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 第14集(连载圆满)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8-07-02 07:18:26
关键字:志乐经,初学佛,初学佛过失,末法学佛,世尊法会,魔子魔孙,净宗执着,发心消业障,护持,古版大藏经
【 点击数:1378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点击右侧红字??《净土宗学佛课程大汇总》


净空法师 1996/10  讲于 新加坡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世尊“善说”末法初学佛常犯的过失,目的是“令诸菩萨生觉悟心”

  请掀开经本,第四十一面第三行,我们将经文念一段,对对地方。

  【尔时弥勒菩萨。复白佛言。希有世尊。乃能善说如是过失。令诸菩萨生觉悟心。世尊。于后末世五百岁中。颇有菩萨。闻说如是诤论过失。能生忧悔离烦恼不。】

  从这个地方开始。弥勒菩萨在此地向佛请教,特别着重在末法时期,也就是我们现前这个时代,这些初学的菩萨听到佛说这么多过失,他能不能生起觉悟的心?能不能忧虑、悔改?弥勒菩萨好像很关心这桩事情,实在他是提醒我们

  我们看经文所说:

  “尔时。”是世尊前面偈颂说完的时候,弥勒菩萨接着又向佛请教。在请教之前,这一小段是对世尊的赞叹。

  “希有世尊。“希有”是非常难得。世尊能将末世初学菩萨常犯的种种过失,这是“善说”,其目的是“令诸菩萨生觉悟心”。这是佛说这个经的用意之所在,我们要能够体会。

  下面则是提出了问题:

  “世尊。”称着世尊。

  “于后末世五百岁中。”“末世五百岁”就是般若会上常讲的“五五百年”之后,世尊灭度两千五百年以后这个时代。

  “颇有菩萨,闻说如是诤论过失。”这一句是总结前面所说的,他听了之后能不能“生忧悔”,忧虑、悔过?能不能真正发心改过自新?“离烦恼”就是改过自新。末后这个字“不(fǒu)”,古音念“否”,是否之否,这是个疑问字。向世尊提出来请教。下面佛答复他。


我们要做佛说的“末法能够觉悟、受持、改过自新的菩萨”

  请看经文:

  【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于后末世五百岁中。少有菩萨。能生忧悔舍离烦恼。多有菩萨。其心刚强不相尊敬。怀增上慢互相是非。闻说如是甚深义趣殊胜功德。虽复受持读诵演说。由是菩萨业障深重。不能得生殊胜功德。便于是经疑惑不信。不复受持为人演说。】

  这一段是总答,意思很深。佛叫着弥勒菩萨名字,告诉他说:末法时期(两千五百年之后)当然有菩萨能够觉悟、能够受持、能够改过自新如果说一个都没有,佛说这段开示就没有意义了,还是有少数。这正是所谓“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诸佛如来大慈大悲,只要末世有一个人听到这个开示他能觉悟、能回头,佛都要说,何况不止一个人,但是毕竟是少数就是了。

  些菩萨会觉悟?正是佛在《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道理是一样的如果过去生中善根、福德、因缘深厚的,听到这个法门觉悟了他就回头,知道自己应当怎样的修学。所以他“能生忧悔”,忧是忧虑,过去造作这么多的过失,生惭愧之心,下决心“舍离烦恼”(“烦恼”是总指上面所说的一切“过失”)。这是少数菩萨。


很多学佛人精进“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为什么不得功德?

  “多有菩萨。”“多有菩萨”就是说善根、福德少的,他听了佛这段开示,心里也欢喜,可是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习气太重,内烦恼不能伏住,外面的诱惑不能舍离,所以过失还会常犯。这一类的菩萨,心地刚强“不相尊敬”,对于三宝很难生起尊敬之心;纵使有尊敬,表面的。表面见到三宝,他也很如法,如理如法,但是不能依教奉行;纵然依教奉行,要打很大的折扣。佛是希望他百分之百做到,他能做到百分之十就不得了,折扣打得太多。这是善根福德少的。所以“怀增上慢”

  “增上慢”大家都懂得,就是今天世间有个术语“值得骄傲”,增上慢就是现在的话“值得骄傲”。

  有什么值得骄傲?前面说得很多,他有专长,他很会办事,他很会说话,很会应付信徒,这都值得骄傲;或者是他能讲经,他也值得骄傲。总而言之,这种心念起来就是“增上慢”。“增上慢”人总免不了“互相是非”,互相是非犹如中国古人所讲的文人相轻、同行相忌,同行人一定会嫉妒,就是这个意思。

  听到佛说了这样“甚深义趣殊胜功德”,这两句话是赞叹本经。本经佛所讲的这些开示并不难懂,我相信一般同修展开经卷,纵然不听讲,也能看得懂,文字并不很深,可是义理很深。这甚深的义趣殊胜功德,必须要相当程度你才能够体会得到。所以他们“虽复受持读诵演说”,他们得到这部经也欢喜,也能够受持,也能够读诵,也能够演说,那是刚刚接触到,能生欢喜心,这是什么?就是他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现前,听了佛的话欢喜。

  可是他这个欢喜心不长久,很容易退失。为什么会退失?“由是菩萨业障深重,不能得生殊胜功德”。佛在经上讲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功德之殊胜不可思议。可是他感觉到:我也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没得到功德。有没有这个情形?有!很多。为什么不得功德?业障现前,业障障碍了。


“什么是业障”都说不上来,你怎么能“消业障”?!

