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我海外弘法是一句开玩笑的话引起的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4-07-19 07:01:01
关键字:海外弘法,印尼,越南,佛菩萨安排一生,戒律学院,戒律,佛教大学,小乘,助念,开玩笑
【 点击数:5995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摘自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76集  2014年7月15日 讲于 台南

 

小乘不学,儒、道也不学,没有根不能学大乘

 

  “一门深入”,我们学哪一门?没有一定,你喜欢哪一门,就从哪一门。你看海贤法师,他就从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二十岁出家,师父就教他这一句佛号,教他一直念下去,他老实、听话、真干。他活到一百一十二岁,二十岁开始,念了九十二年,九十二年没有改变,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一生不改变,师父教他。他念到什么程度?跟诸位说,他念到大彻大悟,所以他说他什么都知道。“什么都知道”不能随便说的,“什么都知道”那就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之人才可以说;自己没有到这个,要说这句话叫大妄语,大妄语的罪过是在无间地狱。他真得到了,为什么?因为他老实、他真干。你要问我:他什么时候明心见性的?他自己没说,人去年往生了,我们从光盘上细心观察,再看看中国古时候的教学,《学记》里头所说的“七年小成,九年大成”,像他这样的人,到大彻大悟,如果要早,三十岁,十年;如果要晚,四十岁,二十年,不会超过四十年,为什么?他功夫用得得力、用得很纯,决定在四十岁前后,在佛法里面讲他念到“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是小乘、是阿罗汉;“理一心不乱”是法身菩萨。明心见性应该在四十岁,这时候什么都知道。师父嘱咐他:到你知道的时候,不要讲、不要说、不要指手画脚。他听他师父的话,当然他也了解实际状况,在这个时代、这个环境,不能说!老老实实一直念下去好。

  念佛念到功夫成片一般大概三年。什么叫“成片”?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杂念没有了,妄想没有了,什么都放下了,这叫“成片”。有这种功夫,他就有机会见到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会透消息给他,让他信心、愿心坚定,绝对不会改变,那就是现身来告诉他你还有多长的寿命;等到你寿命完的时候,阿弥陀佛就来接你,你心里踏实了,阿弥陀佛把事实真相告诉你了,所以你可以一直念下去。到时间到的时候,大概在一个月到三个月,阿弥陀佛又会见面,来跟你约定时间,什么时候来接你,所以你预知时至,你晓得哪一天走。第三次见面,就是来带你往生。这都叫“现前见佛”,《楞严经》上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一个人真正往生极乐世界,活在世间也没断气,至少三次,最后一次是佛来接引,跟佛走了,这个身体不要了。

  ……

  如果一个宗教里面的宗派很多,佛教在中国大乘八个宗派、小乘两个宗派。小乘这两宗,宋朝之后就不传了。现在南洋是小乘,中国只传大乘。大乘是以小乘为基础,没有小乘,哪来的大乘?!这是中国祖师大德们唐朝中叶以后他们研究,儒跟道可以代替小乘,所以中国就不用学小乘了。所以学佛的人,他有儒跟道的基础,学大乘没有问题

  可是今天问题来了,为什么?小乘不学,儒也不学,道也不学,他都没有了。都没有了,能不能学大乘?不能!你没有根怎么能学大乘?

 

今天佛教要再兴,必须先把戒律找回来,一定要办戒律学院

 

  今天佛教要再兴,必须先把戒律找回来还好,小乘戒律,我去过斯里兰卡,这个国家是佛教国家,百分之七十的人是虔诚佛教徒,都能持戒;大乘戒律在台湾就剩一家了——埔里的果清法师,前几天来看我,年岁也六十多岁了,还不错,还有传人。我问他:能传戒律的,你学生当中有几个?他告诉我有六个。我想到现在,将来可能会有十几、二十个,这难得!一定要办戒律学院

  我们在斯里兰卡帮助它建一个佛教大学,我向学校要求(大学大概明年六七月可以完工,下半年就可以招生),希望这个大学开律学院。这里头各个宗派都有,如果用语言来分,可以分三个学院:巴利文语系一个学院;藏文学系;再就汉文学系这现在,这个佛法经典大概就这三种文字。每一种文字里头有分宗、分派,那就是系,院下面有系,有几个到十几个系。三个学院之外,要加一个戒律学院。戒律学院学大小乘戒律,至少要五年,五年学戒。小乘的戒,那边有老师;大乘戒,将来我们这个果清法师他要去负责。真正佛法才能延续,要不然的话会断掉。

