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陀教育-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10集
 
  ·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如何学佛
· 认识佛教
· 净业三福
· 三皈五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了凡四训
· 沙弥律仪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 金刚经
  一门深入
· 一门深入重要性
· 师承的重要性
· 专修专弘

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10集

来源: 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5-11-19 14:01:38
关键字:时间,三昧,禅定,汉字,因果书,思无邪,教小孩,佛陀教育,佛光,佛法眼
【 点击数:1296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

净空法师  2015年7月9日 讲于 香港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三十二页,倒数第五行。科题“智光妙用”,有四小段,第一个小段“慧光普照”。我们看经文,只有两句:

  【科】己三、智光妙用分四庚一、慧光普照

  【经】愿我智慧光。普照十方刹。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 

  【解】上段表无量寿,本段表无量光。无量寿,体也。无量光,相用也。从此体无量寿的相用流出无边之化德化益。

  “化”是教化。“德”就是教化的功德,包括我们现在所说的教化的智慧、教化的理念、教化的方法,这些都是“德”。“益”是利益,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特别是弥陀的教诲,确实能帮助我们离究竟苦,脱离六道轮回,得究竟乐;往生极乐世界,不退成佛,这是究竟乐。所以说“流出”,从无量寿体中流出无量无边的化德化益。

  下面引善导大师的话说:

  【解】善导大师《定善义》曰“一一誓愿为众生”。

  大师有《观经》的注解,给我们讲的定善。“一一誓愿为众生”,这个“一一誓愿”,就是前面我们学过的四十八愿,每一愿都是为众生,没有一愿是为自己而不为众生的。这个是我们要学的,像释迦牟尼佛、向阿弥陀佛学习

  【解】今此偈颂,正显是心。

  这两句偈,显示出阿弥陀佛的用心。

  看经文:

  【经】“愿我智慧光,普照十方刹”。

  阿弥陀佛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是从体上讲的,无量光是从相上讲的、从作用上讲的。他放光普照十方刹,为什么?我们知道,佛化身无量无边,每一尊化身佛,光明都普照十方刹,到十方刹去接引念佛求生净土的人。

  十方佛刹无量无边,十方刹土里面接受本师教诲,像我们这个世界,娑婆世界,这是一个佛刹,释迦牟尼佛的佛刹,世尊在这个世间劝导大家,“信愿持名,求生净土”。十方诸佛,每一尊佛在他自己教区,这个教区就是三千大千世界,这其中九法界,最高的菩萨、缘觉、声闻,下面是六道,叫九法界的众生,劝大家“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为什么?

  无量无边法门不是不好,每个法门都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要偏偏弘扬“信愿持名,求生净土”这个法门?这个法门简单、容易,只要你肯信,你肯念这句佛号,没有一个不成就。这什么缘故?都是仗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都是仗阿弥陀佛这两句文所说的,“愿我智慧光,普照十方刹”,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与本愿相应,佛化身到十方世界去接引。没有佛接引,极乐世界在哪里,十方世界众生找不到;不但众生找不到,菩萨也找不到,所以菩萨往生还是佛来接引。

  【解】“智慧光”者,有二义:一者,如《涅槃经》云:“光明名为智慧。”

  智慧光有两个意思,第一个像《涅槃经》上所说的:“光明名为智慧。”“光明”是智慧的别名,“智慧”也是光明的别名,“光明”叫“智慧”

  【解】又《超日明三昧经》曰:“大智发外,能照法界,名为光明。”详见前光明慧辩愿注。兹不俱引。

  这个“大智”从哪里生的?从自性本定里面生的,自性本定就是无量寿。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告诉我们,“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自性”是真心,没有动过,没有摇晃过,无有动摇就是“自性本定”。

  所以佛法,法门无量无边,修什么?统统修禅定。为什么?禅定跟自性本定(就是本无动摇)相应,道理在此地。我们凡夫起心动念,从来没有定过;真心本无动摇,妄心念念动摇。这个微细的念头,我们一定要知道,学佛才有个概念。我们的动摇没有停止过,前念灭,后念生,这就是动摇。频率多快?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我们把它换算成秒,单位用秒,一秒钟多少次的波动?也就是用这个经上的话,多少次的动摇?一秒钟,二千二百四十兆,一秒钟。这样快速的高频率,我们掌握不到,它太快了。

  我们动个念头,知道自己动个念头,这个念头里面有多少次的生灭?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这一弹指,一秒钟可以弹七次,乘七,二千二百四十兆,太快了,我们无法体会。