  所以学佛的同修,每个人心里面都常常念着“怎样去消业障”,一般人讲“消灾”。都知道自己有灾,想尽方法去消灾、去消业障,这就修种种法门。业障到底有没有消掉?这是个问题。如果你再问问他,什么叫“业障”?他也说不上来。“业障”都说不上来,你怎么能“消业障”?!这个我们一定要懂得、要搞清楚。

  总而言之,经论里面所说的“业障”,“业”是造作;我们正在造作的时候,叫“事”;“事”造完了之后,那个结果就叫“业”

  业”里面有“善业”、有“恶业”、有“无记业”,这是世间人天天在造的。这三类“业”都产生障碍。障碍什么?障碍我们的“戒、定、慧”。这里头最重要的就是“定、慧,定”是清净心,清净心起作用就是真实智慧。它障碍“定、慧”,称之为“业障”我们心静不下来,智慧不能现前,被这个障碍了。

  具体而言,“业障”就是妄想、分别、执着你要“消业障”,修法之后,你的妄想、分别、执着是不是就少了?果然少了,那你“消业障”有效果。如果妄想、分别、执着完全没有,那就恭喜你,你的业障消尽了,业障消尽,必定证果。

  所以要晓得什么叫“业障”,这个不能不清楚。业障”能消一分,清净心就显一分,智慧就透一分;“业障”能消两分,你的智慧就透两分这就是“得生殊胜功德”,你的心一天比一天清净,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长,人怎么不欢喜?!法喜充满。佛在经上常说,常生欢喜心,那不是假的。

  诸佛菩萨、阿罗汉都是常生欢喜心,你问他,欢喜心从哪里来的?“业障”天天消除,清净平等觉天天涌现道理就在此地这个时候,佛所说的一切法门、一切开示,甚深义趣,逐渐能体会到,佛讲的字字句句深广无尽,才能够体会到

  他们业障很重、烦恼很重、习气很重,虽然是受持、读诵、演说,法味尝不到,他的体会仅限于文字的表面;换句话说,一分都没有深入,这才知道业障之可怕因此,时间久了这个人就疲了。

  “便于是经疑惑不信。”佛在经上讲这么多过失,舍离过失得什么样的功德,他在这里试验没有什么效果,于是对于经教就产生怀疑,不相信。不相信,当然他就舍弃,不修这个法门。

  “不复受持为人演说。”他就不干了,这种情形真的是占多数。得法味,依教奉行的人少数,不是多数。佛在两千五百年前就把现代人修学的情况说得这么清楚明白,我们不能不佩服他。在一般人讲,眼光看得远,能看三十年之后、五十年之后,释迦牟尼佛看三千年之后都看得这么清楚,你不能不说他没有大智慧。


魔王的子孙化现比丘相来破坏佛法

  再看底下这段,你对于圣教怀疑,信心动摇了,佛是帮不上忙。这个时候魔来扰乱,魔趁机而入,这是必然的现象,不可避免的现象。

  请看经文:

  【时魔波旬见是事已。】

  “波旬”是魔王的名字。

  “魔王波旬见是事已。”他看到这个事,看到这个情形,有些菩萨听到这个法门不相信,疑惑,退转了。看到这个情形他高兴,魔高兴了。

  【为诳惑故。】

  魔来干什么?魔来骗你的。“诳”是欺骗,“惑”是迷惑。魔看到有机会可乘,他就来骗你,他就来迷惑你,魔很厉害。

  【作比丘像。来到其所。】

  他现什么相?他现出家人的样子,跟《楞严经》上佛所讲的一样。佛在楞严会上说,“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那些“邪师”就是出家人,是谁?魔王的子孙,化现比丘相来破坏佛法,这个在经典上都有记载。

  “来到其所。”就是到退心的菩萨这儿来。


学佛头脑要清楚,不能被几句话、几本著作动摇了我们的信心

  【说如是言。此诸经典皆是世俗。善文词者之所制造。非是如来之所宣说。】

  我们看这一小段:

  他来告诉你,经典不是真的,不是佛说的。现代人,我们常常听到,不但常常听到有人说,而且常常还看到有些着作也是这样说;说的最多的,《楞严经》不是佛说的,大乘非佛说,《大乘起信论》不是马鸣菩萨做的,经过许多的考证,都是动摇我们的信心我们学佛头脑要清楚,不能被这些人几句话、几本着作,我们的信心就动摇了。

  甚至于还有说《弥陀经》都是假的,根本就没有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太阳神,你说有什么法子?!

  我弘扬净土,就有人向我提出来,他说:法师,有人说阿弥陀佛是太阳神,我们怎么办?头脑要清楚,这是魔在这里灭佛法,说净土教是假的,阿弥陀佛是虚构的。你看看《往生传》、《净土圣贤录》,看看近代念佛往生的人,这能骗人吗?我在台湾,学佛这三十几年,三十几年我们亲眼看到,亲耳所闻的,念佛站着往生的,不生病,预知时至、站着走的、坐着走的,这三、四十年当中,在台湾至少有五百人,这能骗人吗?

  大概是三十年前我已经出家了,在台中学经教。台北莲友念佛团的李济华老居士往生,李老居士是印祖的学生。往生那天,他是两个月之前就晓得,往生的当天参加念佛会,他在念佛会当中讲开示,讲了一个半小时。

  讲完之后,告诉大家、勉励大家要认真努力念佛,他说我要回家去了。他八十多岁了,讲一个半钟点,大家以为他讲累了,他要回家去了。哪里晓得,下了讲台,隔壁的小客厅他在那里一盘腿,就往生了,才晓得他回极乐世界的老家。你看看多潇洒、多自在!这怎么能骗人?不到一刻钟就走了。在讲台上,音声洪亮,一点病容都看不出来,说走就走。参加法会一百多人,各个亲眼看到的,这哪里是假的?

  现代这个时代,造谣生事的人多,波旬的子孙,我们要认识清楚,决定不能受他的影响经典从翻译传到今天千百年,千百年当中经过多少有智慧、有修行的这些大德他们看过,都没有发现到是假的,现代人发现是假的,哪有这回事情?!所以,绝不要上他的当,不要受他的欺骗。凡是这些言论,都是魔说的;说这是世间人长于文学的人他们假造的、伪托的,不是真的。


只要深信切愿、三宝加持,再重的业障都可以消除

  下面说:

  【何以故。此经所说功德利益汝皆不得。】

  他来说得也蛮有道理,经上讲的功德利益你照这个方法学你得不到。他不说你,得不到的原因是业障深重,并不是经有过失,你没有认真修行业障深重的人,实在讲他能不能得到利益?能!只要把业障克服,他就得到。这一关一定要克服过,不克服过那你是得不到的。只要功夫深,深信切愿,三宝加持,再重的业障都可以消除问题是你有没有这个认识?有没有这个毅力、决心断恶修善?你真的去做,就行了

  浅尝不可以,那你的功夫不够。正如同有许多人来告诉我,念《无量寿经》得不到什么利益。我问他,你念了多少遍?“我念了两遍了”。那你怎么能得到利益?两遍就得到利益,那个了不起,佛法就兴旺了,哪里还有末法?!没有末法了。你要晓得,现在在海外、新加坡的同修念一万遍的人很多,经念得很熟,都能够背诵,他们得利益,他们对于经教深信不疑;功夫要下得深,你功夫不够。

  也有不少同修来问我:“法师,你教我们念阿弥陀佛,我们心会能定的下来,我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念经还是打妄想,念佛也打妄想,怎么办?”怎么办?再念!

