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048集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8-11-29 07:51:07
关键字:2014净土大经科注,净土大经科注,细讲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细讲,无量寿经,净空法师讲无量寿经,第四回
【 点击数:2749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点击右侧红字??《净土宗学佛课程大汇总》

净空法师 2014年5月7日 讲于 香港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二百二十六页,第三行第二句看起:

  【又"宝莲佛光品"曰: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

  这个数字很大,三十六百千亿光。

  【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

  光中化佛。

  下面念老给我们解释:

  【夫一光者,乃莲光中三十六百千亿分之一。】

  这一道光。

  【是表至极微细也。】

  表法的意思,极其微细,微细到我们无法想象。佛在《观经》里面给我们说,阿弥陀佛的报身,佛有法身,法身没有形相,报身有相,报身的相好说身有八万四千相。这个地方比八万四千更细,三十六百千亿,比八万四千更微细。每一个相有八万四千随形好,每一道好放八万四千光明,每一个光明里面有诸佛如来、菩萨围绕,在讲经说法,也就是讲“今现在说法”。这些数字全是表法,表极其微细,取这个意思。

  【而一光中含摄三十六百千亿佛,表极微细中含容一切诸法也。】

  这也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微细兼容安立门”,在我们这个经上有。

  下面我们看第七:

  【因陀罗网法界门。以上微细兼容门,明一重之相入相即。】

  “一重”,那这一条讲“重重无尽”,说明“一重之相入相即”。

  【而未明重重无尽相入相即之义。】

  所以第七种借因陀罗网做譬喻,说明这个意思重重无尽。

  【因陀罗网者,帝释天宫所悬之珠网。网有千珠,互相映照。一一珠中各现一切珠影,此是第一重之各各影现。】

  现在这种珠网还是有,不像从前帝王时代的皇宫。皇宫里面的大殿,北京皇宫的太和殿是里面最大的一个殿,所有重大的典礼都在这个地方举行。大殿上空是用铜丝编的罗网,为什么?大殿里面的梁柱墙壁都是彩画的,是最高的艺术品,总是怕人去触摸,你把它破坏了;还怕鸟进去蓄窝。所以用铜丝编的网,你在外面能看得见,你摸不到它;鸟飞不进去,保护的作用,叫“罗网”,“因陀罗网”。

  网与网当中相接的地方它都系一个珠,宝珠,这个珠都很大。我们现在大的宫殿里面用水晶灯,很像罗网的样子,每一盏灯也很大。你想想看,能够系有一千盏灯的,这个罗网就很大了。这个殿堂当然也非常大,没有这么大的殿容纳不下这个罗网。罗网里面系的这个珠,这个珠互相映照,这一个珠里面,所有珠放的光它都在这一个珠里面,互相映照。一一珠里面都有一切珠的影子,这第一重,各各影现。

  【而一珠中所现之一切珠影,复现于其余九百九十九珠之中,是第二重之影现。如是千珠重重映现,无有穷尽,以喻诸法之相即相入,重重无尽。】

  这是佛在经上做的比喻,我们没有见过,所以很难想象。《大疏》里面讲的是我们人间的境界,我们很容易体会。《华严经疏钞》里面有个比喻:“若两镜互照,传耀相写。”“写”就是照,互相照耀的意思。两面镜子,人站在当中看到自己的身看不尽,这桩事情讲到“重重无尽”。

  贤首国师在皇宫里头讲《华严经》,讲到“因陀罗网法界门”,皇上听不懂,问他这什么意思?他就请皇上在门外空地上建一个亭子,这很容易做到的,建一个亭子。亭子建好了,国师给他说,亭子,八角亭,每一方放一面镜子,八面,上面、下面,十个镜子,请皇帝到亭子当中站一下看一看。皇帝往那一站,马上知道了,他那个影像分身“重重无尽”。每一个镜子互照,还有上、下,这就是“无尽的相即相入”的境界,你全看到了。

  【在本经中《宝莲佛光品》云:众宝莲华周满世界。】

  这是西方极乐世界七宝莲池里面的莲花。一切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都是莲花化生、都在七宝池中。

