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陀教育-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314集
 
  ·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如何学佛
· 认识佛教
· 净业三福
· 三皈五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了凡四训
· 沙弥律仪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 金刚经
  一门深入
· 一门深入重要性
· 师承的重要性
· 专修专弘

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314集

来源:  录入时间:2016-03-15 16:04:32
关键字:净修捷要报恩谈,功夫得力,念佛,民族之根,复兴汉学,参禅,真谛,功夫成片,一念
【 点击数:1092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

 

 

净空法师  2016年2月28日 讲于 澳大利亚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一切要从真心起,这是真修、是真念佛

 

  请看《大经科注》第七百四十五页倒数第七行,最后两句开始。

  【解】又《游心安乐道》云:“诸佛名号,总万德成。但能一念念佛名者,即一念中,总念万德。”

  什么叫“一念”?这“一念”当中是“南无阿弥陀佛”,或者是“阿弥陀佛”都可以,这“一念”里面,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就叫“一念”。

  这“一念”的功德不可思议,为什么?这一念“总万德成”。“万”不是数字,它是代表圆满。自性本具圆满的功德,都在这一句名号当中,几个人知道?!天天读这部经、天天学习这一部集注的人也不知道,念过去了,这念头里头夹杂着妄想杂念、分别执着,他不是“一念”心。真是“一念”中,这“一念”具足万德。

  “总念万德”,一切时、一切处,只要是一句佛号,不夹杂妄想、杂念、分别、执着,这一念就是“总念万德”,一念就是自性圆满的性德,统统具足了。

  【解】又“无始恶业,从妄心生。

  “妄心”是什么心?识心。“八识五十一心所”是生灭心,生灭心里头有恶业。

  【解】念佛功德,从真心起。

  你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这个功德前面说“总万德成”,就是“总万德”你统统都念到了,从真心起。

  【解】真心如日,妄心如暗。真心暂起,妄念即除。

  教里头无数次的教导我们,一切要从真心起,这是真修,这是真念佛。千经万论劝佛弟子,用真心不用妄心。真心就是一念至诚,真诚到极处。那你要问什么才算是真?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就是真用真心生活,用真心待人,用真心接物,用真心工作,最重要的要用真心念佛,这一句佛号无量无边的功德,一念之间完成了,希望念念如是,道业哪有不成的道理?一生往生净土,圆成佛道。

  下面是比喻,真心像太阳,妄心如黑暗。妄心是生灭心,前念灭后念生。妄心,真心一现前,妄念就没有了,妄就归真。这两句话要记住,太重要了,真心暂起,心里才想念一句阿弥陀佛,妄念它就不生,为什么?真念跟妄念不会搅在一起,有真就没有妄,有妄就没有真。

  底下比喻说:

  【解】如日始出,众暗悉除。”又《安乐集》引证《观佛三昧经》云:“佛劝父王行念佛三昧。父王白佛: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何因不遣弟子行之。

  《观佛三昧经》上有这么一段经文,释迦牟尼佛劝他的父亲修“念佛三昧”。他的父亲告诉他,大乘经上常说的“佛地果德,究竟圆满,真如实相,第一义空”,为什么不教学生修学?

  【解】佛告父王:诸佛果德,有无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脱,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劝父王行念佛三昧。

  这一段谈话很好。

  【解】父王白佛:念佛之功,其状云何?佛告父王:如伊兰林,方四十由旬,

  四十由旬就是一千六百里,这样的一个伊兰林,伊兰气味很难闻,有恶臭,这样大的面积一片森林。

  【解】有一棵牛头栴檀,

  “牛头栴檀”这是香气的,这是宝树,古时候供佛用栴檀香,中国人省略叫“檀香”。檀香里面最好的是牛头栴檀,这个树林里头有这么一棵树。

  【解】虽有根芽,犹未出土。

  这是一棵树,还没有长成树,种子在土里才生芽,还没出土,它的香气。

  【解】其伊兰林,唯臭无香。若有噉其华果,发狂而死。后时栴檀根芽,渐渐生长。才欲成树,香气昌盛。遂能改变此林,普皆香美。众生见者,皆生希有心。

  佛举这个比喻,用栴檀比喻佛的功德;用伊兰林来比喻六道众生,这个是带着有毒的,气味难闻,众生见者,生希有心。牛头栴檀不容易得,现在还有没有了?没有了。为什么没有了?没有佛出世。佛为什么出世在这个世间?缘成熟。这个世间人人都想断恶修善,都想积功累德,有这个念头,有这个念头的人很多,佛就出世了。