  所以看到外面的境界,境界是由心动产生的幻相,根本没有真实的东西,像看电视荧幕上的画面,看电视屏幕上的画面,全是波动产生的。电视一秒钟一百次,波动一百次,我们看到就好像是真的。那我们现实的环境,眼耳鼻舌接触外头境界,一秒钟不是三十二亿百千念,要乘七,二千二百四十兆,这就是佛经上讲的诸法实相,一切的真相是如此而已。

  菩萨知道,所以菩萨放下了;阿罗汉、辟支佛还不知道,所以他还有起心动念、他还有分别,他没有执着,他不执着了;到菩萨,不但不执着,分别心也没有了。一定要到法身菩萨,怎么样?在这个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

  不起心、不动念就是禅定,就是三摩地,与自性本定相应。禅定久了,功夫深了,能做到什么?眼见色、耳闻声,见色、闻声同时不起心动念,这个人,佛经上称他为法身菩萨。

  确实不起心、不动念了,但是他还有起心动念的习气,习气不碍事,只障碍他不能回归常寂光;如果这个习气断了,他就回归常寂光。回归常寂光,才是真正证得无上菩提,证得究竟的佛果

  究竟佛果,《楞严经》上说的,“归无所得”,你有没有得到?什么也没有。那是什么境界?你完全回归自性了,你所得到的是自性本来有的,本自具足,不是新的得来。明心见性之后,什么都是现成的,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统统现前。隐现自在,有缘,现;没有缘,不现。不现就是常寂光,现了就是一真法界、就是实报庄严土。所以它是活的,它不是死呆板的,妙用无穷。现相为什么?为度化众生,接引菩萨回归常寂光,这是大事业

  我们再看第二:

  【解】二者,如昙鸾大师《赞阿弥陀佛偈》曰:“佛光能破无明闇,故佛又号智慧光。”上句,义同前。下句,则表“智慧光”是弥陀圣号之一。亦弥陀十二光明之一。

  阿弥陀佛称为十二光佛,这是十二光里面的一个,这个“智慧光”能破无明,不但破无明,连无明的习气都破得干干净净,这个时候圆满回归常寂光,是这个意思。

  我们再看下面,念老把这个经文的出处给我们交代出来:

  【解】“愿我智慧光”是《宋译》之文,在《唐译》则为“愿获如来无量光”。

  这一句是从五种原译本里面《宋译》本这个文字。“在《唐译》则为愿获如来无量光”,这是唐译的本子。宋译的简单,“愿我智慧光”。

  【解】据此则智慧光,即无量光。且弥陀虽列十二名,实则一一名中,均圆摄余之光德,故知智慧光亦无量、无边、无碍、无等、常照、清净等光也。

  故知智慧光就是无量光、就是无边光、就是无碍光、就是无等光、就是常照光、就是清净光。每一个光里头,都有其他十一个名字,圆融无碍,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解】是故下句即“普照十方刹”。

  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这个里面还有包含着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统统普照。在这个境界里头,我们讲的时间跟空间没有了。时间、空间从哪来的?妄念上来的,阿赖耶里头有时间、空间;转识成智之后,时间、空间都没有了,光明普照,是故下句普照十方刹。

  【解】无量光,则横遍十虚,故无刹不照。

  遍是遍照,这是讲的空间。“故无刹不照”,没有照不到的。

  【解】且此光明即是智慧,

  惠能大师告诉我们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第一个无量智慧(就是无量光),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用这三句,把遍法界虚空界全都包括在其中了。智慧能照,万物是所照,十方刹土一切万物是所照。

  【解】能照破众生无明之垢闇,

  “无明”是我们为什么变成六道众生根本的原因。无明怎么来的?大乘经上佛常说,“一念不觉”可见得自性是觉而不迷,这是佛;如果一念不觉了,带来的是念念不觉,这个麻烦就大了,这就是“无明不觉生三细”,这一念不觉里面就生三细相。三细相就是阿赖耶,阿赖耶的业相、转相、境界相。业相就是今天我们讲的能量,转相就是末那识,境界相就是物质现象。转相就是念头,起心动念。所以佛常说,一切法(这是讲九法界),从哪里来?“从心想生”。心里什么都不想了,九法界就没有了

  我们修定、念佛,念到一个妄念都没有了,三昧现前。我们用念佛修到的禅定,叫念佛三昧,你用什么方法修成功的,那个方法冠上去,就是三昧的名称。三昧,八万四千,就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无量三昧,只要你离相,就能成就,空、有二边都不着。有相,我离了,我证得空,什么都没有了;这个还是有,有个“空”在。

  空定修成之后到哪里去了?到无想天去了,在第四禅,第四禅有个无想天,修无想定都到那里去了,没有出六道轮回。这个天的寿命很长,长,会有到的时候,时间到了,不能向上提升,就往下堕落,所以出不了六道轮回

