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共修分享006 - 学习《观无量寿佛经》的体会总结

  来源:佛陀教育网 录入时间:2023-08-02 13:22:04
【 点击数:878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学习《观无量寿佛经》的体会总结

佛陀教育网共修系统学员学佛体会

顶礼释迦牟尼佛!

顶礼善导大师!           

顶礼净空老法师!

尊敬的邦著教练及各位同修:

阿弥陀佛!

末学依照共修系统的“佛陀教育课程”安排,一门深入学习课程??《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在历时两个多月,阅读了净空老法师讲解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三四遍、善导大师的《四帖疏》,难懂的地方反复看,花了四天时间总结重点,学识疏浅,肯定有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古来净土有三经:

《阿弥陀经》是古代人受持最多的一个经,也是古来大德注解版本较多的;

《无量寿经》是净土第一经,可是自古以来没有一个完善的版本,直到近代夏莲居老居士的汇集本出现,它是净土宗的概论,对于西方极乐世界面面都介绍到了,也是末学准备一生受持的;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简称《观经》)是第三经,是“持名念佛”的出处,此外对于西方世界“九品因果”说得很详细,补充“三辈往生”之不足。

晚清魏源居士把《普贤菩萨行愿品》加进去,印光大师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加进去,加上《往生论》净宗经典成为现行的“五经一论”。

本文介绍的是第三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也叫《十六观经》。

净空老法师是依据善导大师的《四帖疏》讲解的。因为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的化现,他的《四帖疏》对《观经》的解释是最透彻、最圆满的。

《四帖疏》分为四卷:第一卷是“玄义”;第二卷是“序分”;第三卷是“定善”;第四卷是“散善”。

第一卷  “玄义

既介绍“五重玄义”??“释名”,“辨体”,“明宗”,“论用”,“判教相”。

一、“释名”:

“佛”:不仅仅是释迦牟尼佛,是一切诸佛教化众生,没有不说这个经的。

“说”:有喜悦的意思,众生成佛机缘到了,说此经是畅佛本怀,佛喜欢说这经。

“观”:“照”的意思。修行功夫分三等,第一步就是“观照”,理智,不感情用事,“功夫成片”;第二步“照住”,得禅定了,“事一心不乱”;第三步“照见”,“理一心不乱”。本经教给我们的“观”有十六观,也称《十六观经》。

“无量寿”:一切无量当中,寿命是最重要的。

“经”:通题,经典教科书,我们要依教奉行。

二、 “辨体”:

“辨体”,就是理论依据。

一切大乘经典都以诸法实相为体。《四贴疏》说以“一心回愿往生净土为体”,目标只有一个,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三、“ 明宗”:

“宗旨”就是修行的方法。

本经以“观佛三昧”为“宗”,第一到第十五观;也以“念佛三昧”为“宗”,第十六观。

四、“论用”:

“论用”,就是我们这样修了以后,有什么样的用处、好处。

《阿弥陀经》是以“往生不退”为“用”。

本经也以“九品往生”为“用”,详细地开示净土法门九品往生的条件,往生的情形,往生以后修行时间的长短,非常细致,比《无量寿经》更详细。

五、“判教”:

指经教的深浅程度,适合哪一类人学。本经是菩萨藏,大乘佛法,顿教。

第二卷 “序分”

本经的“缘起”分为两个:“禁父缘”,“禁母缘”。

阿?世王子接受提婆达多的挑唆,发动政变,将父王幽禁在宫中,一切人都不准接近,想把父亲饿死。阿?世王的母亲韦提希,在身上涂满食物偷偷的带给父王,被阿?世王发现后,将母亲也囚禁了起来。

韦提希被关起来后,忧愁憔悴,悲泣雨泪,遥向佛礼,感得释迦牟尼佛从空而来

韦提希求佛告诉她:广大的虚空世界里,有没有清净的国土使人们无忧无虑?世尊把十方诸佛的国土通通展现在她的面前,让她自己去选择。

韦提希选择了极乐世界,然后求佛教给她修学的方法。这就是《观经》的缘起。

善导大师告诉我们:这个经典里面世尊给我们开“定、散二善”,不同于我们说的“正、助双修”。“定、散”都是属于“正行”,无论修学哪个都能往生。

“定善”就是“息虑以凝心”。

“散善”就是“废恶以修善”。

在《观经》里面,前十三观“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是属于“定善”;“三福九品”(“净业三福”以及后三观介绍的“九品因果”)属于“散善”。