  什么你念经、念佛伏不住妄想?功夫不够,道理在此地,功夫不够你念佛、念经心要专注在佛号上,妄想起来,不要去理它,根本不理睬它,一心专注在佛号,这样时间久了,你的佛号功夫得力,妄想自然就少了

  所以,不要天天去想“妄想”,“妄想”愈想愈多。你不去想佛号,专门去想“妄想”,你不叫颠倒吗?!过失是在自己,不在经教里面。

  【由魔波旬如是诳惑。于此空性义利相应甚深契经。心生疑惑起诸诤论。不复受持读诵演说。】

  佛是将你退心的事实真相说出来,都是魔所摄持,上了魔的当,有这些人来欺骗你、来迷惑你。

  凡是大乘经,都是从“空性”,就是“真如自性”当中流露出来的。

  “义利相应。”“义”是理、道理;“利”是利益,从事上讲的。道理,利益,利益是生活上的,我们生活的利益、我们家庭的利益、工作的利益、处事待人接物的利益,没有不相应的。“义利”明显的相应,那就是大乘经上智慧菩萨,本经上讲的智慧菩萨,《华严经》上讲的法身大士。“法身大士”就是本经所讲的“智慧菩萨”,“义利相应”非常明显,我们看《华严经》五十三参你就看出来了。也就是说“理事相应,性相一如”,契入这个境界,这是“甚深契经”,这一句是统指一切大乘经,本经是《大宝积经》的一会。

  对于这样的深经“心生疑惑起诸诤论,不复受持读诵演说。”不愿意再去研习、不愿意再去依照经典的理论、方法去修行,这是很大的错误。


章嘉大师教我消业障是断恶修善、改过自新,他没教我拜忏

  我们看末后这一段,佛叫着弥勒菩萨:

  【弥勒。彼诸愚人不能了知。由自业故。不能获彼殊胜功德。自业消已。决定当得如是功德。】

  这说明“消业障”重要!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那时候刚刚接触佛法才一、两个月,我遇到章嘉大师,这位老人那个时候六十多岁了,我那年才二十六岁,章嘉大师六十多岁,非常慈悲,他告诉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听到这个话很开心,“有求必应”。

  他下面又说:“如果你有求,求了不应,没有感应,那什么原因?你有业障,不是没有感应,是你有业障;如果你把业障消除,你所求的就现前。

  我听这个话之后,我就向他老人家请教:业障怎么消除法?这个很重要

  他老人家教给我的简单明了,教给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改过自新”,你的“业障”就消除。他没有叫我去拜忏,没有教导这个,他教我断恶修善、改过自新所以那个老人,听他的教诲,他的言语简单明了,让你一生都不会忘记,我们要真干。

  于是他教我们:你每天去反省、去检点,找自己的毛病、找自己的过失,你要能发现你的过失,发现你的毛病,这就叫“开悟”。

  佛家常讲“开悟”,什么叫“开悟”?这里面没有神奇、没有什么玄妙,都是真的叫家常便饭,很平常的,把你的毛病、过失改过来,那是真的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叫做“修行”。所以,修行”是修正错误的行为这样的话我们一听就明白、一听就懂才知道佛法之可贵、佛法之真实完全落实在生活里,与生活没有脱节经论要跟生活脱了节,那就没有价值,学它干什么?!修学佛法就是改善我们的生活、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目的在此地所以诸佛菩萨句句话都是真实的。

  他教我,你要消“除业障”,然后有求必应。我是真听他的话,所以老师很喜欢我,原因在哪里?我百分之百的服从,老师怎么教,我就认真怎么做,做了果然有效应,真的是有求必应。


佛菩萨的感应是增长我们的道业,增长“贪嗔痴”的是魔不是佛

  当然我们的求,不是非理之求,那个是没有感应的。我有一年在台北讲《地藏经》,有一位出家人,这个出家人现在也不在了,过世了。他是每次都来听经,年龄跟我也差不多。听到我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下了讲台之后,他就来问我,他说:净空法师,你讲的这个话,我不以为然。我说为什么?他说我向佛菩萨求个电冰箱,求了三年,都没有人送给他。我说我有求必应;他求个电冰箱,求了三年,没有人送给他。那我就问他,我说你现在住的那个道场里头住着几个人?他告诉我,就一个人。我说一个人何必要电冰箱?难怪佛菩萨不送给你!如果这些东西,物质享受,你想求佛就应,岂不叫增长贪心吗?佛菩萨的感应是增长你的道业、增长你的清净心、增长你的定慧,绝对不会帮你增长“贪嗔痴”,那是魔,决定不是佛,这个一定要搞清楚

  我说有求必应,我求经书,我要研究经书,听说哪个经很好,我心里就动念头想求到这个书。快的,一个月就有人送来;最迟的,那个时候我看《中观论疏》,想得到这本书,半年。香港智开法师写了一封信给我,他那里有一套《中观论疏》,问我要不要?我说要!马上就送来了,半年。真的想要什么经论,它自然就会来。

  那个时候李老师讲《楞严经》,讲到哪些古注,他所讲的我都有。他说:奇怪,你怎么会有这些东西?我说我求来的,有求必应,一点都不假。得力于章嘉大师的教导,没有别的,就是要“消业障”


凡夫业障的根就是念念都想自己

  凡夫业障的根就是念念都想自己,这是大错特错!念念都为自己的利益,增长“我执”

  诸位同修都知道,“我执”是六道轮回的根本,“法执”是十法界的根本。“我执”破了,轮回就超越了;“法执”破了,就超越十法界,你就证得“一真法界”。佛给我们感应的是这些,决定不会帮助你增长“贪嗔痴”、不会增长两种执着。这个你要懂得,不能把佛看做魔。

  所以,佛在此地叫着弥勒菩萨说了,他说这些“愚人”(“愚人”就是初学造作恶业的菩萨),他不能了知这是“由自业故”,是你自己有业障,因此你不能“获彼殊胜功德”,这个功德利益你得不到。

