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学佛一定要“一门深入”才会开悟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4-11-30 11:18:32
关键字:开悟,一门深入,学佛,佛学,教学方法,应供,明行足,等正觉,老方法
【 点击数:4574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摘自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38集 2014年11月27日 讲于 香港


“应供”的含义


  【解】二、“应供”。《大论》曰:“佛诸结使除尽,得一切智慧,故应受一切天地众生供养。”

  用我们现在科学的话讲,回归“零能量点”,“零能量点”就是真如、自性。“结使”是烦恼的代名词。这些烦恼总的来说,不外乎前面我们所说的,起心动念,无明烦恼;分别叫尘沙烦恼;执着叫见思烦恼。烦恼无量无边,归纳起来不外乎这三大类。

  真正修行人,就是在现前境界相当中,把烦恼放下。眼见色,不起心、不动念,这是法身菩萨的境界,你要到极乐世界去,决定生实报土;如果不能,他还会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这是菩萨,生方便有余土;如果妄想、分别、执着全有,这六道凡夫,生凡圣同居土。

  不过我们一定要知道,不能小看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为什么?虽然是下下品往生,到极乐世界,得阿弥陀佛本愿,就是四十八愿威神加持,皆做阿惟越致菩萨,这一句话可不得了!你的地位虽然不高,你的智慧、神通、道力跟法身菩萨没有两样。不是你证得的,阿弥陀佛加持你的,加持管用,不是不管用。所以你就有能力到十方一切诸佛刹土,跟你有缘的众生,你跟法身菩萨一样,可以现身说法去度他们,有这个能力;有能力到十方世界去拜佛,佛一定会接受你,你是阿弥陀佛的学生,诸佛看到都会另眼相看,特别欢喜。你供佛修福,闻法是修慧,福慧双修。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想去就去,想回来就回来,得大自在,这是我们梦寐以求而求不到的,到极乐世界心想事成,所以不能不去。

  佛所有烦恼都断尽了,得一切智慧、圆满的智慧,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不是赞叹的话,这是事实真相。


供养三宝是大福报 


  【解】故应受一切天地众生供养。以是故佛名应供。

  “应供”,就是应该接受供养。为什么?为众生种福。众生没福,到哪里去修福?供养三宝是大福报。这一点不能不知道。

  所以往生到极乐世界,每一天修的福慧,在我们这个世界无量劫也办不到,在极乐世界天天办到。我们对于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不再迷惑了,真正会发心早一天往生、早一天成就,往生就是成就。凭什么成就?就凭这一点——福慧双修。在这个世界哪一天才能圆满?在极乐世界天天圆满。

  【解】又《净影疏》曰。

  这是我们中国法师,隋朝时代净影寺的慧远法师,他为《无量寿经》有注解,叫《无量寿经义疏》。他说:

  【解】“证灭相应,故名为应。

  “灭”是灭烦恼,“证”是证得自性本有般若智慧现前,“应”有这个意思,这叫“应”。

  【解】又证灭故,合应供养,故云应供。”

  因为他有证、他有灭。“证”就是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相好自在现前;“灭”,灭三种烦恼,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灭掉了,这个时候应该接受供养。供养如来得无量无边的福报,不能不知道!所以叫“应供”。

  【解】又《会疏》曰:“万行圆成,福慧具足,应受天上人间供养,饶益有情,故号应供。”

  跟上面意思差不多,上面讲“证灭相应”,此地说“万行圆成”,圆满成就、福慧具足,具足也是圆满的意思。

  “应受天上人间供养,饶益有情,故号应供”。在中国大的寺庙,每一年有举行供僧——千僧斋,供养一千个出家人,请他们来应供,就是你中午请他们吃饭。这一千个人里面,如果家里修供养的人真诚、如理、如法,很有可能会有佛菩萨、阿罗汉来应供。供斋的人,应该把每一个来应供的出家人都看作真佛、真菩萨,这个功德无比殊胜