  说实在话,诸佛与法身菩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我们知道,经上常说,法身没有相,法身遍一切处、遍一切时,无时、无处它不在。

  我们今天眼所见的、耳所听的、鼻所嗅的,这些境界我们都不喜欢,不喜欢你天天见到,这是什么?我们的三业不清净,身、语、意三业都不清净,感得果报就是我们眼前的六根六尘六识佛劝我们修,就如同他劝他的父王一样,他是怎样劝他父王,也是怎样劝我们,用的是平等心,清净心,将一切众生平等对待,一视同仁。

  【解】佛告父王:一切众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复如是。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如彼香树,改伊兰林。

  我们从这段经文里头,深深体会到释迦牟尼佛的慈悲,他把一切苦难众生跟他的父王是平等看待,希望他父王脱离六道轮回、脱离十法界,往生到极乐世界,一生圆满成佛。到极乐世界,那是到栴檀林了,不是伊兰林。

  “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这句话重要!我们要想断一切恶成一切善,只有一条捷径——“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你就做到了。在这个世间不容易,很难成就,或者我们说根本就不能成就。往生极乐世界一生成就,不能不去。

  下面为我们说明:

  【解】所言伊兰林者,喻众生身内三毒三障无边重罪。言栴檀者,喻众生念佛之心。才欲成树者,谓一切众生,但能积念不断,业道成办也。”

  只要我们这个念头不要间断,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一切时、一切处,只要头脑清醒,心里口中就一句阿弥陀佛,除这一句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念头都放下了,这就是香树,这就是“栴檀”。

  所以这四个字“积念不断,业道成办”,这个业道是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十方世界无量无边无数诸佛如来,这些诸佛如来当中,最殊胜的、最无比的就是阿弥陀佛,特别将这尊佛介绍给我们、介绍给他父亲,希望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别忘记,要努力,要“积念不断”,一念接着一念,不让它中断,我们往生净土决定成功。

  【解】又《大悲经》云:“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盘界,不可穷尽。”

  《大悲经》上说,一称佛名,就是称南无阿弥陀佛,用这个善根,这个善根是通到涅盘大道的,入涅盘界,不可穷尽。

  【解】《称扬诸佛功德经》云:“若有得闻无量寿如来名者,一心信乐,持讽诵念……,其人当得无量之福,永当远离三途之厄。命终之后,皆得往生彼佛剎土。”

  佛在许许多多经论,都在这里给我们介绍,希望我们深信不疑,希望我们发起大愿,求生净土,求见阿弥陀佛。

  【解】又《文殊般若经》云:“众生愚钝,观不能解。但令念声相续,自得往生。”

  “观”是止观、是观想,这个修难。你看净宗《十六观经》,释迦牟尼佛讲了十六种,最后一种就是“持名念佛”,前面十五种都是“观想念佛”、“观像念佛”,都不容易。称佛名号容易,只要“念声相续”,你就抓住这四个字,自得往生,自自然然你得往生。

  【解】又《净修捷要》。

  夏莲老编的,编得好!总共只有三十二拜就圆满了,用的时间很少,大概半个小时,用它来做早晚课,里面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圆满的佛法,好!希望同学要多看多听,我们做了一个光盘,有声书,多看多听,为什么?这个书能帮助你断疑生信,帮助你一心求生净土。因为你读了之后你才晓得,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大乘、小乘、显教、密教、无量法门,都在这一句佛号当中,一句佛号全包了,念这一句佛号全念到了,不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在里面,即使是过去、现在、未来,十方法界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所说一切法,都不出这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是大圆满,抓到这个就行了,一切都掌握到了,不必再从枝叶上下功夫。

