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二十五集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6-01-14 18:08:25
关键字:序分,正宗分,宗,四依法,唯常识论,唯说弥陀本愿海,善导,黄念祖,真实之利,三个真实
【 点击数:1614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1991年讲于 北京 中国佛学院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一片麦子倒了,一个圆的,这一个圆,这又一个圆。所以他们就怀疑这是外天来的人干的。

  后来科学家就去观察,电视屏幕中没有看见飞来的东西,可以看见远处有地方在放亮。电视里头的,就没有几天的事情。

  所以天外这个事情,它就是四大部洲,还有别的,它无量,这就是一个小天下。无量的天下、无量的银河,银河中有无量的日月,所以天是非常之大。“一天下”就等于一个南赡部洲,或者什么这样的

  你这个供养,胜于供养“一天下”的阿罗汉、辟支佛,你都供养了,也胜于你来布施诸天的人民、蜎飞蝡动(“蜎”是带翅膀的小虫,“蝡”是爬的小爬虫)累劫的时间。累劫,“劫”的时间极长,我就不解释了。这一切人、天,各种生物,以至于小飞虫、小爬虫都布施。胜于这样拿累劫的做这种布施,供养这么普遍一天下的阿罗汉、辟支佛,这样的功德大一百、一千万倍,就提这个问题。所以刚才我说,什么人能报佛恩?善问。这一个“问”,有这么大的功德!

  “何以故。”为什么?因为你这个问,引出佛的回答。

  “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这就把这个问题答复了,也就给我们现在极大的启发,因为你这个问题。“当来”,就是从这一问以后,“当来”就是以后,以后要来的,就是未来的。“诸天”,不但是这个地球,各天界,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一切含灵”,这就包括六趣。“天”是最高的,天、修罗、人、畜生、鬼、地狱,“一切的含灵”,含有灵性的就是众生,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都因为你这一问,他将来得到度脱。因为这样一问,佛就说这个法,佛要说了这个法,这个法就宣流,将来一切的含灵都是因为你这一问而得度脱。

  这一问,大家要知道,这里头“当来一切含灵”,包括咱们今天在座的诸位,咱们能在一切之外吗?!所以要把自己摆进去。当然现在我还不生信心,那是时节还不到,最后你还是要,将来你等到弥勒菩萨来,现在种了这个因缘,弥勒菩萨“三会龙华”,都得得度弥勒菩萨就接受了释迦牟尼佛嘱咐,《无量寿经》就拜托弥勒,说弥勒也要弘扬《无量寿经》所以皆因此问而得度脱,现在结了佛缘的人,到了三会龙华就全部都得度,不过就时间长得可怕,这个数字我上次,去年说过一回。

  所以这一句就是赞叹,而且这个经之重要。所以各种修持是都可以得到一定的好处。真正可以得到很多,你看后头其他佛国,很多大菩萨还是要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你就不是直接,就是在凡夫,就去到“凡圣同居土”。你到了其他的佛国,成了菩萨之后,还是很多很多无量无边的都在往极乐世界跑。

  底下佛又说:“阿难!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你看是无尽的大悲心。因为《普贤行愿品》就说,“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诸佛的本体就是大悲心,因为悲心是极端的重要,密宗“大悲为根,菩提为因,方便为究竟”,都是从悲心出发。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又说“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花果”。一棵树要开花要结果,你得怎么办?你得拿大悲的水去浇这个树木,就是饶益众生,你才能够得到智慧的花果。

  “无尽者,即《行愿品》中无有穷尽。”他这个“愿”里无有穷尽的大悲,诸佛菩萨是无尽的大悲。

  “矜哀三界。”“矜”就是怜悯的意思,“矜哀三界”就是悲悯、怜悯三界的一切众生

  “所以出兴于世。”所以在世间又出兴了。佛早已成佛,佛就是为了度众生故,开佛知见才是度众生,这是一件事情,所以出兴于世。《法华》就说:“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法华经》就说要“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土法门就正是“佛之知见”。佛是这样出兴于世。

  “光阐道教,欲拯群萌。”“光”是光大,“阐”是开演,我就要光大开演这个正教“拯”是救,来救度、帮助。“群萌”,“萌”是发芽,“群萌”就是指群生,就是众生,预备来光显佛的教化、来救济众生。