“两善”正好对应众生两种根机。若只有“定善”,只能接引一部分,众生不够圆满。所以如来方便,显开“三福”,以应散动根机,这样一切众生都能得度。

接下来给我们说出具体的修行方法,包括“净业三福”和“十六观法”。

“净业三福”:

“净业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不仅仅是修净土需要“三福”,三世诸佛说的无量的法门,门门都能成佛。这无量的法门的一个共同基础,就是“净业三福”。

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孝养父母”:父母,是世间福田之极。孝养父母的范围很广,不但要养父母之身,最重要的是精神生活,要让父母生活得很快乐。最关键的是自己一定要成就,“一子成佛,九祖升天”,我们的福德可以分给父母。

“奉事师长”:老师教给我们做人,给我们开智慧,破除疑根。如果我们对老师不尊敬,说明对自己的道业、学业看得轻,那老师自然也不会认真教。只有自己认真了,老师才会尽心教,自己才能成就。

“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十善业”里面,“杀业”是最重的,“不杀生”是第一条。详见《十善业道经》。

第二福:“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如果说第二福是甘露的话,那么前面的第一福就是盛甘露的杯子。第一福没有,第二福的“三归”也是假的。这三福是有顺序的,前面是后面的基础。

“三归”就是“佛、法、僧”,意思是“觉、正、净”。

佛法成就的大门有三个:觉门,正门,净门。无论从哪个门进来都一样。

禅宗、性宗,走“觉”门,求觉悟,属于顿门,但是我们业障重,程度不够。

除禅宗之外,都叫“教下”,偏重于经典上的修学,走“正”门,属于渐门,花费时间长,我们寿命太短,不适合。

所以末法只适合修“净”门,修清净心,净土法门只需要念阿弥陀佛就可以,最适合我们。

另外净空老法师也提醒了我一点:有时候路上碰见出家人,心里会想,八成是个小混混,敛财骗钱的。老法师说看见出家人,不必去想他持戒还是破戒,而是应该马上提醒自己要“六根清净”。是啊,别人怎样与我无关,我自己修好才是正道。

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发菩提心”:就是求觉悟的心,落实在行动上,就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边誓愿断,法门无尽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深信因果”:包括两方面??“世间因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不会有恶报,恶不会有善报;“出世间因果”,念佛一定能成佛。我就这么一直念下去,一定能成佛!

“读诵大乘”:经典一定要念熟,记在心里,日常有错误,我们才能够察觉出来,进而修正。经典都不熟悉,日常有错误也发觉不了,谈何修行?!

有时候在寺院听到唱赞佛偈,张不开嘴似的,也很震撼,以为是佛门特色。老法师说“赞佛偈”唱的时候要字正腔圆,要叫人听懂、听到感动,他也来学佛了;如果唱了半天,一个字也听不懂,如何教人入佛门?!

“劝进行者”:劝大众念佛,一定要有善巧方便。

善导大师将“净业三福”判作“散善”,也就是只要修这三桩事情就能往生,甚至于只修一种就能往生,这一种一定是第一种,只需要修第一福,临终遇缘,求生净土就能往生,我们要有这个信心,这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第三卷 “定善”

接下来世尊告诉我们:有个特别的法门,能够帮助我们凡夫见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特别法门,就是“十六观法”。

“十六种方法”里面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观想念佛”是从第一观到第十二观;

第二类是“观像念佛”是第十三观;

第三类“持名念佛”是第十六观。

这十六种方法并不是叫我们每一种都学,学一样,成功了就行。

十六种方法里有难有易,《无量寿经》、《阿弥陀经》里面都劝我们选“第十六观”??执持名号,其他十五种方法不好修。

“十六观”:

第一观??日想,观落日悬鼓。

观看春秋时节将要落山的太阳,教我们心定在一处,并认识到西方极乐世界依正二报的光明,超过此日百千万倍。

第二观??水想,观大海结冰。

大海结冰的样子,就像西方极乐的琉璃地,不但平没有丘坑,而且内外映彻。其实我们泥沙做的地和极乐的琉璃地,基本组成东西是一样的,“一合相”。心净,大自然就组织排列的清净;心地污秽,自然就变成污秽的。一切法从心想生。

第三观??地想。

地下有金刚七宝金幢擎琉璃地,地上道路、楼阁、华幢、乐器、清风,一一宝都放光,一一光明八万四千色,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极乐世界永无退缘。

第四观??树想。

七重行树,一一树高八千由旬,七宝花叶无不具足,一一花叶作异宝色,又一一树上有七重网。观见树茎枝叶花果,皆令分明。

第五观??八功德水想,宝池观。

有树还得有水,环境才圆满。极乐有八功德水,一一水中有六十亿七宝莲花,摩尼水流注其间演妙法。又有百宝色之鸟,常赞念佛、念法、念僧。

第六观??总观想,宝楼观。

观想其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其中无量诸天作伎乐。又有乐器,悬处虚空,不鼓自鸣,皆说念佛、念法、念比丘僧。 