  果清法师也是李老师的学生。李老师在晚年办的一个内典研究班,招收八个学生,他是其中之一。那个时候他们刚刚大学毕业,就是念研究所。这个研究所没有文凭的,修学期间四年;六个老师,我也是其中之一。所以我跟果清的关系,是师生也是同学。我非常安慰,我们内典研究班,还出了一个真正学戒律的,在戒律上下了三十多年的功夫,真正对戒律有研究的只有他一个,这也是李老师在台湾对佛教做出的贡献。

  佛法单靠自己成就不行,要后继有人,后继无人就不行了。决定要后继有人,这才算是成就。

 

佛教的事业没有其他,就是讲经教学

 

  那我们这一生,在经教上也是特殊的缘分。这个缘分都是佛菩萨安排的,决定不是我们自己想怎么做,做不到!我自己回想这一生,统统都是佛菩萨安排的。这个话,我在二十六岁亲近章嘉大师,章嘉大师就告诉我,真正发心,学释迦如来;释迦佛开悟之后就教学,现在讲的办班教学。他没有场所,他在野外,在树林里头,晚上树下一宿,白天日中一食,没事的时候,跟大家团团围在一起,教学。

  他教学有次第的。前面十二年教《阿含》,普世的教育。以什么为中心?以十善业道、戒律为中心,十二年,小学,佛教小学。小学结束之后接着办中学,《方等》,《方等》八年,替大学做预备。八年《方等》之后,正式办大学,大学是《般若》,二十二年。释迦牟尼佛一生想传的就是这个,真实智慧。你看《阿含》是戒,着重在戒;《方等》着重在定;般若开智慧了;最后八年等于办研究所,《法华》,《涅槃》。《法华》就把你再向上提升,提升到登峰造极,法身菩萨。释迦牟尼佛办学,这个理念很清楚,帮助学生成就。

  十二年小学毕业,证阿罗汉果。得真干才行,不真干不行。《方等》这八年,三乘菩萨,天台别教里头,十住、十行、十回向,八年。毕业之后再提升,《般若》,“般若”就是明心见性,法身菩萨,真正明心见性了,他们来生统统生华藏世界。念佛的这生极乐世界,不是念佛的,都在华藏世界。我们学佛,这个要看清楚、要看明白。

  现在佛不在世了,自已要知道提升。佛教的事业就是讲经教学,没有其他的。世尊当年在世,没有道场,一生没有建道场。这些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他们有花园,有别墅,供养释迦牟尼佛,佛也不拒绝,在这个里面讲经,开大法会;讲完了之后还给他们,离开了。换句话说,统是借用,不接受供养,干净,心地清净,同学也没什么争的,名闻利养都是假的,佛都舍掉了,所以道业精进。

  【解】又本经中“已曾供养诸如来,则能欢喜信此事”,“人身难得佛难值,信慧闻法难中难”。

  本经这两句,“已曾供养诸如来,则能欢喜信此事”,这两句话的意思很深。净土法门是难信之法,诸佛都是这么说法。为什么能相信?为什么你能在这一生能往生?绝不是这一生开始学的,你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已经学了这个法门,而且曾经供养诸如来,供养多少?无数。所以你的善根深厚。《弥陀经》上有一句话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无论是什么状况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他都不是普通人,过去生中修的那个根深,时间长,这一生当中遇到了,得到诸佛菩萨加持,你才能信、能愿。真肯念这一句佛号,念到自在往生。

  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所见所闻,没有一个不是过去生中修学的功夫深才会有这种状况,否则的话不可能。所以我们了解事实真相,要珍惜这一次的缘分。这一次的缘分不浅,一定要好好的抓住。

  ……

  【解】此净土宗,是难信法,若能信入,皆因宿具慧根。

  这就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修成的慧根,没有能往生,下一次遇到再来。但是这个下一次时间很长,不是来生,要经过很多生很多世才有一次机会得人身。人身很难得,一定要知道;佛法也很难闻,释迦牟尼佛的法运,只有一万二千年。

  ……

  下面第十一位,愿慧菩萨。

  【解】“愿慧”表阿弥陀大愿之王,智慧广大,又可与信慧正士合参,正表净土以信愿持名为宗。

  念老的注解注得好,这是他的体会。他的证悟,能用这么简单的话,交待得清楚、明了,让我们没有疑惑。“愿慧”,“愿”当然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都是智慧的圆满成就,所以称为“愿慧”。