  《会疏》说,说法有“渐法”、有“顿法”,佛都称众生之所宜,随缘让他们都能得到解脱、度脱,这是“拯群萌”,这是解释“拯群萌”的意思“欲拯群萌”,“欲”这个字就代表“愿”,我有这个“愿”,我要来救一切众生,所以这个“欲”就是“愿”

  这里头就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就是承上,上面不是说大悲为体吗?!所以就是要度脱一切有情,没有度的让他得度,已度的还不安让他安。所以要“光阐道教”就为的是这件事,就是为了要拯群萌。

  第二,就接着下头说,为什么要欲拯群萌?我要“惠真实之利”,因为如来愿一切众生都能够进入弥陀大愿之海。这就是《会疏》说明这个“欲”字,因为大悲,我就要救度;底下就说我要给他们真实之利,所以这样来救度。这就是解释这个“欲”字它的内容。《甄解》就特别着重,说“诸佛出兴于世”就是要说弥陀的愿力,拿这个来救众生,这是显出诸佛的本怀。

  “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这个“欲”字往下要来连系的这个力量很足。“欲拯群萌”,我怎么拯?我就是要给他们真实的利益,不是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有的人忙了一辈子,你没有给众生什么真实利益所以,佛之出兴于世,这样的一个心,阿难这一个问,这么要紧!那是因为佛的本怀就是这么一件事,是要给众生得真实的利益。彻底的、究竟的、真实的、长久的利益,不是暂时的、虚幻的,是真实的、彻底的、究竟的。

  “惠”就是惠施,就是恩赐之义。“赐”,赐给他。“真实之利”,按善导大师的意思,就指的弥陀誓愿是真实之利。所以日本承善导大师的教化。

  我们中国对于善导大师,中间有一个错误的记载,有人说他自杀。我当年看,他自杀了,我对于他也觉得不满,后来才知道。所以在居士林,我在那个时候特别给善导大师另外写了一个传。不是他自杀,他没有自杀,自杀那是问话的人。所以有很多记载,读书你不能太片面,有的时候常常就有错。尽信书不如无书。书里就像沙里,我老是说像沙里淘金,那沙里淘金的事情,金子就这么一点点,其余都是沙子

  善导大师他不是这样,人家来问,实际上这个在哪谁都不知道,日本人考证出来的,在道宣著的《高僧传》里头,列在“焚身”那一类里头。也没提善导,他就提了这个怎么焚身,那个怎么焚身,就提了这一段。有一个人就问善导大师,他说念佛,最后要是念着佛死就能往生吗?善导大师说你念着佛死,死的时候还是念佛,可以往生。他说好,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他就跑到山外,就上了树,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啪,一下下去。所以上头有人说,跳下去的是问话的人,不是答话的人。但是后来记载错了,说善导大师上了树跳下去,这是个错误,很大的错误。

  日本人他对于善导恭敬到极点,他说第一代祖师是阿弥陀佛,第二代祖师是善导,第三代祖师是日本人。他不大看得起中国这些净土宗的大德,他就把他日本人接过去了,有的时候加一、二个,加上昙鸾、道绰,后头人他不怎么样。

  善导大师的意思,真实之利就是弥陀誓愿所能给众生的利益善导大师自己的偈子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十方如来所以出兴于世,为什么?“唯说弥陀本愿海”。所以善导大师这个讲得很绝对。“唯”就是唯心、唯物那个“唯”。“唯说”,“唯说”什么?“唯说弥陀本愿海”,只是说弥陀本愿之海,善导大师的赞叹。在中国,实际上中国后来很多大德他们都从禅宗开悟,不能像日本大德说话这么畅,大畅本怀,没有什么委曲。他尊善导,一直他是相承的,一代一代他老有人。

