为什么要学?这学什么?学圣贤的教诲。

  为什么要学圣贤教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包括“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这在“学”里头;“习”就是笃行、落实你能把你所学的统统落实在生活,日常生活都做到了,快乐,那就是幸福。“不亦说乎”是幸福,是快乐美满人生。有榜样。孔老夫子给我们做榜样,颜回给我们做榜样。孔老夫子当时在社会没地位、没有财富,普通人家,孔子每天那么快乐。那个快乐从哪里来的?“学而时习之”来的。这可爱,真得快乐!这个快乐在家庭里头,你在家庭一生一个人得到这个乐就影响全家,家庭和睦;家和万事兴,一家人都快乐,无论你干哪一个行业,你一定干得很顺利

  孔子干什么行业?孔子教书。确确实实私人办学校教学生,孔子是中国第一个人,这个真快乐。家里生活能过得去就行了,我要干我最快乐的事情,最快乐的事情无过于教下一代,把下一代人都教好,快乐!所以你事业顺利学生个个是圣贤、人人是君子。三千弟子,三千位君子,这种乐趣不入境界的人想不到,这就是为什么要学。

  学圣贤教育为的是什么?快乐,为的是幸福,社会安定社会上好人多、榜样多,让一般大众看到的都是圣贤君子,接触到的也都是君子之人,没有小人,社会安稳、国家富强、天下太平。圣贤教育有这么大的魅力,你学了你怎么会不快乐?!些学这个人还得不到快乐,他里头该放下的他没放下。该放下是什么?名闻利养,这个东西没放下,所以他学了也不快乐,他虽然学,他没有习,就缺这个。所以虽然学圣贤教诲,依旧在造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有善、有恶,善感三善道,恶感三恶道。他还在造业。

 

学佛要不能落实佛的教诲,还不是在造业?!

 

  我们学佛亦如是,学佛要不能落实佛的教诲,还不是在造业吗?!你修“五戒”、“十善”,修“六度”、“十愿”,没放下名闻利养,那叫善业,来生人天福报,不能往生。你能把这个东西统统放下了,放下怎么?放下,快乐!比你拥有的更快乐,这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孔颜之乐”是从自性里面流出来的快乐,与外面境界不相干,外面五欲“财、色、名、食、睡”不相干,这个要懂。

  大乘教说的好,从内心里面求,从内心里面流出来的真乐,是真的;心外的法都是假的,心外无法。法法都是真心流露,法法的自体就是真心、就是本性,所以说法外无心,心外无法”。“法”就是“心”,“心”就是“法”,是一不是二,统一了,这个自在,这不是假的

  学大乘的人,前面经文我们读过的,“住大乘者”,心安住在“大乘”。“大乘”这是什么?无量智慧,无量德能。用在“慈、悲、喜、舍”,没有自己,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苦难众生没开悟的,还在迷惑颠倒的,帮助他们觉悟、帮助他们回头,他一回头、一觉悟,他就是君子,他就是圣贤。我们觉悟了,要做出觉悟的样子给他看,我们在社会上没地位,快乐,我们没有财富,幸福。你给我,我不要,为什么?那个是累赘,那是麻烦,让你心安住在那些不正当的地方,错了。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放下,得大自在,清净心现前还得了清净心是阿罗汉;平等心现前是菩萨;觉而不迷,成佛了。六道、十法界里头找不到,没有能跟他相比这是圣贤教育,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这是佛法,这是大乘所以“一心三辈”,不同常规。

 

“住大乘”的人理念、言行、待人接物没私心,没欲望

 

  【解】由上可见,念佛达于一心,而得往生者,品类悬殊,上则圣贤,下及凡夫,念佛达于一心,乃至能发一念净信,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于彼佛,皆得往生。

  这还得了!这是真正经文,无价之宝,学了之后要牢牢记在心上,要在生活里兑现,那你就真正有福之人,你是“住大乘者”

  “住大乘者”,心里头常有,无时无刻没有,这叫“住大乘者”。“住大乘者”,这个人就是菩萨,我们没有看出来,佛菩萨、阿罗汉看到了,这人是菩萨。他怎么“住大乘”?起心动念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就是菩萨,这就是“住大乘”的。这个“化”是教化、是感化。