  我们从净土经论当中所看到的,极乐世界里面一切万物不生不灭,没有“生住异灭”的变化。人没有“生老病死”,动物没有“生老病死”,植物没有“生住异灭”,大地没有“成住坏空”,所以叫“一真法界”只有一样、一桩事情上能看到生灭,那是什么?莲花,七宝池中的莲花。

  莲花怎么来的?十方世界的众生有人发愿求生净土,七宝池就生出一朵莲花。这个人功夫用得很勤,意愿非常强烈,这个花一天一天长大所以在极乐世界只有这一桩事情能看到。如果他退心了,不想到极乐世界,或者换了别的法门,这个花就枯掉了,就没有了极乐世界就这一桩事情看到有生有灭、有兴有衰,能看到这个现象,其他的看不到。

  人到往生的时候,佛就拿着这朵花去接引你,这个花上是有你的名字。花的“因”,为什么会有莲花?花的“因”是阿弥陀佛的愿力,花的“缘”就是你自己发心愿生净土,你有这个念头,七宝池里头就有花。你念佛的功夫成就了,佛拿着这个花来接引你。接引你的时候花是开的,你进去了,你进到莲花里面之后,花就合起来了。佛将这个花带到极乐世界,依旧放在七宝池中。在七宝池中这个时候,这是阿弥陀佛威神加持的,自自然然在花苞里面转八识成四智。换句话说,花开见佛那个身不是我们现在的肉身

  我们现在的身,阿赖耶的“相分”;我们现在起心动念是阿赖耶的“见分”。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在极乐世界只有“唯心所现”,没有“唯识所变”,识完全化成智慧,“转八识成四智”所以花开见佛,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你就提升为阿惟越致菩萨,真正不可思议。阿惟越致是法身菩萨,《华严经》大乘圆教初住以上。

  《华严》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住报土,实报庄严土,这四十一位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四十一位菩萨住报土。报土里面的法身菩萨,他们的智慧、神通、道力,我们看起来好像跟佛没有两样。实际上呢?实际上也是没有两样。唯一跟佛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们无明断了,跟佛一样;无明习气没断。就像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见思烦恼”的习气没断。

  “见思烦恼”断了成阿罗汉,阿罗汉必须把“烦恼习气”断掉,断掉之后他就不叫阿罗汉,叫辟支佛,他升级了;辟支佛要把“尘沙烦恼”断掉,他提升了,做菩萨了。菩萨必须把“尘沙烦恼”的习气断掉,习气断掉了菩萨就成佛了,十法界的佛;十法界的佛必须把无始无明烦恼断掉,他断了,断了他就超越十法界,他到哪里去?到实报土去了,就是初住菩萨。“无始无明烦恼习气”没断,带到实报土去。在实报土干什么?就是断习气。

  习气没有方法断,诸位想想,“无始无明”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断掉了,不起心、不动念了。那无明习气怎么断?没法子断,你一起心动念你就堕落了起心动念是什么人?十法界里面的佛,叫“相似即佛”,不是真佛。为什么?“无明烦恼”没断。“无明烦恼”就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断掉了他升级了,十法界没有了。

  那个习气怎么断法?叫“任运而断”,就是随它去,不要理它,时间久了自然没有了。经教里面佛用酒瓶做比喻,盛酒的瓶子,酒倒干净了,擦得干干净净的,确实一滴酒也没有了,闻闻还有味道,那个味道叫习气。怎么断法?没法子,把瓶盖打开放在那里,放上半年、放上一年,再闻没有了。实报土里面断习气就是这个方法,所以就不要理它了。

  这些法身菩萨做他自己的事业,他有什么事?上求下化。上求,他能分无量无边身,有这个本事,分身干什么?去拜佛。十方世界,不但十方,还有三际??过去、现在、未来,所有一切诸佛?土里面他去供佛,供佛是修福;他去闻法,听佛说法,这是求慧,福慧双修附带的度化众生,众生希望佛来度化他,他能现佛身,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普门品》所说的,应该用佛身去度他就现佛身,应该用菩萨身度他就现菩萨,应以什么身度化他就用什么身。那个用什么身不是菩萨自己的意思,菩萨自己要有意思,他就堕落了,就不是法身菩萨。记住,法身菩萨永远不会起心动念。那么现什么身?现什么身是众生的,众生有感自然有应。绝对没有通过我要想想我用什么身,那就全都错了,那是凡夫,那不是菩萨

