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陀教育-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02集
 
  ·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如何学佛
· 认识佛教
· 净业三福
· 三皈五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了凡四训
· 沙弥律仪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 金刚经
  一门深入
· 一门深入重要性
· 师承的重要性
· 专修专弘

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02集

来源: 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5-11-19 13:52:10
关键字:2014大经科注,师道,维摩诘,讲经说法,老师第一大,功夫成片,选学生
【 点击数:1181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

 

净空法师  2015年6月22日 讲于 香港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一十四页,倒数第五行。

  【科】庚十一、助他成佛分五辛一、(四四)普等三昧愿

  科判“庚十一、助他成佛”,这里面有五愿。下面四十八愿第四十四愿“普等三昧愿”。请看经文:

  【经】 我作佛时。十方佛剎。诸菩萨众。闻我名已。皆悉逮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诸深总持。住三摩地。至于成佛。 

  这是经文。我们看念老的注解:

  【解】右章中,从“至于成佛”以前,表第四十四“普等三昧愿”。“定中”以下,表第四十五“定中供佛愿”。从第四十四以下诸愿,皆为彼国以外,他方菩萨,闻弥陀名,得殊胜法益之愿。

  “右章中,从至于成佛”, 就是我们念的这一段,“至于成佛”之前这一段,“表第四十四普等三昧愿。定中以下,表第四十五定中供佛愿。从第四十四以下诸愿,皆为彼国以外”,彼国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以外的。前面四十三愿是讲国内的,极乐世界国内的,最后这五愿是讲极乐世界以外的。“他方菩萨”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见闻《无量寿经》,所得的“殊胜法益”,在这里都给我们介绍出来了。

  【解】首第四十四,为闻名得诸三昧,至于成佛之愿。“逮”者,及也。《易系辞》“水火相逮”。注曰:“水火不相入,而相逮及。”又逮者,追也。据《会疏》意,令闻名人,实时得诸三昧,故言“皆悉逮得”。

  我们看“第四十四,为闻名得诸三昧”,普等三昧,“至于成佛之愿”。“逮者,及也。《易系辞》水火相逮。注曰:水火不相入,而相逮及。又逮者,追也”。据《会疏》的意思,“令闻名人,即时得诸三昧”,故言“皆悉逮得”,这是“逮”,就是立刻、马上就能得到,不是说以后要多少天,不是的!闻名时候就得到,这个功德不可思议。

  【解】《宋译》曰:“所有十方一切佛剎,诸菩萨众,闻我名号,应时证得寂静三摩地。”其中“应时证得”,亦即“皆悉逮得”之意。

  其中“应时证得”,就是此地“皆悉逮得”,同样的意思。闻名就得到。在这个地方我们深深体会到,弥陀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十方诸佛世界里面的菩萨,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就能得“普等三昧”。

  后面还说,“诸深总持,住三摩地,至于成佛”。名号功德利益真正不可思议,为什么不相信?这个不相信的原因,就是有深厚的业障,我们在六道轮回里头,多长时间了?自己要明白,无量劫,生生世世脱不了轮回。这一生,如果我们遇不到这个法门,就脱离不了轮回。这个法门的殊胜,就是帮助我们在这一生永远脱离轮回,诸佛菩萨教化众生目的达到了。

  “佛陀教育”在这个世间,目的何在?佛为什么要设教?为什么要一生这么样勤苦的教学看佛陀的一生,开悟之后,依然是树下一宿,日中一食,居无定所,四十九年讲经教学,哪里有缘,就到哪里去,为什么?一句话,为了爱护众生,大慈大悲、清净平等的大爱,一个目的,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苦,有究竟苦;乐,有究竟乐。离究竟苦,永远不会再受苦了,叫“离究竟苦”,究竟苦就是六道轮回;究竟乐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换句话说,帮助我们离究竟苦,脱离六道轮回,往生到极乐世界得究竟乐,佛度众生的目的就达到了。

  十方众生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依正”状况,我们讲人事环境、物质环境,“正报”是人事环境,“依报”就是物质环境,这个经上讲得太清楚了,真正是得究竟乐,脱离轮回,拔究竟苦。诸佛接引我们,保送我们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四十八愿加持给我们。四十八愿是为谁发的?为十法界诸佛刹土里面苦难众生。这个法门容易去,但是很难相信。

