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从《群书治要》看如何反腐(第三集 上)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4-10-23 17:45:51
关键字:举孝廉,祠堂,无事不登三宝殿,城隍庙,因果教育,出家制度,寺,庙,仁者无敌,大雄宝殿,四大天王
【 点击数:5538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主讲《群书治要》第5集(上) 2014年10月17日 讲于 澳大利亚

诸位老师,诸位学长,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从<群书治要>看如何反腐倡廉》。

  昨天我们讲到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经验,第一点,高度重视道德教育。并且把道德教育视为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宗教教育所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

  昨天我们讲到了社会教育,讲诗词、歌舞、喜剧、小说,全都表达了教育的内容,都是以宣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主要的内容,包括它的建筑物,在古代承担着道德教育的建筑物有三种。

  第一就是祠堂祠堂供奉着列祖列宗的牌位,它教导人要饮水知源、知恩报恩,教导的是孝道。

  另外就是孔庙。孔庙里供奉的是孔老夫子,它教导我们“尊师重道”,孔老夫子是被誉为“至圣先师”,所以历代的君主都要到孔庙去祭祀,身体力行给大家做出一个“尊师重道”的示范。这个告诉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国际儒联开了一个纪念孔子诞辰的学术研讨会,习总书记特意参加这一次会议,并且发表了重要的讲话。这个行动告诉我们,国家主席对传统文化、对至圣先师非常的尊重和认可。我们国家的主席、国家的领导者能够每一年都亲自去当主祭官到孔庙祭祀孔子,这个力量示范的作用就更加的有效。这个是讲孔庙。所以供奉孔子像,并不是迷信,并不是像“文革”的时候认为这是封建迷信。实际上,看到孔子像就要想到老师的教诲;第二看到孔子像就要想到见贤思齐:孔老夫子能够成为圣人,我们也要向他学习,也能够成圣成贤。所以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也说,“涂之人可以为禹”,也就是说在道路上你所遇到的每一个人看似很普通,但是他们都有本性的本善,他们都可以成圣成贤。这个就是儒家的教育。

  除此之外还有城隍庙。城隍庙供奉的是十殿阎罗,告诉你:一个人打妄语、说谎、不诚信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一个人邪淫会有什么样的惩罚、一个人偷税漏税、做假冒伪劣产品会受到什么样的下场、一个人从小接触到因果的教育。这种影响根深蒂固,他一生都不敢作恶。所以我们现在到九华山去参观,我们发现九华山里面的因果教育的意义非常的明显,他们都是雕塑的形式把一个人作恶,比如说缺斤短两、打妄语、邪淫、杀生等果报都惟妙惟肖的都表现出来,让你一看就有所警觉,让人不敢作恶。

  我们现在还保留着逛庙会的传统,像二月二要逛庙会,为什么要逛庙会?在庙会上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这个孩子特别喜欢去。但是这并不是主要的目的,去看了一圈之后就要带他到城隍庙里去看,接受因果教育

  所以老教授曾经说过:一个地方,县、市,有一座城隍庙,它的作用比上十万个警察都不止,因为人们从心底不敢去做。

  像潮州谢总他们的培训班之所以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就是因为在学习班最后几天导入因果教育,这个效果是立竿见影

  有一次我去深圳讲课遇到了一个企业家,他学习传统文化。他说他有一个朋友是负责一个公司的采购工作,经常利用职务之便然后收受回扣,结果赚了很多钱,家里也很富裕,但是莫名其妙的生了一个儿子。在怀孕的时候做检查也没有发现任何的问题,这个儿子一生下来发现左肩是残废的,他看了很多的医生、跑了很多的医院、花了很多的医药费也都没有看好,非常的痛苦。最后这个企业家看了之后很可怜他,就送了他一套光盘《圣贤教育,改变命运》,这里面有很多学习传统文化的人现身说法,比如说以前是做卖有毒菜的,最后自己有了什么样的恶果;以前是做三陪小姐的,最后有什么样的果报;还有很多偷税漏税的、还有找情人的,得了什么样的病,最后他们把自己的经理都讲述出来,忏悔出来。这个朋友看了这个光盘之后突然恍然大悟,终于知道自己不如意的结果是什么原因。从那以后再也不敢收受回扣了,即使逢年过节的时候,别人为了表示敬意送给他一些礼物去慰问他,他都不敢接受了,这就是因果教育立竿见影的效果。