  “住大乘者”的人,一定把他的大乘思想、理念、言行、日常生活待人接物,你能看得到,这人没私心,这人没有欲望,他什么都不要,为什么?得大自在。要了就操心

  这些年我住在香港,国外的朋友很多,来都送一些名贵的这些书画、这些雕塑品送给我,我连道场都没有,没地方放,送过来是给我添麻烦的,好心好意给我添麻烦。那我怎么办?马上转手送给别人,送给那些有福报的人,他有地方收藏,我没地方收藏。转手就送给人了,我什么都不要,你们什么都不必送我,送一点吃的可以,到这来三餐饭就吃完了。这些真稀奇的、这些珍宝的东西不要给我,转手就送人,大家晓得。我们彼此都好,你不麻烦,我也不操心,多好!

  我最欢喜的一桩事情就是看到人念佛,你念佛我看到真欢喜,希望你的佛号相续不断,念到一心清净就可以了,为什么?决定得生。

  念老在这个里面告诉我们,“念佛达于一心”。这一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不那么容易,问题在哪里?在放不下越是放不下,越要多想放下。多说放下,说多了,真的放下了,别人放下不放下,别管他,自己首先放下了,好!“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放下,千遍,不知不觉自己真放下了,对于这个世间法留恋的心大幅度的减少了,这边减少,那边就增加,那边是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念头就增上,好!

  “一心”得不到,乃至能发“一念净信”,这个比“一心”容易。

  “净信”:不夹杂妄想的“信”叫“净信”。连往生极乐世界的品位也不计较,不必一定要想着我要上上品往生、我要超过别人,这都叫“妄想”。一定要晓得,世界是平等的,大家都平等,都是一样的,没有哪一个超过哪一个,没有哪一个不如哪一个,那些超越不如的概念都是妄念;都不是真的。真的是自性。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所有一切差别都不是自性里头的,都是阿赖耶边上的事,妄心,阿赖耶是妄心,不是真心。

  我们学,学用真心,不用妄心。一切妄想、分别、执着全是阿赖耶边的事情,真如自性里头没有。“真如”就是“一念”,“真诚”也是“一念”,所以一念净信”就保证你往生获得“一念净心”,从“净信”到“净心”。

  “发一念心,念于彼佛,皆得往生。”这句话是总结前面“一心三辈”,慈舟大师判的。你说慈舟有没有开悟?不开悟他看不出来。为什么那么多人看这个经都没有看出来,被他看出来了、他说出来了,不容易!

  里头有密藏,要等大彻大悟的人把它揭穿。我们才知道,没有这些人,我们看十遍、看一千遍都没看出来,读个三千遍也许会看出来。所以遍数多,重要!遍数多的时候,我们在这里下的功夫深;浅了,没达到,还想不出这句话的好处在哪里,自己差不多的时候人家一提醒就明白了,这是什么?往生。往生重要,遇到净宗法门不能往生,叫冤枉,为什么?看底下就明白了。

  【解】其最下者,则为五逆十恶,临终发愿,至心念佛,十声相续,乃至仅得一声,以暗契理一心故,亦得往生。

  这些都要牢牢记住,为什么?你从这个地方建立坚固的信心,这一生决定得生,不需要下一次再来。你看看,这临终一心的人,生平不是行善,造恶。造的什么恶?五逆、十恶。

  五逆”:杀母亲,杀父亲,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五种大逆果报在无间地狱。

  下面讲“十恶”。“十恶”是地狱,“五逆”是无间地狱。

  “十恶”是什么?