  远远不如念佛,念佛能往生极乐世界,寿命终了的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你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法门殊胜,这个法门人人都有份,只要你肯学。甚至于到临终最后一天,我相信了,我念佛了,都能往生。

  我们看到谢总的父亲,那就是最好的榜样。他父亲是个大善人、好人,不信佛,没念佛,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他不相信。临终最后两个小时,谢总着急,不往生就搞到六道轮回,六道轮回麻烦可大了,所以他着急。最后这个时间,他问他爸爸,极乐世界你相不相信有?他爸爸点头,他高兴得不得了,以前问都摇头。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你相不相信?他也点头。他说好,我念佛,你跟着我念。念了一个多钟点,他爸爸往生了。往生的瑞相稀有,当时来陪他助念的,有一千多人,大家都看到,我听说有闻到异香的,有看到莲花的,这么多人看到了,都增长了信心,看到这一幕。他说念佛真的不难,佛经上讲的不错,最后一念、十念都能往生,这老人给我们做证明,他就是这样往生的

  下面“重显智光妙用”,能够“消除垢冥”

  【解】故此下重显智光妙用,而曰消除垢冥等等。

  这个垢冥就是染污,就是无明,能帮助我们破无明烦恼。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第二段就是“除垢济难”。

  【科】庚二、除垢济难

  【经】消除三垢冥。明济众厄难。悉舍三途苦。灭诸烦恼暗。  

  我们看念老注解:

  【解】“消除三垢冥,明济众厄难”。“三垢”者,贪瞋痴三毒之异名。

  阿弥陀佛放光加持,贪嗔痴不起,这个念头没有了。他这里解释,“冥者,无知也”,就是无明。

  【解】“冥”者,无知也。《俱舍论一》曰:“以诸无知,能覆实义,及障真见,故为冥。”

  用这个字来形容它。念老这里说得好,“痴”就是无知。这一次,我们参加巴黎的和平会议,他们特别给我安排了跟这些宗教见面,在联合国的一个会议厅。坐在我旁边的是教廷大使,梵蒂冈的这个主教,他坐在我们旁边。大家谈话,他发表他的看法:今天的世界,整个世界的社会动荡不安,根本的原因就是众生无知”,说得好!

  佛法讲“愚痴”,真的是根本原因:因为愚痴、无知,他才会有贪,才会有瞋恨,才会有傲慢,才会有怀疑。所以贪、瞋、慢、疑都是从“痴”里面发生的,“痴”就是无知佛陀的教诲,针对这个毛病,这叫对症下药。

  佛告诉我们,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就是从“贪、瞋、痴、慢、疑”变现出来的。

  三恶道从哪里来的?三恶道是“贪、瞋、痴、慢、疑”再加上一个“怨、恨、恼、怒、烦”,十个字,地狱、饿鬼、畜生这么来的

  教化众生用什么方法?佛用智慧。智慧起用,千变万化,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用什么方法帮助他就用什么方法。佛无有定法可说,也没有一定的形相,因人而异,这得大自在。教化,无非是帮助他破迷开悟,就是叫他觉悟。他的苦难就是因为无知,佛让他觉悟、让他知,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明白之后,他自然放下;用不着劝他,自然就放下了。放下就对了,就没有错误。

  佛家讲的“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真相搞清楚了,这个世界这么苦,就让我们想到一切诸佛刹土里面六道轮回都苦,大概都差不多,好也好不到哪里去,极乐世界真乐。

  破迷开悟,难,不容易;往生极乐世界,很容易,不难!问题只要信得过。难在什么?难在你不肯相信,难在你没有办法断除疑惑。那怎么办?经教,就是如来说法

  佛当年说法,佛在印度,弟子们将佛所说的法记录下来,这就变成经典,用梵文写的。从汉朝汉明帝这个时代起,一直到唐宋,从印度传到中国大量的佛经,大乘、小乘、显教、密教都传到中国来了。印度这些大师、中国这些大德从事于翻译工作,用中国文字翻出来,用浅显的文言文写出来,让一般人都能懂。一般读书人都能看得懂佛经,佛经比古文浅,也就是接近白话文。所以在翻译的时候,在中国文学史里叫“变文”,变化的“变”,变通,它很简单、很容易懂,比古文、中国一般著作,你翻开就很浅显,你就觉得它很容易懂。

  那么多梵文经典失传,到今天找不到了。我学佛的早年我就很怀疑,我向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请教:为什么这么多梵文经典没有能留下来?老师告诉我:这是民族的自信心,我们能够肯定所翻译的没有翻错,没有把它意思翻错,完全保存下来,换一种载体,用中国汉字文言文翻译出来

