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陀教育-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11集
 
  ·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如何学佛
· 认识佛教
· 净业三福
· 三皈五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了凡四训
· 沙弥律仪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 金刚经
  一门深入
· 一门深入重要性
· 师承的重要性
· 专修专弘

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11集

来源: 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5-11-20 08:57:23
关键字:五眼,华严经著述,清凉大师,
【 点击数:1397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

 

净空法师  2015年7月12日 讲于 香港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三十五页,从第六行当中。

  【解】今云“智慧眼”者。

  这一句念老解释得非常好,经文上“开彼智慧眼,获得光明身”。

  【解】可释为十眼中之慧眼与智眼,

  “五眼”里面有慧眼,第六是智眼。

  【解】亦可解为众生本有之“如来智慧德相”亦即佛眼。

  这句话说得好,世尊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由此可知,“如来智慧德相”,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这就是《华严经》上常讲的佛眼。佛眼就是如来智慧德相,自性本具,不是从外面来的,个个人都有份。

   我们看下面的解释,

  【解】如《会疏》曰:“智慧眼,即智慧。谓众生心中本具智慧眼,

  一切众生个个都具足,没有例外的。四圣法界众生具足;六道轮回里面众生也具足,为什么现在不能现前?下面说:

  【解】由无明幻翳,妄为昏盲。

  “无明”是根本烦恼,“无明”就是无知。本来是一切知,过去、现在、未来、此界、他方,没有一样不知道,这是自性本具的智慧,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六祖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告诉我们,第三句话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没有想到我们真如本性,本来具足无量智慧、本来具足无量德能、本来具足无量相好,不是从外头来的,是本来具足的。

  本来具足,现在为什么都没有了?智慧没有了,德能没有了,相好没有了,那就是由“无明幻翳”。这个“幻”是假的,不是真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大乘教上佛告诉我们,问题就在一念不觉。一念为什么不觉?没有理由,你要是追问的话,就念念都不觉;你不理会它,把它统统放下,无明放下,佛眼就现前。所以我们现在迷惑颠倒,“妄为昏盲”,这虚妄,不是真的,假的。真的是什么?真的是佛眼。真的是自性本具的如来智慧德相,这是真的。所以迷是假的,自性哪里会迷?!但是这个一念不觉也是真的,真有一念不觉,把我们从自性堕落到六道凡夫。

  佛陀的教育没有别的,帮助我们回归自性怎么回归?放下就是。教我们,我们跟佛差别在哪里?我们六根接触六尘,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会起念头,起心动念,这个起心动念就叫做“无明”,起心动念就叫做“不觉”,就是“一念不觉”。

  “一念觉”是怎么样?“一念觉”他如如不动,看得很清楚,听得很清楚,不起心、不动念,这个人就是如来,这个人就叫做佛陀。除此之外没有差别,学佛的同学不能不知道。

  我们要断烦恼从哪里断?见色、闻声。举这个例子,它代表了六根,对六尘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成佛了,这就是修佛心,跟佛完全一样。如果起心动念,真起心动念,我们以为自己不起心、不动念,还是起心动念,为什么?念头太微细了,我们粗念自己能觉察到,起个念头,细念不知道。一个粗念是多少个细念组成的?没人知道,也没人想到。

  佛在《菩萨处胎经》里面,跟弥勒菩萨有一次的对话,这个对话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佛问弥勒菩萨,说凡夫心有所念,这一念,我们自己认为是一个念头,这一个念头有多少个细念?下面文几念,这几多细念?几个相?“相”就是物质现象,“识”就是心理现象,“耶”是个问话。“心有所念,几念几相识耶?”弥勒菩萨回答说“拍手弹指之间”,这弹指,这时间很短;拍掌时间也很短,弹指更短,这一弹指,“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谁知道?没有人知道。

  一弹指,你看看,三十二亿百千念,一百个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这一弹指。我们现在计算时间单位是用“秒”。一秒钟能弹多少?年轻、身体强壮,他弹得快,一秒钟可以弹七次,一秒钟里面有多少个细念?三十二亿百千再乘七,二千二百四十兆,一秒钟,我们怎么会觉察到?觉察不到,这个念头太微细了。佛告诉我们。谁能见到?佛见到了。不但佛见到,还有四位菩萨见到。这就佛说的,不是我一个人见到的,八地以上都能见到。八地、九地、十地、等觉,佛是妙觉,就是菩萨五十二个阶级,最上面的五个阶级都能见到。这说明不是假的,不是佛一个人见到的,八地以上就见到了。七地以前,听说,没见到;八地见到了,这怎么能是假的?!所以这个是“无明”,很难破。

