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道场不是形式,是自己的德行、智慧、辩才的具体体现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4-09-25 10:48:05
关键字:道场,物质,马鸣菩萨,离言说相,读经,改变命运,科学家研究物质
【 点击数:4981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摘自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09集 2014年9月22 日 讲于 澳大利亚


科学家搞四百年才把“物质”搞明白,释迦佛三千年就知道了


  【解】(一)义无碍辩。谓了知一切诸法义理,通达无滞故。

  “了”是明了,“知”是觉知。一切诸法,世出世间一切法,义理都通达明了,这个我们就晓得,我们看出来,有人说这做不到,世出世间一切法,都能够通达明了。今天科学家,这世界上都认为这是最聪明的人,能够把宇宙的奥秘他能给发掘出来。现在这些量子力学家,都是世间所谓第一等聪明人,他们从高深的数学发现问题,然后再用科学的技术去解答、去证实。所以科学第一个是要怀疑,不怀疑就不能发掘问题。

  科学家提出问题,物质到底是什么东西?这对它怀疑,它到底是什么?然后再去发掘它,用科学仪器来观察、来证明。四百年,这个问题一代一代接着来追踪研究,到最近这二十年,才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明白之后告诉我们的结论是什么?物质是假的,不是真的。说真话,这个世界上,决定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的存在,那物质是什么?物质是念头波动产生的幻相。跟佛法相应了。佛法说“色由心生”、“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他全部证明了。他们费这么大的力气,一代接一代,搞了四百年才搞清楚;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讲清楚,讲明白了,比他讲得还清楚。科学家佩服大乘佛经。佛怎么知道的?佛没有用科学方法,没有用数学,也没有用任何科学仪器,佛用禅定、内功。唯有向内用功,不要向外。向外就是科学,就是哲学;向内这是佛学、神学,它向内的。

  “向内”最重要的是信心,决定不许可怀疑,“向内”是找自性。佛跟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目的是什么?明心见性。《大学》里面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第一句话把宗旨说出来了。大学之道学的是什么?“在明明德”。“明德”是名词,就是本性、真心、法性。佛教名词很多,中国古人说“明德”。明德现在不明了,我们迷了,我们要学,学怎么样把“明德”再找回来。所以“明明”德,上面那个“明”是动词,只要“明德”了,明心见性了,“亲民,止于至善”那是自然的事情,“法尔如是”。“亲民”是什么?就是佛家讲的大慈大悲,以大慈悲心,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对待人民,那就是佛菩萨,你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止于至善,佛经上讲的善巧方便,所以佛教传到中国来,把中国本身的文化提升了,“明德”是自性的体,本体,里头本来就具足无量智慧、德相;“亲民”跟后面“止于至善”那是用,从体起用,“至善”此地讲的;无碍辩才,所以他了知一切诸法的义理,这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有小悟的人一生就非常幸福圆满,决定自利圆满


  所以中国教学讲求“悟”,彻悟的人很少,大悟的人就不少了;大悟就很管用了。没有大悟,有小悟,小悟可以说自己在这一生当中,生活得非常幸福自在,决定得到自利圆满,利他有些办不到,但是自利是圆满的。怎样他会圆满?他看破了,他放下了,像佛法所说的初果须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萨,他把身心世界真放下了,破了身见,“我”放下了;破了边见,所有一切对立都没有了,不存在了;整个宇宙跟自己一体,他有这个观念了,他的人生很幸福、很自在,我们常说的“看得破、放得下”,他不会自寻烦恼,得真实受用。所以中国人都想读书,为什么?这种清净、幸福、自在,每个人都想得到。个不分贫富、贵贱,统统都能得到。得到之后,你命里头富贵,你会安于富贵;命里面贫贱,他也安于贫贱。这个“安”很重要!安分守己,清净心现前,日常生活当中,他没有大智慧,有小智慧,换句话说,他不造业,他懂得积功累德,他知道断恶修善,谚语有所谓:前生修得不好,我知道了,好好修这一生,来生就好了。

