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今天把弥勒菩萨表法的意思统统忘掉了、搞错了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4-07-06 17:57:44
关键字:弥勒菩萨表法,表法,山门,咒中之咒,菩提心,一向专念,往生极乐,减劫,弥勒菩萨
【 点击数:7511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摘自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70集  2014年7月4日 讲于 台南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一句无上的密咒

 

  我们再往下面看:

  【解】若据密教,普贤即是密教初祖金刚萨埵。金刚萨埵即是金刚手菩萨摩诃萨。

  下面念老引经据典告诉我们:

  【解】《圣无动尊大威怒王秘密陀罗尼经》曰:“此金刚手是法身大士,是故名普贤。”

  密宗说的。

  【解】又金刚智之《五秘萨诀》曰:“金刚萨埵者,即是普贤大菩萨异名也。亦名一切如来长子,亦名大阿阇黎。”

  “金刚智”是密宗的大德;这个“一切如来长子”是《华严经》上说的;“亦名大阿阇黎”是密宗里头称的。

  【解】本经《德遵普贤第二品》中,复有“为教菩萨,作阿阇黎”之文。

  普贤有个名字叫“大阿阇黎”。“阿阇黎”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轨范师”。这个老师,他的言行是我们的模范,我们应当要跟他学。

  【解】今此经中,普贤大士,列最上首。

  说什么意思?

  【解】正显密净不二。

  我们修这个法门的,要不要再去学密了?不需要!为什么?密在《无量寿经》里头,密在阿弥陀佛名号里头,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一句咒语,无上的密咒。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一句弥陀名号,里面包含十方三世一切如来的德号,都在这一句名号当中,你念这一句名号,全都念了,不要再念别的了,全都念到了。不但包含一切诸佛名号,还包含一切诸佛所说无量无边的法门、经卷,统统在这一句佛号里头,所以这一句佛号包括所有的经教。在中国大小乘过去总共十个宗派,现在中国没有小乘,大乘八个宗,南传的是小乘,都在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之中。

  普贤菩萨列在上首,代表什么?密净不二,净土里头有密宗,有圆满的密宗。

  【解】故先师夏老云。

  “先师”是夏老,已经往生了。

  【解】“净土即是密教显说。”

  说得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密教里头常说的大成就、圆满的成就。

  【解】(藏密红教祖师莲花生大士,即阿弥陀佛之化身佛,故红教尊崇弥陀,劝生极乐,远盛于其它教派。密净不二之旨,于本解中,暂不详论。)

  在这部注解里头没有详细讲解。详细讲解的,好像夏莲老有,黄念老也有,他们的著作很丰富;至于这部经,是专门介绍净土法门,专讲“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念佛、听经的时候把电话关掉,否则一打搅功夫断了、破了

 

  【解】今示现会中,大智独尊。表此法门,惟大智方能信入。

  净宗能够相信,不容易,不是真正的大智,你怎么可能相信?!信的人很多,信中带着有疑惑。一切修学净土的大众,李老师当年老人在世,我们常常听说,老师往生的时候,我听说台中莲友大概有五十万人,真正往生的,老师讲了,一万人当中,大概只有三、五个往生。其他的不能往生,什么原因?“信”,信里头掺杂着有疑,到临终的时候会产生障碍,你不能往生。不能有疑。

  “愿”,愿生净土,但是这个世界亲情、有一些牵挂放不下,这也不能往生,这都是什么?都是智慧缺少。真正有智慧,统统放下,没有怀疑。真有怀疑,自己不能客气,不要隐瞒,一定要断疑生信。用什么方法断疑?读经。读经能帮助你断疑生信。一天如果能读十个小时,念上三年疑就断掉了,没有十个小时的功夫不行,你的疑惑拔不掉;业障、习气、罪业,冤亲债主都是你的障碍,所以你必须要彻底放下。

  海贤老和尚的光盘,会起很大的作用,问题就是你“会不会”。

  听经不能摄心,有妄想、有杂念,心不能专注,听经不生功德;念佛,念念就念跑了,就想别的东西去了,不能专注,这都是业障的现象,这都是不能往生的现象!我们要觉悟,要有高度的警觉心,那怎么办?

