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分享:学《地藏经玄义》认识到自己层次,不要空喊口号救度众生

  来源:佛陀教育共修分享 录入时间:2017-03-01 08:56:56
关键字:共修分享,学地藏经玄义,玄义,观,孝亲尊师,佛门孝经,坐实,因果,讲经,功夫成片,戒淫,层次
【 点击数:3496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摘自净宗经教(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修学体会  2017年3月1日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地藏王菩萨!

顶礼青莲法师!

顶礼净空老恩师!

  末学从去年12月1日至今年2月22日,用了近3个月的时间学习了《地藏经玄义》,平均每集听三遍,难理解的部分听四五遍。《玄义》讲座共有28集,内容虽少,但理论性强,义理深奥,涉及到的唯识学和各种观法都很难透彻理解,只能将自己的一点零散认识体会,向网络的老师们作以汇报:

 

  一、对《玄义》的总体认识

  《玄义》内容丰富结构严整,老法师所讲的内容可分为二部分:一部分是“教”,包括“序”和“五玄”;另一部分是“观”,包括各种观法。

  两者密切相关:“教”以开解,“观”以起行,解行相资。

  “序”中包含:法性根源,法界缘起,佛法产生,六道由来,本经缘起,注经因缘。由本至末,由理体引到《纶贯》,让人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五重玄义”不但能让人一览全经幽玄之义,而且认识到“五玄”相互的关系,“不思议”三个字更进一步把《地藏经》提升到无上醍醐之列

  “观”法中讲了三大类,“一从行观”、“二约法相”、“三托事相”,具体讲了“十乘观法”、“一心三观”、“唯心识观”、“真如实观”等,让我对“观法”有了初步的认识:若不懂作“观”,就不能运用佛法中的表法来转化自己的思想观念,学佛很难功夫得力,只能处在“名字位”中。

 

  二、对经教义理的几点理解

  1、对“地藏”名号深义的理解。

  地藏菩萨”的名号是用比喻的方式来命名的。“地”,指大地,比喻心地、自性;“藏”,指大地所藏者无量及七宝库藏,比喻“三德秘藏”、“四净德”。“大地”有住持、生长、荷负之义,而心如大地能安一切,含摄一切法,用不可尽。我们心性当中有无量的智慧德相,是心性之觉;也会化现烦恼罪业,是心性之迷,两者同出于一念自性。正因为有“觉”,才会发现“迷”,“化迷为觉”。一个人正因为有良知良能,才会认识自身的错误,予以纠正。整个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体,所以觉悟的佛菩萨就必然会救度迷惑的众生。众生转迷为悟,也会同佛菩萨一样成为觉者。因为两者本来就相同,同是一念自性所化现。

  《地藏经》中婆罗门女、光目女救母一事,末学体会:母女本是一体,一个迷、一个觉,觉者必然全心全力救护迷者,而迷者获救登上觉岸,也会成为觉者。“地藏”名号的表法就是自性觉对迷的救度。为何要救度?因二者一体。为何能度成功?还因二者本来一体,同是自性化现。所以《地藏经》的基本理念就是“孝”――浅说是“孝亲尊师”,深说则是“法界一体”。一切的发心、行持、结果无不根源于此理念。

  2、对“心境一如,万法唯心造”的理解。

  老法师讲座当中多次提到:“一心”就现“一真”,“多心”则现“十法界”、“无量法界”。不是离开此世界,别有净土可去。净土是净心所现、一心所感,心净则佛土净。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当下就是只要心净就生活在净土;只要一心,就生活在“一真法界”所以如何修行、如何求往生,用功的方向就明了了。

  如生活中饮食、穿衣之事,如果看得很淡,很随意,只要有吃、有穿就行,就像喝口水、去趟厕所一样平常,这不就是在吃穿上解脱了吗?!如果去加以分别研究食物的种类、营养、色香味,考虑衣服的面料、花色、品牌、美感,那衣食在我们眼中,不就变成很复杂的世界了吗?!如果在吃穿上再伴随着喜怒哀乐,为衣食而忧恼,不就堕入更加迷幻苦恼的世界中了吗?!衣食如此,生活中每一件事不都是如是吗?!