“等正觉”的含义

  【解】三、“等正觉”。梵语三藐三菩提。

  这完全是音译的。

  【解】具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为无,“耨多罗”为上,

  这就是“阿耨多罗”是“无上”。

  【解】“三”为正,“藐”为等,“菩提”为觉,即无上正等正觉。

  所以“正等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

  【解】菩萨因行圆满而成等正觉。

  菩萨在因地,佛是证果了,所以佛在果地。菩萨因行修圆满了,他就成佛了,“成等正觉”就是成佛。

  【解】旧译为无上正遍知,

  新、旧,是在唐朝玄奘大师以前的这称为“旧译”;玄奘大师建立译场,称为“新译”。这个新旧是这么分法的。旧译为“无上正遍知”,“正”是正觉、没有错误;“遍知”就是什么都知道,遍法界虚空界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就这个意思。

  【解】《维摩经肇注》曰。

  “肇”是僧肇大师,是鸠摩罗什大师的弟子。他说:

  【解】“阿耨多罗,秦言无上。

  那个时候中国也是在分裂的时候,这个秦就是姚秦,鸠摩罗什大师在中国翻经的那个时代。

  【解】三藐三菩提,秦言正遍知。

  这是旧译,翻作“无上正遍知”;玄奘大师所翻的是“无上正等正觉”。梵文是相同的,两位大德翻得不一样,但是意思上都通。僧肇大师说:

  【解】道莫之大,无上也。

  这个“道”是佛所证得的道,就是真如自性。真如自性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无上!


走现代的教学路子是“佛学”,不是“学佛”


  【解】其道真正,无法不知,正遍知也。”

  这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现前,确确实实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决定不是学来的。这一点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对于古人教学的概念、教学的方法,我们才会欢喜接受。你比如说现在学校科目很多、广学多闻;那佛法不是的,佛法教你一门,一生就搞一门,不能搞两门,跟现在完全相违背。我们走哪个路子?走现在的路子是“佛学”,不是“学佛”。把佛的经典都变成一种玄学、变成知识,甚至于讲它是神学、是文化里头很有限的一部分。我们搞了这么多年,渐渐的明白了、接受了,佩服得五体投地!佛法的修学目的是教你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是成佛

  所以“佛陀”这个名词,要用现在的话说,在“佛陀教育”里面它是最高的学位,再没有比它更高的了,它是博士学位。每一个人都应该拿到,为什么?因为你本来是佛,你迷失了自性。所以佛法是平等法,一切法都是自性变得,所以一切法跟自己是一体。为什么不能成佛?你不承认,你不相信自己是佛,不相信自己有无量智慧,不相信自己有无量德能,不相信自己有无量相好,你都不相信!你要相信了,极乐世界是你的老家,往生极乐世界是回老家,我老家样样现成,一样都不缺乏。回到老家之后,你才真正有能力、有智慧、有道行去帮助十方诸佛刹土里面苦难众生,你知道那些苦难众生跟自己一样,自己现在破迷开悟了;那些众生还在迷,还不知道开悟,他跟我们有缘,我们有责任、应该要去帮助他,而且是无条件的去帮助他,就像诸佛菩萨帮助我们无条件,我们帮助别人也是无条件的。真诚的爱心,无量的智慧、德能、相好接引众生,真是无法不知


一定要“一门深入”才会开悟


  【解】又《净影疏》曰:“正者,理也。于理穷照(即彻照于理体),故云遍知。”

  完全明白了,一丝毫迷惑都没有了,所以“遍知”。你看你一见性,你要知道这个好处,我用一门见性,见性之后明白了,不必要学的,完全通达,为什么?这是你的本能,你完全回归自性、完全恢复了本能。你要不相信的话,你好好回头想一想,释迦牟尼佛是我们一个好榜样,他一生所说的这些经典,我们在大藏经里看到了,他从哪里学来的、谁教他的?没有!虽然早年头十九岁离开家到外面参学,印度所有宗教、所有学派他都去学习过,而且学习非常认真,学了十二年,觉得怎么样?觉得没用处,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放下。这个示现用佛学的术语来说,十九岁离开家庭是放下烦恼障(七情五欲);三十岁不再参学了、不再学习了,统统放下,放下所知障。二障放下了,他在菩提树下入定,豁然大悟,就能给我们讲十二部经。