  这句佛号是大根大本,掌握了圆满的佛法,一切诸佛如来所修所学所弘扬的一切法,总在这句阿弥陀佛名号之中,这个功德还得了吗?所以《净修捷要》上夏老说,“六字统摄万法,一门即是普门”,“普门”是广大无有边际,只要“信愿念佛”都能证得。

  【解】赞念佛法门云:“六字统摄万法,一门即是普门。全事即理,全妄归真。全性起修,全修在性。广学原为深入,专修即是总持。

  “广学”是为深入。深入要不要广学?深入就不要广学了,广学深入是我们前面做的,深入之后就不必广学了,就彻底放下了。

  我这个一生前面一半是广学,没找到捷径,契合根机的法门没找到,用了三十多年时间。我讲过《楞严》,先后讲过七遍;讲过《华严》;讲过《法华经大义》。

 

圣贤的学问,学了不落实就没用处了,白学了

 

  在《华严经》“五十三参”这一大段经文里面,看到了文殊、普贤发愿求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我读这段经文非常震撼,文殊、普贤是我们学教的人(就是研究经典的人)最崇拜的两个人,文殊给我们表法的是“学”;普贤给我们表法的是“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文殊广学多闻,普贤表演的是把所学的落实到生活,落实到工作,落实到齐家、治国、平天下。

  “信、解、行、证”,文殊表“信、解”,普贤表“行、证”。孔夫子亦如是,你看《论语》头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习”是什么?“习”是做到,学了管用,用在生活上、用在工作上、用在教学上,“不亦说乎”,快乐无比。

  所以“学”跟“习”不能离开,儒家讲学讲四个: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这都是“学”;后面有一个“笃行”,“笃行”是“习”。它用在什么地方?用在日常生活;用在每天的工作;用在处事待人接物;用在家庭,家和万事兴;用在社会,社会和谐;用在治国,国家强盛;用在平天下,天下太平。圣贤的学问,不落实就没用处了,白学了专修就是总持,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佛教里头第一总持法门,全都在里头,就在这一句佛号,总纲领。

 

对治功夫不得力的方法

 

  【解】声声唤醒自己,念念不离本尊。

  这两句话讲得好!一句佛号接着一句佛号。为什么要这么念?这样念有什么意思?唤醒自己。得功夫到家才能唤醒,要真干。

  怎么真干法?就是一句接着一句不能丢掉,就有办法唤醒自己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了最好榜样,他唤醒了。几十岁醒过来?我看他的盘片看了好几十遍,来佛寺这三位善知识的《永思录》我看了几遍,我的看法他应该是二十五岁前后得“功夫成片”,小成就;再提升,“事一心不乱”应该在三十岁;“理一心不乱”四十岁肯定拿到,得“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就是醒过来了,“功夫成片”是将醒未醒,好像醒过来了,翻个身又睡着了,“事一心”是清醒过来了,没有完全醒过来,“理一心”完全醒过来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成佛了。

  在极乐世界一生能办到,在这个世界也是一生办到。那为什么我们没办到?我们这个佛号没有连住,常常断掉,念着念着忘掉了,就又胡思乱想了,胡思乱想一阵忽然又警觉到,怎么佛号丢掉了,赶紧接上。到什么时候接上之后就不再断了,那叫功夫得力;接上去还是断断续续,功夫不得力。

  功夫不得力怎么办?读经是个办法;听讲经是一个办法,要专听;读也得专读一种为什么?因为我们对散乱心,对散乱心的办法是修定,“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是修定;“一门深入”是修定。“广学多闻”是帮助我们“信、愿”,我们对净宗为什么这么相信?一点怀疑没有,我们听多了、听懂了、听明白了,知道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要声声唤醒自己,多亲切,念念不离本尊,本尊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本尊。