  中国汉字文言文的好处,就是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无论哪一国的人,学会汉字文言文,你都能看得懂;而且超越时间,为什么?中国汉字它不变,两千年前管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管用,再过两千年还管用,这是全世界的文字,每个国家族群的文字比不上中国,中国文字超越时空。外国文字不行,为什么?外国文字是拼音文字,梵文是拼音,西藏文也是拼音,拼音的文字受限制。你看一般专家学者告诉我们,大概两百年,文字就起变化,很大的变化,它的文字就看不懂了。必须要有专家,把它再用现代文字写一遍,很麻烦,两百年要重写一遍,不写就没有人认识;汉字不会,汉字好处在此地。中国人有信心,用我们的文字保存,可以千年万世,后人都能看得懂,都不会解错意思,这个利益太大了!

  我记得我在1980年代,第一次回国,到北京去看赵朴老,好像是1984年,我们第一次见面,同乡,他接待我,我们聊天聊了四个半小时,请我们吃晚饭,跟我去的大概有三十多个人,他统统请了,摆了三、四桌。我就提出来,藏文的经典里面还有一部分,我们中文里头没有的,就是汉文里头没有的,我就提醒朴老,要赶快把它翻成汉文,将来才不至于失传,因为懂藏文的人愈来愈少了,两百年之后,真的,纵然经在,没有人能看得懂了。现在还有一些人能够读懂的,赶紧翻译,这是佛门的大事。

  南传巴利文的经典,几乎我们全翻过来了,小乘经,三千多部。这是章嘉大师告诉我的,我们中文《大藏经》里的小乘经,跟南传巴利文经典去对比,大概它只比我们多五十几部。你看三千部只多五十几部,几乎是全部翻过来了,这个好。所以把藏文再翻成汉文是很有必要的,汉文的好处能流传久远

  我听说蒙古文里头也有不少我们汉文里头没有的,蒙古文的《藏经》应该是直接从藏文翻译过去的,我听说《无量寿经》就有三十多种,这些都是最重要的参考资料。现在懂蒙古文少了,我认识的一个金教授,他整理蒙古文的《大藏经》,我帮助他把它出版了,这样一来,蒙古文的《大藏经》又能保存一段时间。但是,不翻成汉文,两百年之后,蒙古文没有人能读,满洲文也没人能读,满文的《大藏经》内容应该跟蒙古文差不多,这都非常重要,我们不能不知道。

  我们再看下面:

  【解】《俱舍论》一曰,以诸无知,能覆实义,及障真见,故为冥。明者,显也;备也;盛也;成也。济者,度也;救也。

  《俱舍论》第一卷说,“以诸无知”,诸是多,无知就太多了。“能覆实义”,实义就是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实相障碍住了。“及障真见”,真见就是自性里本有的真实智慧,这无知能障碍真见,所以说“冥”,用这个字来代表。“明济众厄难”,“明”字有显的意思,明显;有备的意思,具备;有盛的意思;有成的意思,有这四个意思。“济”是救济,有度的意思,像过河,帮助他平安渡过,这都是“济”的意思。这句经文,“《会疏》本作广济”,这个地方经文是“明济”,“故知明济即广度之义”。

  【解】“明济”于《会疏》本作广济,故知“明济”即广度之义。厄者,碍也;缚也;难也。难,苦难;灾难;困难也。故此二句之浅释,即为消除众生贪、瞋、痴三毒之垢暗,度救种种痛苦与灾难。厄难众多无数,故云众厄难。

  “厄”是难、是障,障碍,是缚、是难,有这些意思在。“难,苦难;灾难;困难也。故此二句之浅释”,浅显的解释就是“消除众生贪、瞋、痴三毒之垢暗”,这个垢是尘垢、染污的意思,“度救种种痛苦与灾难。厄难众多无数,故云众厄难”。

  我们今天读这个经文,感触就很深,为什么?“众厄难”就在我们眼前,我们每天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接触到的统统是。十年前读这个经文,我们的感触没有现在这么深,为什么?那个时候是有灾难,比现在少得多;现在跟十年前比,几乎多了十倍;十年前常常听到灾难,也就十分之一;现在加十倍。往后去,一年比一年多,这怎么办?没有看到它能够减少,只有再增加,愈来愈严重。我们幸亏遇到佛法、遇到净宗,要不遇到净宗,我们的忧虑去不掉;遇到净宗,把净宗搞清楚、搞明白了,不怀疑了,真相信了,我们有出路。我们看到灾难愈多,我们念佛的心愈切,求生净土的心愈来愈坚定,万缘放下,真放下了。