  建筑物起到了教育的作用,这个从我们历代的建筑物都可以看到。如果我们去观察就会发现有很多有意义的内容。

  在中国历史上儒、释、道三家共同配合,才把人心能够教化好、社会能够治理好。历代帝王用儒来治国,用道来祭祀祖先、祭祀天地,用佛教来教化社会大众、来教化人心。所以在历史上佛教他是以社会教育的面目来示人,它不是宗教,而是教育。我们可以从寺院的来源说明这一点。

  “寺”是怎么来的?现在很多人把“寺”和“庙”联系起来用,说“寺庙”、“寺庙”,实际上是很没有道理的。

  “寺”是皇帝下的一级办事机构,也就是在古代的时候“皇权”和“相权”是区分得很清楚,在皇帝下的一级办事机构成为“寺”,他的最高长官成为“卿”,所以有“九卿”之说。

  而“庙”是祭祀鬼神的地方。特别是古人认为,一个人过世之后就成为鬼,对国家人民有贡献的人就称为神,他们就设一个庙来祭祀他们,比如说岳王庙、赵云庙、范公庙、关公庙等等,这都是在历史上对国家人民有贡献的人,人们为了纪念他才设了这个庙。

  所以“庙”是祭祀鬼神的地方,而“寺”是国家的一级办事机构

  皇帝下的一级办事机构成为“寺”,在宰相下面的一级办事机构称为“部”,当时有“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他的长官称为“尚书”,副长官称为“侍郎”。在汉代的时候外教是由皇帝来主管的,由“鸿胪寺”负责,外国的僧人都是皇帝派人礼请而来,来到中国之后就住在“鸿胪寺”。这些僧人和皇帝一交流,皇帝对佛教非常的想往非常的羡慕,所以就希望他们不要再回去了,留在中国长期宣扬佛陀教育。

  但是鸿胪寺是招待短期来访的客人的,如果长期住在这就不方便,那怎么办呢?皇帝下令在“九寺”之外增设一个“寺”专门推行佛陀教育,这个“寺”就是“白马寺”。

  那为什么取名叫“白马”?这也是把教育落实在生活之中。因为当时的交通不是很便利,僧人经书都是万里迢迢由白马陀来的,结果这个白马被累死在途中,为了纪念白马的功德,所以取名为“白马寺”以示纪念。这就是告诉我们,即使是畜生对我们有功,我们都不能够忘记,更何况是人呢!

白马寺建立以后做了什么事情呢?它做了两项工作:第一就是把外文的经典翻译成中文;第二还要解释经中  的意思,指导修学,讲经说法,教育民众。所以它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学编译馆”,而且也相当于现在的学校。

  现在很多寺院前面都有一个幢幡,竖幢幡什么意思呢?在古代的时候通讯不是很发达,寺院今天要讲经了,怎么让大家知道?幢幡很高,把幢升起来,大家远远的就能看到,就会互相传告这个寺院有讲经,大家愿意听的都可以来学习。所以他确实是一个社会教育的机构。

  很多人说了:既然是社会教育的机关,像我们现在的学校一样,那为什么我们走到了一个寺院看到了很多的佛像、菩萨像、罗汉像,让我们第一印象就是跟宗教联系到一起,搞偶像崇拜;而且这个宗教还不是一神教,是泛神教、多神教,而泛神教多神教相对于一神教而言还是低级的宗教?

  这是因为我们不懂得佛陀教育的这种艺术化的倾向。我们现在都讲教育都太呆板要朝着艺术化的方向发展,其实中国古人自古以来都崇尚艺术化的教育方式。那么这些雕塑摆在那里不是要你去顶礼膜拜然后去求升官、求发财、求保佑的,我们这样做就是把佛教变成了宗教,甚至变成了迷信。这些塑像摆在那里都是起到了教育的功能,相当于我们现在教学工具——教具有着表法的含义

  首先我们来到一个寺院看看它的建筑。建筑,大雄宝殿从外面看是两层,结果你走进去一看其实没有两层楼可上,只有一层,它的表法含义就是告诉我们:佛法和世间法是一不是二,告诉我们“真俗不二”,所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法。如果你离开了世间去求佛法,那也是求不到的。