  《甄解》就赞叹善导这个话:“此今家。”“今家”就是日本人称善导亲切的称呼,他也有称许多之类的,都是说的善导,“今家”,还有些类似的。

  “独步妙释。”这是善导独步,只有他单独可以走到这,独步一切就是走得最高的,独步妙释,没有人能跟得上的,微妙的解释。

  “真实之利”,善导大师有个解释,《甄解》就来赞叹,“他人所未谈也”,别人谈不到这里。

  “顺此祖释,以弥陀本愿为真实利。”所以“惠以众生真实之利”就是什么?就是转达弥陀的本愿教化众生,以这个为真实之利就可以八万四千法门做为“光阐道教”,这样的话,如来“光阐道教”就是弘扬八万四千法门“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就是教导他们弥陀大誓愿海,第十八大愿,只要持名,十念必生,至心的念十句必定往生。

  底下《甄解》讲了很多,我们抽它重要的讲一讲。

  “真实利者。”就是佛的智慧的名号。善导大师所说的,在因地中法藏(就是在阿弥陀佛发这个大愿的时候,他当时是国王,出了家,出了家之后,法名叫做法藏),在这个时候发四十八愿,法藏在因地中所成的真实,这个所成的真实你把它开展,就是四十八愿里头的五愿,包括第十八愿,合起来就是一句名号。

  所以我们常说,“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一乘大愿之海”,这“一乘”,一切众生成佛称为“一乘”,“一乘之愿海”;“六字洪名”,这个名号“南无阿弥陀佛”。所以因中所成就的“真实之际”,开演了“真实之利”,就是有这个真实的五愿,你把它再合起来就是一句名号。

  这个“真实”贯通于“教、行、信、证”,立的这个教、这个修行、所信、所证。所谓“之利”是什么?就是名号的大利。这个“大利”的究竟是指什么?这个大利的彻底是什么?就是无上的涅槃妙果。这也是《甄解》的解释。为什么把一切的真实最后归到一句名号?因为这句名号它究竟说来就是无上的涅槃妙果。

  《甄解》又说:“真实之利对权假方便。”“权假之说”,一个是“真实之利”,一个是“权假之说”。“权假之说”,说到阿罗汉,后来到了《法华》就告诉他们,你们要知道这是化城,你们走累了让你们在这歇一歇,实际是没有的,不存在的,你们还是都要成佛,这是“权假”。

  “真实之利”和“权假”就是相对的,不是一样的。既然是这样的话,你把世间法来看小乘的法,那就小乘法是真实,世间法就是假的。你得了诺贝尔奖金,一天到了八宝山,那都是假,还是假,还有什么你带得去?!所以这一切世间法都假,小乘是真,证阿罗汉是真。

  以小乘来相望权教的大乘,权教这些世度菩萨要入世去度众生,就好像舍利弗前身,到处去修菩萨六度,后来人家跟他化眼睛他退心了,这是世度菩萨。你拿小乘跟世度菩萨比,就是所谓权的大乘,那权大乘是真,小乘是假。佛说阿罗汉是焦芽败种,他没有利他的心,权大乘要肯利他。以权大乘对实大乘来说,对于《华严》、《法华》来说,所谓小、始、终、顿、圆,你把始教、终教来对圆顿教来说,始教、终教那就是假。

  终教当然不错,《大乘起信论》,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都有如来藏,但是它就规定你必须三大阿僧祇劫。《法华》是剎那间龙女就成佛。它这个不真实?因为他的根器只能听这个,就这样的话,等佛说《法华》还有五千人不听,他听不下去,这些不能勉强。所以把权的大乘来望实教的大乘,就实教大乘是真,权大乘就是假。

  把《华严》、《法华》这种实教的大乘还跟弥陀第十九愿来比,就指的《魏译》本,《魏译》本的第十九愿说,“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这个就是要发菩提心、修功德、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就比《法华》、《华严》都真。

  “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就可以往生,就第十九愿假,第二十愿是真。要拿第二十愿跟第十八愿比,“十念必生”,二十愿又假,第十八愿才真。所以到了第十八愿,念佛往生,“十念必生”,这是真实中的真实,圆顿中的圆顿。这是惠以真实之利。

  这一句佛号就是大涅槃,实际上这也很自然,因为这一句阿弥陀佛是阿弥陀佛证到大涅槃之后才成佛,这才是圆满,这个佛号才出来。所以这个名号是佛所有功德之所成,它就代表了这一切功德,现在的话,代表这一切信息。因此你念你就是属于果觉,因为这是佛的果觉,你现在念这个拿来庄严你自己因地的心,所以是真实之利,最直接、最了当。