  清净自性一法不立,无有一法当然无有生灭、无有苦乐。若有一法,即有生有灭;若有分别,即有变化差别;若有执着,即有苦乐忧喜。所以十法界不在外,“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3、对“不要坐实”的理解。

  席当中老法师提到:体会自性之体的意思,千万“不要坐实”,以为真正有个实体,就错了;要虚求,才能体会反思自己对佛法很多问题的理解也都是“坐实”的:自性是什么?佛在哪里?诸多佛菩萨是什么关系?开悟悟到了什么?得道得到了什么?十法界是个什么样的结构组合?诸佛世界与我们这个世界的时空关系如何?这些问题的提出,还是根源于自己对佛法的体会浅,以一种执着心去对待,不懂虚求,总是要把一些境界、问题想象成是什么样子的要知道连六道的无色界都没有形象,怎么能把佛菩萨境界用形象描述出来呢?!以凡夫心妄测佛菩萨境界,这是求解的大障碍。

  所以听经闻法要“不着言说相、名字相、心缘相”,要提升自己的境界,体会的才能与佛真实义相应。对不思议法去思考、研究,方法上就已经错了,怎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4、对“性恶”含义的理解。

  《纶贯》中二处提到“性恶”,“佛亦不断性恶,同恶而化”;“今地藏大士了达阐提等修恶之事,全体即是性恶之理”。成佛之前的恶业、恶习,在成佛之后还要受因果吗?业因果报,丝毫不爽,当然会受。但佛是大觉者,不但受的甘心情愿,不起烦恼,而且能转烦恼为菩提,利用它来度化众生。像老法师举的例子,小偷改邪归正了,当了警察,以前的“本事”仍然有用,可以去抓小偷,就是这个意思。

  恶业、恶习也是自性所生。既是自性所生,当然就有自性之德用,是我们凡夫从自己起心动念处辨别是善、是恶。如果从自性角度看,一法不立,哪有什么善恶?!全是性德所显,就看如何去运用发菩提心,启发众生觉悟就是善法,恶法(如济公的喝酒、吃肉)也是善法;迷惑众生,令众生堕落的就是恶法,善法(如甜言蜜语,各种物质精神享受)也是恶法。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所以说“边邪无非中道”、“五逆当处解脱”。但像我辈凡夫,烦恼丝毫未断,这种境界是不敢企及的。

 

  三、在落实当中的一些体会

  1、对“看破、放下”的进一步体会。

  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是这两种方法,也就是“止观”,也就是“定慧”。两种方法交融相资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又帮助进一步的“看破”。老法师讲席中无数次地提到,末学从接触他老人家讲法就已听闻“看破、放下”,可是仍然体会不深、运用不好。检点自己十五年学佛之路,没有明显进步,原因是没有“放下”,也是没“看破”。虽一直听经闻法,可还是没能转化自己的思想观念,熏修力量不够。

  看破、放下”入手之处在于“布施”。不仅是布施财物,更是要把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要把这些都舍弃掉!“布施”是真正放下我们智慧不开的原因,就是因为有这些东西在心里放不下,障碍自性,不能发挥作用,所以统统要舍掉!具体下手处是对一切人事物放下控制的念头、放下占有的念头。末学这种想法尤其严重,对自己身边的人,尤其是对妻子、儿女,总把自己的意思强加给她们,常用佛法的标准衡量她们,闹得彼此都不愉快。    

  “看破、放下”还要放下自己的“嗜欲”和“爱欲”。我感觉“色欲”是修行最大的障碍这种障碍有三方面来源:

  一个是手机网络,钩人情欲的视频图片随处可见面对这些,感觉自己的定慧根本不堪一击。常痛下决心,删除相关的链接,减少接触手机,可时间一长,防犯之心淡化,这些东西一现前,我就又束手就擒、深迷其中了。

  另一个是日常生活所偶遇的美女,她们的身形、长发、服饰、步履让我心动,总以贪婪之心多看几眼,甚至萌生邪念“起心私之”倩影已去,而我心犹存,久久不能平静。也曾控制自己对迎面而来的女色,即低头不看,可有此警觉心的时侯不多。

  第三个是按摩、足疗、洗浴等淫欲之所遍地都是。末学以前也曾流连其中,虽痛加忏悔,厉行戒慎,可欲望与教诫常常在心中交战,常向佛祈求加持,可我感觉自己就在胜负之间徘徊。像老法师所讲,内里恶习气强,外面诱惑力大。自己学佛的这点定力,太弱了,如小舟驶于大浪,一槁之力,难掌航向。只有少接触喧闹处,尽量处清静地;少闲逛闲看,多听经念佛,可觉得这种方法虽有效果,还是如石头压草,说不定啥时候就破土而出,根本问题没解决