  下面这个念老的,他老人家体会到的,可以跟前面“信慧菩萨”表法合起来看,那就表净土法门以“信愿持名”为宗。宗旨、宗要,修学最高的指导原则。我们真信,没有丝毫怀疑,海贤老和尚为我们作证明,四十八愿是真的,愿愿在极乐世界都落实了,我们只要真信、切愿,老实念佛,就决定得生。

 

我们要保证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没有其他杂念

 

  第十二位大士,香象菩萨。

  【解】“香象”菩萨乃东方阿閦佛国菩萨,曾于维摩会上,作同闻众。香象身出香风,此菩萨身香亦如之。香象力大,表弥陀愿力无边。

  确实阿弥陀佛愿力的功德不可思议,我们六道凡夫无法想象,从哪里显示?我们在十八愿、十九愿,二十愿,都明显看到。尤其十八愿里面“五逆十恶”,本来是十念往生,“唯除五逆十恶”,但是善导大师为我们解释。善导,唐朝时候人,传说当中他是阿弥陀佛,应身到我们世间来的,出现在中国,那么善导的话,就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五逆十恶,一切罪业当中极重的罪业,佛说这个意思是劝人不要造这个罪业。那已经造了怎么办?已经造了,真正忏悔,佛还是来度你,这就是显示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这个能量是无限的。它能够叫你在临命终时一念善心,这临终这一念当中没有怨恨,没有贪、嗔、痴、慢、疑,问题解决了。长时间没有,难。最后这一念比什么都重要,关系到你的来生

  但是我们怎样保证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没有其他杂念?全靠平常把这句佛号念熟,平常就要放下,对于一切顺逆境界,顺境不要贪恋,逆境没有怨恨,日常生活当中训练这一招,这就是你的功夫真正得力了!顺境有贪恋,逆境有怨恨,就完了。

  你怎么能保证你临命终时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要学海贤。你看海贤有一些老同修跟他说:你往生的时候,我们大家来给你助念。他笑一笑:助念靠不住、不牢靠,还是自己有把握念佛往生这才牢靠。这个话我们听了作何感想?一定功夫在平常时间养成的。他养成了。一句佛号念了九十二年,他熟透了,平常日常生活当中他没有杂念。穿衣吃饭心里念佛,没有想到衣服破旧的,补补缝缝;吃饭也不知道菜的味道,也不晓得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他不放在心上。工作如是,待人接物统统如是,统统不放在心上,练成他往生可以自在,不需要别人帮助,这种功夫非常非常重要。

 

我海外弘法是一句开玩笑的话引起的

 

  外面的事情,帮助众生的事情要随缘,不要去攀缘,攀缘就错了。攀缘我要想怎样怎样,错了!随缘好,有缘分,尽心尽力,为什么?好事。对众生有利益的事情,对社会有利益、有好处,对学校有好处,对国家有好处,对世界和平有好处,有这个缘就做,没有这个缘可别去找,要找就错了,那叫攀援,那不叫随缘。

  随缘还得看缘,缘是不是臻成熟了,不是真成熟可以不必。也就是他真的有诚意,环境许可,没有障碍,大家都欢喜,缘成熟了,可以;没有成熟不能答应。所以要有智慧,不可以感情用事。

  我这个海外弘法是一句开玩笑的话引起的。那时候我还在新加坡,我在那边讲经教学,团结宗教。印度尼西亚有些同学到新加坡来看我,想邀我到那边讲经说法。我看那些邀请的人,大多数学佛时间不是很长,我对他们很感谢,我没去,看以后的缘分。他就问我:那到底什么人来邀请你会去?我就开了个玩笑,他们不可能做到的。我说:你们总统邀请,我就去。没有想到他们就真正找到副总统,副总统出的邀请函带来了。怎么样?没有找到总统,但找到副总统。所以我第一次到印度尼西亚是副总统,下了飞机我们的车就到总统府,跟副总统见面;跟总统也见了一次面,那时总统是梅加瓦蒂

  这一次越南同学来邀请我,告诉我,他们用总统名义来请的,但是没有正式的文件。越南的佛教跟我也很有缘分,我在澳洲,我们的道场越南人很多。悟通法师跟我出家,越南人,十几年来很用功,我讲的许多经论都经过他翻成越南文,在越南流通很广,我答应他明年找时间我去访问他们。第一次还是方文豪,我们建立感情,了解状况;第二次再去讲经。所以缘不成熟,障碍很多,不能不知道。