  念老在《净修捷要报恩谈》里头,说得非常非常清楚明白,这本书你从头到尾,能够看上十遍、二十遍,我相信,你对于黄念祖老居士,不可能没有感恩的心,他太慈悲了、太难得了!为我们讲得这么清楚,讲得这么明白,我们真听懂了以后,对佛法,对净宗丝毫怀疑都没有了,修学才能上轨道

  如果不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你还有疑惑存在,你这一生跟阿弥陀佛结个缘,你决定不能往生,你出不了六道轮回,来生来世还要搞六道。

  六道里面,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待人接物?如果是有自私自利、贡高我慢,用这种心态待人,你就跟人结下冤仇了,冤仇结下来,往后生生世世无量劫中,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苦日子多,怎么过?!所以希望同学,真的要搞清楚、搞明白,要断疑、要生信,对佛真正有信心,这是真正敬佛、真诚恭敬。

  对佛没有信心,没把他瞧得起,认为佛不如别人。念老讲得很清楚,这个世间很多外道,包括一些气功,他也有一点小通,能帮助你,你哪里有疼痛,他给你念念咒、给你摸摸,你就好了,你觉得这个佛菩萨比不上。你细心想想:他有没有本事帮助你脱离六道轮回?有没有本事帮助你往生到极乐世界?没有。小的神通把戏就把你欺骗了,让你对信愿持名无比殊胜的大法生轻慢心,这一生遇到了,不能成就,这才冤枉

  如果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万缘放下,记住海贤老和尚的一句话,好好念佛,成佛是真的(往生极乐世界就是成佛,这是真的),其他的全是假的不要说你一生,一百生、一千生、一万生、无量生,你也找不出出轮回的办法。为什么不相信?真可怜!业障怎么这么重?!

  你要问我:我业障重怎么消除?老实念佛就消除了。你看海贤老和尚,师父教他一句佛号,嘱咐他一直念下去,那一年他二十岁,我相信他不超过二十五岁,三年、五年的时间得功夫成片,得功夫成片就有条件往生,你寿命到了的时候,阿弥陀佛一定来接引你往生。佛的话真实、恳切,决定没有妄语。我们为什么不信?这个世间,还有许许多多牵肠挂肚的事情,那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用错了心,抓住佛号就对了,自己决定成就,你也能帮助别人建立信心,让他也能成就,你的功德就大了。

  【解】《宋译》曰:“所有十方一切佛剎,诸菩萨众,闻我名号,应时证得寂静三摩地。”

  立刻就证得,这是说菩萨众,不是我们凡夫。我们凡夫如果说是,闻阿弥陀佛的名号,深信发愿,求生净土,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必定来接引你到极乐世界,我们是这一号人物。经上讲的要记住,那是菩萨,那不是凡夫、不是阿罗汉,是菩萨。

  我们再往下看,

  【解】“清净”者,所住之三昧,无染无着,故曰“清净三昧”。

  闻佛名号,清净心现前,因为弥陀还有个名号,在我们经题上叫“清净、平等、觉”,闻这个名号,我们的心清净了、平等了,觉而不迷,这个要知道。

  夏莲公老居士会集这部经,把佛的名号放在经题上,“大乘无量寿庄严”是果;“清净平等觉”是因。修因证果,题里头因果具足,所住的三昧无染无着。

  什么叫“染着”?俗话说,放在心上就染着了。眼见色喜欢,心里头有喜欢,就着了喜欢;不喜欢,讨厌,也染着了。绝不是说讨厌负面的是染着,正面的不是,正面也是染污。“着”是着相,“染”是不清净,“着”是不平等,你看,“清净、平等、觉”不是没有了吗?!“清净、平等”才开智慧;有染有着,生烦恼,不生智慧。