  【解】又云:无量光寿是我本觉,起心念佛方名始觉。

  无量光佛、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四个字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觉”里面就有光,光表智慧,就有寿,寿表福报,有光、有寿。我们希望自己有智慧、希望自己健康长寿,这两句话就是教给我们求得到,不是求不到。

  “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光寿、是我本觉,他在我心中,不在心外,人人都能修,人人都能成就。为什么不肯修?没搞清楚,没搞明白。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死心塌地一句佛号念到底,不再拐弯了,不再有妄想了,不再有杂念了。妄想、杂念统统放下,就这一句佛号。

  所以下面说:“起心念佛,方名始觉”。你什么时候开始觉悟的?念佛的时候就觉悟,就是你开始觉悟。你这个觉悟要念念不断,不要觉了几分钟之后又不见了、又迷了,这是凡夫的通病、最常见的病态。这个病不治好,功夫不得力,这个病一定要治好,让自己功夫得力。

  【解】托彼依正,显我自心,始本不离,直趋觉路。

  “觉路”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解】暂尔相违,便堕无明。

  “暂”是暂时。很短的时间,把阿弥陀佛忘掉了,其它的妄念、杂念起来了,这就堕无明。所以念佛可以破无明,念到净念相续,无明就没有了,功夫就成片了,一句佛号接着一句佛号,不断了,成片了。这是念佛人功夫刚刚得力,不要小看它,有这个功夫,佛来照顾你,你就见到了,佛现身给你看,阿弥陀佛在梦中给你现身,在定中给你现身,把极乐世界的消息送给你,你在极乐世界等于说已经注册了,极乐世界已经有你名字了;七宝池中有你的莲花,莲花上有名字;阿弥陀佛大讲堂里有你的座位,座位也有你的名字,你生欢喜心,再加紧用功就可以去了。

  【解】又《无量寿起信论》云。

  这个著作是乾隆时候彭际清居士的《无量寿经》的注解,彭际清居士非常了不起,在家学佛通宗通教、显密圆融,跟夏莲老他们是同等的人物。

  他的《无量寿经》注解上有这么一个说法:

  【解】须知持名一法最为简要,行者初发心时贵有定课。

  这是教给我们,提供给我们做参考,这个法门简单扼要,学习的人初发心最好有定课,怎么定课?

  【解】每日或千声、或万声、或十万声。从少至多,由散入定,随其念力,俱可往生。

  这话说得好,要真干。学经教学这么多年了,对极乐世界肯定了、认识了,那现在最重要的要去,怎么去?要持名。“信愿持名”,“信、愿”落实在持名上,因为不持名就妄念,妄念虽有“信、愿”也不能往生,所以“信、愿”必须要借念佛,“一向专念”。

  每天定课程,夏莲居老居士给我们编的《净修捷要》,好!《净修捷要》只需要半个小时,用它做早课,用它做晚课,早晨起来半个小时,晚上睡觉之前半个小时,一天修两次,不要中断,好!平常用彭际清居士这个方法好,定佛号,定一万声,念四个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接着,一句接着一句。

  印光大师教我们“十念”,“十念”完全是心里头记,不用念珠,一口气念十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十声,用这个方法也很好。总之念得越多越好。黄念祖老居士在往生前半年,他真的万缘放下,一心求往生,每天念十四万声,他是记数念佛,十四万声,念了半年,走了。

  古今许许多多的大德都做出了榜样给我们看。海贤老和尚他的佛号不间断,确确实实他是三种功夫他完全都得到,“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阿弥陀佛留他在这个世间表法,要不然他早就往生了。留了不少年,留了几十年,为什么?为帮助我们“信、愿”,帮助我们念佛,帮助我们对于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断疑生信。这个本子是真经,每个字都是释迦牟尼佛说的,他会集没有改动一个字,所以字字是真经。

 

希望大家多学习黄念祖老居士的《净修捷要报恩谈》

 

点击打此处观看视频

 