  杀生、偷盗、邪淫,这是“身”(杀、盗、淫)。

  妄语(欺骗人);两舌,挑拔是非;绮语,花言巧语,目的是骗人,是叫人上当;还有一个恶口,说话很难听。“口”的四业。

  “意”,贪、嗔、痴。

  这叫“十恶”。

  “五逆、十恶”在古时候社会上很少,为什么?从小家教就严格的教他,决定不许可,这是属于戒律

  造“十恶”的人都是造地狱业;“五逆”是极重的罪业,都是堕无间地狱。造作这样重罪的人,临命终时遇到善友,劝他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他这一听,他真信,没有怀疑,完全接受,真正发愿求生,十声佛号来不及,念了一声“阿弥陀佛”,这一声也能往生。所以“十声相续”,不能“十声相续”,“乃至仅得一声,以暗契理一心故”,就是这一句的道理,它是暗中跟理一心契合了。

  “理一心”是什么?这个时候只有“一念心”,就是这“一心”,时间很短,甚至几秒钟,这里头没有妄想、没有杂念,就是“理一心”。完全接受的,心里头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之外,我们常说没有起心动念就是“理一心”。

  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是“事一心”。

  他在这个短的时间当中,这一念当中,他没有妄念,没起心动念,就是没有妄想,没有执着,什么都没有,就这一句佛号,就凭这个得生了,这样往生了,这是“暗契理一心”。

  明白这一句就相信了,可能有这个事情,有可能,不是不可能,有可能。临终最后那一念,你是什么心?你是个“一念不生”的心,就是“理一心”。如果还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这叫“事一心”。能不能往生?也能往生,契理、契事都能往生。

  品位高下也很难说,有的人这“一心”很高,一下就抬上去了;有些人品位低一点,能不能往生?蕅益大师讲的“真信切愿”,这就能往生。往生的条件是相信不怀疑,相信有极乐世界、相信有阿弥陀佛、相信四十八愿度众生,没有怀疑、没有夹杂,这个“十念”没有中断,这临终十念,往生的人当中,符合这个条件的,我们相信不在少数。特别是在放不下的那些人,临命终最后要想到不往生极乐世界,就是三恶道轮回,能想到这一点,放弃轮回,求生净土,这一念他就成功了。

  【解】此显一心功德,最为第一。

  功”是功夫,“德”是他的受用在这个关键的时刻,这“一念”与“一心”相应,“一心”、“一念”哪有不往生的道理?!

  所以这个法门叫“易行法”,不在时间长短,有人念佛念几十年,念得很不错,但最后一念没得“一心”,还有一桩事情没放下,去不了,这桩事情就把你从极乐世界拉回来了,太可惜了!

  所以放下,我劝同学从现在放下,别放在心上,在这个世间过一天算一天,别想明天,一心念佛,念念求往生。佛还没有来接你,你要做个好样子,念佛的好样子给大家看,表法,像海贤老和尚一样表法,时候到了,阿弥陀佛一定来接你,决定不会错过,这个重要!所以你看,“契理一心,即超生死,而登不退,极显持名法门,究竟方便,不可思议”。这不是假的。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

  【解】以上两类往生,一者三辈往生,皆由“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此则本经之宗也。

  两种往生都是“发菩提心”。

  【解】二者,一念净信,一念往生,皆由“一念”。“一念”者,实相也,乃本经之体也。

  他为什么能够往生?一个契本经之相。本经的“相”是实相,本经的“体”是真如自性。

  【解】且一念之净心,举体是菩提心,“念于彼佛”正是转念。故知一心三辈,亦不外于本经之宗也。

  本经的宗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这八个字。这八个字,时时刻刻不能丢失掉,心里头要长存这八个字。

  菩提心”是什么?真信、真愿就是菩提心。所以有“真信真愿”、“一向专念”,没有一个不成就的。

  【解】故知一心三辈,亦不外于本经之宗也。又《观经》五逆十恶往生。本经“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是不能往生也。

  《观经》上有“五逆十恶”能往生。我们这个经上,第四十八愿最后两句说“唯除五逆,毁谤正法”这不能往生的。这个经有冲突,我们要学哪一个?