  那我们再说回头来,怎样才能无染着?见色闻声,六根对六尘境界,鼻对香,舌对味,身对触,意对法,都能做到不染着。我把话说明白、说清楚,无论喜欢不喜欢,不要放在心上,就没有染着了,放在心上就是染着心里放什么?心里只放一尊阿弥陀佛,一切时,一切处,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这叫不染不着。阿弥陀佛之外,还有一样东西在心上,你的心被染着了,那就是你的信心不清净,你的愿心摇摇摆摆,不牢靠,这样的心态念佛不能往生,道理在此地。

  下面,念老又举《会疏》来给我们说明。

  【解】如《会疏》曰:“寂静三摩地,无缚无着,故名清净。”

  “三摩地”就是禅定。“无缚无着”。“系缚”是烦恼,好像绳索把你绑起来了,你动弹不得,“寂静三摩地”,没有人障碍你,没有执着,这两个字也就是染着的意思,前面讲的染着,你没有被污染,你没有执着,这“寂静三摩地”,有缚、有染,“寂静”就没有了,这叫“清净”。

  【解】又“解脱”者,所住三昧,离一切系缚而自在,名曰解脱三昧。

  “解脱”是比喻,好像绳索捆绑你,世间人犯重罪的,带的刑具,手镣脚铐,这都是系缚。所住的三昧没有这些系缚,没有烦恼,没有染着,这就自在了,这是一般修定的。

  净宗比修定方便,因为修定,“三摩地”确确实实是心里头没有染污,不受外面环境影响,很难做到。念佛人心里有一句阿弥陀佛,其他的放下,执着个阿弥陀佛,这个容易太多了,他有依靠;修定没依靠,所以它难。八万四千法门统统是修定,由戒定慧入门,所以叫“难行道”;这个法门叫“易行道”,为什么?你有一个依靠,心里头别的东西放下,阿弥陀佛装进去,让你常常感到很踏实,所以它方便。

  这不能成佛,只能往生极乐世界。成佛呢?到往生极乐世界再修,换一个好环境。那个环境太好了,这些烦恼习气到那个环境去,不放下自然放下,妙就妙在此地。为什么?那个地方不用操一点心,衣食住行,思衣,衣已经在身上了;思食,吃的东西摆在面前,不要了。不要就没有了,贪心起不来,也就说物质资源太丰富了,用之不竭,取之不尽,是这么个环境,没有一样不自在。居住的房子,喜欢什么样子,它就现什么样现象,喜欢在空中,它就升空中;喜欢在地面,它就落在地面,无有一桩不称心如意。

  前面我们读过,我们想供佛,我们有能力分身、化身去供养,不想离开极乐世界,十方诸佛的手伸到你面前,让你供养,来接受你的供养。这个世界经上说得很清楚,十方诸佛刹土里头没有,只有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有,所以十方世界诸佛,都劝大家念佛求生净土,没有例外的。为什么?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他发这个大愿,十方诸佛,有烦恼习气很重、度化很困难的,统统送到极乐世界来,他负责教化。不是十方诸佛做不到,而是阿弥陀佛已经做得很圆满了,十方诸佛看到很满意,行,你不比我差,好,我就把学生送给你。都得搞清楚、搞明白。

  真学佛,万缘放下,跟大众相处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功德是念佛,我们在随缘随喜当中,心里头的佛号不断,这是功夫,真正得法喜,法喜充满

  要发愿代一切众生受苦受难,一直到我们在这个世间,这一世寿命到了,净业成就了,佛带我们往生了

  下面给我们解释“解脱”。

  【解】又“解脱”者,所住三昧,离一切系缚而自在,名曰解脱三昧。

  “解脱”也是从比喻说,我们念“xiè”(音谢),当动词用,把它解开,“脱”是脱离。所住的三昧离一切系缚。“系缚”,绳索捆绑你不自在,必须把这些绳索系缚解开、摆脱,你就自在了。

  【解】如《会疏》曰,止观无碍,故名“解脱”。

  “止观”也是禅定,就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看破、放下”。“观”是看破;“止”是放下。

  我初学佛的时候向老人家请教,佛门有没有方法让我们能快速提升境界?他老人家就告诉我“看得破、放得下”,“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就是这两样东西相辅相成,从初发心到如来地。