  帮助这个社会完全是随缘。有缘做,总是帮助佛陀教化众生,也就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没有缘,不勉强,这样就好。学佛要开智慧、要破无明,要把无知变成有知。现在好像觉悟的人比十年前多,也许十年前我们所遇到的缘比较狭窄,现在我们遇到的缘宽广。我们念念要跟阿弥陀佛相应,要帮助阿弥陀佛,成就阿弥陀佛的弘愿,普度众生。我们见人都劝人念阿弥陀佛,都劝人求生极乐世界,这很重要,不能小看。这个就是他真正相信了,也许他真的可以免除灾难、化解灾难。

  【解】佛之智光,悉能明济。

  佛的智光在哪里?经教就是佛的智光。昨天晚上有个同修送给我一套书,我一看,民国二十二年印的,十五册,它缺了一册,十四册,内容全是讲的因果报应,分成十五类,是弘化社送来的。弘化社是印光大师创办的,给我看,希望我能够翻印。我说没有问题,我答应他,我给他印一万套都是事实,善有善果,恶有恶报。

  今天社会变成这个样子,没有人讲因果了。

  早年间,我还记得我小时候,讲因果的地方到处都有。特别是茶馆,现在茶馆没有了,古时候有茶馆,没有事坐在茶馆喝喝茶、聊天、听说大鼓书、听讲故事,这种因果报应、孝悌忠信,都讲这些,抗战时候还有,抗战胜利之后没有了,我再也没看见。抗战时候有,你到乡下到处都看到,你只要一进茶馆,你就听到有人说书,我们做小孩很喜欢听,听故事。这个就是民间艺术,它传道,所说的内容确实遵守夫子的原则——思无邪,不会让你有偏差、有错误的思想。所以这些说书的人,都在教化众生。虽然他们的收入很微薄,讲完之后,听众身上带的有零钱,给几个铜板,那个时候还用铜板,是很辛苦,但是,他做的是功德,他做的是好事。

   这下面,《会疏》里头说的:

  【解】如《会疏》曰,三垢是贪、瞋、痴,此三垢染心性,故名垢。令众生盲冥,故云冥,是流转因(流转生死之因)。

  《会疏》里头说的,“三垢是贪、瞋、痴,此三垢染心性”,它就是染污,染污我们的心性;实际上它不是。心性是清净的,怎么会有染污?!好像是染污,它是阿赖耶,阿赖耶里面落谢的种子,这个种子障碍,心性不起作用。心性是真心,真心不起作用;染污,它起作用,所以叫它做“垢”。“垢”就是染污。

  “令众生盲冥”就是无知,因为他染污了,心不清净了。心不清净,随顺这些烦恼、错误的知见,于是对事实真相茫然无知,想错了、看错了、说错了、做错了,这叫造业。业有善恶,善业生三善道;恶业生三恶道。这就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从心想生,这个要知道。

  《左传》上左丘明有一句话说“人弃常,则妖兴”。这句话我们在今天看见了。“常”是什么?“常”是道德。“五常”:仁、义、礼、智、信。人要把这五个字放弃了,变成什么?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这就不是人了,是什么?妖魔鬼怪。所以人把“五常”放弃不要了,社会就变成妖魔鬼怪,今天就是。

  于是,伦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圣贤的教育要赶快兴起来,最好从小孩开始。我也听说香港政府,可以同意办一条龙的学校,只是这种学校自己负责,政府没有津贴,有这种条例的话,有人在办,从幼稚园办到小学,在往上提升办中学、办大学,也可以办研究所,没有学校的学位,但是有真本事;政府能够同意这样做法,这些人将来学出来之后,我们接着办一条龙的学校,培养圣贤。这个地方没有博士、硕士,有圣人、有贤人,有圣贤出来,众生就有福了。

  真能出圣贤吗?我相信真能。为什么?我们老祖宗、佛菩萨会下凡来,会投胎到人间来,来救世,他从这儿出生,他有大智慧,他能真正解决问题。所以这个都是好事、都是好信息。

  下面说是:

  【解】此三垢染心性,故名垢。令众生盲冥,故云冥,是流转因(流转生死之因)。

  “令众生盲冥”就是令众生无知,“是流转因”,就是生死轮回,六道轮回从哪来?就从这来的。

  【解】众厄难,是其果。谓六趣四生也。六趣就是六道,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是讲众生四种不同的生态,六道众生,佛光普流清净、欢喜、智慧之德,消除三障之冥。集因既灭(消灭集谛之苦因),苦果盍止(终止流转之苦果)故云广济等。

  这是离苦得乐的初步。“佛光”是说佛陀教育,佛陀教育帮助众生破迷开悟佛陀教育确实清静,学习的人欢喜,开智慧,智慧开了,“三垢重障”就是“贪、嗔、痴”,贪嗔痴消除了。

