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五十集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6-04-13 20:50:24
关键字:黄念祖,佛经语深,公家,做人,信,疑,共业,精进,沙发,叛徒,五念门,菩萨戒,戒律,往生正因
【 点击数:1606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1991年讲于 北京 中国佛学院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整体就都是菩提心,这已经去了。念于彼佛,他就是是专念。所以你看起来在“一心三辈”之外又有这么个“一心三辈”,但是他同样还是说的本经之体,也就是“菩提心”,也就是“专念”,所以还是相通的。

  再底下,所以佛陀慈悲。《法鼓经》说“若人临终不能作念”,有这个情况,你临终痛苦或什么,你念不成佛了。不出声,不要紧,可以默念;念不了六个字,念四个字,四字念不了可以念一个字,有的人他不能念就手写,写“佛”字,都行

  《法鼓经》说,你不能作念,你只要知道彼方有佛,你一心只是想往生,也可以往生。所以佛是大慈大悲!这个时候你不是不想,你力量不够;你有这个力量,不念,也往生不了。你力量不够,你尽了你的最大努力,如来悉知悉见。不会因为你条件不行,不是看你的条件,看你的发心。你真正是想去,忆念彼佛,愿意来。

  我“想去”是做什么?我愿意早日去实现我度生的愿望。

  我们谈度众生,他说你自己还是胡涂虫,怎么度众生?!自己在水里头一头出一头没,你救谁?你自己还等人救。往生之后你才有能力去度众生,我们就为实现这个愿望求往生,这是大乘心。

  不是求自己我这辈子要好,下辈子也要好;我怕苦,我得永远不苦,我逃难。好像是打内战,跑租界去,我就保险了。要用这种心求阿弥陀佛,我说你还不行,你还不能来,你这个心不是净土众生的心。

  “当知如来有胜方便。”这是《安乐集》道绰大师的话。

  “摄护信心。谓以专意念佛因缘。”只要你专意在念佛,“随愿往生”。所以就是说主要看心。

  底下是“往生正因”。

  “往生正因”它补助了这个“三辈九品”。当然另外还有一种,后头要讲,这种也可以先提一下。

  就是不到“三辈九品”的还有两个,还有“边地”,智慧不够,但是还是修善、念佛,这种人可以生到“边地”,忏悔,然后能够见到佛,以后再讲。

  但是除了“三辈九品”,这些修持、这些品位之外,往生的一些“因”,在第二十五品又给罗列一下,这些都是在《魏译》本里头所来没有的。

  这个里头,今天我们只要讲一个问题——“往生正因”。

  第一类的“正因”就是:“复次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经典。”“此经典”,什么经典?就是咱们这《无量寿经》。现在在台湾有人一天念十二遍,我们应当向海岸那边的同修致敬。现在说老实话,是北京的最不行,南方比北京又好一些,海外又比我们更好得多,人家是真在用功。

  “闻此经典。”就是《无量寿经》。

  “受持读诵。”“受”是信受。“持”是接住、奉行、修持。“读诵”,“读”就是念;“诵”是背。背《无量寿经》的人很多很多,过去我们有几个很宝贵,现在在国外能背的人很多很多。

  “书写。”写这个经。

  “供养。”这个经,你把经摆在佛桌上,跟佛像一样去供养。在日本《法华经》就是受尊敬的,你随便走走去看,“南无妙法莲华经”石头上刻着,就是供养这部经。如果对于这个经典你能够受持、读诵、书写、供养,“昼夜相续,求生彼剎”。所以在“往生正因”之中,头一个“正因”单提这一条,而这种往生的时候,是“如佛色相种种庄严,生宝剎中,速得闻法,永不退转”,这就是上辈的情况。而这个情况,这个“正因”之中单独提出《无量寿经》,这点很值得我们大家重视。

  善导大师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一切佛为什么要出现于世?为什么到世间来示现“舍兜率”、“降王宫”、“出家修道”,然后“树下成佛”、“转法轮”、“降魔”等等等等的。出现于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个“唯”字很厉害,唯独就是要说阿弥陀佛本愿之海,唯一为了这个事而来的。