  两样都不容易,到底从哪个先下手?众生根性不相同,执着重的人从“止”先下手,分别重的人从“观”下手。这各人根性不一样。“观”,观照,这个“观”是达到究竟圆满了,一般人观想、观像、想像,到观照才会有用,就是“照见五蕴皆空”,物质跟精神的现象都看明白了。五蕴,“色”是物质现象,“受、想、行、识”都是属于心理现象,精神现象全看透了。看透了是什么?空。换句话说,是假的不是真的,不存在;好像是有,就像作梦一样,梦中好像是真有,醒了之后痕迹都找不到。

  这个世间就是这样的,事实真相摆在面前,你想想昨天,昨天在哪里?昨天发生了很多事情?在什么地方?今天看昨天不就是一场梦吗?你还能不醒过来吗?原来是假的,明天看今天不就等于今天看昨天吗?没有一法是真的。所以《般若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是有生有灭,哪一法没有生灭?刹那生灭,生灭的频率太高了。我们凡夫根本不知道真相,以为这现前都是真的,样样都是真的,谁知道样样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为什么?都不可得。宇宙的现象不可得,人生的现象也不可得,你以为有所得,全是在梦中。梦中,我们醒过来之后觉得梦中不可得,其实在梦中也不可得,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现在科学家逐渐逐渐跟佛经上所讲的这些相结合,对于佛法是愈来愈佩服了。我跟方东美先生学习的时候,老师是把“佛学是最高的哲学”教给我的;现在我们这个六十年过来了,“佛教是最高的科学”。所以我们总结,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的是什么?用现在人的说法,他确实是搞教育,他对一般人、普通人来说普世教育,人人都应该学的,小乘阿含、方等里面很多,讲伦理教育、讲道德教育、讲因果教育,这三种普世教育。宗门有所谓“向上一着”,佛教有“向上一着”,“向上一着”是究竟的哲学、究竟的科学。把科学、哲学讲到究竟圆满,这是佛教。

  学无止境,世间人都相信了,在佛法里面说学有止境,不是无止境。什么地方是止境?“明心见性”是止境。达到明心见性他就圆满了。佛讲的东西好像是个圆,你只要碰到这个边就圆满了、就达到了。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以达到,无量法门也是门门都可以达到。有没有方法?有,方法就是真诚、恭敬。没有真诚、恭敬,你入不了门,为什么?因为自性是真诚的、是恭敬的,性德。

  你要见性,你必须心要跟性相应。德行里面第一德真诚、恭敬,你只具足这两个条件你就能够得道

  你看古人,老师选学生,他选什么?不是选那些聪明的、很伶俐的,那很可爱,他不是选这个,那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老实、听话、真干这就是真诚、恭敬。

  老实人有真诚心、有恭敬心,表现在外面,你能看得见的,这样的人听话、真干,他能开悟。传给他的法很容易,“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学生就老实干了。

  海贤老和尚的师父传戒法师,传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嘱咐他一直念下去,你看他就老老实实念了九十二年,这不拐弯儿,没改变,大成就!他确确实实念到“功夫成片”,再上提升“事一心不乱”,再向上提升“理一心不乱”。他是渐悟,他不是顿悟,六祖惠能大师是顿悟。

  我们相信贤公老和尚得“功夫成片”应该在二十五岁;二十岁之后五年,我们相信不会超过五年,他得到了;从二十五岁再向上提升,得“事一心不乱”,等于阿罗汉的境界,应该在三十多岁;得理一心不乱我相信四十岁左右。“理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像他老人家所说的我什么都知道,就是不能讲,讲了会惹麻烦,师父嘱咐他的,“明白了”就是大彻大悟,“不能乱说,不能说”。他守住老师的教诲,虽开悟了,不说;有神通了,不显神通,偶尔必要的时候露一点点。

  “解脱三昧,止观无碍”,“放下”不妨碍“看破”,“看破”不妨碍“放下”,解脱。

  【解】又曰,念佛三昧,能除一切烦恼,能解脱生死,故须名“清净解脱三昧”。

  用念佛的方法得到的三昧,都叫念佛三昧。标准的,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的榜样,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都是念佛三昧,“理一心”是念佛三昧的圆满,能除一切烦恼,老和尚一生没烦恼,我们看到的。“能解脱生死”,老和尚生死自在,多次见佛,阿弥陀佛嘱咐他,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给世间人做个好样子,学佛的好样子,求生净土的好样子,他统统做到了。“清净解脱三昧”。

