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陀教育-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40集
 
  ·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如何学佛
· 认识佛教
· 净业三福
· 三皈五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了凡四训
· 沙弥律仪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 金刚经
  一门深入
· 一门深入重要性
· 师承的重要性
· 专修专弘

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40集

来源: 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5-11-24 14:13:39
关键字:投胎,明心见性条件,经忏佛事,佛教六种形式,离相,听经,夏安居,三心二意,
【 点击数:1215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

净空法师  2015年8月24日 讲于 香港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八十三页,倒数第四行,第二句看起。

  【解】上明诸佛唯因一大事因缘,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出现于世。

  这一段很重要!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到这个世间来?他来干什么?答案就在这一句经文。佛说得很具体,不是他一个,一切诸佛如来包括菩萨到这个人间来以应身、化身。应身,像释迦牟尼佛是应身,也来投胎,也经过十个月怀孕,生下来,跟我们一般凡人没有两样,叫“示现八相成道”,来干什么?来有一桩大事叫大事因缘,就为这个来的。

  “大事因缘”是什么事?说得简单一点、明白一点,大家好懂,就是离苦得乐。众生在这个世间太苦了,佛帮助我们离苦、帮助我们得乐,就为这桩事情而来的。苦由哪里来?苦由迷惑。

  我们对于这个世间,事实真相一无所知,完全凭着自己的妄想、念头,所以迷了。迷了不知道真相,迷了之后,我们想错了、看错了、说错了、做错了,这些错误招来的苦报。

  乐从哪里来的?如果对于宇宙人生万事万物的真相,都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就快乐了,为什么?不再受环境的干扰了,就得自在。

  所以佛陀了解事实真相,一点都没有错误,原因找到了。用什么方法帮我们解决?用破迷开悟。这个地方讲的开示悟入,就是破迷开悟,为我们开导。开导我们还听不清楚,经本看不清楚,听讲听不清楚,必须要佛指示,一桩一桩把它指出来,于是我们这才恍然大悟,才明白了。明白之后把所有错误都放下,就入佛知见了,跟佛同一个知见,正知正见,决定没有错误。

  投胎自己做不了主,不是佛菩萨、玉皇大帝、阎罗王做主,是自己的业力做主。

  苦,苦的根源是六道轮回。六道真有,人不是在这个世间一生就了了,不是,死了以后又去投胎去了,永远在投胎,永远在轮回,投胎自己做不了主。谁做主?不是佛菩萨,也不是玉皇大帝,也不是阎罗王。什么人做主?自己做主,自己起心动念、妄想执着、言语造作造业。业有善恶,造的是善业,善业引导你到三善道;造的是恶业,恶业会引导你到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生生世世无量劫来,我们都没有办法超越六道轮回。

  佛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帮助我们脱离六道轮回,这叫“离究竟苦”。真的离苦了,往生到极乐世界,那得究竟乐,这个乐再不会失掉。用什么方法?用教学,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演的身行言教。身行是做榜样给我们看。你看看,他十九岁离开家庭,他是王子,他要不出家他做国王,十九岁出家,舍弃王位,舍弃了荣华富贵的生活。为什么要舍弃?要为众生,真正做出救护的工作,帮助众生离究竟苦得究竟乐。如果不做榜样,我们不相信,他得要做出来给我们看,我们看到,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就相信了。出家,离开烦恼障。

  佛给我们讲,我们不能明心见性、不能了解事实真相,两大障碍,第一个是烦恼,第二个是所知。所知的都不是智慧,是知识,而且里面很多是错误的,不是正确的。出家是放下烦恼障,他给我们做出的榜样是知识分子,在这个社会上,知识分子占大多数,影响最大,所以他表演是一个知识分子。出家之后参学,印度在那个时代是宗教之国,是哲学之国,所有的宗教宗派他学过,哲学的学派他也学过,学了十二年,到三十岁,真正发奋努力求学。这十二年下来全明白了,宗教不能解决问题,解决什么问题?脱离六道轮回的问题,离究竟苦,得究竟乐,宗教做不到,哲学、科学也做不到,放弃了,三十岁放弃了放弃了,这就表演放下所知障。