  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我推荐给你的海贤老和尚的光盘,一天真正用五个小时:听三遍,念阿弥陀佛一万声。一万声大概两个小时。要注意,佛号不间断;要注意,佛号不夹杂,念阿弥陀佛里面没有妄想、没有杂念念佛、听经的时候,最好把电话挂掉、电话线拔掉,没有人打搅你,一打搅功夫断了、就破了。难,真难,真有恒心、有决心,是做得到的,不是做不到。但是这些障缘你可不能疏忽,它确确实实把你拉到六道轮回,不准你往生。很可怕!

  【解】又妙德者,了了见佛性故,今邻普贤位列上首,正表禅净不二之旨。

  禅宗以文殊师利菩萨为本尊,代表禅,普贤代表密,所以他都有用意的,这一句佛号当中有禅,圆满的禅,有密,究竟的密。这个意思是教你,“禅”放下,;密”也放下;阿难在前面代表“教”,“教”也放下。海贤老和尚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成就了,圆满成就,究竟成就。所以他在此地,“正表禅净不二之旨“。

 

今天把弥勒菩萨表法的意思统统忘掉了、搞错了

 

  【科】庚三、当来承传

  【经】 弥勒菩萨。

  真正懂得了,念阿弥陀佛里面就有弥勒菩萨在其中,不必再分心了。

  【解】弥勒,此云慈氏,菩萨之姓也。名阿逸多,此云无能胜。

  意思就是他是真正慈悲,慈悲到极处,一切慈悲的人都不能跟他比,他超胜,无能胜。

  在中国宋朝时候,跟岳飞同时代,宋高宗的时候出现在奉化,在浙江奉化,叫布袋和尚,大家不知道他的法号;他的形象,每天提了个大布袋,到外面化缘,别人供养他的东西,都放在布袋里头,所以叫他“布袋和尚”。他在临终的时候告诉大家,他是弥勒菩萨再来,说完之后他真的走了

  所以中国从宋以后,造弥勒菩萨的像,统统造布袋和尚的像;而且把布袋和尚像放在山门口,面对着大门。你一进山门,第一个见面就见到弥勒菩萨,满面容的欢喜,这个意思就是说入佛门要欢喜心,入佛门就得法喜充满。取这个意思,这表法的意思。

【解】具足则为慈无能胜。

  就是菩萨表法,他放在山门口,这个用意很深,你想入佛门,你要不要通过山门进来?山门进来第一眼就看到他,这个意思就是告诉你,没有真正慈悲,进不了佛门,你学佛是假的不是真的。特别是大乘,大乘是建立在菩提心上,“净业三福”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三福”三条,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条有三句,“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是大乘菩萨,“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中国佛教是大乘,所以弥勒菩萨是大乘,把他摆在门口,你有大慈悲,你就能入大乘;你没有大慈悲,入不了大乘这个意思多深。

  天大家把法门表法的意思统统忘掉了,都把弥勒菩萨当做神来供养,烧香,磕头,礼拜,还在他面前许愿,全搞错了!不但大乘的福你得不到,小乘的福也没有了,这就是佛在经上所说的,“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没有人给你讲清楚、讲明白,世间有智慧的人他也不懂。

 

菩提心三种:第一个是本体,第二个自受用,第三个他受用

 

大乘菩提心,你看,菩提心三种:第一个是本体,第二个自受用,第三个他受用。他受用就是待人接物,对待别人一片慈悲,对待自己“清净、平等、觉”,这是真诚心。真诚心就是清净心,真诚心就是平等心,真诚心就是明心见性的心。在我们经题上五个字,“清净、平等、觉”,是真诚心的自受用,大慈大悲是真诚心的他受用,我们要用真诚心学佛,要用真诚心生活,要用真诚心工作,这叫真学佛。

海贤老和尚不认识字,没念过书,这个人他的长处,就是老实,听话,真干,老实就是用真心,这个人诚实,没有欺骗人的心,没有轻慢心,当然更没有贡高的心。谦虚,恭敬,真诚,心地清净没有染污,所以他有成就。师父就教一句阿弥陀佛,教他一直念下去,他就老老实实念了九十二年,念到什么样的功夫?念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

