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我们人到世间,到底是干什么来的?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4-08-19 17:46:06
关键字:人生酬业,轮回,真修行人,教育,中年战场,老年坟场,竞争,女色之祸
【 点击数:3314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摘自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93集  2014年8月15 日 讲于 香港

 

学佛能学多少,与你的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成正比例

 

  我跟这三个老师,三个老师都很喜欢我,我有没有达到标准?我自己很清楚,没有。我跟大家谈论的时候说过,真诚、恭敬我只能打三十分,跟上一辈比,我不如;上一辈的至少可以打七十分,像方东美、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师他们这些人,从小受过传统文化的熏陶,父母老师都是他们最好的榜样。

  我们没有,我们这一代生在战乱的时代,七七卢沟桥事变,八年抗战爆发,我十一岁,出生那个时代,从出生,满清亡国了,中国军阀割据,没有统一,那个时候我们太小了,不知道,好在生在乡下,乡下没有受到干扰,交通不方便,人都很纯朴。所以我跟上一代比,上一代可以打七十分,我只能打三十分,那老师还收我、还特别照顾我,什么原因?比起学校的同学好多了,学校同学大概只有三分、五分,那我有三十分,很不错了。是这么个道理。

  这就是还是算非常幸运,我们那个小地方,是桐城派的根据地,这个小地方没有动乱。军阀割据的时候没有动乱;八年抗战,日本人也没到这个地方,邻县到过,我们这个县没有,所以还保持一个安静的生活,所以战争当中有惊无险。

  我们学佛能学多少,就是与你的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成正比例。这个有多少?你就能得多少受用。

  那我们修行,不能不重视“身、口、意”。心量要大,如果心量只想到自己名闻利养,这个人一生的成就非常有限,很小,纵然做了大官,发了大财,也转眼成空,他能享受个几十年,寿命到了,那就是他福报尽了,一样也带不走,依旧在搞六道轮回。他造的业,不善的业比善的业多,来生三恶道去了,人、天没有他的份,这个事实真相,就是因果的真相,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我们可不走这个路子。起心动念想一切苦难众生,我们自己受苦,还有别人比我们受得更苦;我们有很多委屈,很多人比我们更委屈,在这个地方修忍辱波罗蜜

  愈是逆境,愈是恶缘,我们感谢逆境、感谢恶缘,它逼迫我们,让我们求往生这个念头,愈来愈坚定,它送我们往生,那好不好?好。对这些人,不但没有怨恨,有感恩的心。

  所以海贤老和尚他的心目当中,人人都是好人,看到什么人都欢喜,看到什么事都高兴,那怎么?那念头转过来了。顺境、逆境、善缘、恶缘,统统是自己的增上缘,全是好事,没有坏事。逆境、恶缘,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没有丝毫留恋,多难得!谁有这个力量能把我们这种“贪、嗔、痴、慢、疑”的根拔掉?还不就是逆境、恶缘、顺境、善缘,我们要有高度的警觉。

 

一个地区有十几二十个真修行人,这个地区就不会有灾难

 

  看看历史自古至今这大富大贵的人,那是一生得意,大富大贵,后来怎么样?唐太宗在历史上是好皇帝、明君,以《群书治要》治国(那个宝典我们现在看到),他死了堕无间地狱。为什么会堕无间地狱?夺取政权的时候杀人太多。隋朝末年,隋炀帝无道昏君,各地方的英雄好汉都起义(就是造反),夺取政权。李世民也参加了,他平定群雄,建立了唐王朝。他年轻,十六岁带兵打仗,常胜将军。他父亲在,请他爸爸做皇帝,唐朝开国的帝王,实际上那个国家是他打下来的。那我们知道,他二十七岁,他父亲把皇帝位子让给他,父亲做太上皇,大概父亲对他很不满意。得天下这桩事情满意;最不满意的、令他伤心的,他把他哥哥、弟弟都杀掉了。为了争权夺利、争取皇位,哥哥是太子,玄武门事变,这是他父亲最伤心的事情。他父亲对儿女非常爱护,所以他九年皇帝做得很辛苦。李世民继位的时候二十七岁,国家安定了,战争没有了,他讲求文治,自己读书不多,用什么方法来统治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大的幅员?唐朝的地图诸位展开来一看,非常可观,比现在中国还要大。所以他很聪明,要收集古人的经验、古人的智慧,从三皇五帝到前面的晋朝这两千五百年古圣先皇,他们治国的智慧、治国的理念、方法、经验,这一类的著作流传给后世去收集,把它抄下来,有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抄下来给他做参考,这就是《群书治要》。一部一部去收集,最后选出六十五种。从六十五种里面,唐太宗所需要的把它选出来,抄成一部《群书治要》,五十万字。他得到这部书,手不释卷,一天到晚就学这个东西,让他这个朝廷文武官员一起学习,“贞观之治”就出现了。他附体我们看到盘片,他从地狱出来,苦不堪言!