  放下之后怎么办?到大树底下入定,这个树叫毕钵罗树,佛在这个树下入定,夜睹明星,大彻大悟,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问题解决了,就开始教学。回到鹿野苑还有五个同伴,他出家的时候,父母不放心,派了五个人照顾他,这五个人就是最初得度的五比丘,憍陈如尊者带头到鹿野苑把这五个人找到,把他自己开悟的境界,讲给他们听。他们听懂了、听明白了,憍陈如证阿罗汉果,其他的几个证初果、二果,地球上佛教僧团出现了。

  世尊展开教学,没有休息,教了四十九年,七十九岁过世的。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他也是办班教学,我们现在叫“办班”,有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

  首先讲“阿含”,十二年,初级班的,小学。这十二年是基础,教的是伦理、道德、因果,圣贤教育;

  十二年之后提升,中级班,教“方等”,“方等”教了八年。“方”是方便。“等”是平等,讲这些大道理。

  八年之后,跟前面连起来二十年,二十年都叫做“扎根教育”。

  真正教我们东西,是第三个,高级班。这个班二十二年,世尊讲学四十九年,差不多是一半的时间,这就知道这个阶级,是佛主要教化众生的,帮助众生真正解决问题,二十二年般若。

  最后八年是讲怎么成佛,怎么成佛是讲怎样修到究竟圆满,跟他一样,这个要八年,所以加起来四十九年。

  这个八年讲法华,以法华为主,法华讲什么?成佛之道,般若是菩萨道。阿含是阿罗汉道,毕业了叫阿罗汉,方等进入菩萨道,般若圆满了,进入法华成佛之道,所以它是有次第的,慢慢帮助我们提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帮助我们真正离究竟苦,得究竟乐,他是搞教育的,不是搞宗教的,这点要认识清楚,要搞明白。

  世尊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家,我是从这个门进来的。我二十六岁,跟方东美教授学哲学,方老师在哲学概论,最后一个单元讲“佛经哲学”,告诉我: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大乘经典,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这样进门的。原来误会,以为佛教是迷信,以为它是多神教,没有意愿接近它,不想接近它,所以从来也不上庙。看到那,那是迷信,没有想到我们搞错了。

  老师告诉我,两百年前中国佛教,大大小小寺庙庵堂,里面住的人都是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他们真能教化众生;最近这两百年衰了,大家不学经教了,把经教放在一旁,去做经忏佛事,为鬼神工作,把佛教的本质,高等教育丢失了。

  所以我常讲,现在社会的佛教至少有六种

  第一种,释迦牟尼佛的教育,佛陀教育,这个很少,不多见了。

  第二种,就是为鬼神服务的,宗教的佛教,很普遍。

  第三种,学术的佛教,大学哲学系里面,有用佛经开课,把它看作一门哲学来研究这个在古时候,佛教跟哲学几乎是平等的,说它是佛教行,说它是哲学也行,都承认,社会大众普遍承认,这是学术。

  第四种,现代出现的企业的佛教像公司一样,有总公司,有很多分公司,甚至于还有跨国,这是企业的佛教。

  还有一种观光旅游的佛教。

  最后一种邪教的佛教,打着佛教的旗号,欺骗善良的信徒。

  有这六种,要记住,我们是学哪一种早年,我有幸认识章嘉大师,这是中国四大喇嘛之一,分布在蒙古、西藏。西藏前藏是达喇;后藏是班禅;内蒙就是章嘉大师;外蒙哲布尊丹巴。我跟他老人家三年,他圆寂了。每个星期见面一次,给我的时间是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我学佛的基础是他给我奠定的。我在台湾一个人,没有眷属,所以他劝我出家,要我学释迦牟尼佛,最初的两本书,是他指定叫我读的,《释迦谱》、《释迦方志》,唐朝人写的,在《大藏经》里面有。这书什么内容?讲释迦牟尼佛的生平,像传记一样。