  人不是一世,过去无始,未来无终,他明白这个道理。因果报应丝毫不爽,绝对没有说,没有因,他得的富贵果报,没有这个道理。明白这个道理,修自己的因。


道场不是形式,是自己的德行、智慧、辩才具体体现


  自己的命不好可以修,像了凡先生,他的命是不怎么样,但是遇到云谷禅师教他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命运就改了,寿命都延长了。他没有求长寿,他命中寿命五十三岁,他七十四岁走的,延长二十年。命里没有儿子,得一个好儿子,第三代好,他儿子生了十个儿女,所以马上就变成大家庭了,很热闹。他自己的一生,做官做多大的官?是一个知县,县长,四川很小的县份,他在那里做县长。没有功名,功名像现在的学位一样,他只有秀才,没有举人,没有进士,这命里没有的,断恶修善求功名,结果考中举人、考中进士,这命里没有的。没有儿子,有儿子了,孙子辈有十个。那么他做官做宝坻的知县,宝坻,直接属于皇上管的,这地位就高了,好像现在直辖市市长。

  这都是说明真正明白道理的人,一味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就行了。然后看你的回向、看你的愿望,我想干哪一行,一定很顺利。你没有修功德,佛法里头讲的,善根、福德、因缘你要没有修积,干什么事情都干不成,好事干不成,坏事也干不成坏事也是前世修的,前世不修,你命里头没有。譬如做官贪污,你贪得的财富,你命里有的,如果超过?超过会出事情,祸害就来了。你命里有多少财富,古人对这个东西相信,现在不相信。现在认为都是我有本事,不相信因果,不相信积德,认为功名那是争来的,竞争、斗争,是这么得来的。竞争、斗争还是有个命在,命里没有,你斗不过别人、你争不过别人,这是事实真相,世间的事实真相。

  那么“义无碍辩”一定是明心见性,他对于一切诸法全都明白了,为什么?见性了。一切法不离自性,一切法都是自性所生、所现。你见了性,对于一切法不可能不知道,一切法的“性、相、理、事、因、果”全通达了。

  海贤和尚是师父交代的,不准说,如果师父要跟他讲的是,明白了就可以说,那他是一代真正的大师,他说法如同佛说的,他没有障碍,像惠能大师一样,无论什么经论,你向他去请教,他统统讲给你听;你念给他听,他讲给你听。这是我们晓得,环境不一样,释迦牟尼出世那个时候印度的环境,允许他以佛身出现在世间。惠能大师出现在唐朝盛世,五祖给他印证之后,当时社会环境,他没有地位、没有背景,所以五祖忍和尚叫他去避难,他到猎人队里头藏身十五年,替猎人看守猎物,为猎人服务。十五年,大家对这桩事情渐渐淡忘了,他出来了,禅宗兴旺起来了,世尊的末法,他是在末法的第一个一千年,续佛慧命。

  我们现在距离能大师一千多年,现在社会人的观念跟从前完全不同了,以前有基础,都多多少少都有扎根的教育,有伦理、道德、因果的圣贤教育;现在全没有了。再要兴旺起来,你就知道多困难!用什么能兴?一定要得到祖宗的庇佑、三宝的加持,如何能得到?真修真干。假的可以骗人,不能骗鬼神、不能骗佛菩萨。这个道理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发真正的菩提心,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菩提心;以真诚处事、待人、接物,别人欺骗我,不放在心上,我不欺骗人,你才能感化别人、才能建立道场道场不是形式,是自己的德行,是自己的智慧,是自己的辩才。

  ……


读经目的是去掉妄想,且不执着言说相、文字相、心缘相


  所以佛教给我们,我们用佛法,心上不要被它染污;你要有执着,佛法染污你;你要有分别,佛法会障碍你。所以马鸣菩萨《起信论》上教给我们学佛怎么学?不要执着“言说相”,看经文不要执着“文字相”。文字是言语的符号,我们要用它,不受它的害;执着就受它的害了,分别就受他它的害了。要用平常心去看待(“平”是平等心,“常”是清净心)、去学佛。不要执着“名字相”,名字是佛为教学方便而假立的,正是老子所说的“名可名,非常名”,名字不是真的,是人给它命名的。不执着“心缘相”,“心缘”是你读了之后、你听了之后,想到它这什么意思,它没意思。我们都有个毛病,读了会想它的意思,不是它的意思,我们的意思被它引出来了,这就是凡夫。佛菩萨心里空的,如如不动,怎么引也引不出来。我们被别人一勾引的时候,你看,欢喜,马上就笑了;不欢喜,脸上脸色又挂出来了,这是什么?这是你随着外头境界转,都不许可!

  所以读经,读经目的在哪里?把妄想读掉。不读经打妄想;读经,心专注在经文上,妄想慢慢就离开了,用意在此地。那我们研究经的意思,不就又打妄想了吗?所以佛告诉我们,经没有意思,你要用它的话,它有无量义。这个我们明了,你看一部经,自古到今,古人给它作注解,大概《金刚经》的注解最多,有几百种注解,那就是几百种的意思,我们都可以参考,统统都不可以执着,执着就上当了、就错了。

  《起信论》这三个方法妙绝了!“离言说相”,包括“离文字相”、“离名字相”(名词术语)、“离心缘相”。只是去读它,根本不要想它什么意思;有什么意思自己出来了,这可以!这感应,也不必去把它记下来,用不着,心越清净,这个现象越多。清净心生智慧,佛经会把你智慧引发出来,六道凡夫会把你烦恼引发出来。可见得同样读的一部经书、一部论,每个人感受不相同,这是真的、不是假的随着你的心清净、平等这个程度,反应不一样,它有无量义,所以越读越欢喜。天天有悟处、天天看到不同,这样你才会对于经典佩服得五体投地。世间的典籍做不到;佛法它做到,大小乘经典都这样的,这妙不可言!

  【解】(三)辞无碍辩。

  “辞”是言辞。

  【解】于诸法名字义理,随顺一切众生殊方异语,为其演说,能令各各得解故。

  佛法讲堂这个演讲,从前李老师常说这叫“大讲堂”。这“大”是什么意思?跟一般学校不一样。学校讲堂的听众,学生程度整齐的,小学讲堂、中学讲堂,它整齐的,你好讲。大讲堂是什么?这里面的听众程度不整齐,有小学的,有中学的,有大学的,你要讲到各个人都听懂、各个人都欢喜,这可不是容易事情!对小学要浅说,对那些真正在做功夫的要深说,所以浅深搭配得非常巧妙,深处有浅、浅处有深,这就不容易了。佛门的高僧大德都有这一套,是不是他学来的?不是的,学不来的。学,只能学一个方圆,不能学一个巧妙。巧妙是你的性德,性德是真诚心流出来的,真诚与性德感应。没有真诚,与性德不感应,与阿赖耶感应。这是佛法所说的,赞叹如来说法,能令众生个个都能理解、都能生欢喜心、都能得真实受用,我们讲的是心灵上的感应。

  【解】(四)乐说无碍辩。

  “乐”是喜欢、爱好。喜欢为人演说,“演”是表演、做出来给人看,这是演。他看了之后,他有疑问,来向你请教,你能够把它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让他真的听懂了,他有感受了、他想学了,这叫“乐说”。

  【解】谓随顺一切众生根性所乐闻法而为说之,圆融无滞故。

  根性不相同,说法确实不是一个容易事情。我们讲了一生,从来不敢说“为人演说”,不敢!什么样心态?做学生的心态,下面听众都是我的监学、都是我的老师,我在这里做学习心得报告,抱这种心态!为什么?按照古人的标准,我们今天上不了讲台。古人标准是要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你才能升座讲经、你才能著述经论,这都是我们做不到的。

--------------------------------------------------------------------------


印光法师文钞选读


法如庵万年簿序(节录悬叙)


  佛法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难议难思,莫名莫状。克论大纲,不出二谛。约真谛论,则有佛无佛,性相常住。是以圆通道场,历尘劫而不迁不变。真如法门,尽来际而无替无兴。约俗谛论,则法随缘起,道在人宏得其人,则辟荆榛而为梵宇,灭狐迹而作狮林。直教佛日增辉,法轮常转。失其人,则即佛地而成业丛,泯经声而宣尘事。致使普门扃户,觉路封途。僧与佛法,称为三宝者。以其续佛慧命,流通法道,非人莫从,唯僧是赖故也。(选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三 序)

注解:

  ①克(kè):能够;消化;战胜;严格限定。

  ②约(yuē):限制;简单;大约。

  ③荆榛(jīng zhēn):.亦作“荆蓁”。泛指丛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芜情景;也比喻艰危、困难;还指恶人;芥蒂;不快。

  ④扃户(jiōng hù):闭户。扃,从外面关门的闩、钩等;关门;上闩。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