  善导大师,日本人对他是恭敬极了,咱们中国记载错了,说他是自杀,说他念着佛跳树,这个就是弄错了。道宣的记载很清楚,那是问法的人,问法的一个青年人跑去,善导正在那说开示,他跑进来问善导,他说我们在临终的时候就念着佛死能往生吗?善导说可以。他就听这个话,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出去出了庙门,爬上柳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摔下去了。是问话的人,后人记载成是善导大师爬到树上摔下去了,这个事情就是对于善导有点抹黑。有解释也都解释不圆,不是他的事情,记载的错误。你想道宣那个时候,跟善导同时,而道宣是律宗的祖师,都是讲真实的,不能有妄语的,他的记载能有错吗?所以我们对于善导,因为这样就不大恭敬,而日本人恭敬极了像莲池大师都承认善导是弥陀的化身,莲池说就算他不是弥陀化身,他必然也是观音、势至、文殊、普贤之流,同等人物。所以善导大师的话我们要重视。

  如来之所以出兴于世,就是说弥陀本愿之海。那“说弥陀本愿之海”的经是什么经?不就是我们这本《无量寿经》吗?!当然它不止一本,我们一共是九本,但是九本里头能把“弥陀愿”都包括进去的只有这一本。别的这个“愿”里头,像《魏译》本虽然很多,它有的重复,实际不足,还有缺陷,“国无女人”、“莲花化身”它都没有所以现在就是说我们这本经就很重要。弥陀的本愿就是要说这个法。

  而且“弥陀本愿”之中是什么愿?就是第十八愿“十念必生。前头我们讲了“十念必生”,你做得到,十念法,你就念十口气,谁不行?!但是这个是你许多的工作,许多许多的事在那,没有时间。你是成天在那玩,你“十念法”,你决定往生不了。你这别的时间都有更重要的事情在做,或者你在弘扬其他的,有许多许多工作,你十念法可以。

  为什么“十念法”可以得到往生,就可以得到不退转?刚才我们讲了一些,这就是“理一心”

  现在再补充一句,比较好懂一点的,也是蕅益大师的话,你念佛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你念佛,名以召德,“万德洪名”,你叫什么名字来什么。换言之,你念这个名字的话,阿弥陀佛的万德都到你心里面来了。所以就“全摄佛德成自功德。如何下手?下手你就从“事念”开始,拿着佛珠念。刚才,蕅益大师那个高;我说,或者念一万。一万大家念不了,你先从一天念一串开始起,一串一百零八粒,你慢慢增加,你总要进展,是不是?只要你相续不断,坚持,尽你最大的努力,这一点必须要清楚。我们说怎么往生,如来悉知悉见,不能骗人,你要尽了你的最大努力,决定往生。

  依如来之教,如教奉行,尽你最大努力。你自己放弃,自己就在那跳迪斯科,自己在那还去吃馆子,为这些事情耽误了时间,你这个功课做得不够,那就是不能原谅,你自己主动的把时间抛掉,没有办法。但你只要不按这么做,如来悉知悉见。所以从“事持达理持”,“达理持”那一念,念念有无量无边功德。

  所以这个事情,不光是咱们这部经的一个核心,是整个佛教的一个核心。今天我们谈这个话,整个的佛教,佛就是要说的这个净土法门,“弥陀本愿之海”,“弥陀本愿之海”就是咱们这部经;“本愿之海”最核心的核心,就是第十八愿“十念必生”。

  念,为什么这么殊胜?佛的功德就成了你自己的功德。你怎么下手?你就“事念”,就南无阿弥陀佛。你不管它“破相”不“破相,”“理一心”不“理一心”,什么“般若”都不管,你就这么念,“老实念佛”就这个意思,就老实念佛。大家都不肯老实,你就老实念就行了。所以一部佛教主要也就是这。

  今天我们就圆满了,就到这,谢谢大家。

 