  大师告诉我:你要学佛,要认识释迦牟尼佛,如果对他不认识,你会走弯路,那个亏就吃大了;必须要认识释迦牟尼佛,才不会走弯路。这个教导好!让我们欢喜接受,读了之后才晓得,那要用现在的话来说,释迦牟尼佛是什么样一个人?用现在的话说,他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他是什么身份?那是多元文化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一生教学,没有一天休息,不收学费,而且心量很大,能包容,不分国家、不分族群,也不分宗教信仰,你只要想学,他就会教你,无论时间长短,他没有拘束,真是来者不拒、去者不留,一生教人,这是佛陀的事业。经典上讲“佛事”,就是教化众生这桩事,这个诸位要知道。

  这个超度佛事这一类的,很晚才有,佛陀在的时候没有,佛教传到中国来的时候,大概在唐朝之前也没有。唐朝之后,偶尔一年有个一次、两次,好像我们今天办祭祖活动,一年三次,我们的时候排在清明、中元、冬至,这三个节日我们来办祭祖,提倡孝道。

  这种祭典到底是什么原因?什么时候开始的?我在早年初出家的时候,曾经向一位老法师请教,台湾的道安老法师,这个人很难得,早年在台湾,办一个大专佛学讲座,他邀请我担任主讲。我有一次问他:经忏佛事什么人兴起来的?什么时候兴起来的?他告诉我,大概他也没有把握,大概是开元年间,唐朝唐明皇。唐明皇的妃子杨贵妃,大家都知道,引发了安禄山之乱,唐朝几乎亡国,靠郭子仪这些将军,把这个动乱平定了。明皇在每一个战场,建一个寺庙,叫“开元寺”,现在这些寺庙还有不少留下来的,“开元寺”,这个“开元寺”就是追悼死亡的军民,战乱里头死亡的军民,请出家人做一次祈祷,大概就是这样兴起来的。

  国家提倡追悼过去死难的人,所以民间老人过世了,也请法师去念经,做个超度,应该是这么兴起的,那个时候附带的。要邀请出家人来做祈祷,也不是容易事情,多半都是达官贵人,一般平民不可能,这样子慢慢的兴起来。

  到了明、清就很普遍了。清朝中叶以后,有很多寺庙把经教也放下了,专门搞这个,这个什么?这个可以赚钱,是营利事业,一堂佛事要多少供养,不知道佛教寺庙庵堂以前都是学校、殿堂是教室。这个我们要知道。我们把根本搞清楚、搞明白,我们就下定决心,我们要学释迦牟尼佛的教育,这就对了。释迦牟尼佛的教育在经典,不能离开经典。

  经典要有老师教,我这个年龄,年轻的时候,出家、在家还有一些好老师,人数不多,我们很荣幸遇到了。我遇到三个老师,跟老师学习十三年,方东美先生,启蒙的,是哲学家,不是佛教徒,台湾大学的教授,他学得很好,晚年在学校用佛经开课,他讲过“大乘佛学”、“华严哲学”,开了几个大单元。晚年几乎所有课程都是佛经,非常难得。我跟章嘉大师三年,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经教主要是在李老师十年当中完成的。

  那现在?现在没有了,现在学佛很难,你要跟我学,年岁大了,但是每一天我还不愿意空过,至少有两个小时,我们在一起学习经典,我们选择的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我们选择个精华篇,最重要的一部——《无量寿经》。

  在这个之前,我讲过《华严经》,讲过四千多个小时,这是佛门第一大经。《无量寿经》古大德说得好,它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时间不够用了,来日不多,八十五岁之后,我把《华严》放下了,专讲《无量寿经》,自利利他。自利,一心一意求生净土,没有别的念头。同时对于净土有兴趣想学的人,我们可以在一起学习,我们用网路、用卫星电视,全世界都可以收看到,这个方法好。

  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建道场,我明白他的意思,专心在修行上,不分心。我这一生,老师既然叫我学释迦牟尼佛,这一点我学到了,一生不建道场,一生做到“于人无争、于世无求”。用一个清净心来学佛,你才能有收获;心地不清净,用一辈子功夫也学不到。充其量学一点皮毛常识,不能入门。入门得放下万缘,要把六道、十法界统统放下才能契入。