  【解】又“普等”者,“普者”,普遍;“等者”,平等。《悲华经》谓之遍至三昧。《芬陀利经》谓之普至三昧。《宋译》谓之普遍菩萨三摩地。《唐译》谓之平等三摩地门。

  你看这段经文,都不离“清净,平等,觉”,就是经题上的一句话——“清净,平等,觉”。我们怎么学?学佛要得受用就有法喜,那就是功。身心自在,一句佛号绵绵不断,法喜充满。那你就要学会,我对佛真诚、恭敬,在日常生活当中我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万物跟对佛一样的真诚、恭敬。

  你把真诚、恭敬做到了,是你的日常生活,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面你没有烦恼,你很快乐,你很自在,跟一切人接触,人家会感觉你充满了智慧,你不生烦恼。海贤老和尚一生没发过脾气,这是我们要学的。“五戒”、“十善”是在生活当中、是在工作里头、在处事待人接物,身、口、意三业清净不染,这个就是“平等三摩地”。

  下面《会疏》说:

  【解】《会疏》释曰,若依诸师,但是菩萨所得三昧名也。“憬兴”云,“普者”,即普遍义;“等者”,即齐等义。所见普广,佛佛皆见,故所住定,名为“普等”。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你统统见到了,你怎么见到的?念“阿弥陀佛”见到的,因为“阿弥陀佛”的名号是真实大总持法门,念这一句名号,十方三世所有诸佛名号都在其中。佛号是果号,菩萨是因号,果上圆满,因上哪能不圆满!这就是告诉我们,这一句“阿弥陀佛”不但诸佛都在其中,每一尊菩萨也在其中,一个没漏掉,这叫总持法门。你不念“弥陀”,念谁?念其他的真的叫挂一漏万,念“阿弥陀佛”全念到了,一个都不漏这个意思说得好,“所见普广,佛佛皆见,故所住定,名为普等”。“三摩地”就是定,这个定的名字叫“普等三昧”。

  【解】“玄一”云,由此三昧力,普见诸佛世界,故言为“普”;平等现见,无所不见,故言为“等”。

  这些都是告诉我们,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功德不可思议。我们要选择,应该选择这个地方,选定之后一心向往没有二念,这就决定得生。下面接着说:

  【解】若约选择本愿正意,则是念佛三昧德号也。

  “普等”是念佛三昧。

  【解】“普”谓普遍,凡圣通入之义;“等”谓平等,念一佛功德等同一切佛之义。《菩萨念佛三昧经》曰,譬如众生若依须弥金色之边,其身即与彼山同色;所以然者,山势力故。譬如诸水,悉入大海,同其一味,所以然者,以海力故。

  这是给我们说明,前面一个比喻,《菩萨念佛三昧经》里头的比喻。众生是凡夫,他如果站在须弥山的旁边,须弥山是金色的,看他的身跟山的颜色好像相同,为什么?山色照着他。又有个比喻,比喻水,陆地上的水,江河统统流入大海,流入大海之后同其一味,全变成咸味。为什么?海的力量。

  下面这才合法。

  【解】若人得念佛三昧亦复如是,是普遍义也。

  我们念佛得念佛三昧,“功夫成片”就是念佛三昧,刚刚得到。

  什么叫“功夫成片”?一切时、一切处你心里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这一句“阿弥陀佛”之外,没有杂念,这就叫“功夫成片”。我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一般人有这个功夫,就会见阿弥陀佛,为什么?这功夫是感,阿弥陀佛是应。我们有感,阿弥陀佛就有应

  最普遍的,你在梦中见阿弥陀佛。这个梦似梦非梦,好像很逼真,但是它是个梦。阿弥陀佛现身给你看、会透信息给你,告诉你,你还有多长寿命,等到你寿命到的时候,佛来接引你往生,你这个心踏实了,定了,为什么?极乐世界已经注册了,有你的名字了,你的信心愿心非常坚定,不会再有丝毫动摇,何况功夫更深的,那就不必说了。