  上一次介绍了三辈往生”,在结束的时候也把“往生正因”里面第一段正因里头的第一句话,要读诵《大乘无量寿经》,这个上次也做了介绍。这两品所谈的,都对于我们来说非常切要。我们知道了很多很深的道理,知道了很多极乐世界的好处,知道这是度众生可以说唯一的方便法门。但是具体怎么做?是些什么条件?所以这个经它很完整就在这个地方。有的经只有讲一些方法,没有谈出很深的原理;有的只是谈了一些理而没有事,都怎么做,前一个就说是可以把往生的很粗很粗的分为三种类型,所以上、中、下。一切事情往往都是如此,可以分成三个大类,这也是极粗的三个大类。

  《观经》就分为九品,就是“三”中再分“三”。实际是可以无穷尽的分下去,是无量的品。这个是从往生以后的这个水平方面着眼的。当然这个水平是个“果”,上品是个“果”,中品也是个“果”,你要达到这个“果”,跟它的“因”也有关系,也谈了一些“因”。共同的“因”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但是往生还有很多“正因”它并没有都概括进去,所以这一品就是对于前头的补助。还有其他许多许多往生方面重要的行持都是“正因”,也就可以说,要得到“三辈往生”,你也需要种这些个“正因”,这里头。

  而种种“往生正因”里头,你行这些“正因”,你将来得到的果位,也就是前头那一品,“三辈往生”那些果位。这两个是互相补足,同等重要。

  但是这里头分了三段,也是第一段最殊胜,中间一段稍微差一点,后头一段又稍微差一点,也好像正是相对于那个上、中、下。但是在“正因”方面说,也可以说这是一个上、中、下,但是这个上、中、下不对应于前头那个“往生三辈”那三辈。第一段当然是上辈,中间那一段就是中辈,下头那一段就都是下辈,不能这么机械的连系,就是说这个里头还要看情况。这三个是有差别,这个里头是第一段最殊胜,中间差一点,后头又差一点,这也是对的。

  今天我们就接续,来看第一类的“正因”。“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经典,受持、读诵、书写、供养,昼夜相续。”这是一个方面。我们也说这是包括了六句,这里头有几句,这算是一句,也就是一个方面。就是这个《无量寿经》,为什么单提《无量寿经》?《观经》也说“读诵大乘”。“读诵大乘”都是共同必要的。

  个经它是净土的第一经,也可以说是大乘的第一经。善导大师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十方的如来为什么要出兴于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唯一、唯独就是要来说弥陀本愿之海这部经就是说“弥陀本愿之海”,十方诸佛的心愿就是要说这部经。所以这个就可以说不但是净土宗的第一部,最近我写了一篇论文,说这个就是《华严》、就是禅、就是密,这就是整个佛法中的第一部经,所以单用它来代表

  实际上并不是说只是念这部经,别的经不要念了,用这部经代表“读诵大乘”,而大乘之中首推这部经;尤其是学净业的人,那更没有话说了,以它为代表。这是第一句要说的

  第二句就是“求生彼剎。”这个是求生净土。所以我们修净业的人,我常常说,我们不管大家是学什么法门,各人有各人许多的因缘、愿力,不能勉强。不可能说是一个道场或者咱们一个班都是净土宗,除非说开始就是以净土宗这个目的集合的,不然人各有志。但是求生净土却是共同要遵守的,这是必要的。不求生净土,当然其它路还是有的,但是困难如果还希望在这一生之中把生死的事情能够解决,不求生净土可以说没有希望

  所以第二句话就是“求生彼剎”;第三句就是“发菩提心”。这我们过去讲了,这是共同的。

  第四句“持诸禁戒”。“戒”是宝塔第一层,没有“戒”,就是漏器。我这个茶杯放了很好的茶,但是它是漏的,我就喝不成了,倒的茶全漏了,所以漏器。你虽然也做了很多功德,它存在不了,你没有守住戒。