  “集因既灭”,这个“集”,“消灭集谛的苦因”。“集谛”,“集”就是集结。集什么?集烦恼,集善恶业。集善是三善道的果报;集恶是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的果报,所以这是六道的苦因。苦因消灭,不造这些业,这些业都是染业,不造这些业了。最明显的,是我们把这些东西放下,善恶都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真的六道轮回的业放下了

  “苦果盍止”,终止流转之苦果,流转就是六道轮回,我们超越六道轮回,不再造六道轮回的这些业了,所以叫广济,“广”是广大,普遍帮助六道轮回脱离苦海,是这个意思。

  末后这两句,

  【解】“悉舍三途苦,灭诸烦恼暗”者,承上文而言。消除三毒,则离三恶道。

  三毒就是贪嗔痴,那你就离三恶道了。

  【解】盖三途极苦,大圣垂慈,愿令舍离。故四十八愿之首,为国无恶道与不堕恶趣。

  第一愿,第一愿是国无恶道愿,与不堕恶趣愿。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我们这边凡圣同居是六道,极乐世界只有两道,人、天,没有阿修罗,没有罗刹,没有地狱,没有饿鬼,没有畜生,所以不堕恶趣。我们有三恶道的业因,在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的果报,没有三恶道的缘。所以“贪、嗔、痴”,自自然然就断干净了,而且很快就断干净了,“贪、嗔、痴”生不起来。

  我们这边为什么会生贪、嗔、痴?欲望无限量,资源有限,所以有“求不得苦”,天天在希求,就起贪心。极乐世界资源太多了,你想要黄金,极乐世界黄金是铺马路的,像我们这水泥一样,它太多了,你要它干什么?所以对黄金,他就不贪了。宝,宝石,金刚钻,极乐世界拿来干什么?建筑材料。谁把建筑材料,把柏油马路带在身上?没有。极乐世界这些东西太多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让你看到就讨厌,不会起贪心。所以缘好,阿弥陀佛统统想到了。你有“贪、嗔、痴”的烦恼,到极乐世界没有“贪、嗔、痴”的缘,很容易断掉,不再有这个念头,这个四十八愿的前两愿。

  【解】今云“悉舍三途苦”,其义同也。“暗”,喻也。无明烦恼覆蔽众生心源,昏昧冥盲而无所见,故云“暗”。

  自性是光明的,自性流出来的是智慧。“自性”是明,它现在不明了,所以佛用个名词叫“无明”。“明”失掉了;不是失掉,是有障碍。什么障碍?烦恼,烦恼障碍自性就变成无明。本来是明,它就变成无明,它障碍了众生的真心。这个“心源”是真心,障碍了,盖覆住了,所以变成无明了。

  【解】“暗”,喻也。无明烦恼覆蔽众生心源,昏昧冥盲而无所见,故云“暗”。

  “无所见”是真相见不到了,完全见的是假相。今天科学家用最先进的仪器看到物质的真相,用仪器观测到,物质是什么?物质是念头在高频率波动之下产生的幻相,不是真的。这个幻相就是物质的根本,叫微中子。微中子有多大?不但我们肉眼见不到,一般的显微镜看不到。科学家告诉我们,一百亿个微中子,也就是数字是一百亿,聚集在一起,他的体积等于一个电子。原子里面的电子,等于一个电子。那也就是说,这个基本的物质是电子的一百亿分之一。我们整个物质现象,都是这个组成的。所以《金刚经》上说“一合相”,“一”就是微中子,佛教不叫“微中子”,佛教叫“极微色”,极其微小的物质(“色”就是物质),它不能再小了,这个物质要一分开就没有了,物质现象就没有了。科学确实把微中子找到,微中子再打破,没有了,物质现象没有了。看到是什么?看到是念头波动产生的幻相。这才把物质现象真搞清楚了、搞明白了。

  现在的科学家集中在找第二个——念头。“念头”是什么?我们相信二、三十年之后,念头是什么也找到了,找到之后告诉你,也不是真的,它是阿赖耶的第二个现象——转相。“转相”是什么?它能变。所以物质跟着念头变。念头产生的物质,念头能改变物质。这个发现好,为什么好?人人真相信了,用意念可以强壮身体,可以治疗疾病,不需要用医药了,也不需要用补品,都不需要

  念头,好的念头,你就有好的身体;好的念头,好的居住环境,这个居住环境没有灾难。极乐世界没灾难,为什么?每个人心都好。

  心怎么好?念阿弥陀佛。我们现在知道,宇宙之间最好的念头是念阿弥陀佛,这个念头太好了,这个念头就造成了极乐世界,所以起心动念,什么念头都比不上阿弥陀佛。我们现在才找到,发现,找到之后要抓住,不能让这个念头失掉。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全是阿弥陀佛,这就对了。