  法身菩萨,记住,没有起心动念。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没有分别、执着,连分别、执着的习气都断了,功夫是什么?全是放下,这个我们要知道。最后是把起心动念放下,六根在六尘境界上,眼看得清楚,这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听得清楚是智慧,没有起心动念,众生有感自然有应。应,也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错了,马上就堕落了。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我们应该怎么修行。

  修行最高的就是不起心、不动念。那是什么人修的?法身菩萨,明心见性我们做不到,因为念头太微细了,我们根本就没有觉察到有念头在生灭,我们的念头很粗。

  佛问弥勒菩萨,说“心有所念”,凡夫心里面起个念头,世尊问,凡夫起这个念头,这一个念头是多少细念纠缠在一起让他感觉有个念头?佛问,凡夫这个念头里头,有几念、有几相、有几识?佛这一句话里头问了三桩事情,原文是,“心有所念,几念几相识耶”,这是原文。弥勒菩萨的回答,说“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这一弹指。一弹指的时间多短?我们现在是用秒做单位,我们一秒钟能弹多少次?我大概可以弹到五次,四次、五次。年轻身体很好的人,他们告诉我弹七次,七乘三十二亿百千念。单位百千,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这一弹指三百二十兆。一秒钟要是七个弹指再乘七,二千一百兆。一秒钟二千一百兆次的生灭,就在眼前,我们怎么会知道?!

  要放下“无明”,先要觉察到“无明”你才能放下,你根本就没有办法觉察它,你怎么能断它?!什么人才能断它?明心见性的人他才觉察到,觉察到很模糊。换句话说,是可以把它断掉,习气断不掉,习气就太微细了。那个习气要什么时候才能断掉?大乘教常说的八地以上,应该是说这么一桩事情,八地快成佛了。

  《华严经》讲菩萨总共是五十一个阶级,前面十个,十信位,那在十法界,不出十法界;“初住”以上超越十法界,住实报土,四十一位菩萨都住实报土

  为什么有四十一个阶级?四十一个阶级是带着无始无明习气轻重不相同。十住习气重;十地习气轻,到八地以上很轻微的习气了,快要断尽了。好像酒瓶一样,带得很重的,你还没有在酒瓶上面就闻到味道了。十地菩萨呢?要很细心到酒瓶里头才闻得出味道,否则的话微细的味道闻不到,是这么个意思。

  这种生灭,整个宇宙从生灭现象变现出来的,整个宇宙就在眼前,包括我们的身体,包括我们生活的环境,就在现前,都是这个生灭法,我们一点感觉都没有

  佛说凡夫,六道凡夫迷惑颠倒,说得一点都不过分,它没有神秘,统统在眼前,称之为自然现象。为什么一丝毫的觉察都没有?这个现象不能够觉察,但是要有一点概念,为什么?你才肯放下,放下就是。

  学佛没有别的,就学放下,绝对不是学很多经论,那叫所知障。经论学得再多,没放下,依旧是六道凡夫彻底放下,恭喜你,你就成佛了。

  你看看,放下“见思烦恼证”阿罗汉果,放下“尘沙烦恼”你就是菩萨,放下“起心动念”你就成佛了,学不学经教没有关系。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我们表演,十九岁出家,放弃王位的继承权,放弃世间荣华富贵的生活,这个表演是放下一切烦恼。出去求学,他的表法是表一个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喜欢广学多闻,占地球上人类绝对大部分的年轻人,喜欢广学多闻,他表这个法。十九岁到外面参学,过苦行僧的生活,教给人放下烦恼。印度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学派他全都去学过,学了十二年,三十岁,在菩提树下,把十二年所学的统统放下,放下“所知障”二障放下了,在菩提树下入定开悟了,这两种障碍不放下开不了悟、得不了定,表演给我们看

  开悟之后明心见性,“性”是什么样子,自性的“体、相、作用”,他详细给我们说明,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一部经佛在定中讲的。一般人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入定了,三七日中,二十一天,入定二十一天,哪里知道他在定中讲《大方广佛华严经》!