  2、对念佛功夫境界的体会。

  末学学佛以来,知道念佛的重要,没有忽视。以前参加过几次佛七,近来早晚课也都是以念佛为主老法师曾讲过,念头一起,第二念就是阿弥陀佛,把念头打消,这叫会念这段话,我初学佛就听到了,可是十多年了,竟没有去做,更谈不上做没做到了。我知道念佛重要,道老法师关于“会念佛”的开示,可为什么没做?——没把老法师开示放在心里,当耳旁风了

  修学如何能进步呢?这也暴露了个大问题:我虽一天听经几个小时,都是浅尝辄止,仅知道而已,根本没入心,没化为自己行动的意愿,顶多算个有解无行

  念佛境界上,受到“随所修学诸禅三昧之业,无所乐着”的启示。老法师提到:对修学境界没有起一点贪爱之心、没有起一点执着的念头,清净心才不断向上提升,没有退转。可反思自身,发现了念佛过程中的错误――“乐着”境界。每次早晚课念佛约半小时的时候,心感觉定、静,有轻松愉快感,可是正体会时,这感觉很快就没了;而且脖子僵硬,全身紧张。长期以来,念佛境界都停滞于此。主要原因是自己并没以真诚清净心念佛,而是在念佛中时时起分别执着:分别妄念怎么又起来了,心怎么又不清净了;执着让心静下来,保持好的状态,享受着轻松愉快……走入误区浑然不知老法师讲,得一点轻安、法喜,就自以为了不得了,这个念头一生就退转了,妄想、分别、执着又起来了。开示点醒了我,要不然这细微的执着自己哪能觉察?十乘理观的“破法遍”“离法爱”都含有这个意思吧。

  3、在生活中练就“不着相”的习惯。

  世出世间所有一切现象皆是梦幻泡影,如露如电。说真的,根本就不在。“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基于以上认识,在日常生活中才能和光同尘,随缘而不攀缘,吃饭穿衣待人接物都在修定更进一步,身语意三轮弘教,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全心全力帮助任何人,做任何的利益社会众生的事,都不放在心上,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天天做,做了之后心里头痕迹都不着,成就了定慧。而迷惑的人,处处着相,追求名闻利养、各种享受,失去定慧,造业受报,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这是学佛修行的重要认知,有了这种观念,才能突破种种障难,提升自己的境界。

  4、佛法修学要与生活融成一片。

  末学常常算计每天用于学佛法的时间,早晚课每天2小时,上下班的路上念佛1小时,听经2-3小时,拜佛半小时,总共才有5、6个小时用功,占每日的五分之一多点,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散乱当中,佛法种子比轮回种子少多了。这怎能往生净土呢?

  法师说,讲经不一定是台上,平常我们接触人谈话都是讲经,跟人通信往来写信,是注经。要学经教就在生活当中学。如果离了讲台就不是讲经、离了写注就不是注经,你学教到哪一天才能成就?一辈子都成就不了修学一定要落实在生活里面,修学跟生活融成一片,就是功夫成片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处事待人接物全是佛法。有这样的思想作指导,我虽不是专门学教,可是自己念佛修行,完全可以融入生活。就在生活中,面对一切人事物,练习不着相,练习看破放下,以佛号为武器,战胜自己贪嗔痴慢、烦恼习气,只要心存佛法,哪有一时、一处、一人、一事不是修行?这才能每天用功不断。

  5、对自己要下狠心。

  自己年龄也大了,学佛未见成效,依然内有重重烦恼,加上如今社会的恶浊,稍一疏忽前功尽弃。应该真正地问自己:到底想不想出离六道、往生净土?这不是在口上说的,要真想,就要对自己下狠心,真肯干。世间名闻利养下个狠心断掉它,不再受它诱惑,断不掉是对自己心不够狠,不想真正出离六道。

  总之,修学之路虽然艰辛,但每一份努力都伴随着一份收获,要常常反省,把自己功夫不得力的因素找出来,修正过来,才能进步。

 

  四、对观法的认识和实践

  《玄义》中的“观法”令我耳目一新,这是以前从未接触的。虽看了几遍,但未能透彻理解,只是将自己的浅薄认识谈一下:

  1、对“观法”重要性的认识。

  “观法”也就是转变观念的方法,因为凡夫的观念都是错误的,我们修行就要转变观念,懂得“观法”才会读经、念经、讲经和听经。不知道表法、不懂“观法”,不可能进步,因为思想观念没改变,也就是没有修行现在好多同修(也包括自己)只是把功夫下在形式上,按照仪规去修行,关注念多少佛号、拜多少拜 、诵几部经、听几部经,感觉这样很实在、很有抓手。要说作观,好像太模糊抽象、不易入手。修行要从根本修,根本就是念头,要把错误的念头修正过来。“作观”才是真修、才是真正的用功。思想观念没转变,行为没改变,还是个凡夫