  底下,大家也不会有意见,《法华》、《华严》中国一直是认为登峰造极的,日本人说它是权假,独赞《无量寿经》。《甄解》对于这个它有解释,它说现在不是说“真实之利”吗?!就从这个利益上着眼,从利益上着眼,所以说《法华》、《华严》都是假,只有《无量寿经》是真因为《法华》、《华严》说有疾速成佛的法,《法华》只是一个龙女成佛,而不是大众,不见疾速修这个法而成佛的人。

  “故自成别时意趣”是什么?就是闻了法之后,在另外一个时间所达到的境界。事实上法体,法之本体并不需要你等待,但是人的根器不一样,所以读了《法华》、读了《华严》,你还是要再来、再来、再来,要等待时间。

  “人机劣故。”《无量寿经》,你只要相信不疑,但是这点很难,此是一切世间所难信法。要知道这个信,能信应当是很重视的,能信而不疑者,十个人就有十个人往生。现在还很多人往生,目前佛教还是一种衰微的情况,现在还是往生者不断,而且往生就不退,一直到成佛。

  而且这个法门,当法都灭了,为什么说《无量寿经》重要一切什么经都没有了,最先灭的是《楞严》、《涅槃》,《楞严》现在已经看出来了,很多人说《楞严》是假的。佛早就说了,第一部灭的经是《楞严》。慢慢这些邪说信的人就多了,信的人多大家也不念了,不念它就灭了。第一部《楞严》先灭,然后一部一部的灭,最后剩下《无量寿经》。

  到了最后,众生为什么还有智慧能够来研究《无量寿经》?《法灭尽经》就预先给咱们讲了,说一个油灯要灭的时候,它放光。蜡烛也有这个情形,蜡烛点到最后反而更亮了。到了法将灭的时候,这时众生有智慧,这时众生可以接受《无量寿经》,还有一百年的因缘。所以到最后最后,还有这个法存在度世,而是这个时候众生所谓“回光返照”。人要将死的时候,忽然间精神又来了。现在看个病人,忽然间精神来了不是好事,这叫“回光返照”。整个佛教的“回光返照”就最后这一百年,《无量寿经》还可以度众生,这个之后就剩一句佛号。

  所以现在我们也不能要求很多人水平很高,到了末法只有这水平。当然到了最后的时候,你会念阿弥陀佛就是法师、就是金刚阿闍黎,一般人不会,人寿也短了。这是一个缘故,一个缘故就是说依此得利益的人多,都可以得利益;第二个,最后法灭还完全靠这个经来度众生。而且凡圣都是念佛、都是相等的、都得这么做,凡也念,十地菩萨不离念佛,佛佛还相念,所以凡圣齐等。

  莲池大师的《弥陀疏钞》:“齐诸圣于片言。”就是这一句名号,大家就相等了。因此说这是“真实之利,”最后还要靠这个,凡夫也得念,圣也得念,你开悟之后还是得念。开悟不求往生,恐怕你要欠悟。憨山大师说开悟之后,他《憨山梦游集》说,开悟之后人都持咒,他不肯说,说怕大家执着,实际都还持咒。

  底下,刚才是《甄解》的辩论,底下是我在写的时候我做一点解释。本经能够给众生“真实之利”的原因,就是因为咱们这个经所“开化显示的都是真实之际”。前头已经讲了“真实之际”、“真如实相”的究竟之内容。由于“真实之际”,所以这个极乐妙土是什么?底下就说这个经有三个真实,这是第二个。第三个,底下跟着就来了。

  阿弥陀佛就“住真实慧”,在“真实慧中”勇猛精进,一志庄严净土,一心,一条心的在那庄严净土,在“真实慧中”。这三个真实,所以极乐妙土等于就是从“真实之际”所开演,而国土之种种庄严就是“真实智慧”的流现,因为弥陀就住在真实慧而庄严国土。

