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持戒的人才能听明白经典,否则听不懂

  来源:净土释疑网 录入时间:2012-08-23 15:10:39
关键字:持戒,戒律,经典,护法神,护戒神,依教奉行
【 点击数:2948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478集  2012年8月19日讲于香港

   “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能传错吗?传十万年也不会传错。它简单,它不麻烦,而且都能够做到,家和万事兴,社会和谐、国家和谐、世界和谐。“五常”是做人基本的道德概念,“仁、义、礼、智、信”五个字会传错吗?不会!要想做个人,一定把这五个字做到,这五个字是人的标准,人要没有这五个字,人跟禽兽没有两样。“仁”者爱人;“义”者循礼;“礼”是合情、合理、合法,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违反,礼“是”礼节,大家都要遵守,社会就有秩序,不会混乱;“智”是理智,不是感情用事,要用理智来判别;“信”是讲信用,言而有信,不能欺骗人。中国老祖宗的“五常”就是佛门的五戒:“仁”,不杀生;“义”,不偷盗;“礼”,不淫欲;“智”,不饮酒;“信”,不妄语,跟佛家的根本戒完全相同。所以佛教传到中国的时候,立刻被中国人接受,根本,是一样的。教学的方法,佛是“戒、定、慧”三学,“戒”就是守规矩,“定”就是清静、平等心,“觉”就是智慧开了,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定”是开慧的枢纽,“戒”是得定的方法。十方三世一切菩萨成佛,都走这条路——戒、定、慧;我们不走这条路,不会成就。这条路三世诸佛都走的,我们找不到另外的新路。

  “尽此一生,端守佛诲,终无懈怠,故云‘终身不怠’。‘尊圣敬善,仁慈博爱’。”

净宗法门是捷径,是直路不是弯路,但是这个里头有戒、有定、有慧。“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就是戒、就是定、就是慧,“戒、定、慧”三学一念完成,这无比殊胜。所以祖师大德教导我们要“尽此一生,端守佛诲,终无懈怠”,就是终身不怠。“尊圣敬善,仁慈博爱”。

  “憬兴曰‘圣通佛僧。善,世出世法,是无上宝,故敬之。此则三宝也。仁爱慈悲,博济众民,故云仁慈博爱,所谓博爱济众也。’”

  人要有智慧辨别善恶,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儒家“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是善,是性德;佛法里面“五戒”、“十善”、“六和”、“六度”、“十愿”,这是佛门善的标准。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不违背,这是真佛弟子,做一个真正佛的好学生。

  今天佛法要兴,很难! 我们这代人责任特别重,我们是生在关键的时代,我们不能复兴,佛教就灭亡了,永远不可能再复兴;我们把它兴起来,佛法就能继续传世,这是无量功德。在乎我们的认知,我们牺牲生命在所不惜,一定要把这桩事情做好。从哪里做起?从持戒做起。决定不能疏忽戒律,不能贪图享受。世间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七情五欲要彻底放下,这个东西是有毒害的,要认识清楚,不要被外表的糖衣蒙蔽了,要晓得他里面包藏的是要命的,碰不得。

  经教是佛法的根本,佛陀在世,我们以佛为师;佛不在世了,经典是老师。经典当中,尤其是戒律,有持戒的人能听得懂经典,不持戒的人听经听不懂。为什么?持戒的人心清净,有信心,有恭敬心,有慈悲心,他能听得懂佛说的是些什么,没有诚敬听不懂。印光大师常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没有诚敬,佛菩萨给你讲,你也听不懂,这跟世间学问完全不一样。

  那要问今天到哪里去找诚敬心的人?没有真诚恭敬,老师不讲,为什么?讲了没用处,你听不进去,你不会落实,你还是依你自己妄想念头去生活,你不会依佛菩萨教诲,所以教等于白教,这是老师为什么不讲,原因在此地,绝对不是老师不慈悲。老师因材施教,“才”是什么?诚敬,有一分诚敬心的,老师就教一分,教两分,那一分装不进去,白教了;有十分诚敬心的人,老师教九分还对不起他,为什么?他还可以装一分,你没教他。古时候老师完全看学生能接受多少,就教多少,不是自己愿意不愿意,看学生能接受多少,不能接受就到此为止,所以“仁爱慈悲;博济众民,故云仁慈博爱,所谓博爱济众也”。“仁慈博爱”四个字是出在这个经文上,《无量寿经》上的经文。

  “‘当求度世’者,自度度他,自觉觉他,普令一切众生永脱虚妄生死。‘拔断生死众恶之本’者,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也。”

  这两句话重要,一生不能违背,要真正修“戒、定、慧”。“戒、定、慧”不必修多,只要修“五戒”、“十善”,这是佛门的根本戒。“五戒”、“十善”真做到,“六和”、“六度”真做到,这就是个出家人;无论在家、出家做到了,真正佛弟子。以这个基础,“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那就是名副其实的弥陀弟子。不容易!真正做到,就像经上所说的,你有三十六位护法神。“五戒”,每一条戒有五位护戒神,一共二十五位护戒神日夜保护你,你在任何地方,鬼神都不得其便,不能害你;你所住在的地方不会有大灾难。为什么?持戒是真正有福报的人,中国古人常说“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能持五戒、修十善这是有福的人,再加上能够修六合敬、修六波罗蜜,这还得了吗?这是菩萨,菩萨所在之处,诸佛护念,龙天善神守护。所以我们心要端正,没学佛之前所造的这些恶业,认真忏悔,后不再造,发大慈悲心帮助苦难众生。“仁慈博爱”是圣贤的心、是菩萨心,这样自度度他,要把这个当作是我们人生第一个目标,我们到这个世间来就为这桩事情,可不能把目标搞错了,我来干什么的?我来是念佛求生净土的!求生净土是真正永脱生死轮回;永远“拔断生死众恶之本”;圆满“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真的,不是假的。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