  2、对自己的定位更加明确。

  末学潜意识里总有种骄傲心理,感觉自己善根非浅。通过学习“十乘理观”,一个个对照自身,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下根人”。虽然不愿接受,可“五停心观”和“五品位”自己还远远做不到,应该是下下根人,要接受这个现实。既然是下根人,那就从“五停心”、“五品位”学起。五停心”是止恶,“五品位”是修善,要踏踏实实从此积功累德,把目标定在“观行位”,依照佛法切实转变自己的观念和行动

  3、诵经、念佛、拜佛都不离作观。

  “但观已心之高广,以扣无穷之圣应,机成致感,逮得大利。”这几句话给我的启示是:虽然我们内心烦恼重重,可是智慧德能与佛无二,修德有功,性德就会显现。在读经时,依文“作观”,随顺经典上的佛所说的文字,我们的观念就跟着转、境界就跟着转。不知不觉就从凡夫变成佛菩萨。可是烦恼习气重,经本一关又堕落了,怎么办?再干,进进退退,上上下下,只要自己不休息,肯努力,总有一天上去不再下来,那就成功了。我们每天供养佛菩萨形象,瞻视礼拜,那也是“修观”,照着佛菩萨的样子塑造自己。念佛也同样要“修观”,知道这句佛号的意思是“无量觉”,念这一句佛号,念念与无量觉相应,就是观行念佛。六根接触六尘,觉而不迷,这是真念佛。

  诵经、念佛、拜佛都需要“作观”,都不离“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的原则,这就是“常念不绝,则得道捷”吧!

  4、在生活中运用观法化解烦恼。

  运用“空、假、中三观”和“析空观”,化解色欲美女让人心动、引人欲火,细细分析,美女只不过我心中的一个妄想、一个幻影罢了,没有一个真实的实体存在。长发飘飘让人心动吗?是哪一根头发让人心动?拿来哪一根放在我眼前都没啥感觉。那合在一起,安置在头上为啥就萌生爱意了呢?这纯是自己的妄想。其他吸引人的部位,冷眼静观,都是皮毛血肉所成,与我何异?为啥在她身上我就爱得不得了?真是迷惑颠倒,如此想来,淫心顿减。

  “唯心识观”中“知已内心自生想念,非一切境界有念有分别也”。生活中所遭遇的一切顺逆苦乐的境界,不是境界有顺逆苦乐,是我们的心产生了顺逆苦乐的分别执着

  有一个阶段自己很为父母心焦:妈妈糖尿病多年,抑郁在家不出门,怎么劝也不听;爸爸花钱搞电视购物,受骗上当,买回家很多用不上的东西。他们就是不知道念佛,我在心里一直瞒怨着。感觉生活中阴云笼罩,像要天崩地陷似的无助。一天大姐说要去看他们,就不用我去了,我可以在家静心听经了。当时望着窗外的大雪,想到有姐姐去照看父母,心中偶然生起宁静安详的感觉。我突然觉察到心念无定,境界无好丑,好丑起于心!转心即是转境!

  过年期间,父母到我家里来,也是我最紧张、最小心翼翼的时候,生怕婆媳之间有什么言语态度上的冲撞摩擦。这不就是对人、事、物的控制之心吗?烦恼就来源于此。婆媳间自有她们的因缘果报,我这求好之心,不就是攀缘吗?!还是放下来吧!做自己该做的,顺其自然,自然就是最合理的安排,这样想顿时轻松不少。

  末学通过三个月的对《玄义》的学习理解,更加深刻认识到佛法太高、众生太广,烦恼习气太深,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层次,不要动不动空喊口号,救度众生要先救自己,试试能不能救得了?不自度而能度他无有是处。还是回过头来,把老法师教诲,逐条落实在自己的心行上,好好修观修行! 

  末学2017-02-27 

  学号 b01410 顶礼

  2017-2-25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已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宗经教网(佛陀教育网)手机版的APP已经设计完成。这次设计的手机版APP有两个系统:安卓系统,苹果系统。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已经在共修系统注册的学员,也可以在手机APP上用手机号登陆。

     苹果系统APP下载地址: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后,就能下载了。

     安卓系统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http://sj.qq.com/myapp/search.htm?kw=%E5%87%80%E5%AE%97%E7%BB%8F%E6%95%99

     (2)http://zhushou.360.cn/detail/index/soft_id/3508489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净土释疑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

  邮箱:foxdw_01@163.com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