  初住菩萨就破无明了,还带着很严重的习气;八地习气轻了,见到事实真相,自性本具的如来智慧德相,人人都有、个个不无。八地菩萨完全明白了,返妄归真。

  【解】住昏盲中故,以佛眼为彼,认盲为自。

  这就是六道凡夫,以为佛眼是诸佛如来有的,“认盲为自”起心动念认为是自己,哪一个不是如此?!我们不都是以为起心动念是自己的心吗?!起心动念是自己吗?!认错了,起心动念是阿赖耶,妄心,不是自己。真心是自己,真心是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这个是自己

  我们现在统都搞错了,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当作自己,这就是众生跟佛差别之所在,我们得认识清楚

  【解】佛光普照,开众生心中本慧眼。

  这个字说得好。“开”我们本慧眼。佛光在哪里?佛光普照,我们不见不知,佛光从来没间断,必须得释迦牟尼佛、诸大菩萨到我们这个世间来应化,示现人身,讲经教学,为我们表演,我们看到了,我们觉悟了,这是佛光普照

  佛现在虽然不在世了,我们看到佛像、看到菩萨像,听到念经的声音,看到经本,统统是佛光普照。如果我们用真诚心,用恭敬心,用清净心来接触,会开悟道理就在此地。

  不但是佛法,圣贤之道跟佛法没有差别。今天我们学科学技术,没有真诚心、恭敬心可以学到,但是佛的经教、圣贤的经典,要没有诚敬,没有恭敬,心不清净,决定学不到,你所学的是皮毛,再高明的老师也没有办法教,为什么?因为圣贤的东西、佛菩萨这些经典,都是从本性智慧里面流出来的,我们要用本性,要用真心去接触,很容易开悟,如果用妄心,妄心你所学到的,就变成今天所讲的知识,佛学知识,不是智慧我们学到智慧,还是学到知识,这个完全在自己,与佛菩萨不相干,与圣贤不相干,与祖师大德都不相干。印光大师《文钞》里头说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就这个道理。诚,真诚;敬,恭敬。你用真诚、恭敬态度对了。还要心,心要清净心,污染的心不行,不能接受。有真诚、恭敬,心地充满了贪嗔痴慢,这个不行!贪嗔痴慢是染污,心里违背“五常”,这是我们中国老祖宗所说的道德,心里头没有道德。

  “五常”是“仁义礼智信”。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这种人也不行,佛菩萨、圣人来教他,他得不到,他不能接受。他所能接受的是知识这个层面,智慧这个层面他没办法体会到。所以,我们有学圣贤之道的根本,要真诚恭敬。

  我们提倡祭祖法会。为什么要祭祖?就是把诚敬找回来,提倡孝道。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是孝道,“孝”的内容是真诚,没有真诚,哪来的孝?!“孝”从真诚到极处才生出来。对父母是孝,对老师是敬,用父母、老师做代表,这是自性里面的美德,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我们现在都是被烦恼习气障碍住了,不孝不敬,心里面违背了“五常”,违背了“五戒”。心里头是什么?是贪嗔痴慢疑,是怨恨恼怒烦。这个东西不是好东西,给我们带来的是疾病,身心不健康;再严重一点给我们带来灾难。所以佛陀的教育,它是帮助我们破迷开悟,我们才能离苦得乐,这个不能不知道

  【解】“灭无始时来盲冥,故言‘开彼’也。”

  “盲冥”这两个字都是代表无明、无知,“故言开彼也”。这经上头两个字是“开彼”,”“彼”是一切众生,用什么方法?就是教学。

  【解】盖谓众生昏盲无知,不识本具佛眼,反自认为盲,将佛眼推向佛边。

  自认为自己是愚痴,没有智慧,这个错了。“将佛眼推向佛边”,以为佛眼是佛才有的,我们凡夫哪里有?菩萨都没有,凡夫怎么会有?而不知道,佛眼是佛性当中流出来的,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有自性。中国人讲“本性”,《三字经》都说“人之初,性本善”,那个“善”不是善恶的善,是赞美。赞美什么?你有佛眼,善;你有佛心,善。善是这个意思。你有如来智慧德相,善,用一个字来代表,自性里头充满了德能,充满智慧,这叫“善”。

  【解】今因佛光普照,开明众生心中本有智慧之眼,而消灭盲冥也。

  佛用什么方法?教学,教学为先。大乘经上常说,诸佛如来“今现在说法”。《阿弥陀经》上说,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干什么?“今现在说法”。释迦牟尼佛、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个不讲经说法的,不讲经说法怎么度众生?!“度”是帮助,帮助众生破迷开悟。