  【解】《弥陀疏钞》云:“以在母胎中,即有慈心,故以名族。”

  他这一族人叫慈氏,所以“弥勒”是他的姓,这个姓从意思上翻的,就是很慈悲的这个族群,他们这一族人个个都很慈悲,弥勒族。因为他在母亲怀孕的时候,他就有慈心,这个慈心是与生俱来的,是他从前世带来的。

  【解】又过去生中,遇大慈如来,愿同此号,即得慈心三昧。

  这是说菩萨不是这一生修行的,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他遇到大慈如来非常欢喜,做大慈如来的弟子,愿意将来自己成就也用这个名号,所以他得“慈心三昧”,“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字就是“定”,心定在慈悲上,慈悲就是他的心。他的心就是慈悲,所以称为“弥勒”。

  下面还有一些公案:

  【解】又,昔为婆罗门,号一切智,于八千岁,修习慈行。

  这都是佛在经中讲的,告诉我们弥勒菩萨过去世,生生世世都是修慈悲心。所以说在过去,这都是过去很多劫了,无量劫之前,曾经做过婆罗门,这在印度出现的,婆罗门在印度人地位最高,他们自称是大梵天的后裔,掌管宗教教学,地位在帝王之上,帝王以他们为国师,“号一切智”,这是婆罗门,一切智婆罗门,“于八千岁,修习慈行”。

  娑婆世界人的寿命佛告诉我们,人寿命最长八万四千岁,最短十岁。从十岁,每一百年加一岁加到八万四千岁,这叫一增,增上。从八万四千岁每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这一增一减叫一个小劫;二十个小劫叫一个中劫;四个中劫叫一个大劫。这个常识我们要有。这个地方,与八千岁的时候,没有说明是增劫还是减劫,只说在八千岁,人的寿命越长福报越大。

  我们现在是减劫,释迦摩尼佛在世的时候,人寿是一百岁,一百年减一岁,释迦摩尼佛灭度到今年,我们中国古圣先贤的记载是三千零四十一年,三千年就是减三十岁,现在世界人的寿命平均是七十岁,八千岁,无论是增劫还是减劫,福报比我们大,我们比不上,他在那个时候修慈行,大慈大悲,爱护一切众生。

  【解】又,弗沙佛时。

  “弗沙”是古佛,世尊在经上告诉我们,这尊古佛曾经是释迦如来跟弥勒的老师,也就是弥勒菩萨跟释迦摩尼佛都曾经在弗沙佛的时候做佛的弟子。

  【解】与释迦如来同发菩提心,常习慈定。

  所以世尊跟弥勒关系很密切,过去生中是老同参,同参道友,而且都喜欢修慈悲心。“慈定”,就是“慈心三昧”,慈定。

  【解】又《思益经》云:“众生见者,即得慈心三昧。”

  你见到弥勒菩萨没有不生欢喜心的,他能够用“慈心三昧”加持众生,让众生跟他见面的时候都得到“慈心三昧”的加持,慈悲心都能够生起来。念老这里引用很多经典来注解弥勒菩萨。

 

没有菩提心,“一向专念”也不能往生极乐

 

  【解】“又《悲华经》云:‘发愿于刀兵劫中拥护众生。’是则慈隆即世,悲臻后劫,至极之慈,超出凡小,故无能胜。”

  这介绍菩萨,我们要向他学习,决定不能疏忽。

  没有慈悲心的人不能往生,为什么?菩提心里头有慈悲。没有慈悲心的人菩提心没发,念佛不能往生,经上讲的很清楚,“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没有菩提心,光有一向专念不能往生。

  经文千万不能错会意思世尊在经上讲的很清楚,我们自己疏忽大意,没有注意到,以为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能往生。不发菩提心不能往生。

  你看看海贤老和尚有没有慈悲心?真诚、清净、慈悲他统统具足,我们净宗学会提倡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自受用;慈悲,他受用。“菩提”说了十个字,要记住“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叫发菩提心,这个人能往生。记住经上“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没有菩提心,“一向专念”是跟净宗结一个法缘,阿赖耶识里头落谢净土种子,这一生不能往生。千万不能疏忽,疏忽不是佛说经疏忽,也不是黄念祖老师注解疏忽,是我们自己太大意了。