  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你看把出处全都标示出来,下面这一段《安乐集》,你看标示出来了,这个《注解》是会集“经”、“论”跟祖师大德的著作来解释这部经,每一段、每一小节都有来处、有出处,不是自己随便说的。所以这个《注解》是正知正见。这个经、这个《注解》会流传世尊末法最后的八千年。

  末法一万年,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千年了,现在是末法第二个一千年,后面还有八千年,众生得度能够脱离生死苦海全靠这部经。希望大家多看看、多听听黄念祖老居士的《净修捷要报恩谈》,你就明白了,你就清楚了。真搞明白、搞清楚,你就死心塌地一门深入,你这一生决定成就,到极乐世界作佛去了。

  我们看下面:

  【解】又《安乐集》云,称名亦尔,但能专至,相续不断,定生佛前。

  个语气多肯定,念佛的好处要专不要杂我劝人是一部经、一部论。“论”是《注解》。一部经——夏莲居老居士的《无量寿经》会集本,一部论就是这部《注解》,我们采取黄念祖老居士的集注。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证,真经,正知正见,《注解》。我们用功能专至相续不断、我读经相续不断、我念佛相续不断,只要做到相续不断,定生佛前,你就决定得生。

  【解】今劝后代学者,若欲会其二谛,但知念念不可得,即是智慧门。

  “二谛”是“真谛”、“俗谛”。念念相续是“俗谛”;同时知道念念不可得,那就是“真谛”。“真谛”不妨碍“俗谛”,“俗谛”不妨碍“真谛”,这样念佛是“理一心不乱”;如果没有想到“念念不可得”,这一直念下去,念念都有所得,这个是“事一心不乱”。统统能往生,“理一心不乱”往生“实报庄严土”;“事一心不乱”往生“方便有余土”。

  我们这个凡夫功夫不到家,临终最后一念是“信、愿、持名”,一念、十念都能往生,这个是往生“凡圣同居土”。但是你要知道,极乐世界虽然有四土、三辈、九品阶级,有,不是没有,而事实上它的待遇平等。什么待遇?统统是法身菩萨的待遇,也就是统统都是实报土的待遇,你生到那边是“同居土”,可是你享受的是“实报土”,受用的,它是平等世界。这个就不可思议了,这是一定要去。为什么?这个不是你自己修得的,完全是阿弥陀佛无量劫修行功德再加上四十八愿的加持,让你一到极乐世界,你的智慧、神通、道力就跟法身菩萨平等。所以皆作“阿惟越致菩萨”。

  “阿惟越致”就是法身菩萨。这是极乐世界无比殊胜,不能不去,不去就大错特错了。

  说下面,这是会其二谛,这是“理一心”,知道念念不可得,但是怎么样?

  【解】而能。系念相继不断。即是功德门。

  它能系念相继不断,这是功德门,智慧跟功德同时具足。

  【解】是故。经云。菩萨摩诃萨。恒以功德智慧以修其心。

  这是《安乐集》上的话。

  【解】若始学者。未能破相。但能,依相专至。无不往生。不须疑也。

  知道念念不可得,而念佛功夫不间断,往生到极乐世界品位就很高,阿弥陀佛一加持你全得到。为什么?你有知道,《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都知道“一切法,不可得;无所有,毕竟空”,你对一切法不执着,或者说执着比较淡,不像一般人那么坚固执着。执着很淡薄,丢掉无所谓,很容易放下。这种人往生到极乐世界,利益无边。

  我们看末后这段:

  【解】现世行人,实应,谛信此说。不必,先求离相。但当老实持名。依相专至,无不往生。此实为众生度生死海,之指南针也。

  一点没错,它太殊胜了。

  我们再看后面这一段:

  【解】上。广引经论。以明。持名念佛。殊胜利益。

  用意没有别的,让大家知道“信愿持名”利益无量无边,这个利益太殊胜了。

  【解】至于持念,而云专念。更云一向专念者。

  一个方向,方向是西方极乐世界。一个方向,永远不改变。

  【解】如观念法门所云:佛说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随其根性,佛皆劝专念无量寿佛名。