  佛知道,佛清楚,苦从哪里来的?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十法界从哪里来的?都是从一念不觉,迷失了本性,于是变现一个妄心,这个妄心叫阿赖耶,我们现在所用的就是这个心。阿赖耶是什么?妄想、分别、执着,阿赖耶是妄想,末那是执着,第六意识是分别,佛法里面讲的“三心”。“三心”就是指这个——阿赖耶、末那、意识,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这个东西。

  我们这部经的经题,上面有“清净、平等、觉”,清净心、平等心、觉心,“觉”就是菩提,“觉”就是智慧。“清净、平等”都是属于禅定,自性本定,也不是从外来的。放下染污,清净心就现前。放下分别,平等心就现前;放下起心动念,觉心就现前。清净,佛教里面叫他做阿罗汉;平等,佛教里称他做菩萨;觉,就成佛了。这有因有果,都在经题上,你看这个经的内容,在题目上就看出来了。清净心,小乘人证得的;平等心,大乘菩萨证得的;觉,一乘法身大士所证得的。这一部经里头统统包含了,包含十方三世,一切如来所说的无量法门,都在这部经里头,不可思议。

  这部经深广没有边际,它是大经,大经当中的大经,是修行不难,太容易了,只要我们能“看破、放下”,这个经真的叫万修万人去“看破”是什么?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就是经题上“清净、平等、觉”是修行的因。我们修什么?就修这个。我们用什么修?用持名念佛的方法来修。你要不认识清楚,你不肯干。真正肯放下万缘,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就为这个,你把这个抓到了,他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你全部都掌握了。再告诉你,就在这部经里头,《华严经》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无量寿》,《无量寿》以外的一切经,一切经的教义全在这部经里头。

  我们感恩黄念祖老居士,他在往生之前,最后讲了一部《净修捷要报恩谈》,把这个意思都讲清楚了、都讲明白了,他讲得太好了!可以做为专修净宗的补充教材海贤老和尚给我们作证,这还会有错吗?!

  众生的苦从哪来的?从无知。无知就是愚痴,就是此地讲的“盲冥”。学佛就是开智慧,智慧开了,盲冥就没有了,假的,就消灭了。

  所以我们首先要知道,我们活到这个宇宙来,这一生当中我们所接触的,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真心是真的,妄心是假的。真心所流露的是真的。真心流露什么?实报庄严土。我们没见过,为什么?我们没有用真心,我们用妄心,道理在此地,不能不知道。用真心就对了。

  佛教我们用真心,中国古圣先贤教我们用真心,孔子、孟子教我们用真心。再细心观察,这世间大的宗教创始人,他们也都用真心,他们能爱世人。只有真心才爱世人,妄心爱自己不爱别人真心爱世人,为什么?他知道整个宇宙是真心变现出来的。像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是自性所生的,我们身体也是自性所生,所以“万法”跟我们什么关系?一体。一个自性,一个本体。这要认识清楚、要搞明白,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

  庄子说过这个话,庄子那个时代,佛法没到中国来,庄子说过,“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你说他有没有开悟?他这两句话,跟六祖惠能大师开悟的五句话有什么分别?!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东方圣哲的教学是可以无师自通的,自己开悟了。所以东方教学的理念,祖祖相传教下来,教我们“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自见”就是开悟,不是老师教你,是你自己悟到了。老师用种种善巧方便来诱导你,诱导你到什么境界?到自己开悟自己开悟了,你把你的悟处向老师报告,请老师印证,老师听了之后点头,没错,你就毕业了。你看惠能大师,听五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开悟了,悟的什么?就这五句二十个字的报告。五祖一听,行了,衣钵就给他了,他就是禅宗第六代祖。多简单!他为什么能开悟?就是他能放下、他能看破。真的明白了,这不是假的,五祖给他一印证,他知道没错,跟五祖同一个境界。这就消灭“盲冥”,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智慧眼开了,你就得光明身。

  底下这一段讲“光明身”。《三藏法数卷十三》里面有这么有个条目,“谓有三种光明”,光明有三种。

  【解】光明身,《三藏法数》十三,谓有三种光明:一、外光明,日月火珠等之,光明能除暗者。

  这个是外面的光明,佛经上讲的“日月火珠”,“火珠”是什么意思?我们用现在天文学来看,“火珠”是太阳。换句话说,“火珠”是恒星,就是正在燃烧的星球,它放光。地球上的光明全靠太阳,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一片漆黑,在太空当中它不放光,没人能看见。这个宇宙当中能放光的星球太多了,我们晚上看到天上星,全是放光的,自己放光的,都在燃烧。