  《无量寿经》这个经上说,我们这个世间人遇到急难、危险的时候,阿弥陀佛劝我们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的愿力很大,救苦救难,你真念他,他真救你。就是要有坚定的信心,全心投靠,观音菩萨保佑你。 这段经文,我把它印在一个小卡片上。小卡片印的是千手观音,希望提醒大家,遇到急难它真管用,放下一切妄念,一心专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这是阿弥陀佛劝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劝我们的,决定不是妄语,相信的人有福了,不相信的人当面错过,那就真可惜。佛的智慧光好比太阳,

  【解】佛之智光如日,佛智能照破无明烦恼,如日破暗,故云“灭诸烦恼暗”也。

  我们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解决一切艰难困苦,就这一句佛号。真有效!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第三段“开慧达善”,效果越来越殊胜。

  【科】庚三、开慧达善

  【经】开彼智慧眼。获得光明身。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

  “善趣门”里头,第一善趣就是极乐世界。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前面的两句,

  【解】“开彼智慧眼,获得光明身”。眼之用为见。故常以眼表见。

  这个“见”就是我们看法,对人生的看法、对宇宙的看法、对世出世间一切法的看法,都叫见。

  【解】常喻曰:般若如目,余度如盲。

  “常喻”,佛经里面常常用比喻说,“般若如目,余度如盲”。六度,六波罗蜜。六波罗蜜里头“般若波罗蜜”最重要。为什么?它是智慧。其余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五种。如果这五种里头没有般若智慧,所修的是福报,人天福报。如果有智慧,有智慧是什么?你修前面五度,不执着修五度的相,就是说“布施”,我不把布施放在心上,布施完了之后心地清净,不放在心上,这是般若。“持戒”亦如是,持戒不着持戒的相,执着就坏了,分别就坏了,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忍辱”亦如是,“精进”、“禅定”统统如是,这里头有般若,那就是菩萨所修的法门。

  这六个是纲领,每一样里面都无量无边。你说“布施”,无论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无量无边众生得布施的利益。做这么多好事,如果放在心上,心就被染污了,智慧就没有了;不放在心上是智慧,心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做无量无边功德,这个成就,是成佛果地上累积的功德,叫积功累德,是这么来的。

  我们一般人,通常都没有般若智慧,干的事情要记在心上。还有干的事情还记出来,找个本子记出来,那就是功过格,我每天做多少好事,做多少不好的事情记出来,两个做比较,这是什么?断恶修善。初步用这个方法,用熟了之后就不能用了。为什么?要升级,这是小学生做的,到大学生不要了,到菩萨不要了。菩萨断恶不着断恶的相,修善不着修善的相,心地永远是清静平等,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是菩萨,所以这个比喻比喻得好。

  【解】宗门常云:参方须具参方眼,看教须具看教眼。是皆以眼表般若之正见也。

  这个“眼”就是般若波罗蜜。“参方”是参学,就是参访高人,向他请教。你遇到高人,你要没有智慧,统统着相,高人对你的开示,对你的说法全变成知识,为什么?不开悟,你着相了;如果不着相,非常可能几句话当中豁然大悟,为什么?他心清静、平等,觉而不迷。所以“参方眼”就是般若波罗蜜,这是参学,就是求教于高人。

  下面这是次一等的,“看教”。“教”是经教。“看教”就是读经、看经读经、看经要没有定慧,不会开悟。所以,“看教”,我们讲读经,为什么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就是“看教”,“一门”,你的注意力集中,“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说它是修定的。一天看八个小时、十个小时。像看大经《华严经》,一天看八个小时,看一遍要多久?差不多要二十天。二十天看一遍,一天看八个小时到十个小时,经的份量大,九十九卷。如果要不着相,不把它放在心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你问他,他什么都知道;你不问他,他什么都不知道,确实如此。他得定了,这个定叫“华严三昧”,他看《华严经》修定的。

  那我们现在看《无量寿经》修定,我们看黄念祖老居士注解得定的,就是“念佛三昧”。这是念佛法门。三昧成了,心地干净,智慧渐渐透了,不定什么时候碰到,就大彻大悟、就明心见性了。明心见性就毕业了、就成佛了。所以这是要有“看教眼”。

  看教眼”,简单说,我们也常常说,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这叫“看教眼”。

  学的时候叫“参方眼”,没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执着。在哪里练的?一切时、一切处,在六根接触六尘这个地方练功夫。眼见色,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如果真正这四句都做到,成佛了;还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菩萨,比佛降一等,所以菩萨就是修不起心、不动念,耳在音声上修;鼻在闻气味上修;舌在吃饭上,酸甜苦辣咸上修;身体在觉触;意根在知法,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不执着、不分别、不执着。这修行是活学,不是死呆板。