  所以戒”是这样,不受则已,受了就要好好的护持。人不能够一下子就做到没有缺憾,赶紧要忏悔。所以要严守禁戒

  第五是“饶益有情。”所以这些话也可以说修行人共同要守的准则。各有各的“戒”,在家人有在家人的“戒”,在家人也可以受“菩萨戒”,像我受的“三昧耶戒”,这是密教的,也可以说是“金刚戒”。各有各的戒,都要遵守。

  要“饶益有情”,你这个修持是为利他。所以《普贤行愿品》说:“若菩萨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所以说众生欢喜,诸佛欢喜,我们要做到让众生欢喜,这是“饶益有情”。所以“三聚戒”中有“饶益有情戒”。

  最后第六是最关键的,“忆佛念佛。”所以这些就跟上头那个是相辅相成的,不过又多补充一些。最大的一个补充就是要念《无量寿经》。念佛是善中之王,快捷方式中的快捷方式

  这是“往生正因”第一个段落中所修的“因”,修了这个“因”就一定得“果”。影子随着身体一样,必定有个影子,一定有个“果”,这个结果就是“是人命终,如佛色相”。所以他这个品位我说是相当于上品,因为这些修行的“因”也是上品的“因”,所以得的“果”也是上品的“果”,他就跟佛一样,具足种种佛的功德庄严。

  “生宝剎中,速得闻法。”往生到宝剎中,极快就闻法,这只有上品能做得到。所以这个是“往生正因”的第一个,又是这一类的正因。

  第二个,“复次阿难。”佛又跟阿难说。有的众生欲生彼国,“虽不能大精进禅定”。前头是很精进,“读诵大乘”、“持戒”、“禅定”,“尽持经戒”,所以我们知道前头说的这个经是以《无量寿经》为代表的。

  “尽持经戒。”它这个“尽”字就是很多很多的意思,不过我们也不要意会。现在有人就认为专念《无量寿经》,有的念《普门品》他觉得都不专,这也稍微体会得偏了一点。好是好的,不过就是狭隘了一点,佛不是,这个经为代表的。他那个经有缘,他念得很熟,他继续再念还是很好,但你要求生净土。

  不能“尽持经和戒”,“戒”也不能受得很多,“戒”都持。所以蕅益大师退戒,他认真,蕅益大师那样的大德,他最后退只剩了个“沙弥戒”。所以有的著作写的“沙弥智旭”,“智旭”是蕅益大师的名字,他那时“戒”就退成“沙弥”了。我要是比丘,我就要持“比丘戒”;我没有退“菩萨戒”,我就要持“菩萨戒”。“菩萨戒”起心动念就是犯戒,他就是认真

  所以从来也没有人说是蕅益大师退了戒大家看不起他,而是更尊重他,说他认真、负责任,不欺骗佛,不求好看。我要说得很好看,实际没有做到,这个是有点假。

  不只做不到,不能“大精进禅定”、不能“尽持经戒”,那怎么办?你修十善。杀、盗、淫这是“身三”,“身业”三方面;“语”有四种:妄语、绮语、恶口、两舌,“口四”;“意三”,贪、嗔、痴。所以“身、口、意”这三业造“十恶”。把这“十恶”翻过来就是“十善”。

  例如,“不杀生”,现在我不但“不杀生”,我还放生,这就是“十善”。你“不杀生”,那只是说我不行“十恶”了;不但“不杀生”,我还放生。昨天那个电视里头就介绍,一个人买鸟,笼子里头把它装了之后,然后把它放走,电视里介绍得很清楚,就是现在的人提倡。这都是好事,是不是?!他不但不杀生,还放,拿他的工资一点点,他还这么花,这就是善。

  你不但“不偷盗”,而且你还“布施”,这就是“十善”。诸如此类,我们就不再一一的说,“身三”、“口四”、“意三”,不但不行那个不好的,而且翻过来,所以叫“十善”。光是“十善”不够,“十善”它是世间的善。当然世间的善也有好处,沈善登在《报恩论》里写,“凡是善行,皆可往生”。你行的善行都可以做为往生的资粮,但是必须要常常念佛和回向。你光是修塔、修桥补路、斋僧、布施等等的,这是行善,你还需要常常念佛,还要把这个功德回向,就能转世间的善为净因这一转很重要,不然你只是人天的福报,享了福之后还要堕落。所以这个就是要行“十善”,而且是昼夜念佛。