  这个经讲完了,大龙菩萨把它收在龙宫,分量多大?七百年之后龙树菩萨出现在印度,南印度,被大龙菩萨邀请到龙宫去作客,看到《大方广佛华严经》,释迦牟尼佛最初所说的,分量多大?“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

  龙树菩萨自以为聪明,他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他三个月就学完了,所以贡高我慢,目中无人,自以为是世界第一了。大龙菩萨带他去看这部《华严》,一看之后傲慢心没有了,才知道佛陀的伟大。

  这样大的一部经,阎浮提众生没有能力受持,再看中本也不行,最后看下本,下本等于说是目录提要,有十万偈四十品,他就把这部经记下来了,回到人间传的这个《华严》是龙宫里面的小本,小本是什么?目录提要。

  像我们现在的《四库全书》,你看到一千五百册,人能学吗?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给我说了一个笑话,真的不是假的,他说人从出生他就能读《四库全书》,一天读十个小时,他活到一百岁,每一天读,没有一天间断,读到一百岁还没念完。这真的不是假的。

  一千五百册精装,太大了!看看有没有中本?有,《四库全书》也有中本??《荟要》,《荟要》五百册,全书的三分之一,也不是一般人能受持的。结果什么?有,还有小的,目录提要,五册。你要想看看全书内容是什么,知道个大概,提要就行。提要是专门给乾隆皇帝编的,他没有办法看全书,他看提要。

  今天我们读的《华严经》,八十卷《华严经》提要。提要还不全,全书散失了,传到中国来是残缺不全的本子,我们把它翻出来,有《六十华严》、《八十华严》、《四十华严》。《八十》跟《六十》是同部,不同时间传到中国来的。《四十华严》是最后一品,“普贤菩萨行愿品”,完整的四十卷。

  所以现在中国《华严经》怎么读法?《八十》读到五十九卷,接着读四十卷,总共九十九卷,这是我们中文所翻译的最完整的本子,九十九卷

  我们了解这个大概就知道,九十九卷《华严》读一辈子开不了悟,见不了性,为什么?没放下。惠能大师给我们表演放下,释迦牟尼是放下之后才能见性,才把自性的体相作用说出来给我们听,就是大龙菩萨收藏的《大方广佛华严》。

  在中国最具足代表性的惠能法师,唐朝时代的人,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他是听经开悟的。

  开悟的方法很多,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门道),关键是你会不会。你不定在哪一个法门里头豁然大悟,不定。会了,古人讲,哪一法不是佛法!什么叫佛法?明心见性叫佛法。会的人任何一法都可以帮助你明心见性,不会?《华严》、《法华》、《无量寿经》都不是佛法,你还是凡夫,你搞了一辈子还是搞生死轮回,这个要知道。

  生在我们这个末法时期,所有的法门好,不是不好,你不是这个法门的根机;也就是说,你修这个法门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

  世尊在《大集经》里头给我们普遍授记了,只要是学佛的人都有分。授的什么记?菩提记。什么菩提记?只有净土法门带业往生你才能成就,除这个法门之外都不能成就为什么?要断烦恼。那就是说断“见思”,你证阿罗汉果;断“尘沙”,你证三乘菩萨,别教三乘,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是起心动念断掉了,你才能证得别教初地、圆教初住,那叫成就。你试试看行不行。

  我们学了六十多年了,我二十六岁学佛,再过两年就满七十年了,学这么多年明白了、觉悟了。李老师劝我修净土,当时没有接受,不服,心里头羡慕大经大论,在他的会上学《法华》、学《楞严》、学《华严》。

  我到八十五岁才真正觉悟回头,为什么?不能了生死,没有把握往生,所以放下了,彻底放下了,一部经、一句名号

  这一部经就是选的《无量寿经》的会集本,李老师给我的,是他自己的,写的注解就写在书上,眉注本。一部经、一部注解,黄念祖老居士的集注,一句阿弥陀佛,其他统统放下了。问我为什么?我去极乐世界要紧,别的都是假的。你们有能力我佩服你,我向你顶礼,真恭敬你。我自己没有能力,我自己很清楚,只有这个法门我会成就。我把所有经论统统放下了,《金刚经》上说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我直下承当,佛是对我说的,劝我放下。

  《无量寿经》过去讲过十遍;现在跟大家在一起学习念老的集注,这是第四遍,一遍比一遍精彩,一遍比一遍欢喜。最难得的是最近我们开的,跟同学们互相在一起学习。学习什么?如何把我们所学的落实在生活,我们现在就得受用,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活学活用,符合经上所讲的三个真实:“真实之际”就是明心见性,“真实智慧”、“真实利益”,就是现前得受用。

