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早晚课诵《普门品》、《阿弥陀经》是一门深入吗

  来源:摘自《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十三),编号:21-283-01 录入时间:2014-06-01 11:30:23
关键字:一门深入,早晚课 夹杂
【 点击数:2935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问:弟子常念南无阿弥陀佛,早晚课诵《普门品》、《佛说阿弥陀经》,以及念佛,这样可说是一门深入吗?或只诵《弥陀经》及念佛,才算一门深入? 

    答:这个问题是很难,因为你有一门深入,你一门就深入不了。为什么?你还有分别,你还有执着,你怎么能深入?真正深入是要把分别执着打掉,那你真的就入境界了;你的妄想分别执着没有能去掉,你就入不了,这个一定要懂得。圣学跟世间学问不一样,佛在一切经里面给我们讲,诸佛菩萨,世间就连孔孟都说,他们自己修学以及教导学生都是述而不作。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客气话,不是谦虚话。就是他自己没有创造,自己没有发明,他所修的、所教的都是古圣先贤的。古圣先贤从哪里来的?从性德的流露,用我们现在话来说,是来自于大自然的法则,没有创造,没有发明,无非是回归自然而已。 

    自性里头,你看《三字经》头一句讲“人之初,性本善”,那个“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的善,善跟恶是对立的,那就不善了;它那是讲自性本善,那个善不是对立的,我们不得已说个纯净纯善,它不是对立的。一切众生哪个人没有?个个都有,叫性德。佛讲得更清楚,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说的更明白,智慧德相就是本善,就是自性本善。那现在我们智慧也没有了、德相也没有了,到哪里去了?还在,并没有丢掉,只是上面有障碍,障碍住了。这个障碍是什么?烦恼,佛说的好,“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你有妄想、你有分别、你有执着,所以你虽然有如来智慧德相,不能现前。所以从性德上来看,大家决定是平等的,我们的平等心从这个地方建立。“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你怎么可以怠慢?轻视一个人,怠慢一个人,就是轻视佛,轻视菩萨,那是罪业,那是自己的障碍,不是别人,是对你自己本性上又加深了障碍,这个道理要懂。 

    我们修行,修行就是要把这个障碍去掉,你看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执着放下,不再执着,在佛法里讲你证阿罗汉果,你就超越六道轮回,执着叫见思烦恼;你能够再不分别,不分别比执着又深一层,那你就作菩萨了;你再连妄想也把它去掉,那你就成佛了。你看大乘经上讲得多清楚、多明白。那我们修什么?就是把这个障碍除掉,而智慧、德能是你本有的,不是从外头修来的,不是的,是你自己本有的。所以《楞严经》上说,“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为什么无所得?所得来的全是你自己本有的,绝不是说你自性外面还有一点东西你可以得到,没有。 

    你看儒家讲这个功夫也是如此,他讲知止;他讲定;讲静;讲安;讲虑,后面得,你才得到。得的是什么?就是自性完全恢复,明明德、亲民恢复了,止于至善恢复了。所以修学次第,你细细观察,孔老夫子跟释迦牟尼佛没见过面,没有交流过,居然所说的都完全相同,这就是中国谚语所说的,“英雄所见,大略相同”。事实真相是这样的,我们不能把执着放下,那怎么能成就?所以佛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教我们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随缘,没有一样不好,自己最好不要有成见,不要有主张、有成见,有主张就不能随顺。但是要有智慧,随顺善的,不随顺恶的;恶的要有智能回避,善的要认真学习。 

    “普贤行愿”里面讲的“礼敬诸佛”,这就是随顺。诸佛是什么?一切众生皆是诸佛,佛有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这三世佛,统统要礼敬。你要不敬一个人,你就对佛不恭敬,你天天拜佛,功德不圆满,你都缺一分。再说,所有一切动物、植物,在佛法讲统统是佛,《华严经》上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都要用恭敬心来接待,礼敬诸佛你才能真做到。做事情认真负责,是对事的礼敬;桌椅板凳摆的整整齐齐,擦的干干净净,是对物的恭敬,都在你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学恭敬。可是学习,学习在称赞里面教我们一个原则,哪些我们该学,哪些不应该学。 

    第二条“称赞如来”,他就不说诸佛了,诸佛是从相上讲的,称如来是从性上讲的,这不一样。性上讲,凡是与性德相应的要称赞要学,与性德相违背的不称赞。如果他搞贪?痴,我们不称赞,我们不学,但是我们自己要反省,我们自己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嘉勉。决定不可以称赞,称赞怕误导别人,那个有过失的。所以,对自己来讲,顺、逆都是好境界,善人、恶人都是好老师,对自己;可是我们说话、行为会影响别人,那你要注意,影响别人一定是正面的,不是负面的,这个要注意到。供养是平等的,善人供养,恶人也要供养,恶人没饭吃的时候,不能说这人作恶,算了,饿死活该,不可以的,还是要帮助他。没有饭吃,给饭给他吃,没有衣穿,要给衣给他穿,要帮助他,这是慈悲,这是爱心。你能依照佛菩萨教训去做,真正是善人,真正是完人。他真的做的尽善尽美,面面都做到圆满,我们应当要好好的去学习。 

    日常课诵,我们一定要有方向、有目标,一定要懂得一个基本的道理,诚则灵,人家讲感应,有灵!什么叫做诚?曾国藩先生对诚下的定义下的好,“一念不生是谓诚”。这个意思说,心里头没有妄念就叫诚,这是真诚;心里头还有妄念,不诚。心里头有妄念,你就不定了,没有妄念才会定,定生慧。你明白这个道理,印光大师是我们净土宗的祖师,最近这一代祖师,你看他给我们做的样子。现在观光旅游很方便,你们到苏州灵岩山印光大师的道场,他的关房还在,你去看看,你看看祖师当年在世的时候他是怎么修的。 

    我去看过,很小,卧房旁边有个小佛堂,你一进去先看小佛堂。小佛堂很小,一个人修行,只有一张桌子,只供了一尊阿弥陀佛像,观音、势至没有,就一尊阿弥陀佛像。一个香炉,两个蜡台,一个水杯供水的,其他的什么都没有,简单朴素。后面挂了一个大字,他老人家写的“死”字,这就是他的佛堂。佛桌上有一部经,《阿弥陀经》,其他的东西都没有了。这就教我们真诚,没有一个妄念。 

    他教人念观音菩萨,他自己不念,为什么?因为你们心不诚,多念一点多结结缘,跟一切诸佛、一切菩萨多结结缘。他真诚,就不要客气了,一尊佛他就成了佛,他走的是成佛之道,你们走的路还要在六道里头轮回,还要到处交际应酬,不想成佛。想成佛有成佛的方法,照他那个办法;不想成佛有不想成佛的方法,满足大家的愿望,不用一个标准限制人,这叫应机施教,不容易。一个人一切放下的时候,专门搞一样,难得,千万人当中难得找一个,那才叫一门深入。我们今天讲一门深入,一门也许找到了,没有办法深入,不但没有办法深入,恐怕入门都入不了,这是真的。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