--------------------------------------------------------------------------------

 

印光法师文钞选读

 

 

拣魔辨异录石印序(代企觉居士赵希伊作)

 

 

  自佛法入中国,历代皇帝,无不崇奉。其唯结缘种,与有所悟证者,种种不一。求其深入经藏,直达禅源。证涅槃之妙心,具金刚之正眼。于修齐治平之暇,阐拈华直指之宗者,其唯清世宗皇帝为第一也。若非法身大士,乘愿再来。握权实不二之道柄,度轮回无依之众生者。其能如是也耶。其所著述,藏内有圆明居士语录三卷(圆明居士世宗道号)其他序跋传记,散见于经论语录中。悉皆妙契佛心,冥符祖意。言言见谛,语语归宗。如走盘珠,似摩尼宝。凡具眼者,无不佩服。当明季时,密云悟会下,有法藏字汉月者。天姿聪敏,我慢根深。大悟之后,欲为千古独一无侣之高人。从兹妄立主见,著五宗原,拟己超迈一切。不知如来心印,如清凉月。慢云一起,便掩月光。真如妙性,犹太虚空。慢尘既扬,即污空体。种种涂饰,翻形狂悖。求升反坠,弄巧成拙。密云则辟而又辟,彼与其徒弘忍,执迷不返,则救而又救。反欲陵驾密云,谓己无师自悟,密云强以源流恳付之。所有言说,类多妄造,少有实情。当时知识,虽知其非,以其师尚不奈何,兼彼门庭甚盛,士大夫多为外护。恐其一经辟驳,难免招祸,故皆不敢置论。至雍正十一年,世宗遍阅密云,法藏,弘忍等录。见彼知见纰谬,录其臆见邪说数十条,逐一辨正。通计十万余言,名曰御制拣魔辨异录。即刊书册殿板,又令续入大藏。企其除邪说以正人心,振宗风而明祖道耳。至十三年,开工刊藏,而龙驭旋即宾天。高宗继立,以日亲万几,不暇提倡,遂致竟未入藏。而书册殿板,存于大内,不易流通。故今之博学多闻缁素大家,皆不知其名。吾友子任,光绪甲辰,于京师书肆中得二部。以一送谛闲法师,企彼倡募流通。以一托杨仁山寄东洋,入于弘教书院新印藏中。今春余欲朝海至沪上,遇楚青狄居士。余曰,公好流通古迹,何不取弘教藏中拣魔辨异录,刊板印行。此世宗以灵山泗水之心法,为儒释两教,作开金刚正眼之大光明藏也。若得流通,不但参禅者直下知归。即宗孔孟而探诚明之极赜者,亦如乘轮遇顺风,速得到彼岸也。居士曰,余昔于京师烂货摊得一部,藏书笥有年矣。不因子说,几致错过。即付印刷所,俾照式石印一千部。命余作序。余喜极,遂忘其固陋,为序其隐显机缘如此。(选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三 序)

注解:

  ①拈花(niān huā):即“拈花微笑”。释迦拈花,迦叶(jiā shè)微笑。

  ②密云、法藏、弘忍:明末清初的临济宗禅师汉月法藏,著《五宗原》以藉追溯五宗源流,但却与其师密云圆悟意见分歧,故而引发“五家宗旨”之诤;其徒潭吉弘忍著《五宗救》维护师说。《拣魔辨异录》是雍正专为驳斥法藏的《五宗原》与弘忍的《五宗救》而编撰,终止了这场之诤。印祖为重刻《拣魔辨异录》写序,并赞叹雍正皇帝:“求其深入经藏,直达禅源。证涅槃之妙心,具金刚之正眼。于修齐治平之暇,阐拈华直指之宗者,其唯清世宗皇帝为第一也。”由此看来,雍正皇帝的佛学造诣是相当高的。

  ③拣魔辨异录:明末清初佛教界禅宗密云、法藏的“五家宗旨”之诤,雍正皇帝御制《拣魔辨异录》对法藏的《五宗原》与弘忍的《五宗救》的批驳。

  ④龙驭宾天(lóng yù bīn tiān):乘龙升天,作天上的宾客。旧指皇帝死。与“龙驭上宾”意思相近。

  ⑤缁素(zī sù):此指僧、俗,即出家、在家人。缁,黑色。素,本色;白色。

  ⑥赜(zé):深奥。

  ⑦笥(sì):盛饭或衣物的方形竹器。

  ⑧俾(bǐ):使。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