  这个表法的含义还有一层就是佛法在世间也不离“世间觉”,就像禅宗有一句话说,“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所以学习佛法并不是非得到深山老林里隐居闭关修行与世隔绝,学习佛法就是在社会日常生活为人处事、待人接物、工作之中。就像一个人在百花丛中走过,是不是看这个花很好看,被他的香味所吸引然后就收到诱惑了呢?一个人在百花丛中走过,“片叶不沾身”,没有受到任何的诱惑,不起心、不动念,如如不动。这个就是告诉我们每一天从早到晚遇到很多的人事物,这全都是考验。如果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生起了嗔恨、生起了嫉妒、生起了不满意;在好的境界中生起了贪爱、生起了执着恋恋不舍,这都是没有做到“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所以们学习传统文化,首重修身,首重格物。修身就是要改变自己的心,变自己的心,把生处转熟、熟处转生。

  我们以前所熟悉的是什么?是自私自利,看到好吃的就想吃,看到好看的就想观赏,看到好衣服就想买、就想穿。人在这个五欲六尘中,时时受到诱惑还不知不觉,还以此为乐,这是我们所熟悉的。遇到事情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利益、有什么好处,自私自利的念头是第一念。

  那么我们学了佛法、学了传统文化之后,就要把这个心给转过来,第一念不是为自己着想,而是为对方着想、为全局着想、为整个国家人民甚至是世界众生着想,这个是我们所不熟悉的。要把熟悉的换成不熟悉的,把不熟悉的换成熟悉的。

  佛号念的很好,但是心没有转过来,这个也不是真正的修行,修行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错误的言语、行为、思想和念头,所以古人有句话说,“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

  为什么喊破喉咙也枉然?你看你的心没有变,妄念纷飞自私自利的想法还很多。

  当然一个真正的念佛人他能够把这些至少能伏住,自私自利的念头都不起,慢慢的功夫得力,妄念越来越少,心越来越清净,真正做到清净、平等、觉,那是非常值得赞叹的。

  大雄宝殿里供奉的是佛菩萨和罗汉,……而对自己要能够心地清净,清净无染,这是针对当时众生的问题所起的名号。所以你看到释迦牟尼佛就要反省自己是不是做到的这两点。

  释迦牟尼佛两边供着两位侍者,一位是阿难尊者,他在十八罗汉中“多闻第一”,他代表的是“解”;另一边是供奉的是迦叶(叶:音shè)尊者,他在十八罗汉中“苦行第一”,他代表的是“行”。这告诉我们,佛教强调的是“解、行”相应,就是要把你所学到的能够力行在生活当中,否则就是说食数宝,你说食不能够充饥,数别人的宝对自己也没有利益。

  为什么这个宝殿称为“大雄宝殿”?因为里面所供奉的佛菩萨都是能够战胜自己烦恼的大英雄所以在佛教之中所谓的“大英雄”,并不是能够指挥千军万马战胜敌人的人。

  中国古人说“仁者无敌”,并不是说仁者打遍天下无敌手,而是说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他心里头没有跟任何人有对立、有冲突、有矛盾的念头

  我们讲到了舜为什么称为“二十四孝”之首,就是因为即使后母弟弟害他置他于死地,他仍然能够起仁爱之心,没有和他能起对立,所以仁者无敌。

  在佛教中也是一样,什么样的人称为大英雄?就是能够战胜自己的“贪嗔痴慢疑”等等烦恼的人,这才是真正的大英雄。所以放下了妄想、分别、执着的人称为“佛”;放下执着分别的人称为“菩萨”;只是放下了执着的人,妄想、分别还有,这个人称为“阿罗汉”。所以阿罗汉、菩萨和佛都是佛教中学位的名称,就相当于我们世间大学的学士、硕士和博士。

  这也提醒我们,修行是修正自己的心行,不是让你去修正别人。所以每一天所遇到的人事物,不是看别人不对,而是提升自己的修为。所以六祖惠能大师就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不见”不是看不见,是看见了也不放在心上,不为这些东西所染污。

  我们的心其实就像一个容器,如果把别人的过恶都放在自己的心上,特别是把别人不好的地方做得不如法的地方都放在自己的心里,就等于把我们的心变成了承载别人过失的垃圾桶。我们想一想,这个垃圾桶你刚从商店买回来的时候,实际上是很干净的、很清净的,但是你为什么把他变成了垃圾桶?就是因为总把垃圾往里面扔,总装那些不干净的东西、不好的东西,结果才把它变成了污秽不堪不招人喜欢的垃圾桶。

  那我们的心本来是纯净纯善的,如果我们总是把别人的过恶放在心上,我们就是把自己的心变成了承载别人过失的垃圾桶,受害最深的是我们自己。所以我们看到了释迦牟尼佛就要向他学习,对别人要宽容要仁慈,看到别人的过恶不要放在心上,对自己就是寂寞、清净、无染。

  还有一句话说,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养不够。一开始我看到这句话特别的不理解。我就想,明明就是他做错了、他做的不如法,为什么我看他不顺眼还是我的修养不够?