  《法华经》上把这桩事说得很明白,用“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八个字,佛到世间来干这桩事情。“开”是打开,打开什么?打开自己的心性,或者我们说真心。有真心,还有妄心,六道凡夫用妄心;声闻、缘觉用真心、用少分;菩萨用真心、用多分,比阿罗汉高;法身菩萨才用真心,大彻大悟,所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佛就是法身菩萨。所以把心性的门打开。

  世尊所说的这一切大乘经,都是帮助我们打开心性的,每个人迷进去的浅深不一样,缘也不相同。所以佛为我们开八万四千法门,由你自己去选择,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是自己所爱好的,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自己不喜欢、没兴趣,学起来很辛苦、很难,入不进去,你就放下,去选择另外一个门。

  佛告诉我们“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你看哪个门你能进去,你很容易进去,你就选择这个门,方法教给我们。

   我这一生也换了几次,最后觉得那些门,《华严》、《法华》、《楞严》,这些大经大论都喜欢,只能到悟,入不进去。入不进去,真实受用得不到,最后怎么办?在《华严》、《楞严》、《法华》里面发现,发现净土。《华严经》普贤菩萨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是从这里相信净土,不再怀疑了,从这个地方真正一心一意来学这个法门,但是还是喜欢读《华严经》,到八十五岁这一年,自己感觉得来日无多,怕耽误往生,《华严》舍掉了,专攻《无量寿经》,选择夏莲公会集本,选择黄念祖老人的集注,专修专弘,为什么?这有把握。

  往生到极乐世界两个条件:真正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假的;真正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发四十八大愿,接引遍法界虚空界有缘众生。什么叫有缘?真信,真想往生,这就有缘。这个对我很契机,我很喜欢,不找麻烦,这真简单、真容易。念佛的功夫,是往生到极乐世界品位的高下,记住往生的条件就是“信、愿”。念佛呢?念佛是往生之后品位高下,是这么回事情。

  那你要问我:法师,你想什么品位你就满足了?我告诉你,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就很满意了。为什么?我发的心到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学习,我要学一个完整的课程,那就是从小学一年级念到研究所,小学一年级就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极乐世界无量寿,有的是寿命,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给我扎根,那个根扎的一定好。所以我不想插班,我是想从头念起,从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我要这样学法,这是真有把握。我也不求“功夫成片”,我也不求“一心不乱”,我只要真信切愿,临命终时一念、十念佛都来接引。这个话是佛说的,阿弥陀佛自己说的,佛没有妄语。所以这个法门你要遇到了,人人有份、个个圆满成就。我们走一个稳稳当当的一条路,不跟人竞争。你们要争品位,我连品位都不争,老老实实到极乐世界好好学,这就对了。这个也不是我第一个人,我是跟到祖师大德的后面,莲池大师如是,蕅益大师亦如是,这都是我们心目当中最佩服、最敬仰的老师。把佛出现于世因缘说清楚了。

  【解】佛之开示,既是佛之知见,故唯有诸佛,乃能如实知之。

  这就跟我们解释,佛讲的这些经,四十九年所说的这么多法门、方法,这些方法全是成佛之道。要老实讲,谁能完全听得懂、能明佛的意思,那个人也成佛了,他才知道;那个人要没有成佛,他不能够如实知之。

  净宗法门好,不知道也能往生,我只要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没有丝毫怀疑,往生的条件就具足了别的经论我们是不是真正像“开经偈”上所说的,“愿解如来真实义”,这就是此讲的“如实知之”,不敢讲,谁能说“如实知之”?“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才能说。我们现前有一个海贤老和尚,他是能“如实知之”,为什么?他念到“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跟惠能大师平等的,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所以他对诸佛经教,他不认识字,你念给他听,他能“如实知之”,念的人不知道,他知道,不是凡人。凡人能知,知几分之几而已,不能完全知道。我们这一生用了不少时间在大乘经教里,所获得的如此而已。