  我们找到这部书——《群书治要》,我找了三年,没有人知道。我在讲经的时候提出来,有善心的同学他们发现了,找到两部寄给我,我如获至宝!我一看到这两部书很完整,民国初年印的,大概九十年前,将近一百年,纸张很脆了,但是没有损坏,字很清楚,我交给书局,给我印一万套,送给全世界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收藏,就不会再失传了。

  怎么失传?唐朝亡国之后,日本的留学生把这个书带回去了。那个时候的本子是手抄本,这些人识货。唐朝治国宝典带到日本,日本起了作用,所以日本也有一千年的长治久安,就靠这个东西。为什么现在不要了?接受西方物质文明,日本也想走全盘西化,把中国这个东西疏忽了。日本自己没有文化,完全是中国的,饮食、起居、礼节、服装统统都从中国学去的。他有一个非常好的优点,他能保存千百年不改变,这个我们很佩服他、我们很赞叹。古老的建筑、寺院、宫殿都保持唐朝时候的风格,用的材料,这个殿堂柱子坏了,换一根柱子一定用跟它同样的材料,依然保存到现在,同样的颜色,你再看到,古色古香!

  乡村,我们在他们乡村住过两个星期,乡村人民的生活跟古代没有两样,好像回到唐宋时代,人民真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乡下买菜,乡下人种的菜,洗得很干净,包装得一把一把,标上多少钱,放在一个小棚上,那里有个盒子,装钱的,没有人管理,晚上他来收钱、收摊。真是路不拾遗、货真价实,没有欺骗人。都市里面就不一样了,所谓是现代化了;农村里头还保持一千多年以前那个样子。

  所以善是不贪、不嗔、不痴,能生一切善法。我们还要加两句,“不傲慢、不怀疑”,这个很重要。

  ……

  所以“成熟菩萨无边善根”这一句很重要!我们要学习。如果我们具足这个五善根——不贪、不嗔、不痴、不怀疑、不傲慢,我们身心健康、少病少恼、无病无烦恼,我们居住的环境不会有灾难,这个要相信!一个人就起很大的作用。如果这个地区要有十几二十个真正修行人,这个地区就不会有灾难。善心、善行这种人就得到佛菩萨的护念、佛菩萨保佑。

 

我们到这个世间是来干什么的?

 

  【科】子四、佛护。

  【经】无量诸佛咸共护念。

  这一句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

  【解】“无量诸佛咸共护念”。“护念”者,保护忆念也。

  佛菩萨保护,佛菩萨常常想着、常常念着,这个人有福,这个家庭有福,这个社区有福,这地方有福。

  我们到这个世间来短短几十年,有没有想到来干什么、为什么要来?我们没有答案,佛有答案,佛说了一句话“人生酬业”你为什么来?你过去造的业,现在酬偿你的业报;过去造的善,你来享福;过去造的恶,你来受罪。没有别的,因果报应、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生生世世。

  如果我们生起这个念头了,找它的原因,为什么?我对这个问题很早就想到了。我十四岁失学,初中的时候不能再上学了,什么原因?交不起学费。家里头贫穷,我自己找一份工作,自己要养活自己。那个时候我还记得一个月大概只有十块钱的样子。十块钱就相当多了,除了自己生活费之外,我还能剩个几块钱,非常节俭,还能剩个三、四块钱供养母亲。每天有空闲的时候,我就坐在河边树下,在那里想(我喜欢读书):如何叫天下这些孩童们不因家境清寒而失学?我想这个问题。想到了:只有国家来办学校,国家办这个公费学校,进入这个学校,衣食住行国家承当,全国的人民不会因为家境清寒而失学了。那么这个费用从哪来我得想到,国家可以征收教育费。好像国家规定你的收入的百分之十,不管你有没有小孩,要交百分之十的教育费。这个费用完全供给学生,从小学到大学,读书不要交费用的,还管吃管住。

 

什么样的开销都可以缩减一点,教育不可以

 

  我前年访问斯里兰卡,在斯里兰卡看到了,没想到他们这个国家做到了,跟我想的一模一样,所以我对于总统很佩服。我说:你们国家开销,是不是教育费摆在第一?他说:对的,比国防费用还高。教育摆在第一,真难得!所以这个国家虽然小,这个国家将来有前途。我帮助他们建一个佛教大学,还希望将来能再建一个宗教大学,团结全世界的宗教。

  所以国家确确实实要重视教育,你才有下一代,你才有优秀的人才出现,这是真正非常必要。什么样的开销都可以缩减一点,教育不可以!