  果业障消除了,会有一个现象,诸位同修你们能够体验到,读经愈读愈有味道,欲罢不能,这个现象就是你的业障消除,你的智慧生起为什么愈读愈喜欢?里面的法味尝到了。你尝到法味,你理解了,你看到佛经里面趣味无穷,义理深广无尽,你看到了,你讲经你也欢喜,你讲经一定是遍遍不一样,为什么?你看的深度、广度不一样,同样一部经,愈讲愈有味道。你讲的东西能不能流通?不能流通。

  我现在讲的这个,因为你们都有录音带,我没有法子。你们把录音带拿去流通,我不要流通;还有不少人把录音带写成文字,那更糟糕。为什么不能流通?我今年看去年的东西都是胡说八道,我很不满意;今年讲的东西,明年看的时候又是胡说八道,深度不够,义理未尽,怎么可以流通?!现在大家拿这个帮助初学,也许对初学有点帮助,对真正老修行,人家看到我这个,笑话,贻笑大方。所以有些法师他们敢着书、敢立说,他们的胆子很大,我没有他们那么大的胆子,小心谨慎,唯恐贻笑大方自己要认真努力,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境界,依教奉行,这就对了。

  下面佛说了:

  【自业消已。】

  你的业障消掉了。

  【决定当得如是功德。】

  可见得这个事情,我们纵有业障,懂得理论、懂得方法,如理如法的消除业障,佛法里面甚深利益功德我们一定可以得到,自己要有信心

  这个是一大段。


“十种心”是《无量寿经?三辈往生品》讲“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下面是最后一大段,说明发“十种心”,决定得生净土,这一段非常重要!

  净宗,过去净宗的大德,无论是祖师,或者是在家的居士大德,他们许多的“注疏”里面都引用这段文,被引用得很多、很广泛,可见得它重要!

  “十种心”是什么?实在上讲就是《无量寿经?三辈往生品》里面所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经》上讲得很笼统,就讲“发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没有详细说明;弥勒菩萨在此地说了十种,这十种就是“发菩提心”,讲得详细、讲得具体。我们发这“十种心”,“一向专念”,决定得生。所以这一段是《无量寿经》“发菩提心”的补充说明,比《观经》说得详细,比《大乘起信论》也说得详细

  《大乘起信论》讲“菩提心”,只讲了“直心、深心、大悲心”,而世尊在《观经》里面讲“菩提心”,也只讲“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都讲得简略,没有弥勒菩萨这里讲得这么详细。这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的。


大乘经教有所谓“难行道”跟“易行道”,净宗属于“易行道”

  请看经文:

  【尔时弥勒菩萨言。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功德利益。若有众生发十种心。随一一心。专念向于阿弥陀佛。是人命终。当得往生彼佛世界。世尊。何等名为发十种心。由是心故。当得往生彼佛世界。】

  这是一段。在这段里面我们很明显的看出,弥勒菩萨导归极乐,末后归到西方净土,正是古德常讲的“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此地“指归”的这么明显,非常难得!

  弥勒菩萨对佛说(“世尊”这是对佛的尊称),“如佛所说,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功德利益”,这句话是指世尊在“大宝积会”上讲过《无量寿经》,“大宝积会”的“无量寿会”是第五会;这个经,《弥勒菩萨所问经》,是第二十五会。佛讲《无量寿经》就是宣扬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功德利益,诸位都非常熟悉。如果广义的说,那是讲一代时教,从《华严》到《涅?》,佛是时时处处都劝大家念佛往生净。《华严》是开端,《华严经》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极乐世界是真有,决定不是假的,你要不相信,这个机会在你面前溜过了,当面错过,太可惜了!

  说实在的话,古德常说大乘经教有所谓“难行道”跟“易行道”其他的法门都是“难行道”,难在什么地方?就是这个经刚才所讲的,不但指这部经,所有一切大乘经都是如此??“难行道”,因为你要断烦恼、你要除习气、你要消业障,太难了!不仅是这部经,哪一部大乘经你学到最后都懈怠、都退转,原因在哪里?习气、烦恼太难断。所以,依照一般的法门成就,一万个人难得有一个。

  这个法门,净宗法门叫“易行道”。易在哪里?不要断烦恼,不要断习气,这个好办,这对我们来讲太容易了。我们今天了生死出三界,唯有这一条路我们可以走得通,走别的法门走不通,这个我们一定要清楚、要明白,千万不要错过了这个机会。


净宗法门的修学只要把烦恼控制住、伏住,不必要断,你就能往生

  宗法门的修学,只要把烦恼控制住、伏住,不必要断,你能够伏住,你就能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果报不可思议,这是佛在经上常说的,十方诸佛如来跟释迦牟尼佛作证,这还能错得了吗?一切经没有这样殊胜,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

  弥勒菩萨在此地说:“若有众生发十种心。”“菩提心”说成十种,“十”是代表圆满的意思,跟《华严经》上的表法一样,它不是数字,它是表法的意思,代表圆满

  “随一一心,专念向于阿弥陀佛。”这个跟《无量寿经》一个味道??“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而“随一一心”这一句里头的意思长,就是《华严》上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底下讲这十种,任何一种都包括其余的九种,就叫“随一一心”,“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相容”。一定要专念,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个人临命终时,“当得往生彼佛世界”,这样的人,他临命终时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决定见佛,一往生就不退成佛。


如果你真的能发这个心,你这些业障全消除

  下面向世尊请教这“十种心”。弥勒菩萨自己不说,要请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宣讲,意思就是他是菩萨,分量还不够,讲了我们未必相信;这个话一定要出自世尊之口,我们没话说,这佛讲的。

  “何等名为发十种心,由心是故,当得往生彼佛世界。”下面是世尊允许弥勒菩萨的启请,为我们大家说出。

  【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如是十心。非诸凡愚。不善丈夫。具烦恼者。之所能发。】

  释迦牟尼佛没说之前先给我们提出警告,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凡夫,这个意思我们很清楚、很明白,为什么?佛在《无量寿经》讲得太透彻了!所以,一心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不但不是凡夫,不是小乘,实在是如来第一弟子。得到诸佛的称赞,那怎么是普通人?!发这“十种心”的人决定不是凡夫、不是愚痴的菩萨,如果是凡夫、愚痴菩萨,这“十种心”他发不出来。