  这个书世尊、祖师大德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点点滴滴,讲得明白,讲得清楚,讲得透彻。真搞明白了你会死心塌地,心再不会动摇了,这就是念佛三昧,这就是经题上的“清净心”出现了、“平等心”出现了,那个“觉”就是“理一心不乱”,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必透过这三个层次,首先得“清净心”,“清净心”是阿罗汉、辟支佛所证得的,起小智慧;“平等心”是菩萨证得的,得大智慧;再向上提升就是“理一心不乱”??“觉”,“觉”就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

  你看经题上修行三个阶段,“觉”,往生到实报土;“平等”,往生在方便土;“清净”,往生同居土。我们把目标、方向找到了。

  我们继续再看,“宝莲佛光品”里面这段经文:

  【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说微妙法。如是诸佛,各各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上第六门中已明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是微细相容门,彼乃一重之相即相入。更征其前后之经文,则可广显重重无尽之相即相入之妙义。】

  极乐世界跟华藏世界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早年我在新加坡讲《华严》,就有同学问过我。我举了个比喻告诉他,我说华藏世界好比新加坡,极乐世界好比新加坡的乌节路,他听明白了。乌节路这一条金融大道是新加坡最繁华的一条街道。极乐世界比华藏世界还要庄严,是华藏世界的核心。我们不搞清楚、不搞明白,对于极乐世界那种热情生不起来。这个热情就是强烈的欲望,我就想到极乐世界去。

  对极乐世界的“信、愿、行”,这桩事情是非常难培养出来的,对极乐世界向往的情操。怎么办?现在有了,以前你问我我想不出方法,自从印志法师把他师父的光盘送来给我看,我一看就明白了。海贤老和尚往生这一片光盘,我看完了之后我告诉大家,这片光盘是海贤老和尚一生事迹都记载在其中,这是我们现在所学的《无量寿经》的总结,《无量寿经》上所说的一切性相、理事、因果都在这一片光盘当中。如果有人将这片光盘看一千遍,用一年的时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天看三遍,他这个光盘五十多分钟,不到一个小时,一天看三遍,一天念一万声佛号,一年不中断,你那种对西方极乐世界热恋的心情就生起来了,真相信了,真愿生了,一点折扣都没有了;换一句话,对现前身心世界你放得下了。身心世界一放下,你随时可以往生了,要真干。我要求一天看三遍,有同学告诉我他一天看五遍,这是什么人?急着求往生、急着成佛道的人。

  经要不要听?可以听,有足够的时间给你听经。听经是什么?跟海贤老和尚光盘做对比,你才知道这个老和尚了不起。

  老和尚不认识字,一生当中没有念过一部经,没有听过一次经,他就是一句佛号念了九十二年。二十岁出家,师父就教他一句阿弥陀佛,嘱咐他一直念下去。这个人了不起就是他老实、听话、真干,一生当中没有换题目,无论在什么境缘当中,他的佛号不中断。一百一十二岁往生,二十岁念起,整整念了九十二年。念到什么程度?念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净土讲的“理一心不乱”。

  你要问我:他什么时候得“理一心不乱”?我估计应该在四十左右。“理一心不乱”就是大彻大悟,世出世间一切法他没有一样不知道,他只是不说,他什么都清楚。

  为我们示现,在这种环境之下,依照他的方法修学是最安全的,没有人嫉妒、没有人障碍,平平安安度过这一生,留下最好的榜样。名闻利养边都不沾,自食其力。住在乡下小庙,也没有法会,也没有经忏佛事,这个小庙没人供养,没有收入,全靠自己农耕。

  他非常勤快,年轻有体力,开荒,荒山开出来种粮食、种蔬菜、种水果。开了多少地?先后一共开了一百多亩。小庙只有四个人,需求有限,绝大多数都拿去救济贫苦。三种布施具足,财布施,内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地方上的好事遇到他一定参与,修桥补路,这都是他干的事情,为我们做出最佳榜样。往后世尊末法九千年,依照这个修行,没有一个不往生的,没有一个不成佛的。佛菩萨无尽的慈悲,他是奉佛命的,做榜样给我们看的。