  我们的幸运,路走回来了,绕了一圈,回归净土,我们才有把握、才有信心。既然要到极乐世界了,到极乐世界去,连这个身体都不能带,身体都要放下,何况身外之物。这个大家要知道。想往生,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才能往生,有一样牵挂放不下都不行。所以我们要学菩萨。学菩萨什么?学菩萨的放下。一切时、一切处,一切行为,或者说行事,可以做,不放在心上,这叫真放下。心上不能有,心上放不下,极乐世界去不了,那就可惜了。必须要放下,放得干干净净,学这一点就好了。也可以用一句佛号,这句佛号是帮助我们放下,那就是心里头只装佛号,不装别的,无论是善、是恶、是染、是净,是世法、是佛法统统放下。

  《金刚经》上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佛法。我过去学《华严》、学《法华》、学《楞严》、学《圆觉》、学“法相唯识”,学得很多,统统放下了,现在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才能往生。

  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可以染着,让我们的清净心出现,经题上五个字——“清净、平等、觉”,那是修学的功夫。这个功夫是普遍的,不是专讲净土,所有大小乘法门都包在其中。“清净心”是阿罗汉、辟支佛;“平等心”是菩萨;“觉”是法身菩萨,也就是佛。往生到极乐世界得什么?也在经题上,第一个“大乘”,“大乘”是真实无量的智慧,自性本有的,“无量寿”是福德、无量的福德,用“无量寿”来做代表,“庄严”就是自在、美好、快乐。你看离苦得乐,往生到极乐世界“大乘无量寿庄严”得到了、证得了。我们用什么证?“信、愿、念佛”就证得无量寿。

  【解】众生在情见中起心动念,皆是妄想分别。故佛虽有种种譬说,但众生于佛之知见,如聋、如盲不能真实解了。

  这个话我们看起来,看出黄念祖老居士无尽的慈悲,我们今天在一起学习,我们有个学习班,隔一天上一次课,学习班的同学把自己的心得报告写出来,供养大众,跟大家一起分享,让我们能体会到有契入的、有真正听懂了。有契入的,难得,对我们是很大的鼓励。

  【解】《圆觉经》云。

  这也是部大经,宗密大师有丰富的注解,《圆觉经大疏》、《圆觉经略疏》,有好多种,这个经跟《楞严》同性质,开智慧。

  【解】《圆觉经》云,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

  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一般凡夫没有开悟、没有出轮回,六道凡夫,要给你讲什么是圆觉,你听到了,似懂非懂,在你概念当中圆觉性,性是本体,圆觉的理体即同流转,流转就是六道轮回。

  【解】此显思量分别,不能解了圆觉。

  我们都是用第六意识思考,一落到思考就不行了,为什么?凡夫知见,不是佛菩萨。告诉我们,佛菩萨没有思考的。所以经一遍读下来,不要去想,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愈想愈错,不能想,直觉,不能拐弯,那是智慧。什么时候能得?心地有一点清净就能得。所以有这个境界的同学很多,不难,我们自己好好的学。特别是学讲经的人,讲上个十年,这个境界会出现。听经、读经,如果经听上十年,每天不间断,不要多,一天两个小时,十年不间断,他会有悟处,他听经、读经都会有悟处,这就很可贵

  【解】“南泉”云,唤作“如如”,早变了也。(说出个“如如”,其真实义早已变失了也)

  那不是“如如”了。“如如”两个字,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如果你心地清净,没有染污,平常常常有佛法的熏修,一听到这两个字就了解,这说的什么?“如如”,相如其性,性如其相,我们把黄金比喻做“如”,如之体,把金器,相,用黄金做的这个金器,黄金就是金器,金器就是黄金,这叫“如如”,是一不是二,这个比喻你容易懂。然后再告诉你,惠能大师说得好,“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是什么?宇宙。圆满的宇宙,没有一丝毫缺陷的宇宙,圆满的,我们佛法里面讲“遍法界虚空界”,这是佛经所说的。

  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哪里来的?《华严经》上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真心,就是自性,跟惠能大师讲的一样,“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自性能生能现全宇宙,包括自己的身体,自性现的。