  十二部经自己通的,没人教他,他能讲,那些外道都听不懂。他以前参学的那些宗教、那些学派,对他所说的都不能完全通达。那些人也学,把它当作一种知识来学习,为什么?不开悟。为什么不开悟?方法不对,一定要“一门深入”才会开悟。同时涉猎很多门,你学杂了、学偏了,所以你只能学到知识,你智慧没开

  智慧是什么样子?智慧是不用的时候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起作用的时候,别人来问,你没有不能回答的,而且都回答得非常巧妙,启发人的智慧,这不一样。我们对这些地方要特别留意,培养我们自己的信心,对佛的信心,释迦牟尼佛决定不会骗人,句句话都是实话。实话就是从真实心中流露出来的言语,没有通过思想,他不用阿赖耶、不用末那、不用意识,转八识成四智。他用的是什么?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大圆镜智就是大觉,平等性智就是转末那识成就的;妙观察智就是清净心,转第六意识成就的,转阿赖耶,用经题上的话来说就是觉,转末那——平等,转第六意识——清净。自性本自具足,不从外来。我们要把佛教再兴旺起来,要从这里兴,没有几个真正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佛法兴不起来

  达摩传到中国来的禅,一定要到第六祖惠能大师,不认识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从这个地方发扬光大。往上五代都是单传、都是传一个。


我们必须从老方法真干,自己用“一门深入”来做实验


  在今天,学习有一定的困难,大家不相信佛所说的,把佛——释迦牟尼佛也看成一个普通的人,智慧比人稍微高一点,而不能承认他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就难了,难到极处,佛法在这个世间灭掉了,这是末法时期。末法一万年已经过去一千年,这是第二个一千年——四十一年。

  我们必须从这个老方法真干,用自己来做实验,我就一门深入。我们这个“一门”实际上还是两门,但是两门是一门,那就是一部《无量寿经》、一句佛号。以一句佛号为主,不以经为主。经帮助——助修,佛号主修。

  我们发心帮助这个苦难的世界,我们用什么帮助?学习《群书治要》。学习来做什么?把它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奉献给这个时代的地球上的居民,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我们奉献给他们,帮助大家建立共识,目的是希望化解世界的冲突,促进社会安定和谐,带给众生幸福美满的生活,自己一心一意求生净土,没有第二个愿求。为什么?往生到净土才是究竟圆满。我们要发这个样的心、要立这样的志。

  《群书治要》是分我们一点心,不怕!我们用一句佛号把它弥补过来,放下书本的时候阿弥陀佛就现前,不碍事,早晚要拜佛、要念佛、要经行。

  “经行”我讲散步,现在人讲运动,毕竟是这个身体,身体需要运动、需要活动。活,就要动;不动,就不能活了。拜佛是动,绕佛是动,我们有这两样就够了。这两种运动就够了,时间越长越好,那我们这一生没有白来!世间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彻底放下,我们的依靠是谁?阿弥陀佛,诸佛如来。

  我们起心动念言行举止,佛菩萨知道,常寂光照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真干,佛真加持,这一定是道理,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不能不知道


“明行足“的含义


  【解】四、“明行足”。“明”有多解。

  此地略举几种。

  【解】(一)《大论》曰:“宿命、天眼、漏尽,名为三明。”

  “宿命”是知道自己过去生中无量劫来生生世世在轮回、在六道、在十法界、在行菩萨道,全都清楚。这是什么?证得究竟果位的人他知道。

  第二,“天眼”,他没有空间的障碍,也没有时间的障碍,能看到过去无量劫,也能看到未来无量劫。

  “漏尽”,“漏”是烦恼的代名词,“漏尽”就是我们常说的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全放下了,没有了;不但没有,连习气也没有,叫真漏尽,都是妙觉如来所证得的,名为“三明”,“三明六通”。