  【解】嘉祥于《观经义疏》中,释曰:“第三品恶有三人。初明作十恶。次明作四重。后明作五逆。”

  “四重”是四重戒,就是“五戒”前面的杀生、偷盗、邪淫、(杀盗淫妄)妄语。

  杀盗淫妄”这个四重罪,“五戒”里头除“饮酒”,这个叫“性罪”本身就有罪。“饮酒”叫“遮罪”,为什么佛禁止?把它摆在四重罪相等的地位,是酒醉之后,容易犯前面这四重

  早年李老师跟我们讲《礼记》,见到饮酒这桩事情,就见到郑康成(郑玄)。郑玄酒量大,他在马融那个地方求学三年,结业之后回家,马融是他的老师,也是一代大儒,《汉书》里头有他的传记,他对这个学生嫉妒,他肯定这个学生将来的成就,超过自己。那怎么办?想把他害死,这用心不好。十里长亭给郑康成践行,让所有同学都敬他三杯酒。郑康成喝了三百杯,所以“三百杯”是有典故的,是郑康成。三百杯喝下去之后,小小的礼节都不失。所以李老师说,如果人人酒量都像郑康成,释迦牟尼佛这条戒就没了,就不必了。这讲“四重罪”。“五逆四重”,这是恶人。最后是“五逆”、“十恶”,“四重”、“五逆”。

  【解】不明谤法阐提(谤法称为阐提),故明恶不尽。

  “阐提”是梵语,意思是善根断了,没善根的人(他有余恶,他恶没断干净)。

  【解】十恶四重五逆并得生西方。若是谤法阐提不得生也。阐提不信法,临终虽为说有无量寿佛,彼终不信,故不得往生也。

  这个好。嘉祥大师在《观经疏》里头,这一段解释的很好,他是什么?他是临终他不相信,他造“五逆、十恶”,“四重”,他不相信,这就没法子往生。

  我们再回头看一个,有造这个罪业,他相信,宋朝的莹珂法师,出家人。他造作的是“五逆十恶”,这个人相信因果,他知道,他将来死了一定堕地狱,想到地狱他就害怕了。向同学们请教,你们有没有方法救我,能帮助我不堕地狱?就有一个人,给了他一本《往生传》,念佛求生净土可以救你。他把这《往生传》念了之后,真的发个勇猛心,把自己锁在寮房里头,三天三夜不眠不休,三天三夜就念这句佛号,求生净土。真诚心感动,三天三夜把阿弥陀佛念来了。阿弥陀佛告诉他,你好好的修,你的寿命还有十年,十年之后我来接引你。

  莹珂,在中国人说的是“福至心灵”,见到阿弥陀佛有福报,难得!他忽然间开悟了,我十年寿命不要了,我现在跟你走。阿弥陀佛答应他了,他说好,三天之后我来接引你。就跟他定了这个约。

  三天之后,他到早晨把房门打开,告诉大家这桩事情,他见到阿弥陀佛,三天之后来接我往生,庙里没有一个人相信,说他胡造谣言,但是听他说话不像说假话,反正三天很近,看着你三天,阿弥陀佛来不来接你。

  到第三天,果然阿弥陀佛来接引,他要求大众念佛,早课改成念佛送他往生,大家都欢喜。念了大概一刻钟,古时候的一刻,是我们现在半小时。念了一刻钟,他告诉大家,阿弥陀佛来了,来接我了,跟大家辞行,感谢大家助念,他就走了。真的,不是假的。这桩事情记在《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头都有。三天三夜,拼命,什么都不求,我就求往生,一切都放下了      

  阿弥陀佛不是当时就带他走,留他三天,干什么?叫他度众生,做出这个样子给大家看,让大家看到念佛往生是真的,不难!他能做到,人人都能做到,只是你不肯下决心、你不肯干。他是个破斋犯戒的出家人,不是个好人,寺庙里头人都瞧不起他,他来给我们表这个法,自在往生,没有病苦,说走就走了。

  这样自在的往生,我早年在美国遇到过一次,我没有亲自看到,但是亲自看到的人来告诉我。是旧金山的甘老太太,她先生是将军。晚年,她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在美国读书,也在美国成家了,把她接到美国住在一起,当然也是替他照顾小孩,就是照顾她的孙子。