  后来我们听《弟子规》的课,听到蔡老师讲了一个案例,说有一个孩子,他还没有成年,就做出了很多背逆社会的行为。比如说,他看到了一辆豪华的轿车停在路边,他也不认识这个车子的主人,但是他很淘气,上去拿刀子给它划两个道;甚至更有甚者,给它泼上一点汽油,一下子就把这个车子给烧了。如果我们是这个车子的主人,我们遇到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第一反应是什么呢?我相信大多数人就是很生气、很愤怒,要想方设法的惩罚他,说怎么有这样损人不利己的人呢?真没有教养!

  那么在《格言别录》上有一句话说:“论人之非,当究其心”。当我们谈论一个人的过失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找出他做这件事的原因,我们去调查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呢?经过调查之后,才发现,这个孩子早年父母离异,结果他的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成了一个家;他的母亲又找了一个丈夫,成了另一个家。他自己就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从小没有体会到父母的关爱,确实没有人教诲他,让他学习《弟子规》;更没有像我们这样如此的幸运,早早的接触到了传统文化,学习圣贤教诲,力行《弟子规》。结果怎么样呢?因为从小没有得到关爱,他对这个社会就是冷漠的,就是敌意的,就是想着去打击、报复的。所以当他有这样一种心的时候,他才会做出这样在常人看来损人不利己的事。

  那我们再想一想:我们对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态度?我们听说《弟子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我们可能不远万里也送孩子去参加一个《弟子规》的夏令营;我们听说有一个学习方法很好,可以提升学习成绩,我们可能不惜万金也要送孩子去参加这样一个学习班。我们对自己的孩子确实是有求必应,关心的无微不至。那么我们想一想,这样的孩子相对于我们的孩子而言,是不是很可怜了呢?所以中国古人说“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你看他的行为很可恨,但是你在深究一下,其实他也有可怜的经历,你知道了他可怜的经历之后,你不想去报复他,你不想让他受到惩罚,你反而想去帮助他、提升他。所以“仁者无敌”、“化敌为友”。

  为什么能够“化敌为友”呢?现在我们都呼唤和平,他打我一拳,我要踢他一脚,结果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恐怖战争越来越升级,能够“化敌为友”吗?“化敌为友”靠的是真诚之心的感化。所以舜,他就是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他被立为“二十四孝”之首,那是有原因的。

  怎么样“化敌为友”?就是从自己的内心先解除对别人对立、冲突、矛盾、报怨的情绪,这样自己的心变得很开阔,自己也会君子坦荡荡,那我们的言行举止,无形中也会感化别人。当然感化,它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并不是我们做了一两件让人感动的事,就能够感化他回头,我们要有耐心,向佛学习。

  这个佛度众生,你看他出现在这个世间已经是第八千次了。我们想一想对自己的朋友,劝他有没有劝过八千次?如果我们还没有劝到八千次,那说明我们还需要继续做努力、做工作。

  这个是大雄宝殿大英雄,不是对治别人的烦恼习气,时时刻刻是反求诸己。

  那么在中国的寺院,第一个建筑物是天王殿。天王殿第一个面对着大门,供着一尊雕塑,就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他有两个很明显的特征:第一他的肚皮很大,告诉我们“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第二他笑口常开。这个就是告诉我们,要想学佛首先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就是要学会微笑;第二就是能够学会宽容。

  像我们有一个朋友有一次给我这样说:你看你讲课的时候,就是太严肃了,好像面带秋风,不是面带春风。结果我一听心里就有点不高兴了,你看“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但是当真正有人来批评你、指正你的过失的时候,第一个反应还是不高兴、不是很开心。

  还有一次,另一个朋友对我说:你看你讲课讲了这么长时间也没有提升,讲的就是书本上的那些东西;但你看蔡老师讲课,每一次都不一样,说明人家力行的功夫好。我一听,我就反驳他,我说你都好久没有听我讲课了,虽然我每一次讲的内容大同小异,但是每一次境界都不一样,你都没有注意听,你就这样说。

  你看,别人看问题是旁观者清,但是我们自己却难以接受。虽然知道要接近那些犯言直谏的朋友,这样的朋友对自己真正有帮助。但是果真有朋友来指正你的问题了,第一个反应还是为自己辩护。所以这个确实告诉我们:圣贤教诲,以圣贤教诲出口易、教人易,以圣贤教诲力行难