  我们看下面这段文,更征其前后之经文,看看上下文句:

  【则可广显重重无尽之相即相入之妙义。】

  【一阿弥陀佛国中,有无数宝莲华。一一华中放无数光,一一光中有无数佛。一一佛放光说法,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

  就在极乐世界七宝池莲花当中你所看到的,“相即相入,重重无尽”。

  【如是则极乐国中,有无数莲,莲放光,光现佛,佛现国土,土中又有无数莲,莲复放光现佛。每一莲华喻一帝珠。】

  “因陀罗网”里面一粒珠子。

  【如是莲华周遍佛国。可见本经正显《华严》因陀罗网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玄门。】

再看后面第八:

  【托事显法生解门。由上之重重无尽,故尘尘法法皆是事事无碍法界。故可任就一尘一事,显此法界全体。】

  跟禅宗里面一切手法非常类似。

  【如《大疏》云:立像竖臂,触目皆道。】

  “无上菩提”在哪里?我们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哪一法不是?!会的,觉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不会的,着相了。大乘经上教给我们,“离一切相,即一切法”,问题能不能离?这人根性我们一接触、一观察就明白了。

  有坚固执着的人只能在佛门里结一个善缘,如果他修得不错,来生在人天,他没有过失;有过失,三恶道去了,很普遍。虽然去了三恶道,他阿赖耶识里头有佛的种子,往后不定是哪一劫,遇到佛法这个种子就起作用了,缘要殊胜他能在那一生往生极乐世界,就成就了。佛法种子比喻作“金刚种子”,永远不坏。从这个角度上看,佛普度众生。

  真正离开六道轮回要缘熟,“缘”怎么熟?肯放下,能看破,知道这一切是假的不是真的。只有这一句佛号是真的,除这句佛号之外全是假的,经书也是假的,佛法也是假的。所以佛劝我们,“法尚应舍”,那个法就是佛法,佛法不能贪恋,贪恋错了,佛法不能执着

  《金刚经》上把佛法比作过渡的小船,这是工具,达到彼岸就要舍掉;你要不肯舍,你上不了岸,你要上岸一定把船舍掉。

  佛法是帮助你了生死出三界的工具,千万不要贪着、千万不要去分别,它不是真的。连佛法都能舍,何况其余?这个人很快能成无上道,他真的明白了,真的觉悟了。你就晓得,执着佛法的人他在迷,他没有悟。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世间,我们常常遇到。最重要的,回光返照,我自己有没有这个毛病?有,赶快放下。

  我们看下面这一段:

  【第八,托事显法生解门。由上之重重无尽,故尘尘法法皆是事事无碍法界。故可任就一尘一事,显此法界全体。如《大疏》云:立像竖臂,触目皆道。】

  经中“菩提道场品”有一段经文说:

  【又其道场,有菩提树。复由见彼树故,获三种忍:一音响忍。二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

  我们看看参考资料里头有没有“三种忍”。“三种忍”在八百三十面。

  【音响忍,由音响而悟解真理者。】

  这个“真理”就是“见性”、就是“明心见性”。听讲经说法也是“音响”。

  第二种:

  【柔顺忍,慧心柔软,能随顺真理。】

  这叫“柔顺忍”,比前面的意思深一层,真正能做到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什么境界才能到“柔顺”、才能到“音响”?用我们经题上的字来说,他的心已经得到“清净、平等”,“忍”就是“觉”心不清净、心不平等,话听不懂,这“音响”听不懂;心要清净、心要平等了,“音响”能听得懂。不但说话的声音你听懂了,风吹树木的音声,雨打芭蕉的音声,水滴在岩石的声音,甚至于别人唱歌,不定什么缘一接触,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些事情宗门(禅宗)里头的公案很多,记载参禅开悟。怎么开悟的?每个人开悟都不一样。

  【无生法忍。】

  这个境界高了。

  【证无生之实性而离诸相。】

  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为什么?所有一切法都是生灭法。“生灭”是什么?是相、是用、体,不生不灭,在生灭里头见到不生不灭,这叫“无生法忍”。