  她在台中跟李老师学佛,我们很熟,到美国去,这又碰到了。她就把这个事情告诉我,这个往生的老太太是她的佛友,她们常常在一块共修,在美国住了好几年,言语不通,没有事情。白天就是一个人在家,儿子、媳妇都上班了,孙子上幼儿园,晚上儿子、媳妇回来的时候把小孩接回来,她就等于看家,照顾这个家庭。每天做晚饭、早饭这两餐饭,中午他们都不回来,就一个人在家里,这样在那里住了十几年。

  往生这一天,是她的媳妇打电话,婆婆过世了,怎么走的?盘腿打坐坐在床上,穿了海青念佛走的,夜晚走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旁边写了遗嘱,留了遗嘱,写得很清楚,而且把儿子媳妇孙子的孝服都做好了,所以估计她天天干这个事情,至少三个月前,她就知道,预知时至,没有告诉任何一个人。

  这个消息一传,念佛同修都到她家去看,功夫不亚于苦行僧、不亚于祖师大德,走得这么自在。不需要人助念,自己念佛往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生一天病,没有觉得哪里疼痛,就这么走了。所以这甘老夫人告诉我,真的,不是假的,亲眼看到的。她看到的有三个人,这是其中的一个,告诉我,我到美国她告诉我,她说决定不是假的。

  问题就是看你是真发心,还是假发心。什么叫假的?发心求佛接他往生,这里还有很多事情没放下,那不行。彻底放下,丝毫留恋都没有,才能感得佛来接引。佛知道你是真的,真的他就来了;有一丝毫虚假,佛就不来。我们不能不知道。

  机会要抓住,这一生遇到佛法、遇到净宗、遇到《无量寿经》会集本、遇到黄念祖老居士的集注,大因缘!怎么都被你遇到了!稀有难逢,“百千万劫难遭遇”,你怎么都遇到了?!遇到,空过,你说多可惜!

  所以这个世间事,一定要晓得有好事、有坏事,坏事咱们不做。好事要不要做?可以做,不要放在心上这句话重要!做了放在心上,就叫“造业”;不放在心上不造业。不管好事坏事,放在心上就造业;不放在心上没造业,叫“净业”,没造业好!

  没造业,往生极乐世界方便;造业的,人往生极乐世界很难,半路上就被人劫去了。

  生天的,天上的这一些福报现前,有不少天人接引你往生,生天;恶报现前,有很多小鬼带着铁链枷锁也来迎接你,把你接到地狱去了,都有人接引。

  那是净业,没有善恶业,善恶业都不要,统统放下了,阿弥陀佛来接引,莲花化生,这个不能不知道

  所以“一念往生”,这个“一念”就是实相,本经之体,与本经体、相完全相应,所以“十恶”、“四重”、“五逆”,统统能生西方。

  “若是谤法阐提不得生也。”“阐提”,就是没有善根,他不相信;临终虽然跟他说有无量寿佛,他不相信,他不能接受,所以不能往生。临终能接受,临终不怀疑,最后那一念都能往生,这个叫“一心往生”,信心往生。

  【解】又《安乐集》论此甚详,已引录于前。兹不赘。

  【解】又《四帖疏》更有别义。

  《四帖疏》,是《观无量寿经》的注解,《观经四贴疏》,这个里面,也有讨论到这桩事情,《四帖疏》是善导大师作的,我们净土宗二祖,唐代时候人。

  【解】“如四十八愿中,除谤法五逆者。……如来恐其造斯二过。方便止言,不得往生。亦不是不摄也……若造(经忏悔、发愿、持佛名号),还摄得生。”

  后头有开缘。如果经过真正忏悔,发愿,一心念佛,阿弥陀佛还是来接引,慈悲到极处。“十八愿”里面,讲“五逆十恶”不能往生,这是极重的罪业。“如来恐其造斯。”预防这些人造这个罪业,是这个意思,是“方便止言,不得往生”,不是真的不能往生,真正忏悔、真正回头,佛还是欢喜,还是来接引你。

  【解】两疏之说虽殊,但不相违。嘉祥师谓彼是谤法阐提,不能起信,故不得生。善导师意谓,虽是谤法五逆,倘于临终,闻法能信,忏悔回心,至心信乐,愿生其国,乃至十念,佛垂大慈,亦可摄彼往生极乐。