  “不善丈夫。”这个世间不善之人也发不出来。还有一个“具烦恼者”,就是妄想、烦恼多的人,他也发不出来。

   由此可知,如果你真的能发这个心,发这个心就“消业障”。“烦恼”是业障,“不善”是业障,“愚痴”是业障,你只要一发这个心,你这些业障全消除我们要懂这个道理。业障虽然障碍我们发心,我们真的一定要发心,业障也无可奈何,业障也会退失。问题就是你能不能坚持,能不能坚持到底?关键在这个地方。


以无条件的爱心关怀、爱护、帮助一切众生是“发真菩提心”

  我们看下面这“十种心”,这是真实的“菩提心”,也就是“菩提心”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

  【何等为十。一者于诸众生起于大慈无损害心。】

  这个好懂,你能不能坚持对一切众生生慈悲心。生什么慈悲?大慈悲,慈悲加上个“大”。第一条是“慈心”,第二条是“悲心”,“慈”是“与乐”,“悲”是“拔苦”,加上“大”,“大”是平等的意思,里头不分怨亲,对待一切众生,心是平等的,用现代的话说,无条件的。

  世间人对他的儿女都很慈悲,为什么?是他的儿女,有条件的。不是他的儿女,他就不关心,那个慈悲不叫“大慈”,“大慈”是无条件的我们能不能以无条件的爱心关怀一切众生、爱护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决定没有损害众生的意念,你能不能做到?你能不能坚持?你要能够坚持做到,那恭喜你,你是“发真菩提心”。


“菩提心”不是嘴巴叫叫就叫出来了,要做!

  修净土的人很多,念《无量寿经》的人也很多,天天也念“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他还是不能往生、还是搞六道轮回,什么原因?口里念的“发菩提心”,没发出来。“菩提心”不是嘴巴叫叫就叫出来了,叫不出来的,要做!要真正爱护众生,真正关怀一切众生

  “无损害心。”你要去做。你真能去做,舍己为人,你得大善利。“大善利”是什么?你将来往生不退成佛。这个利益、这个大善,是世出世间所有一切利益不能比的,所有一切善行不能比的,得的是这个果报关键就在真诚、恭敬,坚持到底,这是第一条。


只“一向专念”,没“发菩提心”,不能往生

  【二者于诸众生起于大悲无逼恼心。】

  “悲”是解决众生一切的苦难,我们尽心尽力去帮助他,无条件的去帮助他。诸佛如来如是,佛的弟子也如是。

  们为佛弟子,起心动念还自私自利,帮助别人还先考虑自己有没有好处,你哪来的慈悲心?!你与“大慈悲心”完全相违背,你念佛,一天念十万声,古德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不能相应这个一定要懂得。

  经上讲的那么清楚,上辈往生、中辈往生、下辈往生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只有“一向专念”,没有“发菩提心”,不能往生;换句话说,你真正“发菩提心”,没有“一向专念”,也能往生

  ?益大师在《要解》里告诉我们,往生第一条件就是有“信”、有“愿”。念佛,往生之后,你品位功夫高下是决定在持名功夫的浅深,那是品位高下;能不能决定往生在“信愿”之有无,菩提心是“信、愿”你有菩提心、你有意愿往生,持名功夫浅一点也没有关系,也能得生。才晓得这“十种心”重要。


舍己为人好处太多,千万不要搞自私自利

  所以要真正发心,舍己为人好处太多,千万不要搞自私自利!搞自私自利,害了自己,自己虽然得一点利益,那个利益太小了。你的享受不过一生,一生是数十寒暑而已,哪里能够比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得无量寿的功德大?!今天纵然你很幸福、很自在,你的活动空间不能超过地球,这就是苦处。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的活动空间是尽虚空遍法界,怎么能相比?!不能为比。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活动空间不是三千大千世界,是尽虚空遍法界,这种殊胜的功德利益就在我们眼前,我们可以得到的,为什么不要?!为什么还要去搞六道轮回?!为什么还要去过这个苦日子?!所以佛在此地讲,那是愚痴的人,不想往生,愚痴!


没有决心、没有牺牲的精神就做不到护持正法

  【三者于佛正法不惜身命乐守护心。】

  这教给我们护持正法。护持正法怎么个护法?依教奉行,依教奉行就是护持正法不是将佛法看得紧紧的,怕人家破坏,不是这个意思,自己要做到;“不惜身命”也要做到。我今天没饭吃,我也不能去偷盗,我也不能去骗人家,宁愿饿死,我也不能破戒,也不能犯法,这佛教给我们的

  举这一个例子:不惜身命。要喜欢守护正法,正法就是佛的教诲。你没有决心、没有牺牲的精神,你做不到。守正法,坚持到底,纵然遇到灾难,舍身也在所不惜,这个身舍掉,就见阿弥陀佛所以明理的人、懂得事实真相的人,又何乐而不为之?!绝不做违背佛陀教诲之事,这个很重要。


许多修行人不能成就的原因就是“看得破,忍不过”

  【四者于一切法发生胜忍无执着心。】

  “一切法。”这里面包括的是佛法跟世间法,你要能忍。不但要忍,“胜忍”,最殊胜的忍,忍耐,忍什么?不执着,就忍这个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执着,“执着”就错了。这个地方你要忍得过,这是真实的功夫。古人常说,许多修行人不能成就,毛病发生在哪里?所谓是“看得破,忍不过”,这坏了,看得破,忍不过,不能成就功夫!功夫就是忍得过,能忍。

  世间法里面,现在这些科技日新月异,看到不动心。在衣食住行里面,天天有新的款式,天天有新的样子,看了之后不动心,你不动心你就是能忍世法、佛法都要能忍,要学《金刚经》上“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一句就是这个意思。


名闻利养一沾着,你这一生就不能成就

  【五者不贪利养恭敬尊重净意乐心。】

  这个过失前面说得很多,第一条大过失就是“利养”,“利养”的过失说得多,不止二十种,后头都讲二十,“利养”的过失说得太多了,我们要记住。名闻利养一沾着,你这一生就不能成就一定要把它看破、一定要放下,没有一样东西值得留恋的。世间人讲纪念,有什么好纪念的?你要是纪念,你还能出得了三界吗?不可以,这是我们自己要觉悟。

  我从前喜欢搞这些东西,也喜欢搞这些很多自己喜欢的东西保留。现在晓得,再要搞这个样子,极乐世界去不了,所以现在什么都不要了。人家拿照片来给我,法师你看看。你拿去,我不要,你纪念,我不要纪念。不再干这个傻事,一切法如梦幻泡影,有什么好纪念的?!过去不就算了,还要念它干什么?!