  海贤老和尚见阿弥陀佛,想见就见,为什么?人家得到“理一心”,想见就见。极乐世界想见也就见。他见多少次?他求往生,阿弥陀佛劝他,你修得真好、真不错,可以给念佛人做好榜样,劝他在世间多住几年,到时候佛会接他往生,到什么时候?到他看到一本书,《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见到这本书,阿弥陀佛就来接他往生。他什么时候会看到这书,他自己不知道,他是念佛人,从来不看书的,也不听讲经的,就是念佛,一句佛号念到底。虽然不看书、不听经,他什么都知道,是真的不是假的。你问不倒他,世法、佛法全都通。这是明心见性了,他没有障碍了。

  所以有这么一天,有几位居士,上山去看他老人家,就带了这本书,老和尚一看到,这几个人带本书,口袋里有本书,就问他:这什么书?人家告诉他,这个书叫《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他听到之后非常欢喜,好像天天在盼望宝物,宝物真的来了,穿袍搭衣,恭恭敬敬,手上拿着这个书,叫人家给他照相。这个举动在老和尚是非常不平凡,老和尚一生,没有主动叫人给他照过一张照片,这一天,突然要求别人给他照相,生平第一次。这张照片照完之后,第三天老和尚就往生了,自在往生。《永思集》这个小册子,里面写得很清楚,希望诸位多看。多看你会增长信心。

  黄念祖老居士,晚年最后的这本书——《净修捷要报恩谈》,我也希望大家多看,多看这部书,你会把对佛教所有的疑惑,统统断掉。《永思集》生信,《报恩谈》断疑,断疑生信,我们的功夫才得力,往生极乐世界才有把握,应付现前这个时代的灾变,你有能力、你有智慧,你能平平安安度过。加上我们这个《无量寿经》会集本,这三宝,我们净宗学会的三宝,真的足够了。所有问题不要去问别人,别人不知道,信愿不切,往生没把握。要深信切愿,一向专念阿弥陀佛,第十八愿说得好,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决定不是假话。

  潮州谢总的父亲,上个月往生的,人是好人、善人,没有学佛,儿子学佛。儿子学佛,把学佛修行的功德回向给他,他就在临终断气两个小时之前,就是那么一点时间,谢总就劝他爸爸,跟他爸爸讲极乐世界真有,你能不能相信?平常他都摇头,这个时候他点头,谢总很高兴,告诉他真有阿弥陀佛,他点头。他说:我念佛你跟我一起念。念了两个小时,真往生了,瑞相稀有。往生之后,面目如生,全身柔软,比活的时候还柔软,当时看到的大概上千人,没有不感动的,他来做榜样给大家看,临终最后两个小时还来得及,给我们增长好大的信心。

  下面说,

  【解】若人得念佛三昧,亦复如是。

  得念佛三昧,人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得佛加持,同时你又必定得到护法龙天的加持。

  【解】是普遍义也。《文殊般若经》云:“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

  《文殊般若经》。文殊,七尊佛的老师,他的学生当中有七个成佛了,他还会说错吗?他说的话我们要相信。念一佛功德,这个“一佛”就是指阿弥陀佛,无量无边,跟念无量无边诸佛的功德不二。真的是千经万论,都劝我们念佛,我们很可怜,就是不老实、不听话、不肯真干。

  【解】《赞阿弥陀佛偈》云:“我以一心赞一佛,愿遍十方无碍人。”

  “一心”是真心。这“一佛”就是阿弥陀佛,这是他的修行。“一心赞一佛”就是念一佛,念阿弥陀佛就是赞阿弥陀佛,“愿遍十方无碍人”,这是平等义。这一声佛号遍满十方世界,随着你愿力大小,随着你愿力浅深,果德不一样。

  《会疏》说:

  【解】《会疏》以清净三昧、解脱三昧、普等三昧为念佛三昧。

  下面说:

  【解】盖念佛三昧为宝王三昧。具是一切三昧功德,自当同具种种三昧之名也。“三昧”,即三摩地,译为正定、正受。(详解见第二品。)