  【解】二、法光明,妙法能除愚痴之暗者。

  这是从比喻上说的。经上常讲的“暗”,都是比喻愚痴、无知,对于事实真相不明了,这叫“愚痴”。佛给我们说法,我们听明白、开悟了,智慧就生起来,愚痴就没有了,这是说法光明。

  【解】三、身光明,诸佛菩萨及诸天等之身有光明,能除暗者。

  诸天也有。这个光明从哪来的?是自性本具的光明,不是从外来的。我们是因为有烦恼,光明透不出来,如果烦恼障断了,身就有光明。天人烦恼没断,但他们修定,得到定的人身就会显光明。他在入定的时候,定有很多等级,欲界天是欲界定,有小光明;四禅天是世间禅定,有光明;无色界天他不愿意人家见到,他连身相都不要。所以通常我们讲天二十八层,最上面四层是四空天。佛在经上讲多半是指四禅以下,四禅讲到摩酰首罗天,是第四禅的天王,六道里头地位最高的,这些都是身上有光的,“能除暗者”。

  【解】如经云,身顶皆有光明照耀。

  这佛经上常说的,“身顶皆有光明照耀”,佛、菩萨、罗汉,身有光,顶也有光。

  【解】身有光明是为光明身之浅释,进言之,获得光明身另有三义,一者如《千手陀罗尼经》曰,当知其人即是光明藏,一切如来光明照故。

  “进言之”,再进一步,我们深一点的意思就讲,“获得光明身另有三义,一者如《千手陀罗尼经》”,这里面讲,“当知其人即是光明藏,一切如来光明照故”。这个人是修行人。不但是修行人,是证果的人,他身放光明。佛告诉我们,当知其人即是光明藏,光明藏的意思深了。

  【解】由于佛光普照,众生垢灭善生,慧眼开明,净心持念,于是十方如来光明护照,行者自身即成光明藏也。

  这个意思深,但是得有先决条件,那就是身顶皆有光明,光明大小不一样。阿罗汉就有,阿罗汉要作意、要入定,他的光明别人看得见;菩萨定慧比阿罗汉深,不需要作意,无论在什么地方,菩萨身顶都有光明。一切如来光明照故,显示出佛光普照,我们心地清净、心地善良就会有感应。心里面有烦恼,有贪、嗔、痴、慢、疑,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些全是障碍,障碍一切如来光明所照,所以一切如来光明看不到。见到光是好事,证明你修行有一点功夫。你的功夫愈深,你见到的光明愈大、愈清楚。

  “由于佛光普照,众生垢灭善生,慧眼开明,净心持念”,这句意思都很深广。得到佛光的加持,众生烦恼轻,智慧增长。这个“善生”是菩提心生。“慧眼开明,净心持念”。

  “慧眼开明”是讲学教的,无论什么样的经典,都能帮助他开悟。

  “净心持念”是讲对念佛法门的,念佛要用净心,清净心跟净土才有相应。净心,除了阿弥陀佛之外,没有杂念、没有妄想,这是净心。所以我们用念佛、持名念佛的方法,把妄想念掉、把杂念念掉,完全住在清净心里头。清净心里头,只许可有一尊“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样持名念佛就对了。

  【解】于是十方如来光明护照,行者自身即成光明藏也。

  于是十方如来光明护照,这个修行的人自身就成光明藏。这是第一个说法。

  第二个说法,“如《论注》”,《往生论》注解里头说的,昙鸾法师说的,

  【解】二者,如《论注》云,佛光明是智慧相也。故“光明身”与“智慧眼”不二,智慧眼开,了了见性,光明身顿即成就也。

  这是什么境界?法身菩萨,《华严经》上所说的,“圆教初住以上,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时候,智慧相、佛光明是一不是二。智慧眼开就明心见性,了了见性,见性就成佛了。

  第三。如《思益经》里面所说的,“如来身者,即是无量光明之藏”。

  【解】三者,如《思益经》曰,如来身者,即是无量光明之藏。

  如来十号,第一个号。

  【解】盖愿一切众生,皆由真实智慧而证如来法身也。

  这个愿,见性的菩萨有,如果我们有,对见性很有帮助,那就是愿一切众生皆有真实智慧,证如来法身。真实智慧,自然见如来法身。如来法身在哪里?法身遍一切处、遍一切时。换句话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我们都在如来法身之中,自己不能够觉察所以诸佛如来对我们起心动念全都知道。不但如来知道,我们实在讲,是被自己起心动念、分别、执着障碍住了。我们放下起心动念,放下分别、执着,就见到法身、就见到实相。实相是一切法的真相,这就成佛了。