  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慈悲到极处。我们在上、中、下根里头属于哪一类的,自己要晓得、要清楚。上根对于经教,他一听就懂,他就能契入境界;中根就达不到;下根莫知所云,他听不懂,当然他也看不懂。但是这个法门,懂不懂都没关系。只要你能信,你愿意到极乐世界去,你会念阿弥陀佛四个字,就成功了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容易。所以佛都劝专念无量寿佛名。

  下面这假设一个问答,再深明其义。

  下面这假设一个问答,再深明其义,

【解】问:五种因缘(指五念门),皆是净业。何特于念佛行,专置一向之言耶?

  “五念门”里头只说持名念佛,没有说专,没有说一向,这什么意思?

  【解】答,此有三义:一、谓诸行为废而说,念佛为立而说。

  “诸行”是像《十六观经》里头讲十六种。十六种里面我们只取一种,只取第十六种,其他的十五种我们不修,废除这前面十五种,专修最后这一种,所以加上“一向”。我们这个经上讲的“一向专念”。“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念佛为立”,就是一个是废的意思,一个是建立的意思,这第一个意思。

  【解】二、为助念佛之正业,而说诸行之助业。

  用这个方法的人很多,什么是“助”?什么是“正”?念佛是正业,“诸行”是助业。有缘可以做,没有缘不去找。

  【解】“三、以念佛而为正,以诸行而为傍。故云一向也。”下释其义。“一向专念”,有下三义:一者,废舍余行,专立念佛。单提一句佛号,一门深入,不杂他法。诸行俱废,唯立念佛名号一法。是名一向专念。二者,唯以念佛为正业。为助此正业,而修诸行。念佛为主,余行为助。主摄诸助,助随于主。主助圆融,同入弥陀一乘愿海。

  我们修一切功德。修这一切功德为什么?帮助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做为往生极乐世界的助行,那就是像我们平常断恶修善。断恶是离三恶道;修善,人天福报,我不求人天福报,我只求极乐世界,叫“一向专念”。我修一切福德,也是为求生极乐世界,不是为享人天福报的,这就对了。所以主次分明。

  “三者以念佛而为正,以诸行而为傍。”或者是持咒,或者是礼佛,或者是诵经,都可以有。譬如现在还有很多念佛同学,身体不好了,有病了,他念《药师经》求药师如来,帮助他恢复身体健康;念《地藏经》帮助他消除罪业,那都是“傍”,“余行”,那是傍修的,不是正修。正修还是《无量寿经》,还是这一句佛号。这就对了。

  【解】一向念佛为主,虽不舍余修,仍可名为一向专念也。此论甚妥。是以念佛行人,莫不兼修礼拜、作愿、回向等念门也。

  这个就是“五念法”。

  【解】依据上说,则念佛之人,或兼持往生、大悲、准提等咒,

  有人《无量寿经》念完了,念三遍往生咒,或者念七遍往生咒,这是显密双修,以显为正修,以往生咒为助修,正助双修可以的,念佛亦如是。我念一万声佛号,念完之后念七遍往生咒,念二十一遍往生咒也行。统统都符合一向专念。

  下面讲了很多,很多念佛人他兼修“礼拜”、“发愿”。“发愿”有很多,都发四十八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他也发四十八愿,这样都可以说是“一向专念”。甚至于念佛之人,或兼持往生咒、大悲咒、准提等咒,

  【解】或兼持诵《心经》或《金刚经》等等,只须主助分明,念佛绵密,亦皆不违于一向专念也。

  统统都能算“一向专念”。这个“一向专念”意思广泛,很广,如果我们如经所说,其它的经论,这些咒语统统放下,就一句佛号念到底,一部《无量寿经》念到底,这是“一向专念”里头第一义,第一个意思。第二、第三个意思,可以修其它的法门,但是统统都是要回向往生极乐世界,行。