  “三昧,即三摩地”,翻成中文意思是“正定、正受”。“正”说明它不偏不邪,“受”是享受。这个名词详细解释,在前面第二品,这些话说得这么多,目的只是一个,无非是帮助我们要真信、要真发愿。

  一定要知道,佛经上所说的是真的,世间所有一切法是假的,人间是假的,天上也是假的,六道轮回是假的,十法界也是假的,娑婆世界如是,他方诸佛刹土亦如是,没有例外的。这意味了什么?意味着彻底放下,这就对了,我们这一生的问题,真正解决

  我们自己真解决了,才能帮助别人。帮助别人的方法,就是身行言教,自己得真干。像海贤老和尚一辈子真干,我们有时候还懈怠懒散,比不上老和尚。这就是他能证得究竟圆满,我为什么不能证得。要想跟他一样,要奋发勇猛精进。如果不彻底放下,没有放下的东西,它会产生障碍作用。也就是说,海贤老和尚彻底放下,他没有牵挂,他没有忧虑,他一无所有,只有几件换洗衣服。他一生没有离开农耕,农具不少,在哪个地方耕种,农具就放在那个寺庙里,他不带走。所以凡是他住过的寺庙,都有不少他用过的农具,这是给我们做榜样。

  他怎样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完全用自己的劳作、耕田。土地是没有主的,叫开荒,他把它开辟,种粮食、种蔬菜、种水果,尽他的能力。种得多,总计一百多亩,寺庙里住众不多,受用有限,他没有把它拿去变卖赚钱,没有。收成之后去供养贫穷的人家,养活人也成千上万。九十二年当中,布施,财布施,内财布施、外财布施。内财是劳力,勤奋工作;外财是收成。农作物的收成,布施供养贫穷没有吃、没有穿的人家,他照顾。别人供养钱给他,他收集起来,全做印经、做光盘,做这些东西,跟信徒结缘,弘法利生不遗余力。喜欢放生,这里面一些镜头你们都看到。

  我们无论在哪一个行业,尽心、尽力、尽份把我们的行业做好,在这个社会里头,跟大家一起合作,这样就能够造成太平盛世,让这个社会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

  中国人,古时候,一句很不好听的话“不务正业”,这话意思很深。人人都能够务正业,正业是“士、农、工、商”这四大类,这都是正业。正业要道德,要伦理道德做基础。中国古时候世家,大家庭,传十几代,从小就要把小孩教好。小孩教好,非法的事情他不会做,他不会去争名夺利,他不会去害别人,无论从事哪个行业,大公无私,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

  中国的教育,是圣贤君子的教育,没有读过书,他也受过教育

  中国人,把教育下一代摆在第一位,世世代代有圣贤君子出现,这个社会国家哪能不好?!所以社会安定,人民和睦相处,这是真正幸福。所以尽本分太重要了

  出家人本分是什么?你去看看释迦牟尼佛,就完全明白了。出家人,人家喊你“法师”,在名符其实,他自称“弟子”,你教他什么?出家人的本分是教学。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我们做出的是榜样,一生教育,没有一天中断,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他不分国籍、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信仰,你肯跟他学,他就肯教你,这个我们在经典上都看到。

  但出家必须教学,在家也不例外。佛陀在世的时候,维摩教学做代表

  居士讲经教学,出家人去听讲,对维摩居士要行弟子礼,为什么?佛法是师道,师道我们一般讲老师第一大”,不是“出家第一大”。老师第一大。

  维摩居士讲经,佛常常派遣弟子,舍利佛、目犍连、大迦叶,这些大弟子,到维摩居士那里去听经。他们见到老居士,都要顶礼三拜、右绕三匝,礼节跟见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这是为什么?出家人来表演,做榜样,尊师重道

  他虽然是居士,他在讲台上,在讲台上代佛讲经教学,对他要行师生之礼,不能疏忽。

  这些现在都淡薄了。学经教的人不能说不懂这规矩,虽然懂这个规矩,自己不肯做,居士讲经最好不听,其实你要懂得这个道理,居士讲经你去听,你也能这样恭敬,做影响众,这个居士讲得不错、讲的真好,正知正见

