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学佛放不下,就不能成就(反省“放下”的功夫)

  来源:佛陀教育网  录入时间:2014-12-24 20:23:17
关键字:善知识,放下,看破,五戒,十善,戒律,忍辱,忍辱仙人,真修行人,学佛
【 点击数:4338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摘自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50集 2014年12月22日 讲于 香港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学佛放不下,就不能成就


  请看《大经科注》第四百页倒数第二行。

  【解】六波罗蜜,即六度,是证涅盘之正因。

  “六波罗蜜”完全是“放下”。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学佛从哪里下手?中国佛法是大乘教,他老人家告诉我的,从“看破、放下”下手“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六度前五度是“放下”,最后“般若度”是“看破”。

  那么先“看破”还是先“放下”?各人根性不相同,因缘不相同,没有一定,应该是大多数的人们,先从“放下”下手。所以“六波罗蜜”的排列,前五度摆在前面“放下”(五度都是“放下”),“布施”这底下有放下悭贪,“持戒”放下破戒,“忍辱”放下嗔恚,“精进”是放下懈怠,“禅定”是放下散乱。最后“般若”是智慧,放下愚痴这是“看破”。

  念老这个地方这个提示得很好,菩萨修学的六门功课,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是“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学佛放不下,就不能成就。所以念老在此地告诉我们,这六门功课是证涅盘的正因。修学大乘,无论是哪个宗派,无论是哪个法门,这是佛陀教菩萨修学的六门功课,大小乘经典都说。大乘,几乎没有一部经上不讲六波罗蜜的,布施对治悭贪。

  这六门课修到什么时候圆满?“悭”是吝啬,“贪”是贪求,什么时候我们没有吝啬的概念、没有贪求的欲望,“布施波罗蜜”就圆满了。

  “六度”所对治的这六种全都是染污,染污我们自己的真心。在本经上就是“清净、平等”,有悭贪就不清净了,心是浮动的就不平等了。

  佛法的修学,求的是什么、修的是什么、希望得到的是什么,这个自己一定要非常清楚。总的来说,用佛经的术语,佛法修学的目的就是“成佛”

  成佛是什么意思?成就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行、究竟的相好。这是大乘菩萨修学终极的目标。用什么方法?大乘经上说八万四千法门,“四弘誓愿”里面讲无量法门,无量法门归纳起来不外乎这六大类。六大类展开就是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归纳起来就是六种,这六大类。所以每一条里面所含的境界是没有边际的,无量无边。

  众生对于一切法都贪恋、都希求,分别执着,这就把“本来是佛”变成了六道众生,在佛的眼目当中“可怜悯者”。每一个众生,原本跟一切诸佛一样、跟阿弥陀佛没有差别,为什么今天变成这个样子?无始劫来迷了,迷是愚痴。自性本有的无量智慧,这一迷之后,智慧变成了烦恼,变成无量烦恼。

  佛现在教给我们要把这个东西放下,首先把你的欲望,对物质上的享受、愿望,精神享受的愿望统统放下。

  有人说,这是人生的享受,放下了,做人还有什么意思?凡夫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凡夫他所认识的快乐,我们用一般名词来解释,都是一些刺激,真正的乐他没有享受到。好像现在这个世间年轻人很多吸毒,你问他为什么吸毒?快乐、麻醉,打吗啡,是这个乐。这个乐付出的代价是生命,极其痛苦,哪里是乐?!

  佛法里面有没有乐?有!连世间法凡是随顺性德的有乐,《论语》头一句话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说”就是喜悦、就是快乐。这个乐从哪里来的?学、学了之后把它落实、“习”就是落实,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快乐!自己快乐,别人也快乐,“不亦说乎”,这种快乐不是外面的刺激,从内心里面生出来的。


哪里有佛门大善知识,必得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且少灾少难


  我们从海贤老和尚身上完全看到,老法师欢喜布施,他完全用自己的劳力耕种,喜欢劳作,从早到晚,没有疲倦,没有厌倦,做得很快乐,愈做愈快乐。他耕种的土地面积很可观,一个人干,一生开辟的荒山有十四处,总面积有一百多亩。古时候一个小家庭,五亩之地就能养活一家,老和尚这个小庙,也是一个小家庭,全靠他老人家耕种,那个乡下没有香火,没有供养,靠什么生活?靠海贤老和尚农耕,他开荒山,种粮食,种蔬菜,种水果,还种树木,成绩非常可观,收获除了自己需要用的之外,多余的很多,老人家生活非常节俭,一粒米都不会糟塌。他多余的粮食蔬菜水果,没有拿到市场去卖,那要卖是很可观的价钱,没有,他拿去救济,周围,周边几个县市,有遇到灾难的,有遇到缺乏的,他布施,他去做救济工作。

  一生,我们知道他二十岁出家,一百一十二岁往生,九十二年乐此不疲,地方上的居民,都称他为大善人,喜欢布施,喜欢与大家共享,不是独享,共享,能够舍已为人,这属于叫财布施。

  还有法布施。老和尚一生他没读过书,不认识字,一生没有念过一部经,也没有听人讲过一部经;出家之后,师父只教他一句阿弥陀佛,嘱咐他一直念下去,他老实、听话、真干,这一句佛号他念了九十二年,自在往生。念佛的功夫到什么程度?自然是究竟圆满,这个究竟圆满不容易,究竟圆满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真得到了。