  第二句,经上说:“昼夜思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昼夜思惟”,这也是要求得很高很高,不仅仅是白天,而且包括夜里头。这种“昼夜思惟”,底下那一段正因也是昼夜常念,不光是白天,还包括夜里,那就是没有间断的时候,夜里头也在用功,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我们现在,在我们下手的时候,我们就是要注意到要保持。

  像鸡孵小鸡,要保持,要抱这个蛋。过去的老方法,母鸡就要用身体在这个蛋的上头,保持鸡蛋的温度。这个鸡当然有时要离开鸡蛋,它要找东西吃,但是它不可能因为找吃的,它就忘记了它的小鸡,忘记那些蛋,它就不回来了,以至于这些蛋都凉了,凉了之后回来它再抱,这蛋也孵不出来了。所以就是你可以中间找一找食物、跑一跑,但是不能使这些蛋断了暖气,断了暖气就再孵也不中用了。所以我们要注意也就这个事情。

  现在比方有许多庙里头,有的僧人打扫卫生,这一天忙得不得了,腰酸腿疼,真正要看书、禅定种种修持,这个时间是没有,所以这个也是很困难。但是净土法门还好办,你心中还可以念。所以要保持这个暖气。当然有的时候还要当知客,招待客人,还要给人导游,这个时候就耽误你,这些事情也很难避免。但是总之你心中不要忘了你的小鸡,要给它保暖,这样从这个地方去下手。他是达到这个条件的话,就是说只要是自己不放弃,不管是白天、夜晚,自己不放弃,能够自己都在那抓紧用功,那也就符合,可以说总是趋向于这个条件。

  夜里头念有时也很自然,我记得四十年前有这么一次,半夜里头,因为听见很大的念诵的声音,把自己吵醒了。醒了之后我说是谁,这已经是深夜了,他这么大声的念?仔细再听一听,因为那个声音还在念,仔细听听是自己在念这个现象只是发生过一次,如果老发生,那比现在水平还要好一点。就说这些情形都是可能,只要你真实去用功,它也就很自然可以做得到,昼夜相续。

  “昼夜念佛”就是资粮上的功德。他不是思惟忆念吗《往生论》的“五念法门”:一是“礼拜”,我们每天都有礼拜;二是“赞叹”,赞叹这里头就包括称如来名;三是“作愿”,要发愿;四是“观察”,“观察”就是忆念这些功德庄严,极乐国土佛有什么功德庄严,菩萨有什么功德庄严,国土有什么功德庄严,这样的观察,那也就是忆念,这就是第四;第五是“回向”。这就是“五念法门”这个意思就是说,一方面修“十善”,一方面修《往生论》的“五念法门”。是人临终怎么样?底下再一句,“志心归依,顶礼供养”。极虔诚的心来“归依”,“归依”就是归命。“顶礼”,就是上头说的第一个“礼拜门”。“供养”,过去讲过有“法供养”,依教奉行,发菩提心。

  《往生论》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行成就。”老是这么修的话。

  “毕竟得生安乐国土。”结果必定得生,能够见到阿弥陀佛。这样的话,他以修这个的因感得这个果,在命终的时侯,佛的愿力慈悲加佑。

  “令心不乱。”这个人他就“不惊不怖”,没有什么可以惊慌失措的。“怖”是害怕,也没有什么恐怖、畏惧。

  “心不颠倒。”“颠倒”是错乱,人到了最后他会很错乱。

  我有一个亲戚,他一生念佛,到了他临终的时候,他变成骂佛、恨佛,就是错乱了。所以我们都要坚持到最后,这个事情不是很容易。还不光是现在,现在当然是关键,但是就是要坚持,不要遇见什么原因就退失。所以我常说,往生法门是一切法门中最容易的一种,但是千万不要把它看容易了,以为就是自己这么舒舒服服的、悠悠忽忽的,跟玩似的,这样就可以得到往生,这个是不可能的你看上头提到要“昼夜”,这就说明要很艰苦。如果这样的话,当然最后就是“不惊不怖”,也不颠倒,即得往生彼佛国土,可以往生了