  “无生法忍”是什么人证得的?七地以上。

  “无生忍”分三品:下品七地菩萨,中品八地菩萨,上品九地菩萨。十地菩萨那是最后的,叫“寂灭忍”,清净寂灭。

  “寂灭忍”古人也有分三品:下品是十地菩萨,中品是等觉菩萨,上品是妙觉。证得上品,实报土就不见了;换句话说,实报身也没有了。出现什么境界?常寂光,一片光明,身土都是光明。

  于是我们知道,实报庄严土确实是从无始无明习气所感的,习气断尽了,这个实报土就不见了。实报土没有生灭,有隐现。正常的时候是隐,它不现,什么都没有,无有一物。遇到有缘它就现什么缘?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只要有一个住在实报土里头,常寂光里面法身佛就有应,有应他就现实报土、现报。现报身、报土跟他们完全一样,佛在这个地方帮助大家、成就大家,圆满大家的功德。这是有缘,有缘就现身。

  我们再往下去看:

  【佛告阿难:如是佛?,华果树木,与诸众生而作佛事。】

  你看,见菩提树就能获“三种忍”,这是极乐世界花果树木能帮助众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叫“佛事”。

  【一见彼树,可证无生,是正为托事显法生解之玄旨。华果树木,皆作佛事,亦复如是。】

  在极乐世界不定什么时候,你证得无上菩提。因为在极乐世界,特别是在实报庄严土,真正是一尘一毛,这讲最小的毛端,微尘,都能触动你的机缘,让你大彻大悟,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

  下面第九段:

  【十世隔法异成门。此门表延促无碍。】

  “延促无碍”是“时间”是假的,不是真的,前面讲的是“空间”,现在给我们讲“时间”。

  所以说:

  【以上八门横示圆融之相。】

  “横示”讲空间的圆融无碍。这一门要讲竖,“竖”是讲过去、现在、未来,这个东西也不是真的。

  【十世者。】

  你看“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每一世都有,譬如说“过去”,有过去的过去,过去的现在,过去的未来;现在的过去,现在现在,现在未来;未来也是三世。

  【每世又各有过现未三世,于是成为九世。九世互入,为一总世。总世与前九相合,而为十世。】

  这“十世”的意思。

  【此十世隔历之法,同时具足显现,是曰隔法异成。别异之法俱时成就,谓之异成。】

  这是什么?过去、现在、未来都现前了,你同时能看到,十世没有障碍,十世全在眼前。前面八种空间没有了,远近距离没有了。这个地方告诉我们,时间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过去、现在、未来全在当下,统统能看到。

  【晋译《华严初发心功德品》。】

  《华严》三种译本,晋译是最早的,一共六十卷。

  【知无量劫是一念,知一念即无量劫。】

  “念劫圆融”,这是事实真相。我们初学佛的时候,读相宗入门的论典《百法明门》,这天亲菩萨将弥勒菩萨大论??《瑜伽师地论》,里面将一切法归纳为六百六十法,天亲菩萨认为六百六十法还是太多了,不适合于初学,初学入门要简单,把六百六十法再归纳成百法。六百六十法是宇宙一切法归纳,“百法”是六百六十法再归纳,便于初学

  “百法”分五类:“心法”、“心所法”、“色法”、“不相应行法”,最后是“无为法”。所以相宗叫“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这是法相宗的总纲领,他学的就这些,“五法”就是“百法”。

  “时间”、“空间”在百法里面属于哪一种?属于“不相应行法”,说明它不跟心相应,不是“心法”,不跟“心所”相应,也不跟“色”相应,也不是“无为法”,“不相应行法”跟“色、心”、“心所法”统统不相应。用现在的话来说,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就是说根本不是事实,时间、空间都不是真的事实,是我们心里头产生出来抽象概念,以为有,实际上痕迹都找不到。这是佛法里讲的科学,高等科学大乘佛法常讲“就在当下”,这是真实的,这个说法真实的,“就在当下”,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不是此界,也不是他方,时空不存在所以“无量劫是一念,一念就是无量劫”,这“时间”没有了。

  【又《普贤行愿品》曰:尽一切劫为一念,我于一念见三世。】

  在“一念”当中看到过去、现在、未来。这都是显示出“延促同时”,“延”是把时间拉长了,“一念”延长为无量劫,这叫“延”;“促”,把无量劫变成“一念”,这叫“促”。所以给你讲真话,“三际一如”,这是给我们说事实真相。