  《往生论》说了这句话:“三种庄严入一法句,一法句者清净句。”说到这,这句话就很像禅宗。“入一法句,一法句者清净句”,不再往下说,这点破了,点破了成教。“清净句”是什么?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就是教。说到上头,不往下说,很有“宗”的意思。所谓“真实之际”就是无为法身,所以流现出极乐国土三种庄严。

  “故《要解》云:能说所说,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赞所赞,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所以这个净土法门,你得能说这个法,所说的内容,你在这度化大家,你所度的,你能够信和你所信的内容,以至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赞所赞,都是实相正印所印出来的。

  所以用这个“印”字的好处,比如说图章,图章它代表要盖章才能兑现,才能有效。而且这个印章不是一笔一笔写出来的,这一点最要紧,一下就出来了,没有前后。所以佛法里头,这一切譬喻它都有很深的意思,一时就全兑现,一成一切成。你要写一篇字,你写半天才写完;你要盖图章的话,篆字,七、八个字,一盖,一下子都出来了。而且这个印出的印文跟这个印是一致的。你要印证就这个意思,我们要印证一下。所以这一切一切都是从实相这个图章所印出来的。

  咱们就拿今天来说,“能说所说、能听所听”,这能说的人、所说的内容,你们所能听的人、所能听的内容,你们能发愿往生的人跟你所愿要往生的国土,这一切一切,你能念所念,能念的是你这个人,你所念是这句佛号,都是“实相正印”。所以,《首楞严》的含义是一切事究竟坚固。

  一切事为什么能究竟坚固?无一不是实相,无一不是法身,没有这一切分别。所以密宗称为大圆满,在大圆满中没有一件事情不是大圆满。所以这一句佛号就是大圆满,就是真如实相。所以密宗说声字皆实相,你不是执着有相、有声、有色都有吗?耳之所闻是声,目之所见是色,这都是六尘,密宗说声字,观这个字种、听的这个声音都是实相。所以就是“能修所修”,能修的人是实相,你所修的法,观这个咒、念这个字,那都是实相。你这么去体会,你之所行就跟那个求保佑我发点财,那么去念的是天渊之别,效力不一样。我们从这可见,入到净土这个法门就是入实相。所以说“能惠真实之利”,那是“真实之利”,“真实之利”还有能超过这个的吗?

  底下佛也就赞叹:“难值难见,如优昙花。”“值”是碰着,你难遇,难相见。如优昙花,“希有出现”,优昙花是一种花,很像咱们这的无花果,叶子像梨,果大,像拳头这么大。咱们这的无花果不开花就结果,它这也是不开花就结果,花很难逢。

  《般涅槃经》说:“有尊树王,名优昙钵。”翻的音稍有点不同。

  “有实无华。”只有果实没有花。如果开了金花,“世乃有佛”。所以这个优昙花,它的这个花是难得出现。所以谁说看见无花果开花,那是很奇怪的事情。无花果南方很多,南方来的知道这个,也很好吃,无花果。这也是一种无花之果,印度的。

  《出曜经》说:“数千万劫,时时乃出。”这个花才出来,多少劫才出来花。

  “群生见华,谓曰如来将出。”看见这花,有佛要出世了,极大的祥瑞。所以佛就打譬喻,佛的难遇难见,就像优昙花稀有出现

  底下再进一步的巩固阿难的信念,因为这个话它超情离见。家一般都是为常识所束缚,好像这个超了我的常识就不是真的。我就批评一些人,我说这些人是“唯常识论”,只有合乎常识的是真实的;一不合乎常识,这里必定有假。现在就是这些话,佛说这句佛号这么殊胜、超过这么多经,大家听了之后是不是还有一点将信将疑?这个很难免

  所以佛再巩固,释迦牟尼佛说,“阿难当知!如来正觉,其智难量,无有障碍。”你要晓得,如来的“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智慧是难以测量、难以思量,没有障碍。

  如来的正觉,《甄解》说,“如来正觉者,乘弥陀一如来成正觉故”。现在佛跟大家说法是应化身,就是大家在法会上所见的释迦牟尼佛是应化身,所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我们所记载的佛相,种种的记载,所见的佛都是应身佛。