  这个地方没有说见佛,必定是见佛,佛来接引。因为这是佛的愿力,凡是符合条件的,佛都来接引。而且从他这个临终的情况,他能够在临终的时候“不惊不怖”(一般首先是怕死,害怕得很)、不颠倒,这个就是有佛的加被。所以这个地方没有明说,也就是不言可喻,很自然,他只要做到这一些,又能得到这样一个果,这个“果”就是佛在前加被,使得他才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

  第三类事情更多了,出家人,不要说出家人,出家人的事我看现在有的时候比我们在家人不少,中间也有很多勾心斗角,世间所有的这些毛病也都带到佛教里头来了

  所以曾经因为这个,我做过叛徒。我也是从小佛教家庭,我是信佛的,后来看到很多出家人、在家人,这些有名的人物,还是机心在那作用,勾心斗角,还是很多世俗的俗套。那时候我很小,只十几岁,我就误解了,我说信佛信了半天、学佛学了半天就是这样,佛法没用,我就认为没用。后来到了大学三年级,看了《金刚经》,这才明白不是佛法没用,是大家对不起佛法,这才又重新不当叛徒了

  第三种就是事情很忙,不能够离开家,也不能够“大修斋戒”,也做不到一心清净。这就很符合于现在的,现在的出家人也还属于这一类的很多,身出家,心没有出家。在家人当然更是如此。那需要怎么样?这里头它一共是两句,一个是“修行世善”,一个是“忙里偷闲”,他世间的善要好好地修,一个就是忙里偷闲要念佛他在有空闲的时候,你总可以抓点时间,你做工作总可以有个假期,一段工作完了之后有一点休息;你还有礼拜天、年假,都有一些假期,有些空闲。

  “端正身心。”身心要端正。

  “当自端身,当自端心。”要端正。身也要端,不是现在一上来,沙发上一靠,两只脚蹬到茶几子上头那种放逸。所以看中国过去的椅子都是太师椅,那都是叫你端坐,你不能像现在的沙发那样去坐法,那么放逸。所以端正身心。

  “绝欲去忧。”就是在家人也不能够行欲道,不能行夫妇这些事情,为什么?他自己要用功。所以不要淫欲,不要忧虑世间这些事情。

  “慈心精进。”“慈心”就是要利他,你要给众生得到安乐,是这种心。“精进”,要勇猛的去修善断恶,这个事情要勇猛。“精进”的解释,《华严经大疏》解释得很好,说“练心于法,名之为精”。

  什么叫“精进”?你这个心很精纯,都在法上头。要当方丈,这都是世间的考虑,都不是“精”,不精进。“进”字就更深了,“精心”,这不是精心了吗?!“务达”,以达为务,通达的“达”,“务”是事务(做),“目之为进”。所以精”就是精其心在佛法上,拿这个精心,唯以“识心达本为务(为事业)”,叫做“进”不是叫当“佛学家”,现在有的人好一点,想当个“佛学家”,这都不是,都是“不务本”、“舍本逐末。你要识你自己的本来,你连自己的本来都不知道,本来不显现,你虽有,虽跟如来同等的智慧、功德庄严,不显现。你不以这个为“务”,只搞些枝枝叶叶的,装饰门面,这就“不精进”

  所以就是以“明自本心,见自本性”,这是“达本”

  所以精进”的意思,以这个做为自己的正业;不做这个,就是不务正业。

  “不当嗔怒。”所谓“一点嗔心火,能烧功德林”,所以不要随便嗔怒。嗔心是地狱业。为什么嗔心这么严重?因为在你嗔恨的时候,你一点慈悲心也没有,对于任何人都不慈悲。所以嗔心这个果报很惨