  “恭敬尊重。”这也是世间人喜欢的,我们都不要求。我们要求实质,我们要求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这个好,心里头没有丝毫忧虑,没有丝毫牵挂。世间人之苦,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我们要动手术把它搞的干干净净。一丝毫牵肠挂肚的东西都没有,你就得大自在,你就真的得到“净意乐心”。

  【六者求佛种智于一切时无忘失心。】

  这是学佛的人,我们念念求什么?“一切种智”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们所希求的是究竟圆满的智慧,这个东西是真的。究竟圆满的智慧能得到吗?究竟圆满,什么才叫做究竟圆满?即是所谓“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过去、现在、未来、此界他方,一切通达,叫做“究竟圆满的智慧”。你一听,这个太难了。

  佛告诉我们,这个智慧是我们每个人的本能,不是从外面来的,你本来就如此。既是本有,当然可以得到,也就是说当然可以恢复。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本觉本有”,这就是“本觉”;“不觉本无”,“不觉”是什么?无明烦恼,这个东西“本无“本无”当然可以断,“本有”当然可以恢复,只要依照佛的方法、理论,你认真去修学,一定可以把本来没有的统统断尽,本来有的完全恢复。

  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虽然烦恼一品没有破,智慧、德能几乎跟阿弥陀佛差不多,这从哪来的?这是什么道理?根本的原因就是智慧、德能是本有的。阿弥陀佛为我们做个增上缘,帮助我们开发出来,道理在此地。你明白了你才会相信,你才知道佛在《弥陀经》、《无量寿经》上讲的话不是假话,靠得住,我们对他能生起信心。所以学佛的人念念求智慧,求究竟圆满的智慧,不求其他,这就对了。


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是修“普贤行”的

  【七者于诸众生尊重恭敬无下劣心。】

  这一条非常重要!我们知道,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是修“普贤行”《无量寿经》一开端就告诉我们,“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每一个往生的人,如果我们从四土三辈九品来说,从下下品到上上品都是修“普贤行”。

  “普贤行”无量无边,说不尽的,普贤菩萨把它归纳为十大类,我们称之为“十大愿王”。第一愿“礼敬诸佛”,这一句就是“礼敬诸佛”。哪些是“诸佛”?一切人都是“诸佛”。所以你要是修“普贤行”的,你要是普贤菩萨,你看到所有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我们对于释迦牟尼佛、对于阿弥陀佛是怎样的尊重,对一切大众也是同样的尊重;决定不可能对阿弥陀佛多尊重一些,对一般人少尊重一些,那你就错了,你不是修的“普贤行”。


世出世间的圣人教导一切众生从“一切恭敬”下手

  《华严经》上说: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也就是说他的功夫上有欠缺,不圆满。“普贤行”是究竟圆满的修学,不但对有情众生,他是佛,他本来是佛,一点都不假。这个话,世尊在《华严》上说过,《圆觉经》上也说过,他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其它经上少说,这些一乘了义的大经,佛确实说过。所以我们眼睛当中看一切众生,他是诸佛如来,怎么敢不尊重、怎么敢轻慢?!得罪一个人,就是得罪一尊佛;轻慢一个人,就是轻慢一尊佛佛教给我们,从这些地方把你的性德透出来。你不能尊重人、轻慢人,那是烦恼,那是把你的性德光明盖覆住的那些东西。你现在把这个东西去掉,使我们性德里面无尽的智慧、光明、德能,都能透出来,普贤十愿是开发自性光明、德能的无上法宝。我们今天也遇到,遇到了不肯认真去用它,过失在自己,不在佛菩萨。所以要晓得,这是开发“自性”的法宝,从哪里学?从“恭敬”学。

  许多这些课诵本不分任何宗派、任何法门,我们常常在本子里面看到“一切恭敬”,这“常念”。不但佛法教人如此,在古代的中国,儒家教学也从这里下手,诸位要念过《礼记》,你就可以发现。《礼记》一翻开第一篇“曲礼”第一句话,“曲礼曰,毋不敬”,跟普贤菩萨“礼敬诸佛”的意思完全相同

  出世间的圣人教导一切众生,从哪里下手?从“一切恭敬”下手,“毋不敬”对人要真诚、恭敬,对事要真诚、恭敬。

  对“事”怎么个恭敬法?尽心尽力把事情做好,就是对事的恭敬。每个人你在社会上都有事业;学生没有踏上社会,在学校里念书是他的事业。学生要对事恭敬,就是他的功课、书念好,那是他对“事”恭敬;你是经商的,你把你的生意,把全部精神贯注,把这个事情做好,你是对“事”恭敬;对“物”也要恭敬,“物”是指一切万物。所以“恭敬”是对一切法的

  桌椅板凳你要对它恭敬,不是叫你每天把桌椅板凳摆在那里你对它跪着磕头作揖,那你就变成佛呆子。桌椅板凳怎么恭敬法?你把它擦得干干净净,摆的整整齐齐,对它恭敬。

  对人、对事、对物一切恭敬,所以此地讲的“于诸众生”,这个“众生”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就是刚才讲了,包括人、事、物。人、事、物都是众生。

  “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叫做“众生”。大家不要看到这个字,以为是很多人,这个意思就太窄小了,佛不是这个意思,是广义的。你们想想看,哪一法不是“众缘和合而生”的?众缘”用现代的话,就是许多的条件,不是单纯而发生的,许多的条件,因缘聚合而现起的现象,所以叫做“众生”。人是众生,万物是众生,一切事也是众生,佛法也是众生,佛说法也是“众缘和合而生”的,没有一样不是众生。所以,对于一切众生要知道尊重,要知道恭敬,“无下劣心”,“下劣心”是轻慢、大意,这个不可以的,要生尊重心。