  那么这个弥勒菩萨这两个特点,就是告诉我们要心存欢喜,还要存喜悦相、存包容,这样欢迎你来学佛。

  在天王殿的四周供着四尊天王。

  东方叫持国天王,什么意思呢?他教导我们怎么样才能把这个国家主持好、治理好,他教导我们负责、尽职。我们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一份工作,只要我们每一个人把自己的工作尽心尽力的做好,这个社会就和谐了。持国天王手里拿一把琵琶,这个琵琶也是表法的含义,告诉我们做事的时候,要无过、无不及。就像这个琵琶的弦,如果绷得太紧,就断裂了;如果绷得太松,又弹奏不出美妙的声音;只有调得适中,这个美妙的声音才出现。所以,儒家讲“中庸”、佛家讲“中道”,都是让我们无过、无不及。

  南方叫增长天王,顾名思义,他就是教导我们要求进步。无论你的德行、你的学问,才艺乃至你的生活品质,每一天都要有进步。

  从这里我们也看到,佛教并不像我们一般的人想象的,特别是现在的电视剧所表演的消极、落伍、避世。一个人感情上受到挫折,事业上没有发展,最后才遁入空门,了此残生。这也是我以前对佛教的印象。但是后来看了《景德传灯录》、《净土圣贤录》,发现,在历史上有很多有道德、有学问的出家人,他们的言行举止、学问,都可以做社会大众的表率和导师

  所以佛教是让人每一天都求进步、精进。精进,这个“精”就是专一而不杂的意思,“进”就是进步。

  增长天王手里拿一宝剑,这个宝剑在佛教中代表了“智慧”的意思,“快刀斩乱麻,利剑断烦恼”,这个就是告诉我们,虽然求智慧但是要选对方向。如果你很努力但是方向错了,越努力离你的目标越远。就像我们从北京去哈尔滨,结果我们坐上了去广州的航班,你飞的越快离你的目的地越远。这个就是告诉我们,在历史上这个佛教的出家人,他都是要有一定的条件的,要有一定的考核的。

  特别是在顺治皇帝以前,这个人要想出家都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在世间的学问必须拿到进士。这个进士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博士。现在我们的学位有三种,有学士、硕士、博士。在古代也有三个等级:秀才,举人,进士。而进士比现在的博士更难得,为什么呢?因为他是经过皇帝殿试之后才给的。殿试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后面都是进士,那是经过皇帝亲自考核的;这还不算,还要能够精通佛经,能够讲经说法,这样才能够出家国家给你一个“度牒”,成为正式的出家人。

  所以中国人有一句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为什么“无事不登三宝殿”呢?这个“三宝”就是指“佛、法、僧。世间人以金银财富为宝;修行人以“佛、法、僧”为宝。“三宝殿”就是指佛教的寺院。

  为什么“无事不登三宝殿”呢?因为在古代这个寺院、丛林都建筑在交通不是很便利的地方,很幽静,便利于修学。一个人有了问题,如果不是特别大的、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不会跋山涉水,换了马车,又换了帆船,长途跋涉去求见这个高僧。

  所以“无事不登三宝殿”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古代的出家人都是学问、道德很好的。世间做官的人遇到了问题,都向他们去求教,结果他们三言两语一点拨让人豁然开朗。因为他们是在静处,这些当官人是在动处,他的问题出家人一看就明白,告诉他一些方法很管用

  到顺治皇帝的时候,他自己出家了,他觉得出家是一件好事,不要给大家这么多的限制,于是他就把这个条件给废除了,结果是以好心办了坏事为什么呢?就像我们要考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是一个很好的学府,大家都想去,所以它的分数要求很高。结果来了一个校长说,清华大学是好学校,谁想来读都可以,不要用这个分数约束了,把这个分数线取消了,那么清华大学就不称其为“清华大学”了,学生的素质就不能得以保证了。所以顺治皇帝以好心办了坏事,从此以后僧才的素质就难以保证,他的这个做法也受到了印光大师的批评

  这个是增长天王告诉我们要求进步,但是必须要有智慧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

  西方叫广目天王,北方叫多闻天王,这两尊天王告诉我们要多看、多听。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到别的地方参观、考察、学习,好的地方我们加以借鉴吸取,不好的地方加以剔除,以此来建设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国家才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