  一定要爱护别人、要关怀别人,不能跟人敌对、做对头,那完全错了。冤亲债主是过去没有学佛结的这个怨,那现在没法子。现在学佛了,发菩提心,将我们自己修行功德都要回向给冤亲债主,希望把这个怨结化解。他那边没化解,我这边化解了。这不能不知道,这都往生的障碍。阿弥陀佛来接你的时候,你还有怨恨、还有贪爱、还没有放下,佛就走了,佛不等你

  真正想往生,现在就要放,你还等什么时候?你要想等到明天,明天还有明天,到临命终时还没有放下,那你这个机会就错过了,多可惜!所以这个事情不能等,赶快要抓住。

  在这个世间别想自己,自己随缘就好了,随喜功德,说什么都好,做什么都好,决定不要放在自己心上,自己心上就一句阿弥陀佛,学海贤老和尚,念到底,一直念下去。《悲华经》里面这一句说的好,完全正确,发愿于刀兵劫中拥护众生。刀兵劫是在战争,这不是天灾,这是人祸。

--------------------------------------------------------------------------------

印光法师文钞选读

 

佛学指南,佛学起信编,六道轮回录总序

 

  一切众生,一念心性,直下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但以从未悟故,不得受用。故华严经如来出现品云,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须知智慧与妄想执着,原非二物。迷之,则全智慧,以成妄想执着。悟之,则全妄想执着,以成智慧。喻如握拳舒掌,原是一手。结冰融泮,原是一水。良由心体不变,用常随缘。体不变故,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居尘不染,离垢不净,在生死而不受轮回,证涅槃而不属寂灭,无象而为万象之主,非法而为诸法之宗,从本以来,常自如如,了无凡圣生佛之异。悟之名贤,证之名圣,若但具而未悟,则虽有性德,了无修德,只为六道轮回之凡夫而已。用随缘故,则有四圣六凡,苦乐升沉之殊。而缘有染净,必随其一。随染缘,则起惑造业,轮回六道。随净缘,则断惑证真,常住涅槃。由惑业有轻重,故有人天善道,及阿修罗之善恶夹杂道,并畜生饿鬼地狱之三恶道。而由惑起惑,由业造业,或善或恶,了无定相。致所受生处,辗转迁移,如轮无端,忽上忽下。以既具烦惑,皆被业缚,随业受生,不能自主故也。由断证有浅深,故断见思者,证声闻果。侵习气者,证缘觉果。破无明者,证菩萨果。若无明净尽,福慧圆满,修德功极,性德全彰者,则证佛果。证佛果者,亦不过彻底究竟证其在凡夫地本具心性功德力用,亲得全体受用而已,实未加一丝毫于其初也。若声闻缘觉菩萨,虽则所证高下不同,然皆未能全体受用性具功德。而一切凡夫,反承此不思议心性之力,于六尘境,起贪瞋痴,造杀盗淫,以致堕三恶道,永劫沉沦者,比比皆是,可不哀哉。纵令恪修五戒十善,得人天身。然人间福乐,乃堕落之根本。天上虽不比人间烦惑猛利,然天福一尽,决定下生。由宿福未尽,故享福。由享福,故造业。既造业已,则堕落恶道,直在瞬息间耳。况有由天命终,承宿世恶业已熟之力,直堕恶道者乎。故古德以修行之人,若无正念修持净业,唯得人天福报者,名为第三世怨。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知好歹者,当以急求出离,企得安隐,为上计也。大丈夫生于世间,既知自己一念心性,与佛无二。又知十法界因果修证,不出自心。固当发大菩提,力修定慧,以期断惑证真,直成佛道。普令法界众生,同出迷途,共登觉岸,毕竟亲证本具心性而后已。如或根机陋劣,未能如是。必须以深信愿,笃修净业,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迨至证无生忍,再乘愿来,度脱众生。然于未生以前,尤宜发菩提心,自行化他。