  你们要问我到底哪一种好?我跟你说三种都好,为什么?各人根性不相同,道理在此地。有根性很利的,有根性很钝,无论是利、钝,只要是你专持一部经论,或者附带还加几部经论,只要目标方向不错,我不求人天福报,我专求往生极乐世界,都行!都可以算是不违背“一向专念”。解释得好。

  【解】论曰。

  这个论,这上面还有名。

  【解】《无量寿起信论》更彰此旨。论曰:“行者既发菩提心,当修菩萨行。于世出世间,所有一毫之善,乃至无边功德,悉以深心至诚心回向极乐,亦得名为一向专念。不必弃舍有为,乃名专念。”

  我干这个善事,断恶修善,为什么?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把断恶的功德,把修善的功德统统回向,帮助我往生极乐世界。行,这不是不行,所以下面,念老,下面是念老的话:

  【解】此论甚契时机,当前世人,世事繁多,颇难摒除净尽,终日念佛。

  现在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人越来越忙碌,越来越没有时间,怎么可能让他从早到晚去念一天佛、念一天《无量寿经》,他东西很杂很乱,那怎么办?

  【解】但能深信切愿,求生净土。事来便做,事去即念。

  确实这八个字非常适合于现代人。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哪一种行业,事情来了我就干事情,事情干完了就念佛,念佛不妨碍工作,工作没妨碍念佛这是个好方法。

  【解】世法本无碍于佛法,何况更以世出世间一切善行,以至诚心回向极乐,故亦名一向专念。

  所以这很多种说法,都可以参考。只要方向目标是一,统统是。可以说都算是“一向专念”。

  【解】据《起信论》,兼行世善,尚得名为一向专念,更何况兼修余出世法。例如:蕅益大师《梵室偶谈》云:“又禅者欲生西方,不必改为念佛。但具信愿,则参禅即净土行也。”

  参禅的人,要想往生到极乐世界,要不要改把参禅放下,改修净土?不必要。行吗?行,真行,我相信。为什么?往生到极乐世界的条件,只是“信愿”,都是蕅益大师说的,往生极乐世界,完全在“信愿之有无”,有“信”、有“愿”,阿弥陀佛就接引你往生;“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浅深”,不用念佛的功夫,我用参禅功夫,我用“信愿”取得西方极乐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我那个品位,我以参禅功夫一样可以取。说得好。

  【解】又大师曾掩关结坛,持往生咒,求生净土,并作长偈为誓。偈云:“我以至诚心,深心回向心,然臂香三炷,结一七净坛,专持往生咒,唯除食睡时。以此功德力,求决生赡养。”

  这种做法、修法。

  【解】足证但具往生信愿,则参禅持咒皆净土行也。又着《弥陀圆中钞》之幽溪大师,一生修《法华》、《大悲》、《光明》、《弥陀》、《楞严》等忏无虚日。临终预知时至,手书《妙法莲华经》五字,复高唱经题者再,泊然而寂。

  那他算不算杂学?你要晓得,这个里头记载他是预知时至,这个功夫成熟了,知道什么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他往生,这是很难得的一桩事情。为什么?《法华》、《大悲》、《光明》、《弥陀》、《楞严》,他是修忏,这是诸经都有忏法,他统统修,忏除业障。

  记住,这里头一个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这些全是助修,不是正修。正修就一句佛号,这就对了。

  【解】如是则修忏持经均是净土行也。由是可知发菩提心,持佛名号,虽兼修余法,亦得名为一向专念,亦得往生。但多门兼修,总未若一门深入。

  这是黄念祖老居士劝我们的,劝我们怎样?总不如“一门深入”的好。“一门深入”简单,不复杂。这一句话力量很重。

 

我们一定做到“熟处变生,生处变熟”

 