  ……

  你在那里修,别人不知道你是个开悟了的人、是佛门大善知识,你所在之处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这个地区少灾少难,中国谚语所谓“一人有福,连带这一个地区”,这地区不遭难。

  现在居住地区,行善的人少,作恶的人多;行善的人有限,作恶的人无限,真修行人还管用吗?管用。他纵然不能消除大众的业障,他肯定能减轻大众所受的灾难,肯定可以做到。他的言行举止都是在教化,这里头有财施、有法施、有无畏布施,圆满的布施,凡夫不知道,对于佛法、特别是大乘法稍稍有一点涉入,自然就能看到,一时看不到,如果你用心去看,遍数看多了就看出来了,看出来了你就能学会、你就学到了,利益无量无边,慢慢吝啬的心没有了,贪爱的心淡薄了,智慧就开了。清净心生智慧,染污的心生烦恼,智慧是这么来的,不能不知道。智慧能解决问题,烦恼是制造问题。


“五戒”、“十善”是根本戒,把一切戒律全包括其中


  第二个,“持戒”。海贤老和尚没学过戒律,大概只是在受戒的时候,出家人都要受戒,那个时候的戒坛,有老师讲解戒律,“三皈”、“五戒”、“沙弥十戒”、“比丘”、“比丘尼戒”、“出家戒”,再往上有“梵网菩萨戒”、“瑜伽菩萨戒”、“璎珞菩萨戒”,这在中国都很流行的,这些戒本他一定学过,虽然不认识字,他听明白了。根本的戒律就是“五戒”、“十善”,“五戒”、“十善”把一切戒律全都包括在其中。老和尚做到了不杀生、不淫欲、不偷盗、不两舌、不妄语,老和尚一生没打过妄语,这持戒清净,持戒得清净心,布施、持戒得清净心。

  忍辱,老和尚忍辱的功夫令人佩服,令人尊敬,一生没有发过脾气,这样人到哪里去找?佛门里头也不多,一生没有毁谤过任何人、没有批评过任何人,从这个地方,你就晓得他忍辱的功夫。没有嗔恨的念头,忍辱波罗蜜圆满,一天到晚你看到他都是欢欢喜喜,满面笑容,像弥勒菩萨一样,无论是僧家、是俗家,男女老少对他都尊敬、都喜欢亲近他,为什么?他的磁场好。

  真正有修行人磁场不一样。我初学佛的时候,感受到磁场是章嘉大师的小道场,磁场非常好。到那边一句话不说,那是一种享受,让你的心能在他居住范围的地方能定下来,能够不起妄想、不起杂念,这个要修。

  特别是对毁谤你的人、对侮辱你的人、对陷害你的人没有怨恨心,你见到他们还尊敬他,决定没有报复,修忍辱波罗蜜,我们要认真学。学佛的同学大概都读过《金刚经》,《金刚经》里面有一条公案,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割截身体。这个故事在《大涅盘经》里面详细介绍;《金刚经》文字不长,只是略略的提了一下。忍辱仙人受歌利王割截身体,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凌迟处死”,是用刀把他的肉一片一片割下来,是这样让他死,不是砍头,不是一刀毙命,这个真叫“奇耻大辱”。忍辱仙人能忍受,最后死的时候告诉歌利王: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忍辱仙人就是释迦牟尼佛前世,修菩萨道的时候、修忍辱波罗蜜的时候遭遇到这个事情。

  世尊成佛了,第一个得度、第一个证阿罗汉果的是憍陈如尊者。憍陈如的前世就是那个地方的歌利王。佛说话算话,没有妄语,没有怨恨,没有报复,反而感谢。感谢什么?感谢你替我消业障。这个念头是正念,不但不怪罪这些陷害我的人,我还要感恩他。

  我们在六道,无量劫到今天不知道造多少罪业,业障怎么消得掉?忍辱是消怨害的业障能忍就消了,只有菩萨才能做得到,一般人做不到,一般人不服。要报复,这个报复的念头生起来可怕,为什么?生生世世没完没了,而且一次比一次猛烈,结果非常可怕!造极重的罪业,最后堕到地狱去了,害人、自害。对于害我们自己的人都不可以怨恨,有怨恨以后就造成生生世世冤冤相报,非常可怜,非常凄惨。所以真正觉悟,受了就算了,这个帐就了了,以后不再继续发生这个事情,这是有智慧、有德行的人,能忍,什么都能忍。

-------------------------------------------------------------------------------------------------------

  净土释疑网(www.foxdw.com)微信号:amtbedu。添加微信方法:打开微信--朋友圈--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众账号--输入“amtbedu”,出现的界面再点击“关注”;想阅读本微信所有文章,请打开“净土释疑网”微信的右上角,再点击“查看历史消息”,即能阅读本网微信平台已发所有文章。本微信内容是净空老法师每天最新讲经菁华、学佛答问以及印光大师文钞(生僻字加注音、注解)、选网友们的学佛体会等文章,分享给大家。

  净宗经教(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是帮助初入佛门的网友确立正确的学佛方法,介绍如何学佛和学佛次第,参与本网学佛,保准你学佛不走弯路。本网【网上共修注册】,愿与志同道合、正知正见的同修一块共修!

  净土释疑网手机版网站应用:安卓版。有疑问,可发邮箱:foxdw_01@163.com。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