纵不能出广长舌,震海潮音。亦当于佛祖经论,先贤遗书中,採其契理契机,易于领会者,编辑成书,垂示将来。举凡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及三宝功德,佛法利益,与夫三根普被之道,凡圣共修之法,分门别类,缕析条陈。俾阅者一目了然,自知取捨。从兹断疑生信,归心大觉。或于现生即了生死,或作未来得度因缘。如其无此手眼,不可冒昧从事。当取古人契理契机之书,刊印流布,俾辗转传扬,永用舟航,实属莫大功德。如上所说,虽则志在利人,而化功实归自己。由是现生福慧增崇,临终直登上品,岂不堂堂丈夫,表表懿范者哉。若不知此义,唯依世谛而为操修。纵此生意诚心正,有大把持。恐一经转世,便致迷惑。则被业所缚,随业受报。如风飘叶,不能自主。或堕茵褥之上,或堕溷厕之中。思之诚可畏也。福保丁居士,专精医学,历有年所。继思病从身生,身从业生,业从心生,但只治身,实非拔本塞源究竟之道。于是研究佛学,笺注各经。欲令初机易入,故用汉儒训诂之法,俾若文若义,悉皆了了。良以佛经深奥,意义无穷。古德注疏,多重提纲阐妙。字句之间,不甚详释。致令初机,殊难领会。若由训诂入门,自可登堂入室。然后进而研究古德之注疏,则如杲日当空,无微不照。正不必守此以为究竟也。又以世儒狃于见闻,不信人死神明不灭,及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上焉者,只可作自了汉。断不能移风易俗,觉世牖民。下焉者,则谓既无因果,一死永灭,何不随意所作,以取此生快乐乎。从兹肆无忌惮,安于为恶。致世道人心,日趋日下。因将佛祖经论,及古今缁素群贤遗书中,所有因果报应显著事迹,录成三册。一曰六道轮回录。盖以发明六道升沉之若理若事,与夫幽冥之景象,鬼神之情状。兼显欲脱冥途之苦,捨如来大法,则绝无依怙。实为改恶修善,捨迷归悟,钦崇佛法,企慕真乘之初步。次则名为佛学起信编。次则名为佛学指南。二书大旨相同。初说因果报应,次说佛法功德。但起信初义居多,指南次义居多为异耳。所说佛法功德,亦皆抄录高人轶士成言。但以限于篇幅,不免疏漏。然信根既生,则具有大藏经论及群贤诸书在。此不过为引人入佛法之前导,岂宜以此自限,止而不进哉。其事虽述,其心诚溥,其利益实非思议所能及。光宿业深重,有目如盲。滥厕僧伦,虚消信施。愧不能力修定慧,断惑证真。唯期以仗佛慈力,带业往生。叨蒙丁君不以无状见弃,凡所著述,皆为邮寄。然字小目昏,亦不过略加翻阅,以结随喜之缘而已。近得见此三册,不禁有感于中,拟欲广为流布,无奈贫无卓锥,因不揣固陋,序其大略。企在在处处,有心世道之人,为之辗转流通,多方传播。如是,则岂但慰丁君纂辑之心,实为代佛祖群贤,出广长舌,震海潮音于无既也。将见风移俗易,遄臻大同之治。民和时雍,共享无为之乐。其功德利益,当与十方虚空同其寿量,岂语言文字所能形容。倘不以人微而竟废其言,则幸甚幸甚。(选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三 序)

注解:

  ①良(liáng):诚然,的确。

  ②恪(kè):恭敬;谨慎。

  ③笃(dǔ):忠实;厚实。

  ④俾(bǐ):使。

  ⑤茵褥(yīn rù):亦作“ 茵蓐 ”。 床垫子。茵,铺垫的东西,垫子、褥子、毯子的通称。

  ⑥溷厕(hùn cè):混杂其间;厕所。溷,肮脏;混浊;猪圈;厕所。

  ⑦训诂(xùn gǔ):对字句(主要是对古书字句)作解释;亦指对古书字句所作的解释。

  ⑧牖民(yǒu mín):诱导人民。牖,窗户。

  ⑨缁素(zī sù):此指僧、俗,即出家、在家人。缁,黑色。素,本色;白色。

  ⑩遄臻(chuán zhēn):遄,往来频繁;快;快。臻,到;达到;来到。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