【解】一心专至,称念弥陀,则易使熟处变生,生处变熟。

  这两句话老生常谈。“熟处”是烦恼习气。我们凡夫“熟处”是烦恼习气,“生处”是念佛,常常念掉了、忘掉了如何把我们“熟处”——烦恼习气处变生疏,把“生处”,我们念佛这个功夫变成熟处?是念念不间断。像海贤老和尚,一天到晚,睡觉的时候可能他没有念,休息暂断,醒过来就接着,他能不断。换句话说,“熟处变生,生处变熟”,海贤老和尚做到了,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经教太多太丰富了,涉及太多了,那个心不容易专注,用它来做助缘很好。我们就用阿弥陀佛来做助缘,正修阿弥陀佛,助修也是阿弥陀佛,这多好!何必要用别的?!正、助统统用阿弥陀佛。

  【解】盖爱染贪着,是众生之熟处。菩提正念,是众生之生(生疏)处。生处转熟,方有可能于临终苦迫之际,提得起这一句佛号,感佛接引,而得往生也。

  关键是在临命终时最后一句,这是关键。所以为什么要找助念?助念就是怕你最后这一句忘掉了,那就六道轮回去了,很可怕!最后这一句不是佛号也说明你的“信愿”不坚固,“信愿”坚固你就不会堕落。

  你临终的时候纵然没有佛念,没有佛这个念头,你有正念,你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信心愿心没有丧失,只要有人提醒你一句,十句、一句都能往生。这个真有例子,古、今都能找到例子,不是假的。

  【解】是故善导大师示曰:“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者,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

  善导大师这几句话说得好!为什么这样教法?念阿弥陀佛容易,太容易了。临命终生死关头、成败的关头,成功了,到极乐世界去了;不成,继续六道轮回,多可怕!所以法门越简单、越容易,越安全。是这个意思。

 

汉学是民族、佛法的根,我们做复兴汉学的工作

 

  下面接着说:

  【解】“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相应故,不违教故,顺佛语故。若舍专念修杂念者,百中希(稀)得一二,千中希(稀)得三四。”

  “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现在是万中难得一二,在今天。

  所以我们在这么多年,提倡的都是专念,“一向专念”,我们希望把诵经、念咒这些不要夹杂,“一向专念”,遇到这些缘可以做到,应该做的;没有人做的,更应该。我们现在提倡汉学,没人做,我们要做,这个功德回向给极乐世界。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汉学断了,佛法将来会灭亡。它是佛法的根,为什么这么讲?汉学的根是什么?是汉字。

  佛教大乘经经典完全翻成中文,如果将来不认识中文的话,这个大乘经典没有人能读了,这个不得了,比什么都重要。

  个种族、民族,如果它的文化根要是断掉了,汤恩比所说,它顶多在这个世界上二百年,二百年之后这个族群会消失。文化是根,文化有根,这个根是圣学的信仰,在外国是宗教,在中国是儒跟道儒、释、道是一体,不能离开的,所以我们对儒的复兴、对道的复兴,有使命、有责任,这个是积功累德,把这个功德回向求生净土的,对的。有这个缘,做;没有这个缘,不要去求,不找事。事情来了不能推卸,要真正去干。

  所以这个后面,我们看后头这一段。

  【解】总之持名念佛,是诸佛本怀,究竟方便,径中之径。此诚为万古不移之论。

  念老这句话要记住,这是在“真中之真,确中之确”。这个法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阿弥陀佛在教化接引无量无边众生,也是请求一切诸佛如来为他宣扬、为他介绍往生到极乐世界最重要的一句话。所以这是“诸佛本怀,究竟方便,径中之径”。

  【解】因人临终,万苦交迫,除持名外,余行难起。

  这一句佛号容易提醒,要教其它的都困难,念咒、念其它的都难,念经都不容易,没有这句佛号踏实、方便、究竟。

  这一段的注解很长,下面还有很多,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下一堂课我们还是从这一段开始,“总之持名念佛”,从这开始。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近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手机版网站应用:安卓版。邮箱:foxdw_01@163.com。  

0
  [最新报道]  
· (新版汇总)2014净土大经科注(001-100集)
· 净空老法师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集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无量寿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报道]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