  谁知道自性?见性的人知道,这问题你没见性不知道,见性人知道。所以见性的人你问他,性什么样子?他随便比划一下,真的不是假的。老和尚给他做证明,他真见性了,就在当下,当下就是。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说唤作“如如”?早就变了。你起了分别,你起了执着,就变了,佛菩萨、罗汉讲的这个话你就听不懂。你听了它,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起心动念,那真的是“如如”。你在这两个字当中大彻大悟,充满了法喜,为什么?真相看到了。看到之后,从此以后不再迷失了。从什么地方来看?不再起心动念了,这是什么?佛知佛见,见色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当然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就是真心。

  用真心,诸佛菩萨就这样的,除此之外跟我们没有差别,我们跟他不一样的,我们见色闻声、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他们不起心动念,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个人就成佛了,这个人“如如”。我们看这个“如如”,“如如”一个是性,一个是相。相如性,性如相,这是什么?这都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是六道凡夫在讲“如如”,不是大乘菩萨。大乘菩萨讲如如,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他永恒不变。

  【解】故云“非语言分别之所能知”。

  《大乘起信论》上告诉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是佛;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是菩萨;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有执着是阿罗汉;六道凡夫,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具足,佛,菩萨,罗汉,凡夫,就是这么形成的,你是在哪个等级上,你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教我们:听经,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那就是菩萨。读经,离文字相,对文字没有分别,也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是法身菩萨在念经,念得清清楚楚,一个字没有念错,一句没有念漏掉。这样念有什么好处?会得定,念《无量寿经》得念佛三昧,三昧会开悟,大彻大悟,会起这个作用。如果我们读这个经,有分别、有执着,凡夫在念佛经,念一辈子不会开悟,不得三昧为什么?他还里头夹杂着起心动念、妄想分别执着,他有这个东西在,心不清净、心不平等。所以佛所说的一切经、菩萨所说的一切经、祖师大德所注的这些注解,统统都不是“言语分别之所能知”,这讲真话,不是讲假话。

  【解】当知此之一件大事,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这是大事,这个大事,凡夫成佛了。成佛怎么样?“言语道断”,相上说的;心上呢?“心行处灭”。“心行处灭”是不起心、不动念。“言语道断”是不分别、不执着。他知不知道?他真知道,什么都知道,他说出来的你还不懂。就像我们今天看佛经,不懂,里头到底什么意思?为什么我们不懂?我们起心动念了,起心动念是障碍、是迷惑,我们分别执着,所以愈迷愈深、愈想愈错,是凡夫知见,不是菩萨知见。

  【解】法藏果觉,实非语言之所能宣,亦非众生生灭心、思量分别之所能及。

  这讲法藏菩萨。法藏菩萨是什么人?早就成佛了。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久远劫就成佛了,这一个阶段正好遇着,地球上这么多人,有不少跟他老人家有缘分,有缘就不能不照顾,有缘就感应道交。所以这个地方有缘人很多,众生有感,他自然有应,感应道交,他来了。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现应身,跟我们凡夫同样的身,父母所生,从小长大,再由壮而老,有生有死,住世八十年,中国人算虚岁,外国人说七十九年,中国人讲八十年,八十年当中,为我们作种种示现,然后,讲经教学四十九年,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演的,跟众生的缘有,大家都有缘,缘有浅深不一样。

  所以,有些人跟着佛十年、二十年,开悟了;有些人跟佛三十年、四十年,开悟了;有很聪明的,一两年就开悟了。悟了之后,哪个地方他有缘,他又去教化众生了,释迦牟尼佛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四面八方教化众生。教化众生,一个人都不放弃,一个人都要教,所谓“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是真的,不是假的。

  但是佛在世有个好处,虽然学生到处都去讲经教学去了,每年一定跟佛在一起住三个月——夏安居。这三个月是印度的雨季,出门不方便,所以大家不出门,统统回来跟释迦牟尼佛,佛为大家讲经说法,进修教育,帮助大家再向上提升,每年办一次。佛的教育确实非常完美完善,想得真周到,学生在外面教学,如何帮助他提升?这个班就是提升,年年提升,同学们回来,互相交流心得感想,也能帮助大家提升。