第七观??华座想,华座观。

观佛及二菩萨所坐之华座,一一叶、珠、光、台、幢,美妙不可言。

第八观??像想,佛观。

前七观都是依报,第八观到第十三观是西方世界的正报。

观想一阎浮檀金色佛像坐彼花上,又观音、势至二菩萨像侍于其左右,各放金光。我们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随行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第九观??遍观一切色身相,真身观。

观想无量寿佛之真身,作此想即见十方一切诸佛,得见无量诸佛故,诸佛现前授记。

第十观??观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相,观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这是让我们凡夫认观世音菩萨的标志。不如世尊的地方,只有顶上肉髻及无见顶相。

第十一观??观大势至菩萨。

大势至菩萨顶上肉髻中有一宝瓶,其余与观世音菩萨相同。大势至菩萨现的相不是观音菩萨的柔软慈悲相,而是威德之相,菩萨行坐时,显示出无比的威势,令十方世界一切震动,不是指地震,而是他真实的智慧让人心震撼。

第十二观??普观想。

观自生于极乐,于莲花中结跏趺坐。莲花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身,见佛菩萨满虚空中。

我们念佛有妄想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想象自己坐在莲花里面,想莲花开合或者想莲花的花色,红色红光,黄色黄光……天天想,总有梦想成真的一天。

第十三观:杂观想,观像念佛。

观丈六佛像在池水上,一定要把假的佛像当做真佛看,才会真诚恭敬,才会有感应。但是还必须得有大福报才能修这个法门,样样有人伺候,不然一旦离开佛堂就看不到佛像了,不好修。

第四卷 “散善

九品往生,我们凡夫人人有份,遇的缘好,就有机会“上三品往生”。

“上三品”是大乘极善凡夫,心量大,起心动念都能为一切众生真实的利益着想。

“中三品”的人是小乘根性凡夫,比较保守,持戒精严。

“下三品”的人是造罪业的凡夫,罪业有轻有重,我们属于这一类。

第十四观??上辈生想。

“上三品”是大心行善凡夫,分为三品。

(一)上品上生:净空老法师说“上品上生章”是全经的精华,非常重要!善导大师为我们解释的也是最为详尽的,文字超过经文十倍,因为这一段经文是最契娑婆世界的众生之机。

有六种人能往生:

第一类是“发三心”的人。“三心”是“往生正因”,“三心”总称为“菩提心”。

1、“至诚心”:

是“菩提心之体”,“直心”,真诚到极处的这个心,没有一点虚假。“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贪嗔邪伪”,也就是不得有“杂毒之善,虚假之行”。无论外缘是顺是逆,我们通通真诚心随顺,不计较。

“真实”有两个:

一是“自利真实”,真心断恶,真心修善。

二是“利他真实”,缺失了。

2、“深心”:

是深信之心,好善好德,菩提心起用,自受用。

(1)“就人立信”:

深信自身是罪恶生死凡夫,无出离之缘;深信弥陀四十八愿摄受众生,定得往生;深信释迦所说;深信十方诸佛所说。我们要“不顾身命,决定依行”。

(2)就行立信:

①“正行”:专依往生经(五经一论)修行。又分正定之业(专念佛)和助行(拜佛、称赞供养)。

②“杂行”:除上述善行之外的善行。如果最后一念是念佛也能得生,但是没有正行靠得住。

3、“回向发愿心”:

“菩提心”起用,他受用,大慈悲心。

以自(过去、今生,身口意所修世、出世善根)(随喜一切凡圣的)善根,悉皆真实深信心中(指前两心)回向,愿生彼国不得听别人说什么就有退心。

如何将别人的善变成自己的善呢?