  现在讲经的人少,我们要遇到了,我们去听经,我们去给这个居士顶礼,让其他这些居士对这个老师信心增长,这是好事情。不能批评,纵然讲错了,也不可以批评。批评建议必须没有第三者在场的时候,这个时候可以讲,他也能接受,帮助他改正,这是爱护他。这要看人有没有雅量。有人没有这个度量,你一批评他就不高兴,那怎么样?那只有恭维,别讲了。决定不能毁谤,为什么?讲经的人太少。讲得不好,只要他肯讲,他能够不间断天天讲,他会有进步。我们都要知道,我们是这个路上走过来的,很清楚。

  经文后面这个五段都是他方世界菩萨闻名,并没有往生到极乐世界。闻名就能得到佛力加持,何况真信发愿,阿弥陀佛确实还要派护法神来保佑你。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想必没有差错。佛对众生的爱护超过父母,真爱护,清净平等心爱护。只要我们真正发心,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就能得到佛菩萨的加持。

  每天能读诵经典,比什么都好。经典念一遍,无量寿经从头到尾念一遍,一个半小时够了。

  下面我们重念一遍,这一句很重要。

  【解】盖念佛三昧为宝王三昧。具是一切三昧功德。

  这“一切”是无量无边,大乘经常讲八万四千。

  【解】自当同具种种三昧之名也。

  这就是常说的佛号不可思议。

  【解】“三昧”,即三摩地,译为正定、正受。(详解见第二品。)“总持”,即陀罗尼,谓持善不失,持恶不生,并能持无尽义。(详解见第二品。)

  “三昧”就是三摩地,翻成正定、正受。“总持,即陀罗尼”,梵语称陀罗尼,翻成中国意思叫总持,“总一切法,持一切义”,在整个佛法里面讲真正“总持”就是一句佛号。用一句佛号包含一切法,包含一切诸佛菩萨的名号,它真是陀罗尼。

  【解】深妙之总持,故曰深总持。十方菩萨,因闻名故,得诸三昧,与深总持,安住定中,得成正觉,故曰“至于成佛”。

  这就说得很明白了。十方菩萨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听到西方极乐世界,虽然没有发心专修这个法门,求往生净土,他自己修学这个法门修得很久,已经成习惯了,需不需要改?不需要,一心皈命阿弥陀佛,就得阿弥陀佛威神加持,所得的功德利益就是末后这五愿所说的。让我们体会,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让我们明了之后,真正明白了,你喜欢这个名号、你爱好这个名号,你会把这个名号当做宝,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念念不间断。

  海贤老和尚是念念不间断。来佛寺的几位大德,海庆老和尚。贤公的母亲,她是在家居士,晚年儿女都不在了,海贤老和尚把她请到寺庙里头供养、照顾,她在寺庙住了二十七年,八十六岁往生,往生也是潇洒自在,真不简单,预知时至。

  与他们同时,南阳还有一个老德和尚,也是个修苦行的,那也不是凡人,你看他的行持,是一个为我们示现、表法、修忍辱波罗蜜,我们的忍辱功夫要跟他去比一比,他往生了两年之后,当地人有人在武汉看到他,真的是他。叫他老德,他回头看看,老乡碰到了。问他怎么来的,来干什么?他说化缘。要不要一道回去?他说你们先走,我过几天再回去。人家回到家乡去,说这桩事情,老和尚走了两年了,坟墓上草很深了,怎么会是他?真的是他,不是一个人看错,好几个人遇到的,哪里会看错?!不可思议。

  所以我们对名号要认识透彻、要认识清楚,名号太不可思议。名号是宇宙之间第一真实法,它真管用,让我们永远脱离生死,往生极乐世界,一生证得究竟大圆满。我们遇到,如果轻易疏忽了,那真可惜!要牢牢抓住!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近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手机版网站应用:安卓版。邮箱:foxdw_01@163.com。 

下载 下载 下载
0
  [最新报道]  
· (新版汇总)2014净土大经科注(001-100集)
· 净空老法师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集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无量寿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报道]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