  【八者不着世论于菩提分生决定心。】

  “世论”包括的范围非常之广,世间种种的学术用现在的话来讲,现在的学校、大学里面分类分得很细密,它分得再多都是“世论”。

  而且“世论”包括所有宗教在内,为什么宗教里面经典也是“世论”?因为不能出三界。宗教里面这些典籍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一般都是生天,我们很清楚、很明白;而且大多数都是生忉利天。我们中国,中国道教他们崇拜的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谁?忉利天主;外国其他宗教你仔细去观察,大概也都是忉利天主;再往上,夜魔天;最高的,大概印度有些高级的宗教,像瑜伽、数论,他们那些可以到大梵天,大梵天是初禅,他们修禅定;纵然有极少数的定功甚深,他能够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还没有出三界,因此还是包括在“世论”里面。

  尊教我们不要有贪着“世论”,你要执着在这些,换句话说,你脱离轮回就难了;换句话说,世间种种学术、种种的论典,弘扬佛法的人可以涉猎,不能执着。为什么说可以涉猎?帮助你讲经说法,帮助你弘法利生,这个行;但是它是宾不是主,主,是佛的经典。

  佛的经典不是“世论”,即使小乘经亦非世论,它能帮助你超越六道轮回。那个味道不是“世论”能够相比的,“世论”里头那个味没有佛经那么浓厚,诸位要是深入经藏你就体会到。


近代的《大藏经》版本掺杂的东西多,古时候的版本就可靠

  “于菩提分生决定心。”前面“世论”我们要舍弃,“着世论”的过失前面也讲得很多。“菩提分”是佛法,“菩提”是“正觉”,这是梵文音译的,是“正觉”,是自性本具智慧的透露。这一句就是代表大、小乘一切佛法,对于佛法要生决定的信心。

  经典从后汉流传到中国,到现在将近两千年,这两千年当中有没有假东西掺杂在里面?我们不能说没有,要说没有这很难讲;可是可以说很少。为什么很少?中国历代的帝王、政府把关把得很严,这是好处,不是害处。现在人讲“言论自由”,“言论自由”不是佛说的,魔说的,佛不是这个说法,佛把佛的经教付托给国王大臣请他们守护,愈严格愈好

  前经论,标准是入藏,能够收入《大藏经》的,那就是国家承认的,当代高僧大德共同鉴定的,决定不是假的。如果是假的,不能入藏;凡是入藏,可信度就高但是近代人新编的《藏经》,问题又来了,他把关没有那么严格;从前作品,当然经典是没有问题,那是从印度梵文翻译过来的,决定是入藏,历代高僧大德的着作如果要入藏的话,要经过当代这些高僧大德的评论。大家都承认确实他的知见纯正没有错误,与佛的经论完全相应,这样才报告皇帝,皇帝才批准他可以入藏,那一关很不容易。现在编《藏经》,你跟我关系很好,你有什么着作,我就把你入进去。

  们今天“于菩提分生决定心”,要看《藏经》的版本。近代的版本,里面掺杂的东西就多,古时候的版本就可靠,愈是年代久远的愈可靠,我们明白这个道理

  这个经,《大宝积经》是唐朝时代翻译的,菩提流志翻的,最初编辑《大藏经》的就收着有它,这个没有问题,我们对它能够产生信心,靠得住。

  古时候中国人编的《藏经》,比日本人编的《藏经》要严格得多,日本的东西虽然搜集的多,可以做参考,一定要查查我们中国古时候《藏经》目录里头有没有这个书这是我们学经教的人、发心弘法的人,不可以大意,要谨慎。


中国古代帝王绝对不容邪说、邪见流通

  像新加坡的政府,我们就非常佩服,它对于老百姓关怀备至。特别是今天思想、知见的污染,这个不得了,正是“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你怎么办?新加坡政府的法令、规章就好。凡是你请人家来讲演,讲一个小时,都要政府批准;你要得不到政府批准,你就犯法。你在这个地方公开讲演,那个地方抓去就坐牢,一点都不客气,这个好!所以外国人看到不习惯,外国人言论自由,乱说,胡说八道。书也是乱著,什么人都可以说,所以社会上人的头脑不知道哪是正哪是邪,没有办法分辨。国家政府要负责任,你要爱护老百姓,你要保障老百姓。

  中国从前帝王他有这个责任,邪说邪见决定不准你流通,要禁止你看古时候历史,孔老夫子诛少正卯,少正卯犯什么罪?没有罪,在今天是决定不可以的。少正卯就是辩才好,胡说八道,扰乱人心,孔老夫子对他无可奈何,把他抓来砍头,杀掉他,没别的罪。在今天的法律上是决定不许可的,从前就行。你扰乱人心,别人跟你辩,辩不过你,他口才好,净是些歪理,不说正话。所以夫子对他,只有用这个方法来对付。这是对社会、对老百姓负责任,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新加坡的社会这么安定,社会治安之好,外国人来到这里也不能不佩服。什么原因?政府负责任。保护,不但是物质生活照顾到,精神生活也照顾到,防止这些思想、见解的污染,这是我们赞叹的。


修学一切善根的目的是得清净心;有夹杂是清净心的大障碍

  【九者种诸善根无有杂染清净之心。】

  前面对于佛法生决定心,这是“种善根”。“善根”是无贪、无嗔、无痴。怕的是夹杂,夹杂,你心就不清净我们修学一切善根的目的在哪里?目的是得清净心,所以夹杂是大障碍。你看祖师教给我们念佛,大势至菩萨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觉明妙行菩萨跟我们讲“不夹杂、不怀疑、不间断”,他两个人讲的话是一个意思。“净”,净念;“夹杂”就不净,“怀疑”就不净,不怀疑、不夹杂;中断,那就不是“相继”,“相继”就是不中断,不间断。我们的功夫,念佛如是,做其它的功夫也如是。不但佛法的修学要抓住这个要领,你做世间一切工作,你要能抓住这个要领你决定成功,没有一桩事情不成功的。就是你专心专注,一心一意去做,不夹杂、不怀疑、不间断,哪有做不成功的?!世出世间法,成功的?诀就在此地。这是讲“修诸善根”,不能夹杂,“无有杂染”。


真正修行人,不但世出世间法统统放下,连佛也得放下

  【十者于诸如来舍离诸相起随念心。】

  这一句太重要、太好了!真正修行人,老实修行,世出世间法统统放下,唯一放不下:佛放不下。佛放不下,被佛污染了。佛法高明,佛教你对佛也不能执着佛法叫人佩服,叫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世出世间,哪一种法是这种教学法?你找不到。佛教给我们明心见性、恢复自性;如果你还贪着,着了佛的相,你的自性还是有障碍、还是有污染,还是不能全部透出来,佛也不能执着