  这个眼前也有个例子。我们知道潮州黄河道德讲堂,谢总他的父亲往生不久,好像就在去年春天的样子。他到这来给我说过,说得很详细。父亲是好人,儿子做这么多好事,但是一生不学佛,也不相信。家人劝他念佛,他说你们念就好了,他不念,所以他挺着急。病重的时候,就在往生前两个小时,最后一个机会,最后劝他父亲:西方有极乐世界,你相不相信?他爸爸点头,代表相信。他非常高兴。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接引往生的人,你相不相信?他点头。他看点头高兴的,非常高兴!他说好,我念佛你跟着我念。念了不到一个小时,他父亲走了,这是真往生。

  瑞相非常好,那一天去送终的人,有一千多人,人人都看到,有瑞相,有人看到光、看到香光、闻到异香,有很多瑞相。这个就是临命终时最后一念,没有人提醒就不知道,那他就真的又搞轮回了。这一提醒他,相不相信?点头就接受,相信真有阿弥陀佛、真有极乐世界,佛就来接引,他就去了,不可思议!

  但是,后面这几句话是念老说的:

  【解】但阐提之人,临终生信,实为难中之难。

  真难、真不容易!几个人一生不相信临终能回头像谢总父亲这样的人,谢总常常劝他父亲,他听得很多,虽然他自己不肯念佛,他听得很多,到临终最后这个再问他,他居然信了,他点头,不怀疑了。他说不出话来,点头,就信了。最后这一个小时,他念佛,让他爸爸跟他一起念,他爸爸没有声音,口动、耳听,口动,他看到欢喜,真的,这个结语好。

  【解】如《观经》云临终十念得生者,已是万万中之一,若如《四帖疏》所谓谤法五逆,临终能至心信乐念佛往生者,当为亿亿中之一也。

  那是“亿亿中”,这是说什么?理上讲得通,实际上可能没有这种人,理讲得通,佛菩萨确确实实慈悲到极处众生以妄心对佛菩萨,诸佛菩萨都是用真心对众生,从来没有欺骗过,从来都是帮助你从恶道回头,慈悲到极处。

  我们再看末后这一段:

  【解】又《法鼓经》云:“若人临终之时不能作念,但知彼方有佛,作往生意,亦得往生。”

  我们起心动念,这一点同学们要知道,一切时、一切处我们起心动念,无论是善念、是恶念,是世间念头、是出世间念头,阿弥陀佛完全知道;不要以为佛不知道,那就错了!佛完全知道,鬼神也知道鬼神知道没有佛知道那么详细、那么彻底。所以起心动念重要!

  什么念头最好?“阿弥陀佛”这个念最好为什么?十方诸佛都赞叹,十方诸佛都欢喜,你念这一声佛号,你就想到功德多大!为什么不干?为什么要有些杂念?这些不相干的跟六道轮回相应的,错了!不能这么干。我们只要一回头,能摄心专念阿弥陀佛,念一天、念三天、念一个星期,功德不可思议!真求往生,佛真来接引

  莹珂法师造做“十恶”,破戒,三天能够把阿弥陀佛求来,凭什么?凭真诚心,三天不间断,日夜不间断,阿弥陀佛就来了,真往生了。我们感谢莹珂法师表这个法、做这个榜样给我们看,让我们起了信心!虽然做错很多事情,感觉得还有救,佛真慈悲,佛没有舍弃我们。

  【解】如来慈德,微妙难思。是故《安乐集》云:“当知如来有胜方便,摄护信心。谓以专意念佛因缘,随愿往生。”

  这是《安乐集》里头说的,昙鸾法师讲的。

  【解】并赞云:“若闻阿弥陀德号,欢喜赞仰心归依,下至一念得大利,则为具足功德宝。设满大千世界火,亦应直过闻佛名,闻阿弥陀不复退,是故至心稽首礼。”