  所以我们在这里看到,法藏是果觉,这一类的人多,不少,我们要有缘遇到,遇到之后要认识,要跟定他,这些都是缘分。

  【解】实非语言之所能宣。

  很难讲得清楚。

  【解】亦非众生生灭心。

  凡夫,现在凡夫的麻烦,凡夫的心,佛教的名称叫“阿赖耶”,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这就是生灭心,前念灭后念生。

  【解】思量分别之所能及。

  “思量”是执着,末那识;分别是第六意识;生灭心是阿赖耶,“三心二意”。佛说了,个“三心二意”功能很大,整个宇宙它都能缘,就是缘不到自性。所以法相宗它的方法,转识成智,就是转八识成四智,转过来就成功了每一个往生的人,生到极乐世界就转识成智,不是你自己的修行功夫,完全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什么时候转的?在你临终的时候,身体放下了,不要了,坐上莲花,就是神识坐上莲花,莲花就合起来了,佛把这个莲花带到极乐世界,放在七宝池中,花开见佛就转识成智了,自己不知道,不知不觉。你看坐在莲花里面,得佛力加持,到极乐世界就转了。所以在极乐世界,佛说话你能听得懂,你不会错解其义,为什么?自己也不起心、不动念,佛没有起心动念说出来的,听众也没有起心动念,自自然然心心相印,弥陀讲堂这是无比殊胜庄严,没有人能比。

  【解】在凡夫分上,语言不能知,无语亦不能知;分别不能知,无分别亦不能知。法藏究竟法身妙果,唯有如如与如如智。

  “如如”是转八识,“如如智”是成四智,这就入了。前面所说的“开示悟入”,这就入了,到极乐世界才能入。在我们这个世界,有智而入,入不进去,为什么?没有“如如智”。“如如智”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

  【解】故非凡情所能测。

  凡夫没这个能力。

  【科】戊三、誓愿成就

  【经】 所发誓愿。圆满成就。 

  这个誓愿是四十八愿,他就用四十八愿,加持十方世界一切有缘众生。

  【解】“圆满”者,圆妙具足也。

  “圆”就是圆满。“微妙具足”,这是自性的性德,就是我们常常所讲的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得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是“圆满具足”,就是“圆妙具足”,是自性里头本有的,不是外头来的。

  “圆妙”是什么?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统统具足,大乘教里佛常说,“法外无心,心外无法”,全都是自性本来有的。《华严经》上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跟佛完全平等。

  我们错就错在迷失了自性,自性并没有丧失,迷了,你不知道,它不起作用,悟了之后,好像又把它找回来了,从来没有离开过,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是一切法的本体,一切法离开它不能建立。

  【解】“成就”者,嘉祥《法华论疏》云:“具足无余,不可破坏,故云成就。”

  没有东西能破坏,叫成就。一切法圆满。

  【解】又《往生论注》曰:“依本法藏菩萨四十八愿,今日阿弥陀如来自在神力。愿以成力,力以就愿。愿不徒然,力不虚设。力愿相符,毕竟不差,故曰成就。”

  把“成就”简单详细说清楚了,阿弥陀佛自在神力,这一句总说,“神力”得大自在。哪些神力?下面所说的都是的。四十八愿圆满成就了,愿成力了,用这个力加持十方世界一切有缘众生,接引他们到极乐世界,成力了。力跟愿相应,愿不是假的,愿是真的,力不是虚设的,有愿有力,力跟愿相符,毕竟不差,这才能够接引一切众生,在极乐世界成就圆满的佛果,这叫“成就”。

  【解】又《法华经普贤劝发品》云:“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于如来灭后,当得是法华经。”