  【故《大疏》曰:若一夕之梦,翱翔百年。】

  就像唐人小说所说的“黄粱梦”,这个秀才做了个梦,梦到上京赶考考中了,满心的欢喜。以后做了官,做得还不错,连年升官。最后升到宰相,这个时候很得意,有恩的人报恩,有怨的人报怨,满心欢喜。忽而到老了,梦了一生。

  一下醒过来了,旁边一个老道,老道有功夫,能看到他梦中境界,问他:宰相当得怎么样?旁边煮的黄粱还没煮熟,他从上京赶考到做到宰相退休了。所以这一席梦把他一生,梦到他一生,一百年就是几分钟的时间而已,延促同时。这个秀才经过这个梦醒觉悟了,这人是假的不是真的。

  所以要记住什么都是假的,佛在《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是讲速度之快,它就像露水、像闪电一样,一下就过去了。劝人对人、对事、对物都不要认真,认真就造业,造业就感得不如意的果报。假的何必认真?!何必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我们要相信一句话,决定害不了别人。我常说,你动了一个害人的心,对方伤害了三分,自己呢?七分。自己七分的帐到什么时候算?死了以后就明白了,三途苦报。佛的话是真的,圣贤的教诲是真的,教我们要原谅别人,原谅就是修福,积自己的福德;不能原谅,自己的福就没有了。所以不善的事情遇到了,你看看,你会处理,修福;不会处理,造罪。人为什么不修福?!

  海贤老和尚那个报告里头有一桩事情,收电费的一个年轻人,老和尚看到单子,单子上问他要的钱,老和尚不认识字,这一问要这么多,他就问,为什么这个月的电费跟上个月比多了这么多?这个年轻人打他两耳光,老和尚赶快把钱给他。这个年轻人走了,旁边看的人很生气,不服,要把他找回来跟他论理。老和尚说算了,出家人要修“忍辱波罗蜜”,打我算是替我搔痒,吐我一脸唾沫等于给我洗脸,一丝毫怨恨都没有,息事宁人。这是什么?这是福报,这修福报。打他的人自己造罪业。如果有怨恨心的话就错了,为什么?感来的是冤冤相报,这个事情麻烦。我们知道这个世间什么都是假的,那你何必计较?点点滴滴都是积功累德,原谅别人,不要跟人计较。

  “吃亏是福”这一句话是真的,一点都不错。人要糊涂,叫“难得糊涂”,装糊涂,不是真糊涂。不跟人计较,吃亏上当甘心情愿,没事,绝不要放在心上,这个人后福大!

  那我们一定要记住,人天福报都不容易享受,为什么?它太复杂了。所以一生修行,断恶修善,积功累德,绝不求人天福报,求什么?只求往生净土,到极乐世界去亲近阿弥陀佛,决定一生证得无上菩提,这才叫真正智慧,真正大福

  作佛之后教化众生,无论怎么示现,不迷惑颠倒了,这才对。佛能现一切身,现佛菩萨的身、现罗汉的身、现国王的身、现宰相的身,三十二应里头什么样身份他都能示现,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像释迦牟尼佛一样,示现八相成道没有起心动念。他要起心动念,他是凡夫,他不是佛菩萨。佛菩萨无论示现什么身,没有起心动念,所以他不造业。不起心、不动念叫净业,净业没有三界六道的果报,这叫得大自在。

  本经里面,像“大教缘起品”里头说:

  【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

  《华严》有,这个经上也有。

  “德遵普贤品”里面,第二品:

  【于一念顷,遍游一切佛土。】

  你看无量无边诸佛?土,去周遍游览一遍需要多少时间?一念顷。为什么?能现无量无边身,每一个身去游一个国土,很短的时间就统统看遍了。

  【“歌叹佛德品”云:于一食顷,复往十方无边净?。同显此第九玄门。】

  就是“时间”没有了,时间是假的不是真的。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如何学佛?答案在这里??点击此处:正确的学佛方法 

  净宗经教网"共修系统"(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手机版的APP: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苹果APP下载: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就能下载了。

  安卓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点击打开链接 (2)点击打开链接

       净宗经教网微信号名称【净宗经教网EDU】;微信号:【amtbedu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