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人工美容是破坏自然环境,叫大不孝

  来源:净土释疑网站 录入时间:2013-03-01 18:47:37
关键字:美容,因果,不孝,破坏自然环境,德性,金身
【 点击数:2339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181集  2013年2月17日讲于马来西亚

  “众相庄严,微妙第一”,这两句话把它的密义、深远的意思去展开了。“众相庄严”,这个“众相”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微妙第一”,没有人能跟它相比。这什么原因?修得的,佛用这个方法劝我们修。人都爱美,可不能去美容,美容是破坏大自然的环境。你父母生下这个面孔是自然的,你要去美容,就破坏它。破坏它,受苦无量,你那个美容能保几天? 我在澳洲,有一次有一位义工在我们那住了几个月,她在山上照顾我们生活。我常常看她流眼泪、很痛苦,我问她什么原因,她美容——隆鼻,鼻子;十年之后,这地方就出了麻烦了,苦不堪言,才知道自己错了。来很健康的这五官,要去修理、整理一下,自己破坏了,破坏大自然环境,那你得要受这个苦果。所以进美容院就是破坏自然环境,这个在中国古时候叫大不孝。父母给你的身体,你要去把它改造一下;不称你的意,就去改造一下,这对父母很不恭敬。最健康的就是随顺自然,千万不要去改造它,这最健康的。

  那么佛的“身金色”的身相,这个“金色”就是他的肤色特别好,谁看到谁欢喜。那么换句话说,他的肤色不止一种,而且随着众生的爱好产生变化,不是他自己有意的,《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你喜欢什么颜色,他就现什么颜色,两三个人在他面前,各人看的不一样。早年,我在香港讲经,七七年之后,差不多每一年我到香港去讲一个月。有一次,八零年代的时候,大陆好像还没有开放,圣一法师跟一个朋友,出家人,两个人发心到普陀去朝观音菩萨,大陆上有一位法师陪同他们,三个出家人。到潮音洞,这个地方相传,人在这个洞口拜观音菩萨,观音菩萨现身给你看。他们三个人在门口拜,拜了大概半个多小时,观音菩萨出现了,三个人都看到了,非常欢喜。回来在路上,三个人就问:你看到观音菩萨像什么样子?三个人看到不一样。圣一法师看到的是全身是金色的,戴毗卢帽,就像地藏菩萨戴的帽子一样,全身金色;另外一个法师见到的是白衣观音,像我们平常画画的白衣观音,拿着杨柳枝、净瓶,现这个相;另外一位法师看到的是一个出家的比丘,出家人。三个人同时、同处都见到了,见到观音菩萨现相,不一样、不相同。证明经上所说的“随心应量”,这句话一点都不错。菩萨没有身相,佛当然没有身相,相是从你心里头变现出来的,你喜欢什么相,看到就什么相,所以“相随心生”。不是随他的心,他没有心、没有念头,随众生心,我们的真诚心、恭敬心、欢喜心,随我们的心而现的。这真的,不是假的。那么这个身相,修什么感得的?下面说了:

舍弃七情五欲就有德相

  “此相系以离诸忿恚,慈眼顾视众生而感得。”

  我们希望我们“相”要好,不用美容、不用化妆,什么都不需要,修心,为什么?“相”是心变现出来的。“相由心生”,你什么样的心,生什么样的“相”。你心地慈悲,就生慈悲相;你心里头怨恨,它就有怨恨相,相是这么来的。佛菩萨离一切“忿恚“,“忿”是愤怒、嗔恚、傲慢、嫉妒,这些念头佛菩萨通通没有;他有的是大慈大悲。大慈大悲照顾一切众生、关怀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所以感得的“身金色相”。

  “此德相能令瞻仰之众生厌舍爱乐,灭罪生善。”

  这一句是说它的功德。相好的功德,能让见到他的这些众生“厌舍爱乐”。这个“爱乐”是说的贪念,意思也很广,合你情义的,就生贪爱;违背你心意的,你就生嗔恚,这是人之常情。见色闻声、六根缘六尘境界,他生心、起念,生心起念也就是生烦恼。七情五欲是烦恼。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恶”是讨厌,最后是“欲”。“欲”就是“财、色、名、食、睡”五欲。七情五欲,这个不是好东西,佛菩萨没有,完全舍弃了,完全放下了,所以他得到的是圆满的报身,“灭罪生善”这个“厌舍爱乐”这个两个字,就是七情五欲,通通舍离。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