  【解】闭塞诸恶道。恶道者,《地持经》言,乘恶行往名为恶道。

  “恶道”,《地持经》里面说的,“乘恶行往,名为恶道”。《地持经》上说的,乘恶行往,恶行,五逆十恶,他干这些事情。

  下面解释,念老解释:

  【解】即乘恶行而往之道路亦名恶趣。地狱、饿鬼、畜生等是也,上名三恶趣,亦有加入修罗,名为四恶趣者。

  “乘恶行而往之道路”,这叫恶道。恶道有三,“地狱、饿鬼、畜生”。上面这三个叫三恶趣,“亦有加入修罗”,那就是四恶趣。地狱,嗔恚心重的,这贪、嗔、痴,饿鬼,贪心、贪心膨胀,没有底限,什么都贪,贪财、贪名、贪色、贪权位,贪心重的饿鬼道。

  嗔恚心重的,我们常讲“怨、恨、恼、怒、烦”,这五个字都是属于地狱的。这种人有没有?有,很多,你冷眼去观察,中国、外国到处都能看到

  畜生是愚痴。

  三恶道的业因贪、嗔、痴,所以佛教给我们,贪、嗔、痴必须放下,为什么?不放下,来生就到这里去了,这三恶道时间都很长,很不容易出来。

  畜生道是不是我们看到的畜生?好像寿命很短。经典上告诉我们,畜生道是论次数的,你变成一只狗了,要做多少次?做几十次、几百次、几千次、几万次,那个麻烦可就大了。不是一世牠就投胎了,不是的,论次数的。鬼的寿命就长,地狱就更不必说了。三恶道决定去不得。

  所以贪、嗔、痴、慢、疑要断,怎么个断法?要真正学佛,把方向目标改换,我们专求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专求亲近阿弥陀佛,只有这一念,除这一念之外,其他念头全放下,就能够“闭塞诸恶道”

  三善道里头,有天道、人道、修罗道。有人把修罗也算作恶道,那就变成四恶道。修罗怎么成就的?贡高我慢,好跟人争,你看竞争、斗争,他喜欢搞这套,乐此不疲,总希望自己胜过别人,别人有比他强的,他不甘心。所以修罗虽然是善道,在人天,死了以后,堕恶道的机会特别多,他一生恶多善少,所以再往前面看,他就堕恶道去了。

  【解】闭者,关闭也,亦即塞也。令诸众生免除堕入三恶趣或四恶趣之厄难,是为闭塞诸恶道之粗解。《会疏》更进一解,谓六道皆是恶道。《疏》云,六道则流转所由,故言恶道。

  这就是它轮回、六道轮回,出不了六道轮回。换句话说,决定在恶道的时间长,在善道的时间短。怎么知道?只要我们冷静省察一下,自然就明白了,我们今天一天从早到晚,起心动念,是恶念多还是善念多就知道了凡是为自己的都是恶念;凡是利益众生的是善念。我这一天从早到晚,几个念头是利益众生的、几个念头是利益自己的,不就明白了吗?!先看自己,再看别人,然后拿佛经对照来比比看,就明白了。为自己想的念头太多了,为别人是偶尔想起,不是自自然然起的念头,为自己是很自然起念头。所以自利的念头重、多,这就是六道轮回

  利他,念念利他,这是人天两道。

  【解】《会疏》更进一解,谓六道皆是恶道,

  《会疏》里头还有一解,说六道皆是恶道六道,

  【解】疏云:“六道,则流转所由。故言恶道。”《会疏》之说,于经有据,

  有经典做证明。

  【解】《魏译》曰“横截五恶趣”。以修罗分入余趣。故六趣成为五趣。经云“五恶趣”即《会疏》所解,六道均名恶趣。

  六道轮回经上常常告诉我们,离苦要离究竟苦,什么叫究竟苦?脱离六道轮回叫离究竟苦,永远不再受苦。只要不离开六道,苦是有得受的,够你受的。这说明六道可怕!

  得乐,得究竟乐,往生极乐世界是得究竟乐,不能不知道。佛应化在世间为什么?为的是大悲心起作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看到我们这些众生,在六道里头迷惑颠倒,醒不过来,生生世世在六道里头打转,苦不堪言。从同体大悲心里头,起心动念,发愿要帮助这些苦难众生,离究竟苦,得究竟乐,这是他们的本愿。

  他们有智慧,他们有能力,我们要能相信,要能接受,要能依教修行,他的力量完全加上了。他有加被的力量,我们不接受,那就没法子。我们一定要乐于接受。

  《会疏》所解的,六道都是恶道。

  【解】是以“闭塞诸恶趣”即是断除众生轮回六趣之途,

  这个对,这就是离究竟苦。

  【解】令出生死之海也。

  帮助一切众生,生死之海就是六道轮回,超越六道轮回,这个生死之海永远断了。我们这个会本,第三十二品也说,

  【解】今会本第卅二品亦曰:“横截于五趣,恶道自闭塞。”(会自汉魏两译。)