  这一句说到最究竟、最圆满,也讲到最高处。“于诸佛如来”我们也不执着,也是“舍离诸相”,正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里头没有加注解“诸佛例外”,没有这个话,没有加这个注解。所以“诸佛如来”那个相也是虚妄的、也是缘生,也是“了不可得”。诸佛的相都不执着,何况其余?!你心才真清净,你才真正契入诸佛的境界佛菩萨的本事就是一切都不执着,连佛法也不执着。

  《金刚经》上说得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舍”,不是说“不要”,“不要”怎么行?不执着。我要,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学,我不执着,这就对了。所以,佛的意思我们要清楚、我们要明了。


社会道德衰微的根本原因是佛弟子没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

  这是把“十种心”说出来,这“十种心”就是“菩提心”。

  这“十种心”诸位要记住,每一条里面具足其余的九条。譬如我们说“于诸众生起大慈心无损害心”,这一条里面,后面九条统统具足,没有一条不具足;少一条,你大慈心就有缺欠,就不圆满。譬如后面第九条“种诸善根无有杂染清净之心”,这一条里头也圆满含摄其他的九条;少了一条,你种诸善根就不圆满、就有欠缺。

  佛经味道浓,这就是《华严》上所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才叫“圆满的菩提心”。我们要真干、要认真去奉行,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家庭里,落实在事业上,落实在社会上,这就对了佛弟子要给社会大众做好榜样,好榜样在哪里?真做到,依教奉行就是好榜样而诸佛菩萨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学佛菩萨,做好样子给社会大众看,让他们学习

  佛法今天衰微、世间这样混乱,你要追究其根本原因,我们佛弟子没有尽到责任,我们没有依教奉行,没有给社会做好样子,我们要生惭愧心,这是我们的过失

  你说为什么是我的过失?那问你:为什么要出家?你不出家你没有过失;你穿上这个衣服,你就有过失、你就有罪过,你没有尽到责任佛法是教化一切众生的,诸位要懂得这个道理,要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所以这件衣服不好穿,这碗饭不好吃,人家恭敬供养你的,比讨饭的难吃讨饭,人家是慈悲布施你,对你什么希望都没有;你这个出家人供养你,希望你将来成佛作?、希望你普度众生。什么叫普度众生?给一切众生做好榜样。普度众生不是指你成佛之后,现在就要干。

  这“十种心”说完了。

  我们再看底下经文:

  【弥勒,是名菩萨发十种心。】

  这一句是总结,总结上面这“十种心”,这就是真实的“大菩提心”。

  再请看底下经文:

  【由是心故。当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这句话非常肯定,因为你发这个心,你“当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这毫无问题。

  下面说:

  【弥勒。若人于此十种心中随成一心。乐欲往生彼佛世界。若不得生无有是处。】

  佛这句话再坚定我们的信心。假若有一个人,在这“十种心”里面“随成一心”,“随成一心”就是刚才讲的“一即一切”,一种心里头圆摄其余九种,也就是大乘经上常讲“入不二法门”。你要是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决定得生;如果不生,没有这个道理。“无有是处”就是没这个道理,肯定你得生西方净土。

  经文到此地,“正宗分”讲完了。


佛没有说“诸佛真实功德”,说“如来真实功德”,什么意思?

  后面这个五行是本经的“流通分”。

  请看经文:

  【尔时尊者阿难白佛言。希有世尊。乃能开示演说如来真实功德。发起菩萨殊胜志乐。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受持。】

  到这个地方是一段。阿难尊者代我们启请经名。经名很重要,是全经的总纲领。这个经叫什么名字?佛给我们说了这么多,经的内容阿难尊者说得很清楚,是“如来真实功德”。

  我们要记住,他没有说“诸佛”真实功德,说“如来”真实功德,什么意思?我相信我们在座的同修,我跟你一提起,你们就明白了。《金刚经》上所讲“诸佛”、“如来”意思不一样,说“诸佛”,从“形相”上说的,说如来是从“自性”上说的“如来真实功德”就是“自性真实功德”,这个意思深,不是“形相”上的功德,是“自性”的真实功德,唯有“自性真实功德”才能“发起菩萨殊胜志乐”(“志”是志愿,“乐”是欢喜)。菩萨能立大志,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是菩萨殊胜的志乐阿难把总结论,全经所说的,两句话结论出来,然后向世尊请教经题,我们才容易受持。

  再看下面经文:

  【佛告阿难言。此经名为发起菩萨殊胜志乐。】

  这把经题说出来了,经题前面讲过,此地念念就行了,不要再说了。

  【亦名弥勒菩萨所问,】

  这也不能把弥勒菩萨的功劳忘掉了,经,自始至终都是弥勒菩萨大慈大悲代我们启请,他不是不知道,他是明知故问,就是一问一答,问给我们听的;我们在旁边旁听,他们这一问一答,我们这一听明白了,懂得了。

  【以是名字汝当受持。】

  经名自然知道、晓得了,就应当好好的接受,依教奉行。


世尊讲经说法的法会不但有很多人参加,而且有鬼神在参加

  最后这一段总结:

  【佛说此经已。】

  世尊把这部经说完了,说圆满了。

  【弥勒菩萨及诸声闻。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干闼婆等。】

  这是当时参加法会的大众,可见得法会当中不但有很多人参加,而且有鬼神在参加这些鬼神我们肉眼看不到,可是阿罗汉以上的这些圣者他们能够看得到。世尊当年法会是这样的庄严,我们今天这个法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也有天龙八部在此地,这是我们能够想像得到的。

  【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他们能做到,我们要效法。我们今天听到这部经,也应当欢喜“信受奉行”,肯定、相信佛所说的句句话真实,我们要接受,我们要依教奉行。

  今天,我们这一会就到此地圆满。

--------------------------------------------------------------------------------------- 

 如何学佛?答案在这里??点击此处:正确的学佛方法

  净宗经教网"共修系统"(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手机版的APP: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苹果APP下载: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就能下载了。

  安卓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点击打开链接 (2)点击打开链接

  【净宗经教网:www.foxdwedu.com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