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厚积薄发”很有道理,不必急着弘法

  来源:净土释疑网站 录入时间:2013-01-09 16:03:07
关键字:楞严王,开林法师,厚积薄发,弘法,名闻利养,定慧,三昧,扎根,竹窗随笔
【 点击数:3546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103集  2013年1月2日讲于香港

   “思想渐微”是在练功夫的时候,这是我们现前要做的。也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要一天比一天淡薄,这就是真功夫。我们净土宗比其他的宗派修行,的确是方便多了,容易多了。我们只要对于阿弥陀佛,对于极乐世界,这天天要加浓;对于这个世缘,这个外面所有的一切,是一天比一天淡,我们的功夫就得力了,功夫就天天有进步了。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信心一天比一天浓、愿心一天比一天浓,佛号真的不离口、不离心。口上没有念,心里头不间断,决定得生,决定成佛。比其他法门容易多了,如果不在这上下功夫,你的修行功夫从哪里来?这功德怎么积法?确实那是个抽象概念,看不见,摸不着。净土念佛法门,真的叫你看得见、摸得着。六根在六尘境界,天天淡;在信愿持名,天天浓,这是什么?这是真正弥陀弟子。如果是相反的,对于世味,天天,一天比一天浓;对信愿持名,一天比一天淡薄,那这一生往生没指望

  但是可以给你讲,你将来决定可以得生净土,为什么?阿赖耶识的种子不会坏,只是这一生当中不能成熟,为什么不能成熟?你没好好照顾它。你所照顾的是世间法,你留念的是世间法。世味太浓了,你能够不堕三途就很幸运了。

  这思想渐微,微细觉想俱亡。这是实报土的法身菩萨,四十一位大士,他们的境界。唯有定心与前境合,这是定中境界,名为“正受”。譬如,我们天天念佛想佛。定中见佛,定中见极乐世界,定中见十方如来,这与前境合,这是“正受”。

  定中虽有种种境界,也不起心动念。境界清清楚楚,像初祖庐山慧远大师在世的时候,曾经三次见到极乐世界,从来没跟人说过。第四次佛来接引他往生,他才告诉大家,境界又现前了;而且看到莲社比他早往生的同学,都在弥陀身边一起来接引他,那些人,他名字都说得出来。别人问他,你见到的极乐世界是什么样子?他说,跟经上所说的完全相同。那个时候他用的经,就是《无量寿经》,《弥陀经》、《观无量寿经》还没有翻译出来。最早建立净土宗,就这一部经,真的叫一门深入。

  有同修问我,他发心专修净土。我劝他要深深扎根,不要着急,古人所说的厚积薄发很有道理,何必着急?!你现在年龄还不算很大,用十年、二十年功夫,好!没有人认识你,这最好,古人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你累积二十年的定慧,那个发出来,力量大了,不求名闻利养,到时候实至名归。不求名闻利养,到时候实至名归,这个名要求他干什么?假名、假利、样样都是假的。求什么?求戒定慧,这是真的!所以,是非真假,首先要能辨别清楚,功夫才能得力。要用死功夫,现在所说用硬功夫,那是什么?背经,背注解。

  三十五年前我第一次到香港讲经,香港有个首楞严王——海仁老和尚,那个时候九十多岁。我跟他见了一次面,我去拜访他。我到香港也是讲《楞严经》,碰到首楞严王。他告诉我,世尊在楞严会上讲了些什么?什么最重要的?最重要是两桩事情:一个是“清净明诲”,一个是念佛往生。念佛往生,二十五圆通里面观音、势至代表。二十五圆通里头,观世音菩萨“反闻闻自性”,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清净明诲”,那是戒律,决定要远离杀盗淫妄,四重戒!修行人,他念头都不生。够能用观世音菩萨的反闻闻自性,六根不受外界影响,完全与法相应。说得好!怎么与法相应,大势至讲得最清楚,“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能把这个看清楚、看明白,记在心里,《楞严经》就圆满了。

  ……

  什么叫“调直定”?天台译“三昧”为“调直定”,把三昧翻做“调直定”。什么叫调呢?调心不暴,直心不曲,定心不散。我把他这三个字,用三个“不”,大家更清楚。达摩祖师到中国来教慧可调心,就是这个方法。慧可大师参禅,心定不下来,不安,求达摩祖师替他安心。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心。他回光返照,找心在哪里,找不到,我觅心了不可得。达摩祖师接着句话,“与汝安心境”,我把你的心安好了。他豁然大悟,一句话他就醒过来了。达摩将佛的衣钵传给他,中国禅宗第二祖。所以翻做调直定。