  这个后面是两首“赞”。这个“赞”的意思很明显,“若闻阿弥陀德号”,阿弥陀佛的名号,听到这句佛号,听了欢喜、听了赞叹、仰慕,心皈依了,这是真正皈依阿弥陀佛。

  “下至一念得大利。”这是什么?说到最下,再往下去下降,降到什么?你只有一念,时间不长,“一念”就能得大利益。什么大利益?底下举个比喻说。

  “则为具足功德宝。”你得到功德宝,得多少?具足的。具足是圆满的,你想多少就有多少,这样的功德宝对你就有大帮助。

  “设满大千世界火。”这是说灾难。这是什么灾难?星球焚烧,焚毁了。像我们现在太阳,太阳是火球,能烧得尽吗?能,将来一定会烧尽的,烧尽之后就大爆炸,太阳系就没有了;甚至于到最后,银河系也爆炸,也没有了。这是我们讲,自然灾害里头最严重的。大千世界不是一个星球,太阳是一个星球,大千世界火,这是一个星系的爆炸。

  “亦应直过闻佛名。”在这样大的灾难,你听阿弥陀佛名号,你会平安度过

  “闻阿弥陀不复退。”你不会退转,闻名号不会退转。

  “是故至心稽首礼。”因为这个缘故,以至诚心来礼拜阿弥陀佛、来礼拜西方极乐世界。

  我们在今天这个世界,我们所遇到的,上了年岁的人要多反省。我们想想,今年是二0一六年;想想过去,二00六年;再想想过去,一九九六年、一九八六年、一九七六年、一九六六年,越往前面去,这社会越好,越往后面来的时候,一个十年间,一个不如一个。

  我们现在不需要看十年,一年一年就很明显,一年不如一年怎么办?这个警觉心要有。有这个警觉心,帮助我们生起出离心,我一定要超越六道轮回,我们不在这里搞轮回,这轮回太苦了!人道苦,天上也苦,恶道更苦。

  你不说看别的,咱看畜生道,五十年前市场卖的这些鸡鸭,大概都是它们寿命快要到的时候 才被杀了,总得养好几年;现在这些鸡鸭,是养鸡场里头养的。养在哪里?养在鸽子笼里头,可怜,多少时间被杀掉了?六个星期,长大了。喂什么?喂化学饲料。

  现在人心坏了,这真叫谋财害命,所以饮食健康出了问题,许多东西不敢吃了,现在肉能吃吗?不能吃了,吃了都会生起奇奇怪怪的病,它带的病毒。怎么办?我们遇到这个经,我们要给这个经顶礼,它救了我们,我们有救了,一心真信真愿,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无论我们什么环境,在今天大富大贵也不行,贵而不安、富而不乐。四五十年前人,富贵人有安乐;现在没有安乐,真正讲人的自由幸福快乐,穷人还有,贫贱的人还有,富贵人没有了。所以我们要认真观察,诸位在新闻报道里,报纸、这些媒体传播,每天地球上发起多少灾难,而且一个月比一个月严重,甚至一个星期比一个星期严重,这还得了吗?

  上个世纪末,一九八0年代,七0年代,这个世界上还有几个有名的真正有学问、有德行的人,还有几个;外国也有,像汤恩比说出的“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就是现在的问题,我们现前遇到的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我相信英国人。

  现在英国人已经要求全国学生,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学中国文化。不仅是干这个,还有信息我们看到的,所有的学校,大学、中学、小学课文里面把佛经教义融在里面去了,有人告诉我,可能都是受汤恩比的影响。汤恩比出生在伦敦,英国人,英国人对他很尊重。

  传统文化能救国家能救世界,几个人发心学习?真正发心学习的我们知道那是菩萨再来,那不是凡人,他来干什么?他来救世的。英国带头,它在欧洲有影响力,我们要重视,我们要努力,来到这个世间做一桩大事业来救世的、救传统文化、救全世界人民。这个缘也不可思议!这是好事,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将来是人天两道,你的去处;不放在心上,一心念阿弥陀佛,这事情干完之后,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好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已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手机版网站应用:安卓版。邮箱:foxdw_01@163.com。  

0
  [最新报道]  
· (新版汇总)2014净土大经科注(001-100集)
· 净空老法师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集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无量寿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报道]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