  《法华经》是讲成佛,极乐世界就是成佛的。所以极乐世界跟法华没有两样,善男子、善女人要成就四法,下面提出四个条件。

  如来灭后,你也有缘遇到《法华经》,释迦牟尼佛现在灭后,依照中国的算法,佛灭度到今年,三千零四十二年,《法华经》还在世间,有缘的人也能见到。

  【解】一者,为诸佛护念。

  我们如何获得诸佛护念?真正能做到净土宗所提到“信愿持名”,你就得诸佛护念《无量寿经》讲得很清楚,这四个字蕅益大师提出来的——“信愿持名”。

  【解】二者,植众德本。

  “德本”是什么?“德本”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个名号万德庄严,一切菩萨,包括文殊普贤,包括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统统都是念佛生净土成佛的,它是真正的德本。

  【解】三者,入正定聚。

  “正定”,把心定在“信愿持名”上,再也不会动摇、再也不会丢掉。就像海贤老和尚九十二年做出榜样给我们看,师父就教他一句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他就真干,九十二年就一句佛号,从早到晚,大声、小声、默念,没有丢失过,入正定聚。

  心里除这句佛号之外没有妄想、没有杂念,这句佛号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事一心不乱”、念到“理一心不乱”。“功夫成片”不生同居土,至少是方便土下品下生,到极乐世界插班去了,不是从小学念起,至少也是初中一年级。如果功夫好,念到“事一心不乱”,那是方便土上辈往生。念到“理一心”,往生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法身菩萨。

  正定聚,不能搞杂了,不能搞乱了,一个老师、一部经。

  一个老师谁呢?我给诸位推荐黄念祖老居士,他讲的经,《无量寿经》注解,就是他讲的。注解这部经,他用了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著述,所以他这个注解是集注,正知正见。还有一个著述,他晚年最后一种,《净修捷要报恩谈》要读,那个里面把佛教常识讲清楚了,讲明白了,有大乘、有小乘、有宗门、有教下、有显教、有密教,你要想多少了解一点,这个报恩谈里面统统说到了,佛学常识够了,帮助我们有能力应付,别人来问我,多少我们能说上几句,不至于完全不懂,难得,这个老师就够他是密宗上师,我们跟他学净宗,一个老师,一部经典《无量寿经》,一部注解,黄念老的注解,再加一个《净修捷要报恩谈》。再加一个海贤老和尚的《永思集》,他是给我们做证明,帮助我们坚定信心,帮助我们坚定愿心,必定生净土,经要每天听,那两种也要常常听,不要忘记,越听越欢喜。

  【解】“四者,发救一切众生之心。”

  这就是菩提心——众生无边誓愿度。

  现在众生太苦了,为什么地球上会变成这个样子?我这次在联合国,遇到罗马梵蒂冈教廷驻联合国的大使,我们在一起交流,他说出一句话,我很佩服他:今天全世界的动乱,真正的原因就是两个字——无知,说得好!无知才想错了、说错了、做错了,感来这个不善的果报这跟佛法讲的是一样。佛法提倡破迷开悟,悟没有开,迷没有破不就是无知。他说两个字;佛说四个字——破迷开悟,众生果然迷破了,灾难就没有了,悟开了,就得乐了,身心快乐、家庭幸福、事业圆满、社会安定、国家富强、天下太平,多好!但是那个根要破迷开悟。

  【解】上《法华》云成就四法,当得法华经。今则法藏大士,所发一切誓愿,悉皆圆满成就。故得“如实安住,具足庄严、威德广大、清净佛土”。

  末后这四句,果!这“果”说什么?就是讲的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怎么成就的?是阿弥陀佛所发的四十八愿,愿愿都兑现了、愿愿都成就了,西方极乐世界圆满成就,所以得这个果报——如实安住,这是真实的。十方世界是假的,是生灭法;极乐世界不是生灭法,所以它无量寿,人无量寿,花草树木都无量寿,山河大地也是无量寿,具足庄严,这经上介绍的很多。

  威德广大、清净佛土。这四句赞叹西方极乐世界。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近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手机版网站应用:安卓版。邮箱:foxdw_01@163。com。  

下载 下载 下载
0
  [最新报道]  
· (新版汇总)2014净土大经科注(001-100集)
· 净空老法师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集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无量寿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报道]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