  不要嫉妒,我们应当欢迎任何人的成功、成就,别人的成功就是自己的成功,别人的成就就是自己的成就,别人的成就就帮了自己的大忙。这个道理很浅。黑暗,都在黑暗之中,不管在哪有一盏灯亮了,这都有好处,多少给你照亮了一点。还有这个修持就是消共业,一个人他很进步,他把共业消掉一点。共业,既然叫做共业,就是大伙的业。所以你们这几位用功,消了共业,就是把黄念祖的业消了一些,干嘛要妒嫉?!应当去顶礼所以妒嫉,他个人这些思想太严重,不愿意看到别人成功。

  “不得贪餮。”“贪”是贪恋一些享受。“餮”是好吃,“悭惜”,悭吝。“不得中悔,不得狐疑”。所以密宗里头有这个咒,说这个咒绝对灵验,而唯除于咒生疑,对于这个咒你有怀疑就不灵验了。你说念这个有这么大作用吗?你只要这么一想,你念咒就没这么大作用了,因为你生疑,你一生疑就不灵了。所以“疑”是最可怕的事情

  所以《金刚经》的赞子,头两个字就是断疑。那个赞子,“般若赞”、“断疑生信”。没有疑才能生信

  “绝相超宗,顿忘人法解真空,般若味重重。”要从“断疑”起。“疑”咱们净土宗祖师的话,是个脏的东西,它不但是自己脏,它碰到你的帽子、碰到你的衣服,你的帽子、衣服都不好办了,沾了好多大便在上头,你这个帽子就不大想戴了“疑”就是这么个东西。

  要当孝顺。”要行世善,这是第一善因为老年人很苦,行动不方便,处处要人家照顾,要人照料,而且也不惹人喜欢,很孤独,因此要报养育之恩,要孝顺

  要“至诚忠信。”所以一个“忠”,一个“孝”。所以咱们这个《无量寿经》它就是好,它是很全面,把做人各个方面都给大家点到了,不是片面的。

  你要学好佛,你先要做好人,你要以身弘道,人家看你这个佛教徒所行所为就是值得人们恭敬;反之,人家说你看看你们佛教徒都这样,信佛有什么用?看过去我就犯过这个错误,认为佛教没用,就是看见这些佛教徒不够争气

  “至诚忠信”,这个“忠”、这个“信”都是指的世间法。“信”指的信用,忠心于我们的国家,忠心于人民,忠心我们的事业,忠实所以我也常常跟在家居士们说,我说我从来不赞成挤公家的时间来用功,你们应当还是做好你们本位的事情信”是信用,“人无信不立”,对于谁,都要有信用,说话算话,不能欺骗人,要真实。

  “当信佛经语深。”你应当相信佛经里头的话很深。这个地方的“信”就跟刚才那个“信”不一样,刚才那个“信”讲信用,这个“信”就是“信愿持名”那个“信”,指的出世法。

  什么叫做“信”?《唯识论》说“于实德”,真实的“德”,能够相信、能够忍,能够坚忍,能够很欢喜的要得到、要做到,心很清净,这样一个情况,这就是信字的性质。

  “信”字是什么性质?他就是心很清净,“于实德”能够相信、能够坚持、能够欢喜、能够去争取。这个“信”,要“信佛经语深”。

  我们不但是信了佛,要“信佛经语深”。我曾经碰见过几个居士,他们也都讲讲他们对于佛经的体会,一塌糊涂。他就把他所理解的当作佛的那个话来体会,不知道“佛经语深”,不是这么庸俗、不是这么肤浅,很深入,这是一个含义。佛法是无尽藏,你深入之后,还可以深入、还可以深入,永远没有穷尽,切不可得少为足,这是一个。

  再有,“语深”是什么?正确它深入,它正确,这是真理。所以信信这个,又信不及了,又信别的去了,当信“佛经语深”