  这一段会自汉魏两种译本。

  末后这一句,“通达善趣门”。

  【解】“通达善趣门”。“通达”者,畅通无壅也。“门”者,具两义。一者差别;二者趣入。《大乘义章一》曰:“门别不同,故名为门(即分门别类之义,如部门、门类)。又能通人趣入名门。”

  我们讲分门别类这个意思,部门、门类这个意思。“又能通人趣入名门”,这个地方开个门,人可以进出,有这个意思。

  下面念老为我们解释,

  【解】法有种种差别,即是有种种门,皆能使人趣入涅槃,即是“门”义。

  这是门的意思。所以八万四千法门,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每个法门,都能帮助我们破迷开悟,都能帮助我们证入大涅槃。

  【解】故指经中之法为门。

  我们依照经中的方法来修,就能离苦得乐,就能超越轮回,就能往生极乐世界,这个都是门的意思。

  【解】《四教义三》曰:“门者,以能通为义。佛教所诠正四句法,通行人至真性实相之理。故名为门。”后者正是今经中之义。

  所以叫做门。这个后面所讲的,“正是今经中之义”。

  【解】“善趣”者,一般指六趣中之三善趣,但此与今经之义相违,上既以六趣皆名恶趣,故人天等趣不能复称善趣。故知善趣门不是趣向人天之门,而是上善者所趣向,故名善趣门。如《会疏》曰:“菩提者,则上善所入,故言善趣门。”

  “菩提”是梵文音译,古印度话,翻成中文可以翻,为什么不翻?尊重不翻。学佛人,他的目标方向就是菩提,翻成中国意思是“觉”,就是觉悟。觉悟非常宝贵,非常难得。上上根人,这一生在世间求什么?求菩提,他不求别的。菩提就是经题上“觉”这个字的意思,你看,“清净”,“平等”,“觉”。菩提从哪来?从平等来。平等从哪来?平等从清净来。清净从哪里来?清净是从放下来。

  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不仅如此,还要把一切分别执着,起心动念统统放下。菩提是自性本具的,自然就现前了。

  所以下面说:

  【解】是谓入菩提妙觉之法门,才是善趣门。

  如《会疏》说:

  【解】如《会疏》曰:“菩提者,则上善所入,故言善趣门。”

  在佛法里头唯有大乘,声闻、缘觉没有分,权教菩萨也没进去。声闻是阿罗汉,缘觉是辟支佛,他们只断见思烦恼。辟支佛不但断见思烦恼,连见思烦恼的习气也断了,所以他比阿罗汉高,菩提心没发。权教菩萨也是没发菩提心,不能趣入真实之门。他比阿罗汉高,阿罗汉断见思烦恼,他断分别,也就是说他修的定是平等。我们经上说“清净、平等、觉”,阿罗汉是清净,权教菩萨是平等,发菩提心就觉了,就明心见性,就成佛。菩提心没发,他还在菩萨位,别教三贤,真正发菩提心,他就登地。

  圆教在十信,发菩提心,他就登初住,初住就明心见性。这是圆教大乘。所以菩提,上善所入,这叫善趣门。我们要把它搞清楚,要发菩提心。

  菩提心是什么?古人注疏里头很多,讲得很多,不好懂。我们将它深入浅说,我说了十个字,早年在国外弘法常说,“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说了十个字,说了五桩事情。真诚是菩提心的本体,真诚就是真心,真诚到极处。我们要用这个心,用这个心生活,用这个心工作,用这个心待人接物,这就真发了。不是口里说的,是要落实。

  真诚心,用真诚心对自己,就是“清净、平等、觉”。自己常常抱着这个心,“清净、平等、正觉”;对别人,对一切万物慈悲,无缘大慈,“慈”是帮助他得乐,没有任何条件。“悲”是救苦,他有苦有难,我们要帮助他离苦。“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没有条件,为什么?我们真正明了自他不二,自他一如,自他一体,要用这个心,这个心就是佛心。佛之所以成佛就靠这个心。我们这个心跟佛心不相应,所以怎么学也学不像。这个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怎么对自己,怎么对别人,对自己不能慈悲,要“清净、平等、觉”;对别人不用“清净、平等、觉”,真诚慈悲。所以“清净、平等、觉”是自受用,真诚心的自受用;“慈悲”是真诚心的他受用。怎么对待别人?怎么对待一切生物,动物?怎么对待花草树木?怎么对待山河大地?怎么对待九法界众生?真诚慈悲。对自己,“真诚、清净、平等、觉”,这就对了!可不能用错了,这就是真正觉悟了、明白了。所以“上善所入”,这叫善趣。