  报身佛只有菩萨境界的人才能看得见,一般看不见,太微妙,太广大。咱们上博雅塔就可以知道,看是个圆的,事实上谁给咱们画了一个半截的圆圈?你的眼的视力给你画的,因为你视力只能达到这,所以以视力为半径,就看了一个圆的,在外头还有你看不见。以这种的视力你看佛,看到真的报身,一根汗毛你也看不着,也找不着边,多少多少由旬,一个由旬就四十里,这个微妙也非你所能见。

  法身更是一样。

  所以我们所能见的和经里所记载的佛是应身佛。

  底下《甄解》就说:“应身即本地身。”就是这应身就是法身,因为佛从法身流出报身,从报身流出化身,其本源就是法身,智慧跟法身是一体的。所以今天说法之释迦牟尼即是毘卢遮那,法身,这个智慧是难于量。

  常住于“念佛三昧”,他住“念佛三昧”能够发出极殊胜的妙智慧,所以说“其智难量”,这个不是地上菩萨、等觉大士(等觉就是离佛只差一个位子)所能测度的。所以告诉他,佛是如此的智慧、如此的通达。我所告诉你们的话,连地上菩萨、等觉菩萨都难以测量,家不要用自己这个水平来测度,尤其是拿自己这个水平来所谓批判接受,我想得通的我就接受,我想不通的就一定是不对,这就很不好。

  如来其智,无有障碍。“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念顷”这是《唐译》里头的话,“一念”我们上次已经说了,我们采取多数的意见,就是一剎那、一弹指里头有六十个剎那、有六十个念顷。这还是最长的。我们选了个长的,不然还要复杂,这样好记一点,因为有两部经论都这么说。说“一弹指就六十个剎那”,“一剎那就是一个念顷”,也是六十个念顷。一个念顷就是一个剎那,一个剎那是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这么一个时候能够住无量亿劫。所以我们说这部经就是中本的《华严经》,这种打破时间就显在《华严》的十玄里头。

  “无量亿劫”是多长的时间?这个劫,要把这个石头,多少天人下来用袖子轻轻的把这个石头磨光了是一劫而且这么多的劫,释迦牟尼佛他“一念之间”就住这么长的劫,诸根,身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没有增减、没有变化。就是说在“一念之间”就住了这么长的劫,住这么长的劫只是在一念,这个就是《华严》里头“十世隔法异成门”

  《华严》,“知无量劫是一念,知一念即是无量劫。”这是时间。现在最新的物理学把这个空间、时间、物质都有了新的认识,这是一个很大的提高,这一切都是人类的错觉。彻底突破了时间,一念和无量劫平等平等,所以就“超思量”。

  就拿作梦来说,你做了一个很长的梦,你醒了之后,其实就一会所以说梦熟黄粱,做了宰相,后来又被人杀了,几十年的时间,结果就是煮了一顿小米饭的时间。他打个盹,就睡觉,就作梦,梦了之后,再叫他起来,他已经遇难了,这是一生的经过,就是一顿煮小米饭的时间。这种事情很多,梦中就可以体会这个,很短的时间你可以变得很长。事实上咱们现在就是在作梦,“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咱们这个梦没醒,咱们这个梦醒了就好,现在就是作梦。

  “延促同时。”就是说这一点。所以叫阿难要相信,如来的智慧,一念就住无量亿劫。

  “所以者何。”为什么如此?因为如来之定、如来之慧是究竟通畅,无极,没有穷极。“定”就是禅定,“慧”就是智慧,戒、定、慧就是“三无漏学”,“三无漏学”,“戒”当然摄在里头,“定”、“慧”。

  “究谓究竟,畅谓通畅。”这是《会疏》的话。

  “简异。”就是不同于,不同于因位所得的“定”和“慧”,如来的“定”、如来的“慧”是究竟通畅到了无以复加,无极,无以复加,就不同于别的。这句话什么意思?叫阿难你要仰信。

  “于一切法,而得最胜自在故。”对于这一切的法得到最殊胜的自在。

  “自在”两个字,《华严经》有十个“自在”:

  一、“命自在”长寿,没有障碍。

  二、“心自在”有智慧调伏自心,入种种三昧没有障碍。

  三是“资具自在”可以出现无量的珍宝来庄严世界。

  第四是“业自在”菩萨能随种种业,示现受种种果报。

  五、“受生自在。菩萨随其心念能于诸世界中,示现受生无障无碍”。

  第六、“解自在”胜解殊胜信解行证的解,也能够示现种种的身相,演说妙法,这是第六,这个自在。

  第七、“愿自在”菩萨可以随他的愿,在诸剎中,一切佛剎佛土出现,来成佛,没有障碍。

  八是“神力自在”。神通威力随意变化。

  第九、“法自在”得了大的辩才,于诸法之中能够演说无边的法门,无有障碍。

  十是“智自在”智慧具足,能在一念之中,显现如来的十力无畏,成等正觉。

  你看佛的智慧,这还不是佛的,菩萨的智慧,在一念之中就能现如来的十力无畏(十力、四无畏),成等正觉,等等妙法,无有障碍。现在说的这个,这个最胜的自在,就是这十种自在都已经圆满究竟摄在里头,称为“最胜自在”。就如《法华经》里所说,“我为法王,于法自在”,这是释迦牟尼佛自己所说。因为佛就是真实,也用不着谦虚,我是法王就是法王,我为法王就于法自在。所以这个地方是一贯的、一致的,“于一切法而得最胜自在故”。

  “阿难谛听。”阿难你好好听。

  “善思念之。”要深入,善巧的去思念。

  “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我要给你来解说,答应说了。”别序“的内容就到这里。这一段,“别序”又叫做“发起序”,发起这个正教,发起本经的正文这个里头,“序”都是为了“证信”,前头“六种成就”是“证信”,“别序”也是“证信”。

  这里有五重的“证信”:

  第一重就放光,放稀有的光明所以这个地方我们都是要很好的去体会,他说这个经的时候,阿难跟佛这么多年他没有见过,这是第一重。

  第二重,阿难就请问。他这个请问就有两个含义,他这个问,看见这个稀有之光,他就知道这是奇特之法、导师之行、最胜之道,而且知道这个道、这个法就是佛佛相念,这也是证信;第二是阿难能问这种的意思,就表示阿难也是德遵普贤、从果向因的大菩萨,所以就不是凡小所能问得到的。

  会中这么多菩萨,无量无边,而且有二万的四众弟子,都来敬听净土法门,佛来演说这个圆音,正是时机,“今正是时”,大家欢喜。所以这个阿难之问,就知道是在念佛,这大家的时机,都很契机,这是第二重“证信”。

  第三重证信,就佛赞叹这一问佛赞叹这一问就告诉他,“当来一切含灵,皆因此问而得度脱”,将来的一切众生就因为你这一问问得好,他们因此而得到度脱,这是第三步“证信”。

  第四步,佛就告诉阿难,佛之所以出兴于世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要给众生真实之利。真实之利就是下面要说的弥陀的愿海,弥陀的名号,念佛往生,这是第四重。

  第五重,佛在说佛的智慧是如此,这一剎那和无量劫平等。这什么智慧?定慧都究竟的通畅,就是法都自在。佛这么说,又为了众生“真实之利”,这么大的智慧,又这么大的慈悲,这个所说我们就不能够轻率,我们应当是欢喜、尊重,所谓“仰信”。有些地方就是佛既然这么说,我就应当这么信,我们慢慢去修去,就会一天比一天明白。

  所以这个地方是“五重证信”。

  再有,这个里头我们已经有两个“真实”,在前头一开始的序里头,一个是“真实之际”,因为我们说了本经,这个都是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所以可信。所以佛也说,佛说将来你们有“四依”,因为经和经文是可以矛盾的。现在大家都反了佛的“四依”,跟着始教来否定圆顿教,这是不遵佛旨

  佛指示“四依”,你是“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佛的经不都是“了义教”,有好多“不了义”。一部经里头有“不了义”的地方,也有“了义”的地方,这两个之间要不同,你依止谁?依止那个“了义”的部分。什么是“了义”的部分?是那个讲实相的地方所以这个“真实之际”所开化的,这是我们应当依的。而这部经,这用是“惠以真实之利”。