“随喜”有两层深意:第一,要肯定别人的善行;第二,要尽心尽力的效法。

除前面“发三心”的人能往生外,还有以下三种人可以往生:

一、“慈心不杀,具诸戒行”:

杀包括身杀、口杀、心杀。自不杀故名止善;教他不杀故名行善。

受戒不从戒相上看,看心量。心量大的,受小戒也能叫菩萨戒。

二、“读诵大乘方等经典”:只读经也能往生,净空老法师讲了一个只读《大藏经》就能往生的近代真实例子。

三、“修行‘六念’”:

“念佛”:专念阿弥陀佛,叫不回向法门。念其他佛菩萨,要加回向。

“念法”:就是读经。

“念僧”:僧是我们的榜样,如印光法师。古人不学苏东坡,今人不学梁启超,他们属佛学家,没往生。

“念戒”:根本戒有四条,超越时空,永恒不变。其他的戒要根据情况随时随地的加以修正。

“念舍”:难舍能舍,贪嗔痴慢疑、妄想分别执着通通舍尽,为法忘身,不惜身命。

“念天”:“天”是指菩萨最后身,十地菩萨。念他们能让我们生起惭愧心,我和他们昔日同时发愿,他们难行已行,难舍已舍,灌顶之位已证,我却依旧恶障多多,福慧微微,想起来怎么能不心惊悲叹?!

以上所说,总共六大类人,一日至七日即得往生,有无数化佛授手迎接。

(二)“上品中生 ”:往生条件比前面宽松些,大乘次善凡夫人。

“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没时间读经也行。

“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有深厚的善根,听到净土法门立刻能接受,具足信心,绝不动摇。这善根也是无量劫来修积的,也不多见。

“深信因果,不谤大乘”: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不会有恶报,恶不会有善报;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相信法门,门门第一,都好,关键在契机。

往生时,阿弥陀佛与千化佛授手迎接。

(三)“上品下生”:大乘下善凡夫人。

“亦信因果”:“亦”就是或信或不信,信心不坚定。

“不谤大乘”:不能自赞毁他,你有缘喜欢的法门别人不一定喜欢。

“但发无上道心”:前面两点说明修学功夫未必得力,但还有一可贵特长,“发无上道心”就是“菩提心”,厌苦乐生,愿倒驾慈航普度众生。

往生时,五百化佛授手迎接。

第十五观??中辈生想。

“中三品”是小乘持戒行善凡夫。

(一)“中品上生”:受持五戒,持八斋戒,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命终弥陀与诸比丘眷属围绕。

因为他长时间对于小乘佛法的熏习根深蒂固,所以自然感得佛说法也是小乘法,证果也是小乘果位。谁来接?是自性唯心变现的,大心感大菩萨,小心感声闻比丘,恶心感恶神恶鬼来接。

(二)“中品中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沙弥戒、具足戒,威仪无缺。

(三)“中品下生”: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事仁慈。

第十六观??下辈生想。

下三品是造作罪孽凡夫,临终遇善知识,而知称念弥陀名号,因之得以往生,及蒙种种胜益之相。

(一)“下品上生”:做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

(二)“下品中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盗僧?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此人闻已……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

(三)“下品下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遇善知识……教令念佛……具足十念……命终之时,见金莲华……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第五卷:“流通分”

有王宫流通和耆?流通。

“十六观”讲了这么多,大势至菩萨四个字总结完了??“忆佛念佛”,所得的利益八个字??“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最近邦著教练多次提醒我们要“放下”,“放下”比“看破”更重要。我们学了这么多经教,确确实实看问题和别人不一样了,能理解一点事实真相了,但是即使看得再破,如果不能放下,依旧免不了生死轮回,没用。一定要放下!“放下”之后那个心才叫“道心”;没有“放下”,那个心叫“凡夫心”、“轮回心”。

想想自己总是劝老公不要吸烟、不要熬夜、赶紧减肥,劝了好几年了,没用。最近目标只剩下一个,让他不要熬夜,总觉得也是对他好,熬了十几年的夜,基本没有十二点之前睡过觉,说了也不听,让人气得无可奈何。这不就是没有“放下”嘛!以后不管了,把这件事彻底放下。人各有命,放下控制别人的念头,我管不了的事交给佛菩萨管,我只管先修好自己。

最近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经济停滞,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有预言说这是上天对人类的净化,因为若不到一定关头,人类不会觉醒。

老法师也说过:世界有灾难,中国最安全。中国也会有灾难、也会被打屁股,因为中国人把老祖宗的好东西丢失了,但是老祖宗积的德厚,中国不会灭亡。那言外之意,也许这次疫情之后,会有国家灭亡,就看谁造的业大了。

这真是一个巨变的时代,希望全球能因祸得福,不要再唯利是图,注重人心的净化,为善才能得善报。

也许这次疫情过后,人们能更加接受佛教,世界也能更接受中国文化,学好中文比学英文更重要。

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好好地学经教,抓紧时间学经教,时不我待了。

以上是末学的学习分享,不足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感恩净空老法师!

感恩佛陀教育网!

感恩邦著教练时时指点迷津!

惭愧弟子b00608顶礼敬呈

佛历三0四七年三月廿四日 西历2020年4月16日星期四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