  【解】《会疏》与《净影疏》同之,均谓“明”即三明也。

  这个“明”就是讲的前面所说的三明。

  【解】(二)但《净影》又谓:“明是证行,证法显了,故名为明。”是说较深。

  这个意思是,“明”是你现前所证得的,“行”是行为,你在一切法里头,这个“法”就是惠能大师讲的“何其自性,能生万法”,自性所生的万法你没有一样不明了、没有一样有障碍,你对这些法“体、相、作用”、“因、缘、果”、“理上、事上”,没有一样不通达,没有一样不明了,这叫“明”,这个明的意思跟前面说是一样,它说的更清楚、说的更深入。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印光法师文钞选读


上海世界居士林佛学研究丛书序


  众生与佛,心性一如,了无优劣,及与增减。而佛则安住寂光,众生则轮回生死者,以悟与未悟,及顺修逆修之所致也。如来知众生之皆具佛性,皆堪作佛也,是故示生世间,示成正觉,随机演说一切权实法门。俾彼利根,直下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其有钝根,亦得渐次熏陶而得悟入。待其悟证及极,方复本具佛性,方离凡圣生佛之差别名相,所谓令一切众生悉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噫,如来度生之心,可谓慈悲至极,无以复加矣。自后诸菩萨祖师善知识,各各潜修密证,宏阐发挥,以上续如来慧命,下作众生津梁。自法流东震,千数百年,其悟自性而断烦惑,出生死以证涅槃者,何可胜数。其绪余尚能移风易俗,胜残去杀,使民日迁善而不知所以为之者。故古今首出庶物之出格高人,莫不以此自行化他,以期天下太平,万国咸宁也。及清咸同间,屡遭兵劫,法运遂衰。自后罢除举业,天姿高者,于各种科学外,兼研佛学,知为世间唯一无二之道。当此世道人心陷溺已极,欲为救援,舍昌明佛学,莫能为力,故咸以提倡佛学为急务。而研究会,居士林,随处建立。法不执一,随人之机,或禅或教,或显或密,而为修持,及与发挥。而又注重于净土法门,以期悟与未悟,同于现生出离生死轮回也。良以末法众生,自力微弱,匪仗佛力,决难即生解脱。华严会上,华藏海众,等觉菩萨,尚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况末世之学者乎。是知净土法门,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之成始成终法门。上海为全国枢要之地,其居士林诸居士,欲普布佛化,于讲经念佛外,季出林刊,以期推广。今又继出佛学研究丛书,若起信论,楞严经指要。取深经奥论,以浅显之语言发挥之,俾初机之人,易于领会,庶无捍格不入之苦,悉获因指见月之益。从兹相续刊布,以扬佛日之光,俾一切同人,同悟本具之天真佛性,庶不负如来出世之一大事因缘,而挽回世道人心,亦以是为根据。凡我同伦,各宜资助以期遍界流通云。(选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三 序)

注解:

  ①堪(kān):能;可以;足以。

  ②俾(bǐ):使。

  ③津梁(jīnliáng):渡口和桥梁。比喻能起引导、过渡作用的事物或方法。

  ④震旦(zhèn dàn)。中国。印度古时称中国为震旦。

  ⑤庶物(shù wù):众物;万物。《易·干》:“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⑥出格(chū gé):与众不同;超出一般。

  ⑦良(liáng):确实;果然;的确。

  ⑧匪(fěi):不;不是。

  ⑨庶(shù):但愿;或许。

  ⑩捍格( hàn gé):坚固;互相抵触,格格不入。

-------------------------------------------------------------------------------------------------------

  净土释疑网(www.foxdw.com)微信号:amtbedu。添加微信方法:打开微信--朋友圈--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众账号--输入“amtbedu”,出现的界面再点击“关注”;想阅读本微信所有文章,请打开“净土释疑网”微信的右上角,再点击“查看历史消息”,即能阅读本网微信平台已发所有文章。本微信内容是净空老法师每天最新讲经菁华、学佛答问以及印光大师文钞(生僻字加注音、注解)、选网友们的学佛体会等文章,分享给大家。

  净宗经教(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是帮助初入佛门的网友确立正确的学佛方法,介绍如何学佛和学佛次第,参与本网学佛,保准你学佛不走弯路。本网【网上共修注册】,愿与志同道合、正知正见的同修一块共修!

  净土释疑网手机版网站应用:安卓版。有疑问,可发邮箱:foxdw_01@163.com。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