  教育的目的,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到清朝末年,教育目的是培养圣贤君子。培养什么人才?圣贤君子。圣贤君子为国家服务,今天来说国家公务人员、各级领导、各级的干部。国家领导人是圣人,地方政府领导人是贤人,工作人员都是君子,这个国家能不强盛吗?不到这个地位的,君子还达不到的,教他做好人。让他学一门职业、行业,古时候是学农、学工、学商,他将来自己可以营生,经营他自己的生活、他的家庭。这个就是根性比较劣的,他学一点知识,生活上够用就可以了;有良好的品德、有理解力、有记忆力的这些人,帮助他们成君子、成贤人、成圣人。古时候教育它的目标非常明显,这个国家要护念!在过去是家庭护念,中国不是以人为本、是以家为本。

  中国这个家庭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因为教育是家庭负担,养老是家庭负的。年岁大了、退休了,落叶归根,回到老家,真的是过天伦之乐。回来养老,家里面的子孙晚辈至少有七八十人,多的时候一百多个。天天跟这些晚辈在一起玩,真的快乐!老人俱乐部就是祠堂。祠堂一年只用两次,平常都空着的,  就是春、秋祭祀在祠堂。祠堂是公共场所,小朋友在祠堂读书,学校设在祠堂;老人养老设在祠堂,所以老人跟小孩常常在一起。小朋友下课了,就到老人那里去,老人给他们讲故事,教导他们,把自己一生的经验传给他们,说不完的故事,这个家庭真有乐趣!所以大家庭有大家庭的好处。说不好的时候,那就是规矩很大、没有自由。规矩为什么要大?没有规矩就乱了!所以中国人守法的精神是从家里学来的。从小就学规矩,小孩三岁就很懂得规矩了,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正面的他喜欢,负面的他排斥,三岁就有这个能力。外国没有!

  外国,儿童是一生的天堂;上学之后就竞争,就入了战场;晚年是坟墓,真可怜!国人是相反的,儿童一点自由都没有,一举一动都要守规矩,要养成守规矩;读书成就之后为国家服务,奉献给国家、奉献给社会;晚年回家养老,最快乐、幸福的是在晚年。以家为中心、以家为荣,我生下来干什么?荣宗耀祖、光大门楣,目标在此地,向这个方向努力。

  竞争是平等的,齐头的竞争,我喜欢《周易》,一生在这里下功夫,可能这一门,当代的泰斗;那个人喜欢《尚书》,中国这个学术广大无有边际。你看《四库全书》你学一门,一生学一门,顶尖,结果怎么样?各个都是顶尖,这是什么?嫉妒障碍没有了。

  我在早年就这个想法,这一部《大藏经》三千多部典籍,每个人专攻一样,有三千多人就有一部活《大藏经》,每个人都平等,每个人都是顶尖,你是《无量寿经》顶尖,他是《金刚经》顶尖,他是《法华》顶尖,各个都顶尖,各个都第一,没有第二的。这个方法我介绍给星云法师,他没接受。上个月我在台湾保养身体,有个出家的同学告诉我,星云法师现在很后悔,当时没有密切我们合作。那要密切合作,我有把握,至少能够培训二十到三十个讲经的法师,每个人的成就不会在我之下,我相信有很多超过我的,那他就佛光遍照全球了。

  缘分很不容易得到,很容易失掉,我们第一次的缘分佛光山;第二次的缘分新加坡李木源居士,我在那里办了一个培训班,弘法人才培训班,短期做实验的。我跟李木源说,这个东西办好之后,大家相信了,我们办佛学院。没有想到,他对于培养人才热忱不足,我离开新加坡到澳洲。那时新加坡生活水平太高了,尤其是房地产,我们在那里无法立足,那地方寸土寸金,我们只有到澳洲发展,澳洲地大人少,土地很便宜。我们在澳洲买个教堂,旁边还买了很多房子,花了多少钱?澳币一百多万,如果在新加坡二千万都买不到,在澳洲一百多万就够了。澳洲钱跟新加坡差不多,新加坡稍微高一点。所以我们在新加坡那个时候,只用了三百万美金。今天诸位到那边看看净宗学院,我们在那边买了一千多亩土地,英亩,合中国大概一万多亩,六个中国亩是一个英亩,我们差不多大概有一千五百英亩。

  这些土地我们在研究,发展农耕。我们自己不会,我们找农民,付他工资,因为他是机器化耕种,所以需要耕种的人并不多,一二十个人这个大面积全都照顾到了。我们希望,将来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常住生活费用一切开销从农耕上取得,不依赖信徒,“身安则道隆”,修道应该要这样子。

  中国古时候寺庙都有田地、都有山林,农民承租,收割之后向寺院里头交租,寺院的生活靠这个。所以中国过去,寺院经济是这个来源。大富长者捐给寺院是农田是山林,山上可以种树,这都能生产,所以他们可以自给自足。