  “当信作善得福。”这个因果行善必然得到福报。要奉持以上所说的这些法。

  “不得亏失。”不得有所减少、有所减损。

  “思惟熟计,欲得度脱。”自己好好在那考虑、在那想一想,我这样持戒,放弃这些世间的事情,我不像别人那样吃好东西、穿好东西,我受一点苦,不如人,这也不过是很短时间的事,但是从无尽的时间我得到解脱,而且我还可以继续来救度别人。这样来深思熟计欲得度脱就是要出离。

  “昼夜常念。”也是昼夜,刚才我说过了。有的大德就是认为你夜间要是不能念,你应该起来痛哭流涕的忏悔,这要求很高很高。我们现在就是能够要求做到不要断暖气,中间有的时候有所间断,但只要一有时间、一清醒,比方睡着刚一醒,头一句就是阿弥陀佛,就是这样。

  “愿欲往生阿弥陀佛清净佛国。”这种情形之下能坚持十日十夜,乃至于少到只是一天一夜,都可以往生。

  “寿终皆得往生其国。”这是第三类,这一模拟前两类又差一点。但是所有这些人,一生到极乐世界都是大乘。而且经中称赞这些人是什么?是“行菩萨道”的人。他们的发菩提心没有明白写出来,实际他们已经都是在“行菩萨道”。

  “行菩萨道,诸往生者。”这个“行菩萨道”是指上面所说这一切“往生正因”所有这些人的,所以在这里头我们不要怀疑。

  不是说都要“发菩提心”才能往生,怎么这些人没有“发菩提心”?因为这些人所行的已经是菩萨道,这样一些做法,所以菩提心也就是不言而喻了。在头一类里头写明了“发菩提心”,第二类当然不像头一类那么完整、正规的发了菩提心,但是他所行还都是菩萨道,那也就在菩提心的,这种心才有这种行,这种心行就是菩萨道,也就是菩萨心。菩萨心也就是菩提心。但是具足不具足、广大不广大,那又是一个问题。

  所以上面所说这些“正因”都是大乘行者、都是菩萨道的行人,这些到了往生之后都是阿惟越致,都是阿鞞跋致,都是金色三十二相,都当作佛。想在哪一方世界作佛,从他的愿力,随着他精进的程度,早晚求道无有休息,精进的情况。当然有一些差别,但是总之都要得到的,他预备在哪方成佛都可以在哪方成佛,就是早晚,不会失掉他的所愿。

  “阿难。”佛又告诉阿难。

  “以此义利故。”因为这些道理很利。

  “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无有等等无边世界。”上面这些形容词,都说明是无量无边。

  无量无边这么多的世界、无量无数不可思议那么多,那些世界的一切佛如来,“皆共称赞无量寿佛所有功德。”所以净土法门是十方诸佛共赞,是一切佛都在赞叹的法。这是释迦牟尼佛说的,咱们要不信,咱们还算佛教徒吗?你要不信释迦牟尼佛,你还能算佛教徒吗?但实际上大家不大信,你别看,真正问问大家信不信?不大信。不大信,我给大家提个问题,你们对释迦牟尼佛信心不够,这是个大事。既然都出家了、都做了和尚,你对于释迦牟尼佛的信心还不够,这个结果很值得警惕所以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你自己可以问问,你到底是真的是假的?到底是假的,那刀山剑树决定不虚,不要自己骗自己。所以净土法门是“十方诸佛共赞,千经万论共指”。

  “惠以真实之利。”这个利”字有两个解释,一个,“利”字就是坚利。这个道理就如《金刚般若》那个“金刚”的意思一样,它可以摧毁一切,而不为一切所摧毁;可以破除一切邪见,不会被一切邪见所干扰,说这个利。第二,这个法门利益,能“惠以真实之利”,这个意思。“利”,你要真能接受,你就得到。

  诸佛所以要出兴于世,就是要给众生“真实之利”,你就得到这个真实之利。

  “阿难,以此义利故。”能够给大家真实之利。因为它是真理,不会为一切所破坏的,所以十方无量无数无有等等、无边不可思议的诸佛如来,都称赞阿弥陀佛所有功德。

  这一品全都说的是往生的。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近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手机版网站应用:安卓版。邮箱:foxdw_01@163.com。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