  特别是净宗法门,善趣当中第一善趣门,善趣门很多,这是第一个善趣门。为什么?无论什么人都能进去,只要具足“信、愿,持名”,你就进去了。其他的八万四千法门,叫通途法门,一定要“清净、平等、觉”,才能入进去。没有“真诚、清净、平等、觉”进不去。所以那个难,难在哪里?我们习气太重了。习气很不好断。

  净宗带业往生,可以带着习气到极乐世界,到达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加持,我们的习气不要自己断,自然没有了。这个不可思议,所谓难信之法。

  【解】是谓入菩提妙觉之法门,才是善趣门。此门唯有发菩提心上善之人方能趣入,洞开此门,故云“通达善趣门”。云何洞开?则唯有成就净国、普摄群生之净土法门也。

  最后归到净土。“洞开”,大开,这是“通达善趣门”。下面说怎么洞开,怎么大开。这是阿弥陀佛无与伦比的智慧,建立极乐世界。建立极乐世界干什么?帮助这一切苦难众生,立刻就能得到解脱,就能够离一切苦,得究竟乐。这就是净土法门。阿弥陀佛在十方诸佛刹土,接引一切有缘众生。所谓有缘众生就是能信,能接受这个法门,真正相信,没有丝毫怀疑,这一生当中立一个大愿,求生净土。我来就是干这桩事情,不是干别的,别的不是我干的,我就干这桩大事。

  末后这一段:

  【科】庚四、开藏施宝

  【经】 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

  这个不可思议!这两句念老注得很详细,

  【解】“为众开法藏”。承上而言。上云:“闭塞诸恶道”,悉令出生死海也。“通达善趣门”,咸令登涅槃岸也。为实现此愿,首须开示佛之知见,故云“为众开法藏”。

  这一句就是我们现在常讲的,“教学为先”,“为众开法藏”就是教学,这是真正的“广施功德宝”。我们看念老的注解:

  【解】“为众开法藏”。承上而言。上云:“闭塞诸恶道”,悉令出生死海也。“通达善趣门”,咸令登涅槃岸也。为实现此愿,首须开示佛之知见,故云“为众开法藏”。广演妙法,令众悟入,导归极乐,究竟菩提,故云“广施功德宝”也。

  “广演妙法,令众悟入,导归极乐,究竟菩提”。这个四句,“广演妙法,令众悟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用我们现在的术语来说,办弘法大会,办这个活动,一生办了三百多次,时间四十九年。办这些活动讲经教学,这种活动,有大型的、有小型的。大型的,这讲大经,时间很长,有讲几个月,有讲几年的。有在人间讲的,有在天上讲的,到处讲经说法。众生根性不相同,佛所演的妙法也不一样,帮助各种不同根性的众生,让他慢慢的向上提升。大致上分别,佛说经分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他示现成佛,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讲《大方广佛华严经》。这部经是定中讲的。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入定,没起来,不知道佛在定中开华严大会。什么人参加?法身菩萨参加,不是法身菩萨你就进不去。这部经讲完了,三七日中讲完,大龙菩萨,这也是等觉菩萨,收藏在龙宫里头,这个世间没有。所以小乘不承认大乘,说大乘是假的,不是佛说的,小乘没办法参加法会。

  佛灭度之后六百年,龙树菩萨,他接受大龙菩萨的邀请,大龙菩萨带他到龙宫参观,看到《大方广佛华严经》,欢喜赞叹。但是一看份量,说阎浮提众生(我们这个世界的人),无法接受,太大了!份量多大,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我们听到两句就摇头了,真太大了!我们中国《四库全书》说大,跟龙宫里面《华严经》比,小巫见大巫。

  它还有中本,大本份量太大,希望找一个中本,中本份量也大,都不是我们这个世界人能学的。最后还好,它还有个小本。小本就好像《四库全书》目录提要。我们现在《四库》是精装本,一共是一千五百册,《提要》只有五册,这就好学了。所以他就把这小本背诵过来,带回来了,写成文字,就是现在我们所看到。梵本看不到了,看中文的译本,总共九十九卷。晋朝时候第一次翻译的,六十卷;第二次唐朝翻译的,唐朝武则天的时代,八十卷;贞元年间最后一次翻译,四十卷,除掉重复的部分,一共是九十九卷。这是中文完全的《华严经》九十九卷,梵文原本没有了,找不到。