  我们用读经这个方法,这是方便法,用这个方法来帮助我们,为什么?这佛说得很清楚,《般若经》上讲,“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几句话要明了,就知道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不应该起心动念,起心动念错了。起心动念就是无明,分别执着就是造业。起心动念是迷,这个地方用“暗”作比喻,就是不觉、就是无知。

  不起心、不动念,清清楚楚,能做得到吗?做得到,如果说不起心、不动念,我没看清楚、我没听清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是什么?那是无明,问你什么也不知道。

  所以,你看修行的人他厉害,他看得清楚、听得明白,你问他,他统统知道,但是他没有起心动念,他心是清净的,他没有被这个音、没有被外面的相所染污,这叫真修。真修不能离开人事物。

  离开人事物你到哪里修?挖个山洞到里面去打坐,还是着了山洞的相,那都是功夫不到家。功夫到家不要搞那些,就在境界上训练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净土宗有个最好的方法,就把握一句阿弥陀佛

  那个不起心、不动念,难,做不到;不分别、不执着也不容易,我们就抓住一个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统统放下,很快就见佛了见佛,你就真快乐,为什么?自己很清楚、很明白,极乐世界我已经报名、已经注册了。那个地方有我一分,我寿命到的时候,阿弥陀佛一定来接我;寿命没有到,遇到灾难,我真想到极乐世界去,阿弥陀佛也会来接我。我们起心动念阿弥陀佛全知道,所以他会分身,化身来带我们去。

  这个“宗门教下”,参方是“宗门”,“看教”是教下。

  【解】是皆以眼表般若之正见也。

  都是以眼表般若的正见(正知正见),用这个来代表。

  【解】又《华严离世间品》十眼中,于五眼外,第六曰智眼,见诸法故。

  智眼能见一切法,见一切法的真相。真相就是实相,真实相。真实相这个法是假有,不是真有。像我们看电视,电视屏幕上的色相不是真有。“真”是什么意思?“真”是不生不灭。屏幕上的相是假的,一秒钟生灭一百次,不是真的。所以我们在屏幕上这个色相,不会分别执着,但是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这是修行,真修行

  一般人,一般人他有分别、执着,看到电视里面的表演,他们笑,你也跟着笑;他们哭,你也跟着哭,这就是什么?你有分别执着,你被它欺骗了,错了!电视是假的

  我们回过头来看,现实环境也不是真的,这就很大很大的进步,向上提升了。

  “离世间品”里的十眼,这个地方都写出来了。第六个是智眼,知见诸法。

  【解】七、光明眼,见佛之光明故。

  真见到,佛光常照,我们一般人见不到,为什么他能见到?他心清净,他有真诚,他有恭敬,所以他见到佛光。

  【解】八、出生死眼,见涅槃故。

  “涅槃”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不生不灭;也有翻作“灭”,翻“灭”是灭烦恼。像小乘,见思烦恼断了,叫入般涅槃,小乘的般涅槃。大乘菩萨的般涅槃要破无明烦恼。破根本无明才能够回归常寂光,回归常寂光就是入大般涅槃,大乘的般涅槃。

  【解】九、无碍眼,所见无碍故。

  没有障碍,墙壁你能看过去,大山也能看透,没有障碍,能看到前面所说的十方一切诸佛刹土,看你这个定力。修行的功力,定越深,越看到破的障碍越多,这是属于无碍

  【解】十、一切智眼,又曰普眼,见普门之法界故。

  普眼现前,跟观世音菩萨一样,能见十方无量无边一切诸佛刹土,统统见到。

  【解】今云“智慧眼”者,可释为十眼中之慧眼与智眼。

  第六是智眼。

  【解】亦可解为众生本有之“如来智慧德相”亦即佛眼。

  那就是佛眼,这是从理上讲的,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一句我们要记住,《华严经》上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跟这句的意思相同,“众生本有之如来智慧德相”。由此可知它不是从外来的。从外来,修不到。从外来修,可以有一点小神通,不是真实智慧,那是错误的

  佛法跟一般外道不一样,就是佛从内修,佛不从外修,完全是开发自性,破除烦恼,自性的智慧德相自然现前,这才叫是佛教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所以佛称为“内学”,经典称为“内典”,它不向外求,这一点我们一定要知道。求健康,求长寿,求脱离轮回,求了生死,统统是在内不在外内里面有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没有从外求的,这一点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个“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佛眼。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近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手机版网站应用:安卓版。邮箱:foxdw_01@163。com。  

下载 下载 下载
0
  [最新报道]  
· (新版汇总)2014净土大经科注(001-100集)
· 净空老法师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集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无量寿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报道]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