  寺院清净环境,你进入寺院有专门知客接待,不是知客他看到你也不打招呼,理都不理,专门有知客这个部门来接待,心是定的,像一个修行道场。

  现在没有了,没有经济来源,完全要靠信徒捐助,所以对信徒要格外客气接待,不敢得罪;尤其是大富长者,这怎么?道心没有了,道行也衰了,让许许多多人看不到佛、法、僧的真面目

  在古代,这是方东美先生讲的两百年前,两百年前的寺院庵堂是学校,没有不讲经,没有不认真修行的。认真修行是把自己身、口、意管好,要守住正念,邪念、邪知见、偏见都要放下。

  学佛可以学儒,也可以学道,中国这么多年来,儒、释、道形式上三家,实质上通通都学,学道的他也读佛经,学儒的也读佛经,学佛的学儒也学道,现在我们用儒、释、道来扎根,《弟子规》是儒、《感应篇》是道、《十善业道经》是佛,同时扎三个根,根越深越好,这个佛护念,诸佛护念。

  ……

  如果说是还有许许多多负面的,与不善相应,跟魔王相应。作恶也有护法,谁是护法神?妖魔鬼怪来护法,来护持你。正法是天龙善神,我们的心正,我们的行正,所以感得的是正法,这一点很重要。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印光法师文钞选读

 

不可录重刻序

 

  女色之祸,极其酷烈。自古至今,由兹亡国败家,殒身绝嗣者,何可胜数。即未至此,其间颓其刚健之躯,昏其清明之志。以顶天履地,希圣希贤之姿,致成碌碌庸人,无所树立之辈者,又复何限。况乎逆天理,乱人伦,生为衣冠禽兽,死堕三途恶道者,又何能悉知之而悉见之耶。噫。女色之祸,一何酷烈至于此极也。由是诸圣诸贤,特垂悲愍。或告之以法言,或劝之以巽语。直欲福善祸淫之理,举世咸知。而又征诸事实,以为法戒。企知自爱者读之,当必怵然惊,憬然悟,遏人欲于横流,复天良于将灭。从兹一切同伦,悉享富寿康宁之福,永离贫病夭折之祸。此不可录所由辑也。张瑞曾居士,欲重刻印施,命余作序,畅演窒欲要义。须知美色当前,欲心炽盛,法言巽语,因果报应,皆难断其爱心。若能作不净观,则一腔欲火,当下冰消矣。吾秦长安子弟,多玩促织。有兄弟三人,年皆成童,于月夜捉促织于坟墓间。忽见一少妇,姿色绝伦,遂同往捉之。其妇变脸,七窍流血,舌拖尺余,三人同时吓死。次日其家寻得,救活者一,方知其事。活者大病数月方愈。其家子孙,不许夜捉促织。夫此少妇,未变脸时,则爱入骨髓,非遂所欲则不可。及既变脸,则一吓至死,爱心便成乌有。然当其群相追逐时,固未始无血与舌也。何含而藏之,则生爱心。流而拖之,则生畏心。了此,则凡见一切天姿国色,皆当作七窍流血,舌拖尺余之钓颈鬼想矣。又何至被色所迷,生不能尽其天年,死必至永堕恶道耶。以故如来令贪欲重者,作不净观。观之久久,则尚能断惑证真,超凡入圣。岂止不犯邪淫,窒欲卫生而已。其女貌娇美,令人生爱心而行欲事者,不过外面一张薄皮,光华艳丽,为其所惑耳。若揭去此之薄皮,则不但皮里之物,不堪爱恋。即此薄皮,亦绝无可爱恋矣。再进而剖其身躯,则唯见脓血淋漓,骨肉纵横,脏腑屎尿,狼藉满地。臭秽腥臊,不忍见闻。较前少妇所变之相,其可畏惧厌恶,过百千倍。纵倾城倾国之绝世佳人,薄皮里面之物,有一不如是乎。人何唯观其外相,而不察其内容,爱其少分之美,遂不计其多分之恶乎。余愿世人,遗外相而察内容,厌多恶以弃少美。则同出欲海,共登觉岸矣。又当淫欲炽盛,情不能制之时。但将女阴作毒蛇口,如以阳纳蛇口中。则心神惊悸,毛骨悚然。无边热恼,当下清凉矣。此又窒欲之最简便法也。(选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三 序)

注解:

  ①殒身(yǔn shēn):死去;丧失性命。殒,死;古同“陨”,坠落。

  ②嗣(sì):接续;继承;子孙。

  ③颓(tuí):崩坏;倒塌;消沉;萎靡;败坏。

  ④巽(xùn):八卦之一,代表风;古同“逊”,谦让恭顺。

  ⑤窒欲(zhì yù):亦作“ 窒慾 ”。抑制欲望。《易·损》:“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窒,阻塞不通。

  ⑥乌有(wū yǒu):虚幻;不存在。乌,无、没有;文言疑问词,哪、何。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