  广目天王身上缠着一条龙或者是一条蛇,他代表了变化多端的动物,告诉我们广学多闻的时候,不要好的也学、不好的也学,他告诉我们广学多闻的时候不要被表象所迷惑。因为现象是变化莫测、变化无穷的。他的另一只手拿的是一个珠子,这个珠子代表的是不一的规律,意思是只要掌握了这个不变的规律就能够以不变应万变,不会被表象所迷惑。

  多闻天王手里拿一把伞,这个伞代表的是遮蔽污染的意思。他告诉我们广学多闻的时候,不要好的也学,不好的也学,不懂得遮蔽污染,不加剔除的拿来主义。

  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学到了西方很多先进的东西,但是也学到了西方腐朽的价值观,这就是不懂得遮蔽污染所导致的。比如说,刚刚改革开放之后,很多的领导干部有机会到国外参观,他们特别喜欢去的地方、特别好奇的地方是什么?就是红灯区。因为这个东西中国没有,到外国就很好奇,喜欢到那里去开开眼界。实际上不知道潜移默化的接受了污染,这就是不加选择的拿来主义导致的。

  所以这四尊相摆在那里,如果你明白其中的意思,你在这个大殿走上一圈,不用别人说一句话,你已经受到了提醒、受到了教育。所以这个是高度艺术化的教育方式,这个雕塑都起到了教育的含义。

  在中国我们都知道四大佛教名山。九华山供奉的是地藏菩萨,地藏菩萨代表的是大愿,“地”就是大地,“藏”就是宝藏,大地的宝藏无量无边。靠什么来开启呢?他告诉我们要靠孝道来开启无尽的宝藏,所以他就是教我们孝道。供奉地藏菩萨的意义就是一看到菩萨像,就提醒自己要“孝亲尊师”

  我们把对父母、老师的孝敬向上提升,来孝敬来到我们身边的有缘人,这就是观音菩萨所代表的含义了,他代表的是“大慈大悲”。这个菩萨的大慈大悲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像一般的世间人,对和自己有缘的人、对自己喜欢的人能够关心、能够爱护、能够同情、能够帮助;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或者没有什么缘分的人,不是自己的儿女、朋友、父母,那就漠不关心了。观音菩萨并非如此,他的慈悲是没有条件的,是对众生平等的,这叫“无缘大慈”

  “同体大悲”。像我们一般人帮助别人,都是自己有多余的,才拿来去布施、资助贫苦的人;如果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舍不得给别人。观音菩萨的大悲是同体大悲,意思是什么呢?他对众生的关爱和慈悲就像关爱自己的身体一样,是一体的,没有把他们看成是自己以外的东西,这是同体大悲。所以称为大慈大悲。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他代表的是智慧。也就是你对人仁爱慈悲的时候,也要有智慧,否则“慈悲多祸患,方便出下流”。很多人说,佛教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为什么又讲“慈悲多祸患,方便出下流”呢?就是因为这个慈悲他是没有智慧的慈悲,反而是被人利用了,反而滋长了别人的贪心,这就不是对众生真正的帮助了。所以文殊菩萨代表孝亲尊师,仁慈博爱,都要有真实的智慧。这个智慧就是要有理智,而不仅仅是出于情感

  峨眉山供奉的是普贤菩萨,“大行普贤菩萨”他代表的是“行”,也就是你把“孝亲尊师”、“大慈大悲”和“智慧”,落实在每一天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之中,这就是普贤菩萨的含义,他教导我们“力行”。

  所以供奉这些佛像并不是像现在的领导干部那样,带了很多的金钱去供僧,去布施,去拜山,回来之后仍然是贪污受贿,违法乱纪,最后被抓了起来。他还埋怨说,这佛菩萨都不灵啊。这不是佛菩萨不灵,而是你把佛教这么好的教育,变成了宗教,甚至变成了迷信

-------------------------------------------------------------------------------------------------------

  净土释疑网(www.foxdw.com)微信平台已开通微信弘法微信号:amtbedu。添加微信方法:打开微信--朋友圈--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众账号--输入“amtbedu”点击“查找”,出现的界面再点击“关注”。我们每天会把净空老法师最新讲经菁华、学佛答问;每天选取一篇印光大师文钞(生僻字加注音、注解);选网友们的学佛体会等文章,分享给大家。

  净宗经教(佛陀教育)网已开通【网上共修】平台网址www.foxdwedu.com愿与有志同道合、正知正见的同修在一块共修!净土释疑网手机版网站应用:安卓版。有疑问,可发邮箱:foxdw_01@163.com.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