  这部经我学过。我一接触到佛法,方东美先生告诉我,给我介绍一部经,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告诉我学清凉大师的注解、李通玄居士的《合论》,这两部书我都学过。《华严经》讲过两遍,第二次讲了四千多个小时,讲到“十住品”,大概全经的份量是五分之一,四千多个小时。所以我那个时候估计,要把全经讲圆满,需要两万个小时。真是妙法,真叫你生欢喜心。

  我也是讲《华严》,讲到“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看到文殊、普贤发愿求生极乐世界,我对于净土宗接受了,才知道《华严》跟净土关系非常密切。古人称赞《华严》是大本的《无量寿经》,《弥陀经》是小本的《无量寿经》,所以《无量寿经》称为中本《华严》。

  换句话说,古人把《华严》、《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看成一部经,大本、中本、小本。文字有详略不同,《华严》讲的详细,文字多,九十九卷;《无量寿经》只有一卷;《阿弥陀经》大概只有几页,要用这个本子来说,大概就不到十页。大本、中本、小本,让我们认识。

  所以我在晚年,我把《华严经》放下,专讲《无量寿经》,讲中本《华严》。那个大本太大了,往后学的人少,可能没有人学了。

  我是早年在台湾,有个开心法师,往生了,很久就往生了。他每一次跟我见面,都劝我讲《华严经》,告诉我,你要不讲,以后没人讲了。他的诚意我领了,我很欢喜,所以我讲了两次。实在经太长了,浅说,说不出味道出来,真把味道说出来,那要很长时间。从这个地方也体会到佛经太伟大了。

  清凉在那个时代,盛唐的时代,讲这个经,他一生讲了几十遍,我想应该是一年讲一遍,那个时候人的根性好,一点就通、就明白了,不必细讲,一点,点到为止,所以一年讲一部。他们那个时候跟世尊当年在世一样,一天可以讲八个小时。我们现在没有,一天四小时就很多了,通常一天两小时。一天两小时那这一部经要四、五年,四年到五年。像清凉那样讲法,像我这个细讲,那就不行,一部经总得三、四十年。

  所以这是讲到“为众开法藏,光施功德宝”。

  “广演妙法,令众悟入,导归极乐,究竟菩提”,这两句决定不能少。如果不能导归极乐,就没有办法究竟菩提。为什么?上上根人少,到哪里去找?上上根,像惠能大师这样的人,几句话一点他就通了、就毫无障碍了,这种人太少了,这属于顿悟。渐悟的有,历代都有,渐悟就是要学很长的时间。连我们这个时代还有,海贤老和尚,海贤老和尚不是顿悟,是渐悟。我估计是他二十年,他二十岁出家,师父教他一句佛号,嘱咐他一直念下去,他听话,他真干,以这么一个老实人,信愿持名,一向专念,二十岁,顶多三年,三年到五年,他能够念到功夫成片。这是我们念佛法门第一个层次。

  念到功夫成片往生极乐世界就有把握了,阿弥陀佛一定来接引你。很可能阿弥陀佛就跟你见面,告诉你你的寿命还有多少年,到时候我来接引你,心定了。从这个往上再提升,大概五年,他就能得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功夫等于阿罗汉。再向上提升五年到十年,理一心不乱,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在什么时候?我估计是四十前后,他得到的。所以他曾经讲过,我什么都知道。“什么都知道”不是随便说的,明心见性才什么都知道,一般人听不懂,他这个境界跟惠能大师大彻大悟境界相同。能大师是顿悟,豁然开悟;他是二十年功夫,达到这个境界。那就是告诉我们,我们普通人用二十年都可以达到这个境界,只要你真正的一句佛号念到底。我跟大家说过,心里头只有这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你能够保持二十年,就有可能到这个境界,理一心不乱的境界,往生净土,生实报庄严土,真正不可思议。

  所以“为众开法”藏,这个“众”是指九界众生,包括菩萨、缘觉、声闻、六道一切众生。

  【解】开者,开佛知见,亦常云“开示”之义。

  这“开示”两个字在此地说了。“开示”不容易!“开示”让听众能悟入。悟入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像五祖对惠能大师的开示,用《金刚经》,讲了三分之一他就开悟,他就悟入了,后头不要讲了。

  【解】法藏者,又名佛法藏,乃法性之理体,亦即当人本具之如来藏性也。法性含藏无量之性德,故曰法藏。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从这个地方,下一次我们从这个地方接着讲,从法藏这个地方讲。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近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手机版网站应用:安卓版。邮箱:foxdw_01@163。com。  

下载 下载 下载
0
  [最新报道]  
· (新版汇总)2014净土大经科注(001-100集)
· 净空老法师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集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无量寿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报道]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