  第一句叫调心之暴,不安。心里面有贪嗔痴慢,这是“暴”的现象;心里面有怀疑,是委曲的现象;心散乱,妄想多,杂念多,这是散。用什么方法来调心?方法很多,八万四千法门,方法。无量法门。只要你能把心定下来,都叫做“调直定”。净土宗的方法是让你的心统统归阿弥陀佛。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妙极了,为什么?当下得阿弥陀佛加持。跟其它的法门不一样,其它的法门得不到佛加持。我天天念阿弥陀佛,天天想阿弥陀佛。立刻得佛加持,所以修起来比较上容易,心比较容易定下来。怕的是什么?对于这个娑婆世界,这人天里面这些法还贪念,还放不下,麻烦在这里。如果真想通了,这世间真是苦,想救度众生,没有智慧,没有能力,没有德行,费尽一切气力做的不圆满、做的不好,不如先到极乐世界,成就自己之后我再回来度化众生,这就完全正确了。这才是真正的大慈大悲,这才是真正的智慧,也跟佛所说的相应,佛教菩萨先度自己,后度众生。自己未度,而能度众生者,无有是处,没这个道理。

  那佛这一句话,我们相不相信,我们肯不肯这样干?所以开林法师在我这里,我就劝他找个地方关起门起来认真扎四个根,一定要把《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沙弥律仪》做出来给人看。经教,他喜欢《无量寿经》,我说这一本《无量寿经》,经文、注解统统要背。你能读上一千遍,就能背。我说别的事情你别干,你就干这一桩,干个十年。十年之后,你是人上人。这个十年之内,什么都不要干,这就是戒律。你能够坚持,每一天读经,念佛,拜佛。这样你心就定下来了,你得到念佛三昧之后。不定什么缘分,豁然大悟,你就明心见性了,这个时候再出来度众生,没话说了。你是真正的大乘善知识,得干。现在就搞名闻利养就完了,很多信徒来拥护你、来皈依你、跟你学,你拿什么教人?自己习气那么重他还不错,住了几天,想了几天。我不骗他,我为他好。

  人生在世,得生净土是我们第一桩大事。生净土你有能力度遍法界虚空界的众生,你真有这个能力,跟释迦弥陀一样!现在你是凡夫,你在造业。真正把一切念头放下,埋头苦干个十年二十年,成功了!所以要“调心不暴”,“直心不曲”,“定心不散”。“正心行处”,这还是“三昧”的别名。“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统统是三昧。

********************************************************************************

莲池大师《竹窗随笔》摘录

 

僧 无 为

     吴江流庆庵无为能公,齿先予,德先予,出家先予。予蚤①岁游苏湖间,与同堂坐禅。及予住云栖,公来受戒,求列名弟子。予谢不允。则因请曰:昔普慧、普贤二大菩萨尚求入匡庐莲社②,我何人斯?自绝佳会。不得已,如董萝石谒新建故事③,许之以贤下愚④,有古人风,笔之以劝后。

  [注释]

        ①蚤(zǎo):古同“早”。

  ②匡庐莲社:宋宗赜(zé)大师于真州长芦寺遵昔年庐山莲社之规,建莲华胜会,普劝僧俗,习西方妙观,持万德洪名,回向发愿,期生净土。一夕梦见一乌巾白衣人,风貌清奇,年约三十许,合掌对赜道:“愿入莲华会,求书一名”。赜取会录,问何姓名?答:“普慧!”赜书巳,白衣人又说:“家兄也求书一名。”赜问:“令兄何名?”答:“普贤!”言讫遂隐。赜醒后,对诸莲友说:“华严经离世间品中,有普贤普慧二菩萨助扬佛法。吾今建此莲华胜会,共期西方,感得二大士幽赞,今当以二大士为会首。”由是远近僧俗皆踊跃参加。见《净土圣贤录》卷三。

  ③董萝石谒新建故事:董萝石,明代诗人。祖籍浙江海盐。新建,指明朝理学家王阳明先生,世宗时封“新建伯”。浙江余姚人。其学以良知良能为主,提倡“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嘉靖甲申,董萝石年六十八,游会稽,闻阳明先生讲学山中,往听之,喟然叹道:“吾见世之儒者,支离琐屑,修饰边幅,为偶人之状;其下者,贪饕争夺于富贵利欲之场,以为此岂真有所为圣贤之学乎?今闻夫子良知之说,若大梦之得醒。吾非至于夫子之门,则虚此生也。”遂立志欲礼阳明为师。阳明时年五十二,因对萝石辞道:“岂有弟子之年过于师者乎?”然萝石再三致礼。其平日诗社之友非笑之,谓:“翁老矣!何自苦?”萝石正色道:“吾今而后始得离于苦海,吾愿从吾之所好。”因自号“从吾道人”。见《明儒学案》卷十四。

  ④以贤下愚:意谓贤明的人能谦逊地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译文]

  住在吴江(今江苏吴江县)流庆庵无为能公,他的年龄比我大,德行比我高,出家也比我早。我早年游方参学到过苏州太湖一带,曾与他同堂坐禅。及至我住持云栖寺,他特地来云栖受戒,并请求我收录他为弟子。我不敢应允而对他加以婉拒,他就再三请求说:“从前宗赜禅师创办匡庐莲社,连普贤、普慧二位大菩萨都愿意要求加入,我算是什么样的人,岂能当面错过这样的殊胜因缘。”我不得已,只好仿效“董萝石谒新建”的故事,答应他的请求。这位无为能公,能够屈尊下士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益,大有君子的风度,因此把他记录下来,用以劝勉后学。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