  我们也愿意度众生,我们还不是仅仅为了就自度。你要度众生你要给他“真实之利”,你不是今天给他一张大团结(注:指人民币拾元面值,在那时候很值钱)就算完了,明天他又没有钱了。所以,一个是“真实之际”,一个是“真实之利”。这就和莲池大师在《弥陀疏钞》一开头的两段话就一致了。

  《弥陀疏钞》一开口就说:“灵明洞彻,湛寂常恒;非浊非清,无背无向。大哉真体,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自性欤。”所以我们“开化显示真实之际”,真实的究竟之处就是这个自性、就是这个“灵明洞彻,湛寂常恒,大哉之真体”。第一个“真实”就是如此。

  第二个,《弥陀疏钞》接着说,本来是没有浊没有清、没有背没有向,但是众生已经浊了、已经背了,背觉合尘,所以澄,我们说澄,澄一澄,“澄浊而清”,把这个浊的东西把它澄清。

  “返背而向。”你本来是背觉,你现在把背觉变成向觉,返背为向。

  “越三祇于一念。”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才能成佛,这是《大乘起信论》所坚持的,但是一念可以超过,圆顿教就不同于终教。

  所以这个判教,大家都要知道,你们到底是要学什么教。到底我们只是喜欢小乘,可以,都好,没有一个不好的。始教、终教、顿教、圆教,圆顿教那就是三祇一念之间齐等。你需要修三大阿僧祇劫,好,你去修;我一念也可以成就,越三祇于一念。

  “齐诸圣于片言。”诸圣,文殊、普贤、观音、势至这些圣人,所谓“片言”,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平等平等。

  “至哉妙用。”这个至矣哉,无以复加,这个妙用。

  “亦不可得而思议。”跟本体一样,不可思议,体上起的用。

  “亦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佛说《阿弥陀经》。”《阿弥陀经》和我们《无量寿经》是一部经,有的称那个经为“小本”,我们这个为“大本”,有的称那个为“小经”,我们为“大经”,所以是一部经。

  《弥陀经》的“宗”是“信愿持名”,我们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信、愿”也就是发菩提心更简明的根本内容;“持名”、“一向专念”是一致的,所以两部经是一个宗旨。

这两个真实跟《弥陀疏钞》莲池所赞叹的相同,也就说“如是妙法,三辈齐收”,上辈、中辈、下辈。

  “遂令凡夫,顿同补处。”就是让凡夫,甚至于下劣的凡夫,顿然间同于补处菩萨,一往生就不退,再无退转,顿然间就同于补处。

  “大哉妙用,不可思议。”“真实之际”的体所产生能够发挥的妙用,给予众生真实之利,这个就是本经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可以得到往生这样的一个真实之利。

  这样的妙用,在一念之间超越了三大阿僧祇劫;念了一句佛号,在你正当念时无有杂染,你就跟诸圣平等。我们幸而得闻,你要知道这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也”。所以用这个,咱们结束第一卷。

  “正宗分”,下面第二卷。打个比方“序分”如头,“正宗分”如身体。身体很重要,心脏是血液系统,肺是呼吸系统,肠胃是消化系统,都在这,还有神经。所以“正宗分”很重要。这就打个譬喻。

  下面“正宗分”就很多了。

  我们现在就进入“正宗分”,前头一段大家可以自己看看。我们现在就是直接,因为我们谈了一年还没有谈到弥陀的大愿,这是讲释迦牟尼佛会上来会的圣众,只是“序”。佛就告诉他,他问这个事,阿难启问。

  “法藏因地。”这是第四品,这是“正宗分”的头一品。“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有佛出世”,“无央数者”就是无尽数。“劫”就很长,上次说过,说不清那么多的劫,有个佛出世,“名世间自在王如来”,名字叫做“世间自在王如来”。“佛”是通号,“世间自在王”是别号,那个佛他独有的号。

  《甄解》它的解说,它说这个配“般若三德”,说这个王,法身出现一切如王,他说这个王,世间自在王,“王”就是配这个法身。自在就是解脱,你为烦恼所缚就不自在,你自在就得到解脱,“解脱德”;你通达世间,通达世间要智慧才能通达世间,这是“般若德。所以在“世自在王”